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磁场对癫痫患者微量元素锌、铜、铁的影响

恒磁场对癫痫患者微量元素锌、铜、铁的影响

一、恒磁场对癫痫病人微量元素锌、铜、铁的影响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龚永涛[1](2021)在《心理干预联合熄风宁静汤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徐守军[2](2020)在《基于组独立成分分析对低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脑功能连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之前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可能与大脑处于静息状态以及认知任务期间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有关。本研究皆在探索ASD患儿大脑神经网络的功能连接模式与正常儿童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收集了 93例低功能ASD患儿和7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儿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图像。并对所有被试进行组独立成分分析来评估脑功能连接。然后进行单样本t检验(p<0.001)获得患儿组与健康对照组不同的脑网络。然后,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不同神经网络的组间差异(p<0.001),同时,进行多重比较以获得组间双样本t检验最显着的结果(p<0.05,FDR校正)。最后,用Pearson’s相关分析异常功能连接与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单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中9个不同的神经网络具有相似的空间模式。双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D患儿枕极网络中右侧额上回背外侧区和左侧额中回的功能连接增强。同时,外侧视觉网络中左侧直回、左侧枕中回、右侧角回,右侧额中回和右侧额下回眶部以及左侧额顶(认知)网络中左侧额下回、右侧楔前叶、左侧角回的功能连接减低。此外,外侧视觉网络内的平均功能连接与儿童孤独症量表总得分呈显着正相关。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ASD患儿的枕极网络、外侧视觉网络以及左侧额顶(认知)网络存在广泛的异常功能连接。这些异常的功能连接可能是ASD的生物学标志。我们的研究结果对ASD患儿潜在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影像学证据。

田小飞[3](2018)在《稳态磁场参数对其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磁场在医疗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人们接触到稳态磁场的机会越来越多,而探索稳态磁场下的生物学效应也成为研究者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相对于动态磁场而言,稳态磁场是指磁场强度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磁场,而正因为这种特性,稳态磁场成为科研工作者们研究磁场生物学效应的更好工具。其实,如同温度和气压一样,磁场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参数,可以对多种物体产生普遍的影响,而影响的程度既与磁场本身的参数有关,又与物体本身的磁化率和磁导率等因素有关。目前有关磁场生物学的研究多集中于磁场强度、磁场梯度等物理参数对细胞和动物的作用,而磁场的另一个参数磁场方向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对荷瘤小鼠影响的研究依然有限,仅有几篇文献报道了不同方向的磁场对小鼠不同器官中的淋巴细胞以及红细胞等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为我们研究不同方向的磁场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人前期的结果也显示,对于不同的贴壁肿瘤细胞系磁场的N极和S极抑制其增殖的效果不同。为了探索是磁场极性不同还是磁场方向不同导致的结果差异性,本人利用不同的磁铁加磁方式检测了大量肿瘤细胞系和非肿瘤细胞系对不同方向磁场的响应,通过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目发现磁场方向不同是导致贴壁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效果不同的原因,并且对于大部分贴壁肿瘤细胞而言,方向向上的磁场具有更好的肿瘤增殖抑制作用,而对于悬浮的肿瘤细胞系而言磁场方向不是其增殖受到抑制的原因。我们同时发现无论何种方向的稳态磁场几乎不抑制非肿瘤细胞的生长,甚至对于某些非肿瘤细胞还具有促进增殖的效应;在动物实验中,我们通过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肿瘤大小、HE染色、Ki67细胞增殖实验等也进一步验证了方向向上的磁场对肿瘤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另一方面,从现有的文献研究中发现,由肽键组成的二级结构α螺旋等赋予了蛋白质的抗磁各向异性,使蛋白质具有感应磁场的特性,而且现有的文献研究也表明稳态磁场可以使组织结构排列良好的微管蛋白分子组成的微管发生重新排列,而关于磁场通过影响某些特定的感磁蛋白来抑制肿瘤生长的研究依然很少,但是关于蛋白抗磁各向异性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磁场通过影响蛋白而达到抑瘤作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课题组之前的研究发现,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EGFR蛋白具有很强的抗磁各向异性,通过液相扫描电镜(SEM)检测发现0.4T稳态磁场可以使纯化的EGFR激酶区蛋白的排列方向在溶液中发生改变,而c-KIT蛋白与EGFR蛋白同属于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成员,两者不仅在蛋白构象上具有相似性,而且两者还是很多肿瘤疾病的药物靶点,因此,研究稳态磁场与c-KIT蛋白的关系对达到无痛治疗肿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期的体外磷酸化实验表明,稳态磁场可以抑制纯化的c-KIT激酶区蛋白的自体磷酸化。在高表达c-KIT的GIST-T1和GIST-882细胞中,本人发现方向向上的0.5T稳态磁场可以抑制这些肿瘤细胞的增殖,而方向向下的磁场抑制效果并不明显,Western Blot实验也表明,方向向上的曝磁组细胞内的c-KIT磷酸化程度受到了抑制,这进一步验证了之前磁场方向不同导致贴壁细胞抑制结果不同的结论。接下来我们进行了荷瘤小鼠的加磁实验,以伊马替尼治疗作为阳性对照组,实验结果也证明,磁场方向向上的实验组肿瘤生长明显被抑制,而磁场方向向下的实验组肿瘤抑制程度不明显,肿瘤组织的Ki67免疫组化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方向向上的磁场比方向向下的磁场具有更好的肿瘤抑制效果,而且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方向向上的磁场组肿瘤组织内的c-KIT磷酸化与阳性对照组一样被抑制,这些结果均表明稳态磁场通过抑制c-KIT的磷酸化进一步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中,磁场方向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应用于医疗诊断仪器中磁场强度越来越高,磁场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例如,医院内进行医学成像的核磁共振扫描仪(MRI)的磁场强度普遍在1.5T-3T之间,而更高场强的7T和9.4TMRI已经用于临床前的人体实验,20T以上的超强磁场MRI也在研究中,并且已经在小鼠脑部扫描成像中取得了高分辨率的组织图像。基于此种现状,我们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的大科学装置,初步探索了 24.5T稳态超强磁场的安全问题以及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本课题采取间隔加磁的方式(间隔3天),每次加磁三小时,加磁三次后正常喂养一周。通过每天观察加磁前后小鼠的精神状态、测量肿瘤尺寸大小以及分析血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我们发现24.5T超强磁场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同时我们还发现24.5T超强磁场并没有对小鼠的肝功能、肾功能和脂质、离子代谢等造成显着性损伤,暗示着在一定暴磁时间内超强磁场并不会对小鼠的生命体征造成危害,其具有相对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我的研究主要阐明了磁场方向也是磁场抑制肿瘤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发现磁场通过调控c-KIT蛋白的激酶活性来抑制肿瘤增殖可能是磁场抑制肿瘤生长的潜在机制,同时,我们也证明了在一定时间内接触超强磁场是相对安全的,这为超强磁场MRI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丁冲[4](2014)在《稳恒磁场对细胞电磁特性和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稳恒磁场(static magnetic fields,SMFs)是强度恒定的一种磁场,适合作为磁生物学研究的切入点。前期研究显示SMFs对不同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与磁场作用的时间,强度,以及细胞类型有关。临床上发现SMFs对肿瘤生长具有抑制或协同杀伤作用,对骨骼健康具有促进生长和促进骨折愈合的维护作用。细胞作为生物体的组成和行使功能的最小单位,可以看作是由各种大分子、小分子和离子靠电磁相互作用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电磁特性。磁场对细胞的作用可看作是外界磁场与细胞本身电磁特性耦合的结果。本文从细胞的电磁特性角度研究SMFs对细胞的作用。结果发现SMFs对生物细胞的作用与细胞的介电特性和铁磁性金属元素含量有关,且不同的细胞响应各异。论文首先进行不同强度SMFs对成骨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生物学效应和胞内金属元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以贴壁生长的成骨细胞MC3T3-E1和悬浮生长的白血病细胞K562为材料,分别研究了500nT亚磁场、200mT中强磁场、50μT地磁场和16T强磁场四种强度的SMFs对细胞生长、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K562细胞和MC3T3-E1细胞对相同的磁场处理条件具有不同的响应。与正常地磁场环境相比,中强磁场可显着抑制K56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而强磁场可显着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在S期和G2/M期分布增多,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且胞内Fe元素含量显着升高、Cu元素含量显着降低。其次,论文建立白血病细胞和成骨细胞介电特性的检测方法,并研究SMFs作用下两种细胞介电特性的变化。实验设计并制作了用于悬浮生长的白血病细胞介电特性检测的圆柱形测量池,和用于贴壁生长的成骨细胞介电特性检测的平行导线测量池。采用电流回路分析的方法对两种测量池的浮游电容、残余电感和电极极化误差进行校正和消除。针对两种细胞的生长方式不同,建立了相应的介电特性检测的方法,并检测了SMFs作用下细胞介电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亚磁场对K562细胞悬浮液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无明显改变,但是显着影响其介电参数。亚磁场处理4h,介电增量显着升高,低频电导率也显着改变,处理组的变化随时间的增加呈现波动性。中强磁场作用后K562细胞悬浮液电导率变化较大,且弛豫时间显着变化。弛豫时间改变可能与细胞悬浮液电导率的变化,以及中强磁场抑制K562细胞增殖有关。中强磁场处理后,MC3T3-E1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变化,但其介电特性随接种密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改变。其中受中强磁场作用,细胞电容和电导的变化大约呈现以细胞周期为周期的波动性。该变化可能与细胞所处周期的骨架状态、蛋白质合成等因素有关。最后,论文建立了动物组织介电特性的检测方法,并进行了SMFs作用下大鼠组织介电特性检测的初步研究。实验采用亚磁场和后肢去负荷环境对大鼠进行处理,4周后取大鼠全血、腓肠肌、睾丸和脾脏组织进行介电特性检测,采用Cole-Cole模型拟合介电参数,并对大鼠全血进行血细胞容积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的组织的介电特性对同样处理条件的响应不一样。全血的介电特性对亚磁场作用具有明显的响应。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全血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受亚磁场处理后升高,增幅最高达19.6%和19.1%。介电参数拟合的结果显示介电增量显着升高,弛豫时间显着延长。对血细胞容积的检测结果提示大鼠全血介电特性的改变不是由血细胞浓度的改变引起,而是与细胞膜、血浆等组分的电特性改变相关。后肢去负荷不影响腓肠肌的介电特性,但是亚磁场却能显着增加腓肠肌的低频电导率。睾丸组织的介电特性在后肢去负荷处理后变化显着,介电增量显着增加,弛豫时间显着延长,低频电导率显着增强。该变化与后肢去负荷条件下睾丸组织的萎缩有关。亚磁场单独作用不改变睾丸的介电特性。脾脏组织介电特性受亚磁场或后肢去负荷条件作用变化均不明显,但是亚磁场和复合处理环境能显着延长了脾脏组织的弛豫时间。综合以上的研究表明SMFs对生物细胞的作用与细胞的介电特性以及金属元素含量相关,因此,对生物电磁特性的研究可为从物理角度解析磁场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持。

丁海敏[5](2014)在《模拟空间亚磁环境对小鼠机体损伤及机制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很多脊椎动物,如候鸟、海龟等在长途旅行中,都可以通过感知地磁场,进而得到位置和方向等信息。另外,很多实验证实,屏蔽地磁场后,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地外空间的环境磁场远小于地磁场,属于亚磁场的范畴。20世纪60年代末,亚磁场生物学效应开始在空间科学领域得到重视,并且相继发现亚磁场会引起一系列负面效应。如连续亚磁场处理会引起蝾螺胚胎或爪蟾胚胎发育异常,虎皮鹦鹉鸣叫异常,麻雀节律改变,小鸡、果蝇学习记忆能力受损,痛觉变化等。甚至有报道称,短时间亚磁场处理还会引起人视觉记忆能力减弱。未来空间任务的飞行时间和距离会显着增加,宇航员将会长期暴露在太空亚磁环境之中。因此,亚磁场的生物学效应及其防护措施的研究,对于空间生物学和航天医学的发展十分必要。本实验室在前期已经分别从动物、植物、细胞、蛋白水平对亚磁场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初步探索,并证实亚磁场会导致爪蟾胚胎发育畸形,细胞增殖异常,微管蛋白自组装混乱等。相对于以上研究,亚磁场对成年哺乳动物身体机能的影响,对宇航员在太空中可能出现的健康状况更有参考价值。因此,本实验将以成年C57小鼠为模式动物,研究亚磁场对其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情况。亥姆霍兹三轴线圈系统和坡莫合金磁屏蔽罐系统被用于本实验,实验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短期亚磁场处理(3天)对小鼠造成的影响。联合使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小鼠的情绪情化,检测实验小鼠肝脏,脑,血清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使用ELISA追踪SOD蛋白含量变化,使用内源荧光检测SOD蛋白三级结构,圆二色光谱检测SOD蛋白二级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3天亚磁场处理导致小鼠产生焦虑样情绪,该情绪伴随着体内的氧化应激指标异常变化。SOD酶活性在三天实验期内处于动态变化,且Cu/Zn-SOD酶是主要响应分子,该酶在体外可直接响应亚磁场,但并未出现二级结构的显着变化。第二部分为长期亚磁场处理(1个月)对小鼠的影响。一个月处理过程中,连续追踪小鼠体重变化,饮食及饮水情况。联合使用旷场实验,跑步机实验和转棒实验检测小鼠运动能力变化情况。使用水迷宫的方法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变化情况。对小鼠全血进行血常规分析,使用ICP-AES的方法检测血清内金属离子含量的变化,并对血清中过氧化氢含量,SOD酶和CAT酶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0天亚磁场处理会导致小鼠自主运动能力和运动耐力显着降低,但并不影响其平衡能力。水迷宫的结果说明30天亚磁场处理并不会引起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饮水量与饮食量并无变化,但其后两个星期的体重增量显着低于地磁对照组。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但该变化与血清中金属离子含量变化无关,且血清内过氧化氢代谢也未受影响。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短时间亚磁场处理会引起成年C57小鼠氧化应激,且导致其出现类似焦虑的情绪,该影响可能与亚磁场直接引起Cu/Zn-SOD酶活力变化相关。由于该酶在体内会出现快速代偿反应,因此应激情况会慢慢得到缓解,焦虑情绪也会慢慢消失。但是随着亚磁场暴露时间的延长,将会对实验小鼠造成一系列不可挽回的伤害。连续30天亚磁场处理不仅使小鼠体重发生变化,甚至运动能力明显降低,同时伴随着血液系统的异常。目前还无法确定长期亚磁场处理过程中,是哪个器官、组织、细胞器或分子直接响应,在后续实验中,我们将针对运动能力降低这一现象,做进一步探索,并试图寻找可以挽回该损伤的方法。

沈建国[6](2007)在《恒磁场对SD大鼠深创面愈合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恒磁场对SD大鼠深创面愈合的影响;探讨恒磁场对创面愈合过程中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强度恒磁场治疗SD大鼠深创面的区别。方法将4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0.16T磁疗组、0.32T磁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后第3、6、9、12天每组处死4只大鼠,大体观察创面情况;测定创面愈合指数;对肉芽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肉芽组织VEGF表达。使用统计软件SPSS 12.0作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处理以X±s表示,样本均数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数值变量(N)表示,两个样本之间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大体观察:在整个愈合过程中,0.16T磁疗组、0.32T磁疗组创面渗出多,肉芽生长快。上皮出现早,愈合时间短。0.32T磁疗组与0.16T磁疗组相比,创面渗出物量更多,肉芽生长更加旺盛,上皮出现及愈合时间也略早些。对照组创面渗出少,肉芽生长量少且缓慢,上皮出现较迟,创面愈合明显比磁疗组慢。愈合指数:磁疗组在第3、6、9、12天时的愈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2T磁疗组高于0.16T磁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观察早期磁疗组可见毛细血管数量较多,管腔较粗,成纤维细胞数量多,胞体大,肉芽组织层较厚,以0.32T磁疗组最明显。对照组毛细血管较少,且管腔狭窄,成纤维细胞数量也较少。中期磁疗组创面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数量更多,管腔扩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体积较大,有较多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创缘上皮组织明显增生。对照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量少,毛细血管管腔较狭窄,且胶原纤维粗细不均、排列紊乱,创缘上皮组织细胞少。晚期磁疗组毛细血管较9天时明显减少,成纤维细胞也减少,胶原纤维进一步增多。上皮爬行明显,接近闭合。对照组毛细血管也有所减少,成纤维细胞较多。胶原纤维也进一步增多,但仍少于磁疗组,上皮爬行及分化也弱于磁疗组。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毛细血管数及成纤维细胞数磁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2T磁疗组与0.16T磁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创面修复不同时期VEGF表达观察结果:在术后第3、6天磁疗组VEGF表达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9、12天磁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32T磁疗组VEGF表达阳性率在第3、6天明显高于0.16T磁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个磁疗组在第6天时VEGF阳性率达到整个愈合过程中的峰值,而对照组在第9天时才达到高峰,且VEGF表达强度低于两个磁疗组。结论1、0.16T恒磁片及0.32T恒磁片均能促进SD大鼠深创面的愈合;2、恒磁场促进深创面愈合的机制可能和在创面愈合早、中期增强VEGF的表达有关;3、应用0.32T恒磁片能使SD大鼠深创面在愈合过程早、中期VEGF表达高于应用0.16T恒磁片的创面,可能和磁场强度越高,促进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定向移动的速度越快有关。

王军学[7](2006)在《恒磁场促进伤口愈合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磁场生物效应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利用钕铁硼稀土磁片研制了创伤速愈贴。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检查创伤皮肤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观察了恒磁场对创伤修复和瘢痕粘连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临床试验,探讨了其对不同种类手术后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观察了伤口的愈合速度和质量,以期为临床磁疗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工作概括如下: 1.跟踪国内外文献,合理选择磁场的作用方式及参数,研制了创伤速愈贴,以满足开展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需求,旨在提高实验设计的整体水平。 2.成功建立了动物创伤模型,建立与人类增生性瘢痕相似的动物瘢痕模型对了解创伤愈合过程,揭示瘢痕发生、发展及转归,探讨瘢痕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观察了恒磁场对模型兔创伤修复的影响,通过对伤口愈合、皮肤粘连、病理修复等的评价,发现0.2T稳恒磁场能明显促进伤口愈合,对

沈沸,苗玲[8](2006)在《磁场在癫痫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苗玲,沈沸,苏敏,张毅,全海曦,蔡琰[9](2005)在《旋磁场对癫痫大鼠模型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旋磁场对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用20mT旋磁场分别作用于海人藻酸致痫后的大鼠模型和磁疗后3~8d的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观察癫痫发作程度、潜伏期和终止时间。结果前者发作潜伏期明显延长,发作程度明显减轻;后者长疗程磁场组发作终止时间提前,与对照组和短疗程磁场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20mT旋磁场对大鼠癫痫发作有一定抑制作用。

郭润霞[10](2003)在《恒定磁场生物效应与暴露安全限量》文中认为综述了恒定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包括动物实验、职业暴露、临床磁疗暴露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恒定磁场暴露的安全限量,认为有必要制订相关的暴露限量标准。

二、恒磁场对癫痫病人微量元素锌、铜、铁的影响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恒磁场对癫痫病人微量元素锌、铜、铁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组独立成分分析对低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脑功能连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定义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设想及研究内容、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图像采集
    2.3 数据预处理
    2.4 组独立成分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统计结果
    3.2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神经网络
    3.3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9种不同神经网络功能连接的改变
    3.4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不同神经网络间功能连接与临床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讨论
    4.1 相似的神经网络空间分布
    4.2 孤独症谱系障碍神经网络功能异常的行为后果
    4.3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平均功能连接与临床变量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全文小结
    6.1 结论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就读博士期间参与课题
致谢

(3)稳态磁场参数对其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稳态磁场进展及安全性概述)
    1.1 稳态磁场相关概念
        1.1.1 磁场的分类
        1.1.2 均匀磁场和非均匀磁场
        1.1.3 磁极与磁场方向
    1.2 稳态磁场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1.2.1 细胞取向
        1.2.2 细胞增殖
        1.2.3 微管和纺锤体
        1.2.4 对细胞的其他影响
    1.3 影响稳态强磁场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多种因素
        1.3.1 磁场强度
        1.3.2 细胞类型
        1.3.3 其他原因
        1.3.4 小结
    1.4 稳态磁场安全性概述
        1.4.1 磁场与细胞
        1.4.1.1 2T以内中等强度稳态磁场对细胞的影响
        1.4.1.2 2T以上稳态磁场对细胞的影响
        1.4.2 磁场与动物
        1.4.2.1 2T以内中等强度稳态磁场对动物的影响
        1.4.2.2 2T以上稳态磁场对动物的影响
        1.4.3 磁场与人类安全
        1.4.3.1 2T以内中等强度稳态磁场对人的影响
        1.4.3.2 2T以上稳态磁场对人的影响
    1.5 稳态磁场在生物学研究中的研究意义
第2章 不同方向磁场对不同肿瘤细胞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结果
        2.2.1 不同方向的磁场影响细胞增殖的发现过程
        2.2.2 不同加磁方式对贴壁肿瘤细胞和贴壁非肿瘤细胞的影响
        2.2.3 磁场方向对悬浮细胞的增殖无影响
        2.2.4 不同方向的磁场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的增殖抑制不同
        2.2.5 不同方向磁场抑制肿瘤生长的潜在机制探索
    2.3 结果分析和讨论
    2.4 实验材料和方法
        2.4.1 细胞系
        2.4.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4.2.1 抗体
        2.4.2.2 试剂
        2.4.2.3 主要仪器
        2.4.3 实验方法
        2.4.3.1 细胞加磁
        2.4.3.2 细胞计数
        2.4.3.3 有丝分裂指数和细胞周期测量
        2.4.3.4 ATP水平检测实验
        2.4.3.5 Western Blot实验
        2.4.3.6 Balb/c-nu小鼠移植瘤模型实验
        2.4.3.7 组织脱水、包埋、切片
        2.4.3.8 HE染色实验
        2.4.3.9 Ki67检测细胞增殖实验
        2.4.3.10 统计分析
第3章 稳态磁场通过调节c-KIT激酶活性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结果
        3.2.1 稳态磁场对纯化的c-KIT激酶蛋白体外自磷酸化的影响
        3.2.2 稳态磁场抑制高表达c-KIT肿瘤细胞增殖
        3.2.3 0.5T磁场抑制GIST-T1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3.2.4 9T强磁场抑制胃肠间质瘤GIST-T1生长
        3.2.5 磁场通过影响c-KIT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探索
        3.2.5.1 0.5T磁场对依赖c-KIT激酶生长的BaF3细胞的影响
        3.2.5.2 磁场对GIST-T1细胞周期的影响
        3.2.5.3 0.5T方向向上的磁场抑制GIST-T1细胞c-KIT的磷酸化
    3.3 结果分析和讨论
    3.4 实验材料和方法
        3.4.1 细胞系
        3.4.2 主要试剂和仪器
        3.4.2.1 抗体
        3.4.2.2 主要试剂
        3.4.2.3 仪器
        3.4.3 c-KIT激酶区纯化蛋白的制备
        3.4.4 纯化的c-KIT激酶区蛋白体外自磷酸化实验
        3.4.5 高表达c-KIT的BaF3功能细胞系构建
        3.4.6 细胞周期检测
        3.4.7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24.5T强磁场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初步探索
    4.1 引言
    4.2 实验结果
        4.2.1 25T水冷磁体装置及小鼠加磁装置简介
        4.2.2 不同强度的强磁场抑制肿瘤生长
        4.2.3 不同强度的强磁场抑制小鼠食物和水量的摄入
        4.2.4 不同强度的强磁场处理小鼠后血常规分析
        4.2.5 不同强度的强磁场对小鼠肝功能、肾功能、无机盐离子浓度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4.3 结果分析和讨论
    4.4 实验材料和方法
        4.4.1 细胞系
        4.4.2 仪器
        4.4.3 方法
        4.4.3.1 接种肿瘤的裸鼠在25 T装置中曝磁过程
        4.4.3.2 其他方法参见2.4.2
        4.4.4 统计学分析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4)稳恒磁场对细胞电磁特性和生物学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稳恒磁场生物学效应及机制研究
        1.1.1 稳恒磁场的来源及表征
        1.1.2 稳恒磁场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1.3 稳恒磁场与癌细胞
        1.1.4 稳恒磁场与骨组织细胞
        1.1.5 稳恒磁场生物学机制研究
    1.2 稳恒磁场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
        1.2.1 稳恒磁场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2.2 稳恒磁场在临床中的应用
    1.3 生物电磁特性
        1.3.1 生物电特性来源与表征
        1.3.2 生物电特性检测
        1.3.3 生物磁特性来源与表征
        1.3.4 生物磁特性检测
    1.4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论文研究意义
        1.4.2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介电理论及其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
    2.1 介电谱方法的理论基础
        2.1.1 电介质的极化
        2.1.2 介电弛豫
    2.2 生物细胞的介电行为
        2.2.1 生物细胞等效模型
        2.2.2 生物体系介电谱
        2.2.3 细胞电参数模型
    2.3 生物样品介电谱的检测
        2.3.1 测量的外部配置和测量值的校正
        2.3.2 生物组织介电谱检测
        2.3.3 细胞悬浮液介电谱检测
    2.4 生物样品介电谱检测的应用
        2.4.1 在评价电磁辐射中的应用
        2.4.2 在解析细胞生物学过程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3 稳恒磁场对细胞生长和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3.1.2 实验仪器和装置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培养
        3.2.2 细胞增殖测定
        3.2.3 细胞周期检测
        3.2.4 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检测
        3.2.5 细胞内金属元素含量测定
        3.2.6 数据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细胞培养的定性观察
        3.3.2 细胞增殖
        3.3.3 细胞周期
        3.3.4 细胞内活性氧水平
        3.3.5 细胞内金属元素含量
    3.4 本章小结
4 稳恒磁场对细胞介电特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4.1.2 实验仪器和装置
    4.2 实验方法
        4.2.1 白血病细胞介电特性检测测量池的研制
        4.2.2 成骨细胞介电特性检测测量池的研制
        4.2.3 测量池的校正
        4.2.4 细胞培养
        4.2.5 白血病细胞介电特性检测方法
        4.2.6 成骨细胞介电特性检测方法
        4.2.7 数据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用于白血病细胞介电特性检测的测量池
        4.3.2 用于成骨细胞介电特性检测的测量池
        4.3.3 测量池的校正
        4.3.4 稳恒磁场对白血病细胞介电特性的影响
        4.3.5 稳恒磁场对成骨细胞介电特性检测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亚磁场和后肢去负荷对大鼠组织介电特性的影响
    5.1 材料与仪器
        5.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5.1.2 实验仪器和装置
    5.2 实验方法
        5.2.1 组织介电特性检测测量池的研制
        5.2.2 测量池的校正
        5.2.3 大鼠全血介电特性检测
        5.2.4 大鼠腓肠肌介电特性检测
        5.2.5 大鼠睾丸介电特性检测
        5.2.6 大鼠脾脏介电特性检测
        5.2.7 数据拟合
        5.2.8 数据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用于组织介电特性检测的测量池
        5.3.2 测量池的校正
        5.3.3 亚磁场和后肢去负荷处理下大鼠全血介电特性
        5.3.4 亚磁场和后肢去负荷处理下大鼠腓肠肌介电特性
        5.3.5 亚磁场和后肢去负荷处理下大鼠睾丸组织介电特性
        5.3.6 亚磁场和后肢去负荷处理下大鼠脾脏介电特性
        5.3.7 拟合参数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5)模拟空间亚磁环境对小鼠机体损伤及机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1. 磁生物学
    2. 亚磁场
    3. 亚磁生物学效应研究现状
    4. 磁场与氧化应激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短时间亚磁效应研究
        1.1 前言
        1.2 材料
        1.3 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第二部分 长时间亚磁效应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
        2.3 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第三部分 三七总皂苷、桅子苷对APP/PS1小鼠脑内Aβ的清除作用及可能机制探究
        3.1 前言
        3.2 材料
        3.3 方法
        3.4 结果
        3.5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恒磁场对SD大鼠深创面愈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7)恒磁场促进伤口愈合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和文献回顾
正文
    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 创伤速愈贴的研制
        2.1 稀土永磁材料
        2.2 敷贴的制作
    3 恒磁场对兔创伤修复的影响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4 恒磁场对临床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
        4.1 病例及分组
        4.2 结果
        4.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9)旋磁场对癫痫大鼠模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结果判断
    1.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和程度比较:
    2.癫痫发作频数和终止时间比较:
统计学分析 x±s
结 果
    KA致癫痫发作情况
    锂—匹鲁卡品致癫痫发作情况
    伴随症状
    KA致癫痫大鼠海马形态学改变
讨 论
    1.磁场对电场的影响 (楞次定律) :
    2.通过对离子和生物膜的影响:
    3.对神经递质的影响:
    4.对微量元素的影响:

四、恒磁场对癫痫病人微量元素锌、铜、铁的影响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心理干预联合熄风宁静汤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疗效观察[D]. 龚永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
  • [2]基于组独立成分分析对低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脑功能连接研究[D]. 徐守军.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3]稳态磁场参数对其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田小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10)
  • [4]稳恒磁场对细胞电磁特性和生物学效应的影响[D]. 丁冲. 西北工业大学, 2014(07)
  • [5]模拟空间亚磁环境对小鼠机体损伤及机制探究[D]. 丁海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6]恒磁场对SD大鼠深创面愈合的影响[D]. 沈建国. 浙江大学, 2007(09)
  • [7]恒磁场促进伤口愈合的初步研究[D]. 王军学. 第四军医大学, 2006(11)
  • [8]磁场在癫痫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沈沸,苗玲.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02)
  • [9]旋磁场对癫痫大鼠模型的影响[J]. 苗玲,沈沸,苏敏,张毅,全海曦,蔡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5(06)
  • [10]恒定磁场生物效应与暴露安全限量[J]. 郭润霞.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3(01)

标签:;  ;  

恒磁场对癫痫患者微量元素锌、铜、铁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