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对灰树花发酵液多糖含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灰树花发酵液多糖含量的影响

一、灰树花发酵液不同处理对多糖含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吴力亚,吴天祥,汪玲[1](2021)在《茯苓提取物参与灰树花液态深层发酵及对其活性物质产量的影响》文中指出中药茯苓提取物参与灰树花液态深层共发酵,进而探究不同溶剂提取的、不同添加比例的茯苓提取物对灰树花活性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 g/L的茯苓醇提液和7 g/L的茯苓水提液时,均能够提高灰树花的生物量及多糖、总黄酮、蛋白的含量。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在最适醇提物和水提物添加量下的菌丝体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4.28%和29.04%,具有显着促进作用(P <0.05)。5 g/L醇提物添加条件下的胞外多糖、胞内多糖、胞外黄酮、胞内黄酮、胞外蛋白、胞内蛋白组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着促进作用(P <0.05),分别提高了17.8%、30.29%、8.32%、10.13%、10.49%和10.24%。7 g/L水提液添加条件下胞内多糖、胞外黄酮、胞内黄酮、胞外蛋白、胞内蛋白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着促进作用(P <0.05),分别提高了19.8%、3.16%、9.29%、10.24%和8.78%。表明添加一定量的茯苓提取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灰树花菌丝体的生长和活性代谢产物的含量,并且对多糖的产量影响尤为明显。

雷露[2](2020)在《天麻苦荞复配液对灰树花胞外多糖合成酶类的影响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在灰树花发酵体系中添加天麻和苦荞复配液,探明复配液对灰树花胞外多糖合成酶类的影响以及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内容包括:在灰树花深层发酵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天麻醇提物和苦荞醇提物,确定复配液的最佳比值,动态测定发酵期间关键酶活力的变化;以DPPH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考察添加物对灰树花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添加天麻苦荞醇提物的灰树花发酵液灌胃小鼠,以游泳力竭时间、肝糖原含量、血清尿素氮等为指标,考察发酵液的抗疲劳作用;利用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复配液对灰树花发酵的代谢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以灰树花胞外多糖产量和菌体生物量为指标,得到当灰树花发酵液中复配比为:天麻醇提物的添加量为7g/L、苦荞醇提物的添加量为5g/L时促进效果最佳,相比空白组胞外多糖产量和菌丝体生物量分别增加了49.08%和51.10%,均显着地高于空白组(P<0.01)和单一添加组(P<0.05)。天麻苦荞复配液的添加可以增强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的活力,降低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的活力,与空白组相比分别增加86.98%、69.12%和降低65.78%,且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均在发酵的第7d表现出最大活力(P<0.05),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在第7d表现出最低酶活力(P<0.05)。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研究表明,灰树花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自由基的清除率与多糖浓度呈正相关,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但均低于VC。其中,添加天麻苦荞复配液提取得到的灰树花多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作用效果最佳,与空白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1.05%、14.28%和11.96%。小鼠抗疲劳实验研究表明,灌胃灰树花发酵液,可提高小鼠游泳力竭时间、肝糖原(HG)含量和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降低血清中乳酸(LA)和尿素氮(BUN)含量,且发酵液浓度越高,作用越明显。相同灌胃剂量下,添加天麻苦荞复配液的发酵液在抗疲劳作用表现方面显着高于空白组(P<0.05)和单一添加组(P<0.05)。采用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天麻和苦荞复配液对灰树花菌体代谢产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主成分(PCA)模型显示两组之间代谢产有明显差异(P<0.05),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VIP>1和P<0.05为条件进行筛选和鉴定得到44种差异代谢物,包括糖类6种,氨基酸类13种,维生素类5种,核苷酸类7种,有机酸类10种,脂肪酸类3种。通过Metabo Analyst4.0对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得到14条关键代谢途径。分析表明,添加复配液后灰树花菌丝体细胞内的氨基糖与核苷酸糖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转化、半乳糖代谢、TCA循环、维生素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途径的代谢过程加快。试验表明,添加天麻和苦荞复配液后可以显着促进进灰树花胞外多糖合成、改变多糖合成过程中关键酶活性、增强多糖抗氧化活性以及提升发酵液营养品质。

刘姗姗[3](2019)在《泰山灰树花的驯化栽培及其抗细菌性咽炎活性物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咽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咽炎引起的病理改变严重时会影响机体的其它机能,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当前对于咽炎的治疗多采用抗生素等药物,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且一些药物还会产生负面作用。泰山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是在泰山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珍稀食药用真菌,民间多用于治疗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如果以泰山灰树花作为原料,从中分离鉴定出既可以治疗咽炎又无毒副作用的物质,这将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泰山灰树花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其母种、液体菌种和栽培出菇的最佳条件;然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6538)为指示菌,以泰山灰树花子实体为试验材料,利用一系列纯化方法,对泰山灰树花中治疗咽炎的活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最后,利用大鼠细菌性咽炎模型对活性物质进行了验证,并研究了泰山灰树花治疗咽炎的初步机理。通过以上试验,取得以下结果:1.泰山灰树花母种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膏,培养基内添加栗树木屑浸出液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酸碱度为pH 6.0,最适温度为24℃;液体菌种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转速120 r/min,接种量20 mL,温度24℃;栽培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栗树木屑45%,棉籽壳33%,麦麸20%,石膏1%,白糖1%;栽培种最适发菌温度为24-28℃;出菇时需要进行覆土处理;出菇的适宜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为90%。2.泰山灰树花发酵液和菌丝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菌活性,子实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但泰山灰树花子实体内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菌活性。利用水抽提、硫酸铵沉淀、pH 3.5类等电点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对泰山灰树花中的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并用SDS-PAGE检测活性物质的纯度及分子量,最终确定泰山灰树花中治疗咽炎的活性物质是分子量为71 KDa等分子量双亚基蛋白质,命名为GFP。3.通过肽段测序,获得GFP中的五个肽段序列,分别为:NHNADTSNSQEFYR(GFP1)、QYAEIVGTPAEVPYWSFGFHQCR(GFP2)、KHHQTYVNALNAAEQA YAK(GFP3)、HHQTYVNALNAAEQAYAK(GFP4)、EFNATTASIQGSGWGWL GLNPTTK(GFP5),前两个序列与α/β葡萄糖苷酶序列相似,后三个序列与MnSOD中的保守序列相似;通过测定GFP的N端序列,得到其N-末端部分氨基酸序列为:AVRPLAAGVY(丙氨酸-缬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亮氨酸-丙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酪氨酸)。通过对GFP理化性质的测定,得到GFP最适温度为40℃;在pH 2-11的伯瑞坦-罗比森缓冲液中相对活性保持在为80%以上,对pH有较宽的稳定性;10 mM Ca2+、Ba2+、K+、Mg2+对GFP抑菌活性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尤以K+最为显着,相对活性高达139%;10 mM Na+、Fe3+、Zn2+、Al3+和Cu2+对GFP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其中Al3+和Cu2+的抑制作用达100%;进一步试验证明,0.625 mM Al3+和Cu2+对GFP无影响,当浓度高于0.625 mM时,能够抑制GFP的活性。GFP对有机溶剂甲醇、乙醇和异丙醇敏感,对氯仿不敏感;通过硫酸-苯酚法测得该GFP的含糖量为3.15%。4.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鼠口腔粘膜成功建立了大鼠咽炎模型。经验证,GFP对大鼠细菌性咽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通过对大鼠表观观察、咽部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炎症因子的测定等数据进行分析,初步得出泰山灰树花治疗大鼠细菌性咽炎的机理为:泰山灰树花活性蛋白GFP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改善咽炎大鼠的精神状态及毛色光泽度,降低咽部粘液分泌量,使咽部粘膜变薄且有光泽,减轻口腔粘膜的肿胀充血;明显降低大鼠口腔粘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的变异,缓解粘膜角质化趋势,减轻钉突现象,维持粘液腺的完整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渗透,有效对抗炎细胞的浸润和蔓延,减少体内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从而减轻炎症症状。通过以上试验,我们首先确定了泰山灰树花母种及栽培种的最优培养条件,且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进行了人工栽培。通过一系列方法明确泰山灰树花中抗细菌性咽炎的物质为蛋白质,揭示了泰山灰树花治疗咽炎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钟敏[4](2018)在《天麻醇提物对灰树花菌丝体β-葡聚糖及发酵液成分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重点进行天麻醇提物参与灰树花发酵,影响菌丝体β-葡聚糖及发酵液成分的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灰树花菌丝体β-葡聚糖提取工艺;在灰树花发酵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天麻醇提物,研究天麻醇提物对灰树花菌丝体生长、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天麻醇提物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醛及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探明这三种成分中对灰树花菌丝体生长、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增效贡献力最大的成分及最适添加量;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醛对灰树花发酵液成分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了灰树花发酵液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考察了两株灰树花菌株(菌1和菌2)在相同培养与提取条件下菌丝体β-葡聚糖的产量,结果表明,菌2菌丝体β-葡聚糖的产量较高,确定以菌2进行菌丝体β-葡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以灰树花菌2菌丝体为原料,通过比较热水浸提法、热水-复合酶法、超声波法、超声波-复合酶法四种提取方法,试验其菌丝体β-葡聚糖的提取技术,结果表明,超声波-复合酶法提取β-葡聚糖的得率高于其他三种方法的得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β-葡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对超声波-复合酶法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15 min,复合酶添加量1.5%,酶解温度40℃,在该条件下,β-葡聚糖得率可达2.80 mg/g。在灰树花发酵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天麻醇提物,研究天麻醇提物浓度对灰树花菌丝体生长、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天麻醇提物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醛及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天麻醇提物添加量为7 g/L时对灰树花菌丝体生长、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的促进作用均是最好的,天麻醇提物中特征成分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分别为5.838 mg/g,1.107 mg/g,0.660 mg/g。在灰树花发酵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三种单一天麻醇提物特征成分,探明这三种成分中对灰树花菌丝体生长、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增效贡献力最大的成分及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醛均是对灰树花菌丝体生长、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增效贡献力最大的成分,其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00mg/L、250 mg/L和150 mg/L。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醛对灰树花发酵液成分变化规律的影响,考察了对羟基苯甲醛对灰树花发酵过程中菌丝量、还原糖、p H值、胞外多糖、胞外蛋白、发酵液提取物多酚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醛均能一定程度促进灰树花发酵液中多糖、蛋白质、多酚黄酮类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以灰树花发酵液为受试物,免疫力低下小鼠为受试对象,开展了灰树花发酵液对小鼠免疫力的试验。试验结果,高剂量正常发酵液及三种剂量的天麻发酵液均能显着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脾腺指数;各试验组灰树花发酵液均能显着提高免疫低下小鼠耳肿胀度,刺激迟发型变态反应;高剂量正常发酵液和高剂量天麻发酵液能显着提高小鼠血清Ig G含量;高、中剂量的正常发酵液和高、中天麻发酵液都能显着提高小鼠血清Ig M含量。

李炳功,耿伟涛,赵琰明,王金菊,王艳萍[5](2018)在《灰树花液态深层发酵条件研究》文中指出以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灰树花的液态深层发酵条件,并考察不同发酵罐类型对灰树花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50L发酵罐进行了扩大培养。结果表明,利用7L搅拌式发酵罐,灰树花的最优液体深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3℃,搅拌速度120r/min,通气量3L/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和发酵液中多糖含量分别为11.659g/L和3.658g/L,且高于气升式发酵罐。在50L搅拌式发酵罐中成功实现了扩大培养,其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3.238g/L和3.178g/L。

李炳功[6](2018)在《灰树花液态发酵培养及抗疲劳功能研究》文中认为灰树花是一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的食用菌,并且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由于灰树花的栽培具有周期长和成本高的缺点,因而其相关产品的开发受到了限制。本文研究了灰树花液态深层发酵的培养基成分、发酵设备及发酵条件,对发酵液和菌丝体的活性成分和抗疲劳功能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50L规模的放大试验,为灰树花的深度开发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首先,本实验利用500mL摇瓶优化了培养基中氮源,结果表明,当添加0.4%酵母蛋白胨时,灰树花的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3.853 g/L和0.445 g/L。随后,在7L搅拌式发酵罐中,确定了灰树花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3℃,搅拌速度为120 r/min,通气量为3 L/min。种子液最佳的培养条件为转子搅拌速度500 r/min,搅拌时间14 min。比较了灰树花在7 L的气升式发酵罐和7 L搅拌式发酵罐中的发酵14天的情况,结果表明,在搅拌式发酵罐中,灰树花发酵液的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含量分别为11.659 g/L和3.658g/L,而气升式发酵罐为5.648 g/L和1.116g/L;而且搅拌式发酵罐中的菌丝球直径较小且均匀,密度高,发酵液菇味更加浓郁,所以搅拌式发酵罐更适用于灰树花发酵。在7L搅拌式发酵罐中进行了灰树花的半连续发酵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个周期的半连续发酵工艺可以保持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平均生长量和发酵效果的稳定,从而提高发酵效率,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本研究成功的在50 L搅拌式发酵罐中进行了扩大培养,灰树花生物量和胞外多糖量分别达到了 13.238 g/L和3.178 g/L。然后,对液态培养的灰树花发酵液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灰树花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含量为3.541 mg/mL,菌丝体中的多糖含量为82.112mg/g;蛋白质含量分别为0.014 mg/mL和491 mg/g;黄酮含量分别为0.026 mg/L和33.412 mg/g;多酚含量分别为 0.098 mg/mL 和 87.024 mg/g。最后,利用动物实验研究了灰树花发酵液的抗疲劳功能。分别服用稀释1倍和未稀释缩灰树花发酵液上清、发酵原液和红牛饮料进行小鼠跑笼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组别的小鼠跑笼圈数分别为 174.75 r±25.77 r、193.25 r±22.38 r、184.25 r±33.94 r、170 r±10.56r,均显着高于服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105.75±34.79 r),其中服用未稀释的发酵液上清的小鼠跑笼圈数最高。小鼠强迫游泳实验表明,上述组别的小鼠相对于服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相比,游泳延长时间显着,分别达到961.75 s± 65.26 s、1068.5 s± 87.82 s、1091.25 s±136.94 s和1030 s±38.65s,其中发酵液原液组和未稀释的发酵液上清组效果最为显着,分别达到了44.89%和41.97%。

朱丽娜[7](2017)在《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与品质评价》文中提出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Link]中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核苷、甘露醇等,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2009年蛹虫草被我国批准为新资源食品,这促进了蛹虫草的生产和在保健产品开发领域的应用,但蛹虫草研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蛹虫草子实体中均一多糖的结构和活性研究较少;子实体质量主要以外观、草体大小等农艺性状来评判,对蛹虫草子实体的活性成分(品质)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市场上虫草产品众多,对蛹虫草及其它虫草产品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缺乏不同类别虫草的鉴别方法。本论文针对以上三方面进行研究,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针对蛹虫草子实体中的大分子量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活性研究。运用超细粉碎结合分级醇沉对蛹虫草子实体的多糖进行分级,再利用离子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从蛹虫草提取物中分离纯化获得均一多糖CP2-S。高效凝胶尺寸排阻色谱分析测定为单一对称峰,其分子量为1.09×106,结合离子色谱单糖组成分析,甲基化糖残基连接方式解析和NMR图谱鉴定CP2-S的结构为:以α-(1→4)-连接为主链的葡聚糖,另有少量1,6-连接的葡萄糖为支链。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均一多糖CP2-S可激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形态发生变化,使细胞体积变大,促进伪足伸长;可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NO,产生呼吸爆发,促进吞噬能力,增加IL-1β和IL-2的分泌。动物实验发现CP2-S对小鼠Lewis肿瘤具有抑制作用,可使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着升高,血清中Ig M、Ig G的分泌显着增加。(2)针对蛹虫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多糖、核苷和糖醇分别建立分析方法。运用高效凝胶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示差折光检测仪联用分析多糖分子量分布,用高效阴离子色谱分析多糖的单糖组成,建立多糖HPSEC图谱、单糖组成与多糖含量相结合分析蛹虫草多糖的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16种核苷类成分和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法定量分析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方法。以多糖、核苷和甘露醇三类成分为指标,应用建立的分析方法,分别比较不同菌株、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时间对蛹虫草子实体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菌株对三类活性成分影响最大,其次是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其中蛹虫草中抗肿瘤活性成分虫草素受菌株的影响最大,不同菌株含量相差10倍以上。在不同培养基处理中,以蚕蛹栽培的处理多糖、核苷类成分含量最高,大米或麦粒中添加蚕蛹粉可显着增加多糖、核苷类成分含量。多糖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虫草素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3)运用建立的核苷类、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以及多糖的分析方法,对蛹虫草及其它常见虫草产品进行分析,发现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可以将蛹虫草、冬虫夏草和蝉花进行明确区分:虫草素为蛹虫草的标志性成分,蛹虫草子实体有尿苷、鸟苷、腺苷、虫草素和N6-(2-羟乙基)腺苷5个主要峰;蛹虫草液体发酵菌丝体有尿苷、鸟苷、腺苷和虫草素4个主要峰;蛹虫草固体发酵菌丝体有虫草素1个主要峰;天然冬虫夏草有尿苷、鸟苷、肌苷和腺苷4个主要峰;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产品有尿苷、鸟苷、腺苷和N6-(2-羟乙基)腺苷4个主要峰;百令胶囊(中华被毛孢菌丝体产品)、宁心宝(虫草头孢菌丝体产品)、金水宝(CS-4菌丝体产品)有尿苷、鸟苷、腺苷3个主要峰。在核苷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HPAEC图谱可以有效辨别天然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宁心宝、金水宝,天然冬虫夏草的HPAEC图谱上没有赤藓糖醇峰,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都有明显赤藓糖醇峰,其中百令胶囊赤藓糖醇峰最高,金水宝甘露醇峰最高,宁心宝有较高的阿糖醇峰。虫草多糖HPSEC图谱可以结合核苷类和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的分析,辅助辨别冬虫夏草、蛹虫草、蝉花和发酵菌丝体产品。

李心怡,叶晓非,马海乐,刘伟民,孙玲,孔娜[8](2017)在《低强交变磁场促进灰树花液体发酵及其生物学窗效应研究》文中指出使用实验室自制磁场摇床,以灰树花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交变磁场作用各参数条件,研究其对灰树花菌丝体生长促进效果的影响,并借助发酵液pH值的变化对窗效应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一般性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对比常规液态发酵和磁场辅助液态发酵所得菌丝体的差别。研究表明,当磁感应强度为35 Gs、初次磁处理介入时间为接种后1 h、作用时长为3 h时,磁场对灰树花菌丝体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强,灰树花的菌丝体干质量提高率达11.43%,各营养成分总量均有所上升。在磁场处理时长为3 h和5 h时,出现了磁场促进灰树花生长的"生物学窗效应"。

李心怡[9](2017)在《低强交变磁场对灰树花液态发酵促进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发酵工业的不断进步,液体发酵已成为微生物工业化生产的趋势。目前对微生物发酵效率的提高仍侧重于对菌种的筛选诱变以及对培养条件的优化。而该类具体方法只能针对某种特定的菌种,无法普遍适用,研究成本高、耗时长。现有研究发现,低强交变磁场辅助微生物发酵可以促进微生物生长或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合成。因此将低强交变磁场引入到食用菌液体发酵过程,将会为食用菌液体发酵的技术改进提供一种创新方法。本文将一种营养价值丰富、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食用真菌——灰树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交变磁场对其液态发酵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逐级优化磁辅助灰树花发酵最优摇瓶试验条件,并对比最优条件和常规发酵条件下发酵产物(菌丝体)组分;在此基础上,进行5 L发酵罐的扩大试验,验证该技术放大之后的实际效果。同时,观察细胞形态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磁场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初步探索低强交变磁场促进灰树花液体发酵的机制。主要的研究工作及其结果如下:(1)磁场促进灰树花生长的摇瓶培养试验:以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提高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低强交变磁场对灰树花液态发酵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磁感应强度、磁处理介入时间、磁处理时长、磁处理次数等条件均会影响灰树花液态发酵效果。最优处理条件为:磁处理初次介入时间为接种后1 h、磁感应强度35 Gs、发酵第1-4天同一时间段磁处理3 h,每天处理1次,菌丝体生物量提高率超过11.43%。试验组在磁场处理时长为3 h和5 h时,出现了磁场的“生物学窗效应”。交变磁场辅助发酵在发酵周期的前48 h对菌丝体的影响最为明显。最优条件下试验组纤维、总糖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4.29%和28.05%,粗蛋白含量(%)降低3.18%,粗脂肪、灰分含量(%)无明显变化;产出的多糖无明显差异,产出氨基酸种类一致,含量差别较大,试验组甲硫氨酸、缬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等含量明显提高,且必须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含量(47.7%)显着高于对照组(37.8%)。观察磁场作用下菌丝体形态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低强度磁场明显改变了菌丝体形态、菌丝体分枝数量增加,且磁处理后的菌丝体更为松散;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磁处理同样影响菌丝体细胞核,可能加快了菌丝体细胞核分裂速度。(2)磁场促进灰树花生长的扩大培养试验:选择摇瓶试验的最优磁处理条件进行发酵罐培养,试验组菌丝体生物量提高率约12%。灰树花液体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均先下降后上升,发酵液中多糖含量均呈不断下降趋势,发酵结束时试验组发酵液多糖含量(97.1 g/100 mL)高于对照组(87.2 g/100 mL),试验组发酵液相对溶氧基本高于对照组,且在下降至10%左右停止下降并缓慢升高,而对照组溶氧持续降低(0.7%)。(3)磁场促进灰树花生长的分子水平研究: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经过磁处理后,细胞有关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明显上升,与前期氨基酸分析中试验组菌丝体多种氨基酸含量上升的结果相符;细胞内关于细胞修复及应激反应的基因表达量明显上升,这可能是构成菌丝体生物量提高的原因之一。

朱俊杰[10](2016)在《天麻醇提物对灰树花深层发酵代谢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是关于天麻醇提物对灰树花深层发酵代谢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天麻醇提物对灰树花发酵的影响,天麻醇提物各成分在灰树花发酵过程中的转化,对羟基苯甲醇对灰树花产胞外多糖的影响及其发酵动力学,灰树花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初步研究。研究和建立了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和巴利森甙定性和定量的检测方法,并分析了高压灭菌前后天麻醇提液主要成分的变化,天麻醇提液经过高压灭菌后的天麻素含量为14.6955 mg/g、对羟基苯甲醇含量为1.0857 mg/g、对羟基苯甲醛含量为1.9753mg/g、巴利森甙含量为2.0571 mg/g。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天麻醇提液对灰树花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添加量在7%(v/v)时(100 m L发酵液体系中添加7 mL的天麻醇提液),相当于100 m L发酵体系中约含有0.7 g天麻,此时灰树花菌丝体和胞外多糖(EPS)的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3.35±0.09 g/L和444.24±17.76 mg/L。试验和评价了天麻醇提物中各单一成分对灰树花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添加依据为天麻醇提液添加量在7%(v/v)时所含有的各单一成分的含量。分别添加:Ⅰ天麻醇提物(7 g/L)、Ⅱ天麻素(103 mg/L)、Ⅲ对羟基苯甲醇(7.6 mg/L)、Ⅳ对羟基苯甲醛(13.8 mg/L)以及Ⅴ三种等质量的单一成分组合添加。结果表明:这五组实验相比于空白组(未添加)均能一定程度促进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其中第Ⅰ组和第Ⅴ组促进灰树花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的效果基本一样且为最佳。第Ⅱ组次之。第Ⅲ组和第Ⅳ组不是很明显,然而通过计算灰树花胞外多糖生产率发现对羟基苯甲醛和对羟基苯甲醇相比于其他组更能提高菌丝体产胞外多糖的能力。试验和分析了天麻醇提液中各成分在灰树花发酵过程中含量的变化,每100 mL发酵液中天麻素从10.28 mg降到5.36 mg,降低了47.86%;对羟基苯甲醇从0.76 mg降到0.67 mg,下降了11.84%;对羟基苯甲醛从1.38 mg降到0.35 mg,下降了74.64%;而只有巴利森甙含量增加了,从1.44 mg升到了3.76 mg,提高了161.11%。并采用静息细胞转化实验来进一步揭示,灰树花发酵可以将对羟基苯甲醇和对羟基苯甲醛转化合成天麻素,可能的途径是对羟基苯甲醇在灰树花菌丝体悬浮液中被糖基化而合成天麻素,而对羟基苯甲醛在灰树花菌丝体悬浮液中先被还原成对羟基苯甲醇,然后再少量合成了天麻素。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醇对灰树花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对羟基苯甲醇添加量为200 mg/L时对灰树花菌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合成的促进作用效果最明显,与空白组(未添加对羟基苯甲醇)分别提高了22.73%和10.24%。此外还进行了添加对羟基苯甲醇后灰树花发酵动力学研究,考察了发酵过程中菌丝量、残糖(还原糖)、胞外多糖、pH值、对羟基苯甲醇和天麻素含量的变化。研究了灰树花发酵工程中葡萄糖基转移酶的调控机制。葡萄糖基转移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而其热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高温易失活。葡萄糖基转移酶最适pH为6,并且其即不耐酸也不耐碱,偏酸和偏碱的环境下酶也容易失活。

二、灰树花发酵液不同处理对多糖含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灰树花发酵液不同处理对多糖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茯苓提取物参与灰树花液态深层发酵及对其活性物质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灰树花菌种培养方法
        1.3.2 茯苓提取液的制备
    1.4 分析方法
        1.4.1 生物量的测定
        1.4.2 多糖含量的测定[21]
        1.4.3 蛋白含量的测定[22]
        1.4.4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23]
        1.4.5 发酵液还原糖[24]及p H的测定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茯苓提取物添加量对灰树花菌丝体的影响
    2.2 不同添加量的茯苓提取物对灰树花胞外和胞内多糖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添加量的茯苓提取物对灰树花胞外和胞内蛋白产量的影响
    2.4 不同添加量的茯苓提取物对灰树花胞外和胞内总黄酮产量的影响
    2.5 不同添加量的茯苓提取物对灰树花发酵液还原糖和p H的影响
3 结论

(2)天麻苦荞复配液对灰树花胞外多糖合成酶类的影响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天麻的概述
    1.2 苦荞的概述
    1.3 药用真菌灰树花
        1.3.1 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
        1.3.2 灰树花多糖
        1.3.3 灰树花胞外多糖合成途径及相关酶
    1.4 真菌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1.5 代谢组学研究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6.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复配液对灰树花胞外多糖合成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灰树花
        2.2.2 天麻
        2.2.3 苦荞
        2.2.4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5 实验药品
    2.3 实验方法
        2.3.1 培养基
        2.3.1.1 斜面培养基(PDA培养基)
        2.3.1.2 液体种子培养基
        2.3.1.3 发酵培养基
        2.3.2 灰树花菌体培养方法
        2.3.2.1 斜面种子培养
        2.3.2.2 液体种子培养
        2.3.2.3 发酵培养
        2.3.3 天麻醇提物的制备
        2.3.4 苦荞醇提物的制备
        2.3.5 分析方法
        2.3.5.1 生物量(BIO)的测定
        2.3.5.2 胞外多糖(EPS)产量测定
        2.3.5.3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2.3.5.4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3.5.5 粗酶液的提取
        2.3.5.6 酶活力的测定
        2.3.6 统计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4.1.1 葡萄糖标准曲线(苯酚-硫酸法)的绘制
        2.4.1.2 葡萄糖标准曲线(DNS法)的绘制
        2.4.1.3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绘制
        2.4.2 天麻苦荞醇提物对灰树花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
        2.4.2.1 苦荞提取物对灰树花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
        2.4.2.2 天麻提取物对灰树花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
        2.4.2.3 天麻和苦荞复配液对灰树花胞外多糖合成和生物量的影响
        2.4.3 发酵动力学研究
        2.4.3.1 生物量和残糖(还原糖)的发酵动力学
        2.4.3.2 胞外多糖和pH的发酵动力学
        2.4.4 天麻苦荞醇提物对灰树花多糖合成关键酶类的影响
        2.4.4.1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活力动态变化
        2.4.4.2 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力动态变化
        2.4.4.3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活力动态变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配液对灰树花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灰树花菌种
        3.2.2 天麻
        3.2.3 苦荞
        3.2.4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5 实验药品
    3.3 实验方法
        3.3.1 培养基
        3.3.1.1 斜面种子培养基
        3.3.1.2 液体种子培养基
        3.3.1.3 发酵培养基
        3.3.2 培养方法
        3.3.2.1 发酵培养
        3.3.2.2 液体种子培养
        3.3.2.3 发酵培养基
        3.3.3 天麻提取物的制备
        3.3.4 苦荞提取物的制备
        3.3.5 灰树花胞外多糖的制备和纯化
        3.3.6 分析方法
        3.3.6.1 DPPH自由基的测定
        3.3.6.2 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3.3.6.3 ABTS自由基清除率
        3.3.7 统计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3.4.2 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3.4.3 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灰树花发酵液对小鼠的抗疲劳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灰树花菌种
        4.2.2 天麻
        4.2.3 苦荞
        4.2.4 实验动物
        4.2.5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6 实验药品
    4.3 实验方法
        4.3.1 培养基
        4.3.1.1 斜面种子培养基
        4.3.1.2 液体种子培养基
        4.3.1.3 发酵培养基
        4.3.2 培养方法
        4.3.2.1 发酵培养
        4.3.2.2 液体种子培养
        4.3.2.3 发酵培养
        4.3.3 天麻提取物的制备
        4.3.4 苦荞提取物的制备
        4.3.5 灌胃样品的制备
        4.3.6 小鼠的分组与灌胃剂量
        4.3.7 负重游泳实验
        4.3.8 生化指标测定
        4.3.9 统计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发酵液对小鼠体质量的影响
        4.4.2 发酵液对小鼠负重游泳耐力的影响
        4.4.3 发酵液对小鼠肝脏中HG含量的影响
        4.4.4 发酵液对小鼠血清中LDH、LA和 BUN含量的影响
        4.4.4.1 发酵液对小鼠血清中LDH和LA含量的影响
        4.4.4.2 发酵液对小鼠血清中BUN含量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研究灰树花发酵的代谢差异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灰树花菌种
        5.2.2 天麻
        5.2.3 苦荞
        5.2.4 实验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培养基
        5.3.1.1 斜面种子培养基
        5.3.1.2 液体种子培养基
        5.3.1.3 发酵培养基
        5.3.2 培养方法
        5.3.2.1 发酵培养
        5.3.2.2 液体种子培养
        5.3.2.3 发酵培养基
        5.3.3 天麻提取物的制备
        5.3.4 苦荞提取物的制备
        5.3.5 代谢组学的测定
        5.3.5.1 取样
        5.3.5.2 代谢物的提取
        5.3.5.3 LC-MS/MS Analysis:
        5.3.5.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5.4 代谢组学结果与分析
        5.4.1 数据质控
        5.4.1.1 QC样品的相关性
        5.4.1.2 QC样品中内标响应稳定性
        5.4.2 主成分结果及分析
        5.4.3 差异化合物的筛选与分析
        5.4.4 两组样品中差异代谢物的层次聚类分析
        5.4.5 代谢途径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3)泰山灰树花的驯化栽培及其抗细菌性咽炎活性物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灰树花概述
        1.1.1 灰树花的生物学特性
        1.1.2 灰树花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
        1.1.3 泰山灰树花研究现状
    1.2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概述
        1.2.1 根据溶解度差异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1.2.2 根据分子大小差异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1.2.3 根据电荷不同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1.2.4 根据蛋白质吸附特性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1.2.5 根据生物分子特异亲和力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1.2.6 蛋白质鉴定方法
    1.3 咽炎概述
        1.3.1 咽炎的发病机制
        1.3.2 咽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1.3.3 咽炎动物模型的评价指标
        1.3.4 NF-κB调控炎症因子的机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试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
        2.1.4 培养基及溶剂配置
        2.1.5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泰山灰树花的驯化栽培
        2.2.2 泰山灰树花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2.2.3 利用大鼠细菌性咽炎模型验证泰山灰树花活性物质并初步研究治疗机理
3.结果与分析
    3.1 泰山灰树花的驯化栽培
        3.1.1 泰山灰树花母种培养条件的优化
        3.1.2 泰山灰树花栽培种培养条件的优化
    3.2 泰山灰树花中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3.2.1 泰山灰树花发酵液、发酵菌丝和子实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的检测
        3.2.2 泰山灰树花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的检测
        3.2.3 小分子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的检测
        3.2.4 温度对泰山灰树花活性物质的影响
        3.2.5 硫酸铵沉淀饱和度的确定
        3.2.6 pH3.5类等电点沉淀
        3.2.7 Q-Sepharose强阴离子交换层析
        3.2.8 DEAE-Sephadex弱阴离子交换层析
        3.2.9 Q-Sepharose强阴离子交换层析(线性洗脱)
        3.2.10 Superdex~(TM)75 pg分子凝胶过滤层析
        3.2.11 SDS-PAGE检测
        3.2.12 泰山灰树花活性蛋白(GFP)的纯化回收率
        3.2.13 泰山灰树花GFP肽段测序
        3.2.14 泰山灰树花GFP的N-末端部分氨基酸测序
        3.2.15 泰山灰树花GFP理化性质的测定
    3.3 利用大鼠细菌性咽炎模型验证活性物质并初步分析治疗机理
        3.3.1 大鼠细菌性咽炎模型的建立
        3.3.2 泰山灰树花GFP治疗细菌性咽炎的试验验证及机理研究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4)天麻醇提物对灰树花菌丝体β-葡聚糖及发酵液成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天麻成分
        1.1.1 天麻成分
        1.1.2 天麻的醇提物
    1.2 灰树花的深层发酵
        1.2.1 灰树花发酵特点
        1.2.2 灰树花的代谢成分
    1.3 真菌β-葡聚糖
        1.3.1 真菌β-葡聚糖的主要来源及结构
        1.3.2 真菌β-葡聚糖提取方法
        1.3.3 真菌β-葡聚糖的主要生物活性
    1.4 中药成分对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1.4.1 中药成分对灰树花发酵的影响
        1.4.2 中药成分对其他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1.5 灰树花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6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7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灰树花菌丝体β-葡聚糖提取工艺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灰树花菌种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药品
    2.3 实验方法
        2.3.1 培养基
        2.3.2 培养方法
        2.3.3 总多糖含量的测定
        2.3.4 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
        2.3.5 不同提取方法基本工艺
        2.3.6 单因素试验
        2.3.7 正交试验设计
        2.3.8 统计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2.4.2 β-葡聚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2.4.3 两株灰树花菌体多糖和β-葡聚糖产量的比较
        2.4.4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2.4.5 单因素试验结果
        2.4.6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麻特征成分影响灰树花菌丝体生长及β-葡聚糖产量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菌种与天麻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药品
    3.3 实验方法
        3.3.1 培养基
        3.3.2 培养方法
        3.3.3 天麻醇提物制备
        3.3.4 灰树花菌丝体多糖及β-葡聚糖的提取
        3.3.5 分析方法
        3.3.6 统计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天麻素标准曲线
        3.4.2 对羟基苯甲醇标准曲线
        3.4.3 对羟基苯甲醛标准曲线
        3.4.4 天麻醇提物对灰树花菌丝体生长及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3.4.5 天麻醇提物特征成分定量分析
        3.4.6 天麻特征成分对灰树花菌丝体生长及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3.4.7 不同浓度的3种天麻特征成分对灰树花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3.4.8 不同浓度的3种天麻特征成分对灰树花菌丝体多糖的影响
        3.4.9 不同浓度的3种天麻特征成分对灰树花菌丝体β-葡聚糖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羟基苯甲醛影响灰树花发酵液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菌种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3 实验药品
    4.3 实验方法
        4.3.1 培养基
        4.3.2 培养方法
        4.3.3 灰树花发酵液提取物制备
        4.3.4 分析方法
        4.3.5 统计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葡萄糖标准曲线
        4.4.2 蛋白质标准曲线
        4.4.3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
        4.4.4 槲皮素标准曲线
        4.4.5 生物量和残糖含量变化规律
        4.4.6 胞外多糖含量和pH值变化规律
        4.4.7 胞外蛋白含量变化规律
        4.4.8 发酵液提取物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灰树花发酵液影响小鼠免疫功能的试验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菌种与天麻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2.3 实验药品
        5.2.4 实验动物及分组
    5.3 实验方法
        5.3.1 培养基
        5.3.2 培养方法
        5.3.3 灰树花发酵液制备
        5.3.4 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测定
        5.3.5 二硝基氟苯致小鼠迟发型过敏反应(耳肿胀法)
        5.3.6 小鼠血清IgG、IgM含量的测定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血清IgG标准曲线
        5.4.2 血清IgM标准曲线
        5.4.3 灰树花发酵液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5.4.4 灰树花发酵液对免疫低下小鼠DTH反应的影响
        5.4.5 灰树花发酵液对小鼠血清IgG、IgM含量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灰树花液态深层发酵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菌株
        1.1.2 试剂
        1.1.3 培养基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菌种的活化[18]
        1.3.2 摇瓶种子培养
        1.3.3 发酵条件优化
        1.3.4 不同发酵罐类型对灰树花的影响
        1.3.5 灰树花的扩大培养
        1.3.6 菌丝体生长情况测定
        1.3.7 灰树花发酵液中多糖含量及残糖量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条件优化结果
        2.1.1 搅拌速度对灰树花液态深层发酵的影响
        2.1.2 培养温度对灰树花液态深层发酵的影响
        2.1.3 通气量对灰树花液态发酵的影响
    2.2 两种不同类型发酵罐对灰树花液态深层发酵的影响
    2.3 搅拌式发酵罐扩大培养灰树花
3 结论

(6)灰树花液态发酵培养及抗疲劳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灰树花概况
        1.1.1 灰树花简介
        1.1.2 生物学特征与分布
        1.1.3 灰树花营养价值
        1.1.4 灰树花的市场需求及现状
    1.2 灰树花液态发酵研究
        1.2.1 液态发酵技术概况
        1.2.2 液态发酵的优点
        1.2.3 液态发酵原理与工艺流程
        1.2.4 液态发酵模式
        1.2.5 液态发酵培养基成分与作用
        1.2.6 液态发酵培养条件与影响
    1.3 灰树花的生理活性
        1.3.1 灰树花的抗肿瘤作用
        1.3.2 灰树花的免疫作用
        1.3.3 灰树花的抗病毒作用
        1.3.4 灰树花的其他作用
    1.4 食用菌抗疲劳研究进展
        1.4.1 抗疲劳试验的方法
        1.4.2 抗疲劳生化指标
        1.4.3 具有抗疲劳活性的物质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菌种
        2.1.2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2.1.3 培养基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菌种的活化
        2.2.2 平板培养
        2.2.3 传统方法培养种子液
        2.2.4 磁力搅拌法培养种子液
        2.2.5 摇瓶发酵培养
        2.2.6 培养基配制
        2.2.7 7L搅拌式发酵罐发酵条件对灰树花生长的影响
        2.2.8 7L气升式发酵罐发酵培养
        2.2.9 50L搅拌式发酵罐扩大培养
        2.2.10 灰树花发酵产物分析和制备方法
        2.2.11 灰树花发酵液成分分析及测定
        2.2.12 灰树花发酵液抗疲劳研究
3 结果与讨论
    3.1 培养基配制
        3.1.1 不同氮源对灰树花发酵的影响
        3.1.2 氮源添加量对灰树花发酵的影响
    3.2 7L搅拌式发酵罐培养条件优化
        3.2.1 搅拌速度对灰树花发酵的影响
        3.2.2 培养温度对灰树花发酵的影响
        3.2.3 通空气量对灰树花发酵的影响
        3.2.4 种子培养方法对灰树花发酵的影响
    3.3 磁力搅拌培养种子条件优化
        3.3.1 种子液中磁力转子搅拌速度对灰树花发酵的影响
        3.3.2 种子液中磁力转子搅拌时间对灰树花发酵的影响
    3.4 不同类型发酵罐发酵灰树花对比
    3.5 灰树花半连续发酵模式研究
    3.6 灰树花50L搅拌式发酵罐扩大培养
    3.7 灰树花发酵液成分分析及测定
        3.7.1 灰树花发酵产物中多糖含量测定
        3.7.2 灰树花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含量测定
        3.7.3 灰树花发酵产物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3.7.4 灰树花发酵产物中多酚含量测定
        3.7.5 灰树花发酵液中残糖量测定
    3.8 灰树花发酵产物抗疲劳活性研究
        3.8.1 灌胃灰树花发酵液和红牛饮料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8.2 跑笼实验
        3.8.3 负重游泳实验
4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的发表情况
8 致谢

(7)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与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蛹虫草的活性成分
        1.1 多糖
        1.1.1 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
        1.1.2 蛹虫草中的均一多糖
        1.2 核苷类成分
        1.3 甘露醇
        1.4 其它
    2 蛹虫草活性成分的测定
        2.1 多糖的测定
        2.2 核苷类成分的测定
        2.3 甘露醇的测定
    3 蛹虫草活性成分的影响因素
        3.1 菌株
        3.2 培养基
        3.3 其它
    4 蛹虫草及市场上其它虫草产品概况
        4.1 蛹虫草市场现状和产业前景
        4.2 市场上的其它虫草产品
        4.2.1 冬虫夏草
        4.2.2 蝉花虫草
        4.2.3 发酵菌丝体产品
    5 存在问题
        5.1 蛹虫草子实体中均一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较少
        5.2 缺乏有效的品质控制标准、对蛹虫草品质(活性成分)影响因素缺少系统研究
        5.3 蛹虫草和其它虫草产品缺乏有效的区分方法
    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6.1 研究内容
        6.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蛹虫草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和生物活性研究
    1 材料
        1.1 样品
        1.2 细胞株
        1.3 试剂
        1.4 仪器
    2 方法
        2.1 超滤分级分离
        2.2 粉碎处理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3 乙醇梯度沉淀分级分离
        2.4 多糖分级分离效果测定
        2.5 蛹虫草大分子量多糖的分离纯化
        2.5.1 提取
        2.5.2 分离纯化
        2.5.2.1 离子交换柱层析
        2.5.2.2 凝胶柱层析
        2.6 糖含量测定
        2.7 单糖组成测定
        2.8 巨噬细胞释放NO产量的测定
        2.8.1 样品溶液制备
        2.8.2 细胞培养及NO释放量测定
        2.9 均一性、相对分子质量和蛋白含量测定
        2.10 甲基化分析
        2.10.1 甲基化步骤
        2.10.2 GC-MS分析
        2.11 核磁共振分析
        2.12 细胞形态观察
        2.13 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测定
        2.14 细胞呼吸爆发实验
        2.15 细胞因子测定
        2.16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影响
        2.16.1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率的测定
        2.16.2 对脾淋巴细胞分泌IgG和 IgM的影响
        2.17 体内免疫活性和抗肿瘤实验
        2.17.1 瘤源
        2.17.2 实验动物及分组
        2.17.3 试验方法
        2.17.4 抑瘤率及免疫器官指数测定
        2.17.5 血清中 IgG 和 IgM 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蛹虫草多糖的分级分离
        3.1.1 超滤法分级分离
        3.1.1.1 超滤分离后各部分得率及其总糖含量和单糖组成
        3.1.1.2 超滤分级分离效果
        3.1.1.3 蛹虫草多糖对体外激活巨噬细胞释放 NO 产量的影响
        3.2 样品粉碎处理对提取结果的影响
        3.3 乙醇梯度沉淀法分级分离
        3.4 蛹虫草大分子量多糖的分离纯化
        3.4.1 蛹虫草多糖的提取制备
        3.4.2 离子柱层析分离纯化
        3.4.3 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
        3.5 CP2-S理化特性、均一性鉴定和分子量测定结果
        3.6 蛹虫草多糖CP2-S的结构特征分析
        3.6.1 CP2-S的单糖组成和摩尔比
        3.6.2 CP2-S的甲基化分析结果
        3.6.3 NMR分析
        3.7 蛹虫草多糖CP2-S的生物活性研究
        3.7.1 蛹虫草多糖CP2-S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的免疫调节作用
        3.7.1.1 CP2-S对巨噬细胞RAW264.7 形态的影响
        3.7.1.2 CP2-S对巨噬细胞RAW264.7 释放NO的影响
        3.7.1.3 CP2-S对巨噬细胞RAW264.7 吞噬活性的影响
        3.7.1.4 CP2-S对巨噬细胞RAW264.7 呼吸爆发的影响
        3.7.1.5 CP2-S对巨噬细胞RAW264.7 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3.7.2 蛹虫草多糖CP2-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影响
        3.7.2.1 CP2-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3.7.2.2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 IgM 和 IgG 的影响
        3.7.3 CP2-S对小鼠的抑瘤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3.7.3.1 CP2-S对小鼠Lewis肿瘤的抑制作用
        3.7.3.2 CP-2S 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3.7.3.3 CP2-S对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M和 IgG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5 讨论
第三章 蛹虫草品质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材料
        1.1 不同蛹虫草菌株
        1.2 不同培养基培养蛹虫草子实体
        1.3 培养不同时间采收的蛹虫草子实体
        1.4 仪器
        1.5 试剂
    2 方法
        2.1 多糖测定
        2.1.1 多糖含量测定
        2.1.2 多糖HPSEC图谱分析
        2.1.3 单糖组成分析
        2.2 HPLC测定核苷类成分
        2.2.1 标准曲线制作
        2.2.2 样品制备
        2.2.3 色谱条件
        2.2.4 方法学考察
        2.2.5 样品测定
        2.2.6 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
        2.3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测定
        2.3.1 标准曲线制作
        2.3.2 样品制备
        2.3.3 色谱条件
        2.3.4 方法学考察
        2.3.5 样品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蛹虫草活性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3.1.1 蛹虫草多糖分析方法建立
        3.1.1.1 蛹虫草多糖的HPSEC图谱分析方法建立
        3.1.1.2 蛹虫草多糖水解物的离子色谱分析
        3.1.2 核苷类成分测定方法及指纹图谱的建立
        3.1.2.1 核苷类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3.1.2.1.1 标准品及样品色谱分析
        3.1.2.1.2 方法学考察
        3.1.2.2 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3.1.3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3.1.3.1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标准品及样品色谱分析
        3.1.3.2 方法学考察
        3.2 蛹虫草活性成分影响因素的研究
        3.2.1 菌株对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影响
        3.2.1.1 多糖的比较
        3.2.1.1.1 多糖含量的比较
        3.2.1.1.2 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3.2.1.1.3 单糖组成的比较
        3.2.1.2 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3.2.1.2.1 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3.2.1.2.2 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3.2.1.3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比较
        3.2.1.4 不同菌株蛹虫草子实体品质的评价
        3.2.2 培养基对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影响
        3.2.2.1 多糖的比较
        3.2.2.1.1 多糖含量的比较
        3.2.2.1.2 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3.2.2.1.3 单糖组成的比较
        3.2.2.2 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3.2.2.2.1 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3.2.2.2.2 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3.2.2.3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比较
        3.2.2.4 不同培养基栽培蛹虫草子实体品质的评价
        3.2.3 培养时间对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影响
        3.2.3.1 多糖的比较
        3.2.3.1.1 多糖含量的比较
        3.2.3.1.2 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3.2.3.1.3 单糖组成的比较
        3.2.3.2 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3.2.3.2.1 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3.2.3.2.2 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3.2.3.3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比较
        3.2.3.4 培养不同时间采收蛹虫草子实体品质的评价
    4 本章小结
    5 讨论
第四章 蛹虫草和其它虫草产品的活性成分研究
    1 材料
        1.1 市售不同来源蛹虫草子实体
        1.2 蛹虫草发酵菌丝体
        1.3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
        1.4 蝉花及其菌丝体产品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3.1.1 蛹虫草子实体、冬虫夏草和蝉花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3.1.2 蛹虫草子实体和其菌丝体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3.1.2.1 蛹虫草子实体和菌丝体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比较
        3.1.2.2 蛹虫草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的核苷类成分含量
        3.1.3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中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3.1.3.1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的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3.1.3.2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的核苷类成分含量
        3.1.4 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3.1.4.1 蝉花和发酵菌丝体的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3.1.4.2 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的核苷类成分含量
        3.2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比较
        3.2.1 蛹虫草子实体、冬虫夏草和蝉花的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指纹图谱的比较
        3.2.2 蛹虫草子实体和其菌丝体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的比较
        3.2.2.1 蛹虫草子实体和其菌丝体的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HPAEC指纹图谱的比较
        3.2.2.2 蛹虫草子实体、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固体发酵菌丝体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含量
        3.2.3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的比较
        3.2.3.1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的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HPAEC指纹图谱的比较
        3.2.3.2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含量
        3.2.4 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的比较
        3.2.4.1 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的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HPAEC指纹图谱的比较
        3.2.4.2 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含量
        3.3 多糖类成分的比较
        3.3.1 蛹虫草子实体、冬虫夏草和蝉花及虫草菌丝体多糖含量和单糖组成的比较
        3.3.2 蛹虫草子实体、冬虫夏草和蝉花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3.3.3 蛹虫草子实体和液体发酵菌丝体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3.3.4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4 本章小结
    5 讨论
本文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NMR相关图谱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专利

(8)低强交变磁场促进灰树花液体发酵及其生物学窗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1.2 菌株
    1.3 主要试剂
    1.4 培养基的配置
        1.4.1 斜面培养基
        1.4.2 种子液培养基
        1.4.3 摇瓶发酵培养基
    1.5 培养方法
        1.5.1 菌种保藏方法
        1.5.2 种子液培养方法
        1.5.3 对照组发酵的摇瓶培养
        1.5.4 磁场辅助发酵条件的优化试验
    1.6 灰树花发酵菌丝体干重的测定
    1.7 灰树花发酵液p H的测定
    1.8 扫描电镜观察菌丝体
    1.9 灰树花菌丝体水溶性粗多糖红外光谱的测定
    1.1 0 灰树花菌丝体一般性化学成分的测定
    1.1 1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磁感应强度对灰树花发酵菌丝体干重提高率的影响
    2.2 接种后初次磁处理介入时间对灰树花发酵菌丝体干重提高率的影响
    2.3 磁处理时长对灰树花发酵菌丝体干重提高率的影响
    2.4 低强磁场辅助发酵“生物学窗效应”的初步研究
    2.5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2.6 灰树花菌丝体水溶性粗多糖红外光谱测定结果
    2.7 灰树花菌丝体一般性化学成分分析
3 结论

(9)低强交变磁场对灰树花液态发酵促进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来源
    1.2 灰树花培养的研究现状
    1.3 磁场对生物的作用
        1.3.1 磁场对动植物的影响
        1.3.2 磁场对微生物的影响
        1.3.3 磁场的作用机制
    1.4 转录组学的应用
    1.5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低强交变磁场对灰树花液体发酵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和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培养基配置方法
        2.2.2 培养方法
        2.2.3 菌丝体生物量的测定
        2.2.4 灰树花发酵液pH的测定
        2.2.5 灰树花液态发酵曲线的测定
        2.2.6 灰树花菌丝体一般性化学成分的测定
        2.2.7 灰树花菌丝体水溶性粗多糖的提取
        2.2.8 灰树花菌丝体水溶性粗多糖红外光谱的测定
        2.2.9 灰树花菌丝体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2.2.10 菌丝体扫描电镜观察
        2.2.11 菌丝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磁感应强度对灰树花发酵菌丝体生物量提高率的影响
        2.3.2 接种后初次磁处理介入时间对灰树花发酵菌丝体生物量提高率的影响
        2.3.3 磁处理时长对灰树花发酵菌丝体生物量提高率的影响
        2.3.4 磁场辅助灰树花液体发酵最终pH值的变化
        2.3.5 磁处理天数对灰树花发酵菌丝体生物量提高率的影响
        2.3.6 灰树花液态发酵曲线
        2.3.7 灰树花菌丝体一般性化学成分分析
        2.3.8 灰树花菌丝体水溶性粗多糖红外光谱分析
        2.3.9 灰树花菌丝体游离氨基酸分析
        2.3.10 菌丝体表面形态的变化
        2.3.11 菌丝体细胞核形态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强交变磁场辅助灰树花液体发酵的 5 L罐扩大培养
    3.1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和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培养基配置方法
        3.2.2 培养方法
        3.2.3 菌丝体生物量的测定
        3.2.4 发酵过程中pH值的测定
        3.2.5 发酵过程中的相对溶氧的测定
        3.2.6 灰树花发酵液多糖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试验组与对照组发酵过程中菌丝体生物量的变化
        3.3.2 试验组与对照组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H值的变化
        3.3.3 试验组与对照组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相对溶氧的变化
        3.3.4 试验组与对照组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多糖含量的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强交变磁场对灰树花液体发酵基因表达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和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培养基配置方法
        4.2.2 培养方法
        4.2.3 菌丝体转录组测序
        4.2.4 菌丝体转录组生物学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Unigene注释
        4.3.2 Unigene表达丰度
        4.3.3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4.3.4 GO富集分析
        4.3.5 KEGG富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10)天麻醇提物对灰树花深层发酵代谢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药用真菌的研究
    1.2 灰树花的研究
        1.2.1 灰树花的概述
        1.2.2 灰树花的药用价值
    1.3 天麻的研究
        1.3.1 天麻的概述
        1.3.2 天麻的成分及药用价值
    1.4 中药对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1.4.1 中药对灰树花发酵的影响
        1.4.2 中药对其他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1.5 微生物转化中药的研究进展
    1.6 微生物发酵转化中药的原理
    1.7 研究的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天麻醇提液的制备和主要成分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天麻
        2.2.2 实验药品
        2.2.3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天麻预处理
        2.3.2 制备天麻醇提物流程
        2.3.3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4 TLC检测条件
        2.3.5 HPLC检测条件
        2.3.6 标准曲线的制作
        2.3.7 精密度试验
        2.3.8 回收率试验
        2.3.9 天麻醇提物灭菌前后成分分析
        2.3.10 实验数据处理及绘图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天麻素标准曲线
        2.4.2 对羟基苯甲醇标准曲线
        2.4.3 对羟基苯甲醛标准曲线
        2.4.4 巴利森甙标准曲线
        2.4.5 精密度和稳定性考察
        2.4.6 样品分析及回收率试验
        2.4.7 TLC色谱图分析
        2.4.8 HPLC色谱图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麻醇提物对灰树花发酵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
        3.2.1 菌株与天麻
        3.2.2 实验主要药品
        3.2.3 实验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培养基
        3.3.2 培养方法
        3.3.3 菌丝体生物量的测定
        3.3.4 胞外多糖(EPS)含量测定
        3.3.5 HPLC检测
        3.3.6 统计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胞外多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3.4.2 天麻的不同添加量对灰树花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3.4.3 天麻的不同成分对灰树花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天麻醇提物各成分在灰树花发酵过程中的转化
    4.1 引言
    4.2 材料
        4.2.1 菌株与天麻
        4.2.2 实验主要药品
        4.2.3 实验主要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培养基
        4.3.2 培养方法
        4.3.3 HPLC检测
        4.3.4 MS检测条件
        4.3.5 统计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天麻醇提物各成分在灰树花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4.4.2 静息细胞转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羟基苯甲醇对灰树花产胞外多糖的增效及其发酵动力学的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
        5.2.1 菌株
        5.2.2 实验主要药品
        5.2.3 实验主要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培养基
        5.3.2 培养方法
        5.3.3 菌丝体生物量的测定
        5.3.4 残糖的测定
        5.3.5 胞外多糖(EPS)含量测定
        5.3.6 p H 的测定
        5.3.7 HPLC检测
        5.3.8 统计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4.1 葡萄糖标准曲线
        5.4.2 不同浓度的对羟基苯甲醇对灰树花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
        5.4.3 发酵动力学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灰树花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基转移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
        6.2.1 菌株
        6.2.2 实验主要药品
        6.2.3 实验主要仪器
    6.3 实验方法
        6.3.1 培养基
        6.3.2 培养方法
        6.3.3 粗酶液的制备
        6.3.4 溶液配制
        6.3.5 对硝基苯酚标准曲线的绘制
        6.3.6 酶活测定方法
        6.3.7 酶学性质研究
        6.3.8 对羟基苯甲醇对灰树花的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影响
        6.3.9 实验数据处理及绘图
    6.4 结果与讨论
        6.4.1 对硝基苯酚标准曲线的绘制
        6.4.2 葡萄糖基转移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6.4.3 葡萄糖基转移酶的热稳定性
        6.4.4 葡萄糖基转移酶的最适pH
        6.4.5 葡萄糖基转移酶的pH稳定性
        6.4.6 对羟基苯甲醇对灰树花的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论文创新点与展望
    7.1 总结
    7.2 论文创新点
    7.3 展望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四、灰树花发酵液不同处理对多糖含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茯苓提取物参与灰树花液态深层发酵及对其活性物质产量的影响[J]. 吴力亚,吴天祥,汪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05)
  • [2]天麻苦荞复配液对灰树花胞外多糖合成酶类的影响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雷露. 贵州大学, 2020(03)
  • [3]泰山灰树花的驯化栽培及其抗细菌性咽炎活性物质的研究[D]. 刘姗姗.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7)
  • [4]天麻醇提物对灰树花菌丝体β-葡聚糖及发酵液成分的影响研究[D]. 钟敏. 贵州大学, 2018(01)
  • [5]灰树花液态深层发酵条件研究[J]. 李炳功,耿伟涛,赵琰明,王金菊,王艳萍. 中国酿造, 2018(04)
  • [6]灰树花液态发酵培养及抗疲劳功能研究[D]. 李炳功. 天津科技大学, 2018(06)
  • [7]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与品质评价[D]. 朱丽娜.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 [8]低强交变磁场促进灰树花液体发酵及其生物学窗效应研究[J]. 李心怡,叶晓非,马海乐,刘伟民,孙玲,孔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08)
  • [9]低强交变磁场对灰树花液态发酵促进作用研究[D]. 李心怡. 江苏大学, 2017(01)
  • [10]天麻醇提物对灰树花深层发酵代谢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朱俊杰. 贵州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不同处理对灰树花发酵液多糖含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