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性肿瘤7例诊治分析

胰腺囊性肿瘤7例诊治分析

一、胰腺囊性肿瘤7例诊治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匡后芳,闫学强,段栩飞,卞红强,杨俊,朱真闯[1](2020)在《儿童胰腺囊性肿瘤13例的临床诊治特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儿童胰腺囊性肿瘤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9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3例胰腺囊性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33个月(范围:9~170个月)。11例患者以腹痛呕吐、触及包块等症状就诊,其中胰头颈部肿瘤7例,胰体部2例,胰尾部4例。结果术前1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诊断基本明确,CT及MRI检查对肿瘤性质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本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3例),胰体尾切除术(3例)联合脾切除术(2例),肿瘤剜除术(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生化漏、A级胃排空延迟、粘连性肠梗阻各1例,血小板计数一过性升高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胆瘘1例,经保守治疗后继发胆道狭窄,行二次手术后痊愈。所有患儿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包括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和淋巴管瘤各1例。本组失访3例,10例术后均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3~96个月,未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胰腺囊性肿瘤性疾病在儿童发病率低,有症状者应及时手术治疗,尽可能保留器官和功能的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匡后芳,闫学强,段栩飞,卞红强,杨俊,朱真闯[2](2020)在《13例儿童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治特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胰腺囊性肿瘤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9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3例胰腺囊性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 女性8例, 平均年龄133个月(范围:9~170个月)。11例患者以腹痛呕吐、触及包块等症状就诊, 其中胰头颈部肿瘤7例, 胰体部2例, 胰尾部4例。结果术前1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诊断基本明确, CT及MRI检查对肿瘤性质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本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3例), 胰体尾切除术(3例)联合脾切除术(2例), 肿瘤剜除术(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生化漏、A级胃排空延迟、粘连性肠梗阻各1例, 血小板计数一过性升高2例, 均经保守治疗痊愈。胆瘘1例, 经保守治疗后继发胆道狭窄, 行二次手术后痊愈。所有患儿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包括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 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和淋巴管瘤各1例。本组失访3例, 10例术后均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 随访3~96个月, 未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胰腺囊性肿瘤性疾病在儿童发病率低, 有症状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尽可能保留器官和功能的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孙根[3](2020)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97例诊治分析并回顾国内文献3927例报道》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pancreas,SPTs)的组织起源、临床特点、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治疗及预后,以期进一步提高SPTs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20年1月间不同时期江西省内四家三甲医院数据库中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SPTs的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回顾中文文献于2015年1月2020年1月间报道且符合入选标准的3927例SPTs患者的资料。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4024例患者,其中本组97例,文献回顾3927例。其中男性658例,女性3366例,男女比为1:5.1,平均年龄30.9岁(783岁);男性平均年龄37.4岁,女性平均年龄30.0岁。2.总计3219例患者有临床表现记录,其中1845例(57.3%)患者出现症状就诊,1374例(42.7%)为无症状体检发现胰腺占位。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42.0%,1351/3219),其次是恶心、呕吐(9.5%,307/3219)。3.SPTs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般都正常,总计11.5%(244/2113)患者出现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本组97例患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nti-HBc)阳性率分别为14.4%(14/97)和49.5%(48/97)。总计术前影像学检查对SPTs诊断率为54.5%(414/759),超声内镜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诊断率为61.8%(42/68)。4.总计1763例患者有手术方式记录,手术切除率为98.6%。术式包括: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412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394例,肿瘤局部切除术4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47例,胰腺中段切除术147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3例,全胰切除术2例,联合其他脏器/转移灶切除术21例,姑息性切除术7例。术后并发症以胰瘘(13.4%,175/1309)最多见。5.总计3167例患者有肿瘤生长部位记录,其中仅11例(0.3%)患者肿瘤多发,肿瘤生长部位以胰体尾部(55.4%,1762/3178)最为多见。总计2516例有肿瘤大小记录,肿瘤平均最大径为6.3 cm(0.524 cm)。SPTs的病理特点为:肿瘤组织由实性区、囊性区和交界区构成,镜下可见特征性的由肿瘤细胞围绕纤细的纤维血管为轴心形成的假乳头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多种蛋白包括β-catenin、Vimentin、a1-AT、CD10、CD56、NSE、CK和PR等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6.SPTs生物学行为多为良性表现,肿瘤具有侵袭性者占13.9%(205/1480),侵袭主要出现在神经、血管,脏器侵犯主要是十二指肠、脾脏,转移主要发生在肝脏,淋巴结转移少见。7.总计1859例患者有随访信息记录,平均随访40.3个月(1167个月)。随访期内,肿瘤复发18例,肝转移19例,其他部位转移4例,复发/转移率为2.2%(41/1859),中位复发/转移时间为35.1个月。复发/转移患者行再次手术切除6例。17例患者死亡,其中死于SPTs者13例(0.7%,13/1859)。结论:1.SPTs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其发生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有关,肿瘤组织可能起源于胰腺多潜能干细胞。但SPTs发生是否与HBV感染相关,尚需进一步研究。2.SPTs多见于年轻女性,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腹部不适最多见,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并无症状。SPTs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一般都正常,术前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3.SPTs具有典型的病理特征:假乳头结构。SPTs免疫组化特点:肿瘤兼有外分泌、内分泌和上皮表型。4.SPTs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即便是出现局部侵袭及远处转移的患者。对于术后复发/转移者也可考虑再次手术治疗。SPTs患者总体预后良好,患者术后多可获得长期生存。但由于SPTs术后仍有较低的复发/转移率和疾病死亡率,因此建议所有患者都应该长期密切随访。

杨杭[4](2019)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采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总结出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为胰腺囊性肿瘤的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近4年(2014年1月-2017年1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近5年内(2012年1月-2016年12月)共85例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患者病历及术后随访调查,按一般信息、影像学表现、肿瘤标志物、手术及并发症、病理性信息、预后及随访绘制表格,采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总结出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为胰腺囊性肿瘤的合理诊治提供依据。结果:85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中,实性假乳头状瘤(SPN)32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21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CN)23例,浆液性囊性肿瘤(SCN)9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62例,男女比例为1:2.7。患者大多以体检发现或以腹部不适,特别是餐后腹部不适为主诉就诊。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CA-199异常者12例,其中黏液性囊性肿瘤4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4例,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浆液性囊性肿瘤1例,余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影像学检查中,所有患者均行腹部彩超检查,彩超、CT、MRI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56%、93.75%、98.14%。肿物直径大小≥3cm为51例,<3cm者为34例。肿物位于胰头16例、胰颈5例、胰体20例、胰尾36例、钩突8例。可见壁结节8例,其中壁结节强化5例(MCN 4例,其中2例术后病理为恶性;SPT 1例)。单囊72例、多囊13例。囊壁强化41例,无强化44例。有分隔63例、无分隔22例。无钙化79例,有钙化6例,钙化位置为肿瘤中心3例,边缘3例。囊内有实性成分52例,无实性成分33例。伴有胰体尾萎缩4例,无萎缩81例。伴有胰腺炎3例,无胰腺炎82例。与主胰管相通12例,未相通73例。伴有主胰管扩张20例,其中主胰管直径为4mm者12例,6mm者3例,5mm、7mm、10mm、15mm、23mm者各1例,未扩张65例。85名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前状态评估、肿物位置及医患沟通结果,位于胰头的肿物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位于胰尾肿物行胰体尾加脾切除术22例(包括腹腔镜下4例),直径<2cm且远离主胰管肿物行肿物剜除术22例(包括腹腔镜下5例),位于胰颈、胰体的肿物且远端剩余胰腺组织>5cm行胰腺中段切除术11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11例(包括腹腔镜下5例),剖腹探查术3例(包括腹腔镜下1例),按照上诉切除标准,85例术后病理回报均为切缘阴性。术中胰肠吻合方式为黏膜对黏膜端侧吻合10例,套入式U型缝合20例,胰管空肠侧侧吻合3例。手术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12小时,平均3.7小时。术后患者出现胃排空延迟者19例(开腹16例、腹腔镜3例),其中A级17例,B级2例。出现胰瘘者17例(端侧吻合5例,套入式U型缝合11例,侧侧吻合1例),其中A级14例,B级2例,C级1例(合并胆瘘,术后12天死亡)。术后满5年病理结果为良性患者,生存率为100%,术后病理结果为恶性肿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8%,55.6%,33.3%。结论:1、CA-199异常PCN患者(特别为MCN,IPMN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概率较CA-199正常患者高,但即使SPT,SCN患者CA-199异常,术后病理大部分也为良性;MCN,IPMN患者相较于SPT,SCN患者CA-199异常的概率高,且与恶性程度相关的CA-199数值也会偏高。如肿物直径小于3cm,几乎无恶变风险,定期复查即可,必要时再行手术治疗。如术前影像学提示壁结节强化,术后病理提示恶性的概率增加。2、良性或低度恶性位于胰头的肿物可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位于胰颈、胰体的肿物且远端剩余胰腺组织>5cm可行胰腺中段切除术,虽术后胰瘘风险高,但对于胰腺正常内、外分泌功影响小;位于胰尾肿物可行胰体尾加脾切除术;对于直径<2cm、远离主胰管肿物可行肿物剜除术。3、术中胰肠吻合方式对于术后胰瘘发生无必然联系,是否应用腹腔镜对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无必然联系。

陈行[5](2019)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8例诊治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ary neroplasm of the pancreas,SPN)的诊断与治疗经验,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到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4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诊断与治疗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48例SPN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3例;年龄969岁,平均年龄31.46岁。肿瘤多为体检及腹部不适后就诊发现,影像学检查主要有CT及MRI,肿瘤多位于胰体尾及胰头部。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胰体尾切除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住院时间为22.46±13.65d。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69个月,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年轻女性多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CT及MRI有助于SPN的术前诊断,但确诊仍需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通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后可获得良好的预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王雪,张善国,王玥,付海杰[6](2019)在《针对胰腺囊性肿瘤影像诊断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4月—10月我院对33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方式以及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开展分析探讨。结果:曲线形态和强化峰值时间是强化程度的表现,可以分析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体现了囊壁或壁结节血液灌注和廓清情况,Ⅰ型渐增型,表示造影逐渐填充,可以作为良性判断依据;Ⅱ型平台型,曲线上升速度快,恶性病变的敏感性是87.5%,特异性是75%;Ⅲ型流出型,曲线速升速降,恶性病变的特异性是90%。结论 :肿瘤血管没有正常毛细血管,有动静脉分流,因此对比剂快进快出的曲线可以作为良恶性的分辨依据。

徐刚[7](2018)在《胰腺囊性疾病患者临床诊治分析》文中认为背景:近年来,胰腺囊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胰腺囊性肿瘤的病例占多数,一些胰腺囊性肿瘤的恶性程度较低,但是另一些胰腺囊性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胰腺囊性疾病可以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主要包括胰腺假性囊肿和胰腺囊性肿瘤,但是对于这两种疾病的鉴别,临床不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可以进行区别,也没有临床辅助检查可以进行明确的区别。如何快速且正确地对胰腺囊性疾病进行诊断以及分型,对后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影响很大,特别是需要进行外科治疗的胰腺囊性疾病患者。目的:对32例胰腺囊性疾病患者的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外科治疗等整个诊治过程进行系统性回顾,从而对近2年来的经外科治疗胰腺囊性疾病有较充分的了解,为更好地区分胰腺假性囊肿以及胰腺囊性肿瘤提供较新的临床资料。方法:对32例胰腺囊性疾病患者的整个诊治的过程,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术后病理学、有无胰腺炎病史、首发症状、临床辅助检查、外科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较完整的回顾,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来比较其差异性;用平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来比较其差异性,其中P>0.05为无统计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32例胰腺囊性疾病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22岁,可见本中心胰腺囊性疾病的年龄范围较大,女性多于男性;11例确诊为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和21例确诊为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也是年龄跨度较大,女性多于男性;2、根据32例患者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65.5%为胰腺囊性肿瘤,34.4%为胰腺假性囊肿;进一步对胰腺囊性肿瘤的4种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发现黏液性囊性肿瘤与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例数一样,且为最多的两种,占总例数的21.9%;3、32例患者的病灶主要分布在胰体尾部,占总例数的68.8%,11患者既往有胰腺炎病史,其中8例为胰腺假性囊肿的患者,剩余3例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患者;4、32例患者中,78.1%的患者有明显的首发症状,分类进行分析,21例胰腺囊性肿瘤的首发症状中最常见的为上腹胀或不适,占42.9%(9/21);11例胰腺假性囊肿也是上腹胀或不适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45.5%(5/11);5、32例患者的CEA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3例患者出现了 CA19-9升高,患者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黏液性囊性肿瘤以及胰腺假性囊肿各1例;2例胰腺假性囊肿的患者出现了 CA125升高的现象;6、影像学结果分析示,8例为胰腺假性囊肿,准确率为72.7%;与胰腺囊性肿瘤对比发现,胰腺囊性肿瘤的囊肿直径比胰腺假性囊肿的囊肿直径要小,小了40.6%(P<0.05),胰腺囊性肿瘤出现囊壁增厚的例数比胰腺假性囊肿的要多1例,囊肿内实性成分的出现以及胰管扩张比胰腺假性囊肿多了 4例;7、21例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学中,实性假乳头状瘤囊肿直径比其他三种类型明显大很多;囊壁增厚的现象主要出现在黏液性囊性肿瘤中,占21例胰腺囊性肿瘤的75%(3/4);囊内有实性成分也主要出现在黏液性囊性肿瘤中,占21例胰腺囊性肿瘤的75%(3/4);胰管扩张的现象主要出现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中,有3例,占21例胰腺囊性肿瘤的75%(3/4);8、10例患者进行了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均为胰腺假性囊肿,占总例数的31.3%(10/32);22例患者进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及胰体尾切除术,其中7例患者进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占了总例数21.9%(7/32),15例进行了胰体尾切除术,占46.9%(15/32);9、32例患者出现了 8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四种,其中胰瘘最多,有4例,胃排空障碍有2例。结论胰腺囊性疾病中还是以胰腺囊性肿瘤占多数,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跨度大,不管是胰腺囊性肿瘤还是胰腺假性囊肿,其首发症状均为上腹胀或不适,病灶多发生在胰体尾部,既往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要高度怀疑胰腺假性囊肿的发生。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与胰腺囊性疾病的特异性不高,影像学对于胰腺假性囊肿的准确性较高,但是不能很好地进行胰腺囊性肿瘤亚型的诊断。即使胰腺囊性疾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情况下,也要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治疗。

马强[8](2017)在《胰腺囊性疾病诊断及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评价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和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PCN)的诊治方法及其疗效。方法统计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1例PPC患者和52例PCN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1例PPC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组、内镜治疗组、腹腔镜治疗组、开腹治疗组,将52例PCN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病理诊断结果、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大小、肿瘤数目、肿瘤性质、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资料分析,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81例PPC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4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5.1±13.5岁。病因:有急性胰腺炎病史(49.5%),慢性胰腺炎病史(23.4%),创伤性胰腺炎病史(3.7%)及其他原因(23.4%)。主要症状为腹痛(81.5%)、腹胀(45.7%)、恶心呕吐(38.3%),偶见发热(4.9%)、黄疸(3.7%)及无明显临床症状(9.8%)。B超、CT、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5%、88.5%和77.4%。囊肿:有75例(93.8%)为单发PPC,7例(6.2%)为多发PPC,治疗前的平均直径为7.8±4.8cm,胰头部18.5%,胰颈部6.2%,胰体部40.7%,胰尾部34.6%。保守治疗组有19例(23.5%),治疗有效率为73.7%,出现2例感染及2例出血,平均住院时间为11.6±6.4天;B超引导下引流组有7例(8.6%)治疗有效率为85.7%,出现1例腹腔感染和1例出血,平均住院时间为12.0±7.1天;内镜治疗组有2例(2.5%),1例治疗有效,平均住院时间为18.0±14.1天;腹腔镜治疗组有19例(23.5%),治疗有效率为78.9%;围手术期出现3例(15.8%)胰瘘,2例(10.5%)腹腔感染,平均住院时间为15.7±6.0天;开腹治疗组有34例(41.9%),治疗有效率为88.2%,围手术期出现4例(11.8%)胰瘘,出现2例(5.9%)腹腔感染,1例(2.9%)出血;平均住院时间为19.1±10.9天,各治疗组之间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内引流术与外引流术比较,治疗有效率和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囊肿胃引流术与囊肿空肠引流术比较,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2例PCN患者中,男性16例(30.8%),女性36例(69.2%),平均发病年龄为49.8±15.0岁。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75.0%)、腹胀(57.7%)、恶心呕吐(23.1%)及无明显临床症状(19.2%),少见伴有黄疸(3.8%)。B超、CT及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6.9%、86.5%和90.7%。肿瘤:平均直径为6.5±3.1cm,胰头部38.4%,胰颈部7.7%,胰体部23.1%,胰尾部3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60岁)、有囊实性或钙化、术前CEA、术前CA19-9是影响PCN患者恶性程度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高龄(≥60岁)和CAl99水平升高是PCN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病程<6周,囊肿最大径<6cm无并发症的PPC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最适用于继发于急性胰腺炎的PPC患者;2、与其他治疗方式比较,腹腔镜手术没有增加治疗有效率,也没有降低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与外引流术比较,内引流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囊肿胃吻合术比较,囊肿空肠吻合术的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3、高龄(≥60岁)、术前CA19-9水平升高是肿瘤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内有囊实性或钙化成分与恶性PCN相关性大;4、与良性PCN组比较,恶性PCN组住院时间较长;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未减少;5、PPC和PCN的治疗需综合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赵萍[9](2017)在《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胰腺同时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胰腺良性肿瘤可分为胰腺内分泌良性肿瘤和胰腺外分泌良性肿瘤[1]。胰腺良性肿瘤以往多被认为是完全无恶变倾向的良性疾病,而部分胰腺良性肿瘤后被证实有恶变倾向。例如,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之前被认为是一类良性肿瘤,而在2010年第4版消化系统肿瘤WHO新分类中,则认为所有实性假乳头状瘤均是低度恶性肿瘤[2]。以往认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N)多为良性,大多数学者建议对其保守观察,但近些年来国内外偶有浆液性囊腺癌的报道[2]。临床上常见的胰腺良性肿瘤主要包括:浆液性囊腺瘤、腺泡细胞囊腺瘤、成熟畸胎瘤、囊性淋巴管瘤、神经鞘瘤、血管瘤等,胰腺低度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高分化(低-中级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等。其中SPT、SCN、MCN、IPMN均属于胰腺囊性肿瘤(PCNs)[3]。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相对较低、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又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容易漏诊、误诊,贻误诊疗时机。随着近些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检出率不断升高[4-5]。由于对肿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且部分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可发生侵袭、转移[6-7],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此类疾病的存在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焦虑。而准确及时的诊断对于避免过度治疗或错失治疗良机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对此类疾病的诊治经验不足,术前区分各种类型的病变,并确定病变是良性、恶性或潜在恶性是极具挑战性的。故有必要提高认识,重视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目的分析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疗措施及预后,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8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7例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我院病理科医师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证实为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127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选择、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数据经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部分不满足χ2检验条件者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7例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患者年龄为1079(42.6±16.3)岁,男女患者比例1:1.82。PNEN最常见(55%),其次为SPT(26%)。临床表现以上腹痛及上腹不适为主(32%),无症状体检发现者占22%,41例胰岛素瘤均表现为Whipple三联症。16例(12.6%)上腹部压痛阳性,5例(3.9%)可触及腹部包块。9例(7%)术前肿瘤标志物、转氨酶轻度升高,37例(90.2%)胰岛素瘤术前胰岛素释放指数(IRI/G)>0.3。超声、CT及MRI对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73%、93%、92.3%,且CT检出7例转移病灶(7/8)。肿瘤多单发,胰尾及胰体尾部最多见(46.5%),其次为胰头部(33.1%)。肿瘤直径0.212(4.25±2.93)cm,胰腺囊性肿瘤(PCNs)平均直径大于PNEN的平均直径。免疫组化标志物中,CK、Syn、CgA、CD56、CD10、Vimentin、AAT在SPT与PNEN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PR、β-Catenin、CD34在SPT与PNEN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6例行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是胰腺肿瘤剜除术(61.2%)。术后27例出现并发症(23.3%),最主要的术后并发症是胰漏(44.4%)。本组共9例(7.1%)术前被误诊,其中8例为胰岛素瘤,被误诊为癫痫或精神病,1例SPT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随访96例,1例SPT术后复发转移至胸椎、腰椎,1例浆液性囊腺瘤(SCN)术后新发糖尿病,其余患者均无肿瘤复发、转移或因疾病而死亡的证据。结论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是一类好发于女性的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其中胰岛素瘤最易漏诊、误诊。CT是主要的术前诊断手段。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胰腺肿瘤剜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免疫组化有助于SPT与PNEN的鉴别诊断。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总体预后较好,但部分肿瘤可发生侵袭、转移,影响患者预后。

陈宏泽,孙备,陈华,白雪巍,孔瑞,李乐[10](2016)在《胰腺囊性疾病破裂的诊断与治疗(附20例临床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胰腺囊性疾病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收治的20例胰腺囊性疾病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腺假性囊肿15例,胰腺囊性肿瘤5例。结果 5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脾切除术。15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中,行超声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置管引流2例;内镜下胰管内支架引流2例;内镜下胰管内支架引流联合超声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置管引流2例;手术治疗9例,其中假性囊肿外引流1例,假性囊肿内引流8例(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吻合5例,胰腺假性囊肿胃吻合3例)。术后发生胰瘘3例(A级2例,B级1例),胃排空障碍1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积液1例。随访3个月至5年,平均25.6个月,1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行内镜下胰管内支架引流术后假性囊肿复发,还有1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行假性囊肿内引流术后复发,2例复发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好转,痊愈出院。结论正确地鉴别胰腺囊性肿瘤与胰腺假性囊肿是胰腺囊性疾病破裂治疗方式选择的前提。胰腺囊性疾病破裂的治疗较常规胰腺囊性疾病的治疗急迫,治疗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二、胰腺囊性肿瘤7例诊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胰腺囊性肿瘤7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97例诊治分析并回顾国内文献3927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本组(江西省多中心)资料
        2.1.2 中文文献回顾资料
        2.1.3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2.2 资料分析内容与定义
        2.2.1 资料分析内容
        2.2.2 相关定义标准
        2.2.3 术后随访
    2.3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结果
        3.1.1 年龄、性别
        3.1.2 临床表现
        3.1.3 实验室检查
        3.1.4 影像学检查
        3.1.5 术前活检
    3.2 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
        3.2.1 手术情况
        3.2.2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3.3 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3.3.1 常规病理
        3.3.2 免疫组化结果
    3.4 随访结果
    附图
    附表
第4章 讨论
    4.1 命名及流行病学
    4.2 发病机制与组织起源
    4.3 临床特点
    4.4 术前检查
    4.5 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4.6 手术及相关治疗
    4.7 侵袭及复发因素预测
    4.8 预后
第5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本研究纳入的129篇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4)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表现
    2.3 实验室检查
    2.4 影像学检查
    2.5 组织学病理分型
    2.6 术后随访
第3章 结果
    3.1 实验室检查
    3.2 影像诊断
    3.3 肿瘤特点
    3.4 手术方式
    3.5 术后并发症
    3.6 预后
第4章 讨论
    4.1 流行病学特征
    4.2 临床表现
    4.3 影像学特征
    4.4 治疗策略
    4.5 手术方式选择
    4.6 病理组织学特征
    4.7 术后并发症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8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6)针对胰腺囊性肿瘤影像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胰腺囊性检查技术
2结果
3讨论

(7)胰腺囊性疾病患者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临床诊治分析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4 数据处理
    1.5 研究结果
第二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8)胰腺囊性疾病诊断及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胰腺假性囊肿诊断及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胰腺囊性肿瘤诊断及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胰腺囊性疾病破裂的诊断与治疗(附20例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数据收集
    1.3 并发症定义
        1.3.2 出血的诊断标准[4]
        1.3.3胃排空延迟诊断标准[5]
        1.3.4 肺部并发症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表现
    2.3 实验室检查
    2.4 治疗方式及结果
    2.5 并发症情况
    2.6 随访结果
3 讨论
    3.1 胰腺囊性肿瘤与非肿瘤性囊性占位性病变(胰腺假性囊肿为主)的鉴别诊断
        3.3.1 单纯胰腺假性囊肿破裂的患者
        3.3.2 胰腺假性囊肿破裂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的患者
5 cm)的患者'>3.3.3 假性囊肿壁成熟(囊肿壁厚0.3~1.0 cm或直径>5 cm)的患者
        3.3.4 经保守治疗后无效、腹膜炎体征加重、内镜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

四、胰腺囊性肿瘤7例诊治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胰腺囊性肿瘤13例的临床诊治特点分析[J]. 匡后芳,闫学强,段栩飞,卞红强,杨俊,朱真闯. 中华外科杂志, 2020(07)
  • [2]13例儿童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治特点分析[J]. 匡后芳,闫学强,段栩飞,卞红强,杨俊,朱真闯. 中华外科杂志, 2020(07)
  • [3]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97例诊治分析并回顾国内文献3927例报道[D]. 孙根. 南昌大学, 2020(08)
  • [4]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D]. 杨杭. 吉林大学, 2019(11)
  • [5]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8例诊治分析[D]. 陈行.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6]针对胰腺囊性肿瘤影像诊断的研究[J]. 王雪,张善国,王玥,付海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03)
  • [7]胰腺囊性疾病患者临床诊治分析[D]. 徐刚.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6)
  • [8]胰腺囊性疾病诊断及治疗的回顾性研究[D]. 马强. 兰州大学, 2017(02)
  • [9]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分析[D]. 赵萍. 郑州大学, 2017(02)
  • [10]胰腺囊性疾病破裂的诊断与治疗(附20例临床病例分析)[J]. 陈宏泽,孙备,陈华,白雪巍,孔瑞,李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6(08)

标签:;  ;  ;  ;  ;  

胰腺囊性肿瘤7例诊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