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一、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难点及其对策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包娜[1](2021)在《前郭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能够代表着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方面,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人群多种多样,这些人群承担着养老金的发放和职工退休待遇的安排。前郭县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形成稳定的模式。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结合前郭县资金缴纳和保险费用的安置,合理调整企业职工遇到的问题,补充养老保险发放不平衡的问题,形成灵活就业和妥善安置,进一步促进用人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分析研究。本文的研究来源于前郭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通过对用人单位的依法研究,了解参保单位的缴纳保险情况,经过对社会保险待遇人员的基本数据稽核认证,合理监督。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前郭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前郭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现存的问题,并运用多措并举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缴费率,调整社保政策;保证养老金待遇精准发放;采取合理化措施,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社保监察执法水平。在各方的努力与配合下,促进前郭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解决人口老龄化加速所遇到的难题。

赵月[2](2020)在《家国情怀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各国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作为软实力重要内容的文化,无疑是不同意识形态争夺的重点和焦点。正值拔节孕穗期的中国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文化态度不仅关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关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兴则国兴。文化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具有约束和规范个体行为的功能。文化自信是一种客观、积极的文化心理状态,是对国家文化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有机组合,其内容既包括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与认可,也包括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自信。从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质分析,文化自信具有主体性、代表性、可塑性等基本特征。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既有培育意识增强、培育内容增加、培育途径增多等积极因素,也有理论与实践分离、培育环境偏形式化和培育制度缺乏实用性等不足之处。为此,在家国情怀背景下培育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尤为重要和紧迫。站在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在路径角度,大学生应该通过树立正确的目标,构建正确的信仰,运用正确的方法,从而达到文化自信培育预期效果。站在文化自信培育的外在路径角度,学校应该通过关注文化自信培育主体地位,增加文化自信培育维度等措施,确保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实效;家庭应该通过制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父母强化榜样激励等措施,以好的家风家教培育民族文化自信的情怀;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参与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从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续发展。

孔文[3](2021)在《扬州市交通辅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交警支队S大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当前交通管理工作中,交通辅警已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虽不具备正式交通警察的身份,却从事着与交通警察息息相关的工作,在交通管理、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交通辅警队伍的不断壮大,带来的管理问题与日俱增,也对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了解交通辅警队伍建设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深层次的原因,成为当前加强辅警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地建设好这支队伍,充分发挥其警务辅助作用,更是在新形势下实现交通辅警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迫切需要。论文以交警支队S大队交通辅警队伍存在的基本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力图全面真实地反映样本情况,梳理出交警支队S大队交通辅警队伍普遍存在着正规化程度偏低、人员法治意识不强、队伍稳定性较差以及群众职业偏见根深蒂固等问题。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归纳出S大队交通辅警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原因,例如政策法规不完善、辅警素质参差不齐、保障力度不足以及外部环境变化日新月异等。在充分借鉴英、美等国外辅警队伍建设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内蒙古、河南、安徽等省正在开展的辅警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同时充分考虑到扬州市辅警队伍建设实际,提出加强S大队交通辅警制度建设、健全监管机制、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强化内部保障与外部宣传等对策建议,从而大力推进扬州市交通辅警队伍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交通出行需求。

何丽华[4](2020)在《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生成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道德责任一直是当今时代伦理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同时道德责任问题也是伦理道德研究的首要问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可以看出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由于市场经济的规则,社会治理还不够健全,受不良思想文化侵蚀和网络有害信息影响,道德责任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行为,如道德冷漠、诚信失落、正义缺失、突破公民道德底线,破坏人民幸福生活、伤害国家尊严等等,而这些无不与社会成员道德责任感的弱化密切相关,尤其是一系列严重的道德责任事故,失职、亵渎现象,更加凸显了道德责任意识责任意识的缺位。这些问题亟需社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主要群体,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社会对其看重的就是道德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道德责任的培养。道德责任是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道德责任的生成更是社会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责任建设是当今社会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大学生道德责任的生成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并通过对大学道德责任履行现状的详细分析,依据大学生道德责任生成的原则,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握大学生道德责任生成规律、积极创新、持之以恒地从教育和实践两大路径着手,来解决当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不和谐的道德问题,从而推动大学生道德责任的生成和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董文展[5](2020)在《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研究 ——以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人类的聚集及随之产生的管理实践活动,激励的重要性日益趋显。激励是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行政效率,促进行政民主的有效工具,它具有刺激、引导、维持和归化成员的行为的作用,对提高绩效水平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和深化,党和人民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现行基层警察激励机制的不完善,肇庆市D区基层民警普遍存在出警不迅速、办案无效率、消极怠工等问题。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基层民警的积极性,已成为D区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本研究结合对相关核心概念的理解,建立了分析框架,并从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现状入手,以公共管理学的视角,结合相关理论,采用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等方法,对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激励机制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具体案例分析。研究共收集了有效问卷230份,其中实地访谈问卷30份,问卷调查200份,整个研究主要分为了解目前实施的激励机制发挥的作用、研究制约现行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激励手段及其影响程度、研究激励手段对基层民警的重要程度三个部分。调查数据分析结合访谈结果表明: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外部政策激励功能弱化的问题、组织内部管理激励功能弱化的问题、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及工作责任感弱化的问题。具体原因有:社会性因素引发的外部压力、基层民警自身的认识性因素、公安机关内部的制度性因素、领导干部的科学管理水平因素。进而对国内外基层民警激励机制先进经验进行介绍,综合对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及我国北京、天津、杭州地区基层民警激励机制进行了借鉴学习。在此基础上结合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建立起一套激励机制模型,并以此为指导找到最适合的激励模式,一是要落实职务序列改革,解决晋升难待遇差问题;二是要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三是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内在动力活力;四是要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五是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发挥民主参与管理作用;六是要健全履职保护机制,支持改革创新履职担当;最后要建立健全从优待警工作机制,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以期通过以上对策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目前基层民警的激励需要,改变激励机制助长作用不强,致弱作用凸显的不利局面,进而提高整个公安队伍的管理水平,为推动公安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凌伟志[6](2020)在《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研究 ——以湖南省S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政府市场监管职能,严格市场监管。”市场监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在助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作为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的重要履行者,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充分开展职能履行工作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市场监管要求的关键举措,但是其职能履行过程中面临的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监督考核机制还不完备、市场监督管理专业化力量相对欠缺以及市场监督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工作开展,因而对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展开研究,期望通过优化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制度构成、深化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改革、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队伍建设以及构建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等措施,逐步解决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过程中面临的相应问题,从而顺利推进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工作。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维模式,将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国内外对于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此次主题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思路等;第二章为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理论阐释并对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内在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三章选取湖南省S县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应实证分析;第四章提出推进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对策建议。本文以期通过相应的实证分析并借助理论指导,对当前我国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问题展开研究,在探索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当前我国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难点问题的相应对策。希望通过此文的研究,能够切实理顺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工作,减少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过程中面临的障碍,以实现我国县级市场经营平稳有序,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朱伟健[7](2020)在《江苏省G县警务辅助人员规范化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内外矛盾交错、各种利益诉求错综复杂的局面,给公安机关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警务辅助人员作为我国公安机关的辅助力量,为公安机关完成社会治安和公共管理职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警务辅助人员缺乏有效的执法主体身份和规范化管理,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采取文献研究、实地观察、调查问卷等方法,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我国警务辅助人员相关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辨析,并深入江苏省G县公安机关多部门进行实地调查,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系统化观察并分析G县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现状、问题及其根源。笔者本着对警务辅助人员进行法治化管理的原则,针对性地提出建立统一规范化管理体系、完善招聘制度提升选人素质、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协助执法素质、加强绩效管理完善激励和监督体系、优化福利保障和拓展劳动关系等对策建议。

高郡阳[8](2020)在《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优化研究 ——以湖北省Z市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公众对公共部门及公务员的期望和要求也在提升。国家治理转型促使公务员绩效考核逐渐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可操作化。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对湖北省县级市Z市的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现状进行研究,分析Z市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在考核指标设计与标准、考核实施、考核结果与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制度设计层面、政府组织运作层面、治理任务层面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在于: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绩效考核内容与实施过程的相关规定不够细致,操作性不足;“对上负责制”“人员编制管理”导致绩效考核难以发挥作用;基层工作具有特殊性、多元性和综合性,增加了公务员绩效考核的难度。为解决当前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优化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本研究从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第一,完善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规范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程序,加强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监督,建立绩效考核分类管理制度。第二,改进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明确绩效考核目标,细化绩效考核指标,合理设置指标权重。第三,优化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实施。整合各类绩效考核,创新绩效考核方法,加强绩效考核执行。第四,发挥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激励作用。实施绩效考核结果诊断,完善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加强绩效结果运用。只有建立科学的、完善的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才能真正实现绩效管理现代化,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冯柔运[9](2019)在《基层税务部门政务公开现状与传播策略研究 ——以东莞市税务部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逐渐意识到政务公开与信息沟通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强政务公开力度,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问题,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当前,基层税务部门的政务公开关乎到纳税人的切身利益,社会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二级传播理论、双向不对称和对称传播模式、新公共服务理论等理论为指导,以东莞市基层税务部门作为研究案例,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基于拉斯韦尔5W模型对基层税务部门政务公开现状进行传播分析,包括传播主体分析、传播渠道分析、传播内容分析、受众影响效果分析,发现政务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策略。本研究发现目前基层税务部门在政务公开传播过程中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通过多样化的信息公开渠道传播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为纳税人设置议程,以及基层税务部门的政务公开中存在着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质量有待提升、传播渠道单一及信息不对称传播等问题。最后,基于5W传播模型和核链式传播模型进行补充完善,形成一个新的可适用于基层税务部门政务公开的概念化传播模式,并根据该传播模式从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及受众四个层面提出可行性传播策略和建议,为基层税务部门政府传播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经验。

程秀建[10](2019)在《我国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作为财产权领域最根本的制度设计,各国都对土地制度作出了基于历史与国情的独特安排。我国独有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既牵引着农村,又联结着城市,具有独特的制度品格。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成与完善,作为稀缺土地资源的宅基地的资产功能日益显现。建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忽视了其经济属性,实践中宅基地利用效率低下与农民缺乏必要的财产性收入来源的矛盾凸显,严重制约了农村、农民的发展。放开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通过市场配置宅基地资源已成当下改革的必然进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下,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我国现行法上并无有关宅基地“资格权”的表述,为寻求中央政策文件关于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丰富内涵在法律上的妥善表达与实现,需要在我国现行法体系下,以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文件为目标导向,结合实践反馈的经验,建构“三权分置”下的宅基地使用权法权结构。本文分为三个模块,七章内容。全文以第四章关于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政策解读为联结,围绕坚持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探索共享富民为价值导向的宅基地用益物权法治创新这一主线展开论证。第一章为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一般阐释。通过对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生成及演化溯源,系统地梳理了70余年来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变迁历史。建国初期,在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指导下,新中国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建构。为配合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国策,通过农业、农村向工业、城市提供原始积累。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与户籍制度双重管制下的城乡二元治理方式将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之上。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建构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工程,承载着诸如居住、社会保障、财产、社会控制等复杂的功能。立基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上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具有强烈的公法色彩,在特定历史背景及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宅基地使用权,拥有不同于传统大陆法系一般用益物权的独特秉性:在宅基地产权制度上,“两权分离”基础上形成“一宅两制”;在宅基地利用制度上,行政配置主导与市场配置辅助的双轨配置;在宅基地分配制度上,居住保障基础上构建了一户一宅、无偿分配、永久使用;在宅基地流转制度上,严格限制流转。正是由于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生成的复杂历史背景与承载的多重功能,决定了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改革的难度。第二章为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构建于计划经济体系下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已经部分完成其历史使命,并因逐渐固化成型的宅基地利用格局在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中的重要的作用,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得以延续至今。但是,“权能残缺”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已不能因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成为扼制农村振兴、阻碍农业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实践中,宅基地利用效率低下、隐形流转的屡禁不止以及涉宅基地使用权交易的纠纷叠增,宅基地使用权制度面临重重困境,表现为既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要求,又无法达致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目标,且有逐步走向管理失控的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时代的变迁。“后乡土社会”下农村社区封闭性与人口非流转性已打破。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建构所依托的“乡土社会”生活图景发生变迁。其二,功能的演化。宅基地使用权的财产性功能凸显。此消彼长之间,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负载的居住及保障功能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逐渐减弱。其三,制度的供给。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供给不足,由于立法价值偏差以及成文法的滞后性,造成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落后。第三章为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现代化改造路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于经济效益的要求,当代民法制度催生了对效率的追求。从“所有”到“利用”的物权观念发展,要求实现“物尽其用、物尽其利”。缺乏处分权能的宅基地使用权使得宅基地及农民房屋成为农民手中的“死产”。新型城镇化发展方略下,以乡村为面向的城市化进程需要对既有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作出转变,应当更注重农民需要什么,而不是农民可以继续做什么。事实上,作为农民拥有的重要财产性权利,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助于农民实现财产性收入的实质增加。因此,推进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变革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缓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以及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人地捆绑”的松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引发了制度功能的转变,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具备了实践可能性。虽然在理论上对于放活流转仍村争议,但多数学者已经提出,不宜将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身份限制与宅基地使用权本身的物权属性予以混淆。严格限制农户处分宅基地的做法无异于是将所有的农民都视为“禁治产人”,与现代法律的“理性人”假设不相符。自2005年起,国家在天津等地先后开展了两轮的宅基地流转试点。通过对两轮改革试点的经验总结,得出如下结论:1.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变革应坚持以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探索共享富民为价值导向的宅基地用益物权法治创新为主线。2.实施宅基地使用权改革的三个前置性问题分别是宅基地应如何估值、改革应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以及如何理顺城乡关系。3.实施宅基地使用权改革的三条不可突破的底线是坚持集体所有制不可变革、确保耕地红线不可突破以及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第四章为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解读。改革起于农村,源自实践。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变革遵循了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惯常模式,即:自实践中自发探索到试点实践和政策先行,待成熟后以法律形式确认固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因实践需要而生成,从多年中央政策中关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连贯表达可见,其实质是农地“三权分置”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领域的延伸与扩展。经由语义逻辑对“分置”与“分离”的辨析,“分置”概念更符合宅基地使用权改革的法律表达。通过对政策文本中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深刻意蕴的解读,可以发现“三权分置”改革的内在逻辑:落实集体所权为起点,保障农户的资格权是关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是落脚点及核心。推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强化与落实集体所有权,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实现三方主体共享宅基地权利以及围绕宅基地建构权利,完善民法典权利体系等方面均具有重大意义。第五章为“三权分置”之下的集体所有权的立法表达。沿波溯源,我国集体所有权制度源于农村土地合作化运动。经过国家政治动员而迅速开展的农村土地合作化实践构建了独具中国特色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集体土地所有权在其建构之初主要作为一项社会变革工具而运行,并未明确区分集体所有制与集体所有权,直至物权法才第一次明确以“集体所有权”的表述方式将其与国家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相并列。通过对既有理念的检讨,集体所有权在性质上符合“新型总有说”理论,属于特殊的共同共有。通过对集体所有权在宪法与民法两个维度的考察,民法上的所权制度设计应在尊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不应将公有制简单视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而试图照搬西方的物权制度建构我国的农村土地法权体系。实践中,由于主体界定不明、权能残缺以及实现机制阙失造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弱化和虚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彰显了宅基地使用权“自物权化”的同时,极有可能因忽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集体所有权制度的时代功能,而对集体所有权产生新的冲击。因而,集体所有权的法制回应注意在以下三个层面展开:其一,明确集体所有权主体的二元性并将授予其特殊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其二,厘清集体所有权的特殊运行机制,完善其实现机制;其三,赋予集体所有权完整的权能,实现管理权能的回归。第六章为“三权分置”政策中资格权的法制因应。通过对实践及理论上关于宅基地资格权内涵及法律属性的梳理,指出成员权与用益物权两个视角下资格权可能的制度安排与妥适性,证成宅基地资格权的法律属性为集体成员权。宅基地资格权的概念与表述仅在中央政策文件中以通俗用语载明,并无实体法上的意义。立法上仍坚守集体成员权的制度建构,而非创设新的宅基地资格权。物权法上的规范表达从“农民集体”到“本集体成员集体”的转变,意味着对农民集体成员权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事权利的确认。集体成员权制度建构为集体土地利用困境提供制度依据,集体成员权是连接集体成员与成员集体的纽带。完善的集体成员权制度有利于集体所有权的实现与集体成员权益的保护,并能为成员集体内部秩序生发提供制度支撑。由于集体成员权与成员息息相关,具有明显的人法属性,已然溢出了传统民事权利的范围。因此,应将其作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纳入到民法典分则物权编之中。第七章为“三权分置”政策中使用权的法实现。分置的使用权是“三权分置”政策的落脚点,应当在现行法体系内作出妥适的规制。通过对“三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实践样态分析,循着宅基地“资格权”属于成员权的权利内容的论证逻辑,分置后的使用权在性质上属于去除身份性的纯粹用益物权,从而在宅基地使用权制度领域形成“集体所有权+集体成员权(资格权)+宅基地使用权(分置后)”的权利结构。回归到政策本意对“三权分置”作进一步的检讨,“三权分置”后三权在法实现过程中实际表现为“四权”,分由三类权利主体享有,即“集体所有权+集体成员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其他社会主体)”。“三权分置”为宅基地使用权上市流转奠定了基础,但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并非全无风险。不容忽视的是,资本的嗜血性与农民对抗资本侵蚀能力的弱质性。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宅基地作为农民生产、生存保障的必要性依然存在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中央政策文件亦不无警醒的提出放活应予“适度”,即以不损害集体所有权的实现为前提,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关键,严格落实一个“不得”和“两个严格”。否则,放活使用权将会遭遇集体所有权有被虚置、农民有居无处所以及使用权自身运行等诸多风险。财产只有进入市场才能实现,就农村发展而言,因其资源禀赋不同,并非均质化的世界,在放活土地使用权方面应作出区分,对不同的农村实际设定不同的管理目标。从宅基地分散、零碎的固有属性来看,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应扩展其经营性功能,以期实现宅基地的分散经营与规模利用又结合。农民房屋作为农民享有所有的权的重要财产,实现其财产性收益的核心是放活转让与抵押,变资产为资本。实施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直触农村土地制度核心。这是兴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国家为农村稳定、农业发展以及农民增收作出的重大改革举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如何将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政策内涵完整的映射到法律规范之中,将其转化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法律制度以及这一法律制度的建构会对其他相关农地法律制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均应给予密切的关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应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之上进行,以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三农”问题为依归,而非照搬西方物权理论追求理论上的纯粹与卓越。基于我国特有的产权制度,在历史的视野下寻求资格权及使用权在现有法律体系框架内的妥适表达,是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能否落到实处的法制要求和条件。通过集体成员权制度建构完善,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能够达成剥离宅基地使用权负载的身份属性与社会保障功能、实现了宅基地使用权完全用益物权化的使命。

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难点及其对策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难点及其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前郭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基础概念和理论
    (一)相关概念
        1.养老保险
        2.职工养老保险
        3.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
        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二)相关基础理论
        1.福利国家理论
        2.公共产品理论
        3.国家干预理论
        4.风险管理理论
二、前郭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及原因
    (一)前郭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2.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监督检查情况
    (二)前郭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1.缴费率普遍不高
        2.社保政策存在漏洞
        3.保险金缺口较大
        4.监察执法难度大
    (三)前郭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不健全
        2.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3.地方政府养老保险宣传效果不佳
        4.政府养老保险监管不到位
三、完善前郭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对策
    (一)多措并举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缴费率
        1.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2.强化企业责任感
        3.加大企业缴费监管力度
    (二)调整社保政策,保证养老金待遇精准发放
        1.提升预算信息化管理水平
        2.创新预算编制方法和手段
        3.强化预算约束力
        4.实现数据共享与流动
    (三)采取合理化措施,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
        1.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2.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化解养老金收支矛盾
        3.加强科学监督和审计,争取省市支持
    (四)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社保监察执法水平
        1.提升监察执法的重视程度
        2.提高监察员执法水平
        3.建立社保信息共享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家国情怀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及重难点
        1.5.1 创新点
        1.5.2 重点
        1.5.3 难点
第二章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2.1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基本概念阐释
        2.1.1 “新时代”及其在中国的起点
        2.1.2 家国情怀内涵及其内在逻辑
        2.1.3 文化自信内涵及其理论特征
    2.2 家国情怀思想理论的历史背景
        2.2.1 “儒释道”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思想
        2.2.2 马克思关于人类情怀及其目的论述
        2.2.3 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思想
        2.2.4 习近平“家国一体”的情怀论述
    2.3 家国情怀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实意义
        2.3.1 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民族精神指引
        2.3.2 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时代思想源泉
        2.3.3 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提供新时代价值观指引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状分析
    3.1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积极现状
        3.1.1 培育意识增强
        3.1.2 培育内容增加
        3.1.3 培育途径增多
    3.2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不足之处
        3.2.1 理论与实践分离
        3.2.2 培育环境偏形式
        3.2.3 培育制度缺实用
    3.3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3.3.1 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
        3.3.2 对高校教师要求变高
        3.3.3 网络不良文化激增
第四章 家国情怀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在路径
    4.1 树立正确的目标
        4.1.1 形成正确文化认知
        4.1.2 增强文化价值认同
        4.1.3 提升文化鉴别能力
    4.2 构建正确的信仰
        4.2.1 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
        4.2.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 运用正确的方法
        4.3.1 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4.3.2 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
        4.3.3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
第五章 家国情怀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外在路径
    5.1 学校层面
        5.1.1 关注文化自信培育主体地位
        5.1.2 增加文化自信培育维度
    5.2 家庭层面
        5.2.1 转变教育观念
        5.2.2 强化榜样激励
    5.3 网络层面
        5.3.1 减少网络不良文化
        5.3.2 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3)扬州市交通辅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交警支队S大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文献研究
        二、国内文献研究
        三、文献评论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目标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目标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交通辅警
        二、公安队伍建设
        三、交通辅警职责权限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人与环境的互动理论
        三、马斯洛需求理论
第三章 扬州市交警支队S大队辅警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第一节 扬州市交警支队S大队辅警队伍介绍
        一、岗位分布情况
        二、大队交通管理情况
        三、招录工作及日常教育培训情况
    第二节 扬州市交警支队S大队辅警队伍的问卷调查分析
        一、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二、心理状态结构分析
第四章 扬州市交警支队S大队辅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扬州市交警支队S大队辅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队伍正规化程度偏低
        二、队伍法治意识不强,职业素养不高
        三、队伍松弛散漫,职业忠诚度较低
        四、福利待遇偏低,队伍稳定性差
        五、群众职业偏见根深蒂固
    第二节 扬州市交警支队S大队辅警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法规不完善
        二、交通辅警素质参差不齐
        三、交通辅警保障力度不足
        四、外部环境变化日新月异
第五章 国内外辅警队伍建设的成熟经验
    第一节 国外辅警队伍建设的成熟经验
        一、美国辅警体系
        二、英国辅警体系
    第二节 国内辅警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
        一、中国香港辅警队伍建设
        二、内蒙古乌兰察布创新辅警队伍管理模式
        三、河南省加强辅警队伍建设顶层设计
        四、安徽省全面提升辅警队伍规范化建设
    第三节 启示
第六章 扬州市交通辅警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交通辅警队伍制度建设
        一、加快交通辅警队伍立法工作
        二、明确交通辅警队伍法律地位
        三、规范交通辅警执法行为
    第二节 健全交通辅警监管机制
        一、建立统一管理部门
        二、构建明晰组织体系
    第三节 提高交通辅警队伍综合素质
        一、严把辅警招聘关,确保队伍廉政纯洁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格队伍日常管理
        三、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实际工作水平
        四、健全考核奖惩机制,规范日常执勤工作
    第四节 强化内部保障与外部宣传
        一、切实提高交通辅警待遇
        二、畅通交通辅警晋升空间
        三、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交流
        四、不断增进“辅民”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生成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综合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的主要难点和创新之处
        1.4.1 论文的主要难点
        1.4.2 研究创新之处
2 道德责任生成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2.1 道德责任的概念界定
        2.1.1 道德
        2.1.2 责任
        2.1.3 道德责任
    2.2 大学生道德责任生成的相关定义
        2.2.1 大学生道德责任的内涵
        2.2.2 大学生道德责任的特征
        2.2.3 大学生道德责任生成
    2.3 道德责任的理论支撑与借鉴
        2.3.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3.2 道德发展理论
        2.3.3 责任伦理思想
        2.3.4 儒家伦理思想
3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履现状分析
    3.1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履行现状分析
        3.1.1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履行的现状
        3.1.2 调查问卷
        3.1.3 调查结果分析
    3.2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整体状况
        3.2.2 具体问题
    3.3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问题的成因
        3.3.1 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
        3.3.2 家庭环境影响
        3.3.3 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3.3.4 社会外部因素影响
4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生成的原则及内容
    4.1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生成的目标
        4.1.1 培育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
        4.1.2 提升大学生道德责任素养
        4.1.3 养成大学生道德责任行为
    4.2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生成的原则
        4.2.1 自主性原则
        4.2.2 同向性原则
        4.2.3 一致性原则
        4.2.4 渐进性原则
    4.3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生成的内容
        4.3.1 大学生道德责任认知
        4.3.2 大学生道德责任情感
        4.3.3 大学生道德责任能力
5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生成路径
    5.1 当代大学道德责任生成的教育路径
        5.1.1 自我教育、自我反省
        5.1.2 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5.1.3 优化高校的教育方式
    5.2 当代大学道德责任生成的实践路径
        5.2.1 深化大学生道德责任社会实践
        5.2.2 搭建大学生道德责任实践平台
        5.2.3 营造良好的道德责任实践环境
    5.3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生成的保障机制
        5.3.1 导向机制
        5.3.2 激励机制
        5.3.3 调控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5)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研究 ——以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和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基层民警
        2.1.2 激励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强化激励理论
        2.2.2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2.3 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3.1 肇庆市的发展态势
    3.2 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本情况
    3.3 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现状
        3.3.1 职业生涯发展激励机制
        3.3.2 职业保障激励机制
        3.3.3 薪酬福利激励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及原因
    4.1 研究设计和实施
        4.1.1 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步骤
        4.1.2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的实施
        4.1.3 调查样本的选取及基本情况
        4.1.4 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4.2 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4.2.1 外部政策激励功能弱化的问题
        4.2.2 组织内部管理激励功能弱化的问题
        4.2.3 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及工作责任感弱化的问题
    4.3 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3.1 社会性因素引发的外部压力因素
        4.3.2 基层民警自身的认识性因素
        4.3.3 公安机关内部的制度性因素
        4.3.4 领导干部的科学管理水平因素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5.1 国内外基层民警激励机制先进经验及其借鉴
        5.1.1 国内基层民警激励机制先进经验及其借鉴
        5.1.2 国外基层民警激励机制先进经验及其借鉴
    5.2 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的模型建立
        5.2.1 激励机制模型的构建
        5.2.2 激励机制模型
    5.3 完善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的建议
        5.3.1 落实职务序列改革,解决晋升难待遇差问题
        5.3.2 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5.3.3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内在动力活力
        5.3.4 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5.3.5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发挥民主参与管理作用
        5.3.6 健全履职保护机制,支持改革创新履职担当
        5.3.7 建立健全从优待警工作机制,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基层民警激励机制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研究 ——以湖南省S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2章 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理论阐释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市场监督管理
        2.1.2 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
        2.1.3 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
    2.2 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理论基础
        2.2.1 市场失灵理论
        2.2.2 政府职能理论
        2.2.3 服务型政府理论
    2.3 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内在价值
        2.3.1 有助于明确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改革目标
        2.3.2 有助于巩固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改革成果
        2.3.3 有助于提升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工作效率
        2.3.4 有助于优化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服务质量
第3章 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实证分析---以湖南省 S 县为例
    3.1 S县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基本情况
        3.1.1 S县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改革进程
        3.1.2 S县市场监督管理机构面临的困境
    3.2 S县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基本经验
        3.2.1 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全局建设
        3.2.2 推进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融合日趋细化
        3.2.3 加大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执法检查力度
        3.2.4 大力推动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政务信息公开
    3.3 S县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3.3.2 市场监督管理程序与监督考核机制还不完备
        3.3.3 市场监督管理专业化力量相对欠缺
        3.3.4 市场监督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
    3.4 S县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存在问题的原因
        3.4.1 保障力度不足,职能履行进程变缓
        3.4.2 责任意识欠缺,职能履行成效降低
        3.4.3 服务意识不强,职能履行障碍增加
第4章 推进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对策
    4.1 优化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制度构成
        4.1.1 完善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
        4.1.2 健全当前市场监督管理责任机制
        4.1.3 构建县级政府财政资金保障机制
    4.2 深化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改革
        4.2.1 优化市场监督管理机构部门职权设置
        4.2.2 调整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人员配置
    4.3 强化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队伍建设
        4.3.1 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业务知识培训
        4.3.2 扩充市场监督管理专业化力量
        4.3.3 打造服务型市场监督管理队伍
    4.4 构建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
        4.4.1 建立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内部信息化平台
        4.4.2 搭建市场监督管理外部信息公开平台
        4.4.3 创建智慧便民服务APP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S县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问卷调查(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人员填写)
附录二 S县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问卷调查(公众填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江苏省G县警务辅助人员规范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域外研究综述
        (一)域外辅警管理理论研究
        (二)域外辅警管理实践研究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一)国内辅警管理理论研究
        (二)国内辅警管理实践研究
    第三节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
        (二)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
        (三)公平理论
        (四)复杂人假设理论
        二、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调查问卷法
        三、主要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价值和创新点
        一、研究价值
        二、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的辅警制度及其历史沿革
    第一节 辅警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内涵
        一、辅警的定义
        二、辅警规范化管理
        三、辅警的类型
        (一)勤务辅警
        (二)文职辅警
        四、辅警的职能
        (一)勤务辅警的职能
        (二)文职辅警的职能
    第二节 辅警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辅警制度产生的渊源
        二、我国辅警制度发展过程
第三章 江苏省G县警务辅助人员现状调查
    第一节 数据收集与样本分析
        一、江苏省G县警务辅助人员基本情况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三、调查问卷的内容及设计
        四、样本统计分析
        (一)辅警体制对辅警职业倾向影响研究
        (二)辅警体制对辅警职业素质培养影响的研究
        (三)辅警体制对辅警职业预期偏差的研究
        (四)辅警体制对辅警职业预期偏差的具象化研究
        (五)辅警体制对辅警职业规划影响的研究
    第二节 江苏省G县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现状
        一、人力资源规划现状
        (一)辅警法律地位模糊
        (二)缺乏全局性规划
        二、辅警招聘与配置现状
        (一)招聘标准模糊,程序不规范
        (二)整体素质较低
        (三)人员配置不合理
        (四)人员流动频繁
        三、培训与开发现状
        (一)培训缺乏必要的师资和场地、时间难以保证
        (二)缺乏职业前景与规划
        四、绩效管理现状
        (一)考核基数较低,没有完备的绩效考核和职务晋升体系
        (二)人为因素影响大,容易造成不公平
        五、薪酬福利现状
        (一)薪酬待遇低,没有上升空间
        (二)缺少关爱与保障,安全感和集体荣誉感较低
        六、劳动关系管理现状
        (一)人员类别多、来源复杂,素质难以保证且缺乏退出机制
        (二)劳动关系与绩效考核、晋升机制不匹配
        (三)劳动保障不足,不注重工作环境的打造
第四章 江苏省G县警务辅助人员规范化管理问题揭示及其规范化管理的法理讨论
    第一节 江苏省G县辅警规范化管理问题揭示
        一、重视程度不足,缺乏顶层设计
        二、录用门槛低
        三、职能定位不清
        四、培训不足
        五、保障机制不健全
        六、历史遗留问题
    第二节 江苏省G县辅警规范化管理的法理讨论
        一、辅警管理立法的必要性
        二、辅警管理立法的法律依据
        三、辅警身份行政辅助论和行政委托论辨析
第五章 警务辅助人员规范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
        一、完善辅警立法工作
        二、完善警务辅助人员管理体系
        三、完善警务辅助人员岗位系统
        四、编制辅警岗位说明书
    第二节 完善辅警招聘制度
        一、做好招聘准备
        二、把握招聘环节
    第三节 加大培训力度
        一、完善岗前培训
        二、实行在岗轮训,培养辅警教官
        三、加强衔级和岗位晋升培训
    第四节 加强绩效管理
        一、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二、完善激励体系
        三、建立监督体系
    第五节 优化福利保障
        一、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
        二、优化工作条件
        三、进行特别关爱
    第六节 拓展劳动关系
        一、加强辅警职业化建设
        二、加大辅警正面宣传
        三、设立辅警退出程序
        四、吸纳志愿辅警和政府购买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优化研究 ——以湖北省Z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本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2.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3.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公务员绩效考核概述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公务员
        2.绩效考核
    (二)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理论基础
        1.绩效管理理论
        2.目标管理理论
三、Z市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一)Z市简介
    (二)Z市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模式分析
        1.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
        2.基层普通公务员绩效考核
    (三)Z市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实施现状
        1.公务员绩效考核管理水平总体不高
        2.公务员普遍未制定详细的个人绩效计划
        3.公务员绩效考核结果普遍较好
四、Z市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Z市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考核指标与标准存在的问题
        2.考核实施存在的问题
        3.考核结果运用与反馈存在的问题
    (二)Z市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制度设计因素分析
        2.政府组织因素分析
        3.治理任务因素分析
五、Z市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
        1.规范绩效考核程序
        2.加强绩效考核监督
        3.建立绩效考核分类管理制度
    (二)改进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明确绩效考核目标
        2.细化绩效考核指标
        3.合理设置指标权重
    (三)优化公务员绩效考核实施
        1.整合各类绩效考核
        2.创新绩效考核方法
        3.加强绩效考核执行
    (四)发挥公务员绩效考核积极作用
        1.实施绩效考核结果诊断
        2.完善绩效考核结果反馈
        3.加强绩效考核结果运用
六、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访谈提纲
    附录 2:调查问卷
致谢

(9)基层税务部门政务公开现状与传播策略研究 ——以东莞市税务部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政务公开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关于政务公开的研究现状
        1.2.3 税务部门政务公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研究问题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2.2 访谈对象
    2.3 构建访谈提纲
    2.4 访谈资料处理
        2.4.1 开放式编码
        2.4.2 关联式编码
第3章 基层税务部门政务公开现状的传播分析
    3.1 政务公开的传播主体分析
        3.1.1 传播主体的责任
        3.1.2 传播主体的信息发布流程
        3.1.3 与其他政府部门传播的对比
    3.2 政务公开的传播渠道分析
        3.2.1 传播渠道的多样化
        3.2.2 传播渠道的创新
    3.3 政务公开的传播内容分析
    3.4 受众的影响效果分析
第4章 基层税务部门在政务公开中的问题
    4.1 传播主体的制度和观念缺失
    4.2 传播渠道较为单一,时效性不足
    4.3 传播内容不够全面,质量有待提升
    4.4 受众的政务公开意识不足
第5章 政务公开的传播策略与建议
    5.1 提出概念化的传播模式
    5.2 基层税务部门政务公开的策略及建议
        5.2.1 发挥传播主体效用,提高传播质量
        5.2.2 扩展政务公开传播渠道,探索传播新方式
        5.2.3 丰富和规范政务公开的传播内容
        5.2.4 建立传播主体与受众间的双向互动机制,增强效果反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我国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进路
第一章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一般阐释
    第一节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源起
        一、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嬗变
        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演化发展趋势
        三、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设定的历史背景回溯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功能及特性
        一、宅基地使用权概念及特征
        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功能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属性
第二章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现实困境
        一、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发展现状描绘
        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现实困境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时代变迁: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建构的社会生活图景变迁
        二、功能演化:宅基地使用权的财产性功能凸显
        三、供给不足: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供给不足
第三章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现代化改造路径
    第一节 现代化改造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现代化改造的必要性
        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现代化改造的可行性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理论研究的现状
        一、宅基地使用权理论研究梳理
        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理论争鸣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实践
        一、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
        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现代改造的出路
第四章 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解读
    第一节 生成逻辑:源于实践的宅基地“三权分置”
        一、实践创新: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生成
        二、语义逻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语言表达
    第二节 语词转换:政策文本中的宅基地“三权分置”
        一、文本分析:政策文本中的宅基地“三权分置”
        二、冲击与回应: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理论溯源: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梳理: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理论依据
        二、法权建构: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民法学基础
第五章 “三权分置”下集体所有权的立法表达
    第一节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生成及性质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生成溯源
        二、集体所有权属性的理论梳理
        三、集体所有权属性的多维度思考
    第二节 集体所有权的现实困境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存在的困境
        二、“三权分置”对集体所有权的冲击
    第三节 落实集体所有权的法制回应
        一、明确集体所有权归属主体
        二、完善集体所有权的实现机制
        三、赋予集体所有权完整的权能
第六章 “三权分置”政策中资格权的法治因应
    第一节 宅基地资格权的法律属性
        一、宅基地资格权的内涵认知
        二、宅基地资格权的性质厘定
        三、宅基地资格权是集体成员权表现形式
    第二节 宅基地“三权分置”下的集体成员权表达
        一、我国集体成员权制度的生成与性质
        二、集体成员权的权能
        三、作为成员权的宅基地资格权的法制回应
第七章 “三权分置”政策中使用权的法实现
    第一节 “三权分置”视野下的宅基地“使用权”
        一、分置的使用权的法律属性
        二、“三权分置”的四权实现
        三、“三权分置”政策下放活宅基地使用权
    第二节 使用权“适度放活”的实现路径
        一、宅基地使用权“适度放活”的实现路径
        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的实现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四、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难点及其对策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前郭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包娜. 吉林大学, 2021(01)
  • [2]家国情怀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D]. 赵月.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3]扬州市交通辅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交警支队S大队为例[D]. 孔文. 扬州大学, 2021(05)
  • [4]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生成路径研究[D]. 何丽华. 西安理工大学, 2020(12)
  • [5]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研究 ——以肇庆市公安局D分局为例[D]. 董文展.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3)
  • [6]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研究 ——以湖南省S县为例[D]. 凌伟志. 湘潭大学, 2020(02)
  • [7]江苏省G县警务辅助人员规范化管理研究[D]. 朱伟健.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优化研究 ——以湖北省Z市为例[D]. 高郡阳.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9]基层税务部门政务公开现状与传播策略研究 ——以东莞市税务部门为例[D]. 冯柔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03)
  • [10]我国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法律问题研究[D]. 程秀建.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