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竹笋培育试验初报

四季竹笋培育试验初报

一、笋用四季竹栽培试验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静,王涛,池淼,李潞滨[1](2019)在《中国观赏竹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观赏竹兼具观赏、文化和生态价值,自古以来是中国重要的园林植物,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观赏竹资源调查、生物学研究(生长特性、繁育、生理生态和特殊观赏性状形成机理研究)、引种应用等方面对中国观赏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国观赏竹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郑祥亁[2](2019)在《屏边空竹发笋规律及机理初步探讨》文中指出屏边空竹(Cephalostachyum pingbianense(Hsueh et Y.M.Yang ex Yi et al.)D.Z.Li et H.Q.Yang)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自然条件下能够四季产笋的竹种,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但当前对屏边空竹种质资源的研究严重滞后,该竹种仍处于待开发的自然生长状态。了解其发笋习性和幼竹生长规律是开发利用该竹种资源的基础。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揭示屏边空竹的发笋、笋-幼竹生长规律;(2)探究植物内源激素对屏边空竹笋芽萌发及幼笋高生长的调控;(3)对屏边空竹转录组概况进行分析,从转录组水平上初步探究屏边空竹笋芽萌发的分子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屏边空竹发笋、笋-幼竹生长规律:(1)笋期历时9个月左右(9月至次年5月),根据出笋量的差异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春季出笋最多而夏季最少;共5丛(16.67%)有四季发笋的习性。(2)退笋率随笋期逐渐增加,在末期达到最高(87.76%)。(3)笋-幼竹高生长约130 d完成,平均秆高达6.36 m;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生长曲线可用三次曲线方程描述:H=0.806-0.029t+0.001t2-5.894×10-6t3,R2=0.980。(4)地径的生长历时16 d左右,平均地径为18.50 mm,也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2.植物内源激素对屏边空竹笋芽萌发及幼笋高生长的调控:(1)一年中各组织中四种激素水平相似,均为IAA>ABA>ZR>GA3;(2)较高的ZR含量可能促进笋芽的萌发,而较高的IAA含量及IAA/ABA、IAA/ZR比值则可能不利于笋芽的萌发;(3)幼笋中较高的ZR含量及GA3/ABA、ZR/ABA、IAA/ABA比值可能有助于其高生长;(4)笋芽的IAA含量从出笋率较低的季节到出笋率较高的季节呈增加的趋势,ABA、ZR和GA3则相反,这可能与笋芽营养物质的积累以及生长发育有关。3.利用转录组探索屏边空竹笋芽萌发的分子调控机制:(1)转录组概况分析:屏边空竹进行转录组分析共获得34.1 Gb clean reads,组装得89,345条Unigenes:GO分析主要注释到细胞过程(cellular process)、细胞组成(cell part)、结合(binding)等32个二级GO条目;KEGG代谢通路分析主要富集到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s)、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等21条KEGG代谢通路。(2)调控屏边空竹笋芽萌发的分子机制:(1)对笋芽萌发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在cellular process、cell part、binding等31个二级GO条目中富集的基因数较多;进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共富集到134条代谢途径,其中核糖体(Ribosome)、植物激素信号转导(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苯丙烷生物合成(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等16条代谢途径存在显着差异;(2)在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中筛选出的表达差异显着的7个基因:IAA23、IAA33、SAUR32、SAUR71、PYL8、PYL4、PP2C68,推测它们可能参与调控屏边空竹笋芽的萌发。(3)在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中共筛选出4个差异基因,分别为CCR4、CCR3、4CL1、PAL3,推测它们可能在其幼笋的木质素积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淀粉和蔗糖代谢(Starch and sucrose metabolism)也包含多个差异基因,可能同样在笋芽萌发中起重要作用。

赵航飞[3](2016)在《西安市观赏竹栽植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西安市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森林城市的创建,观赏竹在园林绿化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从2014年4月开始,通过参与陕西省楼观台百竹园在西安市的观赏竹栽植施工,记录了相关数据,研究了不同选种、季节、竹龄、留枝盘数、栽植密度对观赏竹在西安市栽植成活的影响情况,及后期养护管理方法,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选择出适合西安市栽植的竹种有26种。其中,当地竹种有筠竹、淡竹、甜竹、毛竹等4种,南方引种竹种有紫竹、早园竹、罗汉竹、黄槽竹、石绿竹、水竹、金镶玉竹、蓉城竹、紫蒲头灰竹、唐竹、秋竹、茶秆竹、白纹阴阳竹、矢竹、寿竹、黄秆乌哺鸡竹、角竹、绿皮黄筋竹、尖头青竹、红壳雷竹、五月季竹、黄纹竹等22种。2.提出了观赏竹在西安市栽植的4点关键技术。(1)西安市观赏竹栽植时间以春季为最佳;(2)应选1-2年生竹龄母竹进行栽植;(3)中小型与中高型竹苗留枝盘数宜采取2-3盘;(4)在保证景观效果与栽植成活率的前提下,散生中小型竹种宜采取4蔸/㎡种植,散生中高型宜采取1-2蔸/㎡种植,混生竹宜采取4-6蔸/㎡。3.针对西安市观赏竹栽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3点具体解决措施。(1)科学选择栽植品种与苗源;(2)严格执行栽植技术标准;(3)后期管护措施常态化。

洪宜聪[4](2015)在《方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方竹笋为反季节的秋季笋,出笋期长,产量高,笋质好,发展方竹笋用林市场前景广阔,是调整地方特色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文章根据多年生产经验,总结了一套方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措施,为发展方竹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叶春斌[5](2015)在《不同经营密度及竹龄对四方竹生长及笋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不同经营密度及竹龄对四方竹生长及笋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营密度的升高,四方竹竹高及地径生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就笋产量指标而言,经营密度为1 400株/hm2的四方竹竹林出笋量最高,为合理的经营密度。在26年生四方竹竹林中,随着竹龄的升高,四方竹竹高、地径及出笋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经营密度对四方竹出笋量、平均竹高及平均地径的影响均达到极显着水平,不同竹龄对四方竹出笋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着水平。

童龙[6](2014)在《麻竹商品叶发生规律及枝叶生长对钩梢的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林的综合经营效益,摸清麻竹商品叶的萌发规律,本文以重庆荣昌县退耕还林12年的麻竹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麻竹林中全梢竹和断梢竹的商品叶的萌发规律,发现麻竹自然断梢后的商品叶明显增加的现象,以此为依据,于2012-2014年开展了以钩梢为主,辅之以施肥、覆土等常规营林措施的麻竹商品叶高产高效培育技术研究。本文研究了营林措施钩梢对麻竹林冠层叶片空间分布、麻竹生长特性、麻竹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叶片的氮分配、麻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钩梢强度对麻竹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对不同营林模式下麻竹林的经营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提出了最佳的麻竹林商品叶用林培育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麻竹林冠层商品叶片空间发生与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预测模型(1)无论是全梢竹,还是自然断梢竹,其2a生和3a生麻竹的商品叶数量、叶容量、总叶质量都高于1a生麻竹。1a生全梢麻竹枝下高要低于2a和3a生麻竹,断梢麻竹具有相似的规律。断梢麻竹的商品叶数量比全梢竹增加31.01%;枝下高则显着下降,降低33.3%;断梢以后基部叶容量、商品叶数量、叶质量大幅增加,中部叶容量、商品叶数量、叶质量出现小幅减少,使得商品叶的采摘高度降低。(2)商品叶数量与竹子高度呈极显着相关,与枝下高极显着负相关;与全株叶总质量、全株叶容量和胸径都显着相关。按相关程度排序为竹高>枝下高>胸径>叶容量>总叶质量,其中竹高、枝下高和胸径是主导因子。(3)全梢麻竹以商品叶数量与竹高H、枝下高h、胸径D的多因子线性拟合模型效果最优,最优方程为Y=420.717+9.703D-39.530H+63.229h;断梢麻竹以单因子冠长L与商品叶数量的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佳,最优方程为Y=1/(1/8+0.005×0.929L)。(4)根据叶片长和宽拟合的模型,当宽度等于8cm时,叶片长度可达到36cm,已超过市场收购商品叶36cm的长度标准。2、钩梢对麻竹构件生物量分配及商品叶产量的影响麻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为秆>枝>叶。叶生物量、叶/枝和叶/秆生物量比呈2a>3a>1a的规律趋势。随着竹龄的增加,枝、秆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枝/秆生物量比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2a和3a生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显着高于1a生立竹,秆生物量分配比例显着小于1a生立竹。此外,随着竹龄的增加,立竹减少了对基径0-8mm枝生物量的投入,增加了对基径8-16mm、16mm以上枝生物量的投入,有利于提高空间拓展能力,截获更多光资源。钩梢强烈影响了生物量分配格局,钩梢显着减小了枝、叶、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立竹钩梢后增加了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少了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同时提高了单叶叶面积和干重,增加了基径8-16mm、16mm以上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减小基径0-8mm枝生物量分配比例,以权衡枝叶的生长,提高麻竹立竹的对环境的适合度。钩梢后叶/枝、叶/秆、枝/秆生物量比升高,表明生物量更多向叶和枝倾斜。钩梢竹商品叶数量较全梢竹增加29.68%,而且发生部位明显降低,基部(≤4m)商品竹叶数量增加79.73%,中部(4-8m)商品叶数量增加25.81%,降低了采摘高度,有利于商品叶的采摘效率。3、钩梢对麻竹光合作用和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3.1、钩梢对不同竹龄麻竹叶片光合生理特征及叶片氮分配的影响对比不同竹龄的生理生态指标,2a生竹具有较强的光合同化能力,其次为3a生竹,最后为1a生竹。与全梢竹相比,钩梢竹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最大羧化速率(Vcmax)升高,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下降。同时,通过减小LMA、降低Chla/b值、提高Car含量,维持Chl含量来增强对光的捕获,保证光合能力增加的同时,增加了对光合机构的保护。钩梢竹分配更多的叶氮于羧化系统和生物力能学组分中,保持叶氮于捕光系统的投入基本不变,优化了氮分配机制。因此,叶氮分配机制是其对钩梢响应的策略之一。3.2、钩梢强度对生理特性的影响4组不同处理(轻度钩梢T1(截去冠层高度的1/4顶梢)、中度钩梢T2(截去冠层高度的1/3顶梢)、重度钩梢T3(截去冠层高度的2/3顶梢),及不钩梢处理作为对照CK)。(1)4组不同处理笋期内麻竹生理特性(光合、蒸腾、水分利用效率、叶片水势)整体趋势都呈盛期>末期>初期,其中T3处理在不同笋期时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着。(2)钩梢后显着提高了麻竹立竹的光合能力和蒸腾能力,盛期和末期时的净光合速率(Pn)大小关系,均表现为:T2>T1>T3>CK,在盛期和末期T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是CK的1.35倍和1.33倍。初期、盛期和末期的蒸腾速率(Tr)大小关系都表现为:T3>T2>T1>CK。(3)钩梢后蒸腾速率和叶片水势均高于CK,表明钩梢提高了麻竹立竹水分可获得性,提高了立竹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减少了其对土壤水分的需求。(4)T1和T2处理笋期内水分利用效率均显着高于CK,其中以T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值最高。T3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在初期时与CK差异不显着,盛期和末期的时候均显着低于CK,表明适度钩梢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认为中度钩梢(T2)处理在生物量分配、商品叶产量和生理特性均有明显优势。4、不同营林模式麻竹林经济效益评价不管是钩梢立竹还是全梢立竹,施肥均能增加了枝、叶、秆的生物量。施肥后钩梢立竹的枝、叶、秆、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的增加量均低于全梢立竹的增加量,这可能与施肥和钩梢的交互作用有关。施肥显着影响植物构件间的分配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均显着增加了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显着降低了秆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施肥和钩梢均提高了叶/生物量比。同时,对比施肥或不施肥处理的钩梢立竹和全梢立竹,发现钩梢也提高了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降低了了秆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无论是钩梢还是不钩梢,施肥增产作用明显,即全梢林中施肥较不施肥出笋个数提高了27.78%,钩梢林中施肥较不施肥出笋个数提高25%。对比钩梢竹林和全梢竹林,施肥+钩梢模式较施肥+全梢模式出笋个数减少13.04%,笋产量减少7.43%;但钩梢后提高了单个笋的质量,减少了初期的出笋比例,增加了盛期和末期的出笋比例。综合考虑不同营林模式经济效益分析,发现以施肥+钩梢模式经济效益最高,其年利润达到20436元·hm-2。

刘玮,黄文韬,蒋利媛,黄程前,黄滔,王萍[7](2013)在《观赏竹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观赏竹的生态效益、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逐步被大家所认知,观赏竹的研究与应用引起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文章结合作者多年观赏竹研究的实践,综述了近10多年来我国在观赏竹资源调查、生物学特性、引种筛选、繁殖育苗和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以期为观赏竹的深入研究与推广提供参考。

肖文[8](2013)在《立地条件对方竹生产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不同坡向、坡位、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对方竹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向所生长的方竹的竹笋平均产量、平均地径和竹高均有一定的差异,均表现为阴坡>半阴坡>阳坡,表明同等条件下生长在阴坡和半阴坡方竹的生产力强于生长在阳坡的方竹;不同坡位对方竹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坡不适宜种植方竹;不同海拔高度对方竹的生产力指标影响也是极显着的,方差分析表明较适宜的生长范围是400~600m,因此,将方竹栽植在丘陵山地的山脚、缓坡上较为理想。另外,方竹较适宜生长的土层厚度是20~40m。

顾大形[9](2011)在《四季竹对主要生态因子的自适应程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 (wen)King f.)笋期长,竹笋产量高,品质好,是夏秋季优良笋用竹种,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为给四季竹区域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四季竹立竹构件因子和生物量关系,立竹表型可塑性的林分密度效应,基于土壤水分、盐分和养分的生态自适应性等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四季竹立竹构件因子和生物量关系通过对不同年龄立竹构件生物量及构件因子的调查分析表明,四季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1a立竹为竹秆(43.72%)>竹叶(31.49%)>竹枝(24.79%),2a立竹为竹叶(46.35%)>竹秆(27.09%)>竹枝(26.56%),资源分配趋于向光合器官倾斜,有利于种群对已占领生境的巩固和新生境的开拓。2a立竹各构件因子与构件生物量间总体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立竹全高、枝下高、枝盘数是立竹胸径的从属因子,立竹胸径对立竹构件生物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起着决定作用,之间呈极显着的三次曲线函数关系。2四季竹立竹表型可塑性的林分密度效应通过对四季竹纯林4种林分密度(1750027500株·hm-2,D1;3750042500株·hm-2,D2;5500062500株·hm-2,D3;7250082500株·hm-2,D4)分株构件因子调查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立竹表型形态与秆形构件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枝条构件,最后是叶片构件。经通径分析,各林分密度立竹表型综合得分大小顺序为D3>D4>D2>D1, 5500062500株·hm-2是四季竹无性系生理整合成本和效益的密度阈值,是分株形态良好建成的适宜林分密度。3四季竹对土壤水分的自适应性通过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四季竹的生理响应规律研究,表明四季竹在相对含水率<30%的土壤中生长不良,胁迫14d后叶片全部干枯脱落,立竹死亡;土壤相对含水率40%90%时,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最终波动稳定在处理前水平,立竹生长良好;四季竹竹蔸部水淹014d立竹无伤害反应,随后伤害反应开始显现,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伤害逐渐加重,至胁迫28d后叶片全部脱落,立竹死亡。四季竹对土壤水分的自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抗干旱和抗水涝能力。4四季竹对土壤盐分的自适应性通过四季竹在非生理活跃期的冬季(1112月)和生理活跃期的夏季(56月)对盐胁迫45d条件下生理响应规律的研究,表明在低土壤盐度(1‰2‰)下,四季竹耐盐能力季节性差异不明显;而在高土壤盐度(3‰5‰)下,相同盐浓度处理的四季竹在夏季受伤害严重,夏季耐盐能力显着弱于冬季。四季竹在盐碱地中造林应选择在秋冬季。在夏季,四季竹在1‰2‰土壤NaCl浓度下有促进生长的效应。在3‰5‰NaCl浓度下随处理浓度的增大,各器官盐离子(Na+、Cl-)含量逐渐提高,竹根、竹秆、竹枝K+含量逐渐下降,Ca2+含量变化较小,竹叶中各种离子含量显着高于其它器官,叶肉细胞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逐渐变形解体,叶片伤害逐渐加重,但这种伤害是可逆的。6‰NaCl浓度处理15d,四季竹叶片离子渗漏率超过50%,叶片脱落率也达到47%;处理45d,叶肉细胞结构模糊,细胞器降解严重,是四季竹的半致死盐浓度;四季竹在盐胁迫时通过增加离子向叶片的选择性运输能力,把体内的盐离子主要储存在叶片中,并通过叶片脱落的方式降低盐离子伤害,兼有耐盐和避盐两种适应机制。5四季竹对土壤氮磷养分的自适应性通过土壤N、P添加设置土壤全N和全P浓度不同倍增水平(1倍(ⅠN、ⅠP)、2倍(ⅡN、ⅡP)、3倍(ⅢN、ⅢP))随机组合的盆栽试验,分析了土壤和四季竹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及叶片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土壤全N含量分别与叶片全N含量和叶片N:P呈极显着正相关,而土壤全P含量与叶片全P含量及叶片N:P均无显着性相关。叶片N:P是影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主要因素;四季竹在土壤全N供应充足时叶片存在对N的奢侈吸收。N、P添加前土壤N(421.76 mg·kg-1)是影响四季竹生长的主要限制元素。

潘心禾[10](2011)在《黄甜竹笋用林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黄甜竹是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经多年引种驯化成功的一个特色优良竹种。针对当前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造林成活率低,经营水平、标准化程度低,笋期相对集中导致的经济效益低等问题,通过研究浙西南地区黄甜竹生物学特性、造林技术和施肥技术等黄甜竹丰产栽培技术,为提高黄甜竹栽培的经济效益,促进黄甜竹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黄甜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黄甜竹适应能力强,耐贫瘠,可耐-10℃低温,适宜浙西南海拔800m以下的山地种植,在海拔较高地区种植能推迟出笋期,黄甜竹笋品质好,集约经营产量可达20263 kg/hm2,大小年不明显,竹株外观优美,是一个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多用途经济竹种。竹鞭生长期5-9月,黄甜竹竹鞭的分岔不多,幼龄鞭基本不分岔,因此,应适当进行深翻、及时断鞭、合理施肥,促进形成优良的地下系统结构,提高笋芽利用率,达到黄甜竹快速成林、丰产目的。通过采用不同的造林竹种挖掘方式和管理措施开展黄甜竹造林技术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黄甜竹枝叶浓密,水分蒸腾量大,远途运输造林应选择在阴雨天进行;阴天,当天挖掘,当天种植,采用2株连体一丛的母竹造林方法,成活率达到98%,适宜在黄甜竹造林中推广应用。根据黄甜竹生物学特性和实际生产经验,设置不同的施肥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对黄甜竹笋产量和经营经济效益有显着的影响,其中一年四次施肥方法,平均竹笋产量达到19650 kg/hm2,年平均年均产值和净收入分别达到5.90万元/hm2和4.03万元hm2。适宜在黄甜竹丰产林中推广应用。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了黄甜竹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造林技术,幼林管护,成林丰产技术等方面,为促进黄甜竹标准化栽培提供依据。

二、笋用四季竹栽培试验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笋用四季竹栽培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观赏竹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观赏竹资源清查
2 观赏竹生物学研究
    2.1 观赏竹生长特性研究
    2.2 观赏竹繁育研究
    2.3 观赏竹生理生态研究
        2.3.1 光合作用研究
        2.3.2 观赏抗逆性研究
        2.3.3 观赏竹生态效应研究
    2.4 观赏竹特殊观赏性状形成机理研究
3 观赏竹引种与应用
4 小结

(2)屏边空竹发笋规律及机理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竹子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进展
        1.1.3 发笋期、幼笋生长期竹类植物内源激素的研究进展
        1.1.4 植物激素信号途径参与植物生长调控的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2.2 研究目标
        1.2.3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屏边空竹四季出笋及幼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2.1 研究地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设置
        2.2.2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屏边空竹发笋习性
        2.3.2 发笋的季节性差异
        2.3.3 出笋期各阶段的成竹和退笋规律
        2.3.4 竹笋-幼竹高生长及地径生长规律
    2.4 小结
第三章 内源激素对屏边空竹笋芽萌发及幼笋速生生长的调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屏边空竹不同组织四种激素的含量
        3.2.2 不同激素对笋芽萌发过程的影响
        3.2.3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对笋芽萌发过程的影响
        3.2.4 笋芽、幼笋、笋眼、幼竹四种激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3.2.5 各激素含量及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对幼笋快速生长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屏边空竹笋芽萌发的转录组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屏边空竹转录组概况分析
        4.2.2 屏边空竹笋芽发育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分析
        4.2.3 笋芽萌发过程中相关关键差异基因的筛选
        4.2.4 测序数据的q RT-PCR验证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屏边空竹的出笋生物学特性
        5.2.2 出笋与成竹、退笋之间的关系
        5.2.3 笋-幼竹发育过程中高生长及地径生长规律
        5.2.4 笋芽萌发与激素含量及激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5.2.5 幼笋的速生生长与激素含量及激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5.2.6 与笋芽萌发相关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
        5.2.7 与笋芽萌发相关的苯丙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3)西安市观赏竹栽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观赏竹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1.1.2 观赏竹在西安市园林中的栽植需求
        1.1.3 西安地区竹子栽培历史
    1.2 国内外竹子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安市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西安市自然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选取在西安市生长良好的竹种进行栽植观测试验
        2.2.2 选种、竹龄、留枝等因素对竹子栽植成活率的影响
        2.2.3 西安市观赏竹栽植方法与养护管理措施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材料
        2.3.2 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有关研究文献
        2.3.3 采取不同品种、竹龄、留枝等母竹进行栽植观测
        2.3.4 室内数据的分析处理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选种对栽植成活的影响
    3.2 季节对栽植成活的影响
    3.3 母竹竹龄对栽植成活的影响
    3.4 留枝情况对栽植成活的影响
    3.5 栽植密度对栽植成活的影响
第四章 竹子在西安市园林绿化栽植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4.1 栽植中存在的问题
        4.1.1 栽培品种选择不当
        4.1.2 栽植技术不过关
        4.1.3 管护措施不到位
    4.2 栽植建议
        4.2.1 栽培品种选择
        4.2.2 栽植技术应用
        4.2.3 管护措施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不同经营密度及竹龄对四方竹生长及笋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试验地概况
2试验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结论

(6)麻竹商品叶发生规律及枝叶生长对钩梢的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竹类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1.2.2 竹叶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现状
        1.2.3 植物的补偿性生长研究
        1.2.4 麻竹施肥研究
        1.2.5 麻竹生长生理特性研究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麻竹林冠层商品叶片空间发生与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预测模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2.1.2 实验材料
        2.1.3 试验调查方法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类型不同竹龄麻竹冠层的数量特征
        2.2.2 不同类型麻竹冠层叶片的空间分布
        2.2.3 麻竹商品叶发生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2.2.4 麻竹商品叶数量模型构建
        2.2.5 麻竹叶片长与宽之间的关系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钩梢对麻竹构件生物量分配及商品叶产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3.1.2 实验材料及处理
        3.1.3 试验调查方法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钩梢对麻竹立竹地上构件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3.2.2 钩梢对麻竹立竹构件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
        3.2.3 钩梢对麻竹立竹构件生物量比的影响
        3.2.4 钩梢对麻竹大小枝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
        3.2.5 钩梢对麻竹叶片特征的影响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钩梢对麻竹光合作用及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4.1.2 实验材料及处理
        4.1.3 试验调查方法
        4.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钩梢竹和全梢竹不同竹龄叶片光合参数的比较
        4.2.2 光合色素含量、比叶重和单位面积氮含量的比较
        4.2.3 氮在光合系统中的分配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比较
        4.2.4 Pmax、Na、LMA、PUNE 间的相关性
        4.2.5 钩梢强度对麻竹笋期内光合作用的影响
        4.2.6 钩梢强度对麻竹笋期内蒸腾作用的影响
        4.2.7 钩梢强度对麻竹笋期内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2.8 钩梢强度对麻竹笋期内叶片水势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不同营林模式麻竹效益评价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5.1.2 实验材料及处理
        5.1.3 试验调查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营林模式对麻竹构件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5.2.2 不同营林模式对麻竹笋产量的影响
        5.2.3 不同营林模式下麻竹林经济效益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致谢

(7)观赏竹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观赏竹资源调查
2 观赏竹生理生物学研究
    2.1 观赏竹生理学特性
    2.2 观赏竹的适应性
3 观赏竹园林应用
4 观赏竹引种筛选
5 观赏竹繁殖育苗
6 小结

(8)立地条件对方竹生产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坡向对方竹生产力的影响
    2.2 不同坡位对方竹生产力的影响
    2.3 不同海拔高度对方竹生产力的影响
    2.4 不同土层厚度对方竹生产力的影响
3 小结

(9)四季竹对主要生态因子的自适应程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四季竹立竹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与构件因子的关系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四季竹立竹地上构件生物量分配格局
        2.3.2 四季竹立竹主要构件因子与构件生物量关系
    2.4 试验分析
        2.4.1 四季竹立竹构件生物量与构件因子关系
        2.4.2 四季竹立竹构件生物量分配格局
    2.5 小结
第三章 四季竹立竹表型可塑性的林分密度效应
    3.1 试验地概况
    3.2 材料和方法
        3.2.1 试验方法
        3.2.2 数据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林分密度对立竹秆形构件的影响
        3.3.2 林分密度对立竹竹枝构件的影响
        3.3.3 林分密度对立竹竹叶构件的影响
        3.3.4 四季竹立竹构件因子主成分分析
        3.3.5 不同林分密度下立竹表型特征综合比较
    3.4 试验分析
        3.4.1 林分密度对四季竹竹秆构件因子的影响分析
        3.4.2 林分密度对四季竹竹枝构件因子的影响分析
        3.4.3 林分密度对四季竹竹叶构件因子的影响分析
        3.4.4 四季竹不同林分密度立竹表型特征综合比较
    3.5 小结
第四章 四季竹对土壤水分的自适应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指标测定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水分胁迫对叶片离子渗漏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2.2 水分胁迫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组成的影响
        4.2.3 水分胁迫对叶片SOD 活性和POD 活性的影响
        4.2.4 水分胁迫对叶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3 试验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四季竹对土壤盐分的自适应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指标测定方法
        5.1.4 矿质离子运输系数的计算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四季竹耐盐能力的季节性差异
        5.2.2 四季竹对不同土壤盐浓度的生理适应
        5.2.3 盐胁迫对四季竹矿质离子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影响
        5.2.4 盐胁迫对四季竹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5.3 试验分析
        5.3.1 四季竹耐盐能力的季节性差异
        5.3.2 四季竹对不同土壤盐浓度的生理适应
        5.3.3 盐胁迫对四季竹矿质离子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影响
        5.3.4 盐胁迫对四季竹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四季竹对土壤主要养分(N 和P)的自适应性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1.3 指标测定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土壤和叶片N、P 化学计量特征及叶片叶绿素含量间的相关性
        6.2.2 土壤N:P 对叶片N:P 的影响
        6.2.3 土壤N、P 水平对叶片N:P 的影响
        6.2.4 土壤和叶片N、P 化学计量特征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3 试验分析
        6.3.1 土壤N、P 化学计量特征对四季竹叶片N、P 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6.3.2 土壤和叶片N、P 化学计量特征对四季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3.3 土壤N、P 对四季竹生长的限制性判断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详细摘要

(10)黄甜竹笋用林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黄甜竹的特点
    1.2 黄甜竹人工栽培概况
    1.3 黄甜竹研究概况
2 黄甜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2.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3 黄甜竹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3.1 试验地概况
    3.2 调查与研究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4 黄甜竹造林技术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5 黄甜竹施肥技术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6 黄甜竹丰产栽培技术体系
    6.1 林地选择
    6.2 林地准备
    6.3 母竹选择
    6.4 母竹的挖掘和运输
    6.5 造林方法
    6.6 幼林管护
    6.7 成林丰产技术
    6.8 竹笋采收
7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笋用四季竹栽培试验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观赏竹研究进展[J]. 王晓静,王涛,池淼,李潞滨. 竹子学报, 2019(04)
  • [2]屏边空竹发笋规律及机理初步探讨[D]. 郑祥亁.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9(03)
  • [3]西安市观赏竹栽植技术研究[D]. 赵航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3)
  • [4]方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J]. 洪宜聪. 世界竹藤通讯, 2015(06)
  • [5]不同经营密度及竹龄对四方竹生长及笋产量的影响[J]. 叶春斌.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0)
  • [6]麻竹商品叶发生规律及枝叶生长对钩梢的响应研究[D]. 童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11)
  • [7]观赏竹研究进展[J]. 刘玮,黄文韬,蒋利媛,黄程前,黄滔,王萍. 世界竹藤通讯, 2013(06)
  • [8]立地条件对方竹生产力的影响[J]. 肖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13(11)
  • [9]四季竹对主要生态因子的自适应程度研究[D]. 顾大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04)
  • [10]黄甜竹笋用林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 潘心禾. 浙江农林大学, 2011(05)

标签:;  ;  ;  

四季竹笋培育试验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