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报信息分离

论情报信息分离

一、论情报与信息的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刘雅婧,王琳[1](2021)在《近十年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动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文章梳理总结了近十年情报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从情报学基本概念、情报学哲学基础、情报学原理、情报学学科建设、情报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的情报学研究六大方面展开论述,明确情报学要在坚实自身理论内核的基础上不断寻求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

李品[2](2020)在《面向战略决策制定的情报流程模型构建及验证研究》文中提出情报学与情报工作一直强调支持决策,情报流程是实现情报支持决策功能的重要路径。虽然目前的绝大部分情报流程均是应满足决策需求而建,但忽略了多类型决策制定中对情报需求特征的差异性,专门针对战略决策支持的情报流程尚未引起重视。情报活动是战略决策制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决策制定所面对的问题是非结构化的,它的过程更多的是非程序化的,而且战略决策制定还受到决策主体有限理性、直觉、政治化倾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这需要情报流程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广泛的开放性、高效的共享性和充分的迭代性。鉴于此,本文提出了面向战略决策制定的情报流程模型,试图克服传统情报流程的缺陷、解决情报流程在战略决策支持中针对性不强和应用有效性低等问题。本文在综述战略决策、情报流程以及情报与决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战略决策与战略情报的关系,建立了以服务于战略决策制定为任务的情报流程模型,研究了情报流程在科技发展战略制定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在战略决策与战略情报关系分析中,从战略决策制定的模式、战略决策制定的影响因素以及战略决策制定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战略决策制定的基本特征。为了匹配战略决策特征,分析了与之相对应的战略情报,主要包括战略情报特征、面向战略决策制定的战略情报分析与应用框架等方面。在以服务于战略决策制定为任务的情报流程模型研究中,为了建立情报流程模型,分析了系统论、西蒙决策理论、价值链理论、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的内涵,对它们在情报流程结构和要素关系揭示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从降低情报失误、匹配战略决策复杂化和满足科学决策客观性要求三个方面分析了情报流程构建的背景,这一背景是情报流程产生的土壤;从共享思想、迭代思想和知识方程理论三个方面研究了情报流程构建的思想指导,它为设计情报流程的宏观架构提供了基本思路;从各环节功能的综合性、各环节之间关系的协同性和各环节内部的微循环三个方面研究了情报流程各环节应具备的属性,它为情报流程要素构成及其关系管理提供了指导。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最终提出了以“情景规划”为中心,由“需求管理(系统)”、“情报搜集与分析(系统)”、“情报产品生产(系统)”和“情报产品传递(系统)”四个环节及其它们内部的微循环构成的情报流程模型。最后,以优化科技发展战略决策为例,进行了情报流程的应用研究。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新时代科技发展中的情报问题,二是“三跑并存”(跟跑、并跑和领跑)的情景规划,三是优化科技战略决策的情报分析过程与方法,四是生产情报产品的具有先导性功能的情报体系,五是情报产品的智库化传递模式。通过上述应用研究,一方面验证了本文所建情报流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为科技发展战略决策制定提供了情报解决方案。

徐瑶瑶[3](2020)在《基于服装网购评论文本挖掘的情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服装行业与电子商务的紧密融合,服装网购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蕴含消费者反馈信息、极具情报研究价值的服装网购评论文本。然而这些评论数据体量庞大且信息繁杂,同时相比于其它商品,服装网购评论受消费者个体差异影响较大,更易给出主观且感性化的表达,因此情报挖掘难度更大。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服装网购评论文本,引入文本挖掘技术从商品属性情感分析和社会语义网络分析两个角度构建情报研究模型并进行具体实证分析。本文将从以下五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情报研究现状、文本挖掘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分析、研究内容和框架以及研究难点和结构安排。第二章服装网购评论数据及文本挖掘技术概述。从服装网购评论数据研究与采集、预处理再到中文分词、文本表示模型以及特征选择对相关理论进行具体概述。第三章提出基于商品属性情感分析的服装网购评论情报研究模型,研究通过网络爬虫获取评论数据,经预处理后进行word2vec模型训练,选取属性种子词进行语义相似度计算扩充特征属性词典,然后制定规则利用依存句法抽取属性观点词组并进行情感强度值计算,最终以具体的分值表现出消费者对商品各属性的满意程度。研究还以某品牌真丝服装评论文本做具体实证分析,得到了该品牌消费者满意度结果,分析了该品牌服装各方面属性的优劣程度,并对消费者满意度最低的两种属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专项整改意见。第四章提出基于社会语义网络分析的服装网购评论情报研究模型,研究引入Snownlp情感分类技术对评论语料进行情感分类以避免正负情感因语境表达方式和关注点的不同而影响后续的情报分析。同时在关键词抽取步骤结合了 TF-IDF计算机技术和GooSeeker软件新词识别两种方法,二者相互补足提高了关键词抽取的准确度。此外还在jieba分词词典的基础上添加了服装领域网购评论分词词典和停用词表以便提高TF-IDF关键词抽取的准确率。最后研究还进行了实证分析,更针对消极评论的情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意见反馈。第五章结论与展望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进一步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杨阳[4](2019)在《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的缅甸军事情报文化,既是缅甸长久以来的文化传统在其军事情报领域中的投射和积淀,又是缅甸情报实践在其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制度规范等层面形成的文化趋向。本文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基于文化学、情报学、军事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从军事情报文化普遍规律出发,结合缅甸军事情报文化发展的特殊环境,综合运用归纳分析与演绎推理相结合,理论推导与实例分析相结合,普遍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围绕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发展、表现、因素、影响等层面进行了研究探讨。通过研究,对缅甸军事情报文化及相关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认识。一是认识到军事情报文化的实质是文化在军事情报活动中的定向积淀,既承载了文化的共同内核,又包含了军事情报领域鲜明的内涵特质,蕴含着特定的民族文化、战略文化、军事文化、政治文化等文化基因。因此,从文化视角考察军事情报问题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二是认识到缅甸军事情报文化孕育于悠久传统的文化土壤,经历了曲折动荡的发展历程,受制于落后失衡的经济基础,又面临着特殊复杂的现实国情。因此缅甸军事情报文化是军事情报文化研究体系中一个特色鲜明的国别典型。三是认识到缅甸情报文化源远流长,伴随着缅甸史前阶级社会情报实践的出现而产生,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初步形成,在近代殖民斗争时期发生畸变,在军事独裁统治下失衡发展,在民主改革过程中调整转型。因此缅甸军事情报文化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体系。四是认识到缅甸军事情报文化不仅体现了军事情报领域的普遍文化特征,还在缅甸特定的历史脉络上表现出延绵曲折的特征,在宗教思想上表现出虔诚宿命的特征,在国民性格上表现出消极内敛的特征,在实践风格上表现出严苛恃武的特征。并与民族习性上的敏感排异性、思想观念上的传统保守性、管理实践上的官僚集权性特征一起,形成了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特殊风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缅甸军事情报领域独特的文化差异。五是认识到自然地理、地缘政治、历史经历、社会结构等历史国情是孕育缅甸军事情报文化传统的客观土壤;宗教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国民性格等思想观念是产生缅甸军事情报文化传统的意识根源;殖民地时期的情报专业化改革、政治情报管理、基层情报搜集等殖民情报文化是塑造缅甸现代情报体系的特殊背景;复杂微妙的军政关系、内部斗争等政治生态是推动缅甸军事情报文化变迁的时代动因。因此,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多层面多领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六是认识到历史文化积淀在对缅甸情报活动产生稳定的固化影响同时,文化异变也对缅甸情报活动产生了突变转型的影响。具体而言,军地情报文化差异使缅甸国家情报体系中的机构职能分工发生失衡;社会信息管控文化使缅甸军事情报外延和职能范围都被泛化;保守的军事情报思想观念引起缅甸工作在主体、方向、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产生了发展的偏差。因此,缅甸军事情报文化通过传承与转向功能对缅甸军事情报实践与发展形成了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此外,本文在研究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开拓性的学术探索。如聚焦缅甸情报领域,努力在国别情报研究对象上有所创新;紧扣情报文化视角,努力在缅甸情报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坚持唯物史观立场,努力在缅甸情报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力求通过对缅甸军事情报文化这个特殊典型的剖析,进一步丰富军事情报学术研究,并在推进我军情报文化体系建设方面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杨国立[5](2019)在《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军民情报学融合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相统一的战略环境倒逼的结果,是中国情报学特色发展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军、民情报学界均认识到了双方融合的重要性,并在研究成果、项目研究、学术会议中逐渐体现出来。然而,当前对于军民情报学融合的认识和研究一直试图突破体制和机制障碍以及情报秘密属性限制等因素的阻碍,然而,这样的阻碍在短期内难以克服,为了推进军民情报学融合,需要人们改变思路,另辟蹊径。学科发展中的融合本该是水到渠成,但是军、民情报学多年的平行发展与范式冲突导致两者融合为大一统的情报学难以在短期内达成。当下,比较可行的举措是通过军、民情报学的跨界交流与融合为孵化大一统情报学提供基础生长环境。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从学术交流和情报学发展本质规律出发,充分发挥“无形学院”的自觉行为,在学者和学术团体自发行动下推进军民情报学的融合。相较于“他组织”而言,自发行动可能更为有效。例如,相比于“他组织”下的《国家情报法》而言,近年来军、民情报学界所展开的各种自发的学术交流对于推进军民情报学融合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本研究的基本观点是:“军民情报融合”无外乎两种途径,以情报工作的融合促进情报学理论体系的融合;以情报学理论体系的融合推动情报工作、情报体制的融合。前者难度较大,军民情报融合目前宜选择第二种融合路径。相比于体制、机制等建设而言,以学术共同体的自我觉醒和自发行为推进军民情报学融合,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融合模式。为了使学术共同体的行动更科学、更有效,需要从理论的高度对军民情报学的融合进行指导,“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和突变论)有助于深刻揭示军民情报学融的基本机理。另外,有融合就会有分离,在认可他们之间存在分离基础上,控制他们之间不合理的分离,使这些不合理的分离逐渐走向交叉、融合,这是军民情报学融合的核心。推进军民情报学融合,首先需要明确军民情报学融合的必要性问题。本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这一问题。总体上,军民情报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体现情报学社会价值、彰显情报学社会地位的关键,是进行中国特色情报学发展的重要路径。其次,需要明确军民情报学融合的机理,简言之,就是回答军民情报学融合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本文的第四章运用耗散结构理论的条件方法论、协同学理论的动力学方法论和突变论的途径方法论系统分析军民情报学融合的机理。主要运用系统观,对军民情报学融合过程中涉及的各要素及其关系以及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的结构等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关键要素(例如,作为序参量的情报文化、作为主控制变量的需求牵引力等)在融合中的作用以及多角度的要素融合层次性(例如,要素协同—体系协同—范式协同等)进行分析。最后,需要明确军民情报学融合如何推进,简言之,就是回答军民情报学融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本文的第五章在第四章论述的基础上,依据“新三论”提供的方法论,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回答。推进军民情报学融合的着力点主要围绕强化双方共通的基础和控制两者之间不合理的分离这两个方面。针对这两个着力点,本文提出信息流控制、竞合管理和发展路径三个方面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推进策略。三类策略中,发展路径建设是重点,它具有综合性和逻辑完整性,主要包括目标、出发点、路线、方向与动力和保障;信息流控制和竞合管理包含在发展路径中的各个环节中,其中,信息流控制主要包括信息流控制渠道、信息流控制机制和信息流控制的价值引领,竞合管理主要包括要素层面竞合管理、关系层面竞合管理和过程维度的竞合管理。

丁璐璐[6](2019)在《基于信息觅食理论的智库情报分析质量及其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世界局势纷繁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各国政府的决策机构越来越将智库视作影响国家发展与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在这其中,情报分析承担起了智库决策工作的前端支撑任务。而由于智库情报分析深度参与了战略问题与公共政策的设计、制定与实施过程,因而使其具有了重大性、紧迫性与复杂性的特质,体现了智库情报分析的特殊意义。与此同时,我国智库建设仍面临着研究基础薄弱、研究方法落后、管理经验稀缺以及影响力不足等多重挑战。为此,我国从2013年开始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倡议,并于2015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了把握这个关键的历史机遇期,加强智库在复杂局势中辨明前景方向、提供真知灼见的能力,应对智库情报分析质量的研究予以充分的重视,并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与探索。本研究认为,对智库情报分析质量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在短时间内从海量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情报,并予以分析和利用。而信息觅食理论的研究目的则在于帮助信息觅食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最高的信息觅食收益率。因此,信息觅食理论的原理与机制对智库情报分析质量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进而,本研究在综合评述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信息觅食理论,对智库情报分析的质量问题展开研究。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质性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方法,将信息觅食理论中的斑块模型、菜单模型与群体信息觅食模型分别引入智库情报分析中的智库情报收集、智库情报处理以及智库群体决策这三个核心环节中,针对每一环节找出其中对该环节质量影响最大的关键变量并予以深入剖析,最终有针对性地分别给出对策建议。各章节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1章为绪论。本章在对研究背景进行介绍之后,阐述了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从而明确了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论述,奠定了研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明确了研究内容、确定了会使用的研究方法,并绘制了研究技术路线图,确定了整篇论文的研究脉络。第2章对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阐述。本章从4个方面展开分析:(1)信息觅食理论中斑块模型、菜单模型与群体信息觅食模型的原理;(2)智库情报分析的概念、内涵与特殊性;(3)智库情报分析的体系结构;(4)智库情报分析质量的概念与衡量标准。第3章对基于信息觅食理论的智库情报分析质量研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本章从智库情报分析的现状与质量问题的突显出发,首先强调了智库情报分析质量研究的重要性,接着对智库情报分析质量提升的动因进行阐述,又梳理了智库情报分析质量研究可能涉及的研究维度,最终将信息觅食理论引入到研究之中,明确了该理论对本研究的适用性,从而形成了基于信息觅食理论的智库情报分析质量及其提升策略研究形成机理,得出了研究框架机理。第4章基于信息觅食理论的斑块模型对智库情报收集环节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本章首先阐述了信息觅食理论斑块模型的原理,确定了其对智库情报收集环节质量研究的适用性,并找到了该环节的关键变量——信息收益率。在此基础上,本章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深度访谈收集到的语料进行了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与选择性编码,最终确定了智库情报收集环节的4个影响因素范畴,并分析了它们对智库情报收集环节质量的作用路径,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第5章基于信息觅食理论菜单模型对智库情报处理环节的关键变量进行分析,并构建了情报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本章首先阐述了信息觅食理论菜单模型的原理,确定了其对智库情报处理环节的适用性,并找到了对该环节质量具有影响的关键变量——每份情报的价值。因此要对情报进行价值评价,建立情报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本章以智库网络安全政策类情报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先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再运用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这种客观、主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内容与权重。之后,运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所构建的智库网络安全政策类情报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数据分析结果表示验证通过。第6章基于信息觅食理论中的群体信息觅食模型对智库群体决策环节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本章阐述了群体信息觅食模型的理论原理,确定了该模型对智库群体决策环节质量研究的可行性,并找出了该环节的关键变量——群体决策干扰因素。其次,通过访谈与调查获得了相关内容的语料,在对语料进行预处理之后,通过LDA主题模型建模进行观点挖掘,找出了智库群体决策的干扰因素。此后,通过引入错误知觉理论、群体多样性理论与权力关系理论等内容,对此前形成的干扰因素进行补充与修正,得到了最终的干扰因素结果。最后,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与Fleiss’Kappa检验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第7章基于第4、5、6章的研究与分析,分别针对智库情报收集环节质量的影响因素、智库情报处理环节的情报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智库群体决策环节的干扰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改进或消解策略,为整个研究提供了实践落脚点。第8章对整个研究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研究的局限性,最终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研究从理论上推动了智库情报分析质量研究的理论体系构建,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宽了信息觅食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范畴;为智库情报分析质量提升提供了科学方法与理论依据;并通过跨学科综合分析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在研究的现实意义上,本研究尝试推动并促进智库情报分析质量的提升;为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建言献策;并为智库情报分析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实证分析。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通过拓宽访谈对象样本、加深访谈内容对智库情报收集环节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更深层次与更广范围的挖掘;可以继续探索智库网络安全政策类情报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以外其他情报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对智库群体决策环节外部干扰因素的应对策略研究与分析,加强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的结合。

胡雅萍,沈固朝[7](2017)在《从“情报服务”到“情报干预”——从决策失误看情报作用的一些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决策离不开情报,众多决策失败案例表明仅靠发挥情报服务功能来支持辅助决策是不够的。充满竞争和日益复杂的信息环境对决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建立快速、直接、有效的情报体系是精准决策、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情报干预的概念,论述其产生的背景、发展与意义,剖析其与"情报主导""情报服务""情报失察"三者概念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提出情报干预决策全过程的理念,促进情报循环链与决策链有机融合,提升决策的效率与效能,为减少和规避决策失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李安[8](2015)在《竞争情报的新发展:微情报》文中指出对微商、微情报进行概述,分析微情报的若干特点,并就微情报搜集提出善用智能设备和社交软件、培养情报意识、锻炼语言表述能力、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等建议。

陈少涌[9](2015)在《2014年我国情报学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通过收集整理我国情报学界在2014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对我国情报学在情报学理论、信息检索、情报分析与研究、信息服务、信息计量等情报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评述。

徐春燕[10](2015)在《信息消费的理论、测度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文中提出信息消费是人类一项古老的经济活动。在当前我国信息化进程突飞猛进,新兴信息技术广泛和深入应用的今天,信息消费表现出新的内容与形式,并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本论文基于当前新的信息环境,对信息消费进行再认识,揭示信息消费的新内容和特征,并对信息消费活动的基本要素进行重新界定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和选择了适应当前信息消费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和方法,并对2002—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水平和2013年我国各地区信息消费水平进行了测度的实证分析;最后对信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与途径进行了分析,并以2002—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水平为样本,对2002—2013年间信息消费促进GDP增长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有关信息消费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以及论文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第二章为信息消费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在对信息消费相关概念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信息消费概念存在的局限性,并结合当前的信息环境,对信息消费进行了重新定义,包括对信息消费各要素的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信息消费的内涵、演进历程与特征。第三章为信息消费理论分析,主要对信息消费主体、信息消费客体、信息消费需求、信息消费供给、信息消费行为及信息消费力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在信息消费主体方面,主要对我国个人信息消费主体、企业信息消费主体、国家(地区)信息消费主体进行了研究;在信息消费客体方面,主要对信息内容消费、信息接入消费和信息平台消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信息消费需求方面,主要对信息消费需求的类别、满足信息需求的模式及信息消费需求函数及价格弹性进了研究和分析;在信息消费供给方面,主要对信息消费供给模型与函数、信息供给的影响因素和价格弹性以及对有效信息供给不足,无效信息供给过剩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在信息消费行为方面,主要分析了信息消费行为模型的演进,包括传统时代AIDMA模型、互联网时代AISAS模型,并结合当前信息消费的发展,总结出AISAS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E-ISIRMAS消费行为模型;在信息消费力方面,主要对信息消费力的概念与内涵、信息消费力函数与曲线及信息消费力与数字鸿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四代数字鸿沟的内容与形式和总结出了信息消费力鸿沟是导致当前我国数字鸿沟的主要因素。第四章为信息消费水平的测度。主要分析了当前信息消费水平测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对信息消费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和方法优化的必要性及优化的原则和思路,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信息消费水平测度的内容,主要包括测度框架的确定、测度指标的构建以及测度方法的选择,在确定信息消费水平测度内容的基础上,对我国信息消费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横向分析主要是对2013年我国大陆各省市及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各地区信息消费水平的分析,纵向分析主要是对2002—-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体水平及信息消费二级指标指数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第五章为信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信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并分析了信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七大途径,在此基础上,结合第四章对2002—-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水平的样本数据,从拉动内需、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三个方面对信息消费促进GDP增长的作用进行计量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第六章为总结与展望,包括全文总结、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二、论情报与信息的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情报与信息的分离(论文提纲范文)

(1)近十年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情报学基本概念的研究
2 情报学哲学基础
    2.1 社会认识论
    2.2 信息哲学
    2.3 情报学元理论
    2.4 情报学中其他哲学思想研究
3 情报学基本原理的研究
4 情报学学科建设
    4.1 一级学科建设
    4.2 《情报学与情报工作发展南京共识》的发布与影响
    4.3 情报学社会性的凸显
    4.4 情报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研究
        4.4.1 情报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
        4.4.2 情报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4.4.3 情报学与图书馆学的关系
        4.4.4 情报学与数据科学的学科双融
5 情报学理论体系研究
6 中国特色的情报学研究
7 结束语

(2)面向战略决策制定的情报流程模型构建及验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界定
        1.2.1 概念界定
        1.2.2 问题界定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内容
        1.5.1 基本观点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创新
    1.8 论文结构
第2章 研究现状
    2.1 战略决策研究现状
    2.2 情报流程研究现状
        2.2.1 情报流程的简要发展历程
        2.2.2 传统情报流程及其演变
        2.2.3 现代情报流程典型代表——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流程
    2.3 情报与决策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战略决策制定与战略情报分析的关系探究
    3.1 战略决策与非战略决策的比较分析
    3.2 战略决策制定模式的特征分析
        3.2.1 经典决策和行为决策模式
        3.2.2 其他决策模式
    3.3 战略决策制定过程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3.3.1 战略决策过程的特征
        3.3.2 代表性战略决策制定过程
        3.3.3 战略决策制定过程的影响因素
    3.4 面向战略决策制定的战略情报分析
        3.4.1 战略情报及其特征
        3.4.2 情报分析与决策的关系
        3.4.3 情报介入战略决策制定
        3.4.4 面向决策过程的情报分析与应用框架
    3.5 从战略情报分析到战略情报行动的转化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以服务于战略决策制定为任务的情报流程模型构建
    4.1 情报流程构建的理论指导及应用
        4.1.1 基于系统论搭建宏观框架
        4.1.2 基于西蒙决策理论架构逻辑结构
        4.1.3 基于价值链理论布局整体结构
        4.1.4 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信息流的循环模式
        4.1.5 基于战略管理理论构建驱动机制
    4.2 情报流程构建的需求分析
        4.2.1 降低情报失误
        4.2.2 匹配战略决策的复杂化态势
        4.2.3 满足科学决策的客观性要求
    4.3 情报流程构建的指导思想的创新研究
        4.3.1 以共享思想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关联
        4.3.2 以增量式迭代思想指导情报流程运转
        4.3.3 以布鲁克斯知识方程理论指导情报流程功能结构
    4.4 情报流程各环节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4.4.1 各环节功能的综合性
        4.4.2 各环节之间关系的协同性
        4.4.3 各环节内部的微循环
    4.5 情报流程模型的构建
        4.5.1 模型的提出
        4.5.2 模型的结构
    4.6 情报流程各要素及其运行
        4.6.1 情景规划
        4.6.2 情报需求管理
        4.6.3 面向感知的情报搜集与分析
        4.6.4 情报产品生产、刻画及呈现
        4.6.5 情报产品的有效传递
    4.7 情报流程解决的问题和适用范围
        4.7.1 情报流程解决的问题
        4.7.2 情报流程的适用范围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情报流程在科技发展战略决策制定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5.1 新时代科技发展中的情报问题分析
        5.1.1 新时代科技发展中的情报需求
        5.1.2 新时代科技发展中的情报功能
    5.2 “三跑并存”情景规划的构建
        5.2.1 “三跑并存”情景构建的条件
        5.2.2 “三跑并存”情景规划框架
    5.3 服务于科技发展战略决策的情报分析模式构建
        5.3.1 科技发展战略决策中情报任务的感知
        5.3.2 以“三跑”情景假设为逻辑起点的情报分析要点
        5.3.3 情报累积与评估
    5.4 情报产品生产模式的构建
        5.4.1 三个层次的情报产品刻画
        5.4.2 情报产品的服务模式创新
        5.4.3 生产情报产品的情报体系
    5.5 情报产品智库化传递模式的构建
        5.5.1 智库化传递模式界定
        5.5.2 智库化传递中的信息流控制
    5.6 比较视角下情报流程应用的优越性
        5.6.1 结构上的优越性
        5.6.2 环节设置上的优越性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和贡献
        6.1.1 研究结论
        6.1.2 主要贡献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研究展望
附录 :国外主要情报流程(周期)图
参考文献
博士阶段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服装网购评论文本挖掘的情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情报研究现状
        1.2.2 文本挖掘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1.4 研究难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服装网购评论数据及文本挖掘技术概述
    2.1 服装网购评论数据
    2.2 数据采集
    2.3 文本预处理
        2.3.1 文本去燥
        2.3.2 文本去重
        2.3.3 短句删除
    2.4 中文分词
    2.5 文本表示模型
        2.5.1 布尔模型
        2.5.2 向量空间模型
        2.5.3 词向量模型
    2.6 特征选择
第三章 基于商品属性情感分析的服装网购评论情报研究
    3.1 引言
    3.2 属性特征词典构建
    3.3 属性观点词组抽取
    3.4 属性观点词情感强度值计算
        3.4.1 构建情感词典
        3.4.2 情感强度值计算
    3.5 案例实验分析
        3.5.1 实验过程
        3.5.2 实验结果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社会语义网络分析的服装网购评论情报研究
    4.1 引言
    4.2 情感倾向性分类
    4.3 特征关键词抽取
    4.4 情报可视化分析
    4.5 案例1实验及分析
        4.5.1 实验过程
        4.5.2 实验结果分析
    4.6 案例2实验及分析
        4.6.1 实验过程
        4.6.2 实验结果分析
    4.7 结语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学术探索与创新
    六、研究难点与措施
第二章 军事情报文化的理论认知
    第一节 军事情报文化概论
        一、情报文化相关概念
        二、情报文化概念综述
        三、缅甸军事情报文化概念界定
    第二节 军事情报文化的基本属性
        一、军事情报文化的学术属性
        二、军事情报文化的内在机理
        三、军事情报文化的共同特征
第三章 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缅甸古代封建时期军事情报文化的形成
        一、悠久流长的缅甸情报文化渊源
        二、蒲甘王朝时期情报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开端
        三、阿瓦王朝时期军事情报思想学术化的萌芽
        四、东吁王朝时期军事情报意识战略化的提升
        五、贡榜王朝时期情报管理体系化建设的热潮
    第二节 缅甸近代殖民时期军事情报文化的畸变
        一、殖民沦陷阶段缅甸本土军事情报文化的挫落
        二、英殖民初期缅甸情报工作内容的政治中心化
        三、英殖民后期缅甸情报机构职能的专业独立化
    第三节 缅甸现代军事情报文化的转型发展
        一、英日拉锯中缅甸现代军事情报文化的铺垫
        二、独立初期缅甸现代军事情报文化的初现
        三、新军事政权下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发展
        四、民主改革以来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转型
第四章 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特征表现
    第一节 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总体特征
        一、延绵折转的历史性特征
        二、虔诚宿命的宗教性特征
        三、矛盾复杂的国民性特征
        四、严苛恃武的权威性特征
    第二节 缅甸军情系统体制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国防局体制:缅甸军民一体化殖民情报文化的雏形
        二、国防情报局体制:缅甸现代军事情报官僚文化的高峰
        三、媒体审查体制:缅甸军情部门信息监控文化的工具
    第三节 缅甸军政权情报思想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丁吴:传统效忠的旧军政权情报文化代表
        二、钦纽:激进革新的新军政权情报文化代表
第五章 影响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因素
    第一节 历史文化是孕育缅甸军事情报文化传统的客观土壤
        一、来源于悠久多元的本土文化
        二、经历了曲折动荡的历史时代
        三、继承了落后失衡的经济包袱
    第二节 殖民统治是形成缅甸现代军事情报文化的体制基础
        一、缅甸殖民地情报体系专业化的改良
        二、缅甸殖民地军政情报管理文化的磨合
        三、缅甸殖民地基层情报搜集机制的重建
    第三节 军政生态是推动缅甸情报文化变迁的现实动因
        一、严峻的现实国情形成了内控的情报方向
        二、特殊的军政关系形成了失衡的情报体系
        三、复杂的内部斗争形成了官僚的情报作风
第六章 缅甸军事情报文化对情报工作的影响
    第一节 传统情报思想观念引发缅甸情报发展偏差
        一、使情报工作主体偏重于军情系统
        二、使情报工作方向偏重于内控情报
        三、使情报工作手段偏重于传统模式
    第二节 军政系统博弈文化造成缅甸情报体系失衡
        一、军事政权时期军政情报关系的严重失调
        二、文官政权以来军政情报失衡的略微回落
        三、主权独立以来军警情报竞争的持续内耗
    第三节 社会信息管控文化导致缅甸情报外延泛化
        一、独裁法规为媒体管控情报文化背书
        二、军情部门成为媒体管控的主要抓手
        三、民主改革进程中的媒体管控文化转型
第七章 总结与启示
    第一节 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研究的结论
        一、缅甸军事情报文化是情报文化的特殊典型
        二、缅甸军事情报文化发展有深厚的历史烙印
        三、缅甸军事情报文化是多方因素的共同结果
        四、军事情报文化制约推动缅甸情报工作发展
    第二节 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研究的启示
        一、军事情报研究的文化视角值得深入探索
        二、充实国别军事情报文化研究很有必要
        三、把握缅甸对我情报工作心态有现实意义
        四、推进我军情报文化体系发展意义非凡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目标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结构与研究创新
        1.4.1 论文结构
        1.4.2 研究创新
    1.5 研究问题界定
        1.5.1 研究对象界定
        1.5.2 军民情报学融合中军、民情报的定位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军事情报学研究
        2.1.1 发展历程简述
        2.1.2 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简述
    2.2 民口情报学研究
        2.2.1 发展历程简述
        2.2.2 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简述
        2.2.3 国内情报学研究现状分析
        2.2.4 国外“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研究现状分析
    2.3 军民情报融合研究
        2.3.1 美国和以色列情报工作的军民融合
        2.3.2 竞争情报与公开来源情报利用中的军民融合
        2.3.3 中国特色的军民情报融合研究
第3章 面向军民融合的现代情报学与情报工作
    3.1 现代情报学发展取向
        3.1.1 情报学知识体系的创新发展
        3.1.2 界定基于Intelligence属性的情报学核心问题域
        3.1.3 重视情报学教育与情报工作的匹配
        3.1.4 加强情报组织融合
        3.1.5 从历史中获得镜鉴
    3.2 总体国家安全观背景下情报工作深化
        3.2.1 树立总体国家情报思维
        3.2.2 构建总体国家情报工作体系
        3.2.3 以任务为情报工作的组织线索
        3.2.4 形成多层次情报工作策略
    3.3 军民融合视角下现代情报学的发展
第4章 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
    4.1 军民情报学融合的基础
        4.1.1 军、民情报学关系构成了融合的客观基础
        4.1.2 信息链奠定了两者关系的理论基础
        4.1.3 致力于内涵式大情报观构筑为融合提供了动力
        4.1.4 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统一增强了融合的活力
        4.1.5 对情报秘密属性看法的转变奠定了融合的文化基础
    4.2 基于“新三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分析
        4.2.1 以系统论的方法解析军民情报学融合过程
        4.2.2 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的耗散性机理
        4.2.3 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各要素的协同机理
        4.2.4 军民情报学融合系统演化过程中的突变机理
    4.3 基于“新三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整体分析框架
第5章 军民情报学融合的推进策略
    5.1 基于“新三论”的军民情报学融合推进模型
    5.2 军民情报学融合信息流控制策略
        5.2.1 信息流控制自发性
        5.2.2 信息流控制渠道
        5.2.3 信息流控制机制
        5.2.4 信息流控制的价值引领
    5.3 军民情报学融合竞合管理策略
        5.3.1 军民情报学融合中的竞合关系及其自发特性
        5.3.2 要素层面的竞合管理
        5.3.3 关系层面的竞合管理
        5.3.4 过程维度的竞合管理
    5.4 军民情报学融合发展路径建设
        5.4.1 军民情报学融合发展路径自发特性
        5.4.2 目标着眼于为孵化“大一统情报学”酝酿学术环境
        5.4.3 以学术研究的问题化为出发点
        5.4.4 以学科层面的融合为路线
        5.4.5 将解决时代发展的“大问题”作为方向和动力
        5.4.6 制定保障措施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和贡献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贡献
    6.2 研究局限和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阶段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信息觅食理论的智库情报分析质量及其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信息觅食理论
        1.3.2 智库中的情报分析
        1.3.3 智库情报分析质量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信息觅食理论
        2.1.1 信息觅食理论概述
        2.1.2 斑块模型
        2.1.3 菜单模型
        2.1.4 群体信息觅食模型
    2.2 智库情报分析
        2.2.1 智库工作概述
        2.2.2 智库中的情报分析
        2.2.3 智库情报分析的特殊性
    2.3 智库情报分析的体系结构
        2.3.1 需求识别
        2.3.2 情报收集
        2.3.3 情报处理
        2.3.4 群体决策
        2.3.5 产品输出
    2.4 智库情报分析的质量
        2.4.1 智库情报分析质量赋意
        2.4.2 智库情报分析质量的衡量标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信息觅食理论的智库情报分析质量研究形成机理
    3.1 智库情报分析的质量问题
        3.1.1 智库情报分析的困境
        3.1.2 智库情报分析情报收集环节的质量问题
        3.1.3 智库情报分析情报处理环节的质量问题
        3.1.4 智库情报分析群体决策环节的质量问题
    3.2 智库情报分析质量提升的动因分析
        3.2.1 提升情报产品的输出质量
        3.2.2 提高知识生产的单位收益
        3.2.3 扩大智库影响力的辐射范畴
        3.2.4 完善国家科学决策机制
    3.3 智库情报分析质量的研究维度
    3.4 信息觅食理论适用于智库情报分析质量研究的可行性
    3.5 基于信息觅食理论的智库情报分析质量研究形成机理分析
    3.6 研究框架机理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斑块模型的智库情报收集环节质量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扎根分析
    4.1 斑块模型适用于智库情报收集环节质量研究的可行性
    4.2 斑块模型及影响智库情报收集环节质量的关键变量分析
    4.3 研究方法选取与设计
        4.3.1 扎根理论概述
        4.3.2 访谈对象的筛选
        4.3.3 访谈过程设计
        4.3.4 访谈资料的获取与整理
    4.4 深度访谈资料编码过程
        4.4.1 开放式编码
        4.4.2 主轴编码
        4.4.3 选择性编码
    4.5 智库情报收集环节质量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分析
        4.5.1 结构化知识呈现对智库情报收集环节质量的作用路径分析
        4.5.2 情报分析主体对智库情报收集环节质量的作用路径分析
        4.5.3 情报分析客体对智库情报收集环节质量的作用路径分析
        4.5.4 机构自省维度对智库情报收集环节质量的作用路径分析
        4.5.5 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路径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菜单模型的智库情报处理环节质量研究及情报价值评价
    5.1 菜单模型适用于智库情报处理环节质量研究的可行性
    5.2 菜单模型及影响智库情报处理环节质量的关键变量分析
    5.3 智库情报价值评价——以网络安全政策类情报为例
        5.3.1 问题的提出
        5.3.2 智库网络安全政策类情报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5.3.3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修正
        5.3.4 评价指标阐释
    5.4 评价研究方法及原理
        5.4.1 评价方法选取
        5.4.2 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原理
        5.4.3 基于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的评价模型
        5.4.4 层次分析法原理及步骤
    5.5 实证研究
        5.5.1 样本选择及问卷描述
        5.5.2 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探索量表的结构维度
        5.5.3 用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5.5.4 层次分析法(AHP)赋权
    5.6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效果验证
        5.6.1 SVR原理概述
        5.6.2 v-SVR算法原理
        5.6.3 运用v-SVR评价情报价值
    5.7 对智库网络安全政策类情报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讨论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群体信息觅食模型的智库群体决策环节干扰因素LDA分析
    6.1 群体信息觅食模型适用于智库群体决策环节质量研究的可行性
    6.2 群体信息觅食模型及影响智库群体决策环节质量的关键变量
    6.3 方法选取与原理概述
        6.3.1 方法选取
        6.3.2 LDA主题模型的原理
    6.4 基于LDA主题模型的群体决策干扰因素的观点挖掘
        6.4.1 群体决策干扰因素的语料搜集
        6.4.2 语料预处理
        6.4.3 LDA主题建模
        6.4.4 模型结果与分析
    6.5 相关理论对干扰因素的修正
        6.5.1 错误知觉理论
        6.5.2 权力关系的效用结构
        6.5.3 群体多样性
        6.5.4 干扰因素的最终选取与修正
    6.6 智库群体决策干扰因素的有效性验证
        6.6.1 Wilcoxon秩和检验
        6.6.2 Fleiss’Kappa检验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智库情报分析质量提升策略
    7.1 智库情报分析质量提升策略的设计思路
    7.2 提升智库情报收集环节信息收益率
        7.2.1 结构化知识呈现的完善策略
        7.2.2 智库情报分析主体的提升策略
        7.2.3 智库情报分析客体质量控制的保障措施
        7.2.4 机构自省的实现策略
    7.3 智库情报处理环节情报价值评价体系提升策略
        7.3.1 依据情报类别专业化定制
        7.3.2 增强智库情报价值评价指标选取标准的可行性
        7.3.3 细化智库情报价值评价指标的选取
    7.4 智库群体决策环节干扰因素的消解
        7.4.1 错误知觉的修正
        7.4.2 权力关系干扰因素的抑制
        7.4.3 群体多样性干扰因素的缓解
        7.4.4 内外部环境干扰因素的控制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及展望
        8.2.1 研究局限性
        8.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智库网络安全政策类情报价值评价指标选取调查问卷
    附录2 定量分析中所编写的程序代码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从“情报服务”到“情报干预”——从决策失误看情报作用的一些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情报干预理念的提出
3 情报干预的界定与辨析
    3.1“干预”的内涵及其引申出的相关概念
    3.2“情报干预”与相关概念辨析
        3.2.1“情报干预”与“情报主导”
        3.2.2“情报干预”与“情报服务”
        3.2.3“情报干预”与“情报失察”
4 结语

(8)竞争情报的新发展:微情报(论文提纲范文)

1微商概述
2微情报概述
    2.1微情报内涵
    2.2微情报特点
        2.2.1目的性极强
        2.2.2绝对的合法性和潜藏的不道德性并存
        2.2.3时效性不定
        2.2.4保密性差
        2.2.5共享性强
3微情报的搜集

(9)2014年我国情报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我国情报学界的学术会议
3我国情报学主要着作成果
4我国情报学主要论文成果
    4. 1情报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4. 2信息检索
    4. 3情报分析与研究
    4. 4信息服务
    4. 5信息计量
5结语

(10)信息消费的理论、测度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商业文明的崛起引领消费范式的变革
        1.1.2 消费成为破解经济发展困局的主要动力
        1.1.3 信息消费与经济生活的深度融合
        1.1.4 传统信息消费一落千丈,新型信息消费风起云涌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结构及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1.5.1 研究的重难点
        1.5.2 本文的创新点
2. 信息消费概念、内涵与特征
    2.1 信息消费概念的再认识
        2.1.1 对“消费”的认识
        2.1.2 对信息消费定义的梳理
        2.1.3 现有信息消费定义的局限性
        2.1.4 信息消费的重新定义
    2.2 信息消费的内涵
    2.3 信息消费的演进历程
        2.3.1 文献型信息消费时代
        2.3.2 电子型信息消费时代
        2.3.3 网络型信息消费时代
        2.3.4 移动互联型信息消费时代
    2.4 信息消费的特征
        2.4.1 消费主体的大众化
        2.4.2 边际消费倾向递增性
        2.4.3 消费需求的长尾化
        2.4.4 消费行为的碎片化
        2.4.5 消费过程的隐蔽性
        2.4.6 消费结果的理性化
    2.5 本章小结
3. 信息消费的基本要素
    3.1 信息消费主体
        3.1.1 个体信息消费主体
        3.1.2 企业信息消费主体
        3.1.3 国家(地区)信息消费主体
    3.2 信息消费客体
        3.2.1 基于信息内容的消费
        3.2.2 基于信息接入的消费
        3.2.3 基于信息平台的消费
    3.3 信息消费需求
        3.3.1 需求理论
        3.3.2 信息需求类别
        3.3.3 信息需求的满足模式分析
        3.3.4 信息需求函数及价格弹性分析
    3.4 信息消费供给
        3.4.1 供给理论
        3.4.2 信息供给及模型
        3.4.3 信息供给函数及价格弹性分析
        3.4.4 有效信息供给不足与无效信息供给过剩
    3.5 信息消费行为分析
        3.5.1 消费行为理论及模型
        3.5.2 信息消费行为模型的演进
        3.5.3 传统互联网时代AISAS消费行为模型存在的问题
        3.5.4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E-ISIRMAS消费行为模型
    3.6 信息消费力
        3.6.1 消费力经济学
        3.6.2 信息消费力的概念与内涵
        3.6.3 信息消费力函数及曲线
        3.6.4 信息消费力与数字鸿沟
    3.7 本章小结
4. 信息消费水平的测度
    4.1 信息消费水平测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1.1 信息消费测度的现状
        4.1.2 现有信息消费测度存在的问题
    4.2 信息消费水平测度指标与方法的优化
        4.2.1 优化的必要性
        4.2.2 优化的思路与原则
    4.3 信息消费水平测度的内容
        4.3.1 测度框架的确定
        4.3.2 测度指标的构建
        4.3.3 测度方法的选择
    4.4 我国信息消费水平测度分析
        4.4.1 横向分析
        4.4.2 纵向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信息消费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5.1 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
        5.1.1 经济增长的界定
        5.1.2 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
    5.2 信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
        5.2.1 信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模型
        5.2.2 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5.2.3 优化产业促进经济增长
        5.2.4 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5.3 信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
        5.3.1 生产交换精益化
        5.3.2 空间集约虚拟化
        5.3.3 市场运行高效化
        5.3.4 时间即时精准化
        5.3.5 制造装备软件化
        5.3.6 信息传递数字化
        5.3.7 产品价值知识化
    5.4 信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5.4.1 分析框架的构建
        5.4.2 平稳性检验
        5.4.3 回归分析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5.4.4 经济增长模型的回归及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2013年我国各地区信息消费三级指标情况
附录2:2002-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三级指标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论情报与信息的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 [1]近十年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动态分析[J]. 刘雅婧,王琳.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04)
  • [2]面向战略决策制定的情报流程模型构建及验证研究[D]. 李品. 南京大学, 2020(04)
  • [3]基于服装网购评论文本挖掘的情报研究[D]. 徐瑶瑶.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4]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研究[D]. 杨阳.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5]军民情报学融合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D]. 杨国立. 南京大学, 2019(01)
  • [6]基于信息觅食理论的智库情报分析质量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 丁璐璐. 吉林大学, 2019(02)
  • [7]从“情报服务”到“情报干预”——从决策失误看情报作用的一些思考[J]. 胡雅萍,沈固朝. 情报学报, 2017(11)
  • [8]竞争情报的新发展:微情报[J]. 李安. 情报探索, 2015(11)
  • [9]2014年我国情报学研究进展[J]. 陈少涌.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5(05)
  • [10]信息消费的理论、测度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D]. 徐春燕.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7)

标签:;  ;  ;  ;  

论情报信息分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