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权文化笼罩下的李清照诗歌

父权文化笼罩下的李清照诗歌

一、男权文化笼罩下的李清照词(论文文献综述)

周英子[1](2020)在《新时期以来影视作品中“进城女工”的身份困境与认同构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现代化、城市化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一时间大量乡村人口蜂拥进城,投入这场关乎民族复兴的“国家行动”之中,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阶层——农民工悄然登上历史舞台。在“权力”话语的演绎下,农村和农民被降级、被放逐,因此进城当上农民工便意味着要与权力对抗,也意味着要置换掉被矮化的农民身份,并重新建构起作为农民工主体的认同。其中,作为女性的“进城女工”还要直接挑战父权制文化,她们摆脱了家庭的控制和对男性的依附,进城就是她们实现自我个体化的开始,成为“进城女工”是一个新的主体建构的过程。(1)然而这个主体在城市没有生根的土壤,没有言说的空间,她们的主体性被模糊在非城非乡、亦城亦乡的身份认同之中,因此成为“进城女工”也是一场持久而艰难的斗争。新时期以来,反映“进城女工”生存场景的影视作品不断涌现,它们用影视镜头艺术再现了“进城女工”这个新兴主体的认同建构过程。本文选取相关影视文本,先从空间角度探析影视作品对“进城女工”生存和身份的空间呈现及空间书写背后的意识形态关系,由此得知影视作品中“进城女工”的认同空间化,“进城女工”在城市的生存、文化、消费、性别等空间被挤压、被边缘化,她们的主体认同也随之处于危机之中;其次,本文结合影视作品对“进城女工”的形象塑造,探析形象背后的身份书写,从而发现影视作品对“进城女工”的形象塑造出现定型化倾向,“进城女工”身上的“他者性”通过形象再现被夸大、简化并固定下来,而且影视作品通过对形象的分类塑造,树立了符合理想的“进城女工”形象和与之相对的形象,由此寄寓了意识形态的隐形书写;然后,本文从“进城女工”扞卫主体完整性,重塑身份认同的意图和实践入手,梳理影视作品中“进城女工”的认同重建模式,她们或争做“城市人”,或重归农民身份等,“进城女工”在既有的条件之下,努力寻求身份的意义;最后本文分别从本文内和本文外角度,鸟瞰影像再现中“进城女工”认同的代际流变和光影流变,在本文内,“进城女工”的身份认同随着代际的转变和时代的流变而悄然改变,而在本文外,影视作品对“进城女工”的光影书写也随着时代的改变的不断改变。

王海泉[2](2018)在《略论鱼玄机诗作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文将鱼玄机及其作品置于唐代大的社会背景下和中国古代男权社会之中,通过对其人生经历、诗作思想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全面了解鱼玄机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影响。通过对封建社会的双重道德标准、按照男权话语建立的文学批评的分析,研究了在封建社会里学者对鱼玄机及其作品的误读,论述了鱼玄机女性意识觉醒三种表现:一是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爱的大胆表现;二是站在了封建礼教的对立面,以时代的女性最强音向男权社会发出了挑战;三是以女性视角认识到了女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从而产生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强烈愿望。

刘睿[3](2017)在《城市空间视角下的宋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词是生长在城市的娱乐文学这一命题出发,最迫切的问题是弄清楚词与城市的关系究竟如何。在这一命题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城市的概念问题,是将城市仅仅作为一个事实上的物质存在,还是将城市以空间的概念兼顾物质与精神两方面,这是本文城市空间视角的基础。由城市空间出发,人类在构建和改造自身聚居地的同时也受到来自城市空间的滋养和反馈,这一现象不仅作用于人类自身,也作用于生长于城市空间中的文化、文学等人类文明成果。由此来展开对词之运行和演进机制的观察,并通过这一视角来寻找现实与文学所呈现的同中有异的真实面貌,不失为一条新鲜的道路。将城市空间分为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感知空间三种,既照顾到城市空间的物质现实,也重视城市空间的精神内涵,还注意到前述两者合力的感知结果,这是在充分考虑到人类自身力量的前提下所作出的分类。同样,每个空间之下又有自成体系的同样三个空间存在,层层分级下去,最终得到城市空间最详细完整的构建组成格局。在这一格局中,宋词处于什么地位、如何与每一层级的城市空间内涵产生关系以及如何在双向互动中相互滋养共同成长,总之,通过城市空间这一视角来看宋词所展现出来的面貌以及探询其中各种关系的生成原因,这是解决词是城市文学这一命题的一个新尝试。所谓三个空间的内涵,并不是完全界限分明的划分,而是以这一空间的主要展现内容为考量标准,因为事实上三个空间中都贯穿了人类的精神力量和改造成果,那么空间之间的互动以及空间与词之间的互动也就成为了可能。首先,关于城市物质空间的内容中,宋词虽不是以展现城市物质现实为主要目的,但作为情感表达背景而出现的城市物质空间样貌,在帮助展现其时城市以富裕繁华为主的物质空间内涵上却是功不可没。宋朝虽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但在经济上的发展却是不可小视的。城市空间繁盛的物质现实不仅为宋词的书写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词人的创作欲望。宋词中清晰展现了包括公共娱乐空间、商业空间、公共游乐空间以及连接城市具体物质景观的街巷道路等内容,这些都是词的生存环境的物质要素,是与词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密不可分关系的。另外,宫廷空间的内容是另一个分支,在封建社会以统治阶级为中心的城市格局中,由从上往下的方向来了解其时城市空间中关于统治阶级、普通文人以及市井百姓等的生活,也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城市空间物质现实的冲击下,宋词的内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是艺术表现手法的推陈出新和体制上的改革,为词更好的展现城市空间发展面貌作好了文体上的准备。宋词中关于城市物质空间的展现由于与现实城市空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这些描写可以作为社会文化学研究的参考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其次,城市精神空间的内涵以人类精神世界的内容为主,因而可以超越物质城市的界线而形成有条件的外延,相比起男女恋情这一传统主题来说,这部分更靠近“诗言志”的内容可以说是后来者。在文人加入词的创作阵营后,诗性题材也随之逐渐进入词的书写范围,包括政治情怀的表达、道德伦理的规范以及哲学命题的思考等都成为了词的书写题材,这在传统词的范围是没有的。在与政治空间有关的表达中,爱国思想、科举仕途、政治态度以及一部分有条件的外延等内容是较为突出的。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争斗是贯穿整个宋代的政治大事件,尤其是靖康之难和南渡将爱国情怀推向了高潮,词中对这部分内容的展现是尤为珍贵的。另外,儒家思想中家国天下的理想以及科举制度的逐渐成熟,使得文人们拥有了赴试应举的特殊经历,以及他们在入仕之后的种种政治遭遇和态度,都是组成政治空间内涵的重要部分。除此之外,城市空间的生存法则中道德伦理是很重要的一环,作为词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词的创作影响是相当大的,尤其在词的雅俗之辨以及词品与人品两方面也有着特殊的表现。而文人精神世界里关于哲学问题的思考,有如理学、宗教等精深复杂的内容,也有如时间、生命、自我等哲学本原性问题,也都影响到了词的创作。城市精神空间内涵在宋词中的展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词走向雅化的最主要区域,也是文人精神世界在诗文之外的另一种表达。再次,城市感知空间作为物质现实与人类精神力量相结合的产物,在表现人类城市生活轨迹的同时赋予了城市鲜活的生命力,包括宋词在内的多种文学样式都有反映这部分内容的优秀作品。表现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内涵,风俗、歌妓以及审美等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风尚习俗又是市井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宋词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之一,无论是生活习俗还是节序风俗,都为宋词书写现实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发展的机会。歌妓作为宋词创作、表演、传播、欣赏和改革的参与者,其地位不言而喻,但歌妓与文人这两个不同阶层成员交往的原因却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另外,作为文学样式的宋词,其中与审美相关的内容因为涉及到人的精神力量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尤其强烈的表现出城市感知空间的特征来。上述内容因为有典型的物质与精神结合的双向特质,更适宜在本身就归属于城市感知空间的宋词中来表现。最后,城市空间作为一个既具有物质现实内容又具有精神世界内涵的综合存在,在人的参与下与自身所包含的下层级内容之间产生了双向互动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表现为城市空间与宋词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表现为各城市空间内涵之间的互动交流。这种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都与人类的参与有关,尤其是创作主体对自我身份意识的认同和面对城市空间的现实选择,都最终决定了宋词接纳城市空间影响和回馈城市空间内涵方面的路径和结果。以城市空间的视角来观照宋词,在重视人类力量重要性的前提下,揭示宋词作为城市娱乐文学的真实面貌以及在城市空间影响下的运行机制和演进轨迹,是本文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

史学玲[4](2016)在《魏晋南北朝女性意识自觉与文学自觉》文中研究指明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其“文学的自觉”潮流,不仅对在传统中占据主体地位的男性文学的自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还唤醒了一大批女性作家的自觉意识,女性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开始觉醒了,表现出相较于先秦、两汉的进步特点,同时推动了后世女性文学的拓展,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是按照从小到大、层层推进的逻辑顺序组织内容,并在文章结语部分做出了概括性的总结,从而支撑起整篇文章的论点——魏晋南北朝的女性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自觉的形态。第一部分:对文学自觉的概念进行梳理,并界定出本文的文学自觉涵义。概述文学自觉观念的发生及发展,并得出文学的自觉是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的分论点。第二部分:论述女性及女性文学的自觉,女性的自觉,包括女性个体意识的自觉及性别意识的自觉等内容,这些“自觉”反映在对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的意识上,便促进了女性文学自觉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第三部分:分析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自觉的表现。女性文学的自觉,是有着自身特点的自觉,表现出与男性文学不同的特征。第四部分:从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思想因素、政治制度、统治者的重视及男性文学自觉风气的影响等方面,探析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自觉的原因。

周思思[5](2015)在《从李清照朱淑真的诗文看其婚姻价值取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李清照和朱淑真是宋代文坛的双璧。在女性作家中,二人更堪称翘楚,其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李清照、朱淑真的诗文为文本,从婚姻价值取向这一新的视角,对李清照和朱淑真作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包括绪论和三章正文。绪论部分首先对婚姻价值取向及其表现形式作简要介绍,阐述了婚姻与爱情的联系与区别;其次,对学术界关于李清照、朱淑真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其婚姻状况的研究作了简要回顾;再次,介绍本文研究思路。第一章立足于李朱二人作品,分三部分论述二人婚姻价值取向形成的外在原因。第一部分阐述在宋代封建礼教盛行的大背景下,受门当户对的婚姻观的影响,李朱二人的父母对她们婚姻的不同态度所造成的不同的婚姻结局。第二部分从她们不同的婚姻生活分析李清照所追求的完美婚姻匹配,朱淑真所希望的志同道合的婚姻价值取向。第三部分写她们不幸的婚姻结局和凄惨的晚年生活,李清照再嫁离婚和朱淑真从丈夫那里得不到真爱,转而寻求婚外情的经历,表现了李清照追求正直刚烈,决不屈就,朱淑真追求真情不惜代价的婚姻价值取向。第二章立足于李朱二人作品,分三部分论述二人婚姻价值取向形成的内在原因。第一部分从女性心理因素的角度,分析二人要求配偶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与自己一致的婚姻价值取向。第二部分从女性生理因素的角度,阐述二人重视女性性需求的婚姻价值取向。第三部分从女性伦理因素的角度,阐述在传统男尊女卑封建伦理道德对女性的束缚下,二人所表现出的追求男女平等的婚姻价值取向。第三章是本文的延伸部分。本章分两部分阐述李清照和朱淑真的情感婚姻经历对二人文学创作成就所起的独特作用。第一部分将二人作品与宋代一些主要男性作家如苏轼、柳永、晏几道、辛弃疾、欧阳修等描写女性的作品进行对比,由此分析李朱二人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创作特点。第二部分将二人作品与文学史上较为着名的女性作家,如卓文君、蔡文姬、薛涛、鱼玄机、花蕊夫人、魏夫人、吴淑姬、张玉娘等的诗文进行对比,由此分析李朱二人与她们不同的文学地位。

鄂文津[6](2015)在《海外汉学家的明清女性写作研究》文中指出对中国女性的研究一直是海外汉学家们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在对中国女性研究中,女性文学的研究则是海外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将海外汉学界关于中国明清时期女性文学创作的研究论着作系统性的梳理和介绍,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并将其与国内近年来的研究情况作比照,探索其中的异同,通过对海外汉学家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研究提供某种镜鉴,进而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提供参考性的补充。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作了简要介绍,并对研究时期的选择、地域性以及研究文体做了大致限定和说明。第一章,主要介绍国内外对中国明清女性文学创作的研究情况。第一节对国内文献留存情况、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的介绍;第二节以时间顺序简单介绍了国外对中国女性研究的历史沿革并概括介绍了国外的研究成果。第二章,选取了国外关于闺秀与名妓的身份跨越、内外空间差异分析、社会制度与女性主动力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研究,以女性文人的文本为依据,比照国内学者的观点,讨论其中值得思考的的见解、观点。第三章,比较了国内外在研究理论模式上的差异,了解海外汉学界的理论溯源,并展望海内外学界在未来的交流合作。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虽然因为语言、文化、教育背景的不同,海外汉学家们在运用西方理论和研究范式解读中国的历史文献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能在研究中一直保持清醒,提醒自己研究的对象是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传统文化背景下。海外学者们之所以能推进明清女性文学领域不断发展,并取得不俗成果,与不断的自我认识、自我批判的学术态度密不可分。国内明清女性文学研究也有不断完善和改进的空间,文献的搜集整理、海外成果的“去粗取精”、跨学科研究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慢慢解决。资源的共享推动了海内外学术界的互动合作,期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这一领域在未来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池瑾璟[7](2015)在《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宋词,上承唐诗,下启元曲;以乐传词、以文化乐,兼具文学与音乐特性,是宋代音乐文学高度发展的标志。宋词里面的女性词乐占有一定比例,女性词乐与男性词乐共同创造了中国音乐文学史上的辉煌。涌现出一批以李清照、吴淑姬、魏夫人、朱淑真等为代表的女性词人。关于宋词的音乐特性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词的外在音乐,指指乐谱的声腔;二是词的内在音乐,指词的声韵平仄。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所致,宋词的大部分乐谱已经散佚,这给后人研究词与音乐本体关系带来诸多障碍。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对宋词词乐以及相关音乐文学史料的析理比照、修复还原,去揭示词与音乐关系的存在方式。宋代的词谱、乐谱是一种“弹性乐谱”,词“别是一家”就别在燕乐与雅乐行腔方法的不同之中。关于宋词词乐依字行腔的问题,要查阅相关文献辨别一个词调是哪一类律音系统的词,方可知依字行腔的法,方可判定词章结构的源流。而倚声填词,讲的是要求词家尽量遵从声韵规律,使歌辞有一个符合起调毕曲音及主音范畴的旋律框架,填曲者才好在这个框架内创作曲子。因此,谱曲只须词作者提供三个音:调式主音、起调音、毕曲音,指出歌辞的典型腔格即可。填词不只单讲平仄,还要讲四声阴阳的搭配。倚声行腔并不要求每个字都对音,只须基本框架要求的音能对上即可,但这并不是音乐的旋律与乐谱。词是带腔的音,词的乐音是独立的,乐音与乐音间靠口传心授,故唱者可以自由润腔。词讲拍均,不列板式。每人唱法不同,只要拍点对上,均对上节奏即可。宋代女性词乐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种,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它不仅体现着宋代女性词乐创作的生命精神和表现力,反映着宋代女性词乐创作的哲学思考和美学特征。并且通过宋代词乐这一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宋代女性词人有限生命而获得无限精神超越的自由境界。说到底,宋代女性词乐是人化和化人的文化,追问的是女性词人怀着乡愁、揣着情思……寻找精神家园的本真活动。全文有绪论、五章十三节和余论构成。“绪论”部分,由“研究内容”、“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组成。本文认为,海内外学者对于宋词、宋代词乐的探讨越来越多,从整体研究到个案研究,从流派研究到地域研究,呈现出趋于体系化的研究趋势。在研究方法上,中国古代文学学界以采用较为传统的研究方法居多。而文艺理论的学者,则会采用现代的理论方法,借鉴西方理论研究中国古典,从中可以窥见,有的理论未必适合中国。有的学者对西方理论的本体理解还不透彻,使得在研究中出现一种简单的比附现象。词、乐本是一体,长短不同的句式,将其韵律和意象运用到白话式的词乐创作中,从比兴暗流变为显在现象。宋代词乐的乐谱是一种“弹性乐谱”,对于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研究,应该结合内在的方法体制、声律格调,与外在的思想立场、精神取向、审美意识等人文内涵。第一章“宋代背景与女性生活”。基于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史,从“宋代音乐的景观”和“宋代女性的社会角色”两个层面进行阐述;第二章“宋代词乐与女性词人”。阐述宋代词乐发展的历程与特点、宋代女性词乐用韵方式、词与乐的关系以及在形式构成上的一致性,如:词律与乐律的关系,四声与五音的关系,八病与入乐的关系,清浊、轻重与入乐的关系,词律与诗律的关系等方面。并例举宋代着名女性词人李清照词乐个案展开分析;第三章“宋代女性词乐中的形象塑造”。将宋代女性词乐与宋代男性词乐作横向比较,进而论述“宋代女性词乐中的女性形象”,从中得以窥见,宋代女性词乐,其创作往往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内敛视角,把自我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物,巧妙贴切的融为一体,在对人生的思索中探索存在的意义,达到境由心生的境界。这些女性词乐中的形象塑造大多表现的是自己,可以清晰地读出女词人生命历程中的欢笑、叹息和呼告。可以说,宋代女性词乐就是女词人人生的缩影,对人生的理解,诠释了人生的内涵与轨迹;第四章“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特征”。从作为生命、生活之现实源泉的艺术,到作为艺术作者之审美心灵现实的艺术,到作为艺术文本存在形态的艺术,到作为艺术接受者之审美心灵实现的艺术的四个审美实践流变环节中进行阐述;第五章“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追求”。由“精神美”、“意象美”、“音乐美”三节分而述之。在宋代女性词乐中,所传达的一切思念、一切悲悯、一切情爱、一切劝诫……,折射着宋代女性词人的审美诉求,反映着宋代女性词人的审美心理,体现着宋代女性词人的自由精神。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切。二是对人生崇高境界的追求。三是重视心性修养。“余论”部分,宋代女性词乐中的审美境域所呈现出来的是自觉的人生美学情致,是词人内在性情(内韵)境界的体现。它通过作品中特定意象内涵、审美范畴的标举以及词乐的生动、精到的审美品鉴,得到凸现。其中,对“人”与“真感情”的倡导,构建了宋代女性词乐中独有的美学体现。这样的人生美学旨趣呈现了民族美学和谐的情致,是中国人生美学精神自觉的重要始源。这种追求现实生存与人生超越相统一的词性张力品格,聚焦为人生艺术化的纠结,并将美真切地融入了生命践履之中,成为最热烈执着也最博大高旷的生命存在方式。

崔静[8](2015)在《试论消费时代中国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文中研究指明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消费”逐渐成为中国一个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消费时代的中国文学,也作为一种相伴生的文化现象出现。消费时代的女性文学出现了“市场化”的走向,这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论。尽管褒贬不一,但女性写作还是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消费时代中国的女性写作理论是转型中国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研究的视点放在当下中国的消费文化语境中,考察中国女性的现实生存处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女性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话语”的变迁,再进一步揭示消费时代中国女性写作的艺术规律,为女作家的创作提供一点思考。本研究将以中国大陆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为例,并结合西方的女性写作理论,在“拿来”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进行梳理、反思和建构。女性写作是女性意识的一种实践方式和实现手段。消费时代的女性写作是女性意识在消费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也为女性意识的生态化发展提供了依据。消费时代的女性写作,还有利于性别伦理的科学化建构。本研究将首先援引经济学原理,并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概况,尝试勾勒“消费时代”的特征,如消费时代的物欲膨胀、消费社会的大众狂欢、消费文化的欲望逻辑。其次,将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追寻女性意识及其在消费时代的表现形态,重点关注消费时代中国女性的身体意识。对当下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消费主义倾向,在行文中也要进行批判性地思考。最后,发掘消费时代中国女性写作的特质,提炼其美学追求与艺术特征,反思消费时代中国女性写作的困境,并展望其未来。总之,中国女性意识从古至今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女性在创作上的不断深入,而开放兼容的女性意识,更加有利于女性创作的发展。本研究采用客观、辨证的态度,尝试理清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的关系,重点探讨女性意识及其在消费时代的文本呈现问题,并且在对女性写作“存在的问题”的反思中,探究中国女性写作的新方向。本研究认为消费时代中国的“女性写作”是一种富于个人化色彩的文学形态,它反映了作家的性别意识,而这些丰富多彩的性别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生态的平衡。

邓晶,亓晴[9](2012)在《2009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论文索引》文中认为前言本索引收录的是2009年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出版的期刊、报纸上发表的有关古代诗歌研究的论文。整理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全国报刊索引》(上海图书馆编辑出版)、《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编辑出版)及相关的刊物。每个条目所列内容

魏肖肖[10](2012)在《宋代女性爱国诗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两宋爱国主义文学空前高涨,女性也创造了大量爱国诗词,爱国主义体现在不同题材内容的诗词创作中。本文即以此为题,试图通过对两宋女性爱国诗词创作进行梳理,对不同题材内容的爱国主义诗词创作进行总结,探讨其创作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大量出现的原因。本文除序言、结论外,共有三章。第一章对两宋女性爱国诗词题材类型进行分类总结,为其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第二章详细分析两宋女性爱国诗词的创作特征,从闺音原唱、女性士大夫情怀,曲折多样的表现手法、以及爱国诗和爱国词的风格差异,四方面具体分析;第三章进一步从女性人格、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等方面,剖析两宋女性爱国诗词大量出现的原因。

二、男权文化笼罩下的李清照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男权文化笼罩下的李清照词(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期以来影视作品中“进城女工”的身份困境与认同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社会学视野下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
        1.3.2 文学视野下的农民工研究
        1.3.3 影视文学视野下的农民工研究
    小结
第二章 影视作品中“进城女工”的空间构建与认同危机
    2.1 夹缝中的生存空间:徘徊于都市底边的外来人
        2.1.1 局限于社会边缘的“外来者”
        2.1.2 游荡在城市底端的打工女孩
    2.2 歧视下的文化空间:故乡与异域的双重“边缘人”
        2.2.1 城市“过客”:闯入城市空间的“陌生人”
        2.2.2 故乡“浮萍”:脱离乡村家园的“漂泊者”
    2.3 权力规训下的身体空间
        2.3.1 嵌入时间之流的身体
        2.3.2 整合进空间的符码身体
        2.3.3 微观机制下“驯顺的肉体”
    2.4 逼仄的性别空间:“边缘”中的“边缘”
        2.4.1 家庭空间的束缚:男权中心对“女性”的挤压
        2.4.2 阶层外部的剥夺:男性领导对“下层”的欺辱
        2.4.3 性别内部的排斥:“姐妹”的漠视
    2.5 异化的消费空间:迷失在“都市梦”中身份符码
        2.5.1 商品流布的都市景观
        2.5.2 身份区隔的消费社会
    小结
第三章 影视视域下“进城女工”的形象塑造与认同再现
    3.1 “进城女工”的群像构建
        3.1.1 装扮老土的“乡下土妞”
        3.1.2 表征“他者”的名字
        3.1.3 孤陋寡闻的乡民
        3.1.4 渴望城市的异乡人
    3.2 “进城女工”个体形象构建
        3.2.1 自尊自强的“奋斗者”
        3.2.2 以爱渡厄的苦情者
        3.2.3 惨遭淘汰的“呆笨懒惰者”
        3.2.4 迷失自我的道德沦丧者
    3.3 “进城女工”影视形象的性别构建
        3.3.1 “类母亲”的“姐姐”和顺从的“妹妹”
        3.3.2 城市/男性加持下成功的“他者”
        3.3.3 不幸不争的“第二性”
    小结
第四章 影视作品中“进城女工”的身份重建模式
    4.1 扎根城市:重建“城里人”的身份认同
        4.1.1 重塑自己形象
        4.1.2 重估自我价值
        4.1.3 皈依族群认同
        4.1.4 用“爱情”换取未来
    4.2 重返乡村:回归乡下人的身份认同
        4.2.1 突显乡土身份:对抗“他者”的“自我”强化
        4.2.2 重述身份意图:消解“异化”的乡村“取经人”
        4.2.3 归途是故乡:抚慰“游子”伤痛的最终港湾
    4.3 国家认同叙事的主体建构
        4.3.1 附会于国家叙事的“弄潮儿”
        4.3.2 消隐于宏大历史的小人物
第五章 影视再现中“进城女工”身份叙事的嬗变
    5.1 本文内嬗变:“进城女工”身份认同的代际分层
        5.1.1 进城动机:从谋求生存到享受生活
        5.1.2 城市认同:从消极抗拒到积极迎合
        5.1.3 身份归宿:从回归乡土到游荡在城市
    5.2 本文外嬗变:影视作品的身份叙事流变
        5.2.1 空间流变:从农村—城市—(农村)到农村—城市—新农村
        5.2.2 形象流变:从农民—农民工/“城里人”—(农民)到农民—农民工—新农民
        5.2.3 叙事方式的流变:从苦难叙事到励志书写
        5.2.4 认同的嬗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略论鱼玄机诗作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论文提纲范文)

三?

(3)城市空间视角下的宋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编 宋词中的城市物质空间
    第一章 宋词得以展现城市物质空间的背景
        第一节 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城市物质空间内涵的丰富
        第二节 娱乐场所的兴盛为宋词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第三节 前代文学作品中展现物质空间的传统
    第二章 宋词中的城市物质空间
        第一节 宫廷空间
        第二节 市井空间(一)
        第三节 市井空间(二)
        第四节 市井空间(三)
        第五节 公共游乐空间
    第三章 宋词中城市物质空间展现的艺术手法
        第一节 “景”与“境”
        第二节 铺叙
        第三节 联章组词
第二编 宋词中的城市精神空间
    第四章 政治空间
        第一节 爱国情感
        第二节 求仕之路
        第三节 政治态度
        第四节 城市政治空间的有条件延伸
    第五章 道德伦理空间
        第一节 雅俗之辨的道德伦理根源
        第二节 人品与词品
    第六章 哲学宗教空间
        第一节 宋词与理学
        第二节 宋词中的哲学内容
        第三节 宗教空间
第三编 宋词中的城市感知空间
    第七章 宋词里的风尚习俗
        第一节 宋词里风尚习俗的展现
        第二节 宋词与节序风俗的关系
    第八章 宋词与歌妓
        第一节 歌妓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词人与歌妓交往的原因
    第九章 宋词与审美
        第一节 宋词的审美风貌
        第二节 审美认知的层次
第四编 双向互动与身份意识
    第十章 城市空间与宋词的双向互动
        第一节 城市空间与宋词的双向互动
        第二节 各城市空间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十一章 身份意识与现实选择
        第一节 宋词中城市空间类型与创作主体身份意识的关系
        第二节 创作主体面对城市空间的现实选择
        第三节 城市空间在宋词演进过程中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4)魏晋南北朝女性意识自觉与文学自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文学自觉概念的发生及发展
    第一节 文学自觉的含义
    第二节 文学自觉观念的发生及发展
第二章 女性与女性文学的自觉
    第一节 女性的自觉
    第二节 女性自觉与文学之关系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自觉的表现
    第一节 文学自觉的标准
    第二节 女性文学自觉的标准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的自觉表现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自觉的原因探析
    第一节 人的觉醒
    第二节 促进女性觉醒及文学自觉的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从李清照朱淑真的诗文看其婚姻价值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婚姻价值取向及其表现形式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本文研究思路
第一章 千般风景入我眼——李朱二人婚姻价值取向形成的外在动因
    一、亲情愿望的差异:一样的门当户对和别样的婚姻结局
    二、爱情道路的殊途:琴瑟和鸣的良缘与遇人不淑的怨偶
    三、晚年婚姻的悲苦:同是天涯沦落人
第二章 万种心思向谁诉——李朱二人婚姻价值取向形成的内在动因
    一、心理因素:佳人的才子情结
    二、生理因素:多情才女更怀春
    三、伦理因素:反传统的奇女子
第三章 并蒂花香满人间——情感婚姻经历对李朱二人创作成就的独特作用
    一、与须眉比肩:有别于男性作家的创作特色
    二、和巾帼有异:不同于其他女性作家的文学地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水龙吟·别民大
附录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海外汉学家的明清女性写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海内外中国明清女性文学研究情况
    第一节 国内研究基础和研究现状
        一、国内文献留存情况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节 海外汉学界的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
        一、海外中国女性研究的历史
        二、海外汉学界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成果概览
第二章 “他者”眼光下的问题域:海外汉学界的研究重点
    第一节 良家闺秀与青楼艺妓的身份跨越
    第二节 内外空间的差异分析
    第三节 从绝命诗来看社会制度和女性主动力
第三章 海内外明清女性文学创作研究的视角差异
    第一节 海外汉学研究的理论溯源
    第二节 海内外研究的视角差异
    第三节 海内外合作交流前景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现状
第一章 宋代背景与女性生活
    第一节 宋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文化背景
        三、音乐景观
    第二节 女性生活
        一、社会角色
        二、地位衰落
        三、生活追忆
第二章 宋代词乐与女性词人
    第一节 宋代词乐
        一、概念阐释
        二、词与乐的关系
        三、宋代词乐的发展与特点
        四、现代词家对词律现象的考察
    第二节 女性词人
        一、官妇女性词人
        二、平民女性词人
        三、歌妓词人
    第三节 宋代女性词乐的创作与演唱
        一、宋代女性词乐的创作
        二、宋代女性词乐的演唱
    第四节 以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为例
        一、词谱中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二、译谱中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第三章 宋代女性词乐中的形象塑造
    第一节 宋代女性词乐中的女性形象
        一、歌伎词乐中的女性形象
        二、闺情词乐中的女性形象
    第二节 宋代女性词乐中的男性形象
        一、官妇词乐中的男性形象
        二、歌妓词乐中的男性形象
        三、宫怨词乐中的男性形象
第四章 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特征
    第一节 灵动婉曲柔韧隽永
        一、情文融一的审美立意
        二、虚实回环的辨证思维
        三、言像意象的动态整合
        四、悲愁驱动的结构制因
    第二节 寓理帅气空疏平淡
        一、情理入于性理
        二、细音入于娇柔
第五章 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追求
    第一节 精神美
        一、三教融合的精神美
        二、词乐创造的自由美
    第二节 意象美
        一、词乐中的“月”意象
        二、词乐中的“楼”意象
        三、词乐中的“梅”意象
    第三节 音乐美
        一、词乐的节奏美
        二、词乐的韵律美
        三、词乐的叠字双声美
余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8)试论消费时代中国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发展趋势
        一、研究缘起
        二、发展趋势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消费时代的中国与文学
    第一节 消费与消费文化
        一、消费与消费社会
        二、消费时代的文学生产
    第二节 中国消费时代的到来
        一、中国消费时代的成因
        二、消费时代的中国文学
第二章 女性意识及在消费时代的体现
    第一节 女性意识在西方
        一、女人形成与双性同体
        二、姐妹情谊与同性恋倾向
    第二节 女性意识在中国
        一、中国女性意识的嬗变
        二、消费时代中国女性意识辨析
第三章 消费时代中国的女性写作
    第一节 消费时代中国女性写作的繁荣
        一、消费时代中国女性写作的概况
        二、消费时代中国女性写作的成因
    第二节 消费时代中国女作家的性别意识
        一、翟永明的黑夜意识
        二、陈染的超性别意识
        三、池莉的“雌雄同体”
    第三节 消费时代中国女性写作的时代特征
        一、身体欲望化
        二、日常审美化
        三、生产市场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宋代女性爱国诗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范围
    三、 文献统计
    四、 研究现状
    五、 研究思路
第一章 宋代女性爱国诗词创作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故里萧条一望间,此身漂泊叹空还——乱离诗词
        一、 平民女子的乱离诗词
        二、 旧宫女的乱离诗词
        三、 官妇李清照的乱离词
    第二节 宁为血刃死,不作衽席完——绝命诗词
    第三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咏史诗
        一、 李清照的咏史诗
        二、 朱淑真的咏史诗
        三、 张玉娘的咏史诗
    第四节 慷慨激忠烈,许国一身轻——边塞诗词
        一、 反映征妇情思的官妇
        二、 呼唤英雄到来的闺秀张玉娘
        三、 书写边塞苦寒的旧宫人
第二章 宋代女性爱国诗词的创作特征
    第一节 闺音原唱 表达女儿心
    第二节 士大夫情怀 彰显男儿志
    第三节 曲折手法 寄寓爱国情
        一、 对比鲜明 突出情感
        二、 引经据典 寄寓遥深
        三、 表意之象 折射心灵
    第四节 宋代女性爱国诗和爱国词的风格差异
        一、 宋代女性爱国诗的风格特点
        二、 宋代女性爱国词的风格特点
第三章 宋代女性爱国诗词创作原因初探
    第一节 女性传统人格中优秀面——内在因素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文化背景
    第三节 宋代民族灾难深重——历史背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男权文化笼罩下的李清照词(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期以来影视作品中“进城女工”的身份困境与认同构建研究[D]. 周英子.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20(07)
  • [2]略论鱼玄机诗作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J]. 王海泉. 社会科学论坛, 2018(04)
  • [3]城市空间视角下的宋词研究[D]. 刘睿. 浙江大学, 2017(12)
  • [4]魏晋南北朝女性意识自觉与文学自觉[D]. 史学玲. 贵州师范大学, 2016(11)
  • [5]从李清照朱淑真的诗文看其婚姻价值取向[D]. 周思思. 中南民族大学, 2015(07)
  • [6]海外汉学家的明清女性写作研究[D]. 鄂文津.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2)
  • [7]宋代女性词乐的美学研究[D]. 池瑾璟. 南京艺术学院, 2015(05)
  • [8]试论消费时代中国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D]. 崔静. 青海师范大学, 2015(06)
  • [9]2009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论文索引[J]. 邓晶,亓晴.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2(02)
  • [10]宋代女性爱国诗词研究[D]. 魏肖肖. 河南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父权文化笼罩下的李清照诗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