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苟廷佳[1](2021)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发源于此,惠泽我国20个省区以及东南亚5个国家,是维系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的腹地,拥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和战略地位,是国家至关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屏障和生态产品供给地,为维护中国乃至亚洲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三江源也是亚洲、北半球乃至世界气候变化的预警区、敏感区和启动区,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发挥着指示和前瞻的重要作用。然而,三江源脆弱的生态系统环境导致环境保护和修复成本高;受生态产品外部性影响,三江源地区积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并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产品长期被无偿享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未能充分实现;加上三江源因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而被限制产业的发展,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上述因素导致当前三江源地区三生空间矛盾突出,同时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压力。因此,通过研究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探索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现人地和谐的发展模式,打造三江源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路径,实现三江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研究围绕“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题”,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分析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状和困境,全面系统的提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机制,为缓解生态脆弱区人地矛盾、实现三江源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论文的创新点和主要贡献体现在:(1)系统的构建了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研究框架。研究框架中包括: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统性框架、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并提供指导。(2)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将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三江源生态产品总价值为6568.56亿元/年。同时在绿色GDP指标基础上,提出构建“三江源经济-生态生产总值(SJYGEEP)”指标评价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突出三江源的生态地位和生态价值,对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3)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受三江源居民“生态补偿满意度”和“生态旅游业认识”的影响;需求意愿受“淡水资源支付意愿”、“机会成本支付意愿”、“共享牧场支持度”、“对口支援省份是否享受生态产品特别优惠”等因素的影响。(4)从生态产品构成视角出发,全面系统研究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具体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基于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三江源生态产品分类、价值实现现状和面临困境,提出贴合国家现行政策与三江源实际、突出三江源特色的价值实现路径,并结合路径,提出“调查监测-核算评估-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制度保障-持续推进”的系统性价值实现机制。由于三江源生态环境脆弱性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并存,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生态产品供给地,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对促进当地生态产业发展和融合、保障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魏敏[2](2021)在《“旅游+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时序演进研究》文中指出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对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水平和融合发展时序演进规律进行分析,探讨了增强产业融合效应的措施。研究表明: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提升,整体而言,与第三产业的融合水平高于第一、二产业。其中,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同其他产业的融合存在较大差异,需要结合市场需求的差异针对性应对。在此基础上,对贵州省"旅游+多产业"的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并从乡村旅游主题丰富、文化附加值提升、消费群体需求把握和区域合作平台构建等方面提出产业高质量融合的建议。

戴学锋,杨明月[3](2021)在《全域旅游引领县域治理的实践探索——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文中指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是统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域旅游治理模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实现城乡融合,是全域旅游的内在要求和深化改革的必然方向。溧阳市以全域旅游为引领,积极推进县域治理模式创新,促进城乡融合,畅通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循环,走出一条全域旅游引领下的"溧阳县域治理创新之路"。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系统总结溧阳全域旅游县域治理实践的经验做法,对以旅游业为试验田进行改革创新、优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县域发展的现代治理体系,为实现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和治理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徐紫嫣[4](2021)在《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路径与政策思路》文中认为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既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现代服务业。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视野研究旅游业发展和开放问题,推动旅游业积极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统筹推进国内旅游和出入境旅游发展,加快发展国内旅游,奋力拓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是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多措并举推进旅游业快速优质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互融共促,为迈向世界旅游强国奠定基础。

戴斌,李鹏鹏,马晓芬[5](2022)在《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动能与任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以来,国民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旅游业同样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既要抓住市场下沉和消费升级的发展机遇,也要应对动能转化、模式创新和国际竞争的诸多挑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文化引领、科技赋能,建设大众旅游为导向、智慧旅游为支撑的现代旅游业体系,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是"十四五"期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

韩美琳[6](2021)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文中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我国备受关注、持续多年、任重道远的经济话题。近些年,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虽然很多,大多都是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阐释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和规律。也有部分学者应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列宁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理论,解析产业结构变迁,但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分析并不多见。本文则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高质量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对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论的应用和补充。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一话题,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引出的。此前的通常提法都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或“产业结构调整”。几种不同的提法虽然在含义上彼此相似,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被提上日程却意味着结构性矛盾已经相当突出,解决问题的期盼也十分紧迫。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使中国经济的短板暴露无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大量的过剩产能,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因此,中共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基础上,又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要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着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三要具有一流竞争力、质量的可靠性与品牌影响力,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是统一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至关重要一环,能够加速“高质量发展”进程;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发展”势必会倒逼产业结构进行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1)可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是理解和指导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阐释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部类内部不同生产部门(行业)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这种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一旦遭到破坏,产业结构就会出现失衡,供需关系扭曲,我国经济出现的大量过剩产能,就是违背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的结果。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学说,是诠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钥匙。科技进步条件下,资本积累不断追加,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总是以技术的进步、创新为前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产业资本的配置方式必然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既是资本构成向高度化演变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固有特征。马克思的产业竞争理论,阐释了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竞争结果优胜劣汰,不仅不是资源的浪费,而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途径。产业竞争理论启示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2)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和“高质量发展”学说,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实现途径和原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高质量发展”是统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原则。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纵观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经过几个阶段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而言任重道远。现存的结构性问题是: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次不高;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究其问题成因可从七个方面概括:一是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二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三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不佳;四是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五是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六是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七是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上不够到位。存在的问题成因说明,以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忽视效率和效益的发展方式和理念,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原理和要求。因此,痛定思痛,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开阔视野,本文在借鉴美、日、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遵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理念,从五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一是从宏观制度层面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二是从中观产业技术层面强调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三是从微观企业层面呼吁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四是从企业运营机制角度要求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五是从市场供给端发力,强调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认为,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如何变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思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也是综合性的。它不仅涉及到政府、企业、个人不同的市场主体,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收获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积极效应,而且还要承受企业破产员工下岗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要求深化财税、金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制度改革配套跟进,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扫清障碍。总之,只要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会迈出更快步伐。

殷子阳[7](2021)在《旅游业新发展中政府职能分析》文中提出我国旅游业正在逐步发展与成熟,但依然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旅游业的脆弱性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分析中政府干预旅游业也有其必要性,所以在旅游业发展中,政府应当积极履行其相应的职能,应当根据当前旅游业的发展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与改进,进而促进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才让恒毛[8](2021)在《政府职能视角下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旅游业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很多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城市或地区,旅游业更是当地的支柱性产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政府职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空间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在当前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职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管理体制、政策扶持、市政营销、人才培养、旅游环境、周边发展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因此,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在政府职能视角下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谭梦涵[9](2021)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生态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文中指出

吴丁兰[10](2021)在《九寨沟县政府推进全域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二、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国外文献分析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国内文献分析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述评
    2.4 国内外经验启示
        2.4.1 国际经验和启示
        2.4.2 国内经验和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
    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3.1.1 生态产品形成的基础理论
        3.1.2 生态产品价值形成的理论基础
        3.1.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3.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
        3.2.1 相关概念及辨析
        3.2.2 生态产品价值
        3.2.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3.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3.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梳理
        3.3.2 基于产权-需求矩阵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3.3.3 生态产品分类的价值实现路径
    3.4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框架
        3.4.1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回归模型
        3.4.2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性框架
        3.4.3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
    4.1 三江源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自然条件
        4.1.3 社会经济条件
        4.1.4 生态地位
        4.1.5 生态保护
    4.2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4.2.1 三江源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
        4.2.2 三江源生态资产总值
        4.2.3 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4.2.4 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估算
        4.2.5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分析
    5.1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问卷调查
        5.1.1 调查地区选取及原因
        5.1.2 问卷基本情况
        5.1.3 数据收集和检验
        5.1.4 描述性统计
        5.1.5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1.6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分析结果
    5.2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问卷调查
        5.2.1 问卷基本情况
        5.2.2 数据收集和检验
        5.2.3 描述性统计
        5.2.4 空间交叉分析
        5.2.5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2.6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分析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6.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分类
        6.1.1 生态农畜产品
        6.1.2 淡水资源产品
        6.1.3 清洁能源电力产品
    6.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6.2.1 畜牧业发展现状
        6.2.2 水资源价格和交易现状
        6.2.3 绿电交易现状
    6.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6.3.1 市场基础不健全
        6.3.2 生态畜牧业发展受限
        6.3.3 社会参与程度有待提升
        6.3.4 科技和人才支撑薄弱
    6.4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6.4.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直接交易路径
        6.4.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产业化路径
        6.4.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产业生态化路径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7.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分类
        7.1.1 三江源固碳释氧产品
        7.1.2 三江源土壤保持产品
        7.1.3 三江源水源涵养产品
        7.1.4 三江源净化产品
        7.1.5 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产品
    7.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7.2.1 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现状
        7.2.2 三江源生态补偿现状
        7.2.3 三江源生态补偿成效
        7.2.4 对口支援三江源的成效
    7.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7.3.1 政府主导下三江源生态产品购买力度有待增强
        7.3.2 基础制度和政策工具仍待完善
        7.3.3 市场化交易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7.4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7.4.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市场化路径
        7.4.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横向生态补偿
        7.4.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纵向生态补偿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8.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资源
        8.1.1 三江源旅游资源
        8.1.2 三江源文化资源
    8.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8.2.1 三江源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
        8.2.2 三江源各地区旅游发展现状
    8.3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8.3.1 生态文化产品开发和传播有待提升
        8.3.2 生态文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8.3.3 生态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
        8.3.4 三江源自然条件制约性明显
        8.3.5 地区发展与保护矛盾依旧突出
    8.4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8.4.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顶层设计
        8.4.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基础建设
        8.4.3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生态产业化
        8.4.4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产业生态化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9.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监测确权交易机制
        9.1.1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信息普查
        9.1.2 推进三江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9.1.3 构建三江源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机制
    9.2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
        9.2.1 推行三江源绿色产品认证标准
        9.2.2 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平衡
        9.2.3 拓宽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9.2.4 促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9.3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
        9.3.1 完善三江源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9.3.2 建立三江源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9.4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
        9.4.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法律制度保障机制
        9.4.2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
        9.4.3 建立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导向机制
        9.4.4 加大三江源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9.5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
        9.5.1 强化行政职能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5.2 设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
        9.5.3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5.4 健全三江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受益付费制度
    9.6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机制
        9.6.1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体系
        9.6.2 制定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
        9.6.3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应用
    9.7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建议
        9.7.1 持续发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和体制改革优势
        9.7.2 持续推进三江源生态补偿提标扩面
        9.7.3 加快实施三江流域协同保护共建共享机制
        9.7.4 推进对口支援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7.5 打造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9.7.6 加快推动三江源特色生态产业发展
        9.7.7 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保障
第十章 结论、贡献与讨论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情况调查
附录二 三江源居民生态产品供给情况调查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2)“旅游+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时序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旅游产业融合内涵
    (二)旅游产业融合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旅游产业融合测度
    (四)研究评价
三、研究方法
    (一)变量选择
    (二)灰色关联法过程分析
四、产业融合结果分析
    (一)融合结果
    (二)融合演变过程
        1.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演变分析
        2. 贵州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演变分析
五、优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措施分析
    (一)实施乡村旅游主题化布局
    (二)提升旅游产品文化附加值
    (三)精准消费群体个性化需求
    (四)提供旅游合作区域化平台

(3)全域旅游引领县域治理的实践探索——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全域旅游引领县域治理的实践探索
    (一)全域旅游与县域治理
    (二)全域旅游溧阳模式内涵
        1.体制机制创新
        2.政策措施创新
        3.业态融合创新
        4.公共服务创新
        5.科技服务创新
        6.环境保护创新
        7.扶贫富民创新
        8.营销方式创新
三、全域旅游引领县域治理的内在逻辑
    (一)补短板——带动乡村振兴补发展短板
        1.全域旅游补乡村产业发展短板
        2.全域旅游补乡村治理发展短板
        3.全域旅游补乡村生态发展短板
        4.全域旅游补乡村文化发展短板
    (二)畅循环——畅城乡要素循环
        1.农路变网红公路,赋能既有产业资源,发挥叠加效应,实现村民就业增收。
        2.以开展全域旅游乡村空间景观化为契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增加村民资本性收益,实现村民致富。
        3.全域旅游开道,带动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回流,提高多产业供给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保障。
    (三)撬杠杆——撬旅游生态杠杆
        1.全域旅游赋能生态,撬旅游生态杠杆,实现生态资源本身的乘数效应
        2.全域旅游赋能生态,撬旅游生态杠杆,实现旅游生态杠杆效应
        3.全域旅游赋能生态,撬旅游生态杠杆,实现旅游生态的融合效应
五、全域旅游引领县域治理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一)将全域旅游视为县域治理的重要工具
    (二)市委市政府统筹各方资源
    (三)三十年一张蓝图绘到底
    (四)提升民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五)坚持旅游与城乡融合的协同发展

(4)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路径与政策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二、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其特殊地位的必然选择
    (一)大众旅游时代来临,旅游业已成为人民群众向往的幸福产业
    (二)产业定位不断提升,综合带动作用显着增加,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三)我国出入境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有着重要地位
    (四)新冠肺炎疫情不改出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
        1. 服务贸易数字化带来发展新机遇。
        2. 区域服务贸易合作的加强给国际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3. 政策助推、国际地位提升、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安全的旅游环境、可进入性增强等因素,正在助力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大发展。
三、高质量发展国内旅游业:融入国内大循环
    (一)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时代
    (二)重视科技进步,推动旅游业数字化转型
    (三)开启全域旅游模式,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四)实施“旅游+”工程,充分发挥其综合性产业的牵引作用
四、积极拓展出入境旅游市场:融入国际大循环
    (一)扩大旅游服务业开放,挖掘入境旅游服务市场
    (二)针对性制定救助政策,有效缓解疫情对行业的冲击
    (三)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四)提高旅游国际营销能力,加深旅游文化国际合作

(5)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动能与任务(论文提纲范文)

1 时代要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1.1 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1.2 旅游业市场环境变化
    1.3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2 新动能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1 大众旅游市场下沉与消费升级
    2.2 文化引领融合发展
    2.3 科技助力创新发展
    2.4 治理现代化稳固发展
3 新任务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3.1 深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3.2 打造中国的世界级精品旅游
    3.3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
    3.4 讲好中国故事,开创文化交流和旅游工作新格局
4 结论与期望

(6)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2.1.1 高质量发展
        2.1.2 产业结构调整
        2.1.3 产业结构转型
        2.1.4 产业结构升级
    2.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涉及的主要内容
        2.2.1 方向动力
        2.2.2 政策导向
        2.2.3 模式选择
        2.2.4 可行路径
        2.2.5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2.3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应用
        2.3.1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2.3.2 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2.3.3 产业竞争原理
        2.3.4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3.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
        2.3.6 高质量发展学说
第3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纵览
    3.1 产业结构构成状况
        3.1.1 产业部门分布
        3.1.2 主导产业选择
        3.1.3 规模水平测度
    3.2 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
        3.2.1 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初步工业化阶段(1952-1977)
        3.2.2 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纠偏阶段(1978-1991)
        3.2.3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的深入改革阶段(1992-2008)
        3.2.4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全面转型升级阶段(2009-至今)
    3.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的初步成效
        3.3.1 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有所改善
        3.3.2 产业层次在缓慢提升
        3.3.3 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所提高
        3.3.4 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新格局正在形成
第4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问题表现
        4.1.1 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级不高
        4.1.2 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
        4.1.3 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
        4.1.4 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
        4.1.5 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
    4.2 症因探析
        4.2.1 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
        4.2.2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4.2.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欠佳
        4.2.4 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
        4.2.5 经济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4.2.6 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
        4.2.7 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不够到位
第5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借鉴
    5.1 美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1.1 制定、调整与完善产业政策
        5.1.2 致力于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5.1.3 积极推动产业国际转移
        5.1.4 提出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5.2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2.1 适时制定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战略
        5.2.2 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5.2.3 对外直接投资生产兼扩大内需
        5.2.4 提升产业结构的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
    5.3 德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3.1 推行积极的产业政策
        5.3.2 鼓励支持产业技术创新
        5.3.3 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5.3.4 稳步推进工业4.0 战略
    5.4 国外经验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启示
        5.4.1 完善产业政策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5.4.2 加快技术创新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5.4.3 培养人才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5.4.4 实施中国制造2025 战略,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第6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对策
    6.1 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6.1.1 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
        6.1.2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3 提升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6.1.4 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6.2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6.2.1 提升三次产业层级质量
        6.2.2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变
        6.2.3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6.2.4 促进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6.3 提升自主创新与科技研发能力
        6.3.1 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6.3.2 培育健康的创新环境
        6.3.3 实现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有机结合
        6.3.4 重视人才的战略作用
    6.4 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6.4.1 提升品牌建设能力
        6.4.2 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为主要方式
        6.4.3 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6.4.4 改变经营发展理念
    6.5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5.1 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
        6.5.2 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
        6.5.3 完善要素市场配置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旅游业新发展中政府职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旅游业发展中的市场失灵
    (一)旅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二)旅游业中的外部性问题
    (三)旅游业发展中的合成谬误
二、旅游业中政府干预与职能
    (一)政府干预旅游业的必要性
        1. 旅游资源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2. 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3. 旅游经济自身的脆弱性
    (二)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基本职能
        1. 制定旅游法规与规划
        2. 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
        3. 帮助旅游业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三、旅游业中政府管理时的政府失灵
    (一)政府职能越位
    (二)政府应尽的职能缺位
四、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角色的转变与改进
    (一)明确自身的管理职能
    (二)协调好政府与市场职能的优化配置
    (三)强化官产学民媒之间的互动交流

(8)政府职能视角下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旅游业及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概念
    (一)旅游业的概念
    (二)旅游业发展的内涵
    (三)旅游业发展的特征及政府职能
二、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阻碍
    (一)管理体制落后
    (二)政策扶持不足
    (三)市场营销乏力
    (四)旅游人才缺乏
    (五)旅游环境破坏
    (六)周边发展挑战
三、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
    (一)创新管理体制
    (二)加强政策扶持
    (三)强化市场营销
    (四)培养旅游人才
    (五)保护旅游环境
    (六)协调区域发展
四、结语

四、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D]. 苟廷佳.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2]“旅游+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时序演进研究[J]. 魏敏.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1(06)
  • [3]全域旅游引领县域治理的实践探索——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J]. 戴学锋,杨明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4]旅游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路径与政策思路[J]. 徐紫嫣. 企业经济, 2021(10)
  • [5]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动能与任务[J]. 戴斌,李鹏鹏,马晓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01)
  • [6]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D]. 韩美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7]旅游业新发展中政府职能分析[J]. 殷子阳.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1(07)
  • [8]政府职能视角下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才让恒毛.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21(07)
  • [9]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生态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 谭梦涵.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10]九寨沟县政府推进全域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吴丁兰. 四川大学, 2021

标签:;  ;  ;  ;  ;  

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