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小儿厌食300例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300例

一、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300例(论文文献综述)

盘启敏[1](2021)在《摩腹为主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摩腹为主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以期将这种穴位定位简单易取、操作手法易学易掌握的推拿方法向患儿家庭推广,达到居家应用与居家治疗的目的。方法:将2019年01月~2020年6月就诊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及儿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按照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小儿厌食症常规推拿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摩腹为主配合捏脊的推拿方法,两组每周均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小儿厌食症中医症状积分及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上述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观察组30例中,痊愈3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中,痊愈4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无显着性(P>0.05)。(2)两组内治疗后主症(食欲、食量)与次症(面色、神疲、腹胀、多饮、烦急、溲黄、呕吐)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在主症与次症积分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3)观察组不同证型间的厌食症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摩腹为主配合捏脊的推拿方法能缓解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症状,且对不同证型的小儿厌食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以向患儿家庭推广和居家应用。

晏杰[2](2021)在《健脾助运汤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证)的疗效观察及黏膜免疫机制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健脾助运汤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初步探究健脾助运汤治疗小儿厌食的黏膜免疫机制,为健脾助运汤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证)的提供证据支持,为中医临床治疗小儿厌食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本研究收集符合标准的厌食(脾胃气虚证)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药组、中西合用组和西药组各20例,中药组予健脾助运汤治疗,西药组予适怡治疗,中西合用组予健脾助运汤+适怡治疗,三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中医证候积分变化,采取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唾液,检测唾液中的SIg A含量,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观察其复发率。结果:1一般情况:60例厌食患儿中,女性20例(33.33%),男性40例(66.67%);发病年龄以学龄期(3周岁-7周岁)多见;病程多在1年以上(76.67%);饮食习惯:饮食习惯正常者11例(18.3%),挑食偏食者30例(50%),暴饮暴食者11例(18.3%),既有暴饮暴食,又有挑食偏食者8例(13.3%);饮食结构:饮食结构合理者19例(31.67%),蛋白质偏多者24例(40.0%),糖类偏多者12例(20.00%),多因素者5例(8.33%)。2总有效率分析三组厌食患儿食欲疗效比较:中药组好转率85%,西药组好转率45%,中西合用组好转率90%,三组主要差别是在食欲减退症状是否消失,三组食欲疗效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中医证候量表疗效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0%、中西合用组总有效率为95%。三组中医证候疗效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3中医证候积分分析(1)组内分析(1)中药组治疗2周,患儿食欲、食量、大便、夜寐不安、腹胀、疲乏、呃逆积分较治疗前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形体消瘦、面色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患儿食欲、食量、大便、夜寐不安、腹胀、呃逆、面色、疲乏积分较治疗前改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形体消瘦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西药组治疗2周,患儿食量、大便、食欲、呃逆、夜寐不安积分较治疗前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食欲、食量、呃逆、夜寐不安、大便积分较治疗前改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期间,形体消瘦、面色、疲乏、腹胀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西合用组治疗2、4周,患儿食欲、食量、大便、夜寐不安、腹胀、面色、呃逆、疲乏积分较治疗前改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形体消瘦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数据表明,健脾助运汤、适怡、健脾助运汤联合适怡,在治疗期间均可以改善患儿食欲、食量、呃逆、夜寐不安、大便症状。此外,健脾助运汤、健脾助运汤联合适怡还可以改善患儿腹胀、疲乏、面色症状。(2)组间分析(1)治疗2周,三组食欲、食量、疲乏、腹胀、呃逆、夜寐不安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形体、面色、大便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两两比较,中药组食欲、疲乏积分较西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西合用组食欲、疲乏、呃逆积分较西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4周,三组食欲、疲乏积分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食量、腹胀、呃逆、夜寐不安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形体、面色、大便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两两比较,中药组较西药组疲乏、食欲、腹胀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西合用组较西药组,疲乏、呃逆、食欲、食量、腹胀、夜寐不安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健脾助运汤可有效改善患儿食欲、疲乏症状,中西合用组可有效改善患儿食欲、疲乏、呃逆症状,优于西药组;治疗4周,健脾助运汤可有效改善疲乏、食欲、腹胀症状,中西合用组有效改善患儿食欲、食量、腹胀、夜寐不安、疲乏、呃逆症状,优于西药组;治疗2、4周,三组大便改善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三组均能有效改善患儿大便情况,且三组具有等效性。4唾液SIg A含量:治疗2周组内比较,唾液SIg A含量,P﹤0.05,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三种方法治疗后,患儿SIg A含量均下降,但三者间差异不明显,说明三组疗效相当,具有等效性,推测健脾助运汤可以通过降低唾液SIg A含量,调节黏膜免疫,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证)。5本研究患儿治疗结束后电话随访3个月,中西合用组患儿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15.00%;中药组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15.00%;西药组有10例复发,复发率为50.00%,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健脾助运汤能够有效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证),健脾助运汤的食欲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优于适怡,健脾助运汤联合适怡的食欲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单用健脾助运汤或适怡。2健脾助运汤治疗厌食(脾胃气虚证)患儿,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中药组改善患儿疲乏、食欲、腹胀症状较西药组更优,中西合用组改善患儿食欲、食量、腹胀、夜寐不安、疲乏、呃逆症状较西药组更优。三组大便积分均有好转,提示三组均能有效改善患儿大便情况,三组具有等效性。3根据三组唾液SIg A含量的变化情况,推测健脾助运汤通过降低唾液SIg A含量,提高机体黏膜免疫功能,治疗厌食(脾胃气虚证)。

赵云鸽[3](2021)在《基于古今文献学习探讨小儿厌食症(脾虚食积证)用药规律及健脾消食方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挖掘古今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食积证)文献,归纳总结用药规律,自拟健脾消食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为治疗本病本证提供新的临床用药思路。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全面检索、整理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食积证)古今文献,摘录治疗本病本证常用药方,总结处方用药规律,对其进行频率、频次归纳,使用聚类及关联分析总结规律,再结合临床经验,自拟健脾消食方。2.临床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设计方案,病例完整并符合标准的患儿进行临床试验,疗程为4周,以中医症候治疗疗效为主要指标。结果:1.文献研究:根据古代文献分析,中药白术、茯苓、陈皮分别位列前三,现代文献中焦山楂位居第一,其次为茯苓、白术,可见古代及现代医家治疗本病时皆重视补气健脾理气,而古代医家多使用补气健脾药物对本病进行治疗,现代医家则更重视消食开胃健脾,多采用消补并施的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2.临床研究:健脾消食汤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食积型)筛选后共入组35例,治疗2周有效率为40.00%(14);治疗4周后受试者总有效率为91.53%(32)、无效8.47%(3);治疗2周受试者主要症状的消失率(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分别为11.42%(4)、8.57%(3);治疗4周受试者主要症状的消失率(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分别为48.57%(17)、37.14%(13),治疗2周、治疗4周中医症候总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次要症状中,治疗2周、4周后次要症状中面色少华未消失率分别为为93.55%(29)、70.97%(22),该症状多数患儿未见明显改善;将基线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与治疗2周、治疗4周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试验无不良反应,健脾消食方对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食积证)有一定疗效,临床试验安全。结论:古籍中治疗本病多以健脾补气为主要治则,现代医家则多用健脾消食为治疗原则,根据数据挖掘结合临床经验所得出的健脾消食方,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食积证),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梁士兵[4](2020)在《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小儿厌食症是儿童期的一种饮食障碍,发病率约为45%,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佝偻病、坏血病等,并延缓生长发育,影响患儿认知能力和免疫力。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治疗厌食症存在潜在优势。目前已经发表了很多关于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厌食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但其方法学质量和干预措施报告质量并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和专业评价,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临床参考价值也无法确定,这对临床医生在选择证据作为参考时造成很大困惑。因此,本研究对已公开发表的小儿推拿治疗厌食症RCT的方法学质量和干预措施报告质量进行评价,为今后小儿推拿RCT的临床设计和干预措施报告提供一些建议,同时系统评价了小儿推拿用于14岁以下厌食症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今后小儿推拿治疗儿童厌食症的临床实践提供循证证据。方法第一部分: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及干预措施报告质量评价系统检索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 Data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检索日期均从建库截止到2019年12月。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纳入小儿推拿治疗厌食症的RCT。由2人分别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risk of bias)评估标准和基于STRICTA清单对纳入RCT的研究方法学质量及干预措施报告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第二部分: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根据研究二制定的文献纳入标准,对研究一所纳入的RCT再次进行筛选,纳入小儿推拿对比药物或安慰剂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的RCT。由2人分别独立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针对不同类型数据,采用不同效应量:二分类数据使用相对危险度(RR)和95%置信区间(CI)表示,连续型数据使用均值差(MD)和95%CI表示。针对不同类型的对照组措施及不同治疗疗程进行亚组分析,依照纳入RCT中受试者、干预措施、结局指标和方法学差异等进行敏感性分析。将显效率(显效指食欲改善,食物摄入量恢复到正常摄入量的3/4及以上)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将食物摄入量、治疗依从性和不良反应/事件作为次要结局指标。使用在线GRADEpro工具(https://gradepro.org/),采用GRADE等级评价方法,对证据质量级别进行综合评价。本部分研究方案已经在系统评价的国际前瞻性注册平台PROSPERO上进行注册(https://www.crd.york.ac.uk/prospero/),注册ID号为CRD42018105819。结果第一部分: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及干预措施报告质量评价共纳入73篇文献(73项RCTs)。根据偏倚风险评估的要素,随机序列生成、分配方法隐匿、盲法、不完整结局数据、基线资料可比的报告率分别为36.99%(27/73)、2.74%(2/73)、4.11%(3/73)、79.45%(58/73)、100%,所有文献均未提及选择性结局报告、样本量估算、研究方案注册相关信息。对方法学质量的评价表明,73项RCTs存在不同程度的方法学质量问题,总体上缺乏高质量(低偏倚风险)的研究。对干预措施小儿推拿疗法的报告质量评价发现,阐述小儿推拿疗法及对照设置合理性的报告率分别为63.01%(46/73)、24.66%(18/73),对小儿推拿师资历、治疗场所相关信息的报告率分别为16.44%(12/73)、4.11%(3/73),对小儿推拿疗法的个体化/非个体化选择、小儿推拿部位单/双侧、小儿推拿所引发机体的反应以及小儿推拿是否同期施加其它干预措施的报告率分别为34.25%(25/73)、41.10%(30/73)、5.48%(4/73)、43.84%(32/73)。第二部分: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共纳入29篇文献(报告了29项RCTs),涉及2688名厌食症患儿。所有纳入研究的对照组均为药物治疗,无安慰剂对照,共分为两种比较类型:小儿推拿与西药(如赖氨肌醇维B12、葡萄糖酸锌等)相比较,或小儿推拿与中药(如四君子汤、平胃散等)相比较。对于显效率,所有29项试验均报告了这一结局指标,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小儿推拿优于西药(RR 1.68,95%CI[1.35,2.08];12项RCTs),也优于中药(RR 1.36,95%CI[1.20,1.53];20项RCTs);对于食物摄入量,共有9项试验以积分量表(根据食物摄入量的减少程度进行评分,以1、2、4、6分表示,分数越高则代表食物摄入量减少程度越严重)评价了这一结局指标,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小儿推拿既优于西药(MD-0.88,95%CI[-1.27,-0.50];2项RCTs),也优于中药(MD-0.69,95%CI[-1.00,-0.38];8项RCTs)。共6项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事件的相关信息,其均报告了小儿推拿治疗组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对纳入试验进行偏倚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多数研究在试验设计和质量上较差,存在较高或不清楚的偏倚风险,如实施偏倚、测量偏倚和报告偏倚等。GRADE评价结果显示,针对显效率和食物摄入量的证据级别为低或非常低。结论目前,缺乏严格设计的小儿推拿治疗厌食症的RCT,相关文献对干预措施的报告质量较低。低或非常低级别的证据表明,无论相比西药还是中药,小儿推拿在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上具有一定的疗效,尤其是在提高临床显效率及增加小儿进食量方面,且相对比较安全。未来,应开展严格设计的大样本RCT,以充分证明目前对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所得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在开展小儿推拿相关临床RCT时,应严格按照Cochrane偏倚评估标准中的条目进行试验设计和报告,参考STRITCA清单并结合小儿推拿特点对干预措施进行报告。同时,应尽快制定针对推拿疗法报告的规范清单。

王玉娇[5](2020)在《平肝运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平肝运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小儿厌食症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为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思路,从而更好的治疗小儿厌食症。方法:本课题将符合中医肝旺脾虚证诊断标准的厌食患病儿童90例,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自身症状积分变化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予中药自拟方口服,以2周为1疗程(14天),共4周2疗程(28天),记录纳入试验的患病儿童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体重指标,通过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及体重变化情况以评价其有效性。结果:1.本课题总病例纳入数共计为90例,纳入病例无剔除,病例脱落数共计为10例,病例实际完成数共计为80例。2.在治疗前以中度病例所占比例最多,共51例(64%),轻度病例共27例(34%),重度病例共2例(2%)。治疗2周后,无症状为0例(0%);病情轻度为35例(44%);病情中度为44(55%);病情重度为1(1%)。治疗4周后,无症状为44例(55%);轻度为33例(41%);中度为3例(4%);重度为0例(0%)。说明经过治疗后,病情分度明显降低。3.疾病疗效评价方面:本次试验收集的80例患儿,治疗4周后临床控制2例(2.5%);显效30例(37.5%);有效42例(52.5%);无效6例(7.5%);总有效74例,总有效率达92.5%。4.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P=0.000<0.01,可认为前后差异较大,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比较,中医证候在治疗前后有显着变化。5.治疗前后主症总积分比较P=0.000<0.01,可认为前后差异较大,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中医主症积分的比较,中医主症在治疗前后有显着变化。6.治疗前后次症总积分比较P=0.000<0.01,可认为前后差异较大,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中医次症积分的比较,中医次症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7.本研究共收集病例90例,其中脱落病例共计10例,在脱落病例中病情轻度为8例(80%);病情中度为2例(20%);病情重度为0例(0%)。脱落病例中有3例因患儿试验过程受凉感冒,有7例因治疗过程中服用其他与治疗本病相关的药物而影响了疗效评价。8.安全性方面:治疗期间受试患儿未出现恶心呕吐、器官脏腑功能受损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平肝运脾法对肝旺脾虚证小儿厌食症患儿各项主证、次证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平肝运脾法在治疗该病时安全有效,治疗期间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梁廷君[6](2019)在《运脾醒胃汤不同剂型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通过观察小儿厌食症的主、次症状积分,日均费用、药物煎煮、服药时间,评价运脾醒胃汤不同剂型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经济性效益,探讨运脾醒胃汤煮散的优效性,为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提供“简、便、廉”的中医特色方案,为运脾醒胃汤煮散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符合中医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证)患儿90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饮片组、煮散组、颗粒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运脾醒胃汤汤剂、煮散(半剂量)、颗粒不同剂型口服治疗,总疗程2周,对比观察三组在治疗前后(0、7、14天)的症候积分变化、处方费用、药物煎煮时间、服药时间。结果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第7天、14天食欲、食量、面色、口臭、呃逆等症状积分均有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饮片组比较,煮散组、颗粒组在治疗第7、14天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症候总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煮散组在日均费用上明显少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颗粒组在日均煎煮时间上均少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均费用上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煮散组、颗粒组的服药时间明显少于饮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脾醒胃汤不同剂型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确切,煮散组的剂量仅为其余两组的半量,可达到相同的疗效,且在煎煮时间、日均药费、日均服药时间上明显优于饮片组,煮散组在药物费用上优于颗粒组,中药煮散充分体现了“简、便、廉”的中医特色优势,为煮散剂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祁辉[7](2019)在《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Ghrelin、VIP及其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中Ghrelin、VIP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幼龄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其中空白对照组12只,常规饲料喂养;造模组48只,按病因模拟法予特制饲料喂养,建立厌食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江中健胃消食片组)、小儿开胃增食合剂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小儿开胃增食合剂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每组12只。予以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6周后,以10%水合氯醛麻醉并脱臼处死,采集样本。每只大鼠取胃窦及空肠部组织,部分组织甲醛常规固定,HE染色后镜下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并对其评分;部分组织置于液氮中,-80℃保存,以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Ghrelin、VIP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变化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病理切片显示,对于胃窦组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黏膜层损伤严重,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经治疗后,阳性药物组与小儿开胃增食合剂高剂量组可见炎性细胞减少,黏膜结构逐渐趋于完整。对于空肠组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绒毛变短变宽,较稀疏,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黏膜肌层有大量的炎症细胞。经治疗后,阳性药物组和小儿开胃增食合剂高剂量组肠绒毛明显增长、增宽,隐窝深度增加,且炎细胞大量减少。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中Ghrelin及其受体GHSR、VIP及其受体VPAC2的mRNA表达均显着下调(P<0.05)、其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经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胃窦及空肠组织中Ghrelin及其受体GHSR、VIP及其受体VPAC2的mRNA表达均显着上调(P<0.05)、其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1.小儿开胃增食合剂能减轻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胃窦组织黏膜层炎症反应程度,改善黏膜层损伤。2.小儿开胃增食合剂能改善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空肠组织黏膜层绒毛长度,宽度,及隐窝深度,促进其绒毛的修复。3.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可以上调胃窦及空肠组织中Ghrelin及其受体GHSR、VIP及其受体VPAC2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其对Ghrelin及其受体GHSR、VIP及其受体VPAC2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可能是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冯秋香,王明明,单祎文,林海凤[8](2018)在《外治法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小儿厌食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15岁的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小儿较长时间无主动进食欲望、进食速度慢、进食量减少。长久厌食会导致营养不良、体质量减轻、免疫功能低下,甚至影响发育和智力。脾失健运证是小儿厌食症的常见证型,占全部证型的41.7%[1]。外治法相对于内治法更易被厌食症患儿接受而被广泛运用,现将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证的常用外治法综述如下。1推拿疗法李慧梅[2]以健脾助运、平衡阴阳为治法进行治疗,治疗

汤丽珠[9](2017)在《运脾开胃手法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小儿厌食症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小儿疾病的40%以上。长期厌食可导致形体消瘦,免疫力下降,频发呼吸道感染,严重者甚至影响生长发育,智力发展。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是一种食欲障碍性疾病,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缺乏整体、特效、明确的治疗措施,疗效也不确定。相反地,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独到,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海派儿科推拿,近年来在上海地区被广泛应用,且易于被患儿和家属接受,副作用小,但目前关于海派儿科推拿的临床研究和理论研究相对较少,缺乏规范的、系统的研究思路,故本研究将为临床脾失健运型厌食症患儿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目的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运脾开胃手法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为海派儿科推拿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和儿科门诊的60例脾失健运型厌食症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生成的随机序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运脾开胃手法,对照组采用山麦健脾口服液,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中医症候评分、身高、体重以及血红蛋白、血锌的变化,进行全面、客观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两组患儿治疗前基线资料均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红蛋白、血锌、身高、体重具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3.两组患儿治疗后食欲、食量、血红蛋白、血锌,具有显着差异(P<0.05),而次要症候积分、身高、体重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在改善食欲、食量及血红蛋白、血锌方面,推拿组优于山麦健脾口服液组;在次要症候积分、身高、体重方面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别。结论1.推拿疗法和山麦健脾口服液均可改善患儿食欲、食量、血红蛋白、血锌情况,且推拿疗法优于山麦健脾口服液;而在次要症候积分、身高、体重方面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别。2.小儿推拿是一种绿色安全的自然疗法,疗效确切,便于操作,无副作用,还可使小儿免于针药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何贤芬[10](2017)在《辨证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近十年来的文献进行检索,对目前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常用有效的辨证推拿方案进行综述,辨证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方案各有不同,但疗效肯定,若与其他疗法结合,则效果更佳。

二、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30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300例(论文提纲范文)

(1)摩腹为主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1.1 小儿厌食症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现代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
    2 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2.1 小儿厌食症病名的历史沿革
        2.2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
        2.3 中医药内服治疗小儿厌食症
        2.4 中医外治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及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分组
        2.2 盲法设计
        2.3 治疗方法
        2.4 疗效标准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间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4 不良反应比较
        3.5 试验结果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选题思路
    2 小儿推拿疗法的概述
        2.1 小儿推拿疗法的历史追溯
        2.2 小儿推拿疗法的特点
        2.3 小儿推拿疗法的作用原理
    3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古代文献记载
    4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现状简单回顾
    5 摩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原理
        5.1 摩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医学原理
        5.2 摩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现代医学原理
    6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原理
        6.1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中医学原理
        6.2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现代医学原理
    7 结果分析
    8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9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综述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健脾助运汤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证)的疗效观察及黏膜免疫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病例剔除或脱落标准
    4 研究方案
        4.1 分组方法
        4.2 治疗方法
        4.3 用药疗程及观察方法
    5 评价指标
        5.1 一般情况
        5.2 疗效观察
        5.3 证候评分
        5.4 实验室指标
        5.5 复发率
        5.6 安全性评价
    6 疗效及安全判定标准
        6.1 食欲不振疗效标准
        6.2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6.3 安全性评价标准
    7 统计学方法
    8 结果
        8.1 一般资料描述
        8.2 疗效比较
        8.3 主症积分比较
        8.4 次症积分比较
        8.5 唾液SIgA含量比较
        8.6 复发率比较
        8.7 安全性分析
典型病例
讨论
    1 结果分析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疗效分析
        1.3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1.4 唾液SIgA含量分析
    2 立法依据
    3 健脾助运汤的方义及药理分析
        3.1 方义分析
        3.2 基础方药药理分析
    4 厌食与唾液SIgA的相关性
        4.1 唾液SIgA是“脾在液为涎”的具体体现
        4.2 唾液SIgA是“脾为之卫”的具体阐释
        4.3 厌食患儿唾液SIgA含量变化
结论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小儿厌食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1 中医学对小儿厌食的认识
        1.1 定义及溯源
        1.2 病因病机
        1.3 证型分类
        1.4 中医内治法
        1.5 中医外治法
        1.6 小结
    2 西医学对小儿厌食的病因研究及治疗现状
        2.1 病因研究
        2.2 治疗方法
        2.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古今文献学习探讨小儿厌食症(脾虚食积证)用药规律及健脾消食方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小儿厌食症(脾虚食积证)文献研究
    1 古代文献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结果
    2 现代文献研究
        2.1 查阅范围
        2.2 文献筛选
        2.3 检索结果
        2.4 文献汇总
    3 结果与用药规律分析
        3.1 常用药物使用频率
        3.2 常用中药的四性、五味及归经
        3.3 各类药物所占比例
        3.4 各类中药的关联分析
        3.5 各类中药的聚类分析
        3.6 组健脾消食方
第二章 小儿厌食症(脾虚食积证)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脱落病例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基本资料
        2.2 治疗方法
        2.3 给药方式
        2.4 观察指标
        2.5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2.6 安全性评价指标
        2.7 统计方法的选择
    3 一般情况与结果分析
        3.1 入选情况及基线资料
        3.2 基线资料
        3.3 有效性评价
        3.4 结果分析
讨论
    1 健脾消食方对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食积证)的理论探索
        1.1 脾胃之间的关系
        1.2 以脾虚食积证辨证小儿厌食症的立题依据
    2 古今文献研究探讨
    3 健脾消食方的组方特点及方药
    4 临床试验疗效探讨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和干预措施报告质量评价
    1 背景和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文献纳入标准
        2.2 文献排除标准
        2.3 资料收集
        2.4 质量评价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与筛选情况
        3.2 偏倚风险评价和方法学质量评价
        3.3 干预措施报告质量评价
    4 讨论
        4.1 小儿推拿治疗厌食症RCT的方法学问题
        4.2 RCT在小儿推拿作为干预措施报告的质量问题
        4.3 建议
        4.4 优势和局限性
    5 结论
    研究一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背景和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文献纳入标准
        2.2 文献排除标准
        2.3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2.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2.5 偏倚风险评价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与筛选情况
        3.2 纳入研究特征
        3.3 偏倚风险评价
        3.4 结局指标评价
        3.5 倒漏斗图分析
        3.6 GRADE证据级别评价
    4 讨论
        4.1 主要发现
        4.2 本研究结果对于临床实践的意义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4 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启示
    5 结论
    研究二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平肝运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对象标准
        3.1 中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3 西医诊断标准
        3.4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3.5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药物制备
        4.2 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5.1 疗效观察指标
    6 判定标准
        6.1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
        6.2 疗效评价标准
    7 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1 一般资料情况
    2 研究结果
        2.1 治疗后总疗效对比
        2.2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情况比较
    3 脱落及剔除病例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平肝运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小儿厌食症的立题依据
    2 肝旺脾虚证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
    3 肝旺脾虚证小儿厌食症的治法分析
    4 平肝运脾法的方义及药理分析
        4.1 方义分析
        4.2 单味中药解析
        4.3 现代药理研究
        4.4 方药的药物机理
    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5.1 一般情况分析
        5.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5.3 疗效分析
        5.4 安全性评价
    6 本课题的特色与优势
    7 不足与展望
    8 结语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情况
致谢

(6)运脾醒胃汤不同剂型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及研究现状
        1.1 基本概念
        1.2 病因认识
        1.3 发病机制
        1.4 西医治疗的研究
    2 祖国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与研究
        2.1 小儿厌食症的病名由来
        2.2 中医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治疗的研究
    3 煮散的历史沿革
    4 配方颗粒的认识
    5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治疗随访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分析
        3.1.1 三组性别、年龄分布比较
        3.1.2 三组病程分布比较
        3.1.3 三组治疗前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症候总积分组间比较
        3.2 两组疗效分析
        3.2.1 治疗前后食欲积分比较
        3.2.2 治疗前后食量积分比较
        3.2.3 次要症候积分比较
        3.2.4 症候总积分比较
        3.2.5 治疗7 天后三组疗效比较
        3.2.6 治疗14 天后三组疗效比较
        3.3 成本效益分析
        3.4 日均服药时间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导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思路
        4.2 运脾醒胃汤的方药组成及分析
        4.3 中药煮散的认识
        4.4 配方颗粒的研究现状
        4.5 汤剂、煮散剂、配方颗粒的比较
        4.6 结果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Ghrelin、VIP及其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条件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试剂与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模型制备
        2.3 给药剂量与方法
    3 检测方法
        3.1 食量和体重测定
        3.2 胃窦及空肠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与评分
        3.3 RT-PCR法检测Ghrelin及其受体、VIP及其受体mRNA在胃窦及空肠组织中的表达
        3.4 Western Blot法检测Ghrelin及其受体、VIP及其受体蛋白在胃窦及空肠组织中的表达
    4 统计与分析
(二)实验结果
    1 模型评定标准
        1.1 模型制备期间各组大鼠摄食量变化
        1.2 模型制备期间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2 胃窦及空肠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的观察与评分
        2.1 胃窦组织切片HE染色镜下表现与评分
        2.2 空肠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与评分
    3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Ghrelin、VIP及其受体mRNA表达
        3.1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组织Ghrelin及 GHSR的 mRNA表达
        3.2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组织VIP及 VPAC2的mRNA表达
        3.3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空肠组织Ghrelin及 GHSR的 mRNA表达
        3.4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空肠组织VIP及 VPAC2的mRNA表达
    4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Ghrelin、VIP及其受体的蛋白表达
        4.1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组织Ghrelin及 GHSR的蛋白表达
        4.2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组织VIP及 VPAC2 蛋白表达
        4.3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空肠组织Ghrelin及 GHSR的蛋白表达
        4.4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空肠组织VIP及 VPAC2 蛋白表达
(三)讨论
    1 小儿厌食症模型制备评价
    2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理法方药分析
    3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机制探讨
        3.1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模型大鼠胃窦及空肠的组织学影响
        3.2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模型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Ghrelin及其受体GHSR、VIP及其受体VPAC2 的影响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Ghrelin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血管活性肠肽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8)外治法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推拿疗法
2 穴位敷贴疗法
3 针刺疗法
4 联合疗法
5 结语

(9)运脾开胃手法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来源
    2 研究对象选择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及脱落标准
    3 随机方法
        3.1 随机序列的产生
        3.2 分配隐匿的实施
        3.3 盲法的实施
    4 分组
    5 治疗方法
        5.1 一般治疗
        5.2 治疗组
        5.3 对照组
    6 观察指标
        6.1 疗效判定标准
        6.2 中医症候评分
        6.3 实验室指标
        6.4 其它评价指标
    7 不良事件统计与处理
    8 统计分析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对比
        2.1 性别比较
        2.2 年龄比较
        2.3 病程比较
    3 观察指标
        3.1 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3.2 实验室指标对比
    4 治疗前后身高、体重的比较
        4.1 治疗前后身高对比
        4.2 治疗前后体重对比
    5 临床疗效比较
        5.1 中医主要症候疗效的比较
        5.2 中医次要症候疗效的比较
    6 不良事件统计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
    3 脾失健运型的选型依据
    4 运脾开胃手法的作用机理
    5 海派儿科推拿的选择依据与手法操作注意事项
    6 对照组选择依据及其作用机制
    7 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
        7.1 主观指标的选择依据
        7.2 客观指标的选择依据
    8 研究结果分析
        8.1 中医主要症候疗效比较
        8.2 中医次要症候疗效比较
        8.3 中医主要症候总积分比较
        8.4 中医次要症候总积分比较
        8.5 血红蛋白、血锌比较
        8.6 身高、体重比较
    9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辨证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分型
3 辨证推拿疗法
    3.1 辨证推拿疗法
        3.1.1 辨证推拿疗法
        3.1.2 主穴加辨证推拿疗法
    3.2 辨证推拿结合其它疗法
        3.2.1 主穴加辨证推拿疗法加捏脊疗法
        3.2.2 主穴加辨证推疗法加捏脊、温灸、刮痧疗法
        3.2.3 辨证推拿疗法加药物疗法
4 结语

四、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30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摩腹为主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盘启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健脾助运汤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证)的疗效观察及黏膜免疫机制初探[D]. 晏杰.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古今文献学习探讨小儿厌食症(脾虚食积证)用药规律及健脾消食方的疗效观察[D]. 赵云鸽.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小儿推拿治疗14岁以下儿童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分析与评价[D]. 梁士兵.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5]平肝运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玉娇.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运脾醒胃汤不同剂型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分析[D]. 梁廷君.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Ghrelin、VIP及其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D]. 祁辉.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外治法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研究进展[J]. 冯秋香,王明明,单祎文,林海凤. 湖南中医杂志, 2018(09)
  • [9]运脾开胃手法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汤丽珠.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7(02)
  • [10]辨证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概况[J]. 何贤芬.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06)

标签:;  ;  ;  ;  ;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30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