焚烧含盐有机废液添加剂对流化床材料烧结的影响

焚烧含盐有机废液添加剂对流化床材料烧结的影响

一、焚烧含盐有机废液添加剂对流化床床料烧结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丁明月[1](2021)在《草甘膦母液定向热转化过程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文中研究指明草甘膦母液具有高盐、高磷、高COD的特点,成分复杂,难以降解,是典型的高浓度有机磷废水,对草甘膦母液进行定向热转化处理,是实现草甘膦母液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有机废液草甘膦母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草甘膦母液的热转化特性及其在定向转化炉内的热转化过程,为草甘膦母液定向转化炉的优化设计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借助卧式固定床热解实验装置研究了草甘膦母液的热解过程,重点考察了不同热解温度下热解气体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H2、CH4和CO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均增大,但CO2的释放速率随热解温度变化波动较大,其释放量则随热解温度升高先减小再增大。利用差热热重分析仪研究了草甘膦母液固形物的热解和燃烧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增大升温速率,促进了草甘膦母液固形物中挥发分的析出,有利于草甘膦母液的点火和稳定燃烧;对于母液固形物热解和燃烧过程,第一个失重速率峰的峰前服从一维扩散机理,而其后反应阶段峰前峰后均服从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反应机理,最适机理函数分别为α2和[-ln(1-α]4。基于草甘膦母液热重实验研究结果,对工业规模草甘膦母液定向转化炉进行了三维建模和模拟计算,并将模拟结果与工业运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两者吻合良好。基于工业规模草甘膦母液定向转化炉,研究了燃烧器结构、燃烧器与定向转化炉的匹配关系(插入角度、布置高度)、漏风量等对草甘膦母液定向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膦母液以相同的雾化粒径分布喷入转化炉内时,颗粒在旋流燃烧器转化炉内的停留时间和底部出口焦磷酸钠的收率均高于直流燃烧器;转化炉底部漏风量越大,烟气颗粒夹带量会增加,不利于焦磷酸钠从底部出料口排出;旋流燃烧器插入角度为50°、布置位置距转化炉底部出口距离为10 m时,草甘膦母液转化炉底部出口焦磷酸钠的收率最高。

唐智[2](2020)在《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对流受热面积灰及防治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可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对于焚烧高水分、低热值的垃圾具有燃烧稳定、经济性高的优势。然而由于垃圾成分复杂多样,焚烧过程中容易在受热面形成积灰。积灰会降低受热面的传热能力、缩短锅炉连续运行周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停炉。因此研究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对流受热面积灰及防治机理对于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实炉取样的松散性浮灰和块状硬积灰的理化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流管束浮灰和省煤器浮灰在成分组成上差别不大,浮灰中的主要元素均为Ca、Si、Al和S,但对流管束浮灰中Ca和S的含量高于省煤器浮灰。将块状硬积灰分为积灰内层、中间层和外层,研究发现各层硬积灰中Ca和S的含量较高,主要物相为CaSO4。对流管束硬积灰中Ca和S含量高于省煤器积灰;对流管束和省煤器积灰中Al和Si的含量远低于浮灰中的相应含量。从积灰内层到外层Ca和S的含量逐渐减少,而Al和Si的含量逐渐增加;积灰内层K、Na、Fe和Cl的含量高于其他层。在实际运行的焚烧炉对流受热面中布置积灰采样管,研究管壁温度等因素对积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管壁温度为500℃或700℃左右时,积灰速率均比560℃时高;管壁温度越高,积灰中Ca元素含量越低,而Al、Si、K和Na元素含量越高;熔点较高的硅铝化合物外表面被大量CaSO4以及钙的硅酸盐等物质覆盖;碱金属化合物与硅、铝的化合物会形成易熔的共晶体,在受热时形成粘性灰层,促进灰层很快增厚;CaSO4在积灰过程中起到粘结剂的作用。利用Fluent商业软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烟气流速、飞灰粒径和采样管表面温度等参数对飞灰沉积的影响。研究表明烟气流速从4 m/s增加到10 m/s时,迎风面沉积颗粒的质量逐渐增加,但是当烟气流速增加到12 m/s时,沉积量降低。随着飞灰粒径范围的增大,灰粒沉积速率呈现减小的趋势。迎风面飞灰沉积速率随着管壁温度增高先减小后增加。利用现场取样的受热面松散性浮灰,在自行搭建的小型流化床飞灰沉积试验台上开展受热面飞灰沉积试验,重点研究了浮灰粒径、烟气温度、换热管表面温度和时间对飞灰沉积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粒径增大,浮灰中CaO和SO3含量逐渐降低,而SiO2和Al2O3的含量逐渐增加;粒径较小的浮灰中碱金属Na和K以及卤素Cl的含量较高。积灰中主要富含Ca、S、Si和Al等元素,CaO和SO3含量比浮灰高,而Al2O3和SiO2含量比浮灰低。积灰量随着烟气温度升高而增加。灰粒径对受热面灰沉积的影响比较显着,大粒径灰颗粒难沉积而小粒径灰粒易沉积。在500~650℃管壁温度区间内,600℃时积灰量最小。积灰中CaO和SO3的含量随着管壁温度升高而减少,而熔点较高的Al2O3和SiO2的含量随着管壁温度升高而增加。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飞灰粒径范围的增大,飞灰沉积速率呈现减小的趋势,迎风面沉积颗粒粒径大部分都在10μm以下,细颗粒受到出现在背风侧的湍流波动和热泳力的影响更加显着;烟气温度越高,沉积速率越快;飞灰颗粒的沉积率与采样管表面温度有关,迎风面飞灰沉积速率随着管壁温度增高先减小后增加。从总体情况来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两者有一定的差距,沉积模型有待进一步改进。基于添加剂对积灰熔融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并结合热力学软件HSC Chemistry和FactSage的计算分析,研究CaO、Al2O3、SiO2和高岭土这四种添加剂对于积灰抑制的机理。结果表明:SiO2和Al2O3都有提高灰熔点的作用;随着SiO2和Al2O3掺混比例的增大,灰的熔融温度呈现出单调递增趋势;提高Al2O3/SiO2比能使灰熔点升高;随着CaO含量增加,灰的四个熔融特征温度均大幅升高,这是因为随着CaO添加量的增加,灰渣物相从低熔点的钙长石物相区向熔点较高的钾硅灰石物相区移动;高岭土能提高灰熔点,但当添加比例超过10%以后,熔融温度升高不明显。四种添加剂均能提高灰的熔融温度,从而降低积灰的可能,其中CaO的效果最佳。本文的研究成果深入揭示了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对流受热面的积灰及防治机理,对流化床焚烧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文瀚[3](2020)在《危险废物焚烧过程中重金属与氟的迁移转化及污染控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危险废物产量迅速增长。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感染性等危险特性,必须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置。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凭借其减容减重、资源化、无害化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广泛应用的危险废物处置技术之一。但在焚烧处置含氟含重金属的危险废物时,会产生重金属与氟的二次污染问题。研究危险废物焚烧过程中重金属与氟的迁移转化规律及赋存形态分布对控制重金属与氟的二次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含氟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医药化工危险废物和氟化工高含氟有机危险废物为研究对象,对危险废物焚烧过程中重金属(As,Cd,Cr,Cu,Pb,Se,Zn和Hg)与氟的迁移转化及污染控制机理进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处理量100 t/d规模的危险废物焚烧系统为载体,研究了医药化工危险废物焚烧全流程中重金属的迁移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Cd、Pb、Zn和Hg在飞灰中的相对富集系数高于底渣,焚烧过程中Cd、Pb、Zn和Hg倾向在飞灰中富集,而Cr倾向在底渣中富集,Cu和As在灰渣中相对富集情况分别受危废中氯含量和钙铁含量影响;重金属Hg、Cd、As、Pb和Zn主要通过蒸发、冷凝和吸附方式向飞灰中迁移,Se和Cr主要通过烟气夹带方式向飞灰中传递,Cu向飞灰中迁移方式受焚烧气氛和危废中氯含量影响。对焚烧系统中重金属的质量平衡进行计算,大部分Cu、Cr、As和Zn主要存在于底渣中,重金属Cd主要存在于飞灰和湿法烟气脱酸系统(WFGD)吸收液中,超过74.7%的Hg存在于WFGD吸收液中,而大部分Pb存在于飞灰中。排放烟气中重金属的相对质量分布比例低于5%。此外,采用标准毒性浸出方法(TCLP)对焚烧灰渣中重金属的浸出特性进行研究,回转窑中底渣发生烧结,底渣中重金属,除Zn外,浸出率都很低;布袋飞灰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盐,且重金属主要存在于布袋飞灰表面,布袋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率最高。(2)为全面评估焚烧灰渣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性,采用BCR连续浸提法研究了医药化工危废焚烧灰渣中重金属的赋存化学形态。同时针对灰渣热处理过程中重金属二次挥发问题,对焚烧灰渣热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温度热处理后重金属的赋存化学形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原始焚烧灰渣中As和Cr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而Se主要以残渣态和可氧化态形式存在;底渣中Cd和Cu主要以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飞灰中Cd主要以酸可溶解态形式存在,而飞灰中Cu的赋存形态受危废中氯含量影响;底渣、燃烬室灰和余热锅炉灰中,Pb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而可氧化态Zn含量很低;布袋飞灰中,Zn主要以酸可溶解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而Hg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布袋飞灰中Pb的赋存形态受危废中氯含量影响。重金属的蒸发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相同温度下布袋飞灰中重金属的蒸发率最高;焚烧灰渣中As、Cr和Se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热处理过程会促使可迁移态(酸可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向残渣态转变;Hg和Cd热稳定性最差,热处理会促使其从灰渣中二次挥发;Cu、Pb和Zn的热稳定性介于两类之间,热处理过程会促使可迁移态二次挥发或参与结晶反应转化为残渣态组分。(3)以处理量100 t/d规模的危险废物焚烧系统为载体,研究了医药化工含氟危险废物(氟含量低于5%)焚烧过程中氟的析出特性以及氟在焚烧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和赋存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医药化工含氟危险废物热解过程中,氟主要以HF和Si F4的形式析出,由于Si F4会发生高温水解,经过二燃室后,HF是排向后续烟道中的主要含氟气体形态。焚烧过程中,氟在底渣和飞灰中的相对富集系数分别为0.161-0.163和0.104-0.144,氟在灰渣中未表现明显富集。对焚烧系统中氟的质量平衡进行计算,不到20.73%的氟存在于焚烧灰渣中,超过79.17%的氟被WFGD吸收液吸收,少于0.12%的氟排放到大气中。经湿法脱酸后,烟囱尾气中氟主要存在于水蒸气或液滴中,采用除雾器可进一步降低尾气中氟排放。底渣和燃烬室灰中氟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而余热锅炉灰和布袋飞灰中可迁移态氟比例超过80%,浸出氟浓度超过填埋场入场控制限值。(4)针对医药化工含氟危险废物焚烧湿法脱酸除氟过程中的结盐问题,为降低焚烧过程氟的析出,采用管式炉进行含氟危险废物焚烧高温钙基固氟试验,研究温度、钙基吸收剂添加量和种类、粒径及孔隙结构对固氟效果的影响。推荐固氟工况为:采用Ca(OH)2作为钙基吸收剂,钙氟比为1:1,900°C温度下进行钙基固氟,脱氟率可以达到68%以上。同时,在处理量100 t/d规模的危险废物焚烧系统中进行钙基固氟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回转窑中添加Ca O能有效降低烟气中HF浓度,当添加3.87%的Ca O时,烟气中HF从304.5 mg/m3降低到99.1 mg/m3,降幅达67.4%。(5)针对氟化工高含氟有机废物(氟含量高于20%)焚烧处置过程中余热难以利用、HF腐蚀及湿法脱氟二次固废产生量大等问题,提出流化焚烧+水洗回收HF的方式处置氟化工高含氟有机危废,并设计处理量10 t/d规模的流化床焚烧系统,对氟化工高含氟有机废物流化床焚烧资源化利用进行研究。采用TG-FTIR方法对高含氟有机废物燃烧失重过程和气态氟析出形式进行分析,样品失重过程基本在770°C结束,流化床焚烧温度能保证有机废物燃烬。高含氟有机废物燃烧过程中,氟主要以HF和氟碳化合物形式析出。含氟有机物可通过与H、O、OH等自由基反应或通过单分子分解的方式而被破坏;在焚烧过程中,维持炉内高温的同时,增加炉内氧含量和焚烧物料中氢含量有利于减少氟碳化合物的生成。对流化床焚烧系统底渣、飞灰和尾气等进行采样分析,相关污染物均达到排放要求,同时焚烧过程实现了高氟氯烟气下的余热利用及氢氟酸和盐酸的资源回收。在填料吸收塔水洗回收HF过程中,1#和2#填料吸收塔中HF吸收过程属于气膜控制,气相总吸收系数分别为52.38 kg/(h·m2)和39.96 kg/(h·m2)。3#和4#填料吸收塔中HF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液相总吸收系数分别为5.98 kg/(h·m2)和3.89kg/(h·m2)。氧化铝具有较好的耐HF高温腐蚀性能,可作为床料或耐火材料。实际运行中,换热急冷装置发生HF低温腐蚀,同时采用盘管形式,灰渣磨损和积灰加快HF腐蚀过程,焚烧系统运行6个月后换热急冷装置腐蚀损坏;而余热锅炉为HF高温腐蚀,同时采用大通量膜式壁形式,余热锅炉运行24个月未表现明显腐蚀。

周尤超[4](2019)在《高含盐有机废液浓缩气化实验及浓缩装置优化模拟》文中提出基于农药废液高COD、高含盐量、高毒性和处置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分别以模拟废液和具有代表性的农药废液为研究对象,开展高含盐有机废液浓缩气化技术研究,对实现高含盐有机废液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首先,采用模拟废液及具有典型性的农药废液进行蒸发预浓缩实验室研究,开展有机物种类、含盐量、蒸发温度等变量的改变对蒸发预浓缩过程有机物析出率、盐分迁移率及蒸发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超过98%盐分保留在浓缩液中,蒸发预浓缩的工艺分离盐具有可行性。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设计搭建薄层预浓缩中试实验台,应用于模拟废液和农药废液预浓缩时,研究发现预浓缩盐渣含水率随着预浓缩温度升高而减少,随着进料速率的加大而增加。采用BBD响应面法,拟合出预浓缩盐渣含水率及能耗比与导热油温、滚筒转速、NaCl质量分数及进料COD的关联式。研究表明影响预浓缩盐渣含水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导热油温、进料COD、滚筒转速、NaCl质量分数。以模拟废液对实验台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导热油温为180℃、滚筒转速为1.00 r·min-1。开展了农药废液预浓缩盐渣及气化脱毒特性分析。利用GC/MS、热重、红外光谱、XRF等测试方法对预浓缩盐渣、气化挥发分、滤渣、重结晶盐各项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预浓缩盐渣中仍包含大量农药中间体仍属于危险废物,但在氮气条件下经过500℃气化后预浓缩盐渣中原有毒性较大的农药中间体类杂环物质已挥发或分解脱除。农药废液中有机物61.1%在预浓缩过程中迁移到蒸发冷凝液中,33.7%有机物在气化脱毒过程中迁移到气化汽中,仅5.2%有机物残留在重结晶过程的滤渣中,气化温度为600℃,重结晶盐中TOC量可满足草甘膦副产氯化钠标准(TOC<0.03g/100g盐)。农药废液中盐分在预浓缩阶段被蒸汽少量携带,超过98%保留在重结晶盐中。利用Fluent数值模拟,对喷嘴高度、喷嘴数量、进料速率等实验参数进行数值分析,结果显示选择合适的喷嘴高度及数量,适当增加进料速率,可有效提高内部热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将有利于提高预浓缩盐渣的回收率,最佳条件:喷嘴高度33cm、喷嘴数量2个、进料速率6 L·h-1。

李晓峰,张翠清,李文华,郭永红,康志忠[5](2018)在《热解废水循环流化床焚烧工艺模拟研究》文中提出研究了煤热解分级利用多联产工艺产生的热解废水的循环流化床焚烧处理工艺。能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热解废水进入循环流化床燃烧炉,炉膛温度下降7.6℃。数值模拟了热解废水喷入流化床燃烧炉不同位置的4种工况,各工况炉膛出口温度均下降约16℃,2种计算方法虽有一定偏差,但误差在工程可控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热解废水送入循环流化床燃烧炉内焚烧的方案可行,能实现热解废水零排放。

秦林波[6](2017)在《医疗垃圾焚烧过程多环芳烃生成与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疗垃圾是危险固体废弃物,焚烧法是医疗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但医疗垃圾焚烧过程会产生持久性剧毒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PAHs)、二恶英等。因此,减少焚烧过程PAHs及其毒性是实现医疗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安全处理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基于多孔氧化铝的传热效应、催化作用和毛细吸附等特性,论文提出用多孔氧化铝代替传统石英砂床料减少医疗垃圾流化床焚烧过程PAHs生成及其毒性。论文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获得不同床料下医疗垃圾热分解动力学参数。论文分别在热重分析仪和微型流化床上进行基于程序升温和恒温的医疗垃圾热解和焚烧过程动力学研究,获得了不同流化床床料下医疗垃圾热解/焚烧过程动力学参数,并与传统基于程序升温的热重实验得到的动力学参数对比。结果显示:在160180μm石英砂、180250μm石英砂、250320μm石英砂、实心氧化铝和多孔氧化铝五种床料下,医疗垃圾热解过程活化能分别为47.6、52.7、57.3、44.8和47.4 kJ/mol,医疗垃圾焚烧过程活化能分别为76.5、86.5、91.8、71.0和62.1 kJ/mol。随着160180μm石英砂、180250μm石英砂和250320μm石英砂三种床料粒径增大,传热系数依次降低,医疗垃圾热解/焚烧过程活化能依次增加。在传热系数相近的250320μm石英砂、实心氧化铝和多孔氧化铝三种床料下,医疗垃圾焚烧过程活化能依次减小。因此,采用多孔氧化铝替代传统石英砂床料能够降低医疗垃圾焚烧过程的活化能。(2)揭示医疗垃圾焚烧过程PAHs生成机理。采用基于程序升温的热重-质谱联用仪和热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究医疗垃圾热解/焚烧过程产生碳氢化合物的形态与分布;然后在基于恒温的流化床上研究医疗垃圾热解/焚烧过程产生碳氢化合物(如小分子量碳氢化合物和单环苯系物)与PAHs浓度之间关联。结果表明:烟气中PAHs前驱物主要是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和单环苯系物如乙烯、乙炔、二乙炔、乙烯基乙炔、苯、甲苯、苯乙烯、苯乙炔、联苯和萘等。2环、3环和4环PAHs主要通过脱氢加乙炔反应和苯系物加成环化形成,5环和6环PAHs则主要通过脱氢加乙炔反应生成。因此,减少烟气中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和单环苯系物浓度是抑制PAHs生成的重要途径。此外,论文提出用CO、CH4、C2H4、苯和苯乙烯可作为烟气中PAHs的指示物,预测烟气中PAHs浓度。(3)阐明多孔氧化铝床料抑制垃圾焚烧过程PAHs生成机理。通过微型流化床和流化床焚烧实验分别研究床料的传热、催化和吸附等机制对医疗垃圾焚烧过程烟气中小分子碳氢化合物、单环苯系物和PAHs浓度与分布影响。结果发现:流化床床料传热系数的降低减小了床料与燃料之间热量传递速度,降低燃料挥发份析出速度,从而降低烟气中PAHs前驱物浓度,进而抑制PAHs生成。采用传热系数为540 W/m2 K的250320μm石英砂替代传热系数为730 W/m2 K的160180μm石英砂床料时,流化床出口烟气中PAHs总浓度的消减率为32.9%。氧化铝床料催化作用促进了PAHs前驱物被氧化,降低烟气中PAHs前驱物浓度,进而减少PAHs的生成。采用传热系数和比表面积相近的实心氧化铝替代250320μm石英砂作为床料时,流化床出口烟气中PAHs总浓度的消减率为29.2%。此外,多孔氧化铝床料毛细吸附效应降低了烟气中PAHs前驱物的析出速率,促进PAHs前驱物的氧化,减少烟气中PAHs前驱物及PAHs的浓度。采用传热系数相近、晶型结构相同的多孔氧化铝替代实心氧化铝作为床料时,流化床出口烟气中PAHs总浓度消减率为20.9%。(4)评估多孔氧化铝床料对PAHs及其毒性消减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医疗垃圾流化床焚烧过程工艺参数(如焚烧温度、停留时间和过量空气系数等)对多孔氧化铝床料抑制PAHs生成、消减PAHs毒性当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如焚烧温度、烟气在炉内停留时间和过量空气系数不仅影响烟气中PAHs的形态与分布,还对多孔氧化铝床料抑制PAHs生成、消减PAHs毒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当焚烧温度为800℃、烟气在炉内停留时间为1.8s、过量空气系数为1.5时,多孔氧化铝床料抑制PAHs生成、消减PAHs毒性效果较优。

陈宇明[7](2017)在《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流化床焚烧灰渣粘结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有机废液排放量增加,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的问题也愈发严重。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具有高COD含量、高盐含量的特点,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流化床焚烧处理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因其特别的流体动力特性及结构,在燃烧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时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对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的排放和处理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针对某农药化工厂产生的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的性质,采用鼓泡流化床和循环流化床耦合的焚烧装置进行处理。对流化床焚烧处置装置进行冷态及高温布风板阻力实验,对温度修正方法进行检验,在高温段的计算值偏大于实际值。采用修正系数对温度修正方法进行修正能够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比较不同的修正方法,采用修正系数的温度修正公式能够准确在较高流化风温度时的料层高度进行计算,为排渣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参考。本文针对在流化床焚烧处理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的过程中,排渣系统内灰渣在熔点温度以下时出现的粘结问题展开研究。随着焚烧实验的进行,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中的钠盐(主要为NaCl)结晶析出,床料中的含盐浓度不断增加,导致排渣系统内的灰渣逐渐发生粘结团聚,造成排渣系统堵塞。灰渣粘结是在多种作用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在灰渣粘结过程中起团聚剂的作用,促进灰渣发生粘结。通过实验模拟了碱金属盐在排渣系统中的粘结情况,利用灰渣粘结结块后对块状物的破碎压力来表征灰渣的粘结强度,破碎块状物所需的破碎压力越大,则灰渣的粘结强度越大。研究了碱金属组成、加热温度、含水量、床料种类及其占比等因素对灰渣粘结特性的影响。NaCl与Na2SO4的粘结特性受温度与含水量的影响规律相似,粘结特性相差不大;破碎压力随着含水量和加热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床料含盐浓度越大其破碎压力也越大,在CaCO3床料中比SiO2床料更容易粘结。

汪向阳[8](2015)在《含盐苯胺废液流化床焚烧及高温腐蚀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液具有COD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常规生化处理方法难以处理。焚烧法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处理方法,它既可以破坏有害物质,又可以回收热量,在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液处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我国将NOx列入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研究含氮有机废液的焚烧处理工艺路线及其相关装备技术有着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学位论文以含盐苯胺废液为研究对象,在流化床焚烧试验台上进行了含盐苯胺废液焚烧实验研究,讨论了焚烧过程NOx排放特性、添加剂对NO,OUT工艺的影响及铁基合金材料在焚烧条件下的腐蚀行为,为含氮有机物流化床焚烧技术的应用提供探索性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提出以COD值计算苯胺废液热值的普遍实用公式,推导出苯胺废液焚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与理论烟气量;建立了苯胺废液在流化床中焚烧的热平衡方程,得到辅助燃料耗量与各影响因素的计算表达式。在流化床焚烧实验装置上测定不同温度下(25-1050℃)的临界流化速度,结果表明,临界流化速度(umf)在本文试验条件下不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基于试验数据,得到了临界流化速度计算公式。利用热重分析仪开展了乙醇/苯胺废液的热解和燃烧实验,得到了热解与燃烧特性曲线,并求解了热解和燃烧特性参数。结果表明,添加乙醇能改善苯胺废液的热解和燃烧特性,具体表现为提高了废液的燃烬性能,降低了废液的着火温度、热解和燃烧活化能。通过对乙醇/苯胺废液燃烧和热解过程求解动力学参数,表明苯胺废液热解和燃烧过程分别为1.0级反应和0.8级反应。在流化床焚烧实验装置上进行含盐苯胺废液焚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焚烧温度达到850℃以上时,苯胺废液焚烧效率可达到99.95%。焚烧过程中的HC1主要来自于低熔点氯盐与床料(SiO2)作用。分级燃烧和分段燃烧可提高废液的焚烧效率和降低HCl排放,焚烧过程添加钙剂(CaO、CaCO3)对HC1去除效果不明显。在流化床焚烧实验装置上进行含盐苯胺废液焚烧实验研究,研究焚烧工艺条件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增加焚烧温度与盐含量,可以抑制产生NOx增加进料速率可以增加NOx排放浓度;当过量空气系数(α)低于1.0时,NOx排放浓度随着α的增加急剧上升,大于1.1时,NOx排放浓度随α增加而减小。以尿素为还原剂,在苯胺废液流化床焚烧实验装置上进行了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NOxOUT)试验,分析了三种钠添加剂(Na2CO3、NaOH和NaCl)对脱硝效率以及脱硝温度窗口的影响。结果显示,微量的钠添加剂即可显着提高脱硝反应,脱硝率随着钠添加剂用量的增加而升高,钠添加剂通过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活性基团,从而促进脱硝反应。三种钠添加剂对脱硝效果促进作用大小依次为NaOH、 Na2CO3、NaCl。在温度为900-950℃,氨氮比为1.5,空气过剩系数为1.0-1.2时,NOxOUT脱硝率达到最大值。利用热力学原理计算出NOxOUT脱硝反应的摩尔反应焓、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化学平衡常数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NOxOUT脱硝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在焚烧温度为850-950℃时,乙醇同时起到促进燃烧和提高脱硝效率的作用。H2O2是一种较好的NOxOUT添加剂,微量的H2O2即可降低NOxOUT反应温度,拓宽脱硝温度窗口。利用Chemkin软件对苯胺焚烧烟气的NOxOUT脱硝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未添加NaOH时NOxOUT脱硝机理可采用含17个组分,30个基元反应的模型来解释,而添加NaOH时NOxOUT脱硝机理包括21个组分,46个基元反应。在NOxOUT脱硝过程中,NaOH通过一系列作用促进羟基自由基(·OH)的生成,从而促进脱硝反应。在空气气氛下,通过加速腐蚀实验,研究了铁基合金材料在NaCl-石英砂中的高温腐蚀特性。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腐蚀后试件的表面形貌和组成。结果表明,铁基合金在NaCl-石英砂中的腐蚀速率随固相介质中NaCl含量的增加和腐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合金中的Fe在实验条件下的转变途径为:Fe→FeCl2→Fe2O3;由于Cr2O3在熔融NaCl中发生碱溶,合金中的Cr未起到保护试件的作用:在NaCl-石英砂中添加高岭土能有效降低铁基合金材料的高温腐蚀。

马吉亮,刘道银,陈振东,陈晓平[9](2014)在《添加剂对含盐废水焚烧结焦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鼓泡流化床废水焚烧实验台上,以SEM/EDX分析和XRD检测为手段,系统研究不同添加剂对床层结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床层结焦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Al2O3对结焦的抑制作用最明显,高岭黏土,Fe2O3和CaCO3其次。在本实验涉及的床温范围内,添加剂对结焦的抑制主要是物理作用的结果。

赵莹[10](2009)在《NSSC浆黑液的热解和燃烧特性及在流化床中碱回收的研究》文中认为制浆造纸工业是目前对水环境威胁最大的行业之一,尤其是造纸黑液的污染最为严重,其废水具有浓度高、色度深、污染水量大,含有大量纤维悬浮物的特点。中性亚硫酸盐半化学浆(Neutral Sulfite Semi-Chemical Pulp,简称NSSC浆)法是生产瓦楞原纸最重要方法,其制浆黑液具有有机物含量少,热值低等特点。当采用传统碱回收工艺时,需要添加重油等辅助燃料,增加了回收成本。本文根据流化床在处理低热值污染物方面的优势,采用流化床碱回收技术燃烧NSSC浆黑液,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消除黑液污染,而且降低了投资和运营成本,将碱回收系统的初投资降为传统碱回收系统的1/3以下,使利用碱回收技术解决黑液污染问题更具有经济效益。本文对NSSC浆黑液的热解和燃烧特性及其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到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和燃烧规律及其反应动力学参数。然后对NSSC浆黑液在流化床中燃烧的烧结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优化分析得到了最佳的燃烧运行条件。在此基础上,搭建50kg/h的循环流化床碱回收炉,通过对NSSC浆黑液燃烧特性及碱回收的研究,得到循环流化床碱回收炉的设计和运行的必要参数,为循环流化床碱回收炉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热重法对NSSC浆黑液固形物热解和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SSC浆黑液的热解和燃烧行为非常复杂,热解过程主要存在三个失重率较高的区域,分别为170370℃、370570℃和570800℃。前两个区域以有机物挥发分析出为主,第三个区域以碱金属盐的分解、挥发、反应为主;燃烧过程同样存在三个失重率较高的区域,分别为挥发分的析出区(170370℃)、挥发分的燃烧区(370550℃)、固定碳燃烧及碱金属盐反应区(550800℃)。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滞后现象明显,各阶段的起始、终止温度和最大反应速率处的温度均有所升高,10℃/min和50℃/min两种升温速率下对应的热解总失重率分别为65.47%和54.73%,燃烧总失重率分别为71.90%和58.39%。采用传统的动力学模型Coats-Redfern法、Flynn-Wall-Ozawa法和Kissinger法求解NSSC浆黑液热解和燃烧的动力学参数即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并对三种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采用最概然机理函数选择法得到NSSC浆黑液热解和燃烧在三个温度区间的反应机理均为。三种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Coats-Redfern法和Flynn-Wall-Ozawa法得出的NSSC浆黑液的热解和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较为理想,Kissinger法得到的有些结果偏差较大。在小型流化床实验台上,研究了在不同的温度、床料种类、添加剂种类及添加剂用量下NSSC浆黑液在流化床中燃烧时的烧结机理。结果表明在60080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床层烧结程度加重。床料种类对NSSC浆黑液在流化床中燃烧影响较小。添加剂Al2O3、CaCO3和高岭粘土对抑制NSSC浆黑液在流化床中燃烧的烧结都有较好的效果,高岭粘土对抑制烧结的效果最明显;添加剂用量的增加可以更好的抑制床层烧结。流化床的运行温度在700750℃范围内添加5%的高龄粘土添加剂,能够有效的抑制床料烧结的发生,同时能够保证NSSC浆黑液充分燃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本文提出以温度、床料种类、添加剂种类和添加剂用量为NSSC浆黑液在流化床中燃烧的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结果表明:影响NSSC浆黑液在流化床中燃烧的因素的顺序为:温度>添加剂用量>添加剂种类>床料种类。应用STATISTICA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不同添加剂种类下的NSSC浆黑液在流化床中燃烧的最佳操作条件,从而为NSSC浆黑液在流化床中燃烧回收碱的工业放大与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设计制造了50kg/h的循环流化床碱回收炉,并进行了大量的冷态实验和NSSC浆黑液燃烧的热态实验研究,考察了NSSC浆黑液送给量和给油量对循环流化床碱回收炉的炉内温度场分布、渣样灼减率和CO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黑液送给量的增加,炉膛内密相区的温度升高,稀相区的温度降低,渣样灼减率升高,烟气中的CO浓度增加;随着给油量的增加,炉膛内的温度升高,渣样灼减率下降,烟气中的CO浓度降低。NSSC浆黑液在循环流化床碱回收炉中燃烧的碱回收产量为1000g的NSSC浆黑液固形物燃烧后可回收153.49g的NaOH,碱回收率为85.27%。结果表明NSSC浆黑液中的碱可以有效的得到回收,实验结果为指导实际工业应用奠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焚烧含盐有机废液添加剂对流化床床料烧结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焚烧含盐有机废液添加剂对流化床床料烧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草甘膦母液定向热转化过程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草甘膦及其生产工艺
        2.1.1 草甘膦母液的来源
        2.1.2 草甘膦母液处理技术
    2.2 废液焚烧处理概述
        2.2.1 焚烧处理路线
        2.2.2 废液焚烧炉概况
    2.3 典型废弃物动力学特性研究及数值模拟
        2.3.1 典型废弃物动力学特性研究
        2.3.2 废弃物焚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第3章 草甘膦母液热解和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3.1 草甘膦母液组成与物性参数
        3.1.1 草甘膦母液组成成分分析
        3.1.2 草甘膦母液的物性参数
    3.2 草甘膦母液热解实验
        3.2.1 实验装置及流程
        3.2.2 草甘膦母液热解过程中的气体释放特性
    3.3 草甘膦母液热分析实验
        3.3.1 实验装置及流程
        3.3.2 草甘膦母液热解特性分析
        3.3.3 草甘膦母液燃烧特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草甘膦母液定向热转化过程数值模拟
    4.1 草甘膦母液定向热转化装置概况与模型假设
        4.1.1 草甘膦母液定向热转化装置概况
        4.1.2 模型假设
    4.2 数学模型建立与分析
        4.2.1 湍流模型
        4.2.2 离散相模型
        4.2.3 辐射模型
        4.2.4 化学反应模型
    4.3 模型求解与边界条件的设定
        4.3.1 物理模型与求解方法
        4.3.2 边界条件与模拟工况
        4.3.3 模拟结果验证
    4.4 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业规模草甘膦母液定向转化炉结构优化研究
    5.1 燃烧器结构对定向转化炉内流动与热转化的影响
        5.1.1 燃烧器的结构及模型网格划分
        5.1.2 计算工况
        5.1.3 模拟结果
    5.2 旋流燃烧器定向转化炉操作参数与结构优化
        5.2.1 不同漏风量对炉内流动与燃烧的影响
        5.2.2 燃烧器插入角度对炉内流动与热转化的影响
        5.2.3 燃烧器插入高度对炉内流动与热转化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对流受热面积灰及防治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现状
        1.2.1 垃圾焚烧的技术
        1.2.2 国外垃圾焚烧技术的现状
        1.2.3 国内垃圾焚烧技术的现状
    1.3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受热面积灰
        1.3.1 积灰的危害
        1.3.2 垃圾焚烧的飞灰特性
        1.3.3 垃圾焚烧的积灰特性
        1.3.4 积灰机理
        1.3.5 添加剂对减轻垃圾焚烧炉受热面积灰的研究现状
    1.4 飞灰沉积模型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4.1 临界粘度模型
        1.4.2 熔融组分模型
        1.4.3 临界速度模型
    1.5 本论文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试验系统和试验方法
    2.1 引言
    2.2 试验样品
        2.2.1 浮灰样品
        2.2.2 硬积灰样品
    2.3 现场试验的积灰采样系统及试验步骤
        2.3.1 积灰采样系统
        2.3.2 试验步骤
    2.4 飞灰沉积热态试验台
        2.4.1 飞灰沉积热态试验台介绍
        2.4.2 试验台主要参数
        2.4.3 实验步骤
    2.5 样品分析方法
        2.5.1 X射线衍射仪
        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
        2.5.3 X射线能谱仪
        2.5.4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
        2.5.5 激光粒度分析仪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对流受热面烧结积灰特性
    3.1 引言
    3.2 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的燃料和脱硫剂特性
        3.2.1 燃料特性
        3.2.2 脱硫剂特性
    3.3 对流受热面浮灰的理化特性
        3.3.1 表观形貌分析
        3.3.2 组分分析
        3.3.3 粒径分布
        3.3.4 熔融特性
    3.4 对流受热面硬积灰的理化特性
        3.4.1 SEM分析
        3.4.2 元素分析
        3.4.3 XRD分析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工业规模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受热面积灰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现场积灰采样实验
        4.2.1 现场积灰采样实验介绍
        4.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2.2.1 积灰的生成速率
        4.2.2.2 积灰的微观形貌
        4.2.2.3 积灰的组分
        4.2.2.4 积灰的物相成分
    4.3 飞灰沉积的数值模拟
        4.3.1 基本方程和模型介绍
        4.3.1.1 气相运动控制方程和湍流模型
        4.3.1.2 离散相模型
        4.3.1.3 飞灰颗粒沉积模型
        4.3.2 模型的选择和参数的设置
        4.3.2.1 物理建模和网格的划分
        4.3.2.2 气固两相物性参数
        4.3.2.3 边界条件的设置
        4.3.3 飞灰沉积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4.3.3.1 烟气流速对飞灰沉积速率的影响
        4.3.3.2 飞灰粒径对飞灰沉积速率的影响
        4.3.3.3 采样管表面温度对飞灰沉积速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流化床垃圾焚烧炉飞灰沉积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5.1 引言
    5.2 飞灰沉积试验
        5.2.1 不同粒径分布和烟气温度对积灰的影响
        5.2.1.1 试验样品
        5.2.1.2 采集效率和捕集效率理论
        5.2.1.3 结果分析与讨论
        5.2.2 不同实验时间对积灰的影响
        5.2.3 不同采样管表面温度对积灰的影响
    5.3 飞灰沉积的数值模拟研究
        5.3.1 模型的选择和参数的设置
        5.3.1.1 物理建模及网格的划分
        5.3.1.2 数值模拟参数的设置
        5.3.2 飞灰沉积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5.3.2.1 飞灰粒径对沉积速率的影响
        5.3.2.2 壁面温度对飞灰沉积速率的影响
        5.3.2.3 烟气流速对飞灰沉积速率的影响
    5.4 积灰形成过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添加剂对垃圾焚烧炉受热面积灰熔融特性的影响
    6.1 引言
    6.2 试验原料和方案
        6.2.1 试验原料的选择
        6.2.2 添加剂样品
        6.2.3 试验方案
    6.3 试验结果与讨论
        6.3.1 添加Al_2O_3对灰熔融特性的影响规律
        6.3.2 添加SiO_2对灰熔融特性的影响规律
        6.3.3 添加CaO对灰熔融特性的影响规律
        6.3.4 添加高岭土对灰熔融特性的影响规律
        6.3.5 四种添加剂对灰熔融特性的影响规律对比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作者简介

(3)危险废物焚烧过程中重金属与氟的迁移转化及污染控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危险废物处置现状
        1.1.1 危险废物的来源与危害
        1.1.2 危险废物的处置技术
        1.1.3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主要炉型
        1.1.4 危险废物焚烧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
    1.2 危险废物焚烧过程中重金属迁移转化及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1.2.1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1.2.2 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特性研究
        1.2.3 焚烧灰渣重金属污染控制
    1.3 危险废物焚烧过程中氟迁移转化及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1.3.1 氟污染的危害及来源
        1.3.2 含氟有机危险废物处置技术
        1.3.3 氟的燃烧排放特性研究
        1.3.4 焚烧过程氟污染控制研究
    1.4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装置和检测分析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装置及分析方法
第三章 医药化工危废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分布及浸出特性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样品采集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飞灰粒径分析
        3.3.2 焚烧灰渣中重金属浓度分布
        3.3.3 湿法脱酸系统和排放尾气中重金属含量
        3.3.4 焚烧系统中重金属的质量平衡和质量分布
        3.3.5 焚烧灰渣中重金属的浸出特性
        3.3.6 焚烧灰渣表面形态及矿物特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药化工危险废物焚烧灰渣重金属化学形态及热稳定性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原始焚烧灰渣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
        4.3.2 热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热稳定性及化学形态变化
        4.3.3 热处理前后焚烧灰渣表面形态及矿物特征
        4.3.4 焚烧灰渣重金属环境风险分析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除尘和布袋除尘对重金属迁移分布和浸出特性的影响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样品的采集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飞灰粒径分布
        5.3.2 表面特征
        5.3.3 飞灰矿物特性
        5.3.4 飞灰中重金属含量
        5.3.5 飞灰浸出特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医药化工含氟危险废物焚烧过程中氟的析出与迁移特性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医药化工含氟危废热解过程分析
        6.3.2 焚烧产物中的氟含量
        6.3.3 焚烧系统中氟的质量平衡及质量分布
        6.3.4 焚烧灰渣中氟的赋存化学形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医药化工含氟危险废物焚烧过程钙基固氟试验研究
    7.1 前言
    7.2 实验材料与方法
        7.2.1 实验材料
        7.2.2 实验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温度对固氟效果的影响
        7.3.2 CaO添加量对固氟效果的影响
        7.3.3 钙基吸收剂种类对固氟效果的影响
        7.3.4 粒径对燃烧固氟效果的影响
        7.3.5 孔隙结构对固氟效果的影响
        7.3.6 焚烧系统回转窑添加CaO固氟效果研究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氟化工高含氟有机废物流化焚烧资源化利用研究
    8.1 前言
    8.2 实验材料与方法
        8.2.1 流化床焚烧系统介绍
        8.2.2 实验材料
        8.2.3 实验方法
    8.3 结论与讨论
        8.3.1 高含氟有机固废TG-FTIR分析
        8.3.2 高含氟有机废物两段式管式炉焚烧试验
        8.3.3 焚烧系统运行工况及污染物排放
        8.3.4 填料吸收塔水洗回收HF吸收系数计算
        8.3.5 焚烧过程中HF腐蚀问题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本文主要创新点
    9.3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4)高含盐有机废液浓缩气化实验及浓缩装置优化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高含盐有机废液处置技术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1.2.1 膜分离法
        1.2.2 吸附法
        1.2.3 氧化法
        1.2.4 热处理技术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含盐有机废液蒸发浓缩实验室研究
    2.1 概述
    2.2 实验系统及分析方法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装置和方法
        2.2.3 分析方法
    2.3 苯胺模拟废液蒸发浓缩特性研究
        2.3.1 氯化钠浓度和蒸发温度对有机物迁移的影响
        2.3.2 氯化钠浓度和蒸发温度对盐分迁移的影响
        2.3.3 氯化钠浓度和蒸发温度对蒸发速率的影响
    2.4 二甘醇模拟废液蒸发浓缩特性研究
        2.4.1 蒸发温度对有机物迁移的影响
        2.4.2 蒸发温度对盐分迁移的影响
        2.4.3 蒸发温度对蒸发速率的影响
    2.5 有机农药废液蒸发浓缩特性研究
        2.5.1 蒸发温度对有机物迁移的影响
        2.5.2 蒸发温度对盐分迁移的影响
        2.5.3 蒸发温度对蒸发速率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含盐有机废液薄层蒸发预浓缩中试实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测试分析方法
    3.2 薄层预浓缩特性研究
        3.2.1 预浓缩盐渣与滚筒分离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3.2.2 预浓缩盐渣含水率影响因素分析
    3.3 薄层预浓缩操作参数优化实验
        3.3.1 实验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3.3.3 模型验证及参数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含盐有机农药废液预浓缩盐渣及气化脱毒特性分析
    4.1 实验系统及分析方法
        4.1.1 实验系统及实验工况参数
        4.1.2 分析方法
    4.2 预浓缩盐渣特性分析
        4.2.1 红外分析
        4.2.2 热重分析
        4.2.3 热灼减率分析
    4.3 预浓缩盐渣气化脱毒特性分析
        4.3.1 气化挥发分特性分析
        4.3.2 气化滤渣特性分析
    4.4 重结晶盐特性分析
        4.4.1 GCMS分析
        4.4.2 热重分析
        4.4.3 红外分析
        4.4.4 盐纯度分析
    4.5 盐分及有机物预浓缩和脱毒迁移特性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薄层预浓缩装置优化模拟
    5.1 薄层预浓缩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
    5.2 薄层预浓缩数学模型
        5.2.1 连续相模型
        5.2.2 湍流模型
        5.2.3 离散相DPM模型
    5.3 参数条件设置
    5.4 模型验证
        5.4.1 网格无关性验证
        5.4.2 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
    5.5 结果与讨论
        5.5.1 喷嘴高度的影响
        5.5.2 喷嘴数量的影响
        5.5.3 进料速率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清单

(5)热解废水循环流化床焚烧工艺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煤热解燃烧多联产工艺的热解废水
    1.1 多联产工艺流程
    1.2 热解废水
2 热解废水流化床焚烧概述
3 热解废水焚烧对循环流化床燃烧炉温度的影响
4 循环流化床燃烧炉焚烧热解废水数值模拟计算
    4.1 计算网格的划分
    4.2 计算模型
    4.3 计算工况
    4.4 计算结果
5 热解废水焚烧过程对循环流化床燃烧炉的影响分析
6 结论

(6)医疗垃圾焚烧过程多环芳烃生成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医疗垃圾来源及危害
    1.2 医疗垃圾处理现状
    1.3 PAHS来源及危害
    1.4 PAHS生成机理
    1.5 PAHS控制技术
        1.5.1 烟气中PAHs脱除技术
        1.5.2 燃烧中PAHs生成控制技术
    1.6 课题研究意义、研究内容
        1.6.1 课题研究意义
        1.6.2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医疗垃圾热解/焚烧过程动力学研究
    2.1 引言
    2.2 动力学研究方法及模型
        2.2.1 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动力学研究方法
        2.2.2 气固反应动力学模型
    2.3 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实验
        2.3.1 基于程序升温的热重实验
        2.3.2 基于恒温的微型流化床实验
    2.4 基于程序升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动力学研究
        2.4.1 基于程序升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特性
        2.4.2 基于程序升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动力学分析
    2.5 基于恒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动力学研究
        2.5.1 基于恒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特性
        2.5.2 基于恒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动力学分析
    2.6 基于程序升温与恒温的动力学对比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医疗垃圾焚烧过程PAHS生成机理
    3.1 引言
    3.2 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实验
        3.2.1 基于程序升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实验
        3.2.2 基于恒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实验
    3.3 基于程序升温的医疗垃圾焚烧过程产物析出特性
        3.3.1 基于程序升温的医疗垃圾热解/焚烧产物分析
        3.3.2 基于程序升温的医疗垃圾焚烧过程产物形成机理分析
    3.4 基于恒温的医疗垃圾焚烧PAHS前驱物及PAHS生成规律
        3.4.1 医疗垃圾热解PAHs前驱物及PAHs生成规律
        3.4.2 医疗垃圾焚烧过程PAHs前驱物及PAHs生成规律
    3.5 PAHS前驱物与PAHS关联
    3.6 PAHS生成机理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孔氧化铝床料抑制PAHS生成机理
    4.1 引言
    4.2 实验过程与方法
        4.2.1 微型流化床焚烧实验
        4.2.2 流化床焚烧实验
        4.2.3 床料筛选与表征
    4.3 传热效应影响
    4.4 催化效应影响
    4.5 吸附效应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孔氧化铝床料对PAHS毒性消减评估
    5.1 引言
    5.2 实验过程与方法
    5.3 焚烧温度影响
    5.4 停留时间影响
    5.5 过量空气系数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攻读博士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详细摘要

(7)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流化床焚烧灰渣粘结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处理方法
        1.2.1 生物处理法
        1.2.2 物理化学法
        1.2.3 物化-生化耦合法
    1.3 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焚烧处理技术
        1.3.1 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的焚烧处理工艺
        1.3.2 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的焚烧炉炉型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流化床焚烧处理存在的技术困难
        1.4.1 炉膛结焦结渣问题
        1.4.2 排渣系统灰渣粘结问题
    1.5 废液焚烧过程中的颗粒团聚
    1.6 主要研究内容
2 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焚烧处置系统
    2.1 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
    2.2 焚烧处理工艺
    2.3 焚烧处置系统
        2.3.1 进料系统
        2.3.2 双流化床焚烧系统
        2.3.3 余热回收系统
        2.3.4 尾气净化系统
        2.3.5 排渣系统
    2.4 焚烧处置系统的运行
    2.5 本章小结
3 流化床高温布风板阻力实验
    3.1 引言
    3.2 布风板阻力与布风温度的关系
    3.3 高温布风板阻力实验装置
    3.4 实验结果和分析
    3.5 布风板阻力修正值的应用
    3.6 本章小结
4 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焚烧处理灰渣特性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
    4.3 排渣系统的灰渣流动情况
    4.4 焚烧灰渣组成及其微观形态
        4.4.1 X射线能谱仪分析
        4.4.2 X射线衍射分析
        4.4.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4.5 灰渣粘结机理
    4.6 本章小结
5 灰渣粘结特性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
        5.2.1 实验装置
        5.2.2 实验方案
    5.3 碱金属盐粘结特性研究
        5.3.1 含水量的影响
        5.3.2 温度对粘结性的影响
        5.3.3 碱金属盐成分的影响
        5.3.4 实验小结
    5.4 流化床床料粘结特性研究
        5.4.1 含盐浓度的影响
        5.4.2 含水量的影响
        5.4.3 温度的影响
        5.4.4 实验小结
    5.5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性总结
    6.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含盐苯胺废液流化床焚烧及高温腐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有机废液的污染现状
    1.2 有机废液的处理方法
        1.2.1 物理化学处理法
        1.2.2 生物处理法
        1.2.3 化学处理法
    1.3 有机废液的焚烧处理
        1.3.1 预处理
        1.3.2 焚烧设备
        1.3.3 流化床焚烧控制参数
        1.3.4 污染控制
    1.4 有机废液焚烧技术应用情况
        1.4.1 有机废液焚烧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1.4.2 有机废液焚烧技术在国内的应用
    1.5 含盐有机废液焚烧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6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废液流化床焚烧热力学特性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仪器及装置
        2.1.2 实验方法
    2.2 苯胺废液的热值
        2.2.1 苯胺废液热值与苯胺含量关系
        2.2.2 苯胺废液热值与COD关系
    2.3 苯胺废液焚烧所需理论空气量及产生的烟气量
    2.4 流化床废液焚烧炉的热力计算
        2.4.1 密相区的热力计算
        2.4.2 稀相区的热力计算
        2.4.3 辅助燃料消耗与热力学参数的关系
    2.5 临界流化速度
        2.5.1 床料分析
        2.5.2 u_(mf)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2.5.3 u_(mf)实验值与计算值比较
        2.5.4 u_(mf)公式拟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乙醇/苯胺废液焚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动力学模型建立
    3.2 乙醇/苯胺废液热解特性分析
        3.2.1 TG-DTG分析曲线
        3.2.2 热解特性分析
        3.2.3 热解动力学分析
    3.3 乙醇/苯胺废液燃烧特性分析
        3.3.1 TG-DTG分析曲线
        3.3.2 着火特性
        3.3.3 燃烬性能
        3.3.4 燃烧动力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盐苯胺废液流化床焚烧特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试验设备
        4.1.3 实验方法
        4.1.4 分析方法
    4.2 含盐苯胺废液焚烧效率研究
        4.2.1 温度对焚烧效率的影响
        4.2.2 废水浓度对焚烧效率的影响
        4.2.3 过剩空气系数对焚烧效率的影响
        4.2.4 二次风对苯胺废液焚烧效率的影响
        4.2.5 分级燃烧对苯胺废液焚烧效率的影响
    4.3 含盐苯胺废液焚烧过程HCl的排放特性
        4.3.1 温度对HCl生成的影响
        4.3.2 空气过剩系数对HCl生成的影响
        4.3.3 水分对HCl生成的影响
        4.3.4 废液中CaCl_2、KCl对HCl排放的影响
    4.4 含盐苯胺废液焚烧过程HCl脱除试验
        4.4.1 不同添加剂对HCl排放的影响
        4.4.2 Ca/Cl比对脱氯的影响
        4.4.3 烟气成分对脱氯的影响
        4.4.4 脱氯反应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流化床焚烧含盐苯胺废液的NO_x排放特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1.3 烟气分析方法
    5.2 不同温度苯胺废液的NO_x排放特性
    5.3 不同过剩空气系数(α)下NO_x的排放特性
    5.4 废液进料速率对NO_x排放的影响
    5.5 NO_x生成机理分析
    5.6 盐分对NO_x排放的影响
    5.7 苯胺废液低NO_x焚烧技术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钠添加剂对NO_xOUT工艺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方法
        6.1.3 烟气分析方法
    6.2 钠添加量对脱硝的影响
    6.3 氨氮比对钠添加剂脱硝的影响
    6.4 空气过剩系数对脱硝率的影响
    6.5 NO_xOUT脱硝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乙醇和H_2O_2对NO_xOUT工艺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实验材料
        7.1.2 实验方法
        7.1.3 烟气分析方法
    7.2 乙醇对NO_xOUT工艺的影响
        7.2.1 乙醇对脱硝的影响
        7.2.2 乙醇对NO_xOUT促进作用机理分析
        7.2.3 添加乙醇对苯胺废液燃烧的影响
    7.3 H_2O_2对NO_xOUT工艺的影响
        7.3.1 H_2O_2用量对脱硝率的影响
        7.3.2 pH对脱硝率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NO_xOUT过程的数值模拟
    8.1 Chemkin软件简介
    8.2 plug flow reactor模型
    8.3 NO_xOUT反应模型
        8.3.1 NH_3的反应历程
        8.3.2 NH_2的反应历程
        8.3.3 NNH的反应历程
        8.3.4 HNO、NH、HNCO的反应历程
        8.3.5 其他反应
    8.4 NO_xOUT中钠添加剂的转变机理
        8.4.1 NaOH的反应历程
        8.4.2 Na的反应历程
        8.4.3 NaO的反应历程
        8.4.4 NaO_2的反应历程
    8.5 模拟结果分析
        8.5.1 炉床温度和压力分布
        8.5.2 温度对NO_xOUT脱硝效率的影响
        8.5.3 氨氮比对NO_xOUT脱硝效率的影响
        8.5.4 空气过剩系数对NO_xOUT脱硝效率的影响
        8.5.5 敏感性分析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铁基合金在NaCl-石英砂中的高温腐蚀特性
    9.1 材料与方法
        9.1.1 试验材料
        9.1.2 试验方法
        9.1.3 分析方法
    9.2 试件在NaCl-石英砂中的腐蚀特性
    9.3 试件在NaCl-石英砂中的腐蚀机理分析
    9.4 高温腐蚀的抑制
    9.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10.1 总结
    10.2 创新点
    10.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9)添加剂对含盐废水焚烧结焦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原理
    1.1 实验装置介绍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步骤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焦时间确定
    2.2 添加剂种类的影响
        2.2.1 Fe2O3对床层结焦特性的影响
        2.2.2 CaCO3对床层结焦特性的影响
        2.2.3 Al2O3对床层结焦特性的影响
        2.2.4 高岭土对床层结焦特性的影响
3 结论

(10)NSSC浆黑液的热解和燃烧特性及在流化床中碱回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黑液治理方法
        1.2.1 碱回收法
        1.2.2 生物处理法
        1.2.3 物理化学法
        1.2.4 黑液资源化综合利用
    1.3 造纸黑液燃烧处理工艺及国内外现状
        1.3.1 传统碱回收处理工艺及国内外现状
        1.3.2 流化床碱回收处理工艺及国内外现状
    1.4 流化床碱回收技术处理NSSC 浆黑液存在的问题
    1.5 造纸黑液热解和燃烧机理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6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1.6.1 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案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NSSC 浆黑液热解和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2.1 引言
    2.2 热分析实验内容和方法
        2.2.1 热分析实验仪器介绍
        2.2.2 热天平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2.3 热重曲线及特征参数
        2.2.4 实验试样分析
        2.2.5 实验物料预处理
        2.2.6 实验内容
        2.2.7 实验方法
    2.3 NSSC 浆黑液热解特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NSSC 浆黑液热解TG-DTG 曲线
        2.3.2 升温速率对NSSC 浆黑液热解的影响
    2.4 NSSC 浆黑液燃烧特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NSSC 浆黑液燃烧TG-DTG 曲线
        2.4.2 升温速率对NSSC 浆黑液燃烧的影响
    2.5 NSSC 浆黑液热解和燃烧特性对比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NSSC 浆黑液热解和燃烧动力学研究
    3.1 引言
    3.2 反应动力学基本方程
    3.3 热分析动力学研究方法
        3.3.1 微分法
        3.3.2 积分法
    3.4 模型的选择
        3.4.1 Coats-Redfern 法
        3.4.2 Flynn-Wall-Ozawa 法
        3.4.3 Kissinger 法
    3.5 NSSC 浆黑液热解机理及动力学分析
        3.5.1 Coats-Redfern 法动力学模型
        3.5.2 Flynn-Wall-Ozawa 法动力学模型
        3.5.3 Kissinger 法动力学模型
        3.5.4 三种动力学模型结果比较
    3.6 NSSC 浆黑液燃烧机理及动力学分析
        3.6.1 Coats-Redfern 法动力学模型
        3.6.2 Flynn-Wall-Ozawa 法动力学模型
        3.6.3 Kissinger 法动力学模型
        3.6.4 三种动力学模型结果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NSSC 浆黑液在流化床碱回收过程中烧结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烧结结渣的影响因素
        4.2.1 温度的影响
        4.2.2 碱金属的影响
        4.2.3 床料的影响
        4.2.4 氯化物的影响
    4.3 烧结结渣形成机理及过程
    4.4 烧结的抑制方法
        4.4.1 添加剂对烧结的抑制
        4.4.2 温度对烧结的抑制
        4.4.3 物质的预处理
        4.4.4 床料的改变
    4.5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
        4.5.1 实验装置
        4.5.2 实验方法
        4.5.3 分析方法
        4.5.4 实验方案
    4.6 温度对NSSC 浆黑液燃烧烧结的影响
        4.6.1 温度对NSSC 浆黑液在碳酸钠为床料时燃烧烧结的影响
        4.6.2 温度对NSSC 浆黑液在硫酸钠为床料时燃烧烧结的影响
        4.6.3 温度对NSSC 浆黑液在混合物为床料时燃烧烧结的影响
    4.7 床料对NSSC 浆黑液燃烧烧结的影响
    4.8 添加剂对NSSC 浆黑液燃烧烧结的影响
        4.8.1 添加剂对NSSC 浆黑液在碳酸钠为床料时燃烧烧结的影响
        4.8.2 添加剂对NSSC 浆黑液在硫酸钠为床料时燃烧烧结的影响
        4.8.3 添加剂对NSSC 浆黑液在混合物为床料时燃烧烧结的影响
    4.9 添加剂用量对NSSC 浆黑液燃烧烧结的影响
        4.9.1 氧化铝用量对NSSC 浆黑液燃烧烧结的影响
        4.9.2 碳酸钙用量对NSSC 浆黑液燃烧烧结的影响
        4.9.3 高岭粘土用量对NSSC 浆黑液燃烧烧结的影响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NSSC 浆黑液在流化床碱回收过程中燃烧的优化分析
    5.1 引言
    5.2 正交回归实验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5.2.1 实验方案的设计
        5.2.2 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5.3 正交回归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5.3.1 显着影响因素的分析
        5.3.2 双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NSSC 浆黑液碱回收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6.2.1 实验装置
        6.2.2 实验装置主要设计参数
        6.2.3 实验方法
    6.3 NSSC 浆黑液在循环流化床碱回收炉中燃烧的验证性实验
        6.3.1 冷态特性实验
        6.3.2 热态验证性实验
    6.4 NSSC 浆黑液在循环流化床碱回收炉中燃烧实验
        6.4.1 实验方案
        6.4.2 实验工况
        6.4.3 炉膛内温度场
        6.4.4 渣样灼减率
        6.4.5 烟气分析
    6.5 NSSC 浆黑液在循环流化床中燃烧回收碱的实验研究
        6.5.1 实验方案
        6.5.2 燃烧产物分析
    6.6 碱回收产量的计算
        6.6.1 实验试剂
        6.6.2 实验方法
        6.6.3 分析和计算方法
        6.6.4 计算结果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焚烧含盐有机废液添加剂对流化床床料烧结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草甘膦母液定向热转化过程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 丁明月.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2]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对流受热面积灰及防治机理研究[D]. 唐智. 东南大学, 2020
  • [3]危险废物焚烧过程中重金属与氟的迁移转化及污染控制机理研究[D]. 李文瀚. 浙江大学, 2020
  • [4]高含盐有机废液浓缩气化实验及浓缩装置优化模拟[D]. 周尤超. 东南大学, 2019
  • [5]热解废水循环流化床焚烧工艺模拟研究[J]. 李晓峰,张翠清,李文华,郭永红,康志忠. 现代化工, 2018(09)
  • [6]医疗垃圾焚烧过程多环芳烃生成与控制研究[D]. 秦林波. 武汉科技大学, 2017(04)
  • [7]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液流化床焚烧灰渣粘结特性研究[D]. 陈宇明. 浙江大学, 2017(06)
  • [8]含盐苯胺废液流化床焚烧及高温腐蚀的研究[D]. 汪向阳. 合肥工业大学, 2015(02)
  • [9]添加剂对含盐废水焚烧结焦特性的影响[J]. 马吉亮,刘道银,陈振东,陈晓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4(08)
  • [10]NSSC浆黑液的热解和燃烧特性及在流化床中碱回收的研究[D]. 赵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焚烧含盐有机废液添加剂对流化床材料烧结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