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20例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20例分析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20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戴锋[1](2021)在《益气活血方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基于细胞自噬影响重吸收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下腰痛(LBP)是一种慢性、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超过80%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会经历下腰痛的困扰。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和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IDD)是导致LBP的主要原因。IDD和LDH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IDD的进一步发展,可逐步演变为LDH。大多数LDH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症状缓解或临床治愈。千百年来,中医药作为非手术治疗的中坚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课题组前期通过500余例病例随访,证实了益气活血方保守治疗LDH有效(包括轻度腰椎间盘突出症和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通过MRI影像发现了 LDH的重吸收现象,同时发现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更容易发生重吸收。我们前期还通过透射电镜发现了突出椎间盘组织中自噬小体的存在,证实了细胞自噬与LDH关系密切。研究目的我们对中药复方治疗LDH的相关临床文献进行系统性评价,为益气活血方治疗LDH提供文献支持。并且,针对LDH中临床症状较重的RLDH,我们进行了 5年的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旨在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RLDH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转归。最后,再结合临床上RLDH的重吸收现象,进行相关实验研究,阐明益气活血方调控细胞自噬促进RLDH(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吸收的机制,同时进行益气活血方调控细胞自噬对IDD(轻度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响的实验研究,明确益气活血方对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的影响,并阐明益气活血方调控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检索2000年01月至2020年01月CNKI、VIP、Wan Fang Data等数据库关于中药复方治疗LDH的临床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中药复方的总有效率、发表偏倚、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情况,同时统计纳入文献中药用药频次及分类频数,并与益气活血方组方进行比较。第二部分:选取201 1年02月~2014年02月苏州市中医院门诊的75例单节段RLDH患者,口服益气活血方治疗,进行长达5年临床随访,根据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治疗后5年六个时间节点测量JOA评分,直腿抬高角度和指地距;计算末次随访的JOA改善率和突出物体积吸收率。第三部分:通过建立大鼠RLDH模型(实验1和实验2)和大鼠IDD模型(实验3和实验4),进行益气活血方调控细胞自噬对大鼠RLDH和IDD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1益气活血方调节细胞自噬对大鼠破裂型突出椎间盘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2益气活血方调节细胞自噬促进大鼠破裂型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机制研究;实验3益气活血方调节细胞自噬对大鼠退变椎间盘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4益气活血方调节细胞自噬抑制大鼠椎间盘退变的机制研究。通过MRI、ELISA检测、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和qPCR等评价益气活血方调控细胞自噬的机制及其对不同程度突出椎间盘的影响。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最终纳入23篇文献,共计2675例LDH患者,治疗组1385例,对照组1290例。(1)总有效率: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Z=10.70,P<0.00001);(2)VAS评分:治疗组的疼痛症状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Z=9.60,P<0.00001);(3)JOA评分:治疗组的下腰痛症状明显改善(Z=3.72,P=0.0002);(4)ODI评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01);(5)共纳入84味中药,总频次为272次;(6)与益气活血方组方比较:9味中药共占纳入文献中药总频率18.01%。第二部分:共71例RLDH患者完成随访。(1)临床结果(JOA评分,直腿抬高角度和指地距):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治疗后5年均有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影像结果:71例RLDH患者首末次随访的MRI影像比较,突出物体积由1981.73±588.72mm3降为1011.82±395.47 mm3,有统计学差异(t=13.151,P<0.001)。末次随访突出物重吸收现象为:明显吸收24例,部分吸收26例,无吸收19例,增大2例,RR值为45.65±2.83%。第三部分:实验1:用药4周后益气活血方治疗组中RLDH大鼠椎间盘重吸收显着增加;Western Blot、qPCR检测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治疗组的AMPK、LC3、VPS34、Beclin1、USP13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示,益气活血方治疗后大鼠USP13表达明显增加,(P<0.01);免疫沉淀结果表明,益气活血方可以诱导VPS34/Beclinl复合物的形成(P<0.01)。实验2:自噬抑制剂3-MA处理后,部分抑制了益气活血方的促重吸收作用(P<0.05或P<0.01);3-MA抑制了益气活血方诱导AMPK、VPS34、LC3的表达(P<0.01);自噬抑制剂Spautin-1处理后的实验结果与3-MA一致。实验3:益气活血方治疗后,IDD大鼠的炎性因子IL-1β、TNF-α、IL-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益气活血方治疗组中大鼠尾椎椎间盘MRI信号显着升高,Pfirrmann评分显着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治疗组的NP、AF排列更序、均匀;Western Blot、qPCR检测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治疗组的AMPK、VPS34、PI3K、USP13、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免疫沉淀结果表明,益气活血方可以诱导VPS34/Beclin1复合物的形成(P<0.01)。实验4: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后,抑制了益气活血方诱导LC3、VPS34、Beclin1蛋白的表达;免疫沉淀检测也表明3-MA抑制了VPS34/Beclin1复合物的形成。加入自噬抑制剂Spautin-1后的实验结果与3-MA一致。研究结论第一部分:(1)中药复方治疗LDH有效。(2)益气活血方的组方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第二部分:(1)益气活血方治疗RLDH有效,在其干预下RLDH可以发生重吸收现象。(2)为今后中医药保守治疗RLDH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部分:(1)益气活血方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诱导USP13形成,抑制Beclin1泛素化,促进VPS34/Beclin1复合物的形成,激发细胞自噬,产生双向调节作用。(2)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早期的患者,我们可以根据治未病理念,提前干预,延缓椎间盘退变;而对于临床症状较重,MRI影像突出明显的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我们亦可以通过益气活血方的干预,促进突出物的重吸收,从根源上治疗疾病。

吴震南[2](2020)在《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广东省中医院推拿科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SPSS20.0统计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按1:1比例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侧卧定点踩跷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斜扳法。两组治疗频率为每周2次,3周为1疗程,共观察1疗程。以基线(0周)和第3周治疗结束后为观察节点,通过对比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VAS、JOA、ODI%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在首次治疗完成后,对比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评估两组治疗方案的即时镇痛效果。结果:1.本研究最终完成病例111例,其中侧卧定点踩跷组(治疗组)56例,传统斜扳组(对照组)55例。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及治疗前各项评价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2.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81.14%。两组组间分级疗效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VAS评分:治疗前与首次治疗后两组V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而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JOA评分:治疗3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JOA评分变化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JOA评分差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ODI%评分:治疗3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比较,ODI%评分变化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ODI%评分差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在研究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事件,安全性好。结论:1.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JOA和ODI%评分比较结果均提示,侧卧定点踩跷组和传统斜扳组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康复均有效,两组组间比较,侧卧定点踩跷组在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方面疗效更明显。2.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结果表明,侧卧定点踩跷组和传统斜扳组均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在首次治疗后的VAS评分中,侧卧定点踩跷组VAS评分改善更明显,而治疗3周后,侧卧定点踩跷组和传统斜扳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侧卧定点踩跷组在即时镇痛方面更优于传统斜扳组,而整体的疼痛缓解与传统斜扳组疗效相当。3.侧卧定点踩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即时镇痛效果显着,对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促进康复疗效好,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研究和应用。

蒋中原[3](2020)在《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推拿结合火针、单纯推拿及单纯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验证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推拿组、火针组各30例。观察组干预措施为推拿结合火针疗法,推拿组干预措施为推拿疗法,火针组干预措施为火针疗法。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1)疼痛综合评定:简化Mc Gill量表;(2)腰部活动功能评定:使用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3)总疗效评定:使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三组临床受试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和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分析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探讨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三组临床受试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以及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评分比较,两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疼痛评定结果比较:三组治疗后的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推拿结合火针在减轻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及单纯火针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腰部活动功能评定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的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推拿结合火针在改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活动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及单纯火针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总体疗效比较:三组治疗后,观察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推拿组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火针组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结论:推拿和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明确效果,但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以及改善腰部活动功能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或单纯火针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邹宁菲[4](2020)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发病及镜下髓核切除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为LDH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3月12月在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L4/5或L5/S1单个节段LDH患者120例为病例组,以相同性别、年龄、民族和地区为匹配条件,选择非LDH社区居民120例为对照组,共120对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将问卷制成问卷星的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生活与居住情况、工作情况、健康状况和LDH日常保护行为评分5个方面。采用配对χ2检验、配对t检验和二分类的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单节段LDH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选取经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单节段LDH术后复发患者52例为复发组,并随机选取年龄相仿、同期手术术后未复发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面对面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患病情况、手术情况及术后生活与康复行为等,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经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单节段LDH发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χ2=7.384,P=0.007)、居住环境潮湿度(χ2=6.000,P=0.020)、吸烟(χ2=6.095,P=0.014)、床垫软硬度(χ2=14.343,P=0.000)、劳动类型(χ2=14.696,P=0.000)、工作姿势(χ2=15.680,P=0.000)、单一姿势维持时间(χ2=26.889,P=0.000)、脊柱负荷量(χ2=8.450,P=0.004)、LDH家族史(χ2=10.240,P=0.001)和LDH保护行为评分(t=2.266,P=0.024)共10个因素与LDH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腰围、经济收入、爬楼梯、饮酒习惯、辛辣食物摄入、卧位、卧床时间、做家务、锻炼身体、职业、负重方式、反复弯腰、补钙、腰部外伤史、手术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共19项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与LDH的发病没有相关性。2、单节段LDH发病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OR=2.668,95%CI:1.3095.436)、潮湿的居住环境(OR=2.242,95%CI:1.1164.505)、体力劳动类型(OR=2.419,95%CI:1.0864.250)、B类工作姿势(OR=2.491,95%CI:1.2764.860)、单一姿势维持时间>4小时(OR=10.294,95%CI:4.83421.919)、脊柱负荷量≥35Kg(OR=6.404,95%CI:2.06219.889)和LDH家族史(OR=2.868,95%CI:1.0717.677)7项是LDH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睡较硬的床垫(OR=0.324,95%CI:0.1650.636)是LDH发病的保护因素。3、908例单节段LDH患者施行经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术后复发52例,复发率为5.73%。4、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或高血压病史、吸烟、BMI、病理分型、高强度活动、康复锻炼、工作/学习姿势7项指标与LDH术后复发存在相关性(均P<0.05);但是性别、年龄、病程、突出节段、椎间盘退变改良Pfirrmann分级、术后JOA评分比较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与LDH术后复发没有相关性。5、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8(OR=3.520,95%CI:1.12011.063)、吸烟(OR=4.216,95%CI:1.36513.025)、糖尿病或高血压病史(OR=4.829,95%CI:1.12320.764)、突出型病理分型(OR=8.542,95%CI:2.66227.411)、术后高强度活动(OR=24.033,95%CI:5.377107.424)5项指标是LDH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正确的工作/学习姿势(OR=0.026,95%CI:0.0050.128)是LDH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1、剔除年龄与性别因素的影响,BMI≥25 kg/m2、潮湿的居住环境、睡较软的床垫、体力劳动类型、B类工作姿势、单一姿势长时间维持、较大的脊柱负荷量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突出型病理分型、术后高强度活动、术后不良工作/学习姿势是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梁东升[5](2020)在《快速针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采用快速针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通过观察快速针刺组与常规针刺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的比较,分析判断出快速针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LDH的实际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个安全、便捷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本课题依据研究标准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芜湖市中医医院针灸二科就诊的气滞血瘀型LDH患者60例,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和统计分析。分别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施以快速针刺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施以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均采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逢周日休息一次),共计2个疗程。观察指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法(ODI)及中医临床疗效评价进行评估,每个疗程结束后,收集两组临床疗效数据,对两组治疗方案治疗前、第1疗程结束后、第2疗程结束后的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1.治疗前两组治疗方案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对比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如下: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第1疗程结束后、第2疗程结束后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经第1疗程结束后和第2疗程结束后的结果进行比较,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如下: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第1疗程结束后、第2疗程结束后的JOA评分均有所上升,且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经第1疗程结束后和第2疗程结束后的结果进行比较,治疗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如下: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第1疗程结束后、第2疗程结束后的ODI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经第1疗程结束后和第2疗程结束后的结果进行比较,治疗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比较:治疗组治愈19例,好转10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15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83.33%,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组总有效率的对比,结果为:c2=6.460,P=0.04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快速针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LDH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着改善患者的疼痛、肢体功能障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更加安全与便捷,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2.快速针刺法及常规针刺法均可以改善气滞血瘀型LDH患者的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P<0.01),且快速针刺组相对于常规针刺组疗效更为显着(P<0.05)。

郑会丽[6](2019)在《放松功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放松功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给予电针结合放松功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电针治疗,两组电针治疗频率均为每周2次,试验组放松功习练频率为每天1次,每次约20分钟,两种治疗方法均连续治疗3个月。试验前后,利用VAS评分、CODI指数、SAS评分、SDS评分、表面肌电值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1.试验完成度:本试验周期为3个月,共纳入观察患者63例,实际完成61例。试验组32例,脱落1例,对照组31例,脱落1例。最终试验组共31例,对照组共30例纳入统计分析。2.基线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身高、体重、VAS评分、CODI指数、SAS评分、SDS评分、表面肌电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之间基线均衡,具备可比性。3.疗效评价:试验组在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CODI指数、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P<0.01),BST持续时间增长(P<0.01),患侧与健侧多裂肌MF值均上升(P<0.05),患侧竖脊肌MF值上升(P<0.01);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与SAS评分降低(P<0.01),CODI指数降低(P<0.05)。两组之间治疗后比较,试验组VA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侧与健侧多裂肌M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在CODI指数、SDS评分、BST持续时间、患侧与健侧竖脊肌MF值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试验组共31例患者:治愈3例,有效25例,无效3例;对照组30例患者:治愈1例,有效24例,无效5例。经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P>0.05,表明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表明试验组疗效有优于对照组趋势。结论:放松功在改善LDH患者疼痛、焦虑情绪、腰部肌肉疲劳度方面具有明显疗效,临床表明,放松功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明显副作用的特点,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张寒[7](2019)在《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神经传导速度、P物质影度响度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针刺治疗,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大鼠神经传导速度是否基本恢复正常,脊髓和下丘脑P物质含量是否降低;通过光镜观察治疗前后L5神经根形态学变化,探讨针刺对神经修复的作用;通过对疗效的分析,进一步证明经穴的特异性。材料与方法:健康SD大鼠雄性40只,为SPF级,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10)、肾俞组(n=10)、非经非穴组(n=10)。正常组不造模、不予针刺、正常饲养。模型组造模方法:麻醉后断尾,切开尾部椎间盘,取髓核制成混悬液。对L4-L5棘突间隙进行穿刺,使用9号腰椎穿刺针实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将自体髓核混悬液注射入大鼠体内。造模后正常饲养。肾俞组造模方法同模型组,造模3天后针刺大鼠肾俞穴,每天一次,治疗五次。非经非穴组造模方法同模型组,造模3天后针刺大鼠非经非穴(取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与肾俞连线中点),每天一次,治疗五次。在造模前一天、造模后三天、治疗五天后分别测量各组大鼠的热痛刺激缩爪阈值以及模型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取2mm L5神经根组织,苏木精-伊红(H-E)溶液染色,观察神经根形态改变;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P物质(SP)含量。结果:1.造模后三天,模型组、肾俞组和非经非穴组与造模前一天对比,有显着性差别(P<0.05),提示造模后热痛刺激缩爪阈值下降,正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痛觉敏感这一特点,故造模成功;治疗五天后,肾俞组与造模后三天对比,有显着性差别(P<0.05),提示治疗后热痛刺激缩爪阈值有所提升,说明针刺肾俞穴能够缓解大鼠对痛觉的敏感,能够减轻大鼠疼痛。2.模型组、肾俞组和非经非穴组造模后三天的大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同组造模前一天对比,有显着性差别(P<0.05),提示造模成功;肾俞组治疗五天后的大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同组造模后三天对比,有显着性差别(P<0.05),提示治疗有效;非经非穴组治疗五天后的大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肾俞组治疗五天后对比,有显着性差别(P<0.05),提示肾俞组治疗效果优于非经非穴组。3.神经根HE染色可见:肾俞组与模型组对比,出现再生髓鞘,整体排列规律,大小一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细胞水肿不明显;而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对照,依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界限不清楚,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细胞水肿明显。提示针刺肾俞穴能有效减轻神经根的炎性反应与水肿。4.模型组、肾俞组和非经非穴组的脊髓P物质和下丘脑P物质含量与同部位正常组P物质含量对比,有显着性差别(P<0.05),提示P物质含量增高,造模成功;肾俞组的脊髓P物质和下丘脑P物质含量与同部位模型组P物质含量对比,有显着性差别(P<0.05),提示脊髓P物质和下丘脑P物质含量明显降低,治疗有效;非经非穴组的脊髓P物质和下丘脑P物质含量与同部位肾俞组P物质含量对比,有显着性差别(P<0.05),提示肾俞组对脊髓P物质和下丘脑P物质的含量的改变明显高于非经非穴组,证明针刺肾俞穴对疼痛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结论:1.大鼠进行造模后,热痛刺激缩爪阈值较正常大鼠明显降低,对痛觉存在过敏反应,故非压迫性LDH髓核突出大鼠模型建立成功。2.通过针刺肾俞穴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的改善,说明针刺肾俞穴能够改善神经的传导功能。3.通过针刺肾俞穴治疗后,大鼠模型的脊髓和下丘脑P物质含量显着降低,说明针刺肾俞穴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4.通过光镜观察各组治疗前后L5神经根形态变化,治疗后的神经根形态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与模型组和非经非穴组对比亦有明显的促进神经根修复作用。5.通过针刺疗效分析,肾俞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说明针刺肾俞穴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更好的治疗作用,进一步证明经穴的特异性。

郭亮亮[8](2019)在《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腰椎侧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腰椎侧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四科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入院后均行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臭氧髓核消融术后30分钟、术后1周与出院前各行一次腰椎侧扳手法治疗。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方式及用药均相同,即进行常规消炎、营养神经、消除神经根水肿与功能锻炼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两周为一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月、3月和6月腰部疼痛情况、腰椎功能改善情况与末次随访时总体疗效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与病情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无脱落终止情况发生,试验过程中,共出现5例轻度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3)两组患者在臭氧髓核消融术后第一周时腰腿疼痛与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最为显着,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随访两组患者腰腿疼痛症状与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持续好转,且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腰椎侧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充分的发挥了现代微创疗法与传统正骨手法的长处,有效避免了单纯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症状“反跳”的缺点,同时也改善了传统正骨手法疗效不能持久的不足,因此,这两种疗法联合使用具有起效快、疗效持久、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体现出了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减毒增效”,“优势互补”的特点,因此可以将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腰椎侧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刘晓芳[9](2018)在《电针联合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随着社会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久坐久躺等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使中老年龄人高发的疾病也逐渐年轻化,腰椎间盘突出症已逐渐成为变通大众普遍熟悉的疾病。此病属骨科、针灸科、康复科等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就诊时时常表现为突发腰痛,活动受限,转腰不能活动,或慢性腰痛,近期加重等,临床有腰痛、坐骨神经痛、马尾综合征等临床症象,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关于此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且疾病容易复发,因此探讨一种较好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无疑成为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方法:我们选取了 90例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整脊组、电针组及电针加整脊组,整脊组采用澳洲通行、广泛使用的西式diversify技术;电针组选用夹脊穴、肾俞、大肠俞、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等穴位,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器,取疏密波进行治疗;电针加整脊组是在电针治疗后进行整脊治疗。三组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的JOA、ODI、SF-MPQ、SF-36、腰椎活动前屈后伸角度变化、临床疗效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4周治疗,三组在JOA、ODI、SF-MPQ等方面均取得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的治疗结果,在SF-36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各维度的比较中,也呈现出较治疗前明显的改善。组间治疗除了在JOA、SF-36生理机能、社会功能以及治疗疗效构成比中显示三组无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显示出存在组间差异,其中电针加整脊组在多项指标比较中显示出较其他两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1.整脊、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2.电针加整脊组治疗较任何单一治疗方法显示出更好的改善作用3.整脊、电针、电针加整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韩芳[10](2018)在《大盒悬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针刺”和“大盒悬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两者的疗效差异,探讨大盒悬灸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及可靠方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63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1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取肾俞、大肠俞、委中、腰阳关穴,采取毫针针刺方案,平补平泻手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腰部第一腰椎棘突下到骶骨的长方形区域施以大盒悬灸。试验前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做统计处理,以检验结果无显着差异性为基础条件。分别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采用JOA腰椎功能评分量表、VAS疼痛量表评分,记录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JOA、治疗前VAS评分上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JOA评分经t检验,结果显示P=0.000,P小于0.01,提示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说明针刺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治疗组治疗前后JOA评分经t检验,结果显示P=0.000,P小于0.01,提示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说明大盒悬灸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两组治疗后的腰椎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治疗后JOA评分经t检验,结果显示P=0.04,P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3.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经秩和检验,结果显示P=0.000,P小于0.01,提示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说明针刺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经秩和检验,结果显示P=0.000,P小于0.01,提示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说明针刺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两组治疗后疼痛的症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组间治疗后VAS评分经秩和检验,结果显示P=0.008,P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治疗后在总有效率比较上,P=0.04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好。结论两组治疗均有效,大盒悬灸能明显改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及腰腿痛症状,相较对照组疗效更为显着,且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20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2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益气活血方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基于细胞自噬影响重吸收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综述一 中医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及诊疗现状
        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历史沿革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3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论治
        4 中药选方、用药规律总结
        5 中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运用
        6 展望
    综述二 细胞自噬分子机制及其对椎间盘细胞影响的研究
        1 细胞自噬的概述
        2 细胞自噬的发生过程及分子机制
        3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概述
        4 细胞自噬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5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文献研究 中药复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性评价、用药规律分析及其与益气活血方的组方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技术路线图
        1.2 文献检索
        1.3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资料提取
        1.6 统计分析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特征
        2.3 纳入文献质量
        2.4 Meta分析结果
        2.5 中药复方用药频次及分类频数表
        2.6 基于纳入文献分析益气活血方
    3 讨论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治疗概况
        3.2 方法学质量评价
        3.3 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3.4 纳入文献药物分析
        3.5 益气活血方处方及药物分析
    4 总结
第三章 临床研究 益气活血方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年随访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结果
        2.3 影像结果
        2.4 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重吸收现象的机制探讨
        3.2 益气活血方中药保守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3.3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预后及影像学转归
    4 总结
    5 展望
第四章 实验研究 基于细胞自噬研究益气活血方对破裂型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退变大鼠模型的作用机理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益气活血方的成分及含量分析
        2.2 模型一 基于细胞自噬研究益气活血方促进大鼠破裂型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作用机理
        2.3 模型二 基于细胞自噬研究益气活血方抑制大鼠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理
    3 讨论
        3.1 益气活血方抑制腰椎间盘退变
        3.2 益气活血方促进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
    4 总结
    5 展望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1 腰椎间盘突出症介绍
        1.1.2 致病因素
        1.1.3 分型
        1.1.4 发病机制
        1.1.5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2.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认识
        1.2.2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3 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研究概况
        1.3.1 踩跷法的古代文献记载
        1.3.2 不同流派踩跷法的技术特点
        1.3.3 踩跷法的基础研究进展
        1.3.4 踩跷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和选择标准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病例脱落(退出)标准
    2.2 分组方法
        2.2.1 随机分组
        2.2.2 盲法
    2.3 治疗方案
        2.3.1 干预措施
    2.4 观测指标
        2.4.1 基本资料
        2.4.2 观察指标
        2.4.3 安全性评价
        2.4.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2.6 研究结果
        2.6.1 基线资料分析
        2.6.2 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立论依据
    3.2 疗效评价选择依据
    3.3 研究结果分析
    3.4 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分析
    3.5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3.5.1 存在的问题
        3.5.2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3)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概述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干预方式
        2.1 非手术治疗
        2.2 手术治疗
    3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3.1 中医学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名的论述
        3.2 中医学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及民族医治疗概述
        4.1 推拿疗法
        4.2 火针疗法
        4.3 针刺疗法
        4.4 艾灸疗法
        4.5 拔罐疗法
        4.6 中药外治疗法
        4.7 中医药综合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治疗前受试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
        3.1.2 三组治疗前简化McGill量表各项评分比较
        3.1.3 三组治疗前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DQ)评分及比较
        3.2 三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及比较
        3.3 三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比较
        3.4 三组治疗前后现有疼痛强度(PPI)及比较
        3.5 三组治疗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DQ)评分及比较
        3.6 三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比较
    4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 推拿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
    3 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
    4 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优势
    5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5.1 临床总疗效结果分析
        5.2 疼痛缓解程度和腰部活动功能评估结果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McGill简化量表
    附录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
    缩略词表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疗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1.2.2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2.1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2.2.2 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2.3 对象与方法
        2.3.1 研究对象
        2.3.2 研究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主要研究变量及其赋值
        2.5.1 LDH发病危险因素分析的主要研究变量及赋值
        2.5.2 LDH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的主要研究变量及赋值
    2.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3.1.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1.2 一般情况对LDH发病的影响
        3.1.3 生活与居住情况对LDH发病的影响
        3.1.4 工作相关因素对LDH发病的影响
        3.1.5 健康状况对LDH发病的影响
        3.1.6 日常保护行为(评分)对LDH发病的影响
        3.1.7 LDH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2 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临床资料
        3.2.2 术后复发率
        3.2.3 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3.2.4 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LDH发病的危险因素
        4.1.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4.1.2 研究对象的生活与居住情况
        4.1.3 研究对象工作相关因素和LDH日常保护行为
        4.1.4 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
    4.2 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快速针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文献研究
    2.1 中医学关于 LDH 的认识
    2.2 西医学关于LDH的认识
    2.3 快速针刺法
3 资料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诊断、纳入、排除、剔除及脱落标准
    3.3 研究方法
    3.4 治疗方案
    3.5 意外情况处理
    3.6 观察指标
    3.7 安全性观察项目
    3.8 评分量表
    3.9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3.10 统计学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治疗前两组各观察指标的比较
    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疗效观察指标的比较
5 讨论
    5.1 快速针刺法相关理论探讨
    5.2 临床优势性分析
    5.3 研究结果分析
6 结论
7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6)放松功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中止试验标准
        1.2.5 剔除或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技术路线图
    2.2 随机分组方法
    2.3 对照
    2.4 盲法
    2.5 仪器设备
        2.5.1 电针仪
        2.5.2 表面肌电仪
        2.5.3 针灸针
    2.6 治疗方法
        2.6.1 针刺
        2.6.2 放松功
    2.7 观察指标
        2.7.1 VAS评分
        2.7.2 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2.7.3 SAS评分、SDS评分
        2.7.4 表面肌电图
    2.8 疗效评定
        2.8.1 评价指标
        2.8.2 评价方法
        2.8.3 疗效标准
    2.9 统计分析
    2.10 随访
3.结果
    3.1 病例完成度
    3.2 基线特征
    3.3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数据比较
        3.4.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3.4.2 两组治疗前后CODI指数比较
        3.4.3 两组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
        3.4.4 两组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
        3.4.5 两组治疗前后肌电图数据比较
    3.5 随访结果
4.分析与讨论
    4.1 疗效比较
    4.2 讨论
        4.2.1 疼痛
        4.2.2 功能障碍
        4.2.3 焦虑、抑郁情绪
        4.2.4 表面肌电指标
5.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放松功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公开发表论文
附录3 试验量表

(7)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神经传导速度、P物质影度响度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腰椎侧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似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退出(终止)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案
        1.1 实验设计
        1.2 技术路线图
        1.3 治疗组治疗方案
        1.4 对照组治疗方案
        1.5 临床操作流程
        1.6 术后处理
    2 疗效观察及评价标准
        2.1 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isual Annalogue Scale,VAS)评分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评分(JOA)
        2.3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分
        2.4 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标准
        2.5 疗效评估时间点
        2.6 不良反应观察
        2.7 不良反应的处理
        2.8 不良反应病情程度判断标准
    3 试验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3.1 实验者入选标准
        3.2 随访质量的控制
    4 数据管理
        4.1 受试者病历
        4.2 受试者数据记录
    5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2 试验完成情况及安全性总结
    3 临床疗效观察
        3.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3.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
        3.3 两组病例手术前后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得分比较
        3.4 两组病例末次随访时Macnab腰痛疗效评价
第四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3 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
    4 腰椎侧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
    5 臭氧联合腰椎侧扳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的优势
    6 研究结果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电针联合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腰椎及椎间盘的生理病理
        1.1.1 腰椎椎体及椎间盘的解剖结构
        1.1.2 腰椎及椎间盘的生理病理概述
    1.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概况
        1.2.1 概述
        1.2.2 病因病机
    1.3 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概况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
        1.4.1 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况
        1.4.2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况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选择
        2.1.1 诊断标准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脱落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估算
        2.2.2 随机分组
        2.2.3 实验方案
        2.2.4 观察指标
        2.2.5 腰椎前屈后伸角度的估算
        2.2.6 中医症状临床观察表评分疗效标准
        2.2.7 统计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3.2 治疗前各结局观察指标的组间比较
        2.3.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的比较
    2.4 不良事件处理
        2.4.1 晕针
        2.4.2 滞针
        2.4.3 血肿
        2.4.4 断针
讨论
    3.1 研究意义
    3.2 穴位的选择
    3.3 治疗方案的选择
    3.4 结果讨论
    3.5 整脊与推拿的研究
    3.6 整脊联合电针的治疗机制
        3.6.1 腰椎间盘退变
        3.6.2 机械性压迫或损伤
        3.6.3 炎症反应
        3.6.4 自身免疫反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10)大盒悬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存在的不足与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20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益气活血方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基于细胞自噬影响重吸收的机制研究[D]. 戴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震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蒋中原.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危险因素分析[D]. 邹宁菲. 南华大学, 2020(01)
  • [5]快速针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梁东升.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放松功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郑会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神经传导速度、P物质影度响度的实验研究[D]. 张寒.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臭氧髓核消融术联合腰椎侧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D]. 郭亮亮.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电针联合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刘晓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大盒悬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韩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20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