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后散光的变化

白内障手术后散光的变化

一、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杨丽,兰长骏,廖萱[1](2022)在《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原因和矫正》文中认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要获得满意的术后效果,需要准确的目标屈光度。尽管眼球生物参数测量精准性、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公式预测准确性,以及手术技术和设备先进性都在不断提升,但受到白内障术前、术中和术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可能导致术后屈光误差的产生,部分患者还需光学产品甚至手术矫正。本文对导致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可能原因和矫正方式进行简要综述。

郝泽宇,王剑锋,蒋胜群,周琦,李娟[2](2021)在《IOL Master700指导陡峭轴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的眼前节变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IOL Master700指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行陡峭轴切口超声乳化术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78例(8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行陡峭轴切口超声乳化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IOL Master700生物测量仪进行眼部参数的测量,分别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角膜散光及眼前节变化。结果 (1)术后各时间段角膜平坦轴屈光力的变化甚微(P> 0.05),角膜陡峭轴屈光力术后逐渐降低(P <0.05),并在术后1个月降至最小。(2)角膜散光值在术后各时间段均低于术前(P <0.05),术后1个月时降低幅度最大。(3)术后散光轴位一直维持术前状态,无明显变化(P> 0.05)。(4)术后各时间段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 <0.05)。(5)术后前房深度变深(P <0.05),并保持稳定。(6)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中央角膜厚度均较术前增厚(P <0.05),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厚度(P> 0.05)。结论 IOL Master700指导陡峭轴切口超声乳化术能够减轻患者的角膜散光值,散光轴向稳定,提高术后裸眼视力,安全有效。

陆强,竺向佳,卢奕[3](2021)在《白内障手术中陡峭轴切口与非陡峭轴切口矫正术前散光比较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白内障手术中行陡峭轴切口矫正术前散光的治疗效果。方法 meta分析。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评估术后散光、手术前后散光屈光度改变量、术后裸眼视力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等效应量。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计1 213眼,其中包括接受陡峭轴角膜切口531眼,接受非陡峭轴角膜切口682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陡峭轴切口组术后残余散光小于非陡峭轴切口组,平均差(MD):-0.29;95%置信区间(95%CI):[-0.36,-0.22];P<0.001。与非陡峭轴切口相比,陡峭轴切口能显着减小术前角膜散光,MD:-0.33;95%CI:[-0.41,-0.26];P<0.001。陡峭轴切口组术后裸眼视力显着高于非陡峭轴切口组,MD:-0.06;95%CI:[-0.10,-0.01];P=0.01,但最佳矫正视力无差异,MD:-0.03;95%CI:[-0.07, 0.00];P=0.06;1-β=0.96。结论与非陡峭轴切口相比,白内障手术陡峭轴切口能更好地矫正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和提高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值得在中低度散光白内障患者群体中广泛推广。

张玉婷[4](2021)在《两种计算公式对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散光矫正效果的比较》文中提出目的评价两种人工晶状体计算方法(Barrett Toric公式和Olsen Toric公式)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矫正效果的影响,评估两种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属于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唐山市眼科医院接受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共计37例(41只眼),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Barrett Toric公式组20例(21只眼),Olsen Toric公式组17例(20只眼)。术前均使用Pentacam AXL测量眼部生物学参数,分别使用Barrett Toric公式和Olsen Toric公式对Toric IOL进行规划,随后行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对患者于术后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四个时间节点进行随访,在每次随访中,通过标准对数视力表联合插片法测量患者主觉验光,并记录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测量双眼眼压,并于裂隙灯下检查患者Toric IOL的轴位。患者的散光矫正误差(error of refractive astigmatism,ERA)是通过术后主觉屈光度所得实际残余散光与计算器所得预计残余散光之间的差值。比较两组计算公式术后残余散光的代数差(Error magnitude,EM)和矢量差(Error vector,EV)。结果术后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Barrett Toric公式组ERA的大小误差绝对值分别为(0.227±0.228)D、(0.240±0.215)D、(0.285±0.282)D、(0.303±0.329)D;Olsen Toric公式组为(0.131±0.121)D、(0.087±0.071)D、(0.105±0.106)D、(0.136±0.104)D,除术后一天外,其他时间段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Barrett Toric公式组总体ERA的矢量误差分别为(0.280±0.244)D、(0.281±0.177)D、(0.350±0.287)D、(0.372±0.381)D;Olsen Toric公式组分别为(0.192±0.120)D、(0.189±0.165)D、(0.161±0.149)D、(0.159±0.111)D,比较后发现两组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Barrett Toric公式组与Olsen Toric公式组EV按照矢量进行分解后对XEV和YEV的绝对值进行比较,术后一天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一周[(0.203±0.165)D与(0.078±0.067)D]、一个月[(0.206±0.185)D与(0.070±0.055)D]、三个月[(0.209±0.264)D与(0.080±0.082)D]两组间XE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YEV各时间点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Barrett Toric公式和Olsen Toric公式规划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术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后散光均明显减少,矫正效果较好;Olsen Toric公式术后残余散光的代数差和矢量差均更小,长期散光矫正效果更具有优势;Olsen Toric公式根据光线追踪原理更精确计算患者眼部参数,减少了后角膜散光所导致的误差,临床上值得推荐。图12幅;表8个;参178篇。

李翠连[5](2021)在《角膜穿通伤术后不同角膜曲率来源对二期IOL屈光度计算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三种不同角膜曲率来源对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患者二期人工晶状体(IOL)计算的影响。方法:对239例角膜穿通伤患者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我们记录了人口统计学资料、角膜损伤的详细信息、外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时间间隔、角膜缝线拆除前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UCVA/BCVA)、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相关信息、随访时间、预留屈光度和最终屈光度等资料。根据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方式的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使用健康眼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B组为使用患侧眼角膜缝线拆除前的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状体眼屈光度;C组为使用患眼角膜缝线拆除后的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比较三组的主要结局指标,包括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以及UCVA/BCVA的改善程度。本研究通过进一步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三种不同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方法、角膜伤口受累部位以及角膜损伤程度等自变量分别对绝对屈光误差和最终随访时UCVA的影响。结果:三组都获得了UCVA和BCVA改善。对于UCVA的改善程度,C组最大(-1.10±0.52log MAR),其次为B组(-1.04±0.45log MAR),最后是A组(-0.93±0.44log MAR)。但是,三组之间没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90)。对于BCVA的改善程度,C组最大(-0.65±0.59log MAR),其次为A组(-0.64±0.57log MAR),最后为B组(-0.48±0.56log MAR)。三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110)。C组(0.89±0.85D)获得最小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其次为B组(1.31±1.24D),最后为A组(1.55±1.29D)。仅在A组和C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0.001)。角膜受伤严重程度以及三种不同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方法是绝对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相对轻度角膜损伤,中度和重度角膜损伤获得更大的绝对屈光误差(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0.599和1.295,P值均<0.001)。与C组相比,A组与B组会造成更大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0.271和0.352,P值分别为0.200和0.044)。相对轻度角膜损伤,中度和重度角膜损伤所获得的最终UCVA均更差(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0.158和0.312,P值分别为0.004和0.009)。结论:在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患者中,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应等到患眼角膜缝合拆除术后,并采用患眼角膜缝线拆除后的角膜曲率计算IOL度数,有利于提高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从而减少术后屈光误差,并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周洋,陈婷研,美丽巴努·玉素甫[6](2021)在《Pentacam系统评估白内障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散光的变化》文中提出目的:基于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白内障手术不同时期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散光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01/2020-01在我院眼科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6例116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wk, 1、3mo进行随访行Pentacam检查,获取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总屈光力的平坦子午线屈光力、陡峭子午线屈光力、平均屈光力、角膜前表面散光、后表面散光、总散光等参数值。Spearman秩相关对各眼前节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wk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平坦值、陡峭值、平均值)均较术前变小,在术后1、3mo逐渐趋于术前水平;术后1wk角膜后表面屈光力、总屈光力(平坦值、陡峭值、平均值)较术前增大,均在术后3mo趋于稳定。术后1wk角膜前表面散光、后表面散光、总散光较术前增大,后逐渐降低至术后3mo稳定。角膜前表面屈光力与角膜总屈光力呈显着正相关,角膜后表面屈光力与角膜总屈光力呈显着负相关,与其绝对值呈显着正相关(P<0.05)。角膜总散光术前,术后1wk, 3mo与角膜前表面散光相对应时期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角膜后表面散光相关性较小。结论:白内障手术导致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散光变化发生在术后3mo内,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可准确评估术前及术后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及散光的动态变化,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郝泽宇[7](2021)在《超声乳化联合个性化角膜切口矫正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个性化角膜切口是否可以安全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角膜散光,为白内障手术医生提供更多以及更合理的矫正散光的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且角膜散光值≥0.75D的患者162例(162眼)。将其中0°<陡峭轴向<45°的45只眼分为:实验组A组26只眼和对照组a组19只眼,将45°≤陡峭轴向<90°的57只眼分为实验组B组30眼和对照组b组27只眼,将90°≤陡峭轴向≤180°的60只眼分为实验组C组35只眼和对照组c组25只眼。所有对照组均行135°透明角膜2.8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实验组A组行180°透明角膜2.8mm主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行90°透明角膜2.8mm主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C组行陡峭轴透明角膜2.8mm主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的角膜散光值、散光轴向、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和中央角膜厚度,比较个性化角膜切口和常规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及术后效果。结果:1、0°<陡峭轴向<45°:180°透明角膜切口可矫正患者的角膜散光,术后3月时,患者角膜散光平均降低0.26D,陡峭轴向朝垂直方向平均增大6.65°。135°常规角膜切口加重了患者的角膜散光,术后3月时,角膜散光平均增加0.42D,陡峭轴向朝垂直方向增大20.16°。2、45°≤陡峭轴向<90°:90°透明角膜切口可矫正患者的术前角膜散光,术后3月时,患者角膜散光平均降低0.12D,陡峭轴向朝水平方向平均降低12.50°。135°常规角膜主切口加重了患者的角膜散光,术后3月时,角膜散光平均增加0.22D,陡峭轴向朝水平方向降低15.38°。3、90°<陡峭轴向≤180°:陡峭轴透明角膜主切口可矫正患者的术前角膜散光,术后3月时,角膜散光平均降低0.57D,术后陡峭轴向稳定,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5°常规角膜主切口加重了患者的角膜散光,术后3月时,角膜散光平均增加0.04D,陡峭轴向朝水平方向降低8.64°。4、术后1月起,所有实验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均高于其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实验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其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6组患者的前房深度在术后均显着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在术后1周时均增厚,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术后1月时基本恢复至术前状态。6组患者间前房深度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程度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声乳化联合个性化角膜切口的手术方式是安全的;2、当患者0°<陡峭轴向<45°时,选择在180°方向做透明角膜切口可小幅度矫正患者的角膜散光;3、当患者45°≤陡峭轴向<90°时,选择在90°方向做透明角膜切口可小幅度矫正患者的角膜散光;4、当患者90°<陡峭轴向≤180°时,选择在陡峭轴向行透明角膜切口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角膜散光,且散光轴向更稳定;5、超声乳化联合个性化角膜切口可使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恢复更佳;6、超声乳化联合个性化角膜切口不会对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和中央角膜厚度造成额外的负面影响。

柯慧敏[8](2021)在《ICL植入术联合不同长度角膜缘陡轴切口矫正散光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标准矢量分析法分析屈光不正患者行ICL植入术联合不同长度角膜缘陡轴切口矫正散光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66例(109眼),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角膜缘最大屈光力子午线切口。根据患者术前散瞳验光结果将患者分为5组:3.0mm组:0.5D≤散光度数<1.0D;3.5mm组:1.0D≤散光度数<1.5D;4.0mm组:1.5D≤散光度数<2.0D;4.5mm组:2.0D≤散光度数<2.5D;5.0mm组:2.5D≤散光度数<3.0D。比较5组病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UCVA、BCVA、SE、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采用标准矢量分析法对手术前后散光相关指标进行评估。结果:1、术后6个月,5组患者UCVA(Log MA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88,P<0.001),其中3.0mm组术后UCVA优于4.5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组患者术后U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74、28.85、17.09、20.42、17.41,均P<0.01)。5组患者术后BCVA均未见丢失。5组患者术后6个月等效球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75,P=0.424)。2、5组患者术后6个月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13±0.11、1.10±0.13、1.10±0.12、1.06±0.08和1.09±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8,P=0.316)。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13±0.11、1.09±0.15、1.10±0.12、0.98±0.17、1.02±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8,P=0.011),其中3.0mm组优于4.5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5组患者术后6个月无散光有13眼(12%),散光度数≤0.50D的有69眼(63%),散光度数≤1.0D的有99眼(91%)。5组患者术后|SIRC|、|EV|、EM、CR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组术后|SIRC|分别为(0.47±0.21)D、(0.63±0.25)D、(0.90±0.32)D、(1.47±0.45)D、(2.16±1.07)D。术后6个月,3.0mm组与其余4组|E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组EM均为正值,即为欠矫。3.0mm组与其余4组E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mm组与3.5mm组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5组患者EA、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0.161)。4、术后6个月手术矫正散光量|SIRC|与切口长度显着相关(r=0.803、P<0.001)。结论:ICL植入术联合不同长度角膜缘陡轴切口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是安全有效的,但对低中度散光的矫正效果更好。手术矫正散光量与角膜缘切口长度呈正相关。

张凯凯[9](2021)在《散光多焦点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Acrysof IQ Restor Toric(ART)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1月到2020年10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且角膜散光≥0.75D的患者共79例(85眼)。将患者分成两组:ART组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RT人工晶体植入术;Toric组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术。收集患者术前资料:性别、年龄、眼别、角膜散光、眼压、轴长、基础泪液分泌量、晶体度数、UDVA、CDVA;术后资料:裸眼远中近视力、矫正远中近视力、绘制离焦曲线、残余散光、OPD-ScanⅢ波前像差仪测量晶体旋转轴位、总像差、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差、MTF、SR;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术后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满意度、脱镜率。结果:1、ART组术后的UNVA和UIVA优于Toric组(近:P<0.01;中:P=0.039),而UDVA、CDVA、CIVA、CNVA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ART组与Toric组术前角膜散光和术后残余散光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ART组和Toric组术后残余散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41)。3、ART组与Toric组晶体旋转度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953)。4、Toric组离焦曲线呈单峰状,在0D处有1个焦点;ART组离焦曲线呈双峰状,在0D和-2.5D处形成远近2个焦点,中距离焦点视力略有下降。ART组提供了更广阔的焦深范围为(+1.5D~-4.0D),而Toric焦深范围为(+1.0D~-1.50D)。5、瞳孔直径4mm时,Toric组在5c/d空间频率的MTF值优于ART组(P<0.05)。瞳孔直径4mm时,Toric组的SR优于ART组(P<0.01);瞳孔直径6mm时的S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21)。6、瞳孔直径4mm和6mm时,ART组与Toric组的总像差、高阶像差、球差、慧差、三叶草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ART组术后视中和视近裸眼脱镜优于Toric组(中:P=0.026;近:P<0.01),而视远裸眼脱镜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58)。8、ART组视中和视近满意度优于Toric组(中:P=0.027;近:P<0.01),而视远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4)。9、ART组术后的VF-14量表评分优于Toric组(P<0.01)。结论:1、ART人工晶体在不增高术后像差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矫正散光,同时提供术后远中近全程视力。2、ART人工晶体脱镜率高、满意度好、生存质量高。3、ART与Toric人工晶体均具有良好的晶体稳定性。

夏美云[10](2021)在《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与眼部生物学参数在不同计算公式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临床常用的8个公式在不同眼部参数下的准确性,并将各参数与各公式术后屈光误差及术后等效球镜度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多元回归方程,以便于准确的计算出人工晶状体度数,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白内障术后3个月以上病例共101例,144只眼,完善术后IOL Master、等效球镜度数测量、诊断性验光、裂隙灯显微镜、非散瞳直接检眼镜检查。纳入手术前后眼轴长度比较的有122只眼;纳入手术前后角膜参数比较的有144只眼。纳入进行不同参数下Haigis、Hoffer Q、SRK/T、Holladay I、Kane、Barrett Universal II、T2、EVO等8个公式准确性比较的有116只眼。纳入眼部参数、年龄、性别等因素与上述8个公式术后屈光误差以及术后等效球镜度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有116只眼。按眼轴长度分为三组:短眼轴组(AL<22.50mm)、中等眼轴组(22.50mm≤AL<25.50mm)、长眼轴组(AL≥25.50mm),比较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变化程度、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准确性。按前房深度分为三组,浅前房组(ACD≤3.0mm)、中等前房组(3.0mm<ACD≤3.5mm)、深前房组(ACD>3.5mm),比较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准确性。按照散光类型分为顺规散光组、逆规散光组、斜轴散光组,比较不同散光类型下手术前后角膜参数改变、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准确性。将手术眼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屈光力、术眼与非手术眼眼轴长度差异等参数以及年龄、性别等因素与术后等效球镜度数以及上述8个公式术后屈光误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测量出的眼轴长度是缩短的,但是缩短原因临床需进一步探讨。采用2.4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的手术对于角膜参数无明显的影响,但散光类型会发生改变。眼轴长度与角膜屈光力呈负相关,与前房深度呈正相关,前房深度与角膜屈光力间无相关性。未按照眼部参数进行分组时除EVO公式与SRK/T、Holladay I、Barrett Universal II、Kane、T2公式之间准确性有差异外,其余各公式之间准确性无明显差异,准确性相当。Haigis公式在任一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散光类型下准确性均较佳。本研究中纳入的8个公式在长眼轴组、短眼轴组、浅前房组、中等前房组、深前房组、顺规散光组、逆规散光组、斜轴散光组准确性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在中等眼轴组除EVO公式与SRK/T、Holladay I公式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公式之间准确性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眼部参数以及年龄、性别等因素与术后等效球镜度数以及各公式术后屈光误差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以下多元回归方程:术后等效球镜度数=-0.389术前AL-0.336术前均K+0.274术前ACD+6.76(F=3.944,P=0.003)。Hoffer Q公式术后屈光误差=-4.102+0.221术前AL+0.308术前ACD+0.188年龄(F=8.622,P=0.000)。SRK/T术后屈光误差=8.046-0.426术前均K-0.245术前AL+0.220术前ACD(F=6.351,P=0.001)。Holladay I公式术后屈光误差=0.303术前ACD-0.240术前均K(F=5.449,P=0.001)。Kane公式术后屈光误差=3.201-0.206术前均K(F=5.031,P=0.027)。Barrett Universal II公式术后屈光误差=3.567-0.231术前均K(F=6.413,P=0.013)。T2公式术后屈光误差=4.610-0.342术前均K+0.229年龄+0.294术前ACD(F=4.040,P=0.004)。EVO公式术后屈光误差=2.988-0.219术前均K+0.184年龄(F=3.933.P=0.022)。结论(1)白内障手术后测量出的眼轴长度变短;(2)2.4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并不能减少角膜散光,但散光类型发生改变;(3)除EVO公式与SRK/T、Holladay I、Barrett Universal II、Kane、T2公式之间准确性有差异外,其余各公式之间准确性无明显差异;(4)在尚未纳入晶体厚度、白到白等参数时四代公式Haigis准确性最佳;(5)建立了术前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屈光力、年龄与术后等效球镜度数以及除Haigis公式外余下7个公式术后屈光误差的多元回归方程。

二、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原因和矫正(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原因
    1.1患者眼部状况
    1.2术前生物测量
    1.3 IOL屈光力计算公式的选择
    1.4手术操作和其他原因
2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矫正
    2.1角膜屈光手术
    2.2眼内屈光手术
    2.3矫正屈光误差的新技术
        2.3.1组合式人工晶状体
        2.3.2光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2.3.3飞秒激光系统
3 Toric IOL植入后残留屈光不正的原因和矫正
4总结

(2)IOL Master700指导陡峭轴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的眼前节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二、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一、角膜表面屈光力的变化
    二、角膜散光值的变化
    三、角膜散光轴位的变化
    四、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变化
    五、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的变化
    六、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hness,CCT)的变化
讨论

(3)白内障手术中陡峭轴切口与非陡峭轴切口矫正术前散光比较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文章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2.2 纳入研究偏倚分析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术后角膜散光
        2.3.2 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屈光度变化量
        2.3.3 术后UCVA
        2.3.4 术后BCVA
        2.3.5 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4)两种计算公式对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散光矫正效果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两种计算公式对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散光矫正效果的比较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术前检查
        1.1.3 术前准备
        1.1.4 Toric IOL轴位标记方法
        1.1.5 手术方法
        1.1.6 术后用药及随访
        1.1.7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及结果
        1.2.2 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视力情况
        1.2.3 患者术前术后眼压波动情况
        1.2.4 患者术后ERA的大小误差
        1.2.5 患者术后ERA的矢量误差
        1.2.6 患者术后残余散光矢量误差(EV)坐标分布图
    1.3 讨论
        1.3.1 Toric IOL植入术后视力变化情况
        1.3.2 Toric IOL植入术后轴位偏差情况
        1.3.3 Toric IOL植入术后残余散光大小误差(EM)情况
        1.3.4 Toric IOL植入术后残余散光矢量误差(EV)情况
        1.3.5 其他因素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的研究现状
    2.1 IOL球镜计算公式
        2.1.1 基于历史或折射原理
        2.1.2 基于回归性研究
        2.1.3 基于回归性研究和理论公式
        2.1.4 基于光线追踪
        2.1.5 基于人工智能
    2.2 IOL柱镜计算公式
    2.3 其他IOL计算公式
    2.4 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影响因素
        2.4.1 眼轴长度
        2.4.2 前房深度
        2.4.3 角膜曲率
        2.4.4 人工晶状体的屈光效果
    2.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角膜穿通伤术后不同角膜曲率来源对二期IOL屈光度计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课题来源
第二章 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角膜受伤情况
    3.3 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4 视力改善
    3.5 屈光误差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性和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符号表(缩略语)
综述 角膜穿通伤二期人工晶体度数计算与角膜缝线拆除时机的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Pentacam系统评估白内障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散光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2结果
    2.1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变化
    2.2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
    2.3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总屈光力
    2.4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变化
    2.5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与总屈光力相关性分析
    2.6角膜前后表面散光与总散光相关性分析
3讨论

(7)超声乳化联合个性化角膜切口矫正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英文缩写词
附录 B 个人简历
附录 C 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研究进展

(8)ICL植入术联合不同长度角膜缘陡轴切口矫正散光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分组情况
    2.2 主要检查项目与设备
    2.3 手术方法
    2.4 术后用药与随访
    2.5 标准矢量分析法与评估指标
        2.5.1 数据转换
        2.5.2 计算公式
        2.5.3 评估指标与意义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术前一般资料对比
    3.2 术后视力及屈光结果
    3.3 安全性
    3.4 有效性
    3.5 散光矢量分析结果
    3.6 切口长度与散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7 并发症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手术切口对角膜散光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散光多焦点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综述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人工晶体
    2.3 方法
    2.4 收集资料
        2.4.1 术前资料
        2.4.2 术后资料
    2.5 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术前资料
    3.3 视力
    3.4 残余散光
    3.5 晶体稳定性
    3.6 离焦曲线
    3.7 MTF和SR
    3.8 像差
    3.9 脱镜率
    3.10 满意度
    3.11 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评分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与眼部生物学参数在不同计算公式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不同眼部生物学参数下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准确性比较
4.不同因素与术后等效球镜度数以及各公式术后屈光误差的多元回归分析
5.讨论
6.不足
7.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影响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因素分析及晶状体计算公式的演变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四、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原因和矫正[J]. 杨丽,兰长骏,廖萱. 国际眼科杂志, 2022
  • [2]IOL Master700指导陡峭轴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的眼前节变化[J]. 郝泽宇,王剑锋,蒋胜群,周琦,李娟. 临床眼科杂志, 2021(05)
  • [3]白内障手术中陡峭轴切口与非陡峭轴切口矫正术前散光比较的meta分析[J]. 陆强,竺向佳,卢奕.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1(05)
  • [4]两种计算公式对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散光矫正效果的比较[D]. 张玉婷.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5]角膜穿通伤术后不同角膜曲率来源对二期IOL屈光度计算的影响[D]. 李翠连. 汕头大学, 2021(02)
  • [6]Pentacam系统评估白内障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散光的变化[J]. 周洋,陈婷研,美丽巴努·玉素甫. 国际眼科杂志, 2021(05)
  • [7]超声乳化联合个性化角膜切口矫正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研究[D]. 郝泽宇.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8]ICL植入术联合不同长度角膜缘陡轴切口矫正散光的效果[D]. 柯慧敏. 南昌大学, 2021(01)
  • [9]散光多焦点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D]. 张凯凯. 吉林大学, 2021(01)
  • [10]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与眼部生物学参数在不同计算公式下的相关性研究[D]. 夏美云.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标签:;  ;  ;  ;  ;  

白内障手术后散光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