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与马兜铃酸肾病的循证医学

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与马兜铃酸肾病的循证医学

一、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及马兜铃酸肾病的循证医学观点(论文文献综述)

薛寿征,曾广先[1](2018)在《马兜铃酸肾病:研究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自从1990年代确认马兜铃酸具肾毒性以来,围绕马兜铃酸造成肾损害的病理机制以及它进入人体的致病途径,展开了不少研究。而马兜铃酸成分见于传统医药的一些草药当中,未免引起有关如何使用草药药材及成药的争论。介绍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对防治肾病,而且对促进公共卫生及中西医交流,均会产生积极影响。

王德平,毛晓春[2](2014)在《中药马兜铃酸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本文总结了马兜铃酸的化学结构、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中成药、马兜铃酸的药理作用和毒性作用、马兜铃酸肾病。通过本文的综述,使医药人员对马兜铃酸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以指导临床安全、合理、规范使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

陈文格[3](2011)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临床应用状况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对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使用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对马兜铃酸肾病的认识情况。方法通过临床对中药细辛、威灵仙、川木桶、汉防己等药物的使用量比较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并且对医院的医师进行含马兜铃酸药物组成的认识与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也对马兜铃酸肾病的情况知晓程度进行研究,分析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临床应用状况。结果通过医院临床使用药物的调查以及对医师使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含马兜铃酸的药物使用量一直呈上升的趋势,但是马兜铃酸肾病并没有受到医师的重视。结论随着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的大量使用,临床也要对药物所产生的毒副作用进行重视,要加强对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培养医师对药物毒副作用的认识。

李玉霞,师金芳[4](2009)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临床应用状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基层医院的医生对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临床使用及对马兜铃酸肾病的认识情况。方法通过药房计算机调取2004-01~2008-12本院使用中药细辛、汉防己、川木通、威灵仙等药物的使用总量,纵向比较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使用情况;逐日统计药房2007-10~2008-09期间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汤药处方,横向了解此类药物的使用情况;逐日统计药房2007-10~2008-09中使用含马兜铃酸药物的医生情况,包括职业范围、职称,问卷调查这些医生对含有马兜铃酸药物的组成成分的认识;对马兜铃酸肾病病名的知晓情况。结果除马兜铃外,含马兜铃酸药物的使用量在逐年增加,而马兜铃酸肾病没有引起基层医生的重视。结论应重视对重大药物毒副反应做为医生继续教育的必修科目进行学习。

李丽[5](2009)在《马兜铃酸肾病(AAN)病理学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介绍国内近几年有关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病理学方面研究现状。方法查阅国内近几年有关马兜铃酸肾病病理学方面研究资料,并就在动物实验、建模、人肾细胞体外实验、临床研究及非损伤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汇总、综述。结果:AAN主要以肾间质、小管及血管改变为主,并存在CD4+、CD8+和CD68+细胞浸润;HKC细胞凋亡,可能与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AAN与肿瘤相关。结论马兜铃酸对肾损害在动物建模、人肾细胞体外实验、临床病理学均已得到证实,且与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长短有关;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及中成药品种繁多,有必要对其药理、毒理、致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王冬燕[6](2009)在《建国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医学的肾脏疾病属于中医的“水肿”、“淋证”、“腰痛”、“癃闭”、“关格”等病范畴,中医古代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国以来的西医学迅速发展,对于肾脏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手段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肾脏疾病发病机理复杂,单纯中医中药疗效欠佳,而西药又有极大的副作用,因此,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的确是治疗肾脏疾病的有效方式。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回顾,对各阶段中西医结合对肾脏疾病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文献学基础。正文共分为7个部分,首先对近代的中西医汇通和现代的中西医结合进行了简要回顾;第二部分对中医脏腑学说的肾与西医解剖生理的肾脏的兼容与差异进行了考辨;第三部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回顾;第四、五、六部分,分别研究了有效单味中药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常见肾脏病诊疗思路的变迁,中草药肾损害的问题;第七部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历史经验进行客观的评价,为今后治疗肾脏病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借鉴。

陈文霞,田广宇,周祯祥[7](2009)在《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研究概况》文中指出

于敏,赵伟,刘晓玲,文娜,史耀勋,田谧,王安娜[8](2009)在《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防治》文中提出马兜铃酸肾病是一种药物性肾损害疾病。目前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的中草药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损害已受到了国内外肾脏病学者的广泛关注,充分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表现,以早期诊治,对本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量避免使用或规范使用含AA的中草药及中成药制剂,并坚持"中病即止"与"辨证论治"的原则,是预防马兜铃酸肾病的重要措施。

万强,史伟,肖敬[9](2008)在《马兜铃酸肾病研究概况》文中认为近年来,有关中草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不断出现,其中尤以含马兜铃酸(AA)的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最为多见。由AA所导致的肾小管损害和肾功能衰竭多为不可逆转的,严重时甚至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2001年美国

赵怡蕊[10](2008)在《黄芪与广防已优化组合对大鼠急性肾毒性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1993年比利时学者报道,患者在服用含广防己和厚朴的中草药减肥治疗后,出现进行性肾损害,后发现是含马兜铃酸成分所致肾毒性,将此定义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至今已十余年,期间,有许多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报道有关AAN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以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对马兜铃酸肾病的防治研究不断深入,广防己属马兜铃科植物,国内外大量文献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广防己的肾毒性及其防治。如何使国内外学者正确认识中医药配伍的有效性、科学性,对中药复方制剂解毒增效作用的深入研究,故而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从微观水平研究黄芪对广防己急性肾毒性的逆转效应。目的:本项目从细胞水平研究黄芪对广防己急性肾毒性的逆转效应,并根据黄芪与广防己不同剂量、不同比例配伍后,观察肾脏生化指标及病理指标,从而优化选出黄芪与广防己的最佳配伍比例以及对广防己肾毒性的减轻作用,从而证实中医药理论运用于临床时配伍原则的重要性和合理性。方法:1、选择健康雌性wister大鼠,购买采自广东肇庆的地道药材广防己及山西浑源县黄芪。2、将广防己单煎,黄芪单煎,黄芪与广防己按设定比例合煎后,分别过滤、浓缩、干燥、粉碎备用。3、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广防己模型组Ⅰ(10g/kg)、广防己模型组Ⅱ(20g/kg)、广防己(10g/kg)与黄芪合煎组分为(5:5;5:4;5:2)、广防己(20g/kg)与黄芪合煎组分为(5:5;5:4;5:2)、广防己(10g/kg)与黄芪单煎组分为(5:5、5:4、5:2)、广防己(20g/kg)与黄芪单煎组分为(5:5、5:4、5:2)、黄芪组(20g/kg)共16组,每组给大鼠灌胃2次,实验进行14天后,测定尿蛋白、尿糖、尿潜血及尿NAG酶及尿β2-MG,处死大鼠,取血及肾组织送生化检查及病理检查,将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观察大鼠行为与体重变化显示:广防己组大鼠一般状况与体重较黄芪与广防己组差,有显着性差异(P<0.05),广防己肾毒性大,黄芪加广防己组肾毒性有不同程度的减轻。2、各组大鼠尿常规比较显示:广防己组有明显的尿糖、尿潜血等肾损害指标出现,且随着广防己剂量的增大上述指标的改变更加明显,黄芪与广防己配伍组尿蛋白、尿糖、尿潜血不同程度减轻,且以黄芪与广防己(10g/kg)合煎(5:2)组最轻,接近正常,有显着性差异(P<0.01)。3、各组大鼠肾功能比较显示:广防己组有明显的尿素氮、血肌酐升高,且随着广防己剂量的增加升高更显着,黄芪与广防己配伍组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程度较广防己组轻,且不同配伍比例肾功能损害程度不同,以黄芪与广防己(10g/kg)合煎(5:2)组值最小,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4、各组大鼠尿NAG酶及尿β2-MG比较显示:广防己组尿NAG酶及β2-MG升高最明显,且随剂量升高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黄芪与广防己配伍组尿NAG酶及β2-MG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较广防己组明显降低,其中以黄芪与广防己(10g/kg)(5:2)组改变最为显着,与各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5、各组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比较显示:广防己组肾间质水肿,有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胞浆脱落,部分肾小管扩张,肾小球与肾小血管无显着改变,黄芪与广防己配伍组根据配伍比例不同,肾间质小管损伤程度不同,但均较广防己组轻,且有显着性差异,其中以黄芪与广防己(10g/kg)(5:2)组肾组织形态接近正常,与各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单味广防己肾毒性大,具有马兜铃酸肾病的相近的病理特点,且随着广防己剂量的加倍,肾毒性加大。2、黄芪与广防己配伍后病变较轻,说明黄芪对广防己急性肾毒性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提示黄芪对广防己所致急性肾毒性有解毒效应。3、黄芪与广防己配伍组中,以黄芪与广防己(10g/kg)按5:2比例混煎后,解毒效果最明显。

二、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及马兜铃酸肾病的循证医学观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及马兜铃酸肾病的循证医学观点(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兜铃酸肾病:研究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布鲁塞尔肾病事件和巴尔干地方性肾病
马兜铃酸肾病的普遍罹患情况
马兜铃酸与肿瘤
马兜铃酸的来源
含马兜铃酸药材的使用沿革
马兜铃酸的人体代谢和致病的分子病理学
马兜铃酸引起肾病及肿瘤的病因学争论

(2)中药马兜铃酸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马兜铃酸的化学结构
2 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中成药
    2.1 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
    2.2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
3 马兜铃酸的药理作用和毒理作用
    3.1 马兜铃酸的药理作用:
    3.2 马兜铃酸的毒理作用:
4 马兜铃酸肾病
    4.1 马兜铃酸肾病类型:
    4.2 马兜铃酸肾病病因及临床表现:
    4.3 马兜铃酸肾病致病机制:
5 结语

(6)建国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结合相关概念辨析
    一、近代以来的中西汇通
        (一) 中西汇通思潮的形成
        (二) 中西汇通学派的概念
        (三) 中西汇通学派的主张及贡献
    二、建国以来中西医结合的兴起与发展历程
        (一) 中西医结合起点的界定
        (二) 中西医结合与中西汇通的区别
        (三)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 脏腑学说的肾与西医解剖生理的肾脏的兼容与差异考辩
    一、中医学肾脏象理论
        (一) 中医肾脏象理论的解剖学基础
        (二) 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三) 肾主水
        (四) 从膀胱的脏象生理说明肾主水的功能
    二、西医肾脏解剖生理
        (一) 肾脏的结构
        (二) 肾脏的生理功能
    三、中医肾脏功能理论与现代肾脏生理学的兼容
        (一) 肾与水液代谢
        (二) 肾与骨的关系
        (三) 肾与血的关系
第三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早期阶段(20 世纪50~60 年代)
        (一) 时代背景
        (二) 学科发展概况
        (三) 代表人物
        (四) 西医对肾脏病的诊断与治疗
        (五) 肾脏病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
        (六)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研究
        (七) 小结
    二、发展阶段(20 世纪70~80 年代)
        (一) 时代背景
        (二) 学科发展概况
        (三) 代表人物
        (四) 病因病机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五)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研究
        (六) 小结
    三、成熟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以后)
        (一) 时代背景
        (二) 学科发展概况
        (三) 代表人物
        (四) 病因病机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五)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研究
        (六) 小结
第四部分 单味中药用于肾脏病治疗的研究与探索
    一、雷公藤及其提取物
        (一) 本草方面的论述及用于肾脏病治疗的缘由
        (二) 早期研究及辅助用药阶段
        (三) 深入研究及作为主药应用阶段
        (四) 推广应用阶段——成为疗效可靠的免疫抑制剂
    二、冬虫夏草及其替代物
        (一) 本草方面的论述及用于肾脏病治疗的缘由
        (二) 提出用于肾脏病——从传统的补肾功效到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
        (三) 有目的的进行研究阶段——改善肾功能的临床观察与保护残余肾功能的实验研究
        (四) 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阶段——作用机制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三、大黄及其提取物
        (一) 本草方面的论述
        (二) 初步研究应用阶段——从传统通腑泄浊到尿毒症治疗
        (三) 深入研究阶段——大黄延缓肾功能衰竭的机制与有效制剂的研究
        (四) 推广应用阶段——向多种肾脏病应用的拓展
第五部分 常见肾脏病诊疗思路的变迁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一) 西医临床分型的演变
        (二) 中医分型标准的演变
        (三) 治疗思路的变迁
    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一) 西医诊疗思路进展
        (二)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进展
    三、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一) 开始重视肾小管间质性肾病
        (二) 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
第六部分 中药肾损害问题的研究
    一、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二、本草书中对马兜铃酸属中草药的论述
    三、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现
    四、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
        (一) 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
        (二) 中国和欧洲马兜铃酸肾病的比较研究与综合评价
    五、对木通、防己等中草药肾损害的研究
        (一) 木通毒性的研究
        (二) 防己的肾毒性研究
    六、分析与展望
第七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经验
        (一) 奠定了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基础
        (二) 深化了对肾脏病病因病机理论的认识
        (三) 丰富了肾脏病的诊断方法
        (四) 确立了肾脏病的一系列治则治法
        (五) 发现了治疗肾脏病的有效药物
        (六) 建立了临床疗效评价的科学体系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研究的启示
        (一) 发古启今是永远不变的研究主题
        (二) 中西医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三) 多学科交流促进肾脏病研究发展
        (四) 创立新的医学思维模式
讨论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优势
        (一)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二)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三) 将中西医病机理论有机结合
        (四) 发挥中药药理的作用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不足
    三、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详细摘要

(7)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马兜铃酸肾病的由来
2 含AA药物及制剂
3 AA的肾毒性机理说
4 AAN的临床分型
5 AAN的治疗与预防

(8)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其中成药制剂
2 AAN的发病机制
    2.1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损伤与持续修复不良
    2.2 “胞浆毒”假说
    2.3 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或凋亡
    2.4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2.5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或活性增高
    2.6 肾小血管壁缺血假说
    2.7 免疫反应的参与
3 AAN的临床表现及临床病理类型[6]
    3.1 AAN的临床表现
    3.2 AAN的临床病理类型
        3.2.1 急性马兜铃酸肾病
        3.2.2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
        3.2.3 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
4 AAN的防治措施
    4.1 加强卫生宣教 消除中药安全无毒的错误观点
    4.2 不要轻信游医 坚持“中病即止”的原则
    4.3 重视中药的加工 炮制 规范使用中药
    4.4 注意可能存在的肾损害的危险因素
    4.5 AAN的治疗
        4.5.1 西医药治疗
        4.5.2 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的应用
5 结 语

(10)黄芪与广防已优化组合对大鼠急性肾毒性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相关研究背景及研究思路
    一、广防己肾毒性的提出
    二、广防己品种考证
    三、广防己的鉴别
        1、性状鉴别
        2、显微鉴定
        3、薄层鉴别
    四、广防己毒理学概述
    五、广防己在本草学中的毒副作用
    六、有关减毒方法及使用原则
        1、配伍
        2、炮制
        3、剂量
        4、煎煮
        5、证候体质及禁忌
        6、使用得当
    七、配伍药物及剂量的选择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2、药物药品的制备
        3、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4、观测指标
        5、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大鼠行为与体重的变化
        2、各组大鼠生化指标比较
        3、各组大鼠尿常规比较
        4、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
        5、大鼠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大剂量广防己单煎给药可造成大鼠急性肾损害
    2、黄芪与广防己配伍可减轻广防己急性肾毒性
    3、黄芪与同等剂量广防己合煎组较单煎组解毒效果显着
    4、黄芪配伍广防己最佳配伍比例
    5、黄芪配伍广防己解毒作用的探讨
    6、课题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同类技术进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及马兜铃酸肾病的循证医学观点(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兜铃酸肾病:研究及启示[J]. 薛寿征,曾广先. 科学, 2018(04)
  • [2]中药马兜铃酸的研究进展[J]. 王德平,毛晓春. 北方药学, 2014(11)
  • [3]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临床应用状况分析[J]. 陈文格. 中国医药指南, 2011(31)
  • [4]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临床应用状况分析[J]. 李玉霞,师金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09(06)
  • [5]马兜铃酸肾病(AAN)病理学研究现状[A]. 李丽.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 2009
  • [6]建国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研究[D]. 王冬燕.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7]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研究概况[J]. 陈文霞,田广宇,周祯祥.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9(02)
  • [8]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防治[J]. 于敏,赵伟,刘晓玲,文娜,史耀勋,田谧,王安娜.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02)
  • [9]马兜铃酸肾病研究概况[J]. 万强,史伟,肖敬.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03)
  • [10]黄芪与广防已优化组合对大鼠急性肾毒性保护作用的研究[D]. 赵怡蕊. 山西医科大学, 2008(03)

标签:;  ;  ;  ;  ;  

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与马兜铃酸肾病的循证医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