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山花楸中苦杏仁苷的分离与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马迪[1](2015)在《天山花楸药效学及平喘颗粒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解决课题组前期所研发的天山花楸平喘胶囊存在的服药量偏大的问题,本课题欲对天山花楸果实及枝叶的提取、纯化和制剂工艺进行系统的优化。方法:1.采用磷酸组胺致豚鼠哮喘实验、大鼠毛细管排痰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以及碳粒廓清和血清溶血素的测定实验,评价天山花楸果实和枝叶提取物的作用差异。2.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挑选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温度3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以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实验设计和分析方法优化天山花楸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3.采用絮凝澄清法,以有效成分总黄酮的转移率、收膏率及溶液杂质率为指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筛选出絮凝剂的加入量、醇提液质量体积比、醇提液pH值、絮凝温度等纯化工艺参数。4.以大孔吸附树脂对天山花楸絮凝澄清液中总黄酮的静态饱和吸附率和静态洗脱率为指标,比较了五种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纯化性能的优劣,确定最优大孔吸附树脂,进而对所选出的树脂进行一系列工艺考察,最终确定天山花楸絮凝澄清液的最佳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条件。5.以所制备出颗粒的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溶解率、临界相对湿度为指标,通过加权平均法优选出天山花楸平喘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1.天山花楸枝叶醇提物各剂量组的平喘、排痰、抗炎及免疫作用效果均优于相同剂量的果实组;2.天山花楸枝叶果实醇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8,溶剂为50%乙醇,90℃条件下提取3次,每次1小时。3.最佳絮凝工艺条件为质量浓度比为0.1g生药/ml的醇提液,置于50℃水浴中加热,缓慢加入所取药液量8%的壳聚糖澄清剂(1%),边加边快速搅拌至均匀分布后继续缓慢搅拌10min,50℃水浴中保温1h,静置过夜,过滤弃残渣及不溶物,得到絮凝后的澄清液。4.用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树脂柱直径8cm,高100cm)对絮凝澄清液进行分离纯化,上样量为1.2g生药/g干树脂,上样流速为1BV/h,上样后静置吸附6h,8BV水洗至水洗液近无色,再静置吸附12h,用6BV的50%乙醇以1BV/h的流速洗脱。5.浸膏粉与辅料以1:1的比例混匀,辅料为乳糖和糊精的混合物,其比例为乳糖-糊精=3:2,并加入2%阿斯巴甜为矫味剂,以90%乙醇为润湿剂,湿法制粒,50℃真空干燥,2080目整粒。结论:研究表明天山花楸平喘颗粒的提取、纯化、成型工艺稳定可行,新工艺提高了药材的利用率及有效成分在提取物中的含量,成功的解决了课题组前期遗留的问题。
苗兴军[2](2014)在《山杏苦杏仁苷含量差异及苦杏仁油安全性评价》文中指出山杏(wild aprciot)泛指用于荒山造林或天然分布的杏属(Armeniaca)树种,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造林树种,在我国北方有广泛的种植和分布。山杏仁含油脂45-50%,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杏仁油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和降血压效果,还可做精密仪器的润滑油、化妆品的基油、医药用油、高级涂料等。由于山杏杏仁中氰化物含量高,主要为苦杏仁苷(amygdalin,6.59±1.13%),制约了其开发与利用。研究山杏苦杏仁苷地理和遗传的差异,可为建立科学的加工利用技术体系提供可靠依据。而对杏仁油食用安全性的评价,是对加工技术可靠性评价的核心内容,可为杏仁加工利用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制定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在我国6个山杏主产区(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北京市、山西省、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用样地调查和典型抽样的方法,共布设样地161块,调查样木795株,调查果核产量,测定和比较各地山杏的果核形状态,验证了二阶导数光谱法的准确性,并以此方法进行了苦杏仁苷含量的测定,结合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研究,进行了山杏苦杏仁苷地理及遗传差异研究。同时,结合所在实验室前期对苦杏仁油脱毒技术的研究,采用急性和亚急性毒理试验方法,对采用该技术生产的苦杏仁油食用安全性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产区山杏果核的产量差异较大,变化在307.5-2849.0kg·hm-2间。普通杏的单产显着较西伯利亚杏高,平均差异577.5kg·hm-2(P<0.05)。山杏果核产量(y)与结实母树的树龄(x1)、树高(x2)及坡向(x3)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y=0.798x1+10.123x2+15.040x3-28.842,r=0.633。2.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北京市的山杏资源以西伯利亚杏A. sibirica L.为主;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普通杏A. vulgaris L.为主。依据果核外形,将所采果核样品分为4个类型:扁圆形、卵圆形、椭圆形和圆形。普通杏多为椭圆和圆形的果核,物理特征变异较大,西伯利亚杏为均一的卵圆形果核。3.二阶导数光谱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可以用于大批量样品的苦杏仁苷测定。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无需摸索试验条件,无需微滤膜过滤即可消除背景干扰,测定时间短,方法重复率和准确率高,加标回收率高。对此方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显示标准曲线的制作对总不确定度影响较大。4.不同地区出产的山杏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山杏苷含量依次为:河北省6.78%>新疆6.46%>山西省5.60%>内蒙古5.54%>甘肃省5.26%>北京市5.26%,河北省显着高于除新疆以外的其他4个地区(P<0.05);苦山杏(剔除了山杏中苷含量为0的样木)苷含量依次为:山西省8.31%>河北省6.78%>新疆6.46%>甘肃省6.38%>内蒙古6.32%>北京市5.85%,山西省的显着高于其他5个地区(P<0.05),北京地区的显着低于其他5个地区(P<0.05)。5.地理因子中的海拔是影响苷含量的主要因素,果核形状与苷含量无显着相关性。卵圆形山杏为甜杏仁,不同地区间不存在差异,除卵圆形果核外,其余果核类型中甜杏仁比例极低(≤2.65%)。相同果核形状的山杏其杏仁中苷含量在6个省区间存在差异,个别地区间达到显着水平(P<0.05)。而除卵圆形山杏外,同一地区不同果核形状山杏的苷含量差异不显着。6.局部地区中,遗传差异是造成山杏杏仁中苷含量差异的次要因素。新疆伊犁河谷(伊宁、新源、霍城和巩留)地区天然分布的普通杏遗传结构差异显着,但4个县的杏仁苷含量(6.2-6.7%)差异不显着。7.脱毒精炼的苦杏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5.0%,同时含有丰富的VE(22.7mg/100g),是高级食用油,在生产抗衰老美容化妆品方面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以SD大鼠为灌胃对象,苷含量为2.5mg·kg-1的精炼杏仁油为受试物,经15-17d观察未见毒性症状。对SD大鼠进行了30d持续灌胃的亚急性毒理试验,结果脱毒精炼油及毛油未见毒性反应。
王涛[3](2014)在《杨梅疏果核仁中苦杏仁苷的提取纯化及其功能活性评价》文中指出杨梅疏果(Thinned bayberry)是由于杨梅果树坐果率过高而采取的丰产措施,疏下来的果实通常被丢弃。杨梅疏果中的化学成分种类与成熟果实相当,其果核中同时含有苦杏仁苷(Amygdalin)成分。目前对杨梅疏果核仁(Thinned bayberry kernel, TBK)中苦杏仁苷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TBK中的苦杏仁苷,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止咳祛痰功能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选取东魁、荸荠、丁岙和晚稻四个不同品种杨梅的不同阶段疏果的核仁为原料,测定TBK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果显示,随着杨梅果实的成熟,核仁趋于饱满,核仁占果核的比例不断增加,最高达到8.76%。四个品种的TBK水分含量显着下降(P<0.05);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显着增加(P<0.05),总糖含量未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这些TBK中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和总糖的含量(以鲜重计)分别为30.16%-92.87%,0.53%-3.23%,0.54%-41.67%,1.12%-20.67%和0.65%-3.38%。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品种各阶段TBK中的苦杏仁苷进行含量分析,发现TBK中苦杏仁苷的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均显着增加(P<0.05),其中以丁岙种第三阶段疏果的苦杏仁苷含量最高,达到28.25mg/g(以鲜重计)。(2)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对丁岙种杨梅第三阶段疏果核仁中的苦杏仁苷进行提取研究。在单因素和二水平试验的基础上,以苦杏仁苷的提取率作为响应值,响应面优化后的提取参数为:乙醇浓度27%(V/V),料液比为1:45(W/V),提取时间为20min,超声温度为44℃,超声功率为250W,此时TBK苦杏仁苷的实际提取率为93.80%,得率为4.60%。(3)本研究建立了TBK粗提液中苦杏仁苷的分离纯化方法,得到最佳纯化工艺为:以D101型大孔树脂为吸附介质;上样液中苦杏仁苷初始浓度为129-358mg/L,上样流速2BV/h;洗脱液为3BV的纯水以及随后的11BV的乙醇-水溶液(40:60,v/v),洗脱流速2BV/h。经过一次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处理,产物的纯度为82.00%±1.71,纯度约增加了17倍,其平均回收率为77.94%±4.39。(4)采用DPPH和ABTS抗氧化体系,考察TBK粗提物和精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TBK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且提取物浓度与清除率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经分析计算得到粗提物与精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335mg/L和261mg/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447mg/L和281mg/L。TBK精提物较粗提物表现出了更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5)通过小鼠止咳祛痰功能试验,得到TBK粗提物45、90、180mg/kg各剂量能够不同程度地延长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减少2min内的咳嗽次数,其中90mg/kg剂量组咳嗽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TBK粗提物各剂量组以及苦杏仁苷标准品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影响不显着,提示无明显祛痰作用。
张刚,陈良,刘乾坤,崔梦茹,徐晓琴[4](2014)在《杏贝止咳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筛选杏贝止咳颗粒的最佳水提取工艺。方法根据单因素考察结果及L9(34)正交试验,以总黄酮和苦杏仁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水提,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通过验证试验证明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重现性较好。
张薇,常军民,艾尔肯·依不拉音[5](2013)在《维药天山花楸果实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天山花楸(Sorbus tianschanica Rupr.)果实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运用IR、NMR波谱分析技术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天山花楸果实中分离鉴定了5种化合物:金丝桃苷(Ⅰ)、绿原酸丁酯(Ⅱ)、绿原酸甲酯(Ⅲ)、苹果酸-1-甲酯(Ⅳ)、苹果酸-1-乙酯(Ⅴ)。结论 5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分得,化合物Ⅱ为蔷薇科花楸属植物中首分。
常军民,向阳,孟磊,张倩,何家伟,王岩[6](2013)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天山花楸枝叶及果实中苦杏仁苷和金丝桃苷的含量》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天山花楸枝叶及果实中苦杏仁苷和金丝桃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醚回流脱脂、甲醇回流提取后,经Hypersil BDS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在流速为0.8 mL.min-1条件下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扫描,选择性离子(SIM)检测。结果:苦杏仁苷在1.26~37.8μg.mL-1,金丝桃苷在1.216~36.48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6和0.999 8;苦杏仁苷和金丝桃苷的检出限分别为0.01和0.004μg.mL-1,定量限分别为0.033和0.015μg.mL-1;回收率分别为98.0%~102.8%和98.9%~102.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结论:本方法灵敏、快速、专属性强,可以用于天山花楸中苦杏仁苷和金丝桃苷的检测。
常军民,向阳,李毓斌,何家伟[7](2013)在《天山花楸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制定天山花楸药材质量标准,为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药典》2010版为依据,采用TLC方法对天山花楸药材中金丝桃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测定天山花楸药材中金丝桃苷、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天山花楸药材以正丁醇-乙酸乙酯-冰醋酸-水(9∶6∶3∶4)为展开剂,天山花楸中金丝桃苷薄层色谱鉴别,分析显示检查项中暂定天山花楸药材水分不得过8.0%,总灰分不得过9.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7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30%。结论实验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天山花楸药材的质量控制。
聂鲁,丁永萍,程春萍,郭玉玮[8](2012)在《苦杏仁苷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合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苦杏仁苷的研究,分别从苦杏仁苷的理化性质、生理活性、药理作用、分离纯化检测、应用前景等方面做了较详细的叙述,并结合国内外的前沿研究重点阐述了苦杏仁苷分离纯化工艺,最后对其应用前景做了简要叙述。
张倩[9](2012)在《天山花楸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对天山花楸(Sorbus tianschanica Rupr.)枝叶进行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2.建立HPLC/MS法和MEKC法对天山花楸中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1.结合化学成分系统预实验,初步确定了天山花楸枝叶的化学成分,用95%的乙醇对天山花楸枝叶粗粉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浸膏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饱和正丁醇萃取,各部分的萃取物通过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SephadexLH-20柱层析、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1H-NMR,13C-NMR)、质谱法并结合理化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解析和鉴定。2.采用液质联用方法同时测定天山花楸枝叶和果实中苦杏仁苷、金丝桃苷的含量。选用Hypersil BDS C18(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1%甲酸(15:85)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25℃。质谱条件:离子检测方式:选择性离子检测(SIM);离子极性:负离子检测((Negative);离子化方式:电喷雾离子化(ESI)。3.采用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天山花楸果实中苦杏仁苷的含量,对缓冲液的浓度、pH值、电压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最佳试验方法绘制标准曲线,并对其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1.从天山花楸枝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鉴定,其结构为二十三酸二十二酯(Ⅰ)、正二十八烷醇(Ⅱ)、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Ⅲ)、金丝桃苷(hyperin)(Ⅳ)、芦丁(rutin)(Ⅴ)。2.采用液质联用方法测得天山花楸枝叶中的金丝桃苷比果实中的含量高,而果实中的苦杏仁苷比枝叶中的含量高。枝叶中的苦杏仁苷和金丝桃苷的含量分别为0.452mg·g-1和1.236mg·g-1;果实中的苦杏仁苷和金丝桃苷的含量分别为0.727mg·g-1和0.36mg·g-1。3.采用MEKC法测定天山花楸果实中苦杏仁苷的含量1.75mg·g-1,检测波长215nm,在25225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值为2.8%。结论:1.采用多种天然药物化学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并应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ide)(Ⅲ)、金丝桃苷(hyperin)(Ⅳ)、芦丁(rutin)(Ⅴ)是黄酮苷类化合物。且二十三酸二十二酯、正二十八烷醇、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芦丁为首次从天山花楸枝叶中分离得到,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完善了天山花楸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对药理活性的认识更为明确,也必将推动中药材天山花楸的深入开发和利用。2.液质联用方法准确,快速,为天山花楸及其制剂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分析手段。3.用MEKC法测定天山花楸果实中苦杏仁苷的含量,该方法简单、快速,消耗小,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天山花楸中氰苷类成分测定及质量控制。
张倩,马晓丽,常军民,王岩,孟磊[10](2011)在《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天山花楸果实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分析天山花楸果实中苦杏仁苷含量测定的胶束毛细管电泳法(MEKC)。方法采用熔融石英毛细管(58.5 cm×75μm,有效长度为48.5 cm),缓冲体系为70 mmol.L-1的硼砂-200 mmol.L-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pH 9.50);分离电压10 kV(+)→(-);电泳时间40 min;电泳温度25℃;压力进样0.5 psi×10 s;柱上检测UV 215 nm(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结果苦杏仁苷在20 min内得到较好分离,在25225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776.66X-6 637.9(r=0.999 7),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值为2.8%。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天山花楸中氰苷类成分测定及质量控制。
二、天山花楸中苦杏仁苷的分离与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山花楸中苦杏仁苷的分离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天山花楸药效学及平喘颗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内容 |
1.天山花楸果实、枝叶药理效果对比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 |
2.天山花楸果实、枝叶的提取工艺优化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实验内容与结果 |
2.3 讨论 |
3.天山花楸果实、枝叶醇提液的絮凝纯化工艺研究.. |
3.1 仪器与试药 |
3.2 实验内容与结果 |
3.3 讨论 |
4.天山花楸絮凝澄清液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
4.1 仪器与试药 |
4.2 实验内容与结果 |
4.3 讨论 |
5.天山花楸平喘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 |
5.1 仪器与试药 |
5.2 实验内容与结果 |
5.3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2)山杏苦杏仁苷含量差异及苦杏仁油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山杏果核形态及物理特征 |
1.2.2 苦杏仁开发利用价值 |
1.2.3 苦杏仁苷的性质 |
1.2.4 苦杏仁苷的药理及毒理 |
1.2.5 苦杏仁苷的检测 |
1.2.6 影响苦杏仁苷含量的因子 |
1.2.7 杏仁油毒理安全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
1.3.1 山杏果核形态及其物理特征研究 |
1.3.2 山杏苦杏仁苷含量的地理差异研究 |
1.3.3 山杏苦杏仁苷遗传差异研究 |
1.3.4 杏仁油食用安全性评价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山杏果核变异及其物理特征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山杏样品采集及保存 |
2.1.2 山杏外形分类 |
2.1.3 山杏果实、果核物理特征指标测定 |
2.1.4 山杏单产估计 |
2.1.5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山杏果核变异研究 |
2.2.2 不同果核形状山杏单产差异比较 |
2.2.3 不同区域山杏果实、果核物理特征 |
2.2.4 山杏单产与样木生物学特征、产区立地因子相关性分析 |
2.3 讨论 |
2.3.1 山杏果核变异 |
2.3.2 山杏单产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三章 苦杏仁苷含量测定方法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及试剂仪器 |
3.1.2 样品处理 |
3.1.3 苦杏仁苷测定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杏仁苷含量 |
3.2.2 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苦杏仁苷含量 |
3.2.3 二阶导数光谱法不确定度评价 |
3.3 讨论 |
3.3.1 导数光谱法原理及应用 |
3.3.2 HPLC 方法测定苦杏仁苷的应用 |
3.3.3 二阶导数光谱法不确定度评定 |
第四章 山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地理差异分析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第五章 山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的遗传差异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形态学分类及苷含量测定 |
5.1.2 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苷含量差异比较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果核形状山杏苷含量差异 |
5.2.2 不同遗传组的山杏苷含量 |
5.3 讨论 |
5.3.1 不同果核形状苷含量差异分析 |
5.3.2 不同基因型苷含量差异分析 |
第六章 冷榨杏仁油急性亚急性毒理试验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苦杏仁精炼油成分分析 |
6.1.2 苦杏仁油急性毒性试验 |
6.1.3 苦杏仁油亚急性毒理试验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苦杏仁油总氰化物 |
6.2.2 苦杏仁油急性毒性试验 |
6.2.3 苦杏仁油亚急性毒理试验 |
6.3 讨论 |
6.3.1 苦杏仁油总氰化物分析 |
6.3.2 精炼苦杏仁油急性毒性试验 |
6.3.3 苦杏仁油亚急性毒性试验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山杏野外调查登记表 |
附件1 精炼杏仁油检测报告 |
附图1 新疆伊犁野生杏树 |
附图2 甘肃庆阳古杏树 |
附图3 新疆伊犁样品遗传多样性聚类分组图 |
附图4 饲喂不同油后大鼠肝脏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
附图5 灌胃不同油后大鼠肝脏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
附图6 饲喂不同油后大鼠肾脏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
附图7 灌胃不同油后大鼠肾脏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
附图8 饲喂及灌胃不同油后大鼠睾丸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杨梅疏果核仁中苦杏仁苷的提取纯化及其功能活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杨梅果实概述 |
1.2 苦杏仁苷概述 |
1.2.1 苦杏仁苷的基本性质 |
1.2.2 苦杏仁苷的测定方法 |
1.2.3 苦杏仁苷的提取与纯化方法 |
1.2.4 苦杏仁苷的生物学功能 |
1.3 止咳功能研究方法 |
1.3.1 细胞实验方法 |
1.3.2 动物实验方法 |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1.4.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杨梅疏果核仁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仪器设备 |
2.2.4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各品种各阶段TBK的理化性质比较 |
2.3.2 杨梅核仁中苦杏仁苷含量的比较 |
2.4 小结 |
3 杨梅疏果核仁中苦杏仁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主要试剂 |
3.2.3 主要仪器 |
3.2.4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3.3.2 二水平试验结果 |
3.3.3 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试验 |
3.4 小结 |
4 杨梅疏果核仁中苦杏仁苷的分离纯化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主要试剂 |
4.2.3 主要仪器 |
4.2.4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大孔树脂含水量的测定 |
4.3.2 大孔树脂吸附量、吸附率和解吸率的测定 |
4.3.3 D101型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 |
4.3.4 D101型大孔树脂对苦杏仁苷的吸附等温线 |
4.3.5 洗脱液浓度的优化 |
4.3.6 动态吸附解吸试验 |
4.4 小结 |
5 杨梅疏果核仁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 |
5.2.2 主要试剂 |
5.2.3 主要仪器 |
5.2.4 试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DPPH自由基清除率 |
5.3.2 ABTS自由基清除率 |
5.3.3 对氨水引咳小鼠咳嗽的影响 |
5.3.4 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录 论文使用的缩写说明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杏贝止咳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含量测定 |
2.1.1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UV法 |
2.1.2 苦杏仁苷含量的测定———HPLC法 |
2.2 正交实验设计 |
2.3 正交验证试验 |
3 讨论 |
(5)维药天山花楸果实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样品处理 |
2.2 结构鉴定 |
2.2.1 化合物Ⅰ |
2.2.2 化合物Ⅱ |
2.2.3 化合物Ⅲ |
2.2.4 化合物Ⅳ |
2.2.5 化合物Ⅴ |
3 结论 |
(6)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天山花楸枝叶及果实中苦杏仁苷和金丝桃苷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材 料 |
方法与结果 |
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2 样品溶液制备 |
3 色谱-质谱条件 |
4 线性关系、检出限和定量限 |
5 精密度考察 |
6 重复性 |
7 稳定性 |
8 加样回收率 |
9 样品的含量测定 |
讨 论 |
1 样品前处理的选择 |
2 色谱-质谱条件的选择 |
3 含量结果 |
(7)天山花楸药材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天山花楸的性状与显微特征 |
2.1.1 天山花楸的性状 |
2.1.2 天山花楸显微特征 |
2.2 水分检查 |
2.3 总灰分 |
2.4 酸不溶性灰分 |
2.5 重金属 |
2.6 砷盐 |
2.7 醇溶性浸出物含量 |
2.8 薄层色谱鉴别 |
2.8.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8.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8.3 薄层色谱条件及结果 |
2.9 有效成分的测定 |
2.9.1 色谱条件 |
2.9.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9.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9.4 测定结果 |
2.10 指纹图谱的测定 |
2.10.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2.10.2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2.10.3 测定结果 |
3 讨论 |
(8)苦杏仁苷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构特点及理化性质 |
2 药理作用及失效 |
2.1 药理作用 |
2.2 苦杏仁苷中毒 |
2.3 苦杏仁苷的失效 |
3 提取前处理方法 |
3.1 加热灭酶 |
3.2 微波灭酶 |
3.3 压扎法脱油 |
3.4 石油醚或乙醚萃取 |
3.5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 |
4 分离提取方法 |
4.1 乙醇提取法 |
4.2 水提取法 |
4.3 水-乙醇结合法 |
4.4 甲醇提取法 |
4.5 超声波辅助提取 |
4.6 微波辅助提取 |
5 纯化方法 |
5.1 重结晶 |
5.2 柱层析法 |
5.3 缓慢旋转逆流色谱 |
6 检测方法 |
6.1 薄层扫描法 |
6.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6.3 紫外分光光度法 |
6.4 毛细管胶束电泳色谱 (MEKC) |
6.5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6.6 二阶导数法 |
6.7 中国药典法 |
6.8 化学发光法 |
6.9 化学分析方法 |
7 应用前景及展望 |
(9)天山花楸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内容 |
1. 天山花楸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
1.1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和材料 |
1.2 天山花楸枝叶化学成分的预实验 |
1.3 样品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
1.4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2. 液质联用色谱法同时测定天山花楸枝叶和果实中苦杏仁苷与金丝桃苷的含量 |
2.1 仪器、试剂与试药 |
2.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3. 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天山花楸果实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
3.1 仪器与试药 |
3.2 实验内容与方法 |
3.3 方法学考察 |
3.4 结果与分析 |
3.5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天山花楸果实中苦杏仁苷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实验方法 |
2.1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
2.2 样品的前处理 |
2.3 紫外扫描 |
2.4 电泳条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缓冲液的浓度及分离电压的影响 |
3.2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3.3 pH的确定 |
3.4 线性关系考察 |
3.5 精密度实验 |
3.6 稳定性实验 |
3.7 重复性实验 |
3.8 加样回收率实验 |
3.9 样品测定 |
4 讨论 |
四、天山花楸中苦杏仁苷的分离与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天山花楸药效学及平喘颗粒的研究[D]. 马迪. 新疆医科大学, 2015(05)
- [2]山杏苦杏仁苷含量差异及苦杏仁油安全性评价[D]. 苗兴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 [3]杨梅疏果核仁中苦杏仁苷的提取纯化及其功能活性评价[D]. 王涛. 浙江师范大学, 2014(01)
- [4]杏贝止咳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J]. 张刚,陈良,刘乾坤,崔梦茹,徐晓琴. 新疆中医药, 2014(02)
- [5]维药天山花楸果实化学成分研究[J]. 张薇,常军民,艾尔肯·依不拉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3(08)
- [6]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天山花楸枝叶及果实中苦杏仁苷和金丝桃苷的含量[J]. 常军民,向阳,孟磊,张倩,何家伟,王岩. 中国新药杂志, 2013(13)
- [7]天山花楸药材质量标准研究[J]. 常军民,向阳,李毓斌,何家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3(06)
- [8]苦杏仁苷的研究进展[J]. 聂鲁,丁永萍,程春萍,郭玉玮.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 2012(04)
- [9]天山花楸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D]. 张倩.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10]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天山花楸果实中苦杏仁苷的含量[J]. 张倩,马晓丽,常军民,王岩,孟磊. 西北药学杂志,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