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益探索——保定市“一志三教”活动的考察与反思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益探索——保定市“一志三教”活动的考察与反思

一、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益探索——保定市“一旨三教”活动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史智慧[1](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劳动教育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劳动教育被正式纳入我国学校教育系统,在中小学学校教育中取得一席之地。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基石,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是从小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念,养成正确劳动态度,并获得相应劳动技能的主要路径。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如今的小学劳动教育在国家政策以及时代背景的作用下,教育目的、内容及实施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及案例研究法,以尽可能全面的视角梳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变迁,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研究缘起与依据,核心概念的界定,相关文献的综述,并阐明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按照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以及具有决定意义的政策文本的发布,对70多年间的小学劳动教育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共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探索与偏离期(1949-1977年)、调整与完善期(1978-2000年)、整合与削弱期(2001-2011年)、重塑与再发展期(2012-2020年),在每个阶段划分中,介绍了当时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及实施。第三部分:分析影响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因素,从政治的导向作用,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影响,我国重知识轻劳动的文化传统以及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因素。第四部分:对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特点进行总结,即以下四个方面:从注重劳动教育的“工具理性”到注重“价值理性”;劳动教育地位逐渐明晰;劳动教育内容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以及劳动教育实施途径逐渐多元化。第五部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小学劳动教育发展进行反思,其发展在70余年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发展主要依靠外界推动,在学校实施中处于边缘地位以及对相关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对策与建议主要是完善劳动教育政策体系以保障劳动教育的地位;家庭、学校、社会多主体联动促进劳动教育实施,以及积极开发劳动教育资源,构建科学化的符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的小学劳动课程体系。

朱伟[2](2014)在《红色文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济青枣三地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我们如何去衡量是否达到了传播和教育的良好效果?这里其实就是一个如何讲述好历史、传播好文化的问题,即以什么样的方式讲述和传播,传播的真实效果如何,如何改进和增强传播效果达到教育目标。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整个社会浮躁、虚荣、安于现状、贪图享乐的风气有所抬头,如何做好青年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民族的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②“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③要“发扬光荣传统、当好红色传人”④的号召。因此,如何从中国历史特别是革命历史经验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特别是红色文化传统,就成为我们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任务,也帮助我找到了能够将工作、专业、知识基础紧密结合、充分结合的点。红色文化即指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延伸至今,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革命历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形式和精神样态,这是一个连续性、开放式、系统化的过程。因此将论文题目确定为《当下红色文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济青枣三地的调查与思考》。红色文化是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一直以来被认为富有鲜明的、浓郁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属性。红色文化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指导和影响下,并在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的历程中形成的文化形态,其精神内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同时,她所承载的内涵与展示的形态又是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中国印象、中国味道的中国故事,真实可信,流布已久,老百姓喜闻乐见,听起来入耳,看起来入眼,读起来入心,是能够传播好的中国声音,是能够讲好的中国故事。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出现的重要范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艰难、伟大进程中浓墨重彩的历史记忆。而“传播成效”是弘扬和宣传红色文化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瓶颈”性难题。本文要解决的理论问题也就是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是哪些因素影响或减损了其教育效果,如何突破上述瓶颈。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公共历史文化资源极为重要的一个类型,对全面提升整个民族历史素质和文化层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研究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与相对科学的对策,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广大国民素质,强化公民民族历史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具有特别重大的实践意义。研究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红色文化,是保持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抓手。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传播问题,能够更为有效、合理地保护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其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作用,为国家、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更强的活力和更足的推动力。通过此次调研和结论分析,我们发现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在认识上静止、僵化地看待红色文化。不注意深入挖掘和及时总结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伟大革命”过程中其不断延展的内涵和不断丰富的显现形态;(二)在经济利益至上、娱乐至上思想的误导和驱使下,有些地区、部门和行业企业将红色文化作为获取利益、谋取政绩的工具,歪曲史实,妖魔化红色人物,脱离实际胡编恶搞,将红色文化的传播“庸俗化”;(三)“抽空了具体内涵”,忽视了精神实质和价值意义,红色文化出现世俗化、市侩化、空壳化趋势。(四)泛化、简单化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其视为包治百病,众生皆宜,放之四海皆通用的“神奇药水”;(五)欠缺对大众传播规律特别是90后年轻人心理的了解和把握,以单纯注重政治性、理论性的“布道式”说教,单纯强调思想宣传,单纯强调严谨的叙事和逻辑,减弱了传播的感染力和生命力,甚至使受众产生逆反心理。(六)表达方式上过分侧重比较狭隘的民族内容,不能以国际通行的标准、普遍性的价值观念,国际惯例和规则,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竞争,不能以国际通行的思维方式、接受习惯、信息需求设计传播手段和技巧的做法。(七)红色旅游产业更多地是依靠宏观政策的推动和各级政府的支持,缺乏市场机制运作,急功近利,盲目建设,硬件设施趋同。(八)没有将红色文化放在中国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和中国革命与建设进程的大历史环境中去看待和考虑谋划,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扬弃,寻找最佳契合点上做的不够。(九)红色文化的外在显现形态上特色性阙失,差异性不明显,雷同度高,模式化、程式化、脸谱化色彩浓,无法达到令人欣然接受的效果。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传播学、历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多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分析了红色文化的传播现状,并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策。

董宝玉[3](2011)在《庙会文化与社会的调适性研究 ——以河北涿州三义宫庙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王忠海[4](2010)在《基于可持续·科学—特色发展观的和谐乡镇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设想,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以及各地区发展的特殊性,确定以“基于可持续·科学-特色发展观的和谐乡镇建设研究”为博士论文选题。论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梳理新农村建设相关理论,剖析中国农村建设实践,建构了科学可行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架构和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市房山区新农村建设和琉璃河镇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镇为案例,研究大都市周边区和谐乡镇建设规划的制定与评价。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确定论文选题,明确选题意义,回顾相关研究成果,确定论文研究思路,总结论文主要创新点。第二章乡村建设实践简史与评价。用历史分析与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相结合,公正、客观、科学地评价精英发动型农村建设运动的利弊得失,得出中国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的新建设道路的科学结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基础与规划体系探索。首先,回顾和总结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涵义,并提出基于和谐理念的新农村社会概念;然后,在借鉴和比较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设计了一套融入和谐理念的新农村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制定了区域级新农村建设规划框架。第四章和第五章是论文实证部分,第四章制定房山区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第五章制定琉璃河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镇建设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第六章总结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局限性,提出今后研究的设想。

中共保定市委组织部[5](2003)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益探索——保定市“一旨三教”活动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任务,十六大修订通过的新党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农村,如何继续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基层,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保定市“一旨三教”活动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取

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益探索——保定市“一旨三教”活动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益探索——保定市“一旨三教”活动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2.研究问题
    (二)相关概念界定
        1.劳动
        2.劳动教育
    (三)文献综述
        1.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
        2.有关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
    (四)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2.现实价值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历史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劳动教育发展历程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偏离期(1949-1977 年)
        1.培养“劳动者”的教育方针
        2.《小学教学计划》与小学劳动教育的正式开展
        3.小学劳动教育内容以生产劳动教育为主
        4.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调整与完善期(1978-2000 年)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2.小学劳动教育的规范化发展
        3.小学劳动教育内容注重日常生活
        4.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
    (三)小学劳动教育的整合与削弱期(2001-2011 年)
        1.“两个结合”的教育方针
        2. “新课改”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弱化
        3.小学劳动教育内容的重“技”倾向
        4.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
    (四)小学劳动教育的重塑与再发展期(2012-2020 年)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小学劳动教育的重新确立
        3.“劳”、“技”结合的小学劳动教育内容
        4.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政治的导向作用
    (二)经济与科技的影响
        1.经济对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影响
        2.科技对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推动
    (三)重知识轻劳动的文化传统影响
    (四)教育因素的影响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推动
        2.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
        3.素质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特点
    (一)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转变
        1.凸显小学劳动教育的“工具理性”
        2.注重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理性”
    (二)小学劳动教育地位逐渐明晰
    (三)小学劳动教育内容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
    (四)小学劳动教育实施途径逐渐多元化
四、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反思
    (一)存在的问题
        1.小学劳动教育发展主要依靠外界推动
        2.小学劳动教育被边缘化
        3.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二)对策与建议
        1.家、校、社会协同促进小学劳动教育实施
        2.完善政策体系保障劳动教育地位
        3.开发教育资源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2)红色文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济青枣三地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一、研究缘起
    二、本课题过往研究综述
    三、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五、研究方法
    六、论文研究思路
    七、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研究前导:调查设计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二、调查研究的内容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 红色历史知识的认知状况
    一、重大事件(节点):红色历史的过程及其时代意义
    二、革命先辈:引领红色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
    三、红星照耀中国:二万五千里的人类壮举
    四、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大团结
    五、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它
第三章 红色精神的认知状况
    一、内涵丰富的红色精神
    二、红色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命运
    三、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
    四、红色精神的现实意义
第四章 红色文化的传播媒介、传播者和传播方式
    一、红色文化认知的主要媒介
    二、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承担者
    三、红色文化传播的方式
    四、传播方式的度与效:从“抗日神剧”说起
第五章 史学教育:红色文化传播的最优路径
    一、历史学教育的地位与使命
    二、困境与机遇:红色历史教育的地位
    三、历史课堂上的收获与反思
    四、历史学教育是红色文化传播的最优途径
第六章 问题与对策:红色文化传播中的症结和出路
    一、调研整体印象
    二、红色文化传承和传播过程中的误区
    三、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成效的建议与对策
附表一:以“红色文化”为关键词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列表
附表二:100首爱国歌曲名单
附表三:全国红色旅游的总体布局
附表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附表五: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附表六:双百人物名单
附表七:第一批着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附录八: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含有历史元素的课文列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庙会文化与社会的调适性研究 ——以河北涿州三义宫庙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学术史回顾、个案选择及选题意义
    1.2 主要研究方法、相关概念与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河北涿州三义宫庙会概况
    2.1 涿州概况
    2.2 三义宫及庙会概况
第3章 庙会文化与社会的调适
    3.1 庙会文化与国家的相互调适
    3.2 民间庙会文化与市场的相互调适
    3.3 民间庙会文化与民众的相互调适
第4章 庙会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4.1 和谐社会建设
    4.2 三义宫庙会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4.3 庙会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基于可持续·科学—特色发展观的和谐乡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目的
    1.2 相关研究回顾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乡村建设运动实践简史与评价
    2.1 乡村改进与乡村建设的历史变迁
    2.2 彪炳千秋的晏阳初“定县试验”
    2.3 众说纷纭的不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温铁军“后定县试验”
    2.4 “定县试验”的社会评价与“后定县实验”的社会反响
    2.5 两次乡村建设试验的评估与经验教训总结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基础与建设规划体系探索
    3.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3.3 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的探讨
第四章 社会主义都市型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
    4.1 社会主义都市型新农村建设规划架构
    4.2 北京市房山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解析与政策建议
    4.3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4.4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政府关系
    4.5 房山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
    4.6 2010 年房山区新农村建设规划调整
第五章 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镇建设规划制定——以房山区琉璃河镇为例
    5.1 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镇建设规模架构
    5.2 房山区琉璃河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镇建设的基础分析
    5.3 琉璃河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镇建设的整体思路和目标
    5.4 建设琉璃河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镇的主要路径
    5.5 琉璃河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镇的重点项目构建
    5.6 琉璃河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镇建设发展布署
    5.7 琉璃河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镇建设的保障措施
第六章 研究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6.2 论文研究的局限性
    6.3 今后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5)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益探索——保定市“一旨三教”活动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旨三教”是进一步深化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的有效载体
    (一)深化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需要探索有效形式。
    (二)化解农村矛盾,需要探索有效工作机制。
    (三)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需要探索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二、“一旨三教”活动的基本做法
    (一)学习培训。
    (二)向群众宣讲。
    (三)整改提高。
三、“一旨三教”活动初见成效。
四、几点启示

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益探索——保定市“一旨三教”活动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研究[D]. 史智慧.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2]红色文化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济青枣三地的调查与思考[D]. 朱伟. 山东大学, 2014(04)
  • [3]庙会文化与社会的调适性研究 ——以河北涿州三义宫庙会为例[D]. 董宝玉. 赣南师范学院, 2011(04)
  • [4]基于可持续·科学—特色发展观的和谐乡镇建设研究[D]. 王忠海. 天津大学, 2010(07)
  • [5]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益探索——保定市“一旨三教”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 中共保定市委组织部. 红旗文稿, 2003(01)

标签:;  ;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益探索——保定市“一志三教”活动的考察与反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