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假说确证探讨

科学假说确证探讨

一、科学假说的证实性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武静,陈琛[1](2021)在《汤姆·斯托帕德科学戏剧中的“划界问题”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戏剧是以自然科学为探讨对象的一个戏剧类别,大多数科学戏剧仍然围绕"两种文化"之争展开,而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则发现了隐藏在"两种文化"之争背后的"划界问题"这一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在《跳跃者》《阿卡迪亚》和《艰难问题》这三部戏剧中,斯托帕德对如何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界限的"划界问题"进行了戏剧呈现,分别探讨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划界理论和卡尔·波普的"证伪主义"划界理论,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划界理论的同时,利用"证伪主义"的逻辑指出科学认知世界的有限性,并以此为"非科学"领域辩护。

项晶晶[2](2020)在《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在西方科学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扬弃了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主义和库恩的历史主义,代表着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新阶段。拉卡托斯指出科学研究纲领是科学演化的基本序列,有其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拉卡托斯进一步阐述了科学理论评价标准、科学发展模式、科学方法论评价标准等问题。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为指导当代科学研究活动和科学理论创新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例如,在当前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存在有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等思想流派;那么,从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角度考察人工智能研究领域这两大流派是值得尝试的。一方面为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提供可能的启发;另一方面,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可以借此得到检验,发现其长处和不足之处。科学研究纲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有机整体,它由硬核、保护带、正面启示法和反面启示法构成。科学研究纲领这四个要素在科学研究活动和演化中各司其职。硬核由最基本的假说构成;保护带由一些辅助性假说构成;作为启示性方法,正方面启示法指导科学家创立辅助性假说,建立保护带以保护硬核,使其免受理论攻击;反面启示法作为禁令,指导科学家不能做什么。科学研究纲领这四个要素之间具有一定张力,使得科学研究纲领不可能只是一个单一的理论,而是一个理论系列。在此基础上,拉卡托斯区分出进步的研究纲领和退步的研究纲领;进步的研究纲领在理论上能做出更多可检测的推断,在经验上这种推断能够被观察实验所证实;退步的研究纲领理论落后于经验事实,对事实只具有解释力而不具有预见力。在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方面,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给我们的启发是:首先,以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为切入点,考察当前人工智能理论研究领域中两大流派——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由此,我们得到符号主义研究纲领和联结主义研究纲领。其次,分析符号主义研究纲领和联结主义研究纲领的结构,分别揭示其硬核、保护带、正面启示法和反面启示法。再次,按照拉卡托斯对进步研究纲领特征和退步研究纲领特征的界定,进一步分析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研究纲领的进步性或退步性。通过初步分析,符号主义研究纲领面临诸多困境,如还原论的哲学立场和方法,对非线性问题的处理存在较大局限;与之相应,联结主义研究纲领持整体论的哲学立场和方法,能处理非线性问题。最后,在当前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研究纲共存的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中,人工智能理论研究面临困境,人工智能理论研究的突破点在哪里?是联结主义取代符号主义成为进步的研纲领?还是会出现新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与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对这些问题,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能够给出明确的回答吗?在本论文中,结合对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研究,我们尝试给出的答案是,联结主义和符号主义融合产生某种新的研究纲领。有理由相信,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当代意义,不仅体现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研究领域中,它还能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提供方法论启示。当然,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本身也需要在当代的运用过程中不断的发展。

王建江[3](2019)在《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语词意义依赖于其所指称对象的怪论以及科学与本体论之间的关系。在通过本体论承诺方法解决上述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奎因发现命名行为并不意味着对命名对象做出本体论承诺,名词和谓词都不具有本体论承诺的功能。量词理论是奎因构建本体论承诺理论的主要方法,为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的建立提供基本依据。在继承弗雷格量词理论的基础上,奎因量词理论得以建立和应用。因此,要准确理解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就要充分理解弗雷格量词理论。通过将量化方法引入到本体论承诺理论的研究中,奎因确立了“存在就是成为约束变元的值”这一本体论承诺的标准。奎因认为,量化表达式中的约束变元是本体论承诺的逻辑装置。当一个理论中的量化表达式为真时,约束变元的取值就是该理论所承诺存在的实体。但是,并非所有的对象都能成为约束变元的值,进而成为理论所承诺存在的实体。奎因将同一性概念引入到本体论承诺理论中,并以外延的同一性对本体论承诺做出限定。最终,奎因确立起“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的本体论承诺的检验标准。只有满足外延同一性要求的对象才能成为约束变元的值,进而成为理论所承诺存在的实体。在通常状况下,科学理论主要由自然语言进行表达。按照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如果要获知某种理论做出的本体论承诺,就要将其改写成具有明显量化形式的语言。在对原有理论的改写过程中,相对于背景理论、翻译手册、量词解释,本体论承诺理论表现出相对性特征。此外,“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的本体论承诺的检验标准导致其具有明显的外延主义特性。奎因将外延的同一性作为检验本体论承诺的必要条件,进而否认内涵实体和抽象实体的本体论地位。在逻辑实证主义时期,由于不能得到经验的证实,本体论问题被视为无意义的哲学问题而遭到逻辑实证主义者的拒斥。通过语义上溯的方式,奎因将本体论问题的研究限定在语言框架之内,因而抑制了传统本体论研究的“超验性”。语义上溯就是通过谈论语词的意义和所指、语句的真假、语句系统的意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来间接谈论现实世界对象的实在性,从而避免由于直接谈论外部客观世界而产生的争论。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恢复了本体论研究在分析哲学中的地位,改善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形象,对形而上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基于本体论承诺理论,奎因质疑模态逻辑的合法性。奎因认为,模态算子“可能地”、“必然地”会造成指称暧昧性结构,进而导致同一替换规则和存在概括规则的失效。模态逻辑一旦进入到量化理论时,就会对内涵性实体做出本体论承诺,进而产生对象增殖的问题。基于本体论承诺的检验标准,奎因否认意义之间的同义性关系。奎因认为,除了约定型定义之外,定义方法不能创造意义之间的同义性关系,定义不是同义性的来源。保全真值替代方法不能保证意义之间的同义性。证实说和还原论不能成为判断意义同义性的依据。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对其意义理论、指称理论和模态逻辑观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在奎因哲学体系中,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处于基础性理论地位。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对于语词意义和指称的严格区分。其二,在本体论问题研究方面,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体现出清晰性和简洁性。其三,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抑制了传统本体论研究的“超验性”。

朱宇[4](2019)在《周易的科学合理性研究》文中提出《周易》是科学吗?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掀起的“易科学”与“科学易”的研究浪潮中,《周易》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实际上,《周易》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周易》的科学合理性问题。从科学合理性的历史发展来看,《周易》与希腊理性科学在演绎思维的严密性、知识结构的逻辑性、“科学—人文”的统一性上存在内在联系,但《周易》与近现代数理科学在认识论、方法论、本体论上却有着本质性区别,然而《周易》与现代博物科学在广博性、认识方式、博物精神又存在一定的契合。不难看出,也许从现代科学合理性的角度出发,《周易》确实不具备近现代数理科学的本质特征,但从古希腊科学或是未来博物科学所蕴含的科学合理性的角度而言,《周易》又具有内在的科学合理性。由此,对《周易》科学合理性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深入阐释,不仅可以对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过度狭隘的学科分化趋势和过度局限于归纳-演绎的思维形式起到借鉴意义,也可以化解因科技异化引起的生态危机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拟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阐明研究《周易》科学合理性问题的必要性。第一章旨在对科学合理性的概念、内涵、历史演变以及本质特征四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第二章对《周易》是否是伪科学、前科学以及传统博物科学的三个相关论争作出探讨。第三章则重在从希腊理性科学、近现代数理科学、博物科学的科学合理性等三个方面分析与《周易》的关联、分离与契合之处。认为《周易》与希腊理性科学在演绎思维的严密性、知识结构的逻辑性以及“科学-人文”的统一性等联系;《周易》与近现代理性科学在认知论、方法论、真理观上存在根本差异;《周易》与博物科学存在三点契合。第四章则是从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三个层面系统阐述《周易》对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过度狭隘的学科分化趋势、过度局限于归纳-演绎的思维形式以及因科技异化引起的生态危机等三个方面的启示。结语部分对全文做总结与诠释。

王不凡[5](2018)在《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及其技能化拓展》文中提出海伦·朗基诺是当代科学认识论实践转向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她在贯通科学知识的逻辑空间与社会空间的过程中确立了社会化的科学知识观,在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把科学知识的理性与社会性相融合,这种进路如何能够构成一个兼具规范性与客观性的体系,这是朗基诺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朗基诺科学知识观的分析,表明了她的工作实际上是围绕经验、语境和批评这三个方面展开的。但她对社会性和客观性的叙述局限于话语互动,遭到了一些质疑,对此,本文从技能性知识的角度对朗基诺的社会化进路进行拓展,一方面尝试弥补其思想在行动层面的缺失,另一方面旨在升华她的知识观内涵。本文主要围绕三部分内容展开:一是对朗基诺科学知识观的解读,二是对朗基诺科学知识观面临的批评与局限性的分析,三是针对朗基诺科学知识观的局限性提出技能化的拓展方案。全文共有六个章节。导论部分阐述了朗基诺科学知识观形成的背景,阐明了本文选题的目的,并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说明该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论文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介绍了朗基诺对价值中立以及“理性——社会”二分的科学知识观的批判。根据朗基诺的叙述,价值中立的主要困难在于无法恰当地说明数据与假说之间的非充分决定性,而理性与社会的二分者由于混淆了知识概念所包含的三种含义而陷入了沟通性僵局。第二章着重讨论朗基诺的社会化知识观。朗基诺用社会化认知代替了传统的二分认知,产生的社会化知识是一种整合理性与社会两种要素的知识概念。社会化知识的获得依赖公开的平台、对批评的吸收、公共的标准和恰当的平等性这四个规范。整个知识社会化的过程可以通过批评的语境经验主义得到表述,社会化知识的观点反映了一种有程度的客观性。第三章讨论了关于朗基诺科学知识观的三个主要批评。戈德曼、基切尔和所罗门三者的社会化的进路与朗基诺有很大的区别。戈德曼对朗基诺的开放的规范性框架表示怀疑;基切尔从最小化的社会认识论出发把朗基诺纳入了相对主义的行列;所罗门强调科学认知过程中共同体理性的重要性,因而质疑朗基诺陷入了个人主义。诸多批评得到了一一回应。第四章针对多种批评来论证朗基诺社会化知识的三种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突破方案:从社会语境拓展到行动语境,从社会化知识拓展到技能性知识,从批评互动的客观性拓展到体知的客观性。这些突破方案的根据在于,朗基诺忽视了知识表征中明言与意会的二分。明言和意会的二分和理性与社会二分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联。从科学知识的技能维度出发来考察它们,将有利于破解明言和意会二分带来的疑问。第五章完成了对朗基诺科学知识观的技能化拓展。拓展的进路从两个议题出发:行动层面上关于技能性知识的非充分决定性,以及“体验能力”、“语境满足”这两个术语作为技能性知识成长的规范性条件。技能性知识的成长由身体与世界的互动来促进,它通过具身经验、行动语境和效用审查三个部分构成一种实践意义上的批评的语境经验主义。通过这种技能化拓展,一种可批评的科学可以向一种可体验的科学发展。通过对朗基诺科学知识观的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科学知识社会化是朗基诺超越传统科学哲学在价值中立和“理性——社会”二分的必然结果。(2)朗基诺的局限在于,建立在数据经验基础上的科学知识无法对规范性问题、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质疑做出令人满意的回应。这种知识观有可能且有必要在行动层面做出突破。(3)对朗基诺知识观的技能化拓展方案把侧重点从理论式的批评转向了互动式的体验,不仅有助于弥补她科学知识观的局限,而且有利于从行动的角度对她社会化的进路做出升华,彰显其实践的哲学意义。

胡子悦[6](2016)在《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研究》文中认为自休谟问题提出以来,归纳合理性受到质疑,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对归纳合理性进行维护。卡尔纳普受到凯恩斯、维特根斯坦等人的影响后,接受了概率的逻辑解释,并提出了自己的概率逻辑理论。卡尔纳普的概率逻辑理论是逻辑经验主义在概率理论上的转向,从之前经验的频率的概率观点转向逻辑的客观的概率观点。卡尔纳普在其概率逻辑系统中的形式化构造是具有创造性的,他将可能世界的概念以状态描述和逻辑域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给出了严格的必然性定义,这使得归纳逻辑中或然性也能获得相应的形式化构造。在这样的基础上,卡尔纳普还将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共同置于一个逻辑的范畴中,将演绎逻辑的逻辑蕴涵的概念扩展到归纳逻辑中。在这一点上,卡尔纳普的概率逻辑理论超越了前人对归纳逻辑的研究。不过,由于卡尔纳普在对其概率逻辑理论进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理论缺陷,使得其理论受到许多反归纳主义者的非难。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理论虽然存有不足之处,但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理论在归纳逻辑的发展历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外,卡尔纳普的形式化构造的技术手段对逻辑学在形式化方向上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姜令[7](2016)在《恩格斯科学知识增长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研读《自然辩证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有关科学知识增长理论的观点,但观点比较零碎,本文主要是从片段式的观点中总结出恩格斯的科学知识增长理论。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恩格斯的科学知识增长理论。第一,主要写恩格斯科学知识增长理论渊源,从恩格斯的原着中,发现恩格斯的科学知识增长理论主要受到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而在古希腊哲学中主要吸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师徒的科学知识理论。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则汲取了康德的先验理论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在达尔文进化论中吸取了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等进化观点,并且恩格斯是第一个把达尔文进化论引入科学知识增长理论机制的,具有独创性和首创性。本章目的在于定位恩格斯的科学知识增长理论的坐标原点,从起点开始理清恩格斯的理论逻辑,正本清源;第二,本章作为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原着中,还原恩格斯科学知识增长理论的基本内容,从科学知识的发展形式、动力以及发展方向或限度三个方面逐步地揭开恩格斯科学知识增长理论的神秘面纱,把隐藏在迷雾中的科学知识观请上舞台。第三,通过对后世者的科学知识增长理论的研读比较中,对恩格斯科学知识增长理论加以述评。尤其是在波普尔、库恩以及拉普拉斯三人的科学知识理论中,有许多观点与恩格斯吻合,从而可以推测恩格斯对他们的影响深刻。

李顺万[8](2015)在《观察中的语言和逻辑——重复鉴定现象的思考(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逻辑经验主义认为观察是对象的直接感知,是中性可靠的,描述观察事实的命题与观察对象是同构的;建立在经验知觉基础之上的"观察渗透理论"颠覆了逻辑经验主义观察中立观,认为具有光学特征的图象和具有概念特征的语言是构成观察不可少的要素,语言在观察中的作用就是把观察中的图象与观察者背景知识连接做出陈述,从而使观察具有意义。研究观察语言,特别是特殊语境中的语言,是避免重复鉴定的逻辑方法。

程和祥[9](2014)在《科学检验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文中认为对假说检验的研究,是科学逻辑与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检验决定着科学发现的成果是被接受还是被拒斥,决定着科学假说能否被接纳进科学理论大厦。因而,对科学检验的探讨一直是科学逻辑和科学哲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贝叶斯网络作为一种形象直观的概率图模型,是图论、概率论与贝叶斯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既具有图形理论的表达能力,又具有概率理论的计算能力,是当前最具威力的推理工具之一。本文拟系统性梳理科学检验的标准和科学检验的模型方法,并基于静态贝叶斯网络,构建了一个科学检验的贝叶斯网络模型。以“微粒说”与“波动说”的竞争为例,全面探讨科学假说的检验问题。本文的主体分为如下四章:第一章首先阐明科学检验的意义以及贝叶斯网络模型所具有的解题功能,重点在于分析国内外对科学检验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的研究状况,最后阐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构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探讨科学假说的检验问题。这一章界定了科学检验;讨论了科学检验的验前标准和验后标准;阐明了科学史上的假说-演绎方法、拔靴带方法和贝叶斯方法;并对这三种方法作了评价。第三章在介绍贝叶斯网络(BN)的基础上,构建了假说检验的贝叶斯网络模型。贝叶斯网络是一种有向概率图模型,对于这种有向概率图模型,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来把握:在定性层面,它的网络拓扑结构用有向无圈图来表达;在定量层面,用条件概率分布表来给出网络参数。根据时间因素,BN可以分为静态贝叶斯网络和动态贝叶斯网络(DBN)。笔者基于贝叶斯网络,构建了科学检验的贝叶斯网络模型Pbn,该贝叶斯网络检验模型Pbn是一个科学逻辑理论,它包括网络结构和概率公理系统两部分。贝叶斯网络检验模型的网络结构所表达的不是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而是假说与证据间的解释、推测与确证关系;贝叶斯网络检验模型的概率公理系统是概率计算所必须遵循的。基于网络拓扑结构和概率分布表,可以定义科学解释力、科学推测力与科学确证。贝叶斯网络检验模型的公理系统由6条公理、3条规则和4个定义以及一个简单的PL记法组成,基于这些公理、定义和规则,可以推导出贝叶斯定理。在本章的第三节,对Pbn作了进一步考察,证明了 中的一些重要推论。第四章结合光学史上“波动说”与“微粒说”的反复较量,展示了贝叶斯网络模型在科学检验中的解题功能。这一章立足于翔实的光学史料,对“波动说”与“微粒说”的三百多年的争论,进行了详细考察。然后基于贝叶斯网络这种工具,分析科学家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在“微粒说”阶段,用Pbn分析了 一系列光现象对“微粒说”的确证;在“波动说”阶段,主要用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了“波动说”对“微粒说”的挑战以及“干涉实验”和“衍射实验”对波动说的支持,用Pbn的公理系统分析了傅科的判决性实验;在“光量子说”阶段,用贝叶斯定理说明了常规科学时期和危机时期,“光电效应”对“波动说”的不同作用。通过对“微粒说”与“波动说”的检验,本文的结论是,贝叶斯网络模型是一种强大的检验工具,它不仅可以对科学假说的检验过程进行合理说明,也可以对科学假说之间的竞争状态进行定量刻画。

乔明琦,高冬梅,魏盛,王晓茹,李霞[10](2014)在《假说评价与检验:“科学检验,验前与验后评价”,引领中医学假说进入科学假说——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Ⅳ)》文中认为围绕假说如何评价和检验这一核心问题,从假说与科学假说的概念入手,借鉴国内外新近研究进展认识,对科学假说的类型、检验方式与验前和验后评价标准进行深入分析,树立起该研究的"科学视野"和"学科标尺",探查中医学假说认识水平,指出存在问题和差距。藉此,分析论证现代中基"脑调控五脏整体观念"科学假说,证明其属于"科学理论假说",将会引领中医学假说由传统描述迈向本质阐明的理论变革。

二、科学假说的证实性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学假说的证实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汤姆·斯托帕德科学戏剧中的“划界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两种文化”之争到“划界问题”
二、逻辑实证主义的划界标准和影响
三、证伪主义的逻辑与科学的局限性
四、结语

(2)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基本思路及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二十世纪上半叶科学哲学研究状况
        一、以波普尔为代表的批判理性主义
        二、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
    第二节 拉卡托斯的继承、批评和创新之处
        一、拉卡托斯对波普尔和库恩的继承、批评和扬弃
        二、拉卡托斯对整体主义科学观的吸收
        三、拉卡托斯的数学哲学研究对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影响
第二章 拉卡托斯论科学研究纲领的结构和特征
    第一节 科学研究纲领的结构
        一、硬核——研究纲领的核心部分
        二、保护带——辅助性假说
        三、正面启示法——启发性的方法论规则
        四、反面启示法——禁止性的方法论规则
        五、硬核、保护带、正反面启示法和反面启示法之间的张力
    第二节 科学研究纲领的特征
        一、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的方法论
        二、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第三章 拉卡托斯对科学评价和科学演化模式的考察
    第一节 科学评价的方法论与标准
        一、精致的证伪主义对比独断的证伪主义与方法论证伪主义的进步之处
        二、从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到科学理论评价标准
        三、科学理论评价的复杂性
    第二节 科学演化模式的机制
        一、进步研究纲领的特征
        二、退步研究纲领的特征
        三、进步研究纲领替代退步研究纲领的机制
第四章 拉卡托斯科学哲学视域中的人工智能研究纲领探析
    第一节 当代人工智能研究的两种研究纲领
        一、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研究纲领的暂时共存
        二、符号主义研究纲领的结构分析
        三、联结主义研究纲领的结构分析
    第二节 联结主义研究纲领与符号主义研究纲领之争
        一、符号主义研究纲领的困境
        二、联结主义研究纲领的探索与可取之处
    第三节 人工智能研究纲领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进步研究纲领:符号主义还是联结主义?
        二、未来人工智能研究纲领走向融合的可能性分析
第五章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评析
    第一节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意义
        一、对科学史的理性重构
        二、确立科学进步标准
    第二节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不足之处
        一、对经验基础的抛弃不符合科学发展实际
        二、理论评价标准的不当扩张
        三、理论评价标准之间的不兼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基本框架及创新点
        1.3.1 基本框架
        1.3.2 创新点
第2章 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的研究动因
    2.1 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2.1.1 语词意义依赖其指称对象的怪论
        2.1.2 科学与本体论内外部问题的区分
    2.2 奎因对单称名词和谓词本体论承诺功能的否定
        2.2.1 对单称名词本体论承诺功能的否定
        2.2.2 对谓词本体论承诺功能的否定
第3章 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的研究方法
    3.1 弗雷格量词理论
        3.1.1 弗雷格函数变元分析方法
        3.1.2 函数变元分析方法的理论意义
        3.1.3 基于函数分析方法的弗雷格量词理论
    3.2 奎因对弗雷格量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3.2.1 奎因对弗雷格量词理论的继承
        3.2.2 奎因对弗雷格量词理论的发展
第4章 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的基本内涵
    4.1 奎因本体论承诺的标准——存在就是成为约束变元的值
        4.1.1 指称性变元与模式字母、替换性变元的区别与联系
        4.1.2 自由变元、约束变元与指称暧昧性结构
        4.1.3 存在就是成为约束变元的值
    4.2 奎因本体论承诺的检验标准——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
        4.2.1 同一性概念的演变
        4.2.2 同一性是对象个体化原则
        4.2.3 对象个体化是本体论承诺的前提
        4.2.4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
第5章 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的特征
    5.1 奎因本体论承诺的相对性特征
        5.1.1 相对性在背景理论中的体现
        5.1.2 相对性之翻译手册体现
        5.1.3 相对性在量词解释中的体现
    5.2 奎因本体论承诺的外延主义特征
        5.2.1 逃避内涵
        5.2.2 拒斥共相
        5.2.3 否认意义的实体性
第6章 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的影响及评价
    6.1 对形而上学理论的影响
        6.1.1 形而上学在分析哲学中的复归
        6.1.2 传统形而上学形象的改善
        6.1.3 对形而上学研究的影响
    6.2 对模态逻辑的质疑
        6.2.1 模态语境中同一替换规则的失效
        6.2.2 模态语境中存在概括规则的失效
        6.2.3 模态语境中的对象增殖
        6.2.4 奎因对模态逻辑的质疑所引发的争论
    6.3 对同义性概念的质疑
        6.3.1 定义不是同义性的来源
        6.3.2 保全真值替代方法不是同义性的保证
        6.3.3 证实说和还原论不能成为同义性的依据
        6.3.4 意义在翻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6.4 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的评价
        6.4.1 本体论承诺理论的合理性
        6.4.2 本体论承诺理论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周易的科学合理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科学合理性的概念、内涵、历史演变及特征
    2.1 科学合理性的概念
    2.2 科学合理性的内涵
    2.3 科学合理性的历史演变
    2.4 科学合理性的本质特征
        2.4.1 可证实性
        2.4.2 可证伪性
        2.4.3 逻辑性
3 关于周易科学合理性的论争
    3.1 关于《周易》是伪科学的观点争论
    3.2 关于《周易》是前科学的观点争论
    3.3 关于《周易》是传统博物科学的观点争论
4 周易的科学合理性分析
    4.1 周易与希腊理性科学之间的关联
        4.1.1 合乎演绎思维的内在性
        4.1.2 合乎知识结构的逻辑性
        4.1.3 合乎“科学-人文”的统一性
    4.2 周易与近现代数理实验科学之间的分离
        4.2.1 周易“观物通理”的感性直觉与西方实证科学认知方式的差异
        4.2.2 周易“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与西方数理实验科学之间方法论差异
        4.2.3 周易“时位一体”的“人文”真理观与西方预设的“知识”真理观之间的本体论差异
    4.3 周易与博物科学之间的契合
        4.3.1 周易“广大悉备”的包纳性与博物学广博性之间的联系
        4.3.2 周易的直观识物方式与原始博物学认知方式之间的相通
        4.3.3 周易的天人一体自然观与敬重自然的博物学精神之间的暗合
5 周易对现代科学发展的启示
    5.1 本体论层面:周易“万物一道”的整体精神对现代科学的学科分化影响
    5.2 方法论层面:周易“类推演绎”的认知方法对现代数理科学的思维形式借鉴
    5.3 价值论层面:周易整体有机的生命自然观对现代生态文明思想构建的启示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5)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及其技能化拓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论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框架
第一章 对传统科学知识观的两大批判
    第一节 对价值中立的批判
        1、价值中立的问题及其挑战
        2、科学研究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3、科学作为社会的知识
    第二节 对“理性—社会”二分的批判
        1、二分的形成
        2、破解二分
第二章 社会化的科学知识观
    第一节 社会化的认知及其结果
        1、社会化认知
        2、社会化知识及其规范
        3、批评的语境经验主义
    第二节 社会化知识的客观性
        1、主体间性与过程客观性
        2、朗基诺的“程度”之思
        3、多元主义与客观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批评与回应
    第一节 戈德曼的批评与朗基诺的回应
    第二节 基切尔的批评与朗基诺的回应
    第三节 所罗门的批评与朗基诺的回应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朗基诺科学知识观的局限与突破的可能
    第一节 三种局限性及其突破方案
        1.1 从社会语境拓展到行动语境
        1.2 从社会化知识拓展到技能性知识
        1.3 从互动的客观性拓展到体知的客观性
    第二节 突破局限的根据
        2.1 明言知识与意会知识的二分
        2.2 “明言—意会”二分存在的问题
        2.3 知识三义中的技能之维
        2.4 技能性知识对明言与意会维度的融合
第五章 朗基诺科学知识观的技能化拓展
    第一节 问题与概念的拓展
        1.1 行动层面的非充分决定性
        1.2 技能化认知的两组概念
    第二节 技能性知识成长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 技能性知识论的哲学意义
        3.1 从可批评的科学到可体验的科学
        3.2 从社会化的客观性到技能化的客观性
        3.3 技能化拓展的优势和挑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及成果

(6)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的思想背景和来源
    1.1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的思想背景
        1.1.1 培根的古典归纳逻辑
        1.1.2 休谟问题的提出
        1.1.3 穆勒的古典归纳逻辑
    1.2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的思想来源
        1.2.1 凯恩斯概率逻辑
        1.2.2 赖欣巴哈概率逻辑
        1.2.3 维特根斯坦的概率逻辑思想
第2章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的理论基础
    2.1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的思想内核
        2.1.1 全称规律和统计规律
        2.1.2 可证实性原则
        2.1.3 卡尔纳普的确证理论
    2.2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的概率定义
        2.2.1 进行概率定义的工具
        2.2.2 两种概率的性质分析
        2.2.3 确证度的真值
    2.3 可能世界与逻辑域
        2.3.1 可能世界的图示
        2.3.2 逻辑域和测度
第3章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的公理系统
    3.1 演绎基础:形式语言系统L
        3.1.1 形式语言系统L中的符号
        3.1.2 状态描述与结构描述
    3.2 度量的确证概念:C函数
        3.2.1 C函数的构造前提:数学约定
        3.2.2 正则C函数和正则m测度函数
        3.2.3 赋值有效性保障
        3.2.4 特殊的C函数:对称C函数和C~*函数
    3.3 λ系统
        3.3.1 卡尔纳普的两个转变
        3.3.2 λ系统的构造:三个特殊条件
第4章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评析
    4.1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的贡献
        4.1.1 丰富逻辑经验主义的理论
        4.1.2 对可能世界的技术利用
    4.2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的不足
        4.2.1 无限全称命题概率为零
        4.2.2 形式化带来的两个问题
    4.3 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的影响
        4.3.1 归纳中的合理信念
        4.3.2 对归纳逻辑认识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恩格斯科学知识增长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内研究状况
        1.1.2 国外的研究状况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第2章 恩格斯科学知识增长理论渊源
    2.1 古希腊时期的科学知识观
    2.2 德国古典哲学的科学知识增长
    2.3 达尔文进化论
第3章 科学知识理论是假说
    3.1 恩格斯科学知识的发展形式是科学假说
        3.1.1 科学假说的产生
        3.1.2 科学假说的进化论
        3.1.3 科学假说的检验
    3.2 科学知识增长的动力是实践
        3.2.1 生产实践
        3.2.2 科学实践
    3.3 科学知识增长的方向是逼近真理
        3.3.1 逼近真理的认识论
        3.3.2 逼近真理的科学
第4章 恩格斯科学知识增长理论的述评
    4.1 与波普尔科学知识增长理论的比较
    4.2 与库恩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的比较
    4.3 对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8)观察中的语言和逻辑——重复鉴定现象的思考(一)(论文提纲范文)

一、观察:对象被观察者直接感觉
二、观察:对象被觉知,观察渗透理论

(9)科学检验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状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结构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科学方法论中的假说检验问题
    第一节 科学检验的界定
    第二节 科学检验的标准
        一、验前标准
        二、验后标准
    第三节 科学检验的方法
        一、假说-演绎法
        二、拔靴带方法
        三、贝叶斯检验模型法
    第四节 对三种检验方法的评价
第三章 假说检验的贝叶斯网络模型之构建
    第一节 贝叶斯网络方法概述
        一、贝叶斯网络方法的兴起
        二、贝叶斯网络方法的定义
    第二节 假说检验:从贝叶斯检验到贝叶斯网络检验
    第三节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假说检验模型P_(bn)
        一、假说检验的网络拓扑结构
        二、P_(hn)的概率公理系统
        三、对P_(bn)的进一步考察及重要推论
第四章 假说检验案例:光之本性
    第一节 科学史上对“光之本性”的争论
        一、“微粒说”
        二、“波动说”
        三、“光量子说”
    第二节 P_(bn)对“光之本性”的认识的刻画
        一、“微粒说”的P_(bn)刻画
        二、“波动说”的P_(bn)刻画
        三、“光量子说”的P_(bn)刻画
    第三节 P_(bn)的优势与不足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动态贝叶斯网络检验模型
参考文献
后记

(10)假说评价与检验:“科学检验,验前与验后评价”,引领中医学假说进入科学假说——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Ⅳ)(论文提纲范文)

1 假说、科学假说的概念及类型
    1.1 假说与科学假说
    1.2 科学假说的分类
    1.3 我们提出的分类
2 假说的评价与检验及标准
    2.1 假说验前评价及标准
        2.1.1 假说构成要素的评价
        2.1.1. 1 评价其是否符合定义?
        2.1.1. 2 评价其是否内部相洽?
        2.1.1. 3 评价其是否外部相容?
        2.1.2 假说构成要素的评价标准
        2.1.3 假说检验要素的评价
        2.1.3. 1 可检验性概念与其评价及标准
        2.1.3. 2 可证伪性概念与其评价及标准
    2.2 假说的科学检验
        2.2.1 概念及其定义
        2.2.2 检验方式的类别
    2.3 假说的验后评价
        2.3.1 验后评价的概念
        2.3.2 检验证据的数量与质量和新证据及其评价
        2.3.3 理论的支持性评价
3 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假说及其检验评价
    3.1 对中医学假说认识的发展脉络与存在的问题
        3.1.1 发展脉络
        3.1.2 认识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
    3.2 中医药理论假说的形态与水平
    3.3 中医学假说的检验及评价
4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科学假说的评价与检验
    4.1 现代中基科学假说概念及类型
    4.2 该理论假说的评价与检验
        4.2.1 验前评价
        4.2.1 检验
        4.2.3 验后评价
5 结论与问题
    5.1 初步结论
    5.2问题与展望

四、科学假说的证实性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汤姆·斯托帕德科学戏剧中的“划界问题”探讨[J]. 武静,陈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 [2]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 项晶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3]奎因本体论承诺理论研究[D]. 王建江. 河北大学, 2019(04)
  • [4]周易的科学合理性研究[D]. 朱宇.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5]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及其技能化拓展[D]. 王不凡.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 [6]卡尔纳普概率逻辑研究[D]. 胡子悦. 河北大学, 2016(03)
  • [7]恩格斯科学知识增长理论研究[D]. 姜令. 西南大学, 2016(02)
  • [8]观察中的语言和逻辑——重复鉴定现象的思考(一)[J]. 李顺万.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01)
  • [9]科学检验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D]. 程和祥. 南京大学, 2014(05)
  • [10]假说评价与检验:“科学检验,验前与验后评价”,引领中医学假说进入科学假说——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Ⅳ)[J]. 乔明琦,高冬梅,魏盛,王晓茹,李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4(11)

标签:;  ;  ;  ;  ;  

科学假说确证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