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洗衣机生产中应用价值工程(英文)

在洗衣机生产中应用价值工程(英文)

一、在洗衣机生产中应用价值工程(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王宾[1](2021)在《基于企业文化的衍生品设计研究 ——以海尔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一个企业想要朝着更高层次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因素的制约,首当其冲的就是企业的宣传。如今在信息时代蓬勃发展的浪潮之下,企业的宣传方式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传统的营销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今企业的宣传方式已经由报刊、电视广告、广播等较为落后的媒体逐渐演变为以互联网、移动设备、数字设备等为主的新媒体形式。基于企业文化下的衍生品是当今社会热度极高的宣传方式。企业文化衍生品设计企业品牌形象建立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代表着企业的综合实力,搭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信任的桥梁。所以,它已经不仅仅是企业的营销方式和宣传手段,更是承载了企业文化的所在,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载体。企业文化衍生品设计企业品牌形象建立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代表着企业的综合实力,搭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信任的桥梁。海尔在我国家电行业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海尔的企业文化发展的已经相当成熟。1995年由海尔公司发布的《海尔兄弟》动画片陪伴了我们这代人的成长,由此海尔兄弟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海尔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曝光程度较低、与同类IP相比竞争力较低、针对的年龄层次较低等。本文以海尔企业文化衍生品设计项目为主线展开,前期对国内外企业文化衍生品以及IP衍生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在海尔衍生品小微实习经历,针对海尔企业衍生品现状的局限进行海尔企业文化衍生品设计。本次毕设以海尔企业文化衍生品用途以及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基于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海尔企业文化衍生品设计。本次毕业设计产品均为作者在海尔衍生品小微实习期间所做项目,并均已生产售卖。

张天佐[2](2021)在《物的转向 ——混合媒介艺术语言嬗变研究》文中指出当代社会处在一个“物”的时代,“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动态性和奇观性,工业化与技术化下的物具有了无限延伸的意蕴,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个时代中的一切哲学、艺术、文化与生活的发生。物已不再是人的“他者”,物转而成为了人的镜像、人的延伸,甚至成为了人的一部分。“物”的这种转向改变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维度,也引发了艺术观念与方法的变革,以“物”为语言主体的艺术表述成为了20世纪至今艺术不断演变的最为鲜明的特征。混合媒介艺术(Mixed Media/Mixed Mediums)作为“20世纪混合使用不同物质材料的艺术”,以“物”为艺术语言呈现了这种动态性和奇观性,反映了这种关系维度的变化。伴随着现当代艺术中一系列“物”的出场,“物”的内涵不断外延,物的语义体系被重新建立,并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出现。物作为混合媒介艺术的具体语言形态,它以使用材料与媒介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以不同的“物观”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范式,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把艺术语言转向了“物性”的表达,以新的“物”美学呈现了对当代工业、科技、智能文化背景下“物”与人本体之关系的新思考。在当代语境下“物”的这种转向构成了混合媒介艺术语言嬗变的核心动力,在物的转向中,物呈现出两个维度的转向:一是“物”从物料转向了物性,从语言的媒介转向了语言的主体;二是物呈现出了“物的迹态转向”、“物的聚合转向”、“非物质的物质化转向”三个主要语言形态面貌,形成了一个从自然材料媒介转向现成物、从现成物转向非物质虚化物的语言嬗变脉络,形成了一个走向物性、言语、场性、文本、行为与过程、互动与关系的语言美学特征。本文以“物转向”话语为研究逻辑背景,以“物”为切入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论证,主要包括如下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追溯混合媒介艺术中“物”的出场,分析梳理混合媒介艺术语言嬗变的源起;第二部分通过梳理现当代语境下混合媒介艺术的发展脉络和个体实践,对混合媒介艺术“物”的转向路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与归纳,呈现混合媒介艺术语言嬗变的整体面貌;第三部分通过对混合媒介艺术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艺术案例的呈现对“物”的语言范式进行阐释;第四部分旨在通过呈现中国艺术家在这场“物”转向中所进行的艺术实践,为混合媒介艺术语言嬗变的研究提供佐证;第五部分为总结混合媒介艺术语言在擢升嬗变中所呈现出的“物”的美学特征;第六部分以艺术本体论的视角对混合媒介艺术中“物”的语言转向做出应答,进而探讨如何以“物”,以何种“物观”进行我们的艺术实践,传达我们的艺术观和生活观。

杨锦陇[3](2020)在《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以几种资源再利用产品设计为例》文中认为绿色设计的目的是最大限度降低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其主要研究内容有材料选择、可拆卸设计、生命周期评价等,综合运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要求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背景。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的研究是为激发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突破领域限制,提供某种或某几种快速获取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的有效途径,克服传统设计过程中仅依靠自身经验和专业领域知识进行设计的弊端。通过绿色设计方法,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生产、运输、使用、报废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产品回收利用的角度考虑产品的材料选择、可拆卸、可回收等方面的内容,避免了大量重复工作。TRIZ理论是以知识为驱动的创新方法,提供了分析和解决系统矛盾的有效工具;是基于知识的推理过程,避免了随机和盲目猜测的过程,提高了创新的效率。利用TRIZ相关理论解决绿色设计过程中各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在需求分析阶段,利用系统进化理论,分析技术系统的成熟度,为绿色研发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确保技术市场的领先地位;在概念设计阶段,通过资源分析找出系统存在绿色冲突的内在原因,进行资源方案优化解决存在的矛盾,利用科学效应获得跨领域的创新解,获得绿色创新概念方案;在详细设计阶段,利用模块化设计简化产品结构和降低产品设计难度,通过矛盾解决理论快速获取绿色创新技术方案;在评价与优化设计阶段,从最终理想解的角度考虑绿色产品的进化方向,通过理想化方法获取优化设计方法。最终提出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解决绿色设计整个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从技术系统发展的角度考虑绿色产品的设计问题,是确保绿色产品技术先进性、经济性、绿色性的基础。

陈春玲[4](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文中指出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是通过测量家庭电表的总功率数据来估计分解得到家庭中单个电器的用电量,分解结果有利于实时了解用电现状,能帮助用户减少能源消耗,帮助电网公司管理电网分配,识别有故障的电器,以及能调查电器的使用情况,有利于更加科学的规划用电情况,提升用电效率,达到节约用电节能减耗的目的。现有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主要是依据传统负荷特征建立电力负荷的分解模型,但是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无法实现高精度实时性的分解,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电网智能发展的需求。目前有不少基于深度学习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方法,但是当前深度学习在非侵入式负荷分解应用中存在准确率低、容易出现梯度消失、对使用频率较低的电器的分解误差较大等问题。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两种改进的深度学习算法进行非侵入式负荷分解,主要研究深度学习及其改进方法在非侵入式负荷分解中的应用,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将深层门控循环模块和残差模块结合设计成深层门控循环残差网络。深层门控循环模块能在网络变深时,更好地捕捉时间序列中时间步距离较大的依赖关系,从而更好地对特征数据进行识别。将该网络融入到残差网络中,能利用深层的网络提取深层负载特征,并且有效地减少计算参数加快网络的训练,实验结果进一步得到了提高。2.针对当前深度学习在非侵入式负荷分解应用中存在的准确率低、容易出现梯度消失、对使用频率较低的电器的分解误差较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组空洞残差网络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模型。该模型通过使用空洞卷积增大感受野,捕获更多数据,解决长时序数据较难学习的问题,同时采用序列到序列的分解方法,保证算法的高效性并降低了分解误差。

夏翔[5](2020)在《创新实验与特质构建 ——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基础课程研究》文中指出自2000年以来,英国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下文以AA学院简称)如同横空出世般闯进我们的视野,它以一系列骄人成就与独特方式,激发了我们的研究热情:一大批AA学院的毕业生与教师,如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2016)、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彼得·库克(Peter Cook)、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尼古拉斯·格雷姆肖(Nicholas Grimshaw)、史蒂芬·霍尔(Steven Holl)、沃尔夫·狄·普瑞克斯(Wolf D.Prix.)……成为世界级的明星建筑师,他(她)们设计落成的具有先锋色彩及实验价值的建筑物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当今世界的空间景观,他们主导的“建筑电讯派”、解构主义建筑、数字化-参数化建筑等推动着当代建筑思潮及流派的发展。我们进一步发现AA学院一系列具有传奇色彩的方方面面,如它独立于大学体制之外的建筑教育模式;如以“工作单元”替代课程,教师给出的主题成为教学内容;如基础教学以装置、身体及行为、影像、拼贴等当代实验艺术方式作为练习手法,避开了功能、构造、制图等一般建筑入门教学内容;如以创新性、实验性、交叉性、艺术性的教学面貌等,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学术兴趣。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在经过手工、图案、工艺美术等形态之后,在新时期转型为现代形态的艺术设计,而进入新世纪之后又逐渐进入数字化设计阶段。与多变相随的是同质化、程式化、职业化的教学景观,及千篇一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题作业与教材模式。同时,引起设计教育界极大关注、无数院校试图进行改革的设计基础课程,由于诸多原因整体上至今仍陷于“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模式而不能自拔。于是,在这种情境中的设计基础改革把视线转向了建筑教育,而AA学院的基础课程无疑为设计基础教学的突围带来了示范性意义,通过课题的研究与论文的写作,从各个层面进行解读,寻找可以参照借鉴、改写的路径,寻找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到作业手法的演绎之路。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作为AA学院独特面貌生成的背景与基础,包括了实验性建筑艺术的基础形态,建筑教育的实验性教学与基础教学的情境,2.AA学院的教育特质,包括发展历程、课程体系及着名教师,3.AA学院教学的工作单元设置与教师的主题教学,4.AA学院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学主题设计途径,学生对单元主题的二次设计、作业创意的多种路径等,5.AA学院基础教学作业的表现手法与视觉图式,包括对现当代艺术的借用与演绎,作业的形式手法及视觉表现等。附录部分整理了历年来AA学院基础教学的主要课题。

黄诗宸[6](2020)在《科技英语翻译实践报告 ——以Textile Laundering Technology汉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科技联系愈加紧密,人们对科技交流的需求日益高涨。英语作为世界官方语言,为科技和其它信息的交流传播奠定了基础。随着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涌入中国,科技英语汉译已经势不可挡。一直以来,人们对科技英语翻译的关注相当密切,但对于小众科技领域,如纺织洗涤技术领域,翻译研究相当匮乏,翻译实践数量也十分有限。为了加深人们对纺织洗涤技术知识的了解,同时促进国外先进的洗涤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笔者选取Textile Laundering Technology中的部分内容作为翻译材料,旨在探讨此类科技英语文本汉译时应该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深入分析原文在词汇和句子两方面所呈现的语言特点,遵循科技文本准确、简明、专业的翻译要求,针对不同的语言难点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例如,专业词汇一般都有固定的译法,对于没有固定译法的专业词汇,笔者结合自身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其进行直译或意译,对于名词化结构的翻译笔者多进行转译,长难句的翻译先对其进行拆分再调整语序等。笔者根据科技英语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中英语言的差异性,并结合大量实例,论证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此次翻译实践使笔者对科技英语的翻译有了更系统的认识。要做好科技英语的翻译,除了要具备较高的双语修养,还要掌握材料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能够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忠实而准确地再现原文。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希望为从事科技英语翻译,尤其是纺织洗涤技术翻译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帮助从事洗涤行业的劳动人员对本行业有更深刻的了解。

韩磊[7](2020)在《基于物联网的共享洗衣平台设计及程序编译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共享洗衣平台是典型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是未来公共洗衣领域发展的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投币式洗衣机已经无法适应时代与科技的发展,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不可预约工作时间,大多数顾客需要等待空闲机;不具备在线支付功能,还需投币使用;洗衣模式单一,易损坏顾客名贵衣物等。诸多不足之处进一步限制了传统投币式洗衣机在市场上的发展。顺应时代科技发展,研发出基于物联网和共享经济理念的共享洗衣平台十分重要。本文对基于物联网的共享洗衣平台的研发设计作了详细说明,对共享洗衣平台整个架构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系统的组成,系统应具有的功能、需求以及各部分的作用与选型均有所介绍。本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洗衣机控制系统中总体硬件结构设计以及组成部分的电路设计进行了介绍;还着重对GPRS通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GPRS芯片的选型、GPRS通讯电路设计、驱动指令及短信编码介绍、心跳机制介绍、心跳包协议设计等方面。(2)一个完善的系统离不开监控平台,本文介绍了多商户共享洗衣平台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设计初衷是为了便于洗衣商户管理设备以及方便查询。本文主要介绍了后台管理系统整体结构、登陆界面设计、洗衣商户管理界面设计、地点管理界面设计、订单管理与故障报表管理界面设计。同时,介绍了基于i OS系统的移动客户端研发设计,包含整体架构和各个功能界面设计。研究设计了基于My SQL的关系型数据库,介绍了数据库概念数据模型、逻辑设计以及报表设计等。(3)介绍了程序编译优化所采用的方法,即去除开发软件keil5内核编译器GCC在编译时产生的抽象语法树文本冗余,从而达到程序编译优化的目的。介绍了消除冗余的整体流程、关键词库的设计与构建、Trie树算法的构建以及利用关键词Trie树消除GCC抽象语法树冗余的算法。本文所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共享洗衣平台,自投入使用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帮助人们解决了在公共宿舍楼洗衣排队、现金支付等问题;用户也可在手机客户端实时查看洗衣运行状态,保证了洗衣机结束工作后用户可以第一时间拿回衣物;同时还提高了运营商洗衣设备利用率,提高了收入。

包文杰[8](2019)在《滚筒洗衣机悬挂系统的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滚筒洗衣机在洗衣和脱水的时候,衣服会分布不均衡,就会导致整个洗衣机的振动。本课题着眼于优化目标——减小滚筒洗衣机振动幅度。基于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滚筒洗衣机悬挂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MATLAB中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和分析。根据真实的物理样机模型,建立西门子某型号滚筒洗衣机悬挂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然后对滚筒洗衣机的动态性能进行分析。通过HP-DJ82251动态信号采集与分析仪中的位移传感器功能获得门封中心振动位移测试曲线,并在ADAMS中仿真出位移仿真曲线,对比实验曲线与仿真曲线来验证虚拟样机模型的准确性。对弹簧刚度、阻尼器阻尼系数和配重块质量这三个洗衣机的关键部件参数进行优化。首先进行单因素设计研究,从研究结果中看出,筒体的振幅受刚度系数的影响较小。当阻尼系数小于0.4N·s/mm时,随着阻尼系数的增加,滚筒的振幅显着减小,在大于0.4N·s/mm范围内,幅度显示略微下降的趋势。配重块的质量(在保证配重块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以配重块的密度表征配重块的质量)对滚筒洗衣机的动态性能有明显的影响。然后进行多因素试验设计,参考单因素设计研究,对吊簧刚度、阻尼系数、配重块密度在合理范围内进行等分组合,进行全因素试验,研究表明,通过试验设计获得的结论和设计研究一致。最后进行优化计算,在可能的取值范围内找到满足目标函数的最佳取值,经过内置算法的迭代计算,最终得到优化参数:弹簧刚度3.232N/mm,阻尼系数1.483N·s/mm,配重块密度为3189kg/m3。最终优化后除了Y方向稳态振幅影响不大外,Y方向、Z方向瞬态、稳态振幅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根据平衡环的修正特性和工作机理,建立了平衡环的数学模型。在数学模型中,详细阐述了平衡环中的主要系统参数与平衡环的修正特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平衡环ADAMS仿真模型,并进行正交试验,分析了实验结果,得到了平衡环的理想结构参数。

黄贵强[9](2019)在《洗衣机底座动态性能分析及焊缝疲劳寿命评估》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洗衣机使用越来越普遍,人们对洗衣机的使用也不只是注重其功能,更加注重其舒适性。当前滚筒洗衣机整体高度太低,使用不便,因此增加洗衣机底座以提高整体高度,方便使用,且可以收纳物品。底座作为洗衣机辅助部件,在洗衣机运转过程中保证底座的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在洗衣机运转过程中,底座受到交变载荷,因此需分析底座动态性能,包括模态及瞬态动力学,以及评估底座焊缝疲劳寿命。在生产制造中底座支腿焊缝无法做到百分百焊接,导致焊缝缺口处应力集中,将缩短焊缝寿命,因此需确定一个最低焊接程度以保证底座焊缝疲劳寿命能达到指定工作循环要求。本文对底座进行数值仿真、实验验证,所做的工作主要有:(1)根据所构建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底座各阶模态频率对应的共振转速均远大于洗衣机的最大转速,底座不发生共振;各零件的最大等效应力均小于相应许用应力值,底座各零部件的强度满足要求;通过搭建实验平台,测试底座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情况,应力仿真值同实验值相比误差在20%以内,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2)运用准静态叠加法,对底座支腿焊缝疲劳寿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危险焊缝的最低寿命为8351次工作循环,高于所期望的2000个工作循环。(3)结合工程实际,对支腿焊缝不同焊接程度下的底座进行分析,确定焊缝需达到80%焊接才能保证寿命达到2000个工作循环。并对底座进行结构尺寸优化,改进后的模型质量比原模型质量减少了20.29%;对底座进行材料优化,改进后的模型质量比原模型质量减少了34.51%。同时对尺寸优化和材料优化后的模型进行动态性能分析及焊缝疲劳寿命评估,确保了优化后的模型在各方面的可靠性。本论文对洗衣机底座结构设计以及焊缝的设计、制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黄河[10](2019)在《基于老年人技术接受模型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银发浪潮和科技浪潮兴起与并存的时代背景下,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并没有得到当前智能家电制造商和设计研发人员足够的重视,真正“适老化”的智能家电产品屈指可数,人机关系也不友好。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群开发设计智能家电产品,探索智能家电的适老化设计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最初用于对计算机广泛接受的决定性因素做解释说明,如今已经被广泛用于研究用户对新兴信息科技事物的接受行为与态度。近几年,部分学者在技术接受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延伸和提出了老年人技术接受模型(Senior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STAM)。但以往的老年人技术接受研究多集中于系统外部的社会环境、人口个体等因素,从产品(系统)本身的设计展开的较少。本文梳理和分析了老年人技术接受的相关研究理论、老年用户的人群特征以及智能家电产品设计的特征和要素,思考和提出了由产品设计影响老年人对智能家电技术接受的模型(Product Design-Senior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PD-STAM);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研了解了老年用户对智能家电的态度意向和使用情况,分析了模型中各产品设计要素对用户感知和使用行为意向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一系列面向老年人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原则,并针对性地思考了在产品功能、产品外观和交互界面上的一系列产品设计方法,最后通过智能电视的设计实践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产品设计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是:(1)梳理和分析了 TAM、STAM的特点和应用、智能家电产品设计的相关要素,提出了由产品设计影响老年人对智能家电技术接受的模型PD-STAM。根据新技术接受模型的各变量开发了结构化的调查问卷,展开调研与访谈了解了老年人群对智能家电的态度和意向,汇总了老年人使用智能家电的问题,并搜集了相关的统计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分析了产品设计的三个核心要素:产品功能、产品外观、交互界面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愉悦性、感知安全性、行为意向和系统使用的影响;(2)总结和提出了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群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原则。分别从用(User-centered Design,UCD)思想作为指导方针、贯彻通用设计的思维与方法、重视用户的需求和感知特点、注重用户体验的全方位提升以及产品设计的体系化和标准化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构成企业、行业在围绕老年人群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研发过程中的指导思路与行动指南。(3)在整合了对新技术接受模型和对老年人使用智能家电相关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D-STAM模型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以提升用户感知的有用性、安全性、易用性和愉悦性为目标,注重对于老年用户真正需求的分析研究,强调充分考虑老年人生理、心理和情感特征并通过多角度实现老年人群在用户体验上的全面提升。设计方法的研究分别从产品功能、产品外观、交互界面三个模型构成要素展开并联系具体的智能家电产品案例进行分析:在功能上,通过分析老年人群对智能家电的功能需求和产品的功能特点,从用户感知的四个方面(感知有用性、感知安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愉悦性)探讨了智能家电的产品功能设计方法;在外观上,探讨了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愉悦性的设计方法;在交互界面上,则围绕感知安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设计方法展开分析;(4)在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以海信(Hisense)智能电视的设计实践项目为例,利用提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针对老年用户展开了产品设计的实践研究,通过设计实践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进一步探索和践行了针对老年用户感知的产品设计方法。本文关注了当前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产品设计的社会热点问题,尝试将技术接受理论与产品设计方法研究相结合,同时将用户研究、用户体验和测试实验等主、客观方法相结合运用于产品设计过程中,力图构建出一套针对老年人的智能家电设计思路和方法。本文的成果可以帮助家电企业在智能家电的设计开发过程当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群的用户特征,采用多种途径改进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对智能家电的接受程度和普及率。

二、在洗衣机生产中应用价值工程(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洗衣机生产中应用价值工程(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企业文化的衍生品设计研究 ——以海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文化衍生品设计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第2章 “海尔”企业文化及其衍生品分析
    2.1 “海尔”企业文化
        2.1.1 企业文化概念
        2.1.2 “海尔”企业文化现状
    2.2 同行业品牌企业文化现状
        2.2.1 格力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2.2.2 美的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2.3 “海尔”企业文化衍生品现状分析
        2.3.1 企业文化衍生品概念
        2.3.2 “海尔”企业文化衍生品现状
        2.3.3 IP衍生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用户需求分析
    3.1 用户需求研究方法
    3.2 用户需求定位分析
    3.3 用户需求市场调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尔”企业文化衍生品设计方法
    4.1 主题衍生法
    4.2 IP衍生法
    4.3 伴随衍生法
    4.4 CIS在企业文化衍生品的设计应用
        4.4.1 CIS概念
        4.4.2 CIS的应用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尔”企业文化衍生品设计实践
    5.1 海尔企业形象识别应用
        5.1.1 海尔CIS标志应用分析
        5.1.2 海尔CIS颜色应用分析
        5.1.3 “海尔兄弟”形象应用分析
        5.1.4 “海尔”字体应用分析
    5.2 “海尔”企业文化衍生品设计实践一
    5.3 “海尔”企业文化衍生品设计实践二
    5.4 “海尔”企业文化衍生品设计实践三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附录一 网络调研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物的转向 ——混合媒介艺术语言嬗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方向与内容
    三、研究价值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
    五、研究的方法
    六、本文的逻辑、结构与相关问题说明
一、“物”的艺术出场
    (一)混合媒介艺术中的“物”
        1.混合媒介艺术的概念辨析
        2.混合媒介艺术的媒介之“物”
    (二)“物”的艺术出场
        1.平面中的拼贴艺术
        2.生活中的现成品
    (三)“物”出场与转向的动因
        1.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2.现代语言论美学的转向和演变
        3.材料的“出位”之思
    (四)小结
二、“物”的艺术转向
    (一)物的物性转向
        1.“物”转向的哲学演变
        2.艺术的“物性化”转向
    (二)“物”的转向途径
        1.媒介的功能转向:从“媒介透明论”到“物的还原论”
        2.方法与思维的转向:从“摹仿”到“格物”
    (三)“物”的迹态转向
        1.单一材料的物性凸显
        2.混合材料实验的迹态物化
    (四)“物”的聚合转向
        1.物的奇观积聚
        2.物的诗学呈现
    (五)非物质的物质化转向
        1.观念的物化
        2.人与物的共生
    (六)小结
三、“物”的艺术呈现
    (一)物的诗意——综合材料绘画
        1.胡伟的“物墟”与“万象”
        2.非形式艺术的物质主义先锋——阿尔贝托·布里
    (二)观念的话语——混合媒介装置
        1.徐冰的文字艺术与《背后的故事》
        2.盐田千春与一根线的世界
    (三)非物质性的虚化物——新媒体艺术
        1.实验影像艺术的先导——白南准
        2.罗伊·阿斯科特的科智艺术与“湿媒体”艺术理论
    (四)小结
四、“物”的中国表达
    (一)物的尝试与泛化——中国混合媒介艺术的发展
        1.物的尝试——“85美术新潮”时期的新启蒙
        2.物的泛化——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艺术实验
    (二)文化自觉与语言重塑——中国的综合材料绘画和实验水墨艺术
        1.文化自觉——中国综合材料绘画的体系建立
        2.语言重塑——实验水墨艺术的材料实验
    (三)小结
五、“物”的语言美学特征
    (一)走向“物性”
    (二)走向“言语”
    (三)走向“场性”
    (四)走向“文本”
    (五)走向“行为与过程”
    (六)走向“互动与关系”
    (七)相关案例分析
        1.铅、炼金术与基弗
        2.“物派”与“枯山水”
    (八)小结
六、“物”的反思与自白
    (一)物之“思”
        1.对生命与过程的体悟之思
        2.对“物化”生活的追问之思
    (二)物之“言”
        1.用“自然”表现人心
        2.用“生活”直面生活
    (三)小结
结语 物与心同—:艺术唯“物”主义新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以几种资源再利用产品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绿色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绿色材料选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产品可拆卸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TRIZ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基于TRIZ理论的绿色创新设计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2 绿色产品需求分析方法研究
    2.1 理论基础
        2.1.1 技术系统进化理论
        2.1.2 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方法
    2.2 基于技术进化理论的绿色产品需求分析方法过程模型
        2.2.1 需求分析
        2.2.2 绿色需求分析
        2.2.3 基于技术进化理论的绿色产品需求分析方法过程模型
    2.3 实践案例
        2.3.1 离心冲击打夯技术成熟度预测
        2.3.2 洗衣机臭氧杀菌技术成熟度预测
    2.4 本章小结
3 绿色产品概念方案设计方法研究
    3.1 理论基础
        3.1.1 资源分析
        3.1.2 绿色概念设计
    3.2 基于资源分析的绿色产品概念方案设计方法过程模型
        3.2.1 概念设计流程
        3.2.2 绿色概念设计流程
        3.2.3 基于资源分析的绿色产品概念方案设计方法流程
    3.3 案例实践——环保型水刀切割机
    3.4 本章小结
4 绿色产品详细设计方法研究
    4.1 理论基础
        4.1.1 矛盾的类型与矛盾的解决
        4.1.2 模块化设计
    4.2 基于矛盾解决原理的绿色产品详细设计方法过程模型
        4.2.1 矛盾解决流程
        4.2.2 模块化设计流程
        4.2.3 基于矛盾解决原理的绿色产品模块化设计创新方法流程
    4.3 案例实践——分类垃圾运输车
    4.4 本章小结
5 绿色产品评价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5.1 理论基础
        5.1.1 最终理想解
        5.1.2 绿色产品评价指标体系
    5.2 基于最终理想解的绿色产品评价与优化设计方法
        5.2.1 提高理想化的方法
        5.2.2 绿色产品与最终理想解的关系
        5.2.3 基于最终理想解的绿色产品评价与优化设计方法
    5.3 案例实践
        5.3.1 环保型水刀切割机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
        5.3.2 分类垃圾运输车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
    6.1 产品设计流程
        6.1.1 产品一般设计流程
        6.1.2 绿色产品设计流程
    6.2 TRIZ解决问题的一般流程
    6.3 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过程模型
    6.4 案例实践—绿色洗衣机
        6.4.1 需求分析阶段
        6.4.2 概念设计阶段
        6.4.3 详细设计阶段
        6.4.4 方案评价与优化阶段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非侵入式负荷分解研究综述
    2.1 非侵入式负荷分解主要研究问题
    2.2 电力公开数据集
        2.2.1 WikiEnergy数据集
        2.2.2 UK-DALE数据集
    2.3 基于传统特征提取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研究
        2.3.1 KNN算法
        2.3.2 实验流程
    2.4 基于深度学习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研究
    2.5 实验结果分析
        2.5.1 实验数据处理
        2.5.2 滑动输入
        2.5.3 负荷分解评价指标
        2.5.4 WikiEnergy数据集仿真结果分析
        2.5.5 结果指标评价
        2.5.6 局部负荷分解对比图分析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基于深层门控循环残差网络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
    3.1 门控循环单元网络
        3.1.1 更新门
        3.1.2 重置门
        3.1.3 当前记忆内容
        3.1.4 当前时间步的最终记忆
    3.2 基于深层GRU-ResNet网络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网络模型设计
        3.2.1 GRU内部结构
        3.2.2 深层门控循环单元网络(GRU)
        3.2.3 深度残差网络
        3.2.4 深层GRU-ResNet的模型结构
    3.3 深层GRU-ResNet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WikiEnergy数据集仿真结果分析
        3.3.2 结果指标评价
        3.3.3 局部负荷分解对比图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分组空洞残差网络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
    4.1 GD-ResNet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模型
    4.2 分组空洞卷积
        4.2.1 分组卷积
        4.2.2 空洞卷积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WikiEnergy数据集仿真结果分析
        4.3.2 结果评价指标
        4.3.3 局部负荷分解对比图分析
        4.3.4 UK-DALE数据集仿真结果分析
        4.3.5 结果评价指标
        4.3.6 局部负荷分解对比图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论文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创新实验与特质构建 ——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基础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背景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确立
    二.课题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应用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相关概念解读
        1.关于基础课程
        2.关于“建筑学”、“设计学”、“纯艺术(美术学)”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学科演绎与AA学院的历程——建筑教育实验与AA学院发展研究
    第一节 建筑教育的学科演绎
        一.从美术学院到理工院校
        二.学科发展与多元实验
    第二节 基础课程的多元教学
        一.从空间生成入手
        二.从建构与建造入手
        三.从艺术形式入手
    第三节 AA学院的发展与特质
        一.第一阶段:非学院派的开端之路
        二.第二阶段:艰难变革的现代主义之路
        三.第三阶段:桀骜传奇的先锋之路
    第四节 AA学院的基本特质
        一.独特性:体制之外
        二.开放性:教师背景的多元化
        三.创新性:课程结构中的“工作单元”与“主题教学”
        四.研究性:教学情境中的学理探求与实验色彩
        五.先锋性:作业中的当代艺术与前卫色彩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多元演绎与前卫色彩——现当代建筑及AA学院实验研究
    第一节 “AA人”的现当代建筑书写史
        一.游牧与插件:建筑电讯派的纸上建筑
        二.机器与结构:高技术主义建筑设计
        三.“分延”与“差异”:解构主义建筑艺术
        四.“非线”与“生态”:参数化建筑艺术
    第二节 “AA人”的知识背景与研究性实验
        一.叙事与空间:屈米的理论与实验
        (一)叙事与时间
        (二)叙事与空间
        二.乐思与空间:里伯斯金的理论与实验
        (一)音乐体验
        (二)符号语言中的建筑与音乐
        三.建筑与电影:舒宁的理论与实验
        (一)实验与理论建构
        (二)相关课题教学案例
        四.绘画与现实:哈迪德的理念与建筑艺术
        (一)构成主义绘画
        (二)碎片与建筑实验
        (三)流体与建筑艺术的世界
        五.建筑师与哲匠:库哈斯的多元面貌
        (一)“反引力”:作为建筑师
        (二)三本书:作为理论家与批评家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课程体系与工作单位——AA学院基础课程的教学结构
    第一节 AA学院的课程体系
        一.AA学院基础课程
        (一)预科课程
        (二)一年级课程
        二.AA学院核心课程
        (一)中级学院课程
        (二)专业学院课程
        三.AA学院研究生课程
        (一)硕士课程
        (二)博士课程
        四.AA学院公共课程
        (一)媒体研究课程
        (二)历史与理论研究课程
        (三)技术课程
        五.相关教学项目与课程活动
        (一)海外游学
        (二)讲座
        (三)评图
        (四)作业发布与展示
    第二节 AA学院的教学结构
        一.关于教学结构的几种模式
        二.工作单元与课程设置
        (一)学年模式与课程群
        (二)工作室模式与工作单元的选择
        (三)主题性模式与工作单元的内容
        (四)教学主题与作业二次设计
        三.双轨制课程结构
    第三节 AA学院课程教学的比较研究
        一.思路拓展阶段
        二.专业知识建立阶段
        三.意识的提升阶段
        四.领域前沿与学科发展
        五.理论与技术支持
        (一)表现
        (二)思维
        (三)建造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预科教学的主题设定与作业设计——因素、方法、特征与案例研究
    第一节 教学主题设定的因素与方法
        一.教师层面:职业素质与工作方式
        二.主题的基本策略
        (一)身体与空间
        (二)城市与景观
        (三)衍生与延伸
    第二节 作业二次设计的因素与方法
        一.学生层面:个性因素与寻找切入点
        二.案例分析
        (一)2000年主题“空间与体验”
        (二)2002年主题“外来文化研究”
        (三)2008年主题“剖析环境”
        (四)2009年主题“模糊边界”
        (五)2010年主题“比例、场景和身体”
        (六)2011年主题“观察、想象与转化”
        (七)2015年主题“瞄准现场”
        (八)2016年主题“文本与片段”
        (九)2017年主题“材料的趣味”
        (十)2018年主题“精确切割和误差范围”
    第三节 预科教学作业二次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资源素材的广泛性与奇特性
        二.概念图式的隐喻性与观念性
        三.实验展开的游戏性与多解性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一年级教学的主题设定与作业设计——因素、方法、特征与案例研究
    第一节 教学主题设定的因素与方法
        一.教师层面:建筑师与学者
        二.主题设定的基本策略
        (一)意义与趣味
        (二)案例与学理
        (三)考察与体验
    第二节 作业二次设计的因素与方法
        一.学生层面:专业因素与学习兴趣
        二.案例分析
        (一)2000年主题“身体与重力”
        (二)2002年主题“环境与身体”
        (三)2008年主题“泰晤士河”
        (四)2009年主题“比例与模型”
        (五)2010年主题“对立与交叉”
        (六)2011年主题“设计方法与写作”
        (七)2015年主题“居住世界”、“女神与复仇者”、“体验当下”
        (八)2016年主题“栖息地、城市与城市呈现、空间组织、反项目、形式及其它”
        (九)2017年主题“比较:伦敦与美国城镇”
        (十)2018年主题“人、建筑、环境”
    第三节 一年级教学作业二次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知识方法的多元化与反思性
        二.叙事语言的意象性与戏谑性
        三.设计方案的功能性与形式化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表现形式与视觉图式——AA学院基础课程的作业手法研究
    第一节 主题表现与现当代艺术
        一.解读:现当代艺术的表现特征
        二.实验:当代艺术与现当代建筑
        三.挪用:作业手法与现当代艺术
        (一)装置艺术
        (二)身体与行为艺术
        (三)影像艺术
        (四)数字媒体艺术
        (五)概念艺术
    第二节 图式与视觉表现
        一.库克《绘画:建筑的原动力》
        二.非制图与非建筑画
        三.综合媒介与拼贴图像
    第三节 模型与空间体验
        一.模型制作:概念与意象表现
        二.空间建造:体验与1:1建造
        三.数媒表现:虚拟——无限幻境
    小结与讨论
结论
    一.研究思路与脉络总结:现象到本质
    二.研究与分析方法总结:经验与解释
    三.研究主要发现与成果:特质与同构
    四.对设计教育基础课程的建议
    五.研究的主要学术贡献与影响力
附录一 AA学院基础课程1999-2018学生作业原始资料
附录二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科技英语翻译实践报告 ——以Textile Laundering Technology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项目介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报告结构
第二章 原文文本描述
    2.1 原文主要内容
    2.2 原文文体特征和翻译原则
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3.1 译前准备工作
        3.1.1 背景知识学习
        3.1.2 平行文本查找
        3.1.3 术语归纳总结
    3.2 译中质量控制
    3.3 译后审校与反馈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4.1 词汇层面
        4.1.1 技术词
        4.1.2 半技术词
    4.2 句子层面
        4.2.1 名词化结构的处理
        4.2.2 长难句的拆分调序
        4.2.3 被动句的灵活转换
第五章 结语
    5.1 总结与收获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附录 Ⅱ
致谢

(7)基于物联网的共享洗衣平台设计及程序编译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传统洗衣机的弊端
        1.1.2 共享经济的兴起
    1.2 论文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1.3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1 物联网技术研究现状
        1.3.2 智能洗衣机研究现状
    1.4 本文创新点与工作内容
第二章 总体设计方案与设备选型
    2.1 需求分析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总体硬件结构设计
        2.2.2 洗衣机控制流程设计
    2.3 设备选型
        2.3.1 主控MCU电路模块选型
        2.3.2 GSM/GPRS通讯模块简介
        2.3.3 GPRS通讯模块选型
        2.3.4 驱动指令及短信编码介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讯协议设计与测试
    3.1 数据通讯协议设计
    3.2 GPRS通信协议设计
        3.2.1 心跳机制介绍
        3.2.2 心跳包协议设计
    3.3 GPRS与服务器通讯程序设计
    3.4 通讯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享洗衣平台软件设计
    4.1 多商户共享洗衣平台管理软件设计
        4.1.1 后台管理系统结构
        4.1.2 登陆界面设计
        4.1.3 洗衣商户管理界面
        4.1.4 洗衣地点管理界面
        4.1.5 订单管理与故障报表管理
        4.1.6 共享洗衣管理平台界面
    4.2 系统数据库设计
        4.2.1 数据库概念数据模型设计
        4.2.2 数据库逻辑设计
    4.3 移动端软件设计
        4.3.1 iOS操作系统系统简介
        4.3.2 移动客户端架构
        4.3.3 界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程序编译优化
    5.1 STM32软件开发平台
        5.1.1 Keil u Vision5
        5.1.2 GCC编译器应用于Keil5
    5.2 GCC抽象语法树冗余
        5.2.1 GCC逻辑结构和编译流程
        5.2.2 GCC抽象语法树(AST)冗余
        5.2.3 消除GCC AST研究现状
    5.3 字典树(Trie)算法简介
    5.4 关键词Trie树算法构建
        5.4.1 消除AST冗余整体流程
        5.4.2 有用节点关键词Trie树构建算法
        5.4.3 关键词Trie树算法消除冗余
        5.4.4 算法复杂度评估
    5.5 程序优化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滚筒洗衣机悬挂系统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洗衣机发展概论
        1.1.2 洗衣机的分类
        1.1.3 滚筒洗衣机的工作原理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1.3.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3.2 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建立滚筒洗衣机悬挂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悬挂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2.1.1 多体动力学理论简介
        2.1.2 对滚筒洗衣机悬挂系统进行抽象
        2.1.3 悬挂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2.2 悬挂系统MATLAB数值分析与结论
    2.3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滚筒洗衣机悬挂系统ADAMS建模
    3.1 虚拟样机技术、UG软件及ADAMS软件简述
        3.1.1 虚拟样机技术
        3.1.2 UG软件简介
        3.1.3 ADAMS软件简介
    3.2 建立滚筒洗衣机的虚拟样机
        3.2.1 建立滚筒洗衣机悬挂系统的三维模型
        3.2.2 建立滚筒洗衣机悬挂系统的虚拟样机
    3.3 滚筒洗衣机脱水工况仿真分析
        3.3.1 时域求解分析
        3.3.2 频域求解分析
    3.4 悬挂系统正确性的实验证实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滚筒洗衣机关键部件参数的优化
    4.1 ADAMS参数优化原理
    4.2 滚筒洗衣机设计变量的定义
    4.3 悬挂系统关键参数的设计研究
        4.3.1 筒体振幅受吊簧刚度的影响
        4.3.2 筒体振幅受阻尼器阻尼系数的影响
        4.3.3 筒体振幅受配重块质量的影响
    4.4 悬挂系统关键参数的试验设计
    4.5 悬挂系统关键参数的优化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滚筒洗衣机平衡环的仿真研究
    5.1 洗衣机平衡环的结构和工作机理
        5.1.1 洗衣机平衡环的结构
        5.1.2 平衡环平衡机理分析
    5.2 洗衣机平衡环的数学模型
        5.2.1 平衡环的理论模型
        5.2.2 虚拟力的提出
    5.3 平衡环的仿真研究
        5.3.1 平衡环模型在ADAMS中的实现
        5.3.2 平衡环各主要参数的优化设计
        5.3.3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5.3.4 仿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数学模型中的元素

(9)洗衣机底座动态性能分析及焊缝疲劳寿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标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模态分析研究现状
        1.3.2 瞬态动力学分析研究现状
        1.3.3 疲劳分析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框架
第二章 底座有限元模型构建
    2.1 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2.1.1 有限元分析概述
        2.1.2 有限元分析一般过程
        2.1.3 Ansys介绍
    2.2 底座有限元模型构建
        2.2.1 底座三维模型构建
        2.2.2 底座中面抽取
        2.2.3 网格划分
        2.2.4 接触设置
        2.2.5 材料参数赋予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底座动态性能分析
    3.1 底座模态分析
        3.1.1 模态分析概述
        3.1.2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3.1.3 底座模态计算
        3.1.4 模态结果讨论
    3.2 底座瞬态动力学分析
        3.2.1 瞬态动力学概述
        3.2.2 瞬态动力学求解方法
        3.2.3 载荷的测试
        3.2.4 瞬态动力学分析
        3.2.5 分析结果评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验证有限元模型合理性
    4.1 实验思路
    4.2 实验器材的选取及准备
        4.2.1 测量应变片选取
        4.2.2 应变片位置的粘贴
        4.2.3 动态应变仪介绍
    4.3 实验平台搭建及测试
    4.4 洗衣机恒定1000r/min时底座工作应力分析
    4.5 数据验证及误差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底座焊缝疲劳寿命评估
    5.1 疲劳概述
        5.1.1 疲劳研究的必要性
        5.1.2 疲劳过程描述
    5.2 疲劳理论及方法
        5.2.1 S-N曲线法
        5.2.2 雨流计数法
        5.2.3 疲劳损伤累积准则
        5.2.4 焊缝疲劳的特殊性
    5.3 底座焊缝寿命评估
        5.3.1 疲劳寿命评估思路
        5.3.2 单位力多载荷步分析
        5.3.3 Ncode疲劳寿命分析平台
        5.3.4 焊缝SN曲线的选取
        5.3.5 疲劳结果讨论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支腿焊缝最低焊接程度的确定及底座轻量化改进
    6.1 支腿焊缝最低焊接程度的确定
        6.1.1 焊缝处不同焊接程度探究的必要性
        6.1.2 不同焊接程度下焊缝疲劳寿命分析
        6.1.3 80%焊接程度下底座动态性能校核
    6.2 底座轻量化改进
        6.2.1 轻量化概述
        6.2.2 结构尺寸轻量化
        6.2.3 结构尺寸优化校核
        6.2.4 材料轻量化
        6.2.5 材料优化校核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于老年人技术接受模型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智能家电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老年人技术接受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老年人产品设计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老年人技术接受模型和智能家电产品设计要素
    2.1 技术接受模型理论
    2.2 老年人技术接受模型STAAM
        2.2.1 老年人生理、认知和心理特点
        2.2.2 老年人技术接受模型STAM
    2.3 智能家电产品设计特征和要素
        2.3.1 智能家电的概念
        2.3.2 智能家电产品设计特征
        2.3.3 智能家电产品设计要素
    2.4 智能家电与“适老化”家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产品设计影响老年人对智能家电技术接受的模型
    3.1 新技术接受模型(PD-STAM)的开发
        3.1.1 模型构念与内涵
        3.1.2 模型的研究假设
    3.2 老年人对智能家电的使用情况和态度意向调研
        3.2.1 调研问卷的开发
        3.2.2 调研方法与过程
    3.3 问卷调研的结果分析
        3.3.1 人口统计学基本情况
        3.3.2 受访者对智能家电的熟悉度和使用现状
        3.3.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3.4 模型各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
        3.4.1 模型拟合度的评估
        3.4.2 模型假设的检验
        3.4.3 不同经验的用户群体比较
    3.5 模型分析结果的启示
    3.6 模型的作用、前景和局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老年人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原则
    4.1 用UCD思想作为指导方针
        4.1.1 用户主导的智能化开发转向
        4.1.2 UCD思想指导中注意的问题
    4.2 贯彻通用设计/包容性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4.2.1 弱势人群的包容性原则
        4.2.2 针对性的设计与情感尊重
    4.3 重视用户的需求和感知特点
        4.3.1 老年用户生活需求的重点关注
        4.3.2 老年用户感知特点的充分考虑
        4.3.3 满足需求和感知的“适度设计”原则
    4.4 注重用户体验的全方位提升
        4.4.1 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目标
        4.4.2 实现用户情感体验的满足
    4.5 产品设计的系统化和标准化
        4.5.1 智能家居的产品体系考量
        4.5.2 针对老年人群的标准化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PD-STAM模型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方法
    5.1 当前家电产品设计的趋势
    5.2 基于PD-STAM模型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的特点
    5.3 针对用户感知的产品功能设计方法
        5.3.1 产品功能的感知有用性设计
        5.3.2 产品功能的感知安全性设计
        5.3.3 产品功能的感知易用性设计
        5.3.4 产品功能的感知愉悦性设计
    5.4 产品外观的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愉悦性设计方法
        5.4.1 产品外观的感知易用性设计
        5.4.2 产品外观的感知愉悦性设计
    5.5 交互界面的感知安全性和感知易用性设计方法
        5.5.1 交互界面的感知安全性设计
        5.5.2 交互界面的感知易用性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针对老年用户的智能家电设计实践研究
    6.1 产品特征和设计流程
        6.1.1 产品基本特征
        6.1.2 产品设计流程
    6.2 用户需求的获取和分析
        6.2.1 老年用户调研
        6.2.2 用户需求分析
    6.3 方案设计
        6.3.1 功能设计
        6.3.2 外观设计
        6.3.3 交互界面设计
    6.4 原型绩效测试
        6.4.1 实验对象和过程
        6.4.2 实验结果
    6.5 主观满意度的总体评价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老年人对智能家电的使用情况和态度意向调研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在洗衣机生产中应用价值工程(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企业文化的衍生品设计研究 ——以海尔为例[D]. 王宾. 山东大学, 2021(12)
  • [2]物的转向 ——混合媒介艺术语言嬗变研究[D]. 张天佐.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3]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以几种资源再利用产品设计为例[D]. 杨锦陇. 河南理工大学, 2020(01)
  • [4]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D]. 陈春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2)
  • [5]创新实验与特质构建 ——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基础课程研究[D]. 夏翔.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1)
  • [6]科技英语翻译实践报告 ——以Textile Laundering Technology汉译为例[D]. 黄诗宸.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基于物联网的共享洗衣平台设计及程序编译优化研究[D]. 韩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8]滚筒洗衣机悬挂系统的优化[D]. 包文杰. 东南大学, 2019(01)
  • [9]洗衣机底座动态性能分析及焊缝疲劳寿命评估[D]. 黄贵强. 东南大学, 2019(06)
  • [10]基于老年人技术接受模型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方法研究[D]. 黄河.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在洗衣机生产中应用价值工程(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