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抽吸术(附90例报告)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抽吸术(附90例报告)

一、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90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蒋中原[1](2020)在《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推拿结合火针、单纯推拿及单纯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验证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推拿组、火针组各30例。观察组干预措施为推拿结合火针疗法,推拿组干预措施为推拿疗法,火针组干预措施为火针疗法。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1)疼痛综合评定:简化Mc Gill量表;(2)腰部活动功能评定:使用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3)总疗效评定:使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三组临床受试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和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分析和比较。观察治疗前后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探讨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三组临床受试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以及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评分比较,两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疼痛评定结果比较:三组治疗后的简化Mc Gill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推拿结合火针在减轻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及单纯火针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腰部活动功能评定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的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推拿结合火针在改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活动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及单纯火针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总体疗效比较:三组治疗后,观察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推拿组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火针组的3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结论:推拿和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明确效果,但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以及改善腰部活动功能方面优于单纯推拿治疗或单纯火针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周小平,刘艳红,欧阳淑[2](2019)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现状及进展》文中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传统的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损伤较大且并发症高。因此,经皮穿刺技术、内镜微创技术等微创手术应运而生,其疗效稳定,并且对生理结构破坏小、安全性高、出血少、恢复快、经济适用,逐渐成为脊柱外科的新发展方向。

陈德强[3](2019)在《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LDH的2年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所有参与的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对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年疗效分析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优化临床上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突出症提供疗效数据分析及相关线索。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自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分别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及传统开窗手术组,经皮椎间孔镜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传统开窗手术组行传统开窗椎板减压手术治疗,其中经皮椎间孔镜组80例,传统开窗手术组48例。并分别在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7天、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9月、术后1年、术后18月、术后24月,对腰椎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VAS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分,通过对腰椎JOA评分、VAS疼痛评分和生存分析,对经皮椎间孔镜的2年疗效进行探讨。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的统计学比较本研究共纳入128例患者,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80例,传统开窗手术组48例。两组患者术前人口统计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腰椎间责任节段、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活动时间、术前VAS评分、术前JOA评分,经数据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评价2.1术前与术后2年期间各时间段JOA评分比较将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年期间各时间段JOA评分的均值、标准差进行比较。经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年期间各时间段JOA评分显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说明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均有效;经组间比较,术前经皮椎间孔镜组和传统开窗手术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间孔镜组与开窗手术组经手术治疗后2年期间各时间段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两组患者通过两种手术治疗后腰椎功能活动均有改善。2.1.1术前与术后2年期间各时间段VAS评分比较经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年期间各时间段VAS评分显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说明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均有效;经组间比较,术前经皮椎间孔镜组和传统开窗手术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间孔镜组与开窗手术组经手术治疗后2年期间各时间段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在缓解腰部疼痛。综上JO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是值得肯定的,能够显着提高JOA评分,降低VAS评分。即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能够改善腰椎功能活动,缓解腰部疼痛。2.1.2生存分析运用生存分析,对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远期疗效中推迟下一次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发作的情况进行研究。将接受此次研究的治疗做为起始事件,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发作做为终点事件,从开始治疗到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发作即为患者的生存时间。通过Log-rank检验,并绘制生存曲线,可发现两组整体的生存时间大致相同,即经皮椎间孔技术在微创手术的前提下亦可以达到传统手术治疗的目的,同时发现传统开窗手术组患者治疗后第一次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发作的时间比经皮椎间孔镜组晚。再结合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组别,即不同疗法,不是是影响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通过生存分析我们发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2年疗效的影响中,对于推迟下一次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发作有显着的效果。结论本研究是基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2年的随访,以对经皮椎间孔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年疗效分析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究。把JOA评分、VAS评分、生存分析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得到的结论如下:1.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年的预后疗效显着,可显着改善艘椎功能,减轻腰椎疼痛程度。2.从生存分析中发现,2年预后分析中两种手术方式整体复发率大致相同,本研究发现经皮椎间孔镜生存时间略早于传统开窗手术,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3.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由于本身具有微创、安全、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同时也能达到传统开窗手术的治疗目的,可以更好的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

周振涛[4](2018)在《椎间孔镜术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分析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术(PTED)与传统椎板开窗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由唐山工人医院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30例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术(A组),30例患者行传统椎板开窗术(B组),比较A组和B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于术前及术后3月、12月随访一次,通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魁北克背痛残疾量表(QBPD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顺利且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同一节段均无复发。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平均13.6月。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ODI功能指数、魁北克背痛残疾量表(QBPDS)及SF-36评分,术后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VAS评分、ODI功能指数、魁北克背痛残疾量表(QBPDS)及SF-36评分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比较好的疗效,但经皮椎间孔镜术作为一种微创疗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且更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为广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手术方法。

黄家良[5](2013)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也是引起腰腿疼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该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等突出物及产生的无菌性炎症免疫反应对神经根、马尾神经造成压迫和刺激后所表现出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据统计约有10%~2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1],而手术方式经过多年发展也有很大的改进及创新。本文就其手术治疗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刘忠瑞[6](2012)在《低温等离子与保守方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临床对比研究,探讨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与保守方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共选取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4例,已行CN治疗组24例,常规保守治疗组30例。治疗后1、3个月时进行随访。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VAS)、主观满意度分级法评估,所得优良率与两组间的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并发症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CN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年龄(p>0.05)、性别比例(p>0.05)、颈/腰椎病例数比例(p>0.05)无统计学差异;术前VAS评分(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间的优良率(VAS评分法:p<0.05,主观满意度分级法:p<0.05)、平均住院时间(p<0.01)、平均恢复日常生活时间(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率均为0%,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如下优点:1.对疼痛等临床症状缓解作用更强,近期疗效更加确切、可靠。2.髓核经消融气化、纤维化修复与皱缩后,降低了近期术后复发可能性。3.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日常生活快的优点。缺点:因操作医师的技术能力不同,可能出现术中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患者及医护人员尚需暴露在X射线下;医疗费用增加等缺点。

白智勇[7](2011)在《中药塌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比中药塌渍、局部微波治疗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进而观察中药塌渍治疗本病优越性,研究中药塌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入选10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局部微波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塌渍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病情进行JOA评分,其治疗对象全部取自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时间设定为2周。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变化、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JOA疗效评分表给予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计算每位患者恢复率,最后通过SPSS系统计算中药塌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微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差距并统计其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应用中药塌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为显着的疗效。通过观察,中药塌渍疗法较微波治疗改善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观症状及临床体征起效时间均快于对照组,就整体疗效而言,中药塌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明显优于微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论:1、采用中药塌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微波治疗;2、中药塌渍的方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程先青[8](2011)在《CT引导髓核旋切减压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L4-5、L5-S1发病率最高,占90-96%。临床治疗原则主要是使椎间盘突出部分和受到刺激的神经根的炎症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术后可能并发粘连、瘢痕、脊椎不稳等并发症。近年来采用微创介入技术已成为这类疾病治疗的热点之一。经皮Dekompressor?(美国stryker instruments公司,经皮椎间盘切除器)髓核旋切减压术与臭氧融核术均属微创介入治疗的范畴,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快。但单一疗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使总有效率受到影响。由于各种微创技术作用机制不同,产生物理学或化学效应也不同,它们相互之间联合运用可能具有互补性。因此,两种微创介入技术联合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经皮Dekompressor?髓核旋切减压术在我国开展较晚,尚缺乏相关联合应用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与单纯臭氧注射术对比,探讨经皮Dekompressor?髓核旋切减压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化分为A组(髓核旋切减压联合臭氧注射组)和B组(单纯臭氧注射组),每组48例。两组手术均在CT引导下经椎间孔安全三角入路穿刺,A组应用Dekompressor?髓核旋切器,行髓核旋切减压术,然后经穿刺针向盘内、外注射臭氧;B组单纯行盘内、外注射臭氧。通过治疗前和治疗后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止痛药使用评分及治疗后三个月有效率来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的并发症。结果:本研究共入选病例96例,男54例,女42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围术期情况96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实施椎间盘内穿刺均一次性成功,穿刺成功率达100%。2.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3d、7d及3m VAS评分及止痛药使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 0.01 ),A组术后3m与术后3d、7d 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着性,表示A组远期疗效较好,B组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欠佳。两组治疗后3m优良率分别为81.25%和60.41%,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并发症两组患者治疗后1h~72 h进行临床观察,多数患者诉轻度腰部酸胀痛,予以对症处理,1~3天后症状好转。无术后椎间盘感染、大血管或神经损伤及局部血肿等并发症。结论:1经皮Dekompressor?髓核旋切减压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臭氧注射疗效更好。2.两组治疗均未发生椎间盘感染、大血管或神经损伤及局部血肿等并发症。

吴小程[9](2009)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经皮穿刺操作进行透视观察研究,从而指导经皮穿刺手术步骤的操作;并比较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显微内窥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制作穿刺模型,将椎间盘平面划分7个区域,对成人腰椎体标本穿刺定位后进行正侧位透视拍X线片,并分析研究穿刺针位于各个区域时的透视X线片。2.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12月~2008年6月术前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PTED组和MED组,各30例。手术效果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结果:1.通过研究得出各个区域的正侧位穿刺X线片的相关性,设计并制作《经皮穿刺定位软件》。2.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病例的椎间盘突出类型,手术时间,术后随访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但PTED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0.7±0.2)cm,手术失血(7±2) ml,术后卧床(24±10)h,术后住院时间(3±1)d。MED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1.9±0.3)cm,手术失血(48±13) ml,术后卧床(96±24)h,术后住院时间(7±2)d。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0%和93%,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PTED组和MED组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1.经皮穿刺技术在临床操作中有规律可循,借助C-型臂进行透视正侧位定位,参照经皮穿刺定位软件,能提高经皮穿刺的成功率和手术效率。2. PTED和MED两种微创术式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结果均满意。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PTED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微创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肖永[10](2008)在《椎间盘内+小关节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腰椎间盘内臭氧注射与腰椎间盘及小关节臭氧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有无差异,为临床上更合理的使用臭氧治疗腰腿痛提供参考。方法:32例伴有腰痛症状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23~69岁、男女不限,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6例,对照组为椎间盘内臭氧注射组(Lumbar Disc,D组);实验组为椎间盘及小关节内臭氧注射组(Facet Joint,F组)。D组在CT引导下穿刺成功后于椎间盘内用分次缓慢注入氧—臭氧混合气体10~30mL(臭氧浓度:60ug/mL),后退针至椎间孔外口附近注入氧—臭氧混合气体10mL(臭氧浓度40ug/mL)。F组在CT引导下穿刺成功后于盘内用分次缓慢注入氧—臭氧混合气体10~30mL(臭氧浓度:60ug/mL),后退针至椎间孔外口附近注入氧—臭氧混合气体10mL(臭氧浓度:40ug/mL),然后在于病变间盘双侧小关节囊内注入氧—臭氧混合气体5mL、退针至囊外注入5mL(臭氧浓度:30ug/mL)。所有患者术后均在急诊科观察3~5天。观察项目包括:术前腰痛、腿痛VAS评分及直腿抬高度数;术中患者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以及穿刺针旁开后正中线的距离、穿刺角度和深度;术中臭氧使用量;术中不良反应和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术前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椎间盘内的氧—臭氧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氧—臭氧的总用量有差异(P<0.05);单纯腰椎间盘内臭氧注射组术后腰痛消失的例数要少于腰椎间盘及小关节内臭氧注射组(P<0.05),但腿痛、腿麻的症状及直腿抬高改善情况两组间没有差异(P>0.05),腰椎间盘内臭氧注射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腰椎间盘及小关节内臭氧注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后,腰椎间盘内臭氧注射组显效率(50.0%)低于腰椎间盘及小关节臭氧注射组(75.0%)(P<0.05),而改善率(37.5%)高于腰椎间盘及小关节内臭氧注射组(12.5%);腰椎间盘内臭氧注射组总有效率(87.5%)与腰椎间盘及小关节内臭氧注射组总有效率(87.5%)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内及小关节臭氧注射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伴有腰痛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疗效优于单纯腰椎间盘内臭氧注射疗法;腰椎间盘内及小关节臭氧注射组腰痛改善明显好于单纯椎间盘内臭氧注射组;本研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增加。

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90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9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概述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干预方式
        2.1 非手术治疗
        2.2 手术治疗
    3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3.1 中医学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名的论述
        3.2 中医学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及民族医治疗概述
        4.1 推拿疗法
        4.2 火针疗法
        4.3 针刺疗法
        4.4 艾灸疗法
        4.5 拔罐疗法
        4.6 中药外治疗法
        4.7 中医药综合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治疗前受试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
        3.1.2 三组治疗前简化McGill量表各项评分比较
        3.1.3 三组治疗前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DQ)评分及比较
        3.2 三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及比较
        3.3 三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比较
        3.4 三组治疗前后现有疼痛强度(PPI)及比较
        3.5 三组治疗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DQ)评分及比较
        3.6 三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比较
    4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 推拿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
    3 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
    4 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优势
    5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5.1 临床总疗效结果分析
        5.2 疼痛缓解程度和腰部活动功能评估结果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McGill简化量表
    附录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
    缩略词表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疗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现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经皮穿刺技术
    1.1 经皮化学溶解术(CNL)
    1.2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
    1.3 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PLD)
    1.4 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术(POD)
    1.5 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PCNP)
2 内镜微创技术
    2.1 椎间盘镜技术
    2.2 椎间孔镜技术
3 微创技术组合治疗
4 总结与展望

(3)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LDH的2年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研究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
        1.2.1 好发人群
        1.2.2 主要临床症状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类型
    1.4 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表现
        1.4.1 X线检查影像学表现
        1.4.2 CT检查影像学表现
        1.4.3 MRI检查影像学表现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1.5.1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发展史
        1.5.2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治疗原理及方法
        1.5.3 YESS技术
        1.5.4 TESSYS技术
        1.5.5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适应症
        1.5.6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应用与疗效
        1.5.7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优势
        1.5.8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并发症
2 研究方法与临床资料
    2.1 研究设计
    2.2 临床资料
        2.2.1 研究对象
        2.2.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3 方法
        2.3.1 病例分组
        2.3.2 手术方式
        2.3.2.1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2.3.2.2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
    2.4 访视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分析
    3.2 疗效分析:JOA 评分、VAS 评分
        3.2.1 JOA评分
        3.2.2 VAS评分
    3.3 疗效分析:生存分析
4.讨论
    4.1 经皮椎间孔镜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机制
    4.2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4.2.1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明显増加JOA评分,改善腰椎功能
        4.2.2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降低VAS评分,具有缓解疼痛疗效
    4.3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推迟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发作具有同等疗效
    4.4 在传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证为何采用新颖的生存分析
    4.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0 总结
6.0 参考文献
7.0 附录
8.0 综述
    9.0 参考文献
10.0 致谢
11.0 科研成果

(4)椎间孔镜术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椎间孔镜术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
        1.1.3 指标观测标准及方法
        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手术情况
        1.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3 讨论
        1.3.1 A、B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
        1.3.2 A、B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疗效的评价对比
        1.3.3 PTED和FD比较
        1.3.4 几种常用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比较
        1.3.5 BEIS技术的优越性
    1.4 结论
    1.5 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1.6 存在问题与展望
        1.6.1 存在的问题
        1.6.2 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2.1 化学髄核溶解术
        2.1.1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
        2.1.2 臭氧髓核溶解术
    2.2 经皮物理髓核切吸、热凝术技术
        2.2.1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PLD)
        2.2.2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
        2.2.3 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PCDN)
    2.3 内窥镜技术
        2.3.1 后路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
        2.3.2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2.3.3 全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FELD)
        2.3.4 后路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
    2.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附录B 魁北克腰痛残障量表
附录C SF-36,健康调查简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手术方式
2 微创手术
    2.1 腰椎间盘化学溶核术
    2.2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 (percutaneous lumbar diskectomy, PLD)
    2.3 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 (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 MED)
    2.4 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
    2.5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PLDD)
    2.6 CT引导下臭氧髓核消融术手术
3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ADR) 和髓核置换术 (PDN)
4 小结

(6)低温等离子与保守方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椎间盘的结构、功能及血管、神经分布
    1.2 经皮穿刺颈椎前路、腰椎侧后方入路的解剖学基础
    1.3 CN 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1.3.1 System2000 型等离子髓核成形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机制
        1.3.2 CN 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研究
        1.3.3 CN 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研究
        1.3.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正文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2.1.2 临床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1.4 治疗
        2.1.5 随访情况
        2.1.6 疗效评估及统计学分析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3.1 结果分析
        2.3.2 System2000 型等离子髓核成形系统的应用及安全性探讨
        2.3.3 CN 适应证的选择和禁忌证
        2.3.4 手术入路的安全性探讨
        2.3.5 手术注意事项
        2.3.6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3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
致谢

(7)中药塌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 现代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及研究
    3 讨论与展望
临床研究
    1 病例资料
    2 临床研究方法
    3 观察方法
    4 疗效评定标准
    5 统计方法
    6 可行性分析
    7 统计分析结果
    8 治疗结果
讨论
    1 立法思想
    2 疗效分析
    3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CT引导髓核旋切减压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2.2 研究对象
    2.3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2.4 临床疗效评定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围术期情况
    3.2 治疗效果
    3.3 手术并发症统计
4 讨论
    4.1 腰椎间盘突出症概况
    4.2 治疗原理
    4.3 疗效评定
    4.4 适应症与禁忌症
    4.5 CT 引导的优点
    4.6 硬膜外及椎旁注射消炎镇痛液
    4.7 臭氧的浓度与剂量
    4.8 并发症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经皮椎间孔穿刺技术的定位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经皮椎间孔镜与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技术进展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10)椎间盘内+小关节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部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二、综述
    正文
    参考文献
三、致谢

四、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90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推拿结合火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蒋中原.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现状及进展[J]. 周小平,刘艳红,欧阳淑. 蛇志, 2019(04)
  • [3]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LDH的2年预后分析[D]. 陈德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椎间孔镜术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分析[D]. 周振涛.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2)
  • [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进展[J]. 黄家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 [6]低温等离子与保守方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刘忠瑞. 吉林大学, 2012(10)
  • [7]中药塌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D]. 白智勇.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04)
  • [8]CT引导髓核旋切减压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D]. 程先青. 安徽医科大学, 2011(04)
  • [9]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吴小程. 第三军医大学, 2009(06)
  • [10]椎间盘内+小关节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肖永.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标签:;  ;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抽吸术(附90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