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山区龙眼坠落原因及防治技术

闽南山区龙眼坠落原因及防治技术

一、闽南山地龙眼落花落果原因及其防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黄炳成[1](2019)在《桔二叉蚜和茶黄螨在澳洲坚果上的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澳洲坚果是山龙眼科澳洲坚果属的一种常绿乔木,它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经济利用价值,深受广大种植户喜爱。到目前为止,广西种植澳洲坚果面积已有15万亩,但病虫害的侵害是困扰种植户的一个严重问题。经过对玉林市澳洲坚果病虫害调查发现,为害澳洲坚果比较严重的是桔二叉蚜及茶黄螨。本课题拟通过田间调查和试验,了解掌握桔二叉蚜和茶黄螨田间种群动态,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评价黄色粘版诱杀、冬季清园等防治技术的效果,为制订该两种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桔二叉蚜主要为害澳洲坚果的叶片、嫩梢、嫩芽及花,始见于2月底3月初,此时双护村、六龙村坚果园的虫情指数分别为0.7、3.3,3月种群数量开始增长,5月出现一次小高峰,虫情指数分别达62、42,之后回落,9月开始回升,10月又出现一次小高峰,虫情指数分别达66、41,之后回落。2、茶黄螨主要危害澳洲坚果叶片及嫩梢,始见于3月,双护村、六龙村坚果园的虫情指数分别为2.3、0.4,3月种群数量开始增长,5月下旬出现一次小高峰,虫情指数分别为38、41,8月底9月初回升,9月底至10月下旬,又出现一次小高峰,虫情指数分别为44、46,之后回落。3、黄色粘虫板可防治澳洲坚果桔二叉蚜有翅蚜,防治效果达91%以上,对澳洲坚果的正常生长没有影响,且对桔二叉蚜的天敌瓢虫是安全的;冬季清园可防治茶黄螨,可有效减少次年茶黄螨的虫口数量,降低茶黄螨的为害。4、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对桔二叉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螺螨酯、炔螨特对茶黄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吡虫啉按10000倍兑水叶面喷施防治桔二叉蚜,药后1d,防效达75.3%以上,药后15d,防效达99.3%以上;吡蚜酮按2000倍兑水叶面喷施防治桔二叉蚜,药后1d,防效达32.1%以上,药后15d,防效达99.6%以上;啶虫脒按1600倍兑水叶面喷施防治桔二叉蚜,药后Id,防效达70.8%以上,药后15d,防效达99.7%;螺螨酯按4000倍兑水叶面喷施防治茶黄螨,药后1d,防效达32.9%以上,药后15d,防效达98.1以上;炔螨特按2500倍兑水叶面喷施防治茶黄螨,药后1d,防效达65.4%以上,药后15d,防效达97.6%以上。

陈健[2](2016)在《赣中地区油茶主要病虫害调查》文中认为生态农产品一直为消费者所青睐,尤其是在如今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大背景下,而油茶籽油是纯天然绿色有机保健食用油,是我们中国人最独好的食用植物油,因此茶油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这也意味着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江西是我国油茶主产区,为探究本省油茶病虫害发生现状,我们对江西南昌市郊梅岭山区、江西永丰县龙岗乡片区开展了实地调查,以期为油茶生境管理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通过调查,共调查到油茶主要病害9种,采集到害虫91种,隶属于5目51科,其中南昌市郊梅岭山区油茶林主要病害6种,害虫60种,隶属于4目33科,江西永丰县龙岗乡片区油茶林主要病害8种,害虫42种,隶属于5目31科。整个赣中地区油茶病害以油茶煤污病、油茶藻斑病、油茶灰色膏药病、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为主,同样,赣中地区油茶虫害群落组成以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为主。梅岭山区与龙岗山区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因海拔不同、生境差异、人工管理水平不同等因素,梅岭龙岗两地油茶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及危害程度存在差异。此外,油茶病虫害的发生还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在冬季,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油茶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及数量急剧减少,这也与害虫进行越冬有关,因此,冬季应采取对油茶林区进行科学管理,及时清理茶园等生物防治办法,减少害虫的越冬基数。歧沟臀肖叶甲是一种油茶害虫,在江西南昌1年发生1代,4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成虫活动期,成虫取食油茶未完全展开的嫩叶、嫩茎、枝条,严重影响油茶叶片光合作用和产量。笔者于2013年4月中旬至2013年6月中旬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和油茶林样地调查法,对歧沟臀肖叶甲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和研究;以期弥补对歧沟臀肖叶甲生物学特性研究的空白,为精准防治该叶甲提供科学的理论条件。

本刊编辑部[3](2011)在《2011年《果农之友》1~12期总目次》文中研究表明

汪志辉[4](2008)在《‘不知火’杂交柑果实霜冻害机理及其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柑桔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果树,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栽培柑桔,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国是柑桔主产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经济栽培的省有19个,集中在北纬20°~30°、海拔700-1000m的缓坡及丘陵地带。栽培面积近年稳定在120万~130万hm2,产量居世界第三位。从目前柑桔产业发展来看“易剥皮、无核(少核)、有香味、风味浓”已成为发展趋势,杂交柑(主要是桔与橙、桔与柚的杂交后代)正是迎合了这一趋势,近年来发展迅速。‘不知火’(C.unshiu×C.sinensis cv.Skiranui tangerine)是近年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从日本引进推广的杂交柑良种之一,是21世纪杂交柑主推品种。该品种的特点是:果大无核,平均单重250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高达16-18%,果肉细嫩脆,且特别化渣;汁多酥甜,风味浓,品质极优。成熟期在每年的2~3月,正值水果淡季;因其优良的品质、早果、丰产及晚熟等特性,在我国南方特别是四川盆地得以迅速推广发展。四川目前杂交柑栽培面积已达6667hm2,其中‘不知火’所占比例达到60%以上。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四川盆地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每年冬季及翌年早春的低温尤其是霜冻害越来越频繁;而‘不知火’果实的成熟时间为2~3月,当果实在接近成熟的时候往往遭受四川盆地最冷月(12月~翌年1月)的霜冻威胁,造成大量落果,产量锐减。在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最冷月来临前树冠覆盖薄膜,此法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果实霜冻害,但由于在果实糖分转化的关键时期对树冠严重遮光,此时,又正值四川盆地全年光照最弱的时期,从而导致树冠光照条件严重恶化,果实品质严重下降。目前,关于柑桔霜冻害研究的文献报道均着重于叶和枝干方面,而有关柑桔果实霜冻害的研究,特别是关于由INA细菌(Ice Nucleation Active Bacteria,简称INA细菌)引起‘不知火’果实的霜冻害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均未见报道。本研究以‘不知火’杂交柑果实为试材,通过分离、纯化其果实上可能存在的优势INA细菌,并加以鉴定;利用化学试剂和从同生态条件下抗霜冻能力较强的‘伏令夏橙’(C.sinensis cv.Valencia orange)、红玉血橙、枳、酸柚等果实上分离出的拮抗菌,对‘不知火’果实上的INA细菌进行室内和田间防除试验;以期寻找一条既不降低‘不知火’杂柑果实品质,又能安全有效地防治霜冻危害的方法,为在该气候条件下生产出高品质的‘不知火’杂柑提供可靠保障。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技术和Vail小液滴冻结法,首次在‘不知火’果实表面分离得到9株INA细菌;以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植病课题组提供的凤梨欧文氏菌INA110(Erwinia ananas)和丁香假单胞菌INA3023(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作为标准菌株,通过经典的伯杰氏细菌学鉴定程序,确定4株为凤梨欧文氏菌(E.ananas),占44.44%;5株为丁香假单胞菌(P.syringae pvs),占55.56%。(2)从‘不知火’果实上分离、纯化的INA细菌,其冰核活性受温度、菌液浓度及pH值的影响。若INA细菌密度为5×102~5×108个·ml-1,温度在-2~-7℃范围内,菌液密度越高冰核活性越强;当菌液密度一定时,温度越低冰核活性越强。INA细菌生长的pH值范围为5.0~9.0,最适为7.0,pH值为2~4的酸性溶液或pH值为10的碱性溶液都会破坏INA细菌的冰核活性。供试的抗霜素1号、石硫合剂、代森锰锌三种化学药剂对菌悬液中的INA细菌防除效果均在90%以上:其中又以抗霜素1号(2000倍)防除效果最好,其对INA细菌菌株的杀灭率在6h便达到99.80%以上。(3)在模拟自然霜冻的人工霜箱中,抗霜素1号(10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80%代森锰锌(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99.5%分析纯硼酸(200倍液)、98%分析纯铜铁试剂(1000倍液)、98%分析纯锌试剂(1000倍液),以及用石硫合剂和硼酸调制pH值为10和4的十种不同的化学药剂处理中,以抗霜素1号(2000倍)对‘不知火’果实活体上的INA细菌杀灭效果最好;有效杀灭率为99.80%。(4)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的‘伏令夏橙’(C.sinensis cv.Valencia orange)、红桔、枳、酸柚、红玉血橙五种果实上,分离出16株对INA细菌有拮抗作用的拮抗菌;其中,以‘伏令夏橙’上分离的D1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对INA细菌的拮抗性最强。(5)在温度低于0℃的时间为14d,有霜天为8d,有雪天为5d,绝对最低温度在-5℃的条件下;抗霜素1号(10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80%代森锰锌(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99.5%分析纯硼酸(200倍液)、98%分析纯铜铁试剂(1000倍液)、98%分析纯锌试剂(1000倍液),以及用石硫合剂和硼酸调制Ph值为10和4的十种药剂田间处理中,以抗霜素1号(2000倍液)和硼酸(200倍液)的防霜效果较好,两种处理的冻伤率分别为8.90%和10.00%。从‘伏令夏橙’、红桔、枳、酸柚、红玉血橙五种果实上筛选的六种拮抗菌(D1、D2、D5、D7、D9、D12)对‘不知火’果实的田间防霜效果均不理想。但仍以‘伏令夏橙’果实上分离的D1、D2的拮抗效果相对较好。在塑料薄膜大棚、塑料薄膜小拱棚、塑料薄膜树冠浮面覆盖、果实套袋(白色)、果实套袋(内黑外灰)、果实套袋(牛皮纸)六种不同的物理防霜处理方法中,以塑料薄膜大棚处理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该处理的‘不知火’果实冻伤率为5.57%;但塑料薄膜大棚造价高,在生产中难以推广。在上述药剂、生防菌、果实套袋以及设施处理等22种不同的田间防霜处理中,以设施处理对‘不知火’树体的花芽分化和果实品质影响较大,塑料薄膜树冠浮面覆盖处理的有叶单花率仅为5.03%;结合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成本控制,操作的难易程度以及对第二年产量影响等综合因素考虑来看,以抗霜素1号(2000倍液)、硼酸(200倍液)和果实套袋(白色)处理的防霜效果理想,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叶济蓉[5](2007)在《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文中认为龙眼是重要的热带南亚热带果树。为了全面了解龙眼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给研究龙眼的专家、学者及决策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决策依据,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9-2006年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本文采用回溯性文献检索方法,利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1989-2006年)为文献数据源,建立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利用《AGRIS》(粮农组织农业索引)(1989-2006年)及《CABI》(国际农业生物学文摘)(1989-2006年)数据库作为文献数据源,建立国际龙眼文献数掘库。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期刊分布、分类主题分布、作者分布等进行数据提取、计量分析;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确定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核心期刊;根据洛特卡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作者。对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分类主题分布以及作者所属国家分布进行数据提取、计量分析。利用建立的国内、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统计分析出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在龙眼研究总文献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统计出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不同分类主题的龙眼文献量在相应分类主题总文献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后分别对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各分类主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果树的计量分析结果相比,我国在龙眼研究方面年均发文量居中下水平,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龙眼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栽培管理技术和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生化2个领域,龙眼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文献量相对较少;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生化和栽培管理技术2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较显着,而育种及生物技术2个领域的文献量相对较少;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生物技术、贮藏保鲜及加工这2个领域的文献量在数据库中所占比例与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相比较小;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年文献量基本上呈逐年增长趋势,说明我国龙眼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总体上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年文献量逐年增多,近几年年文献量增长尤为显着;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年文献量的变化态势与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大体上一致;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文献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占30.0%),其次是泰国(占19.0%),美国第三,占16.3%;根据洛特卡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作者有38位;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期刊有10种;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在龙眼研究总文献量中所占百分比为89.6%,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各分类主题的文献量在相应分类主题总文献量中所占百分比都超过80%,表明我国龙眼研究在国际上占领先地位;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6个龙眼分类主题的年文献量在近几年基本上均呈增长态势,说明这6个分类主题的研究成果在近几年不断增加,最后对这6个分类主题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进展分别进行综述。

蔡国富[6](2001)在《闽南山地龙眼落花落果原因及其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分析厦门市同安区龙眼落花落果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生产上针对性的有效防治措施,为该区大面积提高龙眼产量提供参考。

二、闽南山地龙眼落花落果原因及其防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闽南山地龙眼落花落果原因及其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桔二叉蚜和茶黄螨在澳洲坚果上的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研究背景
    1.3 澳洲坚果病虫害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广西研究进展
    1.4 两种害虫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和为害现状
        1.4.1 桔二叉蚜
        1.4.2 茶黄螨
    1.5 两种害虫现有的防治方法
        1.5.1 桔二叉蚜现有的防治方法
        1.5.2 茶黄螨现有的防治方法
    1.6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桔二叉蚜及茶黄螨发生情况调查
        2.2.1.1 调查方法
        2.2.1.2 数据统计
        2.2.2 防治试验
        2.2.2.1 桔二叉蚜防治试验
        2.2.2.2 茶黄螨防治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生情况调查
        3.1.1 桔二叉蚜种群数量消长动态
        3.1.2 茶黄螨种群数量消长动态
    3.2 桔二叉蚜防治试验
        3.2.1 黄色粘虫板防治试验
        3.2.1.1 防治效果分析
        3.2.2 化学防治试验
        3.2.2.1 各种药剂防治桔二叉蚜的效果分析
        3.2.2.2 各种药剂对澳洲坚果生长的影响分析
        3.2.3 综合防治试验
        3.2.3.1 防治效果分析
        3.2.3.2 安全性分析
        3.2.3.3 黄色粘虫板与吡虫啉对桔二叉蚜天敌瓢虫的影响分析
    3.3 茶黄螨防治试验
        3.3.1 冬季清园
        3.3.2 化学防治试验
        3.3.2.1 各种药剂防治茶黄螨的效果分析
        3.3.2.2 各种药剂对澳洲坚果生长的影响分析
    3.4 综合防控技术探讨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5 本论文创新之处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赣中地区油茶主要病虫害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油茶病虫害发生现状
        1.2.1 油茶
        1.2.2 油茶病害发生现状
        1.2.3 油茶虫害发生现状
    1.3 油茶病虫害研究进展
        1.3.1 中国常见的油茶种类及分布情况
        1.3.2 油茶病虫害的发生对油茶产业的影响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意义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赣中地区油茶主要病虫害调查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地概况
        2.1.2 调查时间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赣中地区油茶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
        2.2.1.1 梅岭地区、龙岗地区油茶主要病害发生种类与危害特点
        2.2.1.2 梅岭地区、龙岗地区油茶主要虫害发生种类与危害特点
        2.2.2 赣中地区油茶主要虫害的群落组成及对比
    2.3 结论与讨论
        2.3.1 结论
        2.3.2 讨论
第三章 歧沟臀肖叶甲取食与交配行为规律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样品采集
        3.1.2 样品培养
        3.1.3 歧沟臀肖叶甲选择性条件下叶甲对嫩叶和老叶的取食选择及其取食量的研究
        3.1.4 歧沟臀肖叶甲雌雄叶甲交配及取食行为的发生规律
        3.1.5 交配歧沟臀肖叶甲体重比较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歧沟臀肖叶甲选择性条件下叶甲对嫩叶和老叶的取食选择及其取食量的研究
        3.2.2 歧沟臀肖叶甲雌雄叶甲交配及取食行为的发生规律
        3.2.3 交配的歧沟臀肖叶甲体重比较
    3.3 结论与讨论
        3.3.1 结论
        3.3.2 讨论
第四章 赣中地区油茶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建议
    4.1 主要病虫害种类
    4.2 防控建议
        4.2.1 物理防治
        4.2.2 生物防治
        4.2.3 化学防治
        4.2.3.1 油茶炭疽病
        4.2.3.2 油茶煤污病
        4.2.3.3 油茶藻斑病
        4.2.3.4 油茶灰色膏药病
        4.2.3.5 油茶蓝翅天牛
        4.2.3.6 歧沟臀肖叶甲
        4.2.3.7 八点广翅蜡蝉
        4.2.3.8 油茶毒蛾
        4.2.3.9 油茶蛀茎虫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不知火’杂交柑果实霜冻害机理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第一章 植物霜冻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1 气候的变化对霜冻害发生的影响
    2 霜冻的类型
    3 霜冻发生的条件
    4 霜冻对果树的影响
        4.1 晚霜冻危害果树的特征
        4.2 果树霜冻害机理研究
    5 霜冻害的防治
        5.1 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品种
        5.2 提高植物的抗霜能力
        5.3 果树常规的防霜措施
        5.4 通过防除冰核细菌,防止霜冻害新技术研究概况
    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柑橘‘不知火'果实上INA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不知火'果实表面的冰核活性细菌种类
        2.2 INA细菌的反接观察及INA细菌的再分离、纯化与鉴定
        2.3 冰核活性细菌对‘不知火'果实的危害
    3 讨论
第三章 ‘不知火'果实上INA细菌的室内防除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知火'果实上冰核活性细菌成冰活性的影响因素
        2.2 对菌悬液中INA细菌防除效果分析
        2.3 对实验室条件下‘不知火'果实上INA细菌(P.syringae pathovars)防除效果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不知火'果实霜冻害的田间防治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不知火'果实霜冻害进行田间防治期间,试验果园的天气变化情况
        2.2 不同药剂田间处理对‘不知火'果实霜冻害的影响
        2.3 不同拮抗菌田间处理对‘不知火'果实霜冻害的影响
        2.4 不同物理方法对‘不知火'果实霜冻害田间防治效果的影响
        2.5 不同处理方法对‘不知火'果实品质的影响
        2.6 不同处理方法对‘不知火'翌年成花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5)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文献计量学简介
    2 文献计量学在果树学领域中的应用
        2.1 数据收集途径
        2.2 作者信息的定量研究及核心作者的确定
        2.3 主题词的统计分析
        2.4 文献年份分布的统计分析
        2.5 刊载文献期刊的定量研究及核心期刊的确定
        2.6 文献计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2.7 龙眼文献研究现状
    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目的
第二章 龙眼文献计量分析
    1 研究方法与过程
        1.1 研究对象
        1.1.1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建立
        1.1.2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建立
        1.2 研究方法
        1.2.1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1.2.2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1.2.3 国际、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比较研究
        1.2.4 国内数据库龙眼不同分类主题文献的综述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2.1.1 文献量的年份分布
        2.1.2 文献的期刊分布以及核心期刊的确定
        2.1.3 核心作者的统计分析
        2.1.4 文献分类主题分析
        2.2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2.2.1 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
        2.2.2 不同国家文献量统计与比较
        2.2.3 各分类主题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2.4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我国作者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2.5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我国各分类主题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2.6 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各分类主题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2.7 国内外发表的龙眼各主题类型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3 国际、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比较研究
        2.3.1 龙眼年文献量的变化态势
        2.3.2 龙眼不同分类主题文献在数据库中所占比重
        2.4 我国龙眼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三章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各分类主题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进展
    1 "栽培管理技术"主题研究进展
        1.1 育苗方法
        1.1.1 扦插育苗
        1.1.2 高压育苗
        1.1.3 嫁接育苗
        1.2 龙眼高接换种技术应用
        1.3 矮化密植栽培
        1.4 疏花疏果
        1.4.1 疏花疏果的时间
        1.4.2 疏除花果的数量
        1.4.3 疏除花果的方法
        1.4.4 疏花疏果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1.5 施肥技术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
        1.7 环剥和螺旋环剥技术的应用
        1.8 无公害栽培
        1.9 克服低产问题的探讨
        1.10 龙眼栽培上出现的问题
        1.11 对策
    2 "育种"主题研究进展
        2.1 龙眼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存
        2.1.1 野生资源调查
        2.1.2 品种的收集与保存
        2.2 品种选育的基础研究
        2.2.1 种质资源的形态学研究
        2.2.2 种质资源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2.3 选育种目标及品种区划
        2.3.1 选育种目标
        2.3.2 品种区划
        2.4 品种选育途径
        2.4.1 实生选种
        2.4.2 芽变选种
        2.4.3 引种试验与利用
        2.4.4 杂交育种途径
        2.4.5 生物技术育种途径
        2.4.6 其他育种途径
        2.5 对龙眼种质资源进一步开展研究利用的建议
    3 "病虫害防治"主题研究进展
        3.1 农业防治方法
        3.2 物理机械防治方法
        3.3 生物防治方法
        3.4 化学防治方法
        3.5 存在问题及展望
    4 "生物技术"主题研究进展
        4.1 龙眼离体培养研究
        4.1.1 龙眼茎尖离体培养
        4.1.2 龙眼叶片离体培养
        4.1.3 龙眼花粉植株的诱导
        4.1.4 龙眼焦核胚胎挽救
        4.1.5 龙眼幼胚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及保持
        4.1.6 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4.1.7 龙眼原生质体操作研究
        4.1.8 龙眼单细胞培养及体胚发生再生植株
        4.1.9 龙眼离体种质保存研究
        4.2 龙眼基因工程研究
        4.2.1 龙眼相关基因克隆
        4.2.2 龙眼遗传转化研究
        4.3 龙眼分子标记研究
        4.3.1 龙眼DNA的提取
        4.3.2 龙眼分子标记
        4.4 龙眼蛋白质组学研究
        4.4.1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的蛋白质组学
        4.4.2 龙眼果皮POD的纯化分离
        4.4.3 龙眼胚胎乙醇脱氢酶的分离纯化、鉴定
        4.4.4 龙眼合子胚胎发育过程的蛋白质组分析
        4.5 前景展望
        4.5.1 龙眼脱毒快繁
        4.5.2 离体诱变的研究
        4.5.3 龙眼体胚发生的机理研究
        4.5.4 体细胞杂交育种
        4.5.5 龙眼自身基因的分离
        4.5.6 单倍体育种
        4.5.7 龙眼"冲梢"的机理研究
        4.5.8 遗传转化的研究
    5 "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生化"主题的研究进展
        5.1 龙眼生物学特性
        5.1.1 龙眼花形态学研究
        5.1.2 龙眼叶片组织结构
        5.2 龙眼生理生化
        5.2.1 龙眼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5.2.2 酸雨,铝胁迫对龙眼生理变化的影响
        5.2.3 KClO_3对龙眼花芽分化的促进作用
        5.2.4 矿质元素对龙眼叶片和果实的影响
        5.2.5 龙眼体细胞胚胎的生理生化变化
        5.3 展望
    6 "贮藏保鲜及加工"主题的研究进展
        6.1 龙眼采后贮藏保鲜
        6.1.1 龙眼采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6.1.2 龙眼的采后病理
        6.1.3 龙眼贮藏保鲜的方法
        6.2 龙眼加工
        6.3 展望
第四章 结论
    1 不同果树研究文献的年均发文量比较
    2 国内、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6个分类主题的文献量比较
    3 国内、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年份分布
    4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各分类主题文献的年份分布
    5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各国龙眼文献量的比较
    6 国内龙眼研究核心期刊的确定
    7 国内龙眼研究核心作者的确定
    8 我国龙眼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9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各分类主题文献的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
附录Ⅱ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
致谢

(6)闽南山地龙眼落花落果原因及其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龙眼落花落果原因分析
    1.1 树体营养不足或失调原因
    1.2 品种的遗传特性
    1.3 花序激素含量差异因素
    1.4 开花期间的气候因素
    1.5 管理因素
    1.6 病虫害因素
2. 防治措施
    2.1 改善树体营养状况
    2.2 人工辅助授粉受精
    2.3 应用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防治落花落果
    2.4 病虫害的防治
3. 小结

四、闽南山地龙眼落花落果原因及其防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桔二叉蚜和茶黄螨在澳洲坚果上的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 黄炳成. 广西大学, 2019(06)
  • [2]赣中地区油茶主要病虫害调查[D]. 陈健.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3)
  • [3]2011年《果农之友》1~12期总目次[J]. 本刊编辑部. 果农之友, 2011(12)
  • [4]‘不知火’杂交柑果实霜冻害机理及其防治技术研究[D]. 汪志辉. 四川农业大学, 2008(01)
  • [5]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D]. 叶济蓉. 福建农林大学, 2007(03)
  • [6]闽南山地龙眼落花落果原因及其防治技术[J]. 蔡国富. 引进与咨询, 2001(04)

标签:;  ;  ;  ;  

闽南山区龙眼坠落原因及防治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