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政委”王玉峰

“奋斗的政委”王玉峰

一、“拼搏政委”王玉峰(论文文献综述)

柏晓斐[1](2020)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塑造》文中研究表明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并未提出“军队形象”的概念,但其对八路军的形象给予了足够重视,为塑造八路军良好形象进行了持久努力。本研究在广泛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党史学、历史学为基础,借鉴或运用传播学、形象学、宣传学、图像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致力于解决中共为何形塑八路军、如何形塑八路军、最终达到了何种效果、产生了何种影响的系列问题。全面抗战时期,中共积极塑造八路军的良好形象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动因。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共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出征前线。同时,中共制定了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其中发动广大的群众参加抗战则是最重要一环。但由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反共宣传,华北民众对中共及其军队存在误解,这使刚出征的八路军在动员、组织群众以及作战、生活方面都面临不少困难。这不仅关乎全面抗战路线的践行效果,更直接影响着八路军的生存与发展。塑造八路军的良好形象,打破民众的既存认知,消除误解,就成为中共必须迫切开展的工作。而随着抗战的推进,出于对中共的戒备和敌视,国民党不断造谣八路军“游而不击”,并诬蔑八路军“袭击友军”“擅自行动”,“破坏抗战”。日伪也积极进行宣传战,诬称八路军不堪一击,欺压百姓,并附和国民党,造谣八路军不对日作战,袭击国民党军队。受国民党、日伪造谣和诬蔑的影响,民间舆论一度也质疑或批评八路军未尽力抗战,妨害抗战。这又要求中共形塑八路军的活动必须持久开展。军队形象的塑造,以军队形象的定位为前提。全面抗战初期,立足于全国对日抗战的要求,依据红军的政治文化传统以及敌强我弱之实际,中共中央尤其是毛泽东快速找准了八路军的形象定位。在政治上,保证并声明八路军仍旧是党领导的军队;同时指出八路军依旧是人的军队,将为人民而战,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作风纪律上,强调要保持红军的优良作风,即官兵一致、民主团结,战斗勇敢、主动灵活,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等等;同时仍旧要执行铁的纪律。在军事上,包含着两个互相依存并向前发展的方面:一是八路军将执行主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二是,基于前,在地位和责任上,八路军将逐渐从战略支队转变为起决定作用和直接打垮日军的力量。军队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源像和媒介传播,但源像是媒介传播的依据。这就要求八路军在日常中必须有能获得外界认可的表现。对此,中共依据对八路军形象的定位,领导八路军积极对日作战,并使之逐渐发展为全国抗战的主力;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作风纪律建设,巩固了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进一步严格了八路军的群众纪律,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进行了整军运动与有限度的正规化,提高了八路军的战斗力。同时,面对国民党破坏团结的新情况,始终不放弃维护国共合作的立场。从而夯实了八路军坚决抗战、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乐于同国民党合作等形象的根本,为中共通过不同媒介和方法展示八路军奠定了坚实基础。夯实八路军形象根本的同时,中共借助多种媒介和方法对八路军的形象信息进行传播扩散。文字方面,主要借助报刊或标语口号宣传八路军的战绩、战斗英雄、与民众良好的关系以及坚持和维护国共合作的立场、对友军的帮助,并驳斥国民党的造谣等;语音方面,通过大量讲话、演讲等口头宣传,阐释八路军是争取抗战胜利的重要力量、力争并取得了军民团结、有着严格的纪律,并直接驳斥国民党诬蔑等,还利用广播电台宣传八路军的战绩等;文艺方面,积极利用歌、剧、图画、照片和电影等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八路军英勇作战、爱护民众并赢得了民众支持、艰苦奋斗等等。同时,抗战时期诸多中外记者和观察家曾进入中共根据地观察和考察,中共借机向他们大力展示八路军,通过接受采访,进行座谈,作报告,带领到访者参观部队、医院和作战前线等方式宣传了八路军以有效的战略战术坚决作战并取得了巨大成绩,有着优良的作风和纪律达到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还积极维护同国民党合作等。军队形象最终作为认知主体对军队的评价和言说而存在。在中共形塑八路军之“行”与“言”的影响下,不同认知主体对八路军都持有认可态度。根据地民众认为八路军能打、有办法、不怕死,而且纪律严明,与民一家。日伪在事实上承认八路军的游击战登峰造极,并认为八路军是最坚决的抵抗者,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且纪律极严,获得了民众支持。外国记者和观察家也认为八路军发展了有效的战斗模式,坚决抗战并乐于同国民党合作,还有着官兵一致、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在国统区民间舆论的真实言说中,八路军同样也是积极抗战、战绩优良,且纪律严明,重视民众并获得了民众支持。良好的军队形象具有重要感召力,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成功塑造产生了重要历史影响。首先使八路军获得了根据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成为八路军发展壮大和取得战斗胜利的重要原因。其次扩大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影响,成为中共和八路军在根据地之外获得支持的重要因素。此外,中共战时抗战“中流砥柱”地位话语的构建,也与中共形塑八路军有密切关系。

冯志峰[2](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单永新[3](2015)在《我国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四战四平研究》文中提出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围绕着战略要地四平,国共双方展开了四次作战,总作战时间长达63天的,史称“四战四平”。国共双方全力争夺,攻守进退,互有胜负,大量投入精兵良将。这场几经曲折的战役历史性地成为国共双方在东北,乃至在全国的决战的关键。东北民主联军在整个四战四平战役中,以总计伤亡4万余人的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军6万8千余人,最终掌控了攻取东北的战略要冲——四平。四战四平是东北战场影响全局的四次大的战役战斗行动。国共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斗争时间之长,战斗惨烈的程度,除了辽沈战役,是东北战场上其他战役所无可比拟的。纵观整个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解放东北既是影响整个战争局势进程的关键,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走向胜利的开端。四战四平是关系国共双方的命运,关系东北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历史的发展方向的一次重大战役。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以及美国为主的外部力量都对它极为关注。为此,美国总统派特使斡旋,并在美国国务院白皮书《美国与中国关系》中对此作过评论。毛泽东在1946年4月27日提出“化四平街为马德里”的口号,把四平与被誉为“英雄主义和抵抗的象征”的马德里相提并论,充分体现出四平保卫战的战略地位。四战四平以其激烈无比的战况与所展现出的英勇悲壮的英雄精神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详细梳理四次作战的前期准备、战斗经过及战役地位作用,总结归纳四战四平的战略意义与历史价值,兼之国共两党对四战四平的评价,旨在尽力还原战役全貌,系统研究四平战役的战况及其在整个东北战争中的战略地位,探究解放战争中经典战役的当代价值。

李汉词[4](2014)在《唐山地震孤儿的教育救助研究 ——以石家庄市育红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1976年唐山地震发生之后,为了救助和安置地震孤儿,河北省在石家庄市成立了育红学校。在之后近8年中,先后有500余名地震孤儿在该校生活和学习。本文利用大量的馆藏档案史料,研究石家庄市育红学校对于唐山地震孤儿的教育救助问题,探讨石家庄市育红学校对地震孤儿教育救助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本文以石家庄市育红学校的筹建工作为开端,考察了建立石家庄市育红学校决策过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教职工的调集以及经费、物资的筹集与拨付,同时探讨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石家庄市育红学校的招生工作以及日常教学与生活管理,并试图从心理层面分析石家庄市育红学校对于地震孤儿产生的心理影响。总结石家庄市育红学校办学育人的经验教训,对地震孤儿的教育救助问题进行反思,并通过石家庄市育红学校培养的地震孤儿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和人生选择,探讨育红学校这一特殊的教育救助模式对唐山地震孤儿学生群体的成长发展的影响。本文认为,石家庄市育红学校在短时间内招收了数百名地震孤儿,在地震孤儿教育救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育红学校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注重物质保障,忽视心理干预的救助模式,对地震孤儿未来的成长,包括其生活、工作事业、婚恋家庭等,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于地震灾民的安置,特别是地震孤儿群体的救助,除了不放松物质上的投入外,更应当注重心理上的干预与关爱,使这一特殊群体顺利走出地震灾害阴影,健康成长,既成人又成才。

邵靖[5](2013)在《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中国现代城市雕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我国现代城市雕塑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现代城市雕塑作为一个舶来品,是从19世纪末才从西方国家引入中国的,论文按照“殖民时期——民国时期——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改革开放”这一历史脉络进行分析,对中国大陆上的城市雕塑进行了基本历史梳理,并对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品进行了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的城雕在各个时期受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社会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形成其不同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对中国不同时期的雕塑教育和几代雕塑家的发展及特点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文由绪论、正文三章和最后的结论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和研究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剖析。第一章重点写了殖民统治时期的殖民者建立的城市雕塑和民国时期第一代雕塑家所创作的城市雕塑。殖民统治的强行开埠、西方思想的引入及新文化运动、美术革命、新兴艺术学校与社团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兴起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殖民者在租界地的公共空间、公共建筑、公共花园及私家花园中都开始兴建现代城市雕塑。民国时期的雕塑家们都是经历了艰苦的留学之路后归国的,他们为民国时期的现代雕塑教育和雕塑事业都做出了卓绝的贡献。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新中国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城市雕塑发展历史。美协的成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结合”的方针对此时的雕塑界有着诸多的影响,而在与苏联关系僵化之前,新中国几乎所有领域都深受苏联的影响,雕塑教育和雕塑创作也不例外。此时最大的城市雕塑项目就是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后的十大建筑雕塑和“文革”期间毛泽东像的遍地开花揭示了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完全笼罩在政治的阴影之中,城市雕塑彰显其独有的艺术特色。第三章结合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阐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发展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化,从千篇一律的不锈钢抽象雕塑,到各种风格的百花齐放,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的成立为繁荣的中国城市雕塑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种国际雕塑创作营、国际城市雕塑大赛此起彼伏,使得雕塑公园开始兴旺起来,其中以名人雕塑园居多,但是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雕塑公园的发展起起落落,雕塑公园的后续管理令人堪忧。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特点进行了论述。对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鱼龙混杂的城市雕塑建设现象使许多雕塑家开始对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不断深入探讨,对中国传统雕塑进行反思,将传统融入现代城市雕塑之中,力求使得中国城市雕塑有更良好和合理的发展趋势。

胡鑫[6](2008)在《现代领导道德魅力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题主要结合当前社会道德问题,通过查询文献资料、访谈专家、问卷调查,特别是运用现代管理学中的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将定量与定性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现代领导道德魅力的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查找出领导道德魅力存在的道德心态的扭曲造成的道德魅力萎缩、道德评价的偏失造成的道德魅力异化、道德认知的错位造成的道德魅力漠视三个方面的问题,分析出道德评价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忽视传统基本道德观念的重塑、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融合不够、社会与官场不良风气相互作用、公众难以对领导干部有效监督等五个方面的原因,研究提出了舆论引导、法律规范、自我约束、机制保障、道德教育、正确评价等六个措施。对正确评价问题,专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构建领导道德魅力的指标体系,把当前党中央倡导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及《公务员行为规范》所提出的八条道德因素,融合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经典着作《论语》的思想,融合中国的大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中国“圣人”——孔子的道德思想,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39个道德因素进行指标评价,找出了被当代人们所更看重的道德因素与领导魅力之间的关系。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构建了一个类似标杆的体系结构,再运用“功效系数法”对所有指标的评价值进行无量纲归一化,形成评估道德魅力的框架。之后,将道德因素的指标细化为可以定量打分的细则,实现了对领导道德魅力评价的量化处理,实现领导道德魅力衡量科学性,试图从理论上对实践有所指导,有助于提高“领导力”,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以德治国大政国策的实施。

潘国腾[7](2007)在《CC-NUMA系统存储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布共享存储(DSM)系统支持全系统统一地址编程空间,有效地将传统的共享主存多处理器系统和分布主存系统的优点结合起来,兼具可编程性好和可扩展性高的优势,成为大规模并行高性能计算机研究领域首选的硬件平台。采用CC-NUMA机制是实现DSM系统的有效技术途径,但如何高效维护Cache一致性是实现CC-NUMA系统的难点之一,它不仅决定着系统的正确性,而且对系统的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Cache一致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目录结构的可扩展性和协议的高效实现两方面。由于CC-NUMA系统中各处理器通过共享存储器进行通信,因此,处理器访问存储器的时延,特别是当处理器数目非常大的时候,处理器访问远程存储器的时延将极大地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这样,如何尽可能地提高访存带宽、降低访存延迟、减小远程访存与本地访存时延的差距就成为CC-NUMA系统是否好用、实用的关键。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围绕如何实现高效的CC-NUMA系统存储体系结构,着重对基于目录的Cache一致性协议的可扩展性、目录协议的优化技术、提高访存带宽、降低访存延迟,以及大规模CC-NUMA系统模拟验证环境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探索。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是:1.提出了一种基于SMP结点的可扩展CC-NUMA体系结构模型—SCDSM,并在此系统上实现了一种高效、无死锁、基于目录的Cache一致性协议。在协议实现中,针对共享读总线脏命中时Cache状态和目录状态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强制写回(FWB)方法,解决了目录协议和监听协议兼容的难题;提出了本地访存请求直接转发(LMRDF)技术,解决了基于SMP结构的CC-NUMA系统由于等待总线监听结果造成的请求延迟问题,SCDSM系统性能由此可以提高10%-15%。2.为多处理器系统中共享数据的分布建立了马尔科夫模型,并对共享数据的分布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CC-NUMA系统中共享数据的平均Cache副本数一般比较小。该理论分析结果对我们提出更有效的目录组织方案有很好的指导意义。3.针对目录存储开销影响Cache一致性协议的可扩展性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目录Cache的两级目录组织方案,有效地降低了目录信息所需要的存储空间,使协议实现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对基于目录Cache的两级目录模型进行了模拟和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并行测试程序的运行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4.存储墙问题是影响系统性能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如何降低访存延迟是存储系统设计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提出了四种不同约束强度的访存调度算法,并对四种调度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带体地址冲突消解和防饿死机制的贪婪启发式访存调度算法具有最佳性价比。具体实现了采用带体地址冲突消解和防饿死机制的贪婪启发式访存调度算法的DDR2访存控制器。5.为了更有效地模拟验证复杂系统和大规模系统的正确性,本文提出了分布环境下的多结点模拟验证平台CoSim:为了配合模拟测试任务的进行以及Cache一致性协议的功能验证,本文提出了CMCV模型。在CoSim平台上,对Verilog代码编写的SCDSM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功能验证。另外还使用Verilog语言构造了类似Stream Copy程序行为的QSCV模型,对SCDSM系统的LMRDF技术和访存带宽进行了评测和分析。以上关键技术和相应解决方案均已在工程项目中得到实际应用,对推进高效的CC-NUMA系统存储体系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参考价值。

周文彬,裴国信[8](2004)在《“拼搏政委”王玉峰》文中研究表明 “人生何时不在搏。”这是河南省确山县人武部政委王玉峰的座右铭,也是他工作上的真实写照。4年来,他带领着党委“一班人”始终保持着开拓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使该县人武部多项工作始终走在全省人武系统的前列,连续两年被河南省军区评为“先进人武部党委”。

二、“拼搏政委”王玉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拼搏政委”王玉峰(论文提纲范文)

(1)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塑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0.1.1 选题缘由
        0.1.2 研究意义
    0.2 学术史回顾
        0.2.1 军队形象塑造研究
        0.2.2 八路军形象塑造及与八路军形象塑造问题相关的研究
        0.2.3 已有研究评价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0.3.1 主要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4 创新与不足之处
        0.4.1 创新之处
        0.4.2 不足
    0.5 概念界定
第1章 中共形塑八路军的缘起与动因
    1.1 践行全面抗战路线与八路军立足、发展的必然要求
        1.1.1 中国走向全面抗战与红军改编出征
        1.1.2 全面的全民族抗战:中共与八路军的抗战路线
        1.1.3 华北民众对中共军队的既存认知及其影响
    1.2 应对多方对八路军诋毁、造谣或质疑的客观要求
        1.2.1 国民党的舆论诋毁与造谣
        1.2.2 日伪的舆论攻击与造谣
        1.2.3 民间舆论的误解与质疑
第2章 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定位
    2.1 政治形象定位
        2.1.1 党领导的军队
        2.1.2 人民的军队
    2.2 作风纪律形象定位
        2.2.1 作风优良
        2.2.2 纪律严明
    2.3 军事形象定位
        2.3.1 敌我军事实力的审度
        2.3.2 游击战争:灵活的战略战术与从战略支队到起决定作用
第3章 夯实形象根本:积极作战、加强军队建设与维护国共合作
    3.1 领导八路军积极对日作战
        3.1.1 配合友军作战与展开战略部署
        3.1.2 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与创建根据地
        3.1.3 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
        3.1.4 在严重困难中坚持敌后抗战
        3.1.5 反攻与夺取抗战胜利
    3.2 加强军队建设
        3.2.1 八路军的思想政治建设
        3.2.2 八路军的作风纪律建设
        3.2.3 开展整军运动与八路军的正规化建设
    3.3 积极维护国共合作
        3.3.1 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与中共对国共合作的维护
        3.3.2 国民党计划闪击延安与中共对国共合作的再次维护
第4章 多样“发声”与“展示”:积极宣传八路军
    4.1 文字宣传
        4.1.1 党报党刊的出版、发行
        4.1.2 标语口号的运用
    4.2 语音宣传
        4.2.1 讲与说:讲话、演讲等口头宣传
        4.2.2 广播: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与军事宣传
    4.3 形象宣传
        4.3.1 歌、剧的创作及其表演
        4.3.2 图画:年画、壁画等宣传画的运用
        4.3.3 图像:电影、照片的拍摄与传播
第5章 人际宣传的典范运用:“他者”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1 1937-1939 年外国记者和观察家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2 1940年陈嘉庚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3 1944年中外记者参观团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4 美军延安观察组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5.5 国民党将领到访与中共对其开展的宣传
第6章 来自“他者”的肯定:八路军形象的成功塑造
    6.1 根据地民众言说中的八路军
        6.1.1 军事形象:能打、有办法、不怕死
        6.1.2 政治、作风纪律形象:纪律严明、军民一家亲
    6.2 日伪言说中的八路军
        6.2.1 军事形象:登峰造极的游击战
        6.2.2 政治形象:最坚决的抵抗者、政治信仰坚定
        6.2.3 作风纪律形象:纪律极严、军民协力
    6.3 外国记者和观察者言说中的八路军
        6.3.1 军事形象:发展了有效的战斗模式
        6.3.2 政治形象:坚定的抗战者、真诚的合作者
        6.3.3 作风纪律形象:纪律严明、军民团结、艰苦奋斗
    6.4 国统区舆论对八路军的真实言说
        6.4.1 政治、军事形象:积极抗战、乐于同国民党合作
        6.4.2 作风纪律形象:官兵一致、纪律严明、军民关系融洽
第7章 中共形塑八路军的历史影响
    7.1 获得根据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
        7.1.1 参军
        7.1.2 支前、拥军、劳军
        7.1.3 掩护、救护八路军
        7.1.4 收集、传递情报,掩护物资
    7.2 扩大影响与获得国内外社会各界支持
        7.2.1 中外记者和观察家对中共、八路军的宣传与支持
        7.2.2 少数国民党将领对中共和八路军的协助
    7.3 回击质疑与抗战“中流砥柱”地位话语之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问题聚焦
        (二)问题研究意义
        (三)问题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3)我国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四战四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一)基础史料
        (二)相关研究着述及论文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创新与不足
        (一)论文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四战四平背景概述
    一、东北与四平的战略地位
        (一)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二)交通便利,工业发达
        (三)战略要地,意义重大
    二、抗战胜利后的四平形势分析
        (一)匪患猖獗,社会动荡
        (二)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三、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谋划独占东北
        (一)国民党视东北为“生命之所系”
        (二)国民党争夺东北的前期部署
    四、中共重视东北,科学制定战略
        (一)中共战略制定及前期部署
        (二)转换策略,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第二章 一战四平:四平接收战
    一、战前态势及国共双方军事准备
        (一)一战四平前的国共态势
        (二)一战四平的酝酿与准备
    二、一战四平的经过及其意义
        (一)一战四平的经过
        (二)一战四平的结果及其意义
    三、四平人民政权的重建
        (一)中共临时四平市委和市民主政府的重建
        (二)努力做好保卫四平的准备
第三章 二战四平:四平保卫战
    一、四平保卫战的由来及国共决策对比
        (一)国共双方军事争夺日益激烈
        (二)东北停战谈判忽明忽暗,艰难进行
        (三)国共双方兵力部署及参战部队
    二、四平外围阻击战
        (一)铁岭、昌图间的运动防御战
        (二)兴隆岭阻击战
        (三)大洼、金山堡战斗
    三、四平城鏖战
        (一)保卫战前国共双方军事态势
        (二)城区血战,激烈争夺
        (三)战事僵持,固守待援
        (四)战斗复炽,主动转移
        (五)隔江对峙局面的形成
    四、四平保卫战的历史评说
        (一)评价四平保卫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四平保卫战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章 三战四平:四平攻坚战
    一、四平保卫战后的战争形势分析
        (一)四平保卫战后的基本形势
        (二)三战四平前的国共军事态势
    二、困难重重的四平攻坚战
        (一)国民党四平守军兵力部署
        (二)国民党四平守军防御工事设施及火力配备
        (三)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作战部署
        (四)战斗经过
    三、四平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一)四平攻坚战的历史意义
        (二)四平攻坚战的宝贵经验
        (三)四平攻坚战失利的教训
第五章 四战四平:四平解放战
    一、胜利曙光前的四平形势
        (一)土地改革掀起高潮
        (二)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
    二、四平解放战中的国共较量
        (一)国共双方兵力部署
        (二)四平解放战斗经过
        (三)解放四平的重大意义
    三、四平最后的解放
        (一)各级党政组织相继建立
        (二)稳定社会秩序,繁荣经济,支援辽沈决战
第六章 国共双方四平战役胜败原因分析
    一、共产党四平战役胜利原因分析
        (一)重视东北战略地位,灵活调整战略方针
        (二)进行清剿土匪斗争,安全稳固后方基地
        (三)积极发展军备生产,充分保证军队供给
    二、国民党四平战役失利原因分析
        (一)军事方面:战略摇摆不定,错失时机
        (二)政治方面:党内矛盾重重,配合不力
        (三)根本原因:政府腐败糜烂,失去民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唐山地震孤儿的教育救助研究 ——以石家庄市育红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
    (四) 关于研究对象的说明
一、 石家庄市育红学校的筹建
    (一) 建立育红学校的决策
    (二) 基本设施的完善与教职工的调集
    (三) 经费与物资的筹集与拨付
    (四) 学校教职工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
二、 育红学校的招生、教学与生活管理
    (一) 育红学校的学生招收工作
    (二) 育红学校的教学管理
        1.学校创办初期的教学管理
        2.恢复高考之后的教学管理
        3.教学管理中的反思
    (三) 思想道德教育
        1.创办初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2.创办中后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3.学雷锋活动的开展
    (四)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教师制度
        2.伙食与服装保障
        3.地震孤儿回唐山度假探亲
    (五) 日常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日常教学生活管理中的重大事故
        2.日常教学生活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四、 育红学校对地震孤儿的心理影响
    (一) 育红学校对于地震孤儿的积极心理影响
    (二) 育红学校对于地震孤儿的负面心理影响
五、 育红学校办学成果与地震孤儿教育救助反思
    (一) 育红学校的办学成果及安置地震孤儿方面的经验
    (二) 育红学校在安置地震孤儿上的反思
    (三) 育红学校培养的地震孤儿群体的事业与人生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石家庄市育红学校相关图片
    附录 2 石家庄市育红学校校舍照片
    附录 3 石家庄市育红学校生活教师及学生作息时间表
    附录 4 石家庄市育红学校与石家庄市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作息安排
    附录 5 石家庄市育红学校学生学号及姓名
    附录 6 石家庄市育红学校教职工情况
    附录 7 石家庄市育红学校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
后记

(5)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萌芽起步期:——半殖民半封建及民国时期现代城市雕塑(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 政治背景
        二、 文化背景
    第二节 租界的现代城市雕塑
        一、 公共空间中的城市雕塑
        二、 欧式公共建筑上的雕塑作品
        三、 公共花园雕塑
        四、 私家花园中的雕塑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雕塑留学生
        一、 清末民初留学生概述
        二、 学习雕塑的留学生概况
        三、 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现代雕塑教育
        一、 土山湾的雕塑教育
        二、 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三、 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四、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五、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
    第五节 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理论的传播
        一、 美术团体
        二、 美术期刊
        三、 美术展览
    第六节 民国时期的现代雕塑家
        一、 蔡元培与现代雕塑家
        二、 李金发
        三、 江小鹣
        四、 刘开渠
        五、 滑田友
        六、 张充仁
    第七节 民国时期的城市雕塑作品
        一、 孙中山雕像
        二、 名人塑像
        三、 抗战时期的纪念碑雕塑
第二章 曲折探索期:——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现代城市雕塑(二十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 美协的成立
        二、 向苏联学习
        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 “两结合”
        五、 “大跃进”
        六、 文化大革命
    第二节 向苏联学习雕塑
        一、 20世纪60年代前的苏联艺术的发展史
        二、 苏联艺术在中国的迅猛传播
    第三节 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雕塑教育
        一、 苏联的雕塑教学体系
        二、 苏联影响下的新中国的雕塑教育模式
        三、 新中国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雕塑教育的发展历史
    第四节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
        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和选址
        二、 纪念碑的设计过程
        三、 纪念碑浮雕的设计
    第五节 东方红太阳升——毛泽东雕像
        一、 不同时期的毛泽东雕像特点
        二、 毛泽东雕像代表作品
        三、 毛泽东对建其雕像的态度
    第六节 解放初期与文革时期的城市雕塑
        一、 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雕塑发展
        二、 十大建筑工程室外雕塑
        三、 毛主席纪念堂室外雕塑
        四、 城市纪念碑雕塑
        五、 名人雕塑作品
        六、 其他城市雕塑题材作品
第三章 繁荣发展期:——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现代城市雕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 政治背景
        二、 艺术背景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雕塑发展
        一、 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现代雕塑
        二、 90年代的中国现代雕塑
        三、 21世纪的中国现代雕塑
    第三节 雕塑公园的发展
        一、 中国雕塑公园概论
        二、 中国特色的雕塑公园
        三、 中国雕塑公园典型案例分析
        四、 中国雕塑公园发展策略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现代城市雕塑
        一、 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简述
        二、 改革开放后城市雕塑作品
第四章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设计的展望
    第一节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管理机制
        一、 工作职能
        二、 存在问题
        三、 改变方法
    第二节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 存在问题
        二、 提升中国城市雕塑品质
    第三节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设计与环境的融合
        一、 城市雕塑与城市历史人文环境
        二、 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环境
        三、 城市雕塑与心理环境的艺术至境
结语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大事记
引用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现代领导道德魅力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意义
    1.5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
        2.1.1 道德魅力的概念
        2.1.2 道德魅力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辨析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现代领导干部道德魅力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3.1 领导道德魅力的现状
    3.2 领导道德魅力存在的问题
        3.2.1 道德心态的扭曲造成的道德魅力萎缩
        3.2.2 道德评价的偏失造成的道德魅力异化
        3.2.3 道德认知的错位造成的道德魅力漠视
    3.3 领导道德魅力缺失的原因
        3.3.1 道德评价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
        3.3.2 忽视传统基本道德观念的重塑
        3.3.3 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融合不够
        3.3.4 社会与官场不良风气相互作用
        3.3.5 公众难以对领导干部有效监督
第四章 现代领导道德魅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4.1 舆论引导
    4.2 法律规范
    4.3 自我约束
    4.4 机制保障
    4.5 道德教育
    4.6 正确评价
第五章 现代领导道德魅力体系的构建
    5.1 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5.2 领导道德魅力体系的结构设计
    5.3 对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理解及对构建现代领导道德魅力的启示
        5.3.1 对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观念的理解
        5.3.2 儒家思想的道德观念对构建现代领导道德魅力的启示
    5.4 对领导魅力的道德因素的认同程度与分析
        5.4.1 对提升领导魅力的道德因素的分析
        5.4.2 对减弱领导魅力的道德因素的分析
    5.5 指标标准的设置
        5.5.1 指标标准的要求
        5.5.2 指标标准的参照系设计
    5.6 对现代领导道德魅力的评价设计
        5.6.1 评价方法
        5.6.2 组织考察
        5.6.3 问卷设计
        5.6.4 分值计算
结束语
致谢
参考资料
附录A 现代领导道德魅力情况调查表
附录B 提升领导魅力道德因素问卷表及数据汇总表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CC-NUMA系统存储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说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CC-NUMA系统概述
    1.3 降低存储访问延迟的技术
        1.3.1 预取
        1.3.2 多线程
        1.3.3 远程Cache和网络Cache
        1.3.4 COMA
    1.4 Cache一致性协议
        1.4.1 设计Cache协议需要考虑的问题
        1.4.2 写策略
        1.4.3 写失效和写更新
        1.4.4 监听协议和目录协议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基于目录的Cache一致性协议
    2.1 目录协议的设计问题
        2.1.1 协议正确性
        2.1.2 协议性能
        2.1.3 协议复杂性
        2.1.4 数据块粒度
        2.1.5 Cache控制器设计
        2.1.6 目录结构
    2.2 实现目录协议的几种代表系统
        2.2.1 DASH
        2.2.2 Alewife
        2.2.3 FLASH
        2.2.4 NUMAchine
        2.2.5 Intergrity Superdome
        2.2.6 Novascale 5160
        2.2.7 Altix4000
        2.2.8 系统实现小结
    2.3 目录协议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2.3.1 DASH实现的协议
        2.3.2 Origin 2000实现的协议
        2.3.3 AlphaServer GS320实现的协议
        2.3.4 Token Coherence
        2.3.5 目录协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CDSM系统模型
    3.1 SCDSM系统结构概览
    3.2 处理器行为
    3.3 协议思想
        3.3.1 目录状态
        3.3.2 处理器请求的类型和说明
        3.3.3 协议消息的分类和说明
        3.3.4 协议的基本处理流程
    3.4 针对处理器行为的特殊处理
        3.4.1 SMP结点对SCDSM系统Cache一致性协议的影响
        3.4.2 解决Cache块状态与目录状态不一致问题的方法—FWB
    3.5 协议冲突处理
        3.5.1 处理器接口逻辑冲突处理
        3.5.2 COHE请求与写回请求的冲突处理
    3.6 LMRDF技术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两级目录的可扩展目录协议研究
    4.1 目录协议的可扩展性研究
        4.1.1 影响Cache一致性协议可扩展性的因素
        4.1.2 目录结构的可扩展性
    4.2 共享数据分布模式的理论分析
    4.3 基于目录Cache的两级目录组织方案
        4.3.1 两级目录结构方案
        4.3.2 两级目录基本设计思想及操作过程
        4.3.3 可扩展性分析
        4.3.4 目录Cache的设计
    4.4 体系结构模拟器和测试程序
        4.4.1 RSIM模拟器
        4.4.2 并行测试程序
    4.5 性能评测
        4.5.1 模拟参数
        4.5.2 模拟结果与分析
        4.5.3 模拟小结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性能DDR2存储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5.1 引言
    5.2 DDR2简介
    5.3 访存调度问题
        5.3.1 DRAM三维结构
        5.3.2 DDR2 SDRAM访存请求时序要求
        5.3.3 访存调度问题描述
    5.4 贪婪启发式访存调度算法
        5.4.1 无限制条件的贪婪启发式访存调度算法
        5.4.2 考虑地址冲突的访存调度算法
        5.4.3 带体地址冲突消解的访存调度算法
        5.4.4 带体地址冲突消解和防饿死机制的访存调度算法
        5.4.5 访存调度算法性能评测
    5.5 DDR2存储控制器的硬件实现
        5.5.1 模块划分
        5.5.2 访存控制模块结构和功能
        5.5.3 访存请求调度模块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分布模拟验证环境
    6.1 引言
    6.2 分布式模拟验证平台体系结构
        6.2.1 CoSim模拟控制台
        6.2.2 CoSim Agent
        6.2.3 CoSim平台设计实现
        6.2.4 SCDSM CoSim模拟器
    6.3 CPU模型
        6.3.1 CMCV功能结构
        6.3.2 CMCV处理原则和流程
    6.4 功能模拟
    6.5 实验和分析
        6.5.1 QSCV测试程序
        6.5.2 LMRDF性能测试
        6.5.3 访存带宽测试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主要工作和创新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参与的科研工作

四、“拼搏政委”王玉峰(论文参考文献)

  • [1]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对八路军形象的塑造[D]. 柏晓斐. 湘潭大学, 2020(12)
  • [2]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3]我国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四战四平研究[D]. 单永新. 东北师范大学, 2015(06)
  • [4]唐山地震孤儿的教育救助研究 ——以石家庄市育红学校为例[D]. 李汉词.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9)
  • [5]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研究[D]. 邵靖. 苏州大学, 2013(11)
  • [6]现代领导道德魅力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的研究[D]. 胡鑫.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06)
  • [7]CC-NUMA系统存储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研究[D]. 潘国腾.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
  • [8]“拼搏政委”王玉峰[J]. 周文彬,裴国信. 中国民兵, 2004(01)

标签:;  ;  ;  ;  ;  

“奋斗的政委”王玉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