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正火对钢轨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火焰正火对钢轨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一、火焰正火对钢轨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吴家豪[1](2021)在《基于Fluent的U75V正火冷却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认为“十三五”规划计划在2020年基本建成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现代化铁路交通运输体系,这对无缝线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大部分无缝线路焊接工艺采用了闪光焊,然而焊接接头成了铁路上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进行焊后热处理来改善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利用计算机模拟来仿真热处理的冷却过程能够较为准确模拟冷却过程流场和温度场,能进一步了解热处理过程如何改善组织和机械性能,提高钢轨焊接质量。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是制定合理的闪光焊工艺及焊后热处理工艺分析,再通过计算机用ANSYS-FLUENT来模拟焊后热处理中正火空冷和正火喷风冷却过程,通过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对比来确定模拟的可靠性,以及利用模拟来解释正火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一些重要的机械性能变化。通过对比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正火喷风冷却流场沿着钢轨表面自上而下运动,且自上而下流场速度大体呈现逐渐升高趋势,轨腰和轨头交界处和轨底侧边部分的流速明显增加;正火空冷和正火风冷阶段的冷却速度:轨底>轨腰>轨头。(2)通过红外测温器测量监控点的数据,利用截取法将数值模拟得到的温度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绘图作对比,验证ANSYS Fluent正火冷却数值模拟能够能较为准确模拟出正火冷却阶段的温度场变化。(3)正火空冷后晶粒细化,轨头晶粒尺寸小于轨底晶粒尺寸,网状铁素体消失,但析出块状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片层间距细化且均匀。正火风冷后晶粒进一步细化,轨头晶粒尺寸小于轨底晶粒尺寸;先共析铁素体数量明显减少;珠光体片层间距更加细化和均匀。结合正火冷却过程的数值模拟解释微观组织的变化。(4)经过正火处理,接头的韧性显着提高,不同冷却方式对不同部位的韧性提升程度不同;对比正火空冷和正火风冷的断口形貌与温度场模拟结果得出结论:同一部位随着冷却速度提高,断口纤维区和剪切唇厚度变厚,在图片范围内的占比增加,河流花样更清晰,缺口根部横向收缩量更大,具有更好的冲击韧性。(5)闪光焊后出现两条软化带,硬度匹配不佳;由于空冷的冷却速度较慢,正火空冷处理后两条软化带宽度反而增大,不能改善硬度分布;正火风冷处理后轨头和轨腰的冷却速度较空冷提升较大,仅轨头出现一条较窄的软化带,且硬度匹配更好,硬度分布更均匀。

董晓蕊[2](2021)在《开合式电磁感应加热钢轨温度场仿真及实验研究》文中认为为了避免钢轨顶调时出现裂纹甚至断裂的缺陷,钢轨顶调前需要进行加热。相对于传统的人工火焰局部加热,电磁感应加热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工件达到所需的温度,提高加热速度;通过调整设备的电流频率和电源功率,能够对钢轨集肤层深度进行调控;钢轨在经过感应加热处理后,塑性变形能力得到了提升,从而避免了钢轨顶调出现裂纹甚至顶裂的缺陷。在钢轨感应加热技术的研究工作中,由于整体式加热装置无法满足现场工况,因此,将整体式线圈改进为开合式线圈。通过开合式的结构设计,可在顶调区域进行加热处理,无需转运钢轨,节约成本,便于掌控,从而使得生产效率更高。本课题针对电磁感应加热钢轨的温度场展开研究,重点分析感应加热过程中钢轨整体温度的分布和变化,以及加热参数对加热效果的影响,结合在不同温度下钢轨的应力-应变性能,为企业生产中顶调预处理工艺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工程传热学,建立钢轨在感应加热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场数学模型,将其应用于有限元软件的仿真,开展感应加热实验,对比分析有限元仿真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分析误差成因,修正有限元设置参数,使计算精度进一步提升。(2)设计开合式感应加热线圈,应用Comsol有限元仿真技术,利用单一变量法原则,模拟分析不同参数对钢轨顶调预处理感应加热效果的影响,得到满足工业生产的优化参数区间。(3)选用Gleeble3800试验机进行拉伸实验,测得U75V材料钢轨在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参数,开发钢轨感应加热预测平台,指导现场人员对感应加热工艺进行预测及分析。

石孟雷[3](2020)在《贝氏体钢轨铝热焊接头焊后处理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铁路向高速和重载两大方向发展,对钢轨的耐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新一代高强钢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满足贝氏体钢轨在无缝线路中应用的需求,许多学者对贝氏体钢轨的焊接性和焊接工艺展开研究。铝热焊是我国钢轨焊接的主要方式之一,提高贝氏体钢轨铝热焊接头的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针对贝氏体钢轨试验段内铝热焊接头出现的轨头熔合线位置疲劳裂纹、焊缝低塌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对超声冲击处理提高接头耐磨性的可行性进行探讨。针对贝氏体铝热焊接头轨头熔合线位置疲劳裂纹问题,对接头进行正火和回火热处理。研究正火温度对接头硬度分布和显微组织的影响以及回火温度对熔合线附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火后焊缝内贝氏体组织均匀。随正火温度提高,软化区的宽度增加、位置外移。400℃回火时,焊缝组织开始出现少量黑色析出物,回火温度高于450℃时,焊缝内黑色析出物较多。现场结果表明,回火热处理可以有效解决贝氏体铝热焊接头在轨头熔合线位置出现疲劳裂纹的问题。针对侯月线贝氏体钢轨试验段内铝热焊接头焊缝低塌问题,首先分析低塌产生原因,使用SEC-RC电子平直仪测量焊缝未低塌和焊缝低塌接头服役7个月后的平直度,发现焊缝低塌接头磨耗量大于未低塌接头。其次通过计算初打磨预留量并研究终打磨温度对平直度的影响,设计“初打磨+终打磨”的打磨工艺。最后,在贝氏体钢轨试验段内使用优化后的打磨工艺实际打磨接头,结果表明使用“初打磨+终打磨”的打磨工艺可以避免焊缝低塌,获得理想的平直度曲线。在超声冲击处理提高贝氏体铝热焊接头耐磨性方面,测量超声冲击处理前后以及服役期间贝氏体铝热焊接头的硬度分布、平直度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处理后接头平直度曲线形状无明显变化,处理区域的硬度明显提高。处理区域经12天的碾压后硬度迅速降低,在第240天内硬度稳定,第40天后硬度逐渐降低。在第240天内,超声冲击处理后的焊缝和软化区的耐磨效果提升明显。本文通过对热处理工艺、打磨工艺的研究,解决了贝氏体铝热焊轨头熔合线位置疲劳裂纹和焊缝低塌的问题;首次将超声冲击处理应用于现场钢轨焊接接头,并对其提高接头耐磨性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对贝氏体钢轨在无缝线路中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王赫[4](2019)在《正火对贝氏体钢辙叉与U75V钢轨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伴随着当今世界高速和重载成为铁路轨道线路的发展趋向,为满足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和无缝铁路建设增加,需要对贝氏体合金钢辙叉和U75V钢轨进行焊接,与传统铁路焊接方法相比,闪光对焊一种固相连接方式,由于焊接过程不需要添加额外的金属材料、加热到塑性状态温度时间短、冶金过程简单,得到的焊接接头无论外观质量还是稳定性均要优于其他焊接方法获得的接头,同时为了确保贝氏体合金钢辙叉和U75V钢轨的闪光对焊接头性能,一般焊后对焊接接头进行中频感应正火处理,本文对中频感应正火前后的贝氏体钢和U75V钢轨闪光对焊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静弯、拉伸、冲击、落锤、金相和硬度试验,分析中频感应正火对贝氏体合金钢辙叉和U75V钢轨闪光对焊接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中频感应正火处理前后的贝氏体钢和U75V钢闪光对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对比研究,容易发现:经中频感应正火处理后的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要优于未热处理的焊接接头,且极大地提高了焊接接头的静弯性能,其静弯破断载荷和挠度均远高于铁道部TB/T3120--AT钢轨焊接-2005焊接规定标准;未热处理的焊接接头的最高硬度出现在热影响区且存在软化区,经正火处理后接头硬度分布平稳,软化区消失,对接头硬度分布均匀化有良好作用;未热处理的焊接接头焊缝为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铁素体束、粗大的块状珠光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贝氏体钢一侧母材区、热影响区和近缝区为交替排列的黑色板条贝氏体铁素体束、粒状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同时板条间存在较多细小的碳化物,U75V钢一侧母材区、热影响区和近缝区为粗大的块状珠光体和铁素体混合组织,经正火处理后的焊接接头的焊缝、热影响区、母材区和近缝区均得到细小且分布均匀的金相组织,同时贝氏体钢一侧析出的碳化物减少,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强韧性;未热处理的焊接接头在进行锤高2.8m的落锤试验时均一锤断,而经中频感应正火处理后的焊接接头两锤不断,满足铁道部TB/T3120--AT钢轨焊接-2005焊接规定标准。

赵智聪[5](2019)在《1380MPa级贝氏体钢轨焊接性及焊接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3万公里,每年换轨大修更换钢轨总量约6000公里。为提高钢轨使用寿命,我国某公司研发了Mn-Si系1380MPa级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为促进该种贝氏体钢轨铺设在无缝线路上,进行了焊接性及焊接工艺研究。固定式闪光焊是我国钢轨焊接的主要方式,约占我国铁路无缝线路钢轨接头数量的80%,因此本文采用固定式闪光焊接方法,研究了该种贝氏体钢轨的工艺焊接性、冶金焊接性和使用焊接性。在工艺焊接性研究方面:以落锤和力学性能为主要考核指标,根据贝氏体钢轨物理特性,以珠光体钢轨焊接参数为基础进行焊接参数逐次优化,研究了焊后热处理温度和冷却速度,首次制定了适合该种贝氏体钢轨的焊接工艺参数和热处理工艺参数。提出的创新性结论还有:对于该种贝氏体钢轨,在控制总的热输入前提下,较大预热输入+大顶锻量能够满足落锤要求;控制烧化末期电流尖峰、控制熔合线宽度,能够有效减少断口灰斑。接头正火温度为930℃、喷风终冷温度为430℃时可显着减少带状组织,以350℃为保温起始温度,可进一步改善带状组织的形貌。在冶金焊接性研究方面:针对接头再奥氏体化后焊接缺陷更加严重的现象,首次提出了元素在一定冷却速率下出现逆扩散导致元素富集化,以及富集终止的条件,并用EPMA测试法加以证明。首次对该种贝氏体钢轨焊接缺陷进行了分类,并采用循环应力的测试方法评估了焊接缺陷的危害程度,发现焊接缺陷的出现对钢轨母材成分波动和轧制工艺非常敏感。在使用焊接性研究方面:首次研究测试了该种贝氏体钢轨焊接接头在焊后空冷、喷风、正火、正火+喷风四种工艺条件下的接头力学性能,结论是四种工艺条件下抗拉强度均为母材强度的80%左右;焊态接头回火区母材硬度下降严重,软点硬度不足母材的70%;正火+喷风工艺能够提升回火区母材硬度值约15%。研究发现该种贝氏体钢轨焊接接头的超声波探伤判废率远高于珠光体钢轨,在探伤无回波情况下仍出现接头疲劳断裂的现象,超声波探伤对偏析组织的探出能力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采用固定式闪光焊接方法,研究了1380MPa级贝氏体钢轨的焊接性,揭示了该种钢轨工艺焊接性、冶金焊接性、使用焊接性的特点。对于促进1380MPa贝氏体钢轨的推广使用以及焊接、焊后热处理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江园[6](2019)在《U71Mn钢轨电渣焊焊接工艺与接头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铁路轨道交通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无缝铁路轨道成为了列车安全高速运行的重要保障,无缝铁路轨道主要采用焊接方法实现钢轨连接。目前钢轨的焊接方法主要有闪光焊,铝热焊,气压焊三种。闪光焊与气压焊的设备庞大,价格昂贵,不适宜于现场焊接;铝热焊操作简便,但焊缝金属易存在夹渣,性能较差。电渣焊设备轻便,操作灵活,可通过合金化保证焊缝金属的性能,是建造无缝铁路轨道的重要新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了钢轨三丝电渣焊的焊接工艺及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分析了不同焊接工艺参数下的缺陷,测量了钢轨三丝电渣焊焊接接头的静弯强度,分析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优化出了适宜的焊接参数,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优化出了U71Mn钢轨三丝电渣焊的焊接工艺参数。焊接电流小于375A,电压小于33V时,热输入量较小,钢轨轨底易产生未熔合缺陷;轨头焊接电流低于285,电压低于27V时,轨头有未熔合缺陷。当焊接电流大于425A,电压大于35V时,热输入量偏大,钢轨轨底易出现过熔化,有严重咬边现象;轨头焊接电流高于335A,电压高于29V时,轨头有咬边现象。焊接电流为375425A,电压为3335V时,轨底轨腰成形良好,无焊接缺陷出现;轨头焊接电流为285330A,电压为2729V时,轨头成形较好,无焊接缺陷出现。系统研究了钢轨三丝电渣焊钢轨焊接接头焊态和不同热处理温度的组织与性能。设计了五种热处理工艺:分别将焊接接头加热到500℃、600℃、700℃、800℃、900℃,然后保温1h,随后进行空冷。焊态下的焊缝组织是珠光体+少量铁素体,热影响区组织主要是片状珠光体,在500℃热处理时,焊缝组织为珠光体+针状铁素体,热影响区组织为片状珠光体;在600℃热处理时,焊缝组织为珠光体+针状铁素体,热影响区组织为片状珠光体+粒状珠光体;在700℃热处理时,焊缝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热影响区组织为大量粒状珠光体;在800℃热处理时,焊缝组织为网状铁素体+大量珠光体,热影响区组织为片状珠光体;在900℃热处理时,焊缝组织为块状铁素体+大量珠光体,热影响区组织为片状珠光体。焊态下焊缝金属抗拉强度达到了729MPa,断后伸长率为6.8%,冲击功为16.4J,热影响区抗拉强度为1021MPa,断后伸长率为6.3%,冲击功为10.8J,焊接接头的软化区宽度为20mm,静弯强度为1210KN。经900℃热处理时热影响区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达到了1114Mpa,冲击功为13J,分别比焊态下提高了8.9%和20.4%,软化区宽度减少为8mm,热处理后的静弯强度达到了1299KN,较焊态下的焊接接头提高了7.4%。

黄丹[7](2019)在《新型钢轨闪光焊工艺及焊接接头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路运输是现代化交通运输综合体系的骨干,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无缝线路则是轨道结构现代化的标志,而无缝线路建设的钢轨焊接方法中闪光焊占据着主导地位。在钢轨闪光焊型式检验和施工标准方面国内、外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差异如下:(1)国内要求对焊接接头进行焊后正火处理,而国外大部分标准不需要;(2)只有国内要求做落锤试验;(3)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宽度及均匀性上面国内标准要求低。为此,探索满足国内外焊轨标准要求的焊接工艺,研究其性能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对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具有非常好的支撑作用。论文采用在国内外大量应用的UN5-150ZB1移动式现场闪光焊机,U75V热轧钢轨进行焊接试验,通过大量焊接工艺试验得到符合中国铁路标准的钢轨闪光焊工艺参数(2#焊接工艺)和符合印度铁路RDSO标准的钢轨闪光焊工艺参数(1#工艺),并分别采用满足上述标准要求的焊接工艺参数和焊后火焰正火工艺组合,得到三组焊接试验接头2#工艺正火、2#工艺未正火、1#工艺未正火,对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硬度、热影响区及其它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为分析火焰正火与感应加热正火对接头性能的影响,采用GAAS80/580焊机满足铁标要求的工艺,制备了焊接接头,获得正火和未正火的焊接试验接头进行相关试验:(1)2#工艺正火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宽度最窄约78mm,最宽约90mm;2#工艺未正火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宽度最窄约40mm,最宽约54mm;1#工艺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宽度最窄约25mm,最宽约30mm(且符合印度RDSO标准规定);(2)轨顶硬度测试表明:1#工艺几乎没有软化区,而2#工艺正火后的软化区不仅更宽,且软化点的值相比较正火处理前更低了,通过微观金相组织观察,2#工艺正火后析出更多的小块的铁素体,而1#工艺的铁素体量相对较少;(3)采用基于cosα理论的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测试了2#工艺正火、2#工艺未正火、1#工艺未正火、GAAS80/580正火和未正火五种焊接接头的轨顶、轨腰及轨底残余应力:2#工艺在轨顶轨底均存在残余拉应力点而1#工艺没有,2#工艺火焰正火处理方式对钢轨表面残余应力的改善不及感应正火处理且正火处理对钢轨组织内部晶粒均匀性的改善有用;(4)拉伸性能试验和冲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工艺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都比2#工艺的两种焊接接头都要好;正火处理有利于冲击韧性的改善,三组焊接接头只有正火处理的才满足铁路冲击性能标准要求。

田瑞杰[8](2019)在《钢轨闪光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无缝线路的快速发展,对铁路常用钢轨U71MnG热轧轨和U75V热处理轨闪光焊接头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焊轨基地在这两种钢轨接头的生产过程中常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为了保证焊轨基地生产的钢轨接头质量,对这两种钢轨的焊态和正火接头的综合性能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对U71MnG热轧轨、U75V热处理轨闪光焊焊态接头及正火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出厂超声波检测当量超标U75V接头及在线服役伤损U75V接头断口进行了分析。U71MnG热轧轨和U75V热处理轨闪光焊焊态接头焊缝组织为“网状铁素体+珠光体”,热影响区组织为珠光体,焊缝和热影响区晶粒都比较粗大,接头冲击吸收功以及断口伸长率较低,塑韧性差;正火热处理之后的U71MnG热轧轨和U75V热处理轨接头,焊缝组织均为均匀分布的“铁素体+珠光体”,热影响区组织为珠光体,焊缝和热影响区晶粒明显细化,正火之后接头强度提高,塑韧性增强,各项性能均满足标准TB/T1632.2-2014要求。U71MnG热轧轨和U75V热处理轨正火接头的纵断面微型剪切强度可以直观的反应纵断面的力学不均匀性,剪切断口撕裂带微观形貌表现为沿剪切方向被拉长的抛物状韧窝花样。对出厂超声波检测当量超标接头断口进行失效分析,发现“失效”接头落锤断裂形式以脆性断裂为主,接头内存在硅酸盐夹杂及硅锰氧化物是造成超声波探伤回波当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对在线伤损钢轨接头进行分析,发现最初起裂形式为疲劳起裂,起裂源处能谱显示含有硅锰氧化物,分析为钢轨闪光焊过程中形成的硅锰氧化物未被挤出所致。

杨铣[9](2019)在《钢轨闪光焊过程中的晶粒长大及其控制》文中研究指明无缝铁路是近几年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钢轨闪光焊是无缝铁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焊接手段,但焊接过程中接头附近的金属由于受到焊接热循环的加热作用,因此受热部位的晶粒将出现长大的现象,粗大的晶粒会对接头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国内主要是利用焊后热处理减小闪光焊接头晶粒尺寸,目前已经有学者通过改变正火方式、优化感应正火线圈结构和调整感应正火频率等工艺参数来调整接头晶粒尺寸,但是采用正火工艺会增加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并且不当正火工艺甚至会降低焊接接头的性能。但欧洲、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它们在无缝铁路建设的钢轨焊接标准中焊接接头是不需采用焊后热处理的。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在高铁建设中使轨道焊接标准同国际接轨已迫在眉睫。目前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对晶粒长大的影响因素和控制焊接接头晶粒长大的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为国家战略和标准修订提供支撑。本文对无缝线路建设中常用的U75V、U71Mn和U78CrV钢轨钢的晶粒长大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U75V、U71Mn和U78CrV钢轨钢的晶粒长大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闪光焊工艺参数对接头晶粒的影响,针对晶粒长大及控制的试验内容及结果如下:(1)利用等温淬火试验分别获取了U75V、U71Mn和U78CrV三种钢轨钢的平均晶粒尺寸与温度、时间的联系,建立了晶粒长大模型,发现这三种钢轨材料在加热过程中均存在低温缓慢长大区和高温快速长大区,其中U75V和U78CrV的晶粒粗化温度为950℃,U71Mn的晶粒粗化温度为900℃;(2)在不同的焊接工艺下,沿钢轨轴线的高温区宽度和高温持续时间是不一样的,因此,焊接工艺中的规范参数与接头的晶粒尺寸息息相关;(3)钢轨闪光焊接头的晶粒尺寸受到顶锻量的影响,增加顶锻量可以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由于顶锻过程会影响焊接接头的晶粒尺寸,为此对移动闪光焊机的夹钳在焊接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夹钳会因为塑性应变而产生变形,为此,提出了夹钳结构优化的相关措施。

戴安[10](2019)在《下线过共析钢轨焊接接头的损伤研究》文中指出钢轨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剂、焊接时高温以及焊后热处理等因素的影响,会使钢轨焊接接头的组织与力学性能与母材有所差异,在车轮的冲击与滚动接触等复合载荷作用下,焊接接头会成为钢轨损伤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对下线的焊接接头的损伤分析可直观地反映出其服役性能。本论文借助于ATOS三维扫描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MVK-1002显微维氏硬度仪等设备,对下线的闪光焊、铝热焊两种焊接工艺的过共析钢轨焊接接头的损伤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钢轨焊缝、热影响区以及母材位置处的踏面形貌、硬度、组织结构等差异,揭示了两种焊接工艺接头服役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三维扫描及逆向建模技术建立了下线过共析钢轨焊接接头磨损轮廓的参数化模型,通过与标准钢轨轮廓相比较,表征了两种焊接工艺的下线接头表面轮廓磨损情况:直线段下线接头的轮廓在轨顶部分表现为较为均匀的磨损;曲线段的非接触端轮廓几乎未变,而在接触端轮廓则大幅下踏,表现为严重的侧磨;接头的磨损情况与硬度成反比,硬度最高的母材区域磨损量最小,焊缝位置次之,热影响区边界处的磨损最为严重。2.下线焊接接头的表面损伤在直线段以剥离为主,曲线段以压溃肥边及疲劳裂纹为主,损伤随曲线半径的减小而加重;出现表面裂纹的区域次表面也会有疲劳裂纹的延伸,焊接接头各部位损伤的严重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热影响区、焊缝、母材。3.接头各部位的损伤严重程度与其硬度直接相关,而硬度与该处珠光体形态、片层距以及晶粒尺寸等因素有关。由于焊接工艺及焊后热处理的影响,热影响区与焊缝处的珠光体晶粒尺寸与片层距均大于母材,而热影响区边界由于加热不均匀形成了粒状珠光体,造成母材、焊缝到热影响区域的硬度逐渐降低,因此磨损程度依次加剧。4.由于焊接工艺的差别,铝热焊的焊接接头最终形成的珠光体晶粒尺寸与片层距均大于闪光焊,使得铝热焊在焊缝以及热影响区的力学性能较差,表现出磨损量更大,损伤更为严重的现象。5.由于轮轨滚动接触产生的加工硬化现象以及踏面进入稳定磨耗期之后磨损量的减少使踏面硬化层更为稳定,下线接头的踏面硬度相比于未使用的接头有120HV以上的硬化;而基体受轮轨载荷影响较小,硬度曲线较为相似。6.下线接头与未使用接头的基体组织较相似,而在热影响区边界位置,下线接头由于长期受到车轮滚动接触的冲击与挤压的复合作用,球化与半球化的珠光体间距排列比未使用的接头更为紧密,造成了该区域硬度的提升。

二、火焰正火对钢轨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焰正火对钢轨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luent的U75V正火冷却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2 正火冷却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1.2.1 热处理过程计算机模拟的研究
        1.2.2 热处理过程计算机模拟的特点
        1.2.3 正火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1.3 钢轨闪光焊工艺
        1.3.1 钢轨焊接分类
        1.3.2 钢轨闪光焊的工作原理
    1.4 钢轨焊后热处理工艺
    1.5 高压气体正火的特点
        1.5.1 影响高压气体正火的主要因素
        1.5.2 工件与正火气体的温度差
        1.5.3 总传热系数
        1.5.4 工件与正火气体的温度差
        1.5.5 正火气体的压力与流量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1 焊后热处理工艺分析
        1.6.2 计算机模拟
2 U75V钢轨固定闪光焊接及焊后热处理工艺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U75V钢轨闪光焊工艺参数
        2.2.1 固定闪光焊机设备
        2.2.2 固定闪光焊参数设定
    2.3 U75V钢轨闪光焊后热处理工艺参数
    2.4 本章小结
3 钢轨冷却过程流场和温度场的理论基础
    3.1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3.1.1 流体的密度和气体状态方程
        3.1.2 流体黏性
        3.1.3 流体导热性
        3.1.4 可压流体与不可压流体
        3.1.5 湍流流动和层流流动
    3.2 流动和换热过程的控制方程
    3.3 湍流流动模型
        3.3.1 湍流运动的模型和换热计算
        3.3.2 标准k-ε模型方程
    3.4 近壁面处理函数
    3.5 微分方程的有限体积法
    3.6 本章小结
4 正火冷却过程流场和温度场的模拟与验证
    4.1 钢轨冷却过程的流场模拟
        4.1.1 模型建立
        4.1.2 边界条件的设置及求解器与计算模型
        4.1.3 喷风冷却过程流场的仿真
    4.2 钢轨冷却过程的温度场模拟
        4.2.1 U75V钢的热物理性质
        4.2.2 U75V钢轨冷却模拟阶段的相关参数
        4.2.3 U75V钢轨冷却阶段的温度场模拟
    4.3 钢轨冷却过程温度场模拟的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U75V钢轨焊后正火处理显微组织和性能研究
    5.1 金相组织分析
        5.1.1 实验方法
        5.1.2 试样制取
        5.1.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 U75V钢轨焊后热处理焊接接头性能研究
        5.2.1 实验方法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开合式电磁感应加热钢轨温度场仿真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钢轨矫直断裂原因分析的研究
        1.2.2 钢轨感应加热的研究
    1.3 研究现状综述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钢轨电磁感应加热过程理论基础
    2.1 感应加热基本原理
        2.1.1 电磁场基本原理
        2.1.2 温度场基本原理
        2.1.3 应力-应变基本原理
    2.2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轨感应加热仿真环境创建及实验验证
    3.1 有限元仿真软件简介
    3.2 假设条件
    3.3 有限元模型
        3.3.1 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3.3.2 材料参数设置
        3.3.3 网格剖分
    3.4 创建物理环境
        3.4.1 电磁环境的创建
        3.4.2 固体传热环境的创建
        3.4.3 电磁热耦合环境的创建
    3.5 钢轨感应加热模拟计算
        3.5.1 电磁场模拟结果
        3.5.2 温度场模拟结果
    3.6 钢轨感应加热实验
        3.6.1 实验设备及平台搭建
        3.6.2 实验数据对比及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钢轨感应加热过程有限元仿真及分析
    4.1 钢轨感应加热性能分析
    4.2 感应线圈优化
    4.3 电流频率对加热效果的影响
        4.3.1 电流频率对加热均匀性的影响
        4.3.2 电流频率对加热快速性的影响
    4.4 电源功率对加热效果的影响
        4.4.1 电源功率对加热均匀性的影响
        4.4.2 电源功率对加热快速性的影响
    4.5 工作间距对加热效果的影响
        4.5.1 工作间距对加热均匀性的影响
        4.5.2 工作间距对加热快速性的影响
    4.6 线圈间距对加热效果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钢轨感应加热应力-应变模型实验及平台开发
    5.1 U75V应力-应变模型
        5.1.1 拉伸实验材质及制备
        5.1.2 拉伸实验设备及方案
        5.1.3 拉伸试验数据处理
    5.2 平台开发
        5.2.1 程序框架及策略
        5.2.2 前处理开发
        5.2.3 求解器开发
        5.2.4 后处理开发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贝氏体钢轨铝热焊接头焊后处理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贝氏体钢
        1.1.1 贝氏体相变
        1.1.2 贝氏体分类
    1.2 国内外高强韧高耐磨钢轨的研究
    1.3 铝热焊
        1.3.1 贝氏体铝热焊
        1.3.2 铝热焊接头的质量要求
    1.4 焊后处理技术
        1.4.1 钢轨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
        1.4.2 超声冲击处理
2 实验方案
    2.1 设计思路
    2.2 实验材料及工艺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工艺
    2.3 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2.4 提高铝热焊接头平直度的研究
    2.5 超声冲击处理
    2.6 检测方法
        2.6.1 硬度测量方法
        2.6.2 金相检测方法
        2.6.3 平直度测量方法
        2.6.4 温度测量方法
3 贝氏体铝热焊热处理
    3.1 正火温度对贝氏体铝热焊接头的影响
        3.1.1 正火温度对焊缝组织的影响
        3.1.2 焊缝硬度及软化区测试
        3.1.3 正火温度对轨头纵断面硬度分布的影响
    3.2 回火温度对贝氏体铝热焊接头组织的影响
    3.3 实际应用
    3.4 本章小结
4 贝氏体铝热焊打磨工艺的研究
    4.1 铝热焊接头的打磨工艺设计
        4.1.1 铝热焊接头焊缝低塌原因分析
        4.1.2 不同初始平直度对贝氏体铝热焊接头磨耗的影响
        4.1.3 初打磨时预留打磨量的计算
        4.1.4 终打磨温度对接头平直度的影响
    4.2 实际应用
    4.3 本章小结
5 超声冲击处理
    5.1 超声冲击处理前后铝热焊接头的平直度及硬度的变化
    5.2 铝热焊接头服役期间硬度及平直度的变化
        5.2.1 铝热焊接头服役期间硬度变化
        5.2.2 铝热焊接头服役期间平直度变化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正火对贝氏体钢辙叉与U75V钢轨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贝氏体分类
    1.3 贝氏体钢及性能影响因素
        1.3.1 残余奥氏体对贝氏体钢的影响
        1.3.2 合金元素对贝氏体钢的影响
    1.4 国内辙叉研究概况
    1.5 闪光对焊
        1.5.1 闪光对焊的工作原理
        1.5.2 闪光焊设备
        1.5.3 闪光焊工艺的不同阶段
        1.5.4 闪光对焊的特点
        1.5.5 闪光对焊的应用
    1.6 焊后热处理工艺对焊接接头的影响
    1.7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工艺试验
        2.2.1 闪光对焊工艺试验
        2.2.2 焊后热处理
    2.3 性能试验
        2.3.1 静弯试验
        2.3.2 拉伸试验
        2.3.3 冲击试验
        2.3.4 硬度试验
        2.3.5 金相试验
        2.3.6 落锤试验
        2.3.7 扫描试验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静弯试验结果与分析
    3.2 落锤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金相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拉伸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冲击试验结果与分析
    3.6 硬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1380MPa级贝氏体钢轨焊接性及焊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无碳化物贝氏体钢
        1.1.1 无碳化物贝氏体钢国内外发展及相变机理
        1.1.2 无碳化物贝氏体钢强韧化的实现
    1.2 国内外高强韧高耐磨钢轨的发展
    1.3 国内外贝氏体焊接概况
    1.4 固定式闪光焊接及焊后热处理技术
2 研究与测试方法
    2.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2.2 检测方法
        2.2.1 金相检测方法
        2.2.2 硬度检测方法
        2.2.3 探伤检测方法
        2.2.4 力学性能检测方法
        2.2.5 落锤实验方法
3 1380MPa 级贝氏体钢轨焊接参数设计
    3.1 参数设计方法
        3.1.1 焊轨参数调试经验
        3.1.2 贝氏体与珠光体钢轨母材物理特性对比
        3.1.3 焊接参数设计要点
    3.2 贝氏体钢轨焊接方案
    3.3 焊接具体参数与对比
    3.4 落锤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落锤结果
        3.4.2 两种方案的断口分析
    3.5 参数再设计与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贝氏体钢轨焊接性研究
    4.1 实验设计
    4.2 焊接接头无损检测
    4.3 不同工艺条件下接头的冶金焊接性
        4.3.1 母材冶金特性与观察方法
        4.3.2 焊缝组织
        4.3.3 过热区组织
        4.3.4 元素再分配模型的试验证明
    4.4 焊接缺陷及其影响
        4.4.1 焊接缺陷及分布特征
        4.4.2 焊接缺陷影响分析
    4.5 不同工艺条件下接头使用焊接性分析
        4.5.1 力学性能分析
        4.5.2 硬度分析
    4.6 正火接头力学性能与落锤断裂行为关系
    4.7 本章小结
5 焊后热处理工艺研究
    5.1 母材SH-CCT曲线测定
        5.1.1 SH-CCT测试方法
        5.1.2 SH-CCT组织金相与测试结果
    5.2 正火+喷风工艺
        5.2.1 热处理工艺设计
        5.2.2 金相结果
    5.3 焊后补热工艺
        5.3.1 热处理工艺设计
        5.3.2 金相结果
    5.4 正火+空冷+保温工艺
        5.4.1 热处理工艺设计
        5.4.2 金相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U71Mn钢轨电渣焊焊接工艺与接头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钢轨焊接方法现状
    1.3 钢轨电渣焊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试验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方法
3 钢轨三丝电渣焊焊接工艺参数
    3.1 水冷铜模的设计
    3.2 装配间隙
    3.3 渣池的形成及深度
    3.4 焊接电流、电压
    3.5 本章小结
4 钢轨三丝电渣焊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4.1 焊缝金属的组织与性能
    4.2 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4.3 焊接接头的硬度分布
    4.4 焊接接头的静弯强度
    4.5 本章小结
5 钢轨三丝电渣焊焊接接头热处理的组织与性能
    5.1 焊接接头的热处理
    5.2 热处理后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5.3 焊接接头热处理后的硬度分布
    5.4 热处理后的静弯强度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新型钢轨闪光焊工艺及焊接接头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钢轨焊接技术国内外概况
        1.2.1 引言
        1.2.2 钢轨焊接技术国内概况
        1.2.3 钢轨焊接技术国外概况
        1.2.4 钢轨焊接接头评价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试验研究方案设计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备
    2.3 焊接工艺流程
    2.4 焊接工艺、焊后热处理及试验方案
第3章 钢轨移动式闪光焊焊接接头工艺调试及接头软化
    3.1 钢轨闪光焊工艺
    3.2 UN5-150ZB1 焊接工艺调试
    3.3 热影响区形貌和宽度
    3.4 焊接接头轨顶硬度试验
    3.5 焊接接头金相组织观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钢轨闪光焊接工艺对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
    4.1 引言
    4.2 钢轨残余应力检测方法的选择
    4.3 X射线衍射理论及测试原理
    4.4 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结果及分析
        4.4.1 同种位置不同工艺残余应力结果分析
        4.4.2 不同工艺残余应力对称性分析
        4.4.3 钢轨残余应力半高宽(FWHM)和德拜环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钢轨闪光焊接头力学性能分析
    5.1 拉伸性能试验
        5.1.1 拉伸试验结果分析
    5.2 冲击性能试验
        5.2.1 冲击试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8)钢轨闪光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钢轨生产分类和选用
    1.4 钢轨焊接技术
    1.5 钢轨焊后热处理技术
    1.6 失效分析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备
    2.3 试样制备与测试
        2.3.1 金相组织观察
        2.3.2 纵断面硬度
        2.3.3 拉伸性能测试
        2.3.4 常温冲击性能
        2.3.5 微型剪切性能测试
第三章 U71MnG热轧轨闪光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
    3.1 U71MnG热轧轨闪光焊和正火工艺
    3.2 U71MnG热轧轨焊态接头性能及组织
        3.2.1 力学性能
        3.2.2 纵断面硬度分布
        3.2.3 显微组织
    3.3 U71MnG热轧轨正火接头组织及性能
        3.3.1 力学性能
        3.3.2 纵断面硬度分布
        3.3.3 显微组织
    3.4 U71MnG热轧轨正火接头微型剪切
        3.4.1 微型剪切强度
        3.4.2 微型剪切切点位置硬度
        3.4.3 断口形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U75V热处理轨闪光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
    4.1 U75V热处理轨闪光焊和正火工艺
    4.2 U75V热处理轨接头性能
        4.2.1 拉伸强度及断口伸长率
        4.2.2 冲击性能
        4.2.3 纵断面硬度分布
    4.3 U75V热处理轨接头显微组织
    4.4 U75V热处理轨正火接头纵断面微型剪切
        4.4.1 微型剪切强度分布
        4.4.2 微型剪切切点位置硬度分布
        4.4.3 剪切断口形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轨闪光焊失效断口分析
    5.1 未服役钢轨闪光焊失效接头
        5.1.1 断口宏观形貌
        5.1.2 断口微观形貌和成分
        5.1.3 缺陷区域显微组织
    5.2 服役钢轨失效闪光焊接头
        5.2.1 断口宏观形貌
        5.2.2 特征位置微观形貌与成分
        5.2.3 疲劳扩展区显微组织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钢轨闪光焊过程中的晶粒长大及其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钢轨焊接方法与研究现状
        1.2.1 钢轨焊接方法
        1.2.2 钢轨焊接研究现状
    1.3 闪光焊主要影响参数
    1.4 数值模拟技术简介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钢轨闪光焊和晶粒长大理论分析
    2.1 钢轨闪光焊
        2.1.1 钢轨闪光焊原理
        2.1.2 钢轨闪光焊过程
    2.2 闪光焊过程中传热与晶粒长大理论
        2.2.1 闪光焊过程中的热传导理论
        2.2.2 奥氏体晶粒长大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轨钢奥氏体晶粒长大模型的建立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加热温度对钢轨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
        3.2.2 加热时间对钢轨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
    3.3 钢轨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动力学模型
        3.3.1 U75V钢轨钢Beck模型
        3.3.2 U75V钢轨钢Hillert模型
        3.3.3 U75V、U71Mn和 U78CrV钢轨钢的Sellars-Anelli晶粒长大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U75V钢轨钢晶粒粗化温度在闪光焊中的应用
    4.1 闪光加热模式对钢轨闪光焊接头晶粒粗化的影响
    4.2 顶锻过程对钢轨闪光焊接头晶粒长大的影响
        4.2.1 顶锻量对接头晶粒长大的影响
        4.2.2 距焊缝中心的距离与晶粒长大的关系
    4.3 正火工艺参数对接头晶粒尺寸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钢轨闪光焊顶锻过程对接头晶粒尺寸的影响
    5.1 移动式闪光焊机夹钳的受力分析及其优化
        5.1.1 材料的属性和单元类型的选择
        5.1.2 边界条件的确定
        5.1.3 有限元计算结果
        5.1.4 夹钳的改进
    5.2 顶锻过程对接头晶粒尺寸的影响
        5.2.1 接头试样流线组织及热影响区的宏观形貌
        5.2.2 接头试样的晶粒尺寸
        5.2.3 接头试样的硬度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下线过共析钢轨焊接接头的损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重载铁路发展概况
        1.1.1 国外发展
        1.1.2 国内发展
    1.2 重载钢轨的发展
    1.3 重载铁路焊接方法
    1.4 重载铁路焊接接头损伤的研究现状
        1.4.1 接头的损伤形式
        1.4.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的介绍
        2.1.1 下线焊接接头
        2.1.2 未使用焊接接头
    2.2 实验方法
        2.2.1 焊接接头三维扫描
        2.2.2 踏面硬度测量
        2.2.3 基体硬度测量
        2.2.4 表面损伤、组织结构及裂纹测试
第3章 下线焊接接头的表面损伤分析
    3.1 焊接接头的踏面损伤
    3.2 焊接接头磨损后轮廓变化
        3.2.1 三维模型的逆向建模
        3.2.2 焊接接头的横截面轮廓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下线接头的次表面损伤分析
    4.1 下线接头次表面微观损伤
        4.1.1 塑性变形
        4.1.2 次表面裂纹
    4.2 下线焊接接头内部组织变化
        4.2.1 组织形态
        4.2.2 珠光体片层距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下线接头与未使用接头性能对比分析
    5.1 硬度对比
        5.1.1 踏面硬度
        5.1.2 基体硬度
    5.2 接头的微观组织对比
    5.3 接头的踏面元素对比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四、火焰正火对钢轨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luent的U75V正火冷却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 吴家豪.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开合式电磁感应加热钢轨温度场仿真及实验研究[D]. 董晓蕊. 燕山大学, 2021(01)
  • [3]贝氏体钢轨铝热焊接头焊后处理工艺的研究[D]. 石孟雷.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4]正火对贝氏体钢辙叉与U75V钢轨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D]. 王赫.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5]1380MPa级贝氏体钢轨焊接性及焊接工艺研究[D]. 赵智聪.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9(09)
  • [6]U71Mn钢轨电渣焊焊接工艺与接头性能研究[D]. 江园.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7]新型钢轨闪光焊工艺及焊接接头的性能研究[D]. 黄丹.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8]钢轨闪光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D]. 田瑞杰.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9]钢轨闪光焊过程中的晶粒长大及其控制[D]. 杨铣.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10]下线过共析钢轨焊接接头的损伤研究[D]. 戴安.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火焰正火对钢轨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