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非交往的四大高潮

古代中非交往的四大高潮

一、古代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四次高潮(论文文献综述)

郑鑫艺[1](2021)在《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中的非洲叙述研究》文中指出

李安山[2](2021)在《中非古代关系史研究四十年》文中指出文章从中外关系史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有关古代中非关系的研究进行史学史梳理。关于汉代的中非关系研究,集中在中非关系起始时间、"已程不国"和"兜勒"两处非洲地名及早期非洲移民的研究。关于唐代的中非关系研究,主要涉及唐代古籍中出现的相关地名(如摩邻、老勃萨、拨拔力、三兰等)、中非商贸往来以及被称为"昆仑奴"或"僧只"的黑人之来源问题。宋元时期,中非交往不断扩大,中国对非洲的认识得以提升,双方贸易活动频繁,相关研究成果丰硕。明代中非交往更进一步,学界对明代中非交通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明代地图上出现的非洲地名、郑和下西洋与非洲的关联以及明代中非贸易和瓷器在非洲的发现。由于处于殖民帝国入侵非洲和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社会,清代中非交往受阻,学界研究集中在清朝相关着作的内容及早期华侨社会的相关问题。基于以上研究,文章对中外关系史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提出建议。

庞乃明[3](2020)在《四十年来的中国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过几代学人的接续努力,中国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研究队伍的空前壮大,研究视角的不断创新,一批高质量成果的先后问世,大大扭转了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薄弱状态。现有研究涉及明朝对外关系的各方面各层次,初步实现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地域关注的全覆盖,一些视野宏阔、视角独到、注重经世的学术亮点日益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学术理路、学科建设与重要成就,反思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对于推动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深入开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张军广[4](2019)在《非洲孔子学院发展中的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土化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关键,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重要抓手。但无论是非洲孔子学院的本土化发展,还是本土汉语教师培养,都必须和当地政治经济状况、社会文化传统、教育政策等因素相适应。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前提,本研究以促进非洲孔子学院实现内涵式发展,增强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聚焦非洲孔子学院本土汉语师资建设问题。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宏观呈现全球背景下非洲孔子学院当前的发展状况、特色和面临的挑战;依据组织变革中的内外驱动力等有关理论,对影响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社会文化、教育生态、汉语需求、课程设置和教学等进行较深入的中观分析;微观上,通过深度剖析肯尼亚孔子学院发展及本土汉语教师学习、从教和成长的典型个案,探究非洲孔子学院发展和本土汉语教师培养之实践路径。研究发现,宏观层面上,非洲孔子学院的办学规模快速增长,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但也存在因环境特殊、需求快速增长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师资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如何进一步取得所在国家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同与支持,推动汉语进入所在国大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本土人才培养的提质增效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观上看,非洲孔子学院对本土汉语人才培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人才培养数量、质量、学历层次、课程设置和教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民众学习汉语的多样需求,形成了一定的本土化发展特色,但所在国家的社会状况、经济条件、多语环境、社会文化及教育传统等问题也对孔子学院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内容、形式及层次提出了更多样化的要求。微观分析发现,受当地教育环境及现有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影响,本土汉语教师成长面临着从专业选择、语言学习、就业到职业发展等多方面困难。非洲孔子学院发展和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是一项系统过程。基于自身的职能定位和长远发展目标,非洲孔子学院需要从被动适应式发展转向主动内涵式发展,推动汉语进入当地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本土汉语师资标准、教育体系及质量保障制度建设,提高汉语及孔子学院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树立孔子学院“汉教”品牌。本土化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途径,但鉴于非洲孔子学院发展及本土汉语教师培养问题的复杂性,探索适合非洲场域的孔子学院本土化发展和本土汉语教师培养道路,任重而道远!

周瑞洲[5](2017)在《中国与肯尼亚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研究(1963-2016)》文中指出肯尼亚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农业资源、农作物种质资源得天独厚,但农业科技、作物遗传育种、病虫草害防治、农场品加工生产、农业机械化方面均落后。自1963年肯尼亚独立以来,肯尼亚一直致力于解决自身的农业危机,但收效甚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农业科技、作物遗传育种、病虫草害防治、农业机械化、农村减贫方面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肯尼亚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肯尼亚自1963年独立后一直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在经济、文化、教育、旅游方面交流甚密。在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方面,肯尼亚一直希望通过与中国等农业科技较为发的的国家进行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以提高本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中国与肯尼亚古代便有交流,在肯尼亚马林迪市考古发现了来自中国南宋时期的瓷器。当代以来两国的合作始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中国与非洲国别间开展国家合作较早的国家之一,但是一直以来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还交流较少。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农业科技、作物遗传育种、病虫草害防治、农场品加工生产、农业机械化开始迅速发展,同时改革开放的政策、对外援助方式的改变及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为中国与肯尼亚农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改革开放后至今的这段时期是中国与肯尼亚农业科技交流得到较为长足进步且全面发展的时期,中国与肯尼亚两国政府积极往来,领导人频繁互访,签订了有利于两国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备忘录、议定书,在政治上保证了两国开展农业科技合作;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中国与农业相关的国营企业、民营公司也开始对肯尼亚的农机、作物种植等领域进行投资,促进了肯尼亚农业向机械化、集约化、农产品产业链方向发展;高校和科研机构也通过派遣农业专家、共建示范园区的方式在肯尼亚推广适应当地发展的农业高新技术。同时在这一时期,中国优秀的作物种植经验、茶树、转基因大豆与水稻的等优良农作物品种也逐步在肯尼亚的推广。在农业人才培养上,中国与肯尼亚通过技术培训班和官员研修班这一短期培训班,和在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开设了以农业为特色的孔子学院这一长期培养机制,来为肯尼亚当地的农业生产培养了储备人才。总之,中国与肯尼亚双方开展的各项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基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但瑕不掩瑜,树立了中国与其他非洲国家开展农业科技交流“农、科、教、投资”四位一体相结合的典范,对推进中国与肯尼亚两国农业科技事业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尚俊峰[6](2017)在《讲法语的非洲人在广州遇到的困难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非关系历史悠久,延续至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新中国不断与许多非洲国家建立现代化的外交关系,积极推进双边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交流。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中非交流更加密切,双方领导互访不断,双边关系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来华的非洲人越来越多,尤其来粤非洲人近几年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作为新的外来群体,在华非洲人开始成为社会学家的研究对象。在国内外的学术界,不乏对在粤非洲人的研究文章。但是这些文章多是基于社会学、移民学和中非关系的角度,侧重于研究在粤非洲人的社会身份、社会关系、社会活动以及社会结构等。而很少有人从微观角度去研究这些非洲人在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本篇论文旨在通过田野调查,研究在粤讲法语的非洲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通过定性调查的方法,对在粤的十几名讲法语的非洲人进行了访谈,目的就是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他们在华生活。调查发现,在华非洲人生活中总是遇到许多同样的困难,比如种族歧视、贸易欺诈、教育问题等。研究分析表明,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在华非洲人的生活困境。其一,中国人对非洲人持有的刻板印象使得在华非洲人不得不继续忍受种族主义;其二,由于文化不同,非洲人作为“外群体”难以融入中国人这一“内群体”之中;其三,非洲人缺乏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了解;其四,广州“三非”问题使得政府机关加强对外国人的管控。通过这项研究,我们能更加了解在粤非洲人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问题。同时,该研究也将给予我们更多的启发,指导我们制定更加合适的对外政策。

谢励斌[7](2017)在《踵事增华:古代中国非洲关系史研究综述》文中认为近三百年以来,国内外学人针对古代中国非洲关系史开展大量研究工作而出现了众多着述。从学术研究成果的年代分期而言,主要有:17-19世纪初始时期;20世纪初至二战的发展时期;二战后到20世纪末的成熟时期和21世纪以后的完善时期。

刘笑阳[8](2016)在《中国海洋强国思想的历史逻辑》文中提出中国的海洋强国思想并非新近萌生的国家理念,而是两千年来特定历史逻辑的产物。对中国海洋强国思想的历史进行梳理和总结不仅能为当前的国家战略提供理念支撑,同时也可以填补相关研究缺失的空白。本文从古代的缘起、近代的萌芽和当代的探索三个阶段对中国的海洋强国思想及其战略实践进行历史梳理,并总结出其中蕴含的历史特点和演进逻辑,即由浅显认知向系统论述演进、由"重陆轻海"向"陆海统筹"演进、由"趋利"向"避害"再向"趋利避害"演进、由探索海洋强国之"术"向塑造海洋强国之"道"演进,进而指出在中国海洋强国探索的第四次高潮中相关战略和研究的未来方向。

石竞琳[9](2016)在《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反犹主义》文中研究说明反犹主义是西方贯穿古今、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在中国从古代到近代都有犹太人居住,但是中国从来没有爆发过反犹主义运动。最引人瞩目的是北宋时期来到开封的犹太人,他们受到历朝统治者的礼遇,最后完全被同化了。近代以来出现过四次犹太人来华高潮,留下了许多中犹友谊的佳话。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反犹主义?首先,古代中国的"天下观"使中国自古具有包容不同族类及其生产方式、习俗和宗教文化的传统;其次,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治结构是中央集权体制,宗教没有僭越于政治,不存在宗教一统天下的局面,也不存在基于宗教冲突的反犹主义传统;第三,中华民族向来有以义当先、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传统理念,故而近代中国从官方到民间都积极救助犹太难民。中国人与犹太人友好交往的这一页将永载史册,成为不同种族、民族、宗教、文化对话及和睦相处的典范,彰显人类的和谐与和平。

罗磊[10](2013)在《中非关系视角下的广州地区非洲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和非洲友谊源远流长,基础坚实。半个多世纪以来,双方政治关系密切,高层互访不断,人员往来频繁,经贸关系迅速发展。正是基于这一大的背景,广州更以其独特的区位和经济优势吸引了大量非洲商人来穂从事商贸活动,留学生来华学习。这篇论文旨在从中非关系的视角探索和研究广州非洲人。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发现,他们在贸易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充当着促进中非贸易发展、传播多元文化、塑造自身形象的角色。广州非洲商人在穂的商贸活动具备有利因素,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制约因素。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广州的非洲人做出的上述贡献,同时正视其带来的问题,增加社会认同感,使他们能够在中非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充当桥梁纽带作用,从而推动中非关系持续、稳定发展。

二、古代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四次高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古代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四次高潮(论文提纲范文)

(2)中非古代关系史研究四十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汉代的中非关系
二、唐代的中非关系
三、宋元时代的中非关系
四、明代的中非关系
五、清代的中非关系及古代中非关系论着
六、余论

(3)四十年来的中国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学术脉络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议题
    (一)明朝对外政策研究
    (二)明朝与东北亚国家关系研究
    (三)明朝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研究
    (四)明朝与其他亚非国家关系研究
    (五)明朝与欧洲关系研究
    (六)郑和下西洋研究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成就评估与学术展望

(4)非洲孔子学院发展中的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
        1.孔子学院
        2.本土汉语教师
        3.汉语教师本土化
    (三)研究综述
        1.孔子学院发展研究
        2.汉语教师的职业素质
        3.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
    (四)研究问题、内容与方法
        1.研究问题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二、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理论基础
        1.组织变革理论
        2.跨文化传播理论
        3.外语教师教育理论
    (二)分析框架
三、“汉语热”下的非洲孔子学院发展态势
    (一)孔子学院全球建设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背景
    (二)先发地区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取向的重要参考
        1.亚欧美及大洋洲地区孔子学院的发展成就
        2.亚欧美及大洋洲地区孔子学院的发展困境与未来走向
    (三)当前非洲孔子学院的发展机遇、成就与挑战
        1.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关键机遇:中非合作
        2.非洲孔子学院取得的主要成就:规模效益
        3.非洲孔子学院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供需不平衡
四、本土化:非洲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前孔子学院时期汉语在非洲的传播经验
        1.发端:汉语的伴生性传播
        2.发展:汉语的学校传播
    (二)当前孔子学院在非发展的社会环境
        1.非洲的社会、语言和教育
        2.新时期中非合作过程中的语言和文化冲突
        3.本土化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基本逻辑
    (三)汉语教师本土化是孔子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现状与成就
        2.本土汉语教师培养面临的困境
        3.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重要抓手
五、非洲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培养个案分析
    (一)肯尼亚孔子学院及汉语教师本土化背景
        1.社会环境
        2.教育环境
        3.语言教育政策
    (二)肯尼亚汉语教学及教师需求
        1.专门用途汉语需求分析
        2.大中小学汉语教学及本土教师需求分析
    (三)肯尼亚孔子学院(课堂)的本土化发展
        1.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
        2.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
        3.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
        4.莫伊大学孔子学院
        5.内罗毕广播孔子课堂和鲁辛加学校孔子课堂
    (四)孔子学院中的本土汉语教师:个体成长的案例
        1.“我选汉语”
        2.“我去中国学习”
        3.“我回来教汉语”
        4.“我想回中国读博”
六、非洲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建议
    (一)非洲孔子学院本土化发展策略
        1.寻求差异化政策供给
        2.推动当地汉语教育政策变革
        3.优化应对挑战的对策
    (二)非洲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对策
        1.分步推进本土汉语教师标准建设
        2.协力构建本土汉语教师教育体系
        3.完善本土汉语教师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附录 A 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招生简介(英文版)
附录 B 2018年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招生简章
附录 C Questionnaire(S4-7)
附录 D Questionnaire(S8)
附录 E 狮子小学问卷调查原始统计结果
附录 F 本土老师访谈提纲
附录 G 本土汉语教师访谈节选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中国与肯尼亚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研究(1963-201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五、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国与肯尼亚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概述
    第一节 中肯交往历史基础
    第二节 中肯农业科技发展概况与合作条件
    第三节 中肯农业科技合作发展基本历程
第二章 中肯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主要途径
    第一节 政府间往来及合作
    第二节 中国对肯尼亚的农业投资
    第三节 高校及科研机构交流
    第四节 专家与留学生等人员往来
第三章 中肯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国作物种植经验与良种在肯尼亚的传播
    第二节 中国农业高新科技在肯尼亚的推广应用
    第三节 短期技术培训班和官员研修班的开设
    第四节 学历农业人才培养
第四章 中肯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特点、动因与评价
    第一节 特点
    第二节 动因分析
    第三节 成效及影响
    第四节 有待提高领域及面临的挑战
    第五节 对于中国与肯尼亚乃至中非合作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6)讲法语的非洲人在广州遇到的困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附件

(9)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反犹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犹太人的中国缘
二、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反犹主义?
    (一)古代中国的“天下观”使中国自古具有包容不同族类及其生产方式、习俗和宗教文化的传统
    (二)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治结构是中央集权体制,与欧洲中世纪政教二元化的统治不同,宗教没有僭越于政治,不存在宗教一统天下的局面
    (三)中华民族向来有救人于危难之中、义以当先、讲求仁道的美德,孔子“君子义以为上”的理念一直是儒家文化的传统
余论

(10)中非关系视角下的广州地区非洲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四、 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中非双边关系概述
    第一节 中非政治交往
    第二节 中非经贸合作
    第三节 中非友好交流
第二章 广州非洲人基本情况
    第一节 广州非洲人分布的区域及特点
    第二节 广州非洲人来源国别
    第三节 广州地区非洲人的职业
第三章 广州非洲人的社会—经济—文化角色
    第一节 广州地区与非洲的贸易对于中非经贸关系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 形象的塑造者
    第三节 多元文化的传播者
    第四节 指导者和教育者
第四章 广州非洲人商贸活动的有利和制约因素
    第一节 有利因素
    第二节 制约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古代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四次高潮(论文参考文献)

  • [1]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中的非洲叙述研究[D]. 郑鑫艺.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2]中非古代关系史研究四十年[J]. 李安山. 社会科学战线, 2021(02)
  • [3]四十年来的中国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J]. 庞乃明. 南开史学, 2020(02)
  • [4]非洲孔子学院发展中的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研究[D]. 张军广.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1)
  • [5]中国与肯尼亚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研究(1963-2016)[D]. 周瑞洲.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6]讲法语的非洲人在广州遇到的困难分析[D]. 尚俊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7(02)
  • [7]踵事增华:古代中国非洲关系史研究综述[J]. 谢励斌. 昭通学院学报, 2017(01)
  • [8]中国海洋强国思想的历史逻辑[J]. 刘笑阳. 中国战略报告, 2016(02)
  • [9]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反犹主义[J]. 石竞琳. 世界民族, 2016(01)
  • [10]中非关系视角下的广州地区非洲人研究[D]. 罗磊. 暨南大学, 2013(01)

标签:;  ;  ;  ;  ;  

古代中非交往的四大高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