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营养不良9例肌电图报告

强直性营养不良9例肌电图报告

一、9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肌电图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李磊[1](2018)在《儿童强直性肌营养不良3例临床、电生理及病理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总结3例儿童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多以肌强直、肌萎缩、肌无力为主,肌电图可显现肌源性病变,且不同部位肌肉有肌强直放电,病理特点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肌纤维大小不等,核内和肌间核移增多,含有肌浆块纤维和核袋。

黄宏燕,杨兴隆,徐严明[2](2018)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DM1)的临床表现、肌电图以及基因学特点。方法对3个家系拟诊为DM的先证者以及家系成员分析临床表型,进行肌电图、基因检测。结果 3例先证者均为慢性病程,临床症状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伴有眼部、心脏、内分泌、生殖和神经等多系统损害如白内障、心律失常、脱发、性功能减退、认知功能减退等。肌电图具有特征性肌强直放电和肌源性损害;基因检测结果提示3例先证者DMPK基因3’非翻译区CTG三核苷酸重复扩增异常。结论 DM1临床表型与其他疾病有重叠,结合临床症状、肌电图结果以及早期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DM1的检出率。

张园[3](2016)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与肌电图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与肌电图报告,以此提高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0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肌电图情况。结果:10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临床均表现出肌强直、肌无力与肌萎缩,肌电图表现出特征性肌强直放电与肌源性的损害,经病理检验发现,患者有非特异性肌病特征。结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临床会表现出肌强直、肌无力与肌萎缩等系统损害遗传疾病表现,临床上准确分析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临床特点,而肌电图与病理结果都有利于配合临床诊断,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利于患者疾病的分型与临床治疗。

徐丹[4](2012)在《肌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价值分析》文中认为背景近年国内神经电生理的临床诊断和研究水平不断进步,但各地区电生理技术发展不平衡。当前,神经电生理检测在我国临床诊断中是否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又有何不足之处?明确肌电图临床应用现状,获得基线资料,对于进一步促进肌电图规范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国内电生理领域的核心单位之一,可以作为国内肌电图技术应用较好的代表,对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目的通过对北京协和医院肌电图患者临床与电生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获得肌电图应用现状的基线资料,分析我院目前电生理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并对临床症状、体征和电生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08-2010年所有行常规肌电图(routine electromyography, rtEMG)、神经传导测定(nerve conduction study, NCS)、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 RNS)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建立数据库,并与1993-2003年资料进行比较。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情况、相关既往史、相关辅助检查、诊断结果、电生理结果、临床与电生理关系,对肌电图检测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就临床和电生理的相关性以及应用价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不同年度行肌电图检查例数及阳性率分别为:1993-1995年3097例,阳性率62.8%;2001-2003年6455例,阳性率60.7%;2008-2010年10161例,阳性率48.9%。2)2008-2010年间,具有不同首发症状的患者EMG阳性率不同,分别为:运动功能障碍68.1%,同时具有运动和感觉障碍67.2%,单纯感觉症状49%,其他难以归类的症状31.9%,无症状30.7%;同时合并感觉症状与客观查体感觉障碍者肌电图阳性率(69.3%)与仅存在感觉症状者的阳性率(38.5%)存在明显差异(P<0.05)。3)在所有行针电极EMG的患者中,39.5%为神经源性损害,7.9%为肌源性损害,1.5%同时合并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肌电图表现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者546例(占神经源性损害的14.7%),包括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400例(73.3%)、脊肌萎缩症10例、肯尼迪病7例、平山病9例、神经根神经病19例、腓骨肌萎缩症9例、多灶性运动神经病3例、其他疾病7例、不能确诊者82例。肌电图表现为上下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者704例,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246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43例、腓骨肌萎缩症43例、结缔组织病相关周围神经病36例、POEMS综合征22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16例,副肿瘤综合征7例,其他29例,不能确诊者262例。4)4688例肌电图与临床初步诊断一致,其中1339例(28.5%)肌电图无异常。2822例肌电图与初步诊断不一致,其中2010例(71.2%)肌电图无异常;在肌电图阳性的812例患者中,250例可解释原有临床症状并改变了原有诊断,411例肌电图虽阳性,但与临床所诊治疾病无关,151例预期肌电图阴性,却得到了可以解释病情的阳性结果。结论:1)近年来肌电图检测的病例总数明显增加,但阳性率下降。2)不同首发症状、体征对应肌电图检测的阳性率不同,其中感觉症状阳性率最低,对仅有感觉障碍主诉者进行肌电图检测、筛查,是造成肌电图阳性率下降的原因之一。3)尽管肌电图检测对临床诊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但存在过度使用现象。4)同一肌电图结果,可对应于多种临床疾病,同一疾病也可有多种电生理表现,37.6%的病例临床诊断和肌电图诊断无关,因此肌电图结果的解释必须结合临床。

马慧颖[5](2011)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一家系4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治的1例确诊的DM患者及其家系中另3例确诊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2例,均隐袭起病,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伴有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心脏、眼睛等多系统损害,肌强直放电和肌源性损害是DM的主要肌电图特征。结论 DM是一组以肌无力、肌强直和肌萎缩为特点的多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阳性家族史和肌电图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杜文津,陈晋文,谢仁厚,吴保仁[6](2010)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一家系5例报告及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DM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对一DM家系确诊的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及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基本资料、临床表现、血液生化、心电图、肌电图及肌肉活检等。结果 5例DM患者均为慢性病程,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伴有眼部、心脏、内分泌和生殖、神经等多系统损害如白内障、心律失常、脱发、阳痿、习惯性流产、智能减退等,血清肌酶轻度增高或正常,肌电图具有特征性肌强直放电和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呈非特异性肌病特征。结论 DM是一种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损害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识别DM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对其诊断水平。

熊爱民,张丽君[7](2001)在《《贵阳医学院学报》2000年第1~4期论文分类标引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吕如锋,崔毅,张文渊[8](2000)在《9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肌电图报告》文中研究指明

二、9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肌电图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9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肌电图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强直性肌营养不良3例临床、电生理及病理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
    1.2 病例2
    1.3 病例3
2 讨论

(4)肌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之处
References
肌电图与临床数据库变量目录及编码说明
    数据库基本变量及编码
    临床定位诊断编码
    临床定性诊断
    电生理结果分类编码
文献综述
    References
致谢

(5)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一家系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讨论

(6)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一家系5例报告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 论

(7)《贵阳医学院学报》2000年第1~4期论文分类标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三版和四版标引质量的比较方法
2 三版和四版达到标引质量的论文比较
3 四版提高标引质量的论文分析

(8)9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肌电图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神经肌电图检查
2 结果
3 讨论

四、9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肌电图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强直性肌营养不良3例临床、电生理及病理特点[J]. 李磊. 医学信息, 2018(13)
  • [2]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研究[J]. 黄宏燕,杨兴隆,徐严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18(02)
  • [3]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与肌电图报告[J]. 张园. 中国医学创新, 2016(25)
  • [4]肌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价值分析[D]. 徐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03)
  • [5]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一家系4例临床分析[J]. 马慧颖. 医学综述, 2011(04)
  • [6]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一家系5例报告及临床分析[J]. 杜文津,陈晋文,谢仁厚,吴保仁.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03)
  • [7]《贵阳医学院学报》2000年第1~4期论文分类标引分析[J]. 熊爱民,张丽君.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1(06)
  • [8]9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肌电图报告[J]. 吕如锋,崔毅,张文渊.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0(01)

标签:;  ;  ;  ;  

强直性营养不良9例肌电图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