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煤电集团过滤装置改造技术经济分析

永城煤电集团过滤装置改造技术经济分析

一、永城煤电集团滤波装置改造的技术经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维荣,王璇,李奇,韩莹,王伟颖[1](2019)在《光伏电站接入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发展现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轨道交通已成为电力系统中的主要用电大户之一,将光伏电站接入牵引供电系统是就近消纳光伏电能的有效途径,既能节能减排,又具有经济性。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光伏电站接入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研究现状;然后,从光伏接入电气化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两个方面,讨论了接入方式、逆变方式以及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最后,综合分析了光伏接入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并阐述了光伏接入的可行性,提出了光伏接入牵引供电系统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陈林晗[2](2017)在《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效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补给的各类充换电设施。近年来,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但设施利用率低、充电运营企业出现普遍的亏损现象。如何提高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已成为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和难点。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是当前加快我国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紧迫任务,同时也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定义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效率,分析了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产业链基本情况,构建了国内典型充电站投资运营模型,以市场统计数据和行业经验数据为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建设成本、使用效率、服务收费、奖补政策等方面,解析了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水平。同时,基于国内外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实践,以典型市场环境和典型企业为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挖掘借鉴相关的经验做法,研究提出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效率的提升路径。本文认为,提升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效率的核心在于“供给侧降本增收、拓宽盈利来源,需求侧提高设备使用率”。第一,降低建设成本,基于供给侧的视角,通过优化规划建设模式、加快矩阵式柔性充电设备技术升级推广、推动充换电技术路线融合发展等方式,最大程度压降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实现精准投资和精益成本管理。第二,优化运营模式,基于需求侧的视角,调整升级基础设施的传统运营模式,推广车桩联运、强化B2B模式、优化B2C模式,主动创造电动汽车保有量,并产生相应的可变现的充电需求,促进充电基础设施的运营提升。第三,促进开放共享,把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定位为综合交通服务提供商,应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工具,推动互联互通,以电动汽车和智慧交通为运营核心,增强充电流量导入和变现增值,实现运营收益最大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生态圈。第四,探索能源互联。即把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定位为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基于能源互联网的视角,以电能为中心,以电动汽车充电作为基本业务场景,以充电基础设施作为能源价值变现的端口,拓展延伸的能源传输交易和能源金融服务两种进阶服务模式,通过配售电运营和碳排放运营,实现能源基础设施的变现盈利。

白洁[3](2017)在《内蒙古某风力发电场电气部分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视进一步增强,而风能则被认为是新能源中最具有潜力最适合开发的清洁能源。内蒙古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为全国风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本文以内蒙古某风电场项目电气部分为工程设计对象.首先介绍了本文的背景意义;其次,阐述了风电场电气系统设计的边界条件,并对电气主接线做了规划设计;然后,对电气接线进行相应的短路电流进行计算,同时就设备如何选型、布置,以及防雷保护装置,接地保护装置的安装、照明设备的布置等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给出了风电场的升压接线、集电线路及其接线、升压变电站主接线和场用电接线等接线方案,这些方案不仅实现了对该系统进行切实可行的优化,还完成风电场电气部分一次系统设计。通过实际系统的投入运行,验证了此设计方案合理性,可为同类型风电场电气部分设计提供参考。

邹环泽[4](2017)在《深冷空分的过程模拟与节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随着世界经济迅猛增长,各行各业对氧、氮、氩等气体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空气分离(简称空分)是生产高纯度氧气、氮气、氩气和其它工业气体的重要工业生产过程。空分作为原材料虽然不占成本,但电耗较大。随着空分设备的大型化,如何降低生产成本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空分过程多样,常用低温分离法,即将空气压低温液化的情况下,利用氧气、氮气、氩气的沸点不同而进行的精馏过程。空分装置作为多种产品同时产出的装置,空分产品的能耗分析与变负荷调节对产品能耗的影响是降低空分装置能耗的关键工作之一,所以最优设计和实时优化操作对整个装置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国企28000Nm3/h的深冷空分装置为工业应用背景,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其进行了过程模拟,并对80%、90%、100%、110%、120%五种负荷进行了变工况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空分整个装置系统进行过程模拟,建立了与工厂实际相吻合的模型。通过优化计算,得到其各个塔的塔径以及其它重要的工艺参数。(2)利用Aspen Energy Analyzer软件对空分装置系统进行能量分析,对冷、热物流与共用工程之间进行匹配,得到最优的匹配方案。应用的Aspen Plus中的灵敏度的优化分析,以空分核心精馏塔下塔为例进行优化,优化结果为主精馏下塔塔压力为0.56MPa,进料温度-173.3oC,塔顶采出液氮量为1615kmol/h,精馏塔下塔的液体进料位置为第33块塔板。(本论文所提出建立的物性方法以及所使用的模型对现代空分模拟装置的模拟结果是可靠的,针对其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得到优化的方案对于工厂实际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经过80%120%五种变工况的分析对精馏过程的主精馏塔压力、进料温度、进料位置、进料流量等对精馏单元的分离效果及换热器负荷的影响关系。不同负荷下的工况分析结果,对生产优化操作具有理论指导价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所建Aspen Plus过程模拟能很好地表达实际装置的生产数据。

周欢[5](2016)在《新能源电力系统源荷互动关键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的增加及其在电源结构中占比的日益上升,使得电力系统的形态结构以及运行控制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逐步形成了新能源电力系统。如何安全高效地消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新能源电力系统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供给侧电源的优化设计、电网侧的优化调度策略以及需求侧的响应机制及规划管理等方面。涉及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源荷资源联合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建立新能源电力系统能量平衡、经济性以及源荷联合规划模型,对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阶段性节能减排目标,可再生能源电源建设标准以及电价补贴等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提出应对双侧随机的新能源电力系统能量平衡模型。在研究供给侧电源出力特性和需求侧负荷响应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可再生能源消纳困难的瓶颈问题。针对源荷双侧随机且供需呈逆向分布的特点,基于常规发电机组调节能力极限建立新能源电力系统能量平衡模型,研究了负荷变化空间下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接入标准以及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源荷互动机制,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提出能量均摊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 LCOE)最小的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模型。在分析源荷互动成本及收益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源荷互动一体化调度策略,采用改进的万有引力搜索算法(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GSA)求解满足约束条件下机组的最优组合以及电力供需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能量匹配方案,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经济性问题。研究基于合作博弈的源荷互动成本分摊机制,以电量和电价为联系,基于Shapley值法计算新能源电力系统各利益主体的成本分摊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的补贴政策建议。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主动配电网源荷联合规划模型。将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和需求响应资源统筹考虑,以规划期内总投资成本最小为目标,主动配电网可持续发展三点内涵为约束条件,基于改进GSA算法求解当前电力系统供需现状至最优源荷资源结构之间的规划方案,实现电源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及需求侧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整体规划方案最优的前提下,分别以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换电站为代表研究了电源和需求侧资源建设标准,避免无序建设所造成的资金和资源浪费。研发新能源电力系统源荷互动分析平台。采用构件/架构技术对分析平台进行设计,并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研发。以某地区电网实测数据为基础,验证本文提出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验证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

李阳[6](2016)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邮轮岸电效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邮轮已成为港口城市空气污染、自然环境恶化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每艘邮轮的用电量相对于一座小城市整体的用电量。对于政府和邮轮港来说,如何提升港口和港口所在城市的环境质量,是首先要面临的压力。减少船舶靠泊的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利用岸电为邮轮供电,来代替邮轮利用柴油辅助发电。邮轮岸电项目涉及多方主体,岸上项目投资涉及政府、邮轮港口、电力公司,船上投资由邮轮公司负责,项目运营后会对环境和社会起到积极作用,包括提升港口周围的环境质量,减少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政府税收,吸引游客到访量,引起媒体关注等,在众多主体的多方参与下,本文选取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邮轮岸电项目进行研究,从各个利益相关者角度对项目进行综合效益评价。本文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为例,研究其邮轮岸电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法对邮轮岸电项目进行分析,通过利益相关者的两个矩阵即权力/利益矩阵和影响力/动态性矩阵,分析出邮轮岸电项目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为邮轮港口、邮轮公司、电力公司和政府,间接利益相关者为社区居民、岸电供应商、金融机构和咨询机构。无论是直接利益相关者,还是间接利益相关者,都会对邮轮岸电的实施和运营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是影响程度不同。并且,由于直接利益相关者与间接利益相关者相比较来说,对项目的直接利益的创造和冲突表现更为明显,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本文重点分析直接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冲突。研究发现,邮轮港口、邮轮公司、电力公司和政府的诉求都是从自己利益出发,想投资更少的钱得到更多的回报,冲突点为投资和收益分配问题。因此,本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定量的角度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从定性的角度对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其中社会效益是从政府、媒体、社区居民以及公众这四个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探讨。首先,在经济效益评价方面,针对2011年—2016年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母港的到港船舶航次,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未来十年,吴淞口国际邮轮母港的到港船舶进行预测。根据到港船舶情况,计算出每年邮轮使用岸电量,进而根据已有数据计算出邮轮港口、邮轮公司和电力公司经济效益,政府的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对三者的税收。根据经济效益评价结果得出,2016年-2025年,盈利的利益相关者按经济收益大小分别为电力公司、邮轮港口和政府,其中邮轮公司是亏损的,亏损费用可由政府进行补贴。其次,在环境效益评价方面,主要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用定量的方法计算出邮轮岸电项目每年可减排170万元,节约运营成本。从定性的角度来说,邮轮岸电项目不仅可提高环境质量,增加环境效益,还能协同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再次,在社会效益评价方面,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从社区居民、媒体、政府、公众这四个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分析,采用结构化访谈及网络搜索的方式得出,这四个利益相关者的对邮轮岸电项目的态度至关重要,并且他们对邮轮岸电项目采取支持的态度。最后,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主要来自于投资和收益分配问题,因此根据对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可对他们的冲突进行协调。政府和邮轮公司之间应从以下两点进行协调,即政府出台强制使用邮轮岸电政策,政府对靠港邮轮实行碳排放监制,政府建立邮轮岸电激励机制,及补贴政策;政府和邮轮港之间,应从以下两点进行协调,即政府实行补贴政策和完善顶层设计;邮轮港和邮轮公司之前的协调主要是二者要共同研究邮轮岸电的技术,电力公司和邮轮港口之间的协调主要是电力公司可适当调低电费。只有协调好邮轮岸电项目直接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和分配冲突,才能是邮轮岸电项目进入启动阶段,并且使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效益达到平衡,实现项目的效益最大化。目前在岸电项目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只将焦点集中于集装箱船舶的岸电项目技术领域,在邮轮岸电综合效益评价领域的研究几乎为零。本文将邮轮岸电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既填补了研究领域的空白,又对邮轮岸电项目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学术界具有创新意义。但是在邮轮岸电项目的社会评价方面,只是采用了定性的方法,希望今后在研究邮轮岸电项目领域的学者能够在此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本文在邮轮岸电项目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发展趋势,对今后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冯文轶[7](2014)在《FC+SVG动态补偿滤波装置在煤矿供电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采用FC+SVG并联装置抑制无功功率及高次谐波的方法,对煤矿供电系统采用动态补偿滤波。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快速地跟随矿井负荷无功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自动补偿电网系统所需无功功率,对电网无功功率实现动态无级补偿。实时滤除高压交流电网中的各次谐波污染,可以有效吸收主、副井绞车等大功率变频技术造成的电网谐波污染,使交流供电系统成为灵活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李泓泽[8](2013)在《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影响机理及补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进行,电力管理体制的变迁使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关联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发电厂商、电网公司、电力用户和环境与社会等各利益主体的行为活动可能会对电力系统其他主体产生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得到有效解决的影响,即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外部性影响,这可能会导致相关主体的经济性受到影响。因此,对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外部性影响机理进行研究,设计外部性补偿机制并提出外部性补偿政策,能够有助于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实现各主体间利益的合理补偿,促进各主体的良性发展,进而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实现电力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协调发展。本文以外部性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为基础,对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物理关联性和经济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外部性影响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了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外部性补偿机制,从外部性影响定量分析、外部性补偿机制和外部性补偿政策这种研究思路对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抽水蓄能电站投运和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一,对发电厂商、电网公司、电力用户及环境与社会等电力系统多元主体的功能和目标进行了详细地阐述,进而对多元主体间的物理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经济体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第二,对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外部性影响进行了概况分析,对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抽水蓄能电站投运和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影响机理进行了详尽地研究,构建了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外部性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第三,确定了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补偿的目标和原则,提出了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抽水蓄能电站投运及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补偿的一般思路和途径。第四,基于随机生产模拟方法构建了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的外部性影响评估模型,并进行了实例测算;进而从正、负外部性两个方面对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的外部性补偿机制进行了设计;最后,提出了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的外部性补偿政策。第五,基于随机生产模拟方法构建了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影响评估模型,并进行了实例测算;进而提出了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补偿机制;最后,提出了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补偿政策。第六,考虑到辅助服务提供的特殊性和我国当前辅助服务市场的现状,借助AGC投运的贡献量、备用提供的贡献量来表征其对电力系统多元主体产生的外部性影响程度,进而构建了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影响评估模型并进行了定量测算;据此设计了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补偿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政策。

杨冬[9](2013)在《特高压输电网架结构优化与未来电网结构形态研究》文中认为基于能源资源和负荷需求逆向分布的国情,我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2009年1月6日,晋东南一南阳一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核心技术以及设备国产化上取得重大突破。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由1000kV交流、±1100kV与±800kV直流构成的特高压电网,实施远距离、大规模、高效率输电,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根据大电网发展规律,新的更高一级电压电网发展初期,将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高风险期。在构建特高压电网的过程中,我国电网将出现与输电网架结构密切相关的新的技术问题,典型的包括多级电磁环网问题、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多馈入直流相互影响问题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送出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将给特高压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的隐患。为避免不合理的输电网架结构所导致的稳定破坏事故,深入开展对特高压输电网架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全面学习和借鉴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从输电网架结构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入手,深入到具体的多级电磁环网优化分区和多馈入直流系统限流优化问题,并对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电网进行了远景设想。整个研究引入了多属性决策理论、模糊理论、复杂网络理论、多目标优化理论等,涉及到模型建立、算法求解、约束校验、策略流程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针对输电网架结构问题建立了系统的研究体系和模型。论文的研究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考虑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性与限制短路电流水平的相互制约关系,建立了一种适用于运行规划的输电网架结构综合评价模型。引入线路或变压器过负荷指标、母线电压越限指标、暂态发电机功角差指标、暂态电压安全裕度指标、短路电流越限指标、短路容量均衡指标及系统网损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的输电网架结构进行定量的评价。从功率转移和短路电流超标两方面对多级电磁环网运行方式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仿真计算了华北一华中特高压电网的多级电磁环网运行方式,指出了多级电磁环网存在的弊端和隐患,并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多级电磁环网开、合环方案进行了定量的评价。实际系统仿真验证了所建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2)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社团结构特性量化分析的电磁环网分区方法,将复杂网络社团结构理论应用于电磁环网分区过程,为形成电磁环网分区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考虑电力网络的线路长度及参数特性,选取线路的导纳模值作为边权重,并以此为基础定义了加权边介数和加权模块度指标;对传统Floyd-Warshall算法进行了改进,使其能够适用于存在多条等长度最短路径的网络的边介数计算;根据枢纽变电站分布情况及网络拓扑结构特性,应用GN分裂算法将电磁环网运行方式下低电压等级网络划分成若干分区;依据电力网络分裂过程中各个分区被划分出来的先后顺序形成电磁环网分区方案集合,并利用加权模块度指标宏观地衡量电磁环网分区质量。标准算例和实际系统仿真验证了所建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3)为了协调解决短路电流超标和多馈入直流相互影响问题,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多馈入直流受端电网的限流方案多日标优化模型。通过分析各种限流措施对阻抗矩阵元素的影响,推导各种限流措施与超标站点白阻抗的灵敏度关系,提出了一种考虑限流措施灵敏度的支路筛选策略;通过分析多馈入短路比与网络结构的关系,推导出限流措施可能使多馈入短路比增大、也可能使其减小;采用开断线路和加装限流电抗器这两种典型的限流措施,以总投资成本最小、短路容量综合裕度最小、加权多馈入短路比最大为目标,应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Ⅱ, NSGA-Ⅱ),结合支路筛选策略,寻找Pareto最优的限流方案。实际系统仿真验证了所建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4)在分析欧洲‘’Super Grid2050"未来输电网架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三北”地区建设可再生能源电网的远景设想。结合“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规划,给出了2020年、2030年和2050年这3个时间节点的可再生能源电网目标网架;从交直流输电方式比较、新型直流输电技术特点、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发展等方面对可再生能源电网的技术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三北”可再生能源电网远景设想是在我国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提出的,根本目的是利用广域范围内的资源互补性平衡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功率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减少“三北”地区储能系统的投资,为受端电网提供稳定可靠的注入电力。

郑许林[10](2012)在《基于电力需求预测的L市电网发展规划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在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在阐明我国电力供给体制与电力供求关系状况和L市的城市化工业化与用电荒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L市电力近中期供求的主要因素,预测了L市总量负荷和分区负荷,在此基础上结合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完成了L市“十二五”期间和远景年的电网发展规划,并结合电网规划的研究,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了规划,对电网规划投资进行了估算。文章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指出城市电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应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城市电网远景饱和负荷的预测和目标网架的规划,将电力专业规划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变电站规划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且要符合相关设计规程,其建设用地应纳入各阶段城市规划,统筹安排,预留站址和线路通道走廊。

二、永城煤电集团滤波装置改造的技术经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永城煤电集团滤波装置改造的技术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思路
    第三节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效率的定义
    第一节 运营效率的概述
    第二节 运营效率的评价方法
        一、资源驱动型评价
        二、绩效驱动型评价
        三、价值驱动型评价
    第三节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效率及分析框架
第三章 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产业链
    第一节 电动汽车概述及推广情况
        一、电动汽车定义及分类
        二、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路径
        三、我国电动汽车推广应用情况
    第二节 充电设施及电能补给模式
        一、充电模式分析
        二、换电模式分析
        三、不同模式的商业实践
    第三节 我国充电服务网络及建设运营商
        一、充电基础设施规划情况
        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情况
第四章 国内外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实践经验
    第一节 基于共享经济的充电运营实践经验
        一、电动汽车分时共享
        二、电动汽车专车运营
        三、经验借鉴
    第二节 基于能源市场的充电运营实践经验
        一、碳排政策
        二、服务定价
        三、能源互联
        四、经验借鉴
    第三节 基于设施平台的充电运营实践经验
        一、设备技术研发
        二、平台合作运营
        三、经验借鉴
第五章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效率因素分析
    第一节 建设成本
        一、充电设备成本
        二、配电设备及土建成本
        三、土地成本
    第二节 运营模式
        一、B2C运营模式
        二、B2B运营模式
        三、模式差异的收益弹性
    第三节 服务收费
        一、充电服务费
        二、充电基础电费
    第四节 互联互通
        一、硬件互联互通
        二、平台互联互通
    第五节 奖补政策
        一、中央奖补政策
        二、地方奖补政策
    第六节 分析结论
第六章 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效率提升路径
    第一节 降低建设成本
        一、优化规划建设模式
        二、加快设备技术升级
        三、推动技术路线融合
    第二节 优化运营模式
        一、推广车桩联运,主动创造需求
        二、强化B2B模式,加快电动商用车规模应用
        三、优化B2C模式,推动专车运营和分时共享
    第三节 促进开放共享
        一、推进平台互联互通
        二、拓展运营生态圈
    第四节 探索能源互联
        一、配售电运营
        二、碳排放运营
第七章 结论
附录
    附录1: 国内典型充电站投资运营模型
    附录2: 电动汽车技术构成
    附录3: 发展电动汽车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致谢

(3)内蒙古某风力发电场电气部分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1.1.1 本论文的来源
        1.1.2 本论文的目的
        1.1.3 本论文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风电场电气系统设计的边界条件
    2.1 边界条件确定的原则
    2.2 风电场电气设计边界条件的确定
    2.3 小结
第3章 风电场电气主接线优化设计研究
    3.1 概述
    3.2 主接线的选择应注意
    3.3 电气主接线设计原则
    3.4 主接线设计步骤
    3.5 电气主接线设计
        3.5.1 整体接线设计
        3.5.2 风力发电机电气主接线设计
        3.5.3 110kV升压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
        3.5.4 中性点接地方式
    3.6 小结
第4章 短路电流计算
    4.1 概述
    4.2 阻抗计算
    4.3 序网制定
    4.4 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4.4.1 110kV出口D1短路
        4.4.2 主变压器低压侧 D2 点短路
        4.4.3 箱变出口D3点短路
        4.4.4 风机出口D4点短路
    4.5 单相接地电流计算
    4.6 短路冲击电流计算
    4.7 小结
第5章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5.1 概述
    5.2 风力发电机
    5.3 箱式变压器
    5.4 主变压器
        5.4.1 升压变压器容量的确定原则
        5.4.2 绕组连接方式的确定
        5.4.3 调压方式
        5.4.4 变压器阻抗的选择
        5.4.5 变压器冷却方式的选择
        5.4.6 选型结果
    5.5 升压变电站 110kV高压配电装置
        5.5.1 方案比选
        5.5.2 参数选择
    5.6 升压变电站 35kV电气设备
        5.6.1 工作电流计算
        5.6.2 设备选型
    5.7 中性点接地装置及站用变压器
        5.7.1 中性点不接地的危害
        5.7.2 接地变压器原理
        5.7.3 优化设计选型
        5.7.4 选型结果
    5.8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5.8.1 无功补偿装置选型
        5.8.2 无功补偿容量计算
    5.9 小结
第6章 电气系统布置及优化设计
    6.1 概述
    6.2 电气设备的布置
    6.3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6.3.1 过电压保护
        6.3.2 电气系统接地设计
    6.4 照明
    6.5 电缆设施
    6.6 电气一次设备清册
    6.7 小结
第7章 风电场集电线路优化设计研究
    7.1 概述
    7.2 集电线路电压等级比选研究
        7.2.1 技术性分析
        7.2.2 经济性分析
        7.2.3 综合分析
    7.3 线路的基本技术参数和特性
    7.4 集电线路的杆塔组合方式研究
    7.5 集电线路设计优化研究
        7.5.1 风电场路径概述
        7.5.2 导线、地线的选择及防振
        7.5.3 线路绝缘及金具选择
        7.5.4 防雷接地
        7.5.5 通信光缆部分
    7.6 集电线路部分主要材料表
    7.7 小结
第8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深冷空分的过程模拟与节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空分的应用前景
    1.2 气体分离的方法
        1.2.1 变压吸附法
        1.2.2 膜分离法
        1.2.3 低温分离法
    1.3 国内外深冷空分的发展及现状
        1.3.1 国外的深冷空分发展
        1.3.2 我国的深冷空分发展
    1.4 深冷空分流程介绍
        1.4.1 外压缩流程简介
        1.4.2 内压缩流程简介
    1.5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深冷空分流程与设备
    2.1 28000Nm~3/h机组设备和设备简介
3 深冷空分的Aspen流程模拟
    3.1 热力学-状态方程的选择
    3.2 某国企 28000Nm~3/h空分装置流程模拟
    3.3 合成过程中所用设备模型
    3.4 模拟结果对比
    3.5 模拟的优化过程
        3.5.1 进料位置与热负荷的关系
        3.5.2 进料流量对产品产量及纯度的影响
        3.5.3 进料流量对热负荷的影响
        3.5.4 温度对精馏过程的影响
        3.5.5 压力对精馏过程的影响
    3.6 精馏塔的核算
    3.7 本章小结
4 换热网络集成与变工况分析
    4.1 换热网络的初步构建
    4.2 换热网络合成流程
    4.3 初始换热网络的生成
    4.4 变工况模拟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空分全流程物料流程图(PFD)

(5)新能源电力系统源荷互动关键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传统的可再生能源消纳策略
    1.3 源荷互动消纳策略研究现状
        1.3.1 源荷互动消纳途径研究现状
        1.3.2 源荷互动经济效益研究现状
        1.3.3 主动配电网源荷联合规划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2章 新能源电力系统源荷特性的研究
    2.1 供给侧电源出力特性
        2.1.1 风力发电特性
        2.1.2 光伏发电特性
        2.1.3 常规电源发电特性
        2.1.4 其他电源特性
    2.2 需求侧负荷响应特性
        2.2.1 可转移负荷
        2.2.2 可平移负荷
        2.2.3 可削减负荷
    2.3 可再生能源消纳困难的瓶颈问题研究
        2.3.1 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分布规律
        2.3.2 弃风限电现象的瓶颈问题
    2.4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根本性变化及定义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能源电力系统能量平衡模型的研究
    3.1 常规发电机组调节能力极限
        3.1.1 常规机组状态链
        3.1.2 常规发电机组调节速率
        3.1.3 常规机组静态调节能力极限
    3.2 应对双侧随机的新能源电力系统能量平衡模型
        3.2.1 传统的确定性电力调度模型
        3.2.2 应对双侧随机的电力调度模型
        3.2.3 基于常规机组调节极限的运行能量平衡模型
    3.3 负荷变化空间下可再生能源接入标准
        3.3.1 风光功率波动特性及行业标准
        3.3.2 负荷变化空间下风光入网功率标准
    3.4 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源荷互动机制研究
        3.4.1 电动汽车换电站消纳途径
        3.4.2 直购电消纳途径
        3.4.3 分时电价/可中断负荷消纳途径
        3.4.4 基于需求侧响应的源荷互动优化调度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模型的研究
    4.1 源荷互动调度成本及收益分析
        4.1.1 源荷互动成本分析
        4.1.2 源荷互动收益分析
    4.2 能量均摊成本最低的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模型
        4.2.1 经济性评价指标
        4.2.2 优化目标及约束条件
        4.2.3 源荷互动一体化优化调度策略
        4.2.4 基于改进GSA的优化模型求解
    4.3 基于合作博弈的源荷互动成本分摊机制研究
        4.3.1 合作博弈理论
        4.3.2 新能源电力系统各参与者合作博弈关系
        4.3.3 基于Shapley值的成本分摊机制研究
    4.4 政府补贴政策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动配电网源荷联合规划模型的研究
    5.1 主动配电网规划理论
        5.1.1 主动配电网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5.1.2 主动配电网的主动管理
        5.1.3 主动配电网的规划内涵
    5.2 可持续发展的主动配电网源荷联合规划模型
        5.2.1 电力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5.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5.2.3 主动配电网源荷联合规划模型
    5.3 基于GSA算法的优化模型求解
    5.4 政府配电网规划规制措施研究
        5.4.1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建设标准
        5.4.2 电动汽车换电站选址定容标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源荷互动分析平台的研发与实证分析
    6.1 源荷互动平台设计与实现
    6.2 实验环境基础数据
    6.3 实验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邮轮岸电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邮轮碳排放对自然环境和人身健康带来严重破坏
        1.1.2 我国对节能减排任务做出国际承诺
        1.1.3 国内外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政策正在推进
        1.1.4 岸电使用逐步推广至邮轮港口
        1.1.5 选取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港口岸电效益评价研究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引证法
        1.4.2 纵横向比较法
        1.4.3 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合法
    1.5 研究内容
        1.5.1 研究主要内容
        1.5.2 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邮轮环境影响综述
    2.2 国内外邮轮岸电发展现状综述
        2.2.1 国外邮轮岸电发展现状
        2.2.2 国内邮轮岸电发展现状
    2.3 利益相关者综述
        2.3.1 利益相关者定义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历程
        2.3.3 利益相关者战略模型
        2.3.4 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协调机制
第三章 邮轮岸电项目分析
    3.1 邮轮岸电方案与技术分析
        3.1.1 岸电技术定义
        3.1.2 岸电系统组成
        3.1.3 邮轮岸电技术方案分析
    3.2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岸电项目分析
        3.2.1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现状与趋势
        3.2.2 建设条件
        3.2.3 配套工程
        3.2.4 施工方案
第四章 邮轮岸电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诉求分析
    4.1 利益相关者效益诉求分析方法
    4.2 邮轮岸电项目利益相关者诉求分析
        4.2.1 邮轮岸电项目利益相关者整体性分析
        4.2.2 邮轮港口
        4.2.3 邮轮公司
        4.2.4 电力公司
        4.2.5 政府
第五章 吴淞口邮轮岸电项目的效益评价研究
    5.1 邮轮岸电项目的效益评价
    5.2 邮轮岸电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效益评价
        5.2.1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到港船舶预测研究
        5.2.2 邮轮公司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5.2.3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5.2.4 电力公司经济效益评价
        5.2.5 政府经济效益评价
    5.3 邮轮岸电项目的环境效益评价
        5.3.1 对岸电项目环境效益的定性评价
        5.3.2 对岸电项目环境效益的定量评价
    5.4 邮轮岸电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
        5.4.1 社区居民评价
        5.4.2 媒体评价
        5.4.3 政府评价
        5.4.4 公众评价
第六章 利益相关者在岸电项目中的协调机制分析
    6.1 邮轮岸电项目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分析
        6.1.1 邮轮港口与政府冲突分析
        6.1.2 邮轮港口与邮轮公司
        6.1.3 政府与邮轮公司
        6.1.4 邮轮港口与电力公司
    6.2 邮轮岸电项目直接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分析
        6.2.1 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原则
        6.2.2 政府和邮轮公司的协调机制构建
        6.2.3 邮轮港和政府的协调机制构建
        6.2.4 邮轮港和邮轮公司的协调机制构建
        6.2.5 邮轮港和电力公司的协调机制的构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1.1 本文结论
        7.1.2 补充
        7.1.3 创新点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7)FC+SVG动态补偿滤波装置在煤矿供电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FC+SVG动态补偿在煤矿供电系统应用的可行性
2 SVG动态补偿滤波装置的技术先进性
3 SVG技术方案和滤波补偿效果
4 应用FC+SVG动态补偿技术产生的综合效益
5 结语

(8)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影响机理及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外部性理论及其应用
        1.2.2 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1.2.3 有关抽水蓄能电站的相关研究
        1.2.4 有关辅助服务问题的相关研究
        1.2.5 有关风电并网问题的相关研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关联性分析
    2.1 电力系统的多元主体构成及其功能和目标
        2.1.1 发电厂商
        2.1.2 电网公司
        2.1.3 电力用户
        2.1.4 环境与社会等其他相关主体
    2.2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物理关联性分析
        2.2.1 电能产品的物理属性
        2.2.2 电力系统运行的物理属性要求
        2.2.3 满足电力系统运行要求的物理关联性分析
    2.3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经济关联性分析
        2.3.1 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变迁概况
        2.3.2 “厂网合一”体制下的电力系统主体构成及经济关系
        2.3.3 “厂网分开”体制下的电力系统主体构成及经济关系
        2.3.4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经济关联关系的主要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外部性影响机理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1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外部性影响概况
    3.2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的外部性影响机理
        3.2.1 对常规火电厂商的影响
        3.2.2 对电网公司的影响
        3.2.3 对电力用户的影响
        3.2.4 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
    3.3 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影响机理
        3.3.1 对常规发电厂商的影响
        3.3.2 对电网公司的影响
        3.3.3 对电力用户的影响
        3.3.4 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
    3.4 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影响机理
        3.4.1 AGC投运的外部性影响
        3.4.2 备用提供的外部性影响
        3.4.3 无功补偿的外部性影响
    3.5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5.1 外部性影响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3.5.2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影响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外部性补偿机制设计
    4.1 机制设计一般理论和方法概述
        4.1.1 机制设计理论产生背景
        4.1.2 机制设计基本理论介绍
        4.1.3 机制设计理论的应用
    4.2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补偿的目标和原则
        4.2.1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补偿的目标
        4.2.2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补偿的原则
    4.3 外部性补偿的一般思路和途径
        4.3.1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的外部性补偿一般思路和途径
        4.3.2 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补偿一般思路和途径
        4.3.3 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补偿一般思路和途径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外部性影响及补偿对策
    5.1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外部性影响定量分析
        5.1.1 随机生产模拟理论及风电出力特征分析
        5.1.2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的外部性影响评估模型
        5.1.3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外部性影响实例测算
    5.2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外部性补偿机制
        5.2.1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正外部性补偿机制
        5.2.2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负外部性补偿机制
    5.3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外部性补偿政策
        5.3.1 加大政府对风电产业的扶持力度
        5.3.2 多元化风电项目的开发主体
        5.3.3 设立风电并网负外部性补偿专项基金
        5.3.4 加大对储能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5.3.5 积极推行绿色电力认购制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影响及补偿对策
    6.1 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影响定量分析
        6.1.1 随机生产模型
        6.1.2 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影响评估模型
        6.1.3 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影响实证分析
    6.2 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补偿机制
        6.2.1 对常规发电厂商的外部性补偿机制
        6.2.2 对电网公司的外部性补偿机制
        6.2.3 对电力用户的外部性补偿机制
        6.2.4 对环境与社会的外部性补偿机制
    6.3 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补偿政策
        6.3.1 完善抽水蓄能电站的电价政策
        6.3.2 多元化抽水蓄能电站的经营模式
        6.3.3 加大国家对抽水蓄能电站的税收优惠和贷款支持力度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影响及补偿对策
    7.1 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定量分析
        7.1.1 AGC投运的贡献量测算
        7.1.2 备用提供的贡献量测算
        7.1.3 无功补偿的外部性测算
    7.2 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补偿机制研究
        7.2.1 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补偿原则
        7.2.2 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补偿机制
    7.3 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补偿政策研究
        7.3.1 制定一定的奖惩机制
        7.3.2 合理制定机组的上网电价
        7.3.3 转变辅助服务提供的补偿模式
        7.3.4 发展辅助服务市场的模式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9)特高压输电网架结构优化与未来电网结构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输电网架结构问题的研究现状
        1.2.1 电磁环网
        1.2.2 短路电流
        1.2.3 多馈入直流系统
        1.2.4 未来输电网架结构
    1.3 输电网架结构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特高压初期的多级电磁环网影响分析
    2.1 引言
    2.2 多级电磁环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2.1 功率转移
        2.2.2 短路电流超标
    2.3 输电网架结构综合评价模型
        2.3.1 评价模型
        2.3.2 评价指标
    2.4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2.4.1 层次分析法
        2.4.2 模糊综合评价
    2.5 实际系统分析
        2.5.1 多级电磁环网运行方式分析
        2.5.2 电磁环网开、合环方案评价
    2.6 小结
第3章 基于网络社团结构特性量化分析的电磁环网分区方法
    3.1 引言
    3.2 复杂网络社团结构理论
        3.2.1 复杂网络特征指标
        3.2.2 改进Floyd-Warshall算法
        3.2.3 GN分裂算法
        3.2.4 模块度指标
    3.3 电磁环网分区方法
        3.3.1 网络加权
        3.3.2 方法流程
    3.4 算例分析
        3.4.1 标准算例
        3.4.2 实际系统
    3.5 小结
第4章 多馈入直流受端电网限流方案多目标优化
    4.1 引言
    4.2 限流措施灵敏度分析
        4.2.1 开断线路
        4.2.2 加装限流电抗器
        4.2.3 更换高阻抗变压器
    4.3 多馈入短路比分析
        4.3.1 短路比
        4.3.2 多馈入短路比
        4.3.3 多馈入短路比与网络结构的关系
    4.4 限流方案多目标优化
        4.4.1 数学模型
        4.4.2 NSGA-Ⅱ算法
        4.4.3 方法流程
    4.5 实际系统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中国未来可再生能源电网远景设想
    5.1 引言
    5.2 “三北”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规划
    5.3 “三北”可再生能源电网远景设想
        5.3.1 2020年目标网架
        5.3.2 2030年目标网架
        5.3.3 2050年目标网架
    5.4 可再生能源电网技术可行性分析
        5.4.1 交直流输电方式比较
        5.4.2 新型直流输电技术特点
        5.4.3 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发展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基于电力需求预测的L市电网发展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我国电力供给体制与电力供求关系状况
        1.1.2 L市城市化工业化与用电荒
    1.2 本文研究对象和主要问题
        1.2.1 L市供电公司管辖范围
        1.2.2 本文研究的对象
        1.2.3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与章节安排
2 相关理论回顾
    2.1 影响我国电力供求的主要因素
        2.1.1 影响我国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
        2.1.2 影响电力供给的主要因素
    2.2 电力需求预测方法
    2.3 电网规划的流程与方法
        2.3.1 电网规划的主要流程
        2.3.2 电网规划的主要方法
3 影响L市电力近中期供求的主要因素
    3.1 影响L市电力供给的主要因素
        3.1.1 电源对L市电力供给的影响
        3.1.2 电源结构对L市电力供给的影响
        3.1.3 电网结构对L市电力供给的影响
    3.2 影响L市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
        3.2.1 L市城市化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3.2.2 L市工业化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3.2.3 影响电力需求的短期因素
4 L市电力负荷预测
    4.1 电力需求相关分析与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4.1.1 L市电力需求相关分析
        4.1.2 L市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4.2 基于自然负荷的用电量预测
        4.2.1 近期用电量预测
        4.2.2 中远期用电量预测
    4.3 自然负荷预测
        4.3.1 全市负荷预测
        4.3.2 分地区负荷预测
    4.4 大用户负荷预测
        4.4.1 大用户报装情况
        4.4.2 大用户负荷预测
        4.4.3 大用户负荷预测结果
    4.5 全口径最大负荷预测结果
5 L市电网发展规划
    5.1 L市电网发展规划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
        5.1.1 电网发展规划的目标
        5.1.2 电网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5.1.3 电网发展规划的原则
    5.2 L市电网发展的电源结构规划
    5.3 L市电网发展的电网结构规划
        5.3.1 500kV及以上电网规划
        5.3.2 220kV电网规划
        5.3.3 110kV电网规划
        5.3.4 35kV电网技改规划
    5.4 L市电网发展的通道站址规划
        5.4.1 变电站选址基本要求
        5.4.2 500kV变电站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控制
        5.4.3 220kV变电站规划布局
        5.4.4 电力线路廊道黄线规划
6 L市电网发展的支撑保障
    6.1 L市电网发展的投资预算规划
        6.1.1 输配电网工程单位造价
        6.1.2 电网工程投资估算
    6.2 L市电网发展的人员配置规划
7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永城煤电集团滤波装置改造的技术经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光伏电站接入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发展现状综述[J]. 陈维荣,王璇,李奇,韩莹,王伟颖. 电网技术, 2019(10)
  • [2]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效率研究[D]. 陈林晗. 厦门大学, 2017(02)
  • [3]内蒙古某风力发电场电气部分设计与实现[D]. 白洁. 长春工业大学, 2017(02)
  • [4]深冷空分的过程模拟与节能分析[D]. 邹环泽. 重庆大学, 2017(06)
  • [5]新能源电力系统源荷互动关键问题的研究[D]. 周欢.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6]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邮轮岸电效益评价研究[D]. 李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02)
  • [7]FC+SVG动态补偿滤波装置在煤矿供电中的应用[J]. 冯文轶. 煤矿机械, 2014(06)
  • [8]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影响机理及补偿机制研究[D]. 李泓泽. 华北电力大学, 2013(11)
  • [9]特高压输电网架结构优化与未来电网结构形态研究[D]. 杨冬. 山东大学, 2013(10)
  • [10]基于电力需求预测的L市电网发展规划研究[D]. 郑许林.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永城煤电集团过滤装置改造技术经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