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骨膜髌骨内翻成形术治疗髌股关节疾病

部分骨膜髌骨内翻成形术治疗髌股关节疾病

一、部分带骨膜髌骨翻转成形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论文文献综述)

傅少峰[1](2021)在《韦氏整治手法结合中药烫疗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临床研究通过观察韦氏整治手法结合中药烫疗治疗髌骨软化症(寒湿痹阻型)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并与单纯韦氏整治手法及单纯中药烫疗作对照,以寻求一种简便安全、高效、依从性高的综合治疗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就诊的90例受试者随机分成三组,即联合组、单纯手法组、单纯中药烫疗组,每组各30例。实际观察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脱落16例,最终完成治疗联合组25例,单纯手法组25例,单纯中药烫疗组24例。联合组采用韦氏整治手结合中药烫疗治疗,单纯手法组采用韦氏整治手法治疗,单纯中药烫疗组采用中药烫疗治疗,每3天一次,治疗1个月(按30天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痛点压痛值、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膝关节活动度,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应用软件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前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程,局部痛点压痛值、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膝关节活动度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局部痛点压痛值比较:在改善局部痛点压痛值上,联合组优于单纯手法组与单纯中药烫疗组,且单纯手法组优于单纯中药烫疗组。(2)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在改善膝关节VAS疼痛评分上,联合组优于单纯手法组与单纯中药烫疗组,单纯手法组与单纯中药烫疗组改善程度相当。(3)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在改善膝关节Lysholm评分上,联合组优于单纯手法组与单纯中药烫疗组,且单纯手法组优于单纯中药烫疗组。(4)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上,联合组优于单纯手法组与单纯中药烫疗组,单纯手法组与单纯中药烫疗组改善程度相当。(5)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上,联合组优于单纯手法组与单纯中药烫疗组,且单纯手法组优于单纯中药烫疗组。(6)总体疗效比较:治疗后,联合组25例寒湿痹阻型髌骨软化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单纯手法组的25例寒湿痹阻型髌骨软化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单纯中药烫疗组的24例寒湿痹阻型髌骨软化症患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结论:1、韦氏整治手法及中药烫疗治疗髌骨软化症(寒湿痹阻型)均有效,且两者联合使用的疗效优于单用韦氏整治手法或中药烫疗,且复发率较低。2、韦氏整治手法结合中药烫疗在缓解髌骨软化症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方面以及中医证候方面,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中医特色综合疗法。

徐长波[2](2020)在《髌股关节退变程度对保留髌骨TKA疗效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根据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的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对保留髌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KA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106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单侧人工表面全膝关节置换,均使用同一品牌假体(美国强生假体),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手术,术中所有患者的髌骨均未置换,进行髌骨成形和去神经化处理。采用Lwano分类系统,根据髌股关节炎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Ⅰ~Ⅱ期)和重度组(Ⅲ~Ⅳ期)。轻度组53例,左侧27例,右侧26例,男22例,女31例,年龄54-79岁,平均65.34±7.62岁,体重指数为20.28-35.52 kg/m2,平均体重指数26.74±2.45 kg/m2。重度组53例,左侧28例,右侧25例,男20例,女33例,年龄为55-78岁,平均年龄为66.28±6.37岁,体重指数为22.15-32.54 kg/m2,平均体重指数为25.48±4.29 kg/m2。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随访,收集患者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年的临床评估资料和影像学评估资料。临床预后评估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Feller评分、膝关节疼痛评分。影像学评估采用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髌骨移位距离、髌韧带比值。本研究设计为前瞻性研究,检验水准α=0.05,检验效能1-β=90%,研究开始前对样本量进行估计。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者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7例患者失访,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经过清创后愈合;一例患者术后1年不慎跌倒出现假体周围骨折,经过内固定后愈合良好假体无松动;1例患者术后出现持续性膝前疼痛;无感染翻修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时间、随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轻度组和重度组比较膝关节临床评分、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髌骨移位距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Feller评分、膝关节疼痛评分、髌韧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和重度组术后3月、6月、1年膝关节临床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Feller评分、膝关节疼痛评分、髌骨倾斜角、适合角、髌骨移位距离、髌韧带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重度组和轻度组术后临床功能和影像学评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表明重度髌股关节炎行髌骨成形和去神经化的保留髌骨TKA不会影响临床效果。2.重度组和轻度组术后的临床功能和影像学评估无明显差异,表明重度髌股关节炎的患者行TKA仍可以不置换髌骨,通过髌骨成形和去神经化,获得和轻度髌股关节炎一样的优良效果。3.重度组和轻度组对患者术后膝前疼痛的影响没有显着差别,均能明显减轻术前的膝前疼痛,表明重度髌股关节炎做髌骨成形和去神经化的保留髌骨TKA,不会引起明显的膝前疼痛。4.髌股关节炎严重程度不应作为TKA髌骨置换的标准。

周建伟[3](2013)在《髌骨低位对髌股关节压力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胫骨高位截骨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膝关节内侧单室间骨性关节炎的方法,通过将膝关节负重轴线从内侧关节间室转移到外侧关节间室,进而减轻疼痛、延缓胫股关节炎的进展以及矫正膝内翻。手术方法主要分为外侧闭合式截骨、内侧开放式截骨、圆顶式截骨、联合式截骨。我们通过回顾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文献,其总体治疗效果是良好。但是存在一系列并发症,其中最常见是低位髌骨,外侧闭合式截骨其发生率在89%左右,内侧开放式截骨其发生率54%。低位髌骨引起前膝痛、髌骨锁定、捻发音和膝关节活动受限。低位髌骨导致髌股适合角和髌股关节接触压力的变化,这些最终导致髌股关节炎的发生。然而目前没有文献分析髌骨高度的变化与髌股关节压力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应的统计学关系。目的:本实验是利用新鲜离体膝关节标本,通过胫骨平台下方行水平面截骨,抬升胫骨平台前上方制造低位髌骨模型。分别测量未截骨时、胫骨平台前上方抬升3.0mm后、5.0mm后、10.0mm后的髌骨高度以及屈膝30°、60°、90°的髌股关节内、外侧面的压力。通过研究髌骨高度的变化对髌股关节压力的影响,进而为临床胫骨高位截骨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个新鲜冷冻膝关节标本(男性4个,女性2个,年龄从22到51岁),从关节线上下20cm离断,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提供。所有的膝关节均无骨折、半月板及韧带损伤,无明显关节退变及解剖畸形,通过膝关节影像学检查来排除所有骨性疾病。在进行实验前将膝标本解冻48小时。解剖去除皮肤及皮下组织,仅保留膝关节骨性组织以及周围韧带。将所有膝关节标本屈曲30°,使用Canton指数测量髌骨高度,然后依次屈曲30°、60°、90°固定于自制膝关节夹具,通过在股四头肌腱上施加轴向载荷400N。将Tekscan压力传感器分别置入髌股关节内、外侧面,加压完毕取出Tekscan压力传感器。对所有膝关节标本行截骨术,方法是从胫骨结节上约2cm处指向胫骨后方行水平面截骨,胫骨后方骨皮质不完全截断,通过平凿逐渐打开切口,使用不同高度的木质楔形物插入截骨切口来使得胫骨平台前上部分别发生3.0mm、5.0mm、10.0mm的抬高,制造髌骨低位的模型,并在截骨面内、外侧打入T型钢板以保证截骨面的稳定,重复上述髌股关节压力测量步骤。所有的数据都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结果:1髌骨指数本试验对胫骨平台行水平面截骨后,胫骨平台前上方抬升导致髌骨高度的进一步降低,髌骨高度指数使用Caton指数来测量,并与截骨前的髌骨高度指数进行比较。未截骨时Caton指数是0.95±0.08,在胫骨平台抬升3.0mm后,5.0mm后和10.0mm后其Caton指数分别是0.92±0.05、0.66±0.04和0.48±0.07。2髌股关节内、外侧面之间的压力在未截骨时,髌股关节外侧面之间的压力在膝关节屈曲30°、60°、90°时分别为2.09±0.04、2.14±0.03、1.90±0.03;髌股关节内侧面的压力在膝关节屈曲30°、60°、90°时分别为1.79±0.14、2.03±0.04、1.42±0.13。在胫骨平台前上方抬升3.0mm后,髌股关节外侧面之间的压力在膝关节屈曲30°、60°、90°时分别为2.14±0.03、2.25±0.06、1.75±0.06;髌股关节内侧面的压力在膝关节屈曲30°、60°、90°时分别为2.11±0.02、2.19±0.03、1.23±0.11。在胫骨平台前上方抬升5.0mm后,髌股关节外侧面之间的压力在膝关节屈曲30°、60°、90°时分别为2.25±0.06、2.52±0.05、1.67±0.04;髌股关节内侧面的压力在膝关节屈曲30°、60°、90°时分别为2.19±0.03、2.25±0.04、1.14±0.09。在胫骨平台前上方抬升10mm后,髌股关节外侧面之间的压力在膝关节屈曲30°、60°、90°时分别为2.52±0.05、2.67±0.04、1.59±0.03;髌股关节内侧面的压力在膝关节屈曲30°、60°、90°时分别为2.25±0.04、2.32±0.02、0.96±0.12。结论:在本次试验中,随着胫骨平台前上方的抬高产生低位髌骨,然而在胫骨平台前上方抬高3.0mm后的Caton指数为0.92±0.05,与未截骨时的髌骨Caton指数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Caton指数数据显示胫骨高位截骨术中胫骨平台前上方抬高3.0mm后对于人体正常髌骨位置无明显影响。但是未截骨时与胫骨平台前上方不同程度抬高后的髌股关节内、外侧压力相比,在膝关节屈曲30°到60°情况下都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方差分析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综合看来,胫骨高位截骨术后髌骨低位还是对髌股关节内、外侧压力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在髌骨位置不发生明显改变时髌股关节内、外侧压力却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升高。这些结果都提示我们胫骨高位截骨术更容易对髌股关节压力造成影响。当然进行尸体研究存在很多的局限,由于试验还存在诸多不足,我们也不能确定这种力学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关节软骨的退变。但是临床医师在施行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时需要进行充足的术前评估和完善的影像学检查,术中严格按照术前测量进行操作,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产生。

刘守尧[4](2012)在《髌骨软骨软化症的病因、病理及诊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髌骨软骨软化症由Budinger1906年首次报道道,1928年由Alemen首次引用了髌骨软骨软化(Chondromalacia patellae简称CP)这一病名用来代表单纯性髌股关节面的退行性改变。本病是一种非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病理特征是髌骨软骨面软化、碎裂、脱落、变性,是引起膝关节疼痛较常见病因。但其早期的病变有别于创伤性骨关节炎,其早期病变为软骨深层均质性物质和胶原纤维的改变,发展至后期才累及软骨表面,所以关节面多平滑完整,后期累及负重区,出现软骨结构破裂,全层软骨受侵,表面纤毛形成。这时软骨下骨的神经末梢受刺激而产生疼痛的感觉;而创伤性关节炎软骨的改变始于表面,逐渐破坏胶原纤维,从而发生软骨表面纤毛样变。本病起病缓慢,常见于膝部有创伤史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起初为膝关节前钝痛、酸痛或不适,逐渐进展为膝关节的疼痛尤其是在上下楼梯、爬坡等运动时加重,在休息后疼痛可明显缓解。膝关节怕冷,可有关节弹响、打软腿症状;查体见髌骨、髌周、以及髌骨后方明显压痛,重者可出现髌骨摩擦音及跛行,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不能单腿站立,浮髌试验阳性,髌骨挤压研磨试验阳性。本病的发病原因,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学说:创伤学说、髌骨关节紊乱学说、髌骨骨内压增高或骨外压降低、软骨溶解学说、软骨营养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髌股关节压力学说。其中创伤学说是公认的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运动创伤使得本病趋于年轻化,髌骨关节紊乱也是比较常见的致病因素。本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为:软骨结构破坏、软骨碎裂、脱落;软骨下骨质暴露、骨内血管纤维组织增生、新骨质增生;同时滑膜炎性反应,滑膜增生、肥厚、失去弹性。髌骨软化症疼痛的发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继发滑膜炎、骨内压增高引起骨痛和组织痛阈降低。另外,从解剖学方面来说,有丰富的神经支配的软骨下骨、骨膜以及关节腔内滑膜、周围韧带以及关节囊等部位是髌骨软化患者疼痛性刺激的根源。髌骨软骨软化症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无确定性特异治疗。中医传统疗法如推拿疗法、针灸疗法、中药内服外洗疗法、小针刀疗法在对症治疗、改善症状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术疗法如缝匠肌前移法治疗、用髌骨矢状面截骨术、通过旋转和提升胫骨结节治疗,主要针对髌骨关节紊乱,改善髌股关节应力环境;通过改善软骨再生而进行自体骨膜移植治疗、软骨面钻孔术治疗,通过清除关节腔内异物及清理软骨、半月板等进行关节镜检术,通过关节表面置换,彻底解决患者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等。近年来,组织工程、细胞因子、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为髌骨软化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初步研究显示,它们对软骨病变的治疗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细胞因子、基因治疗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它们也将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朱李梅[5](2008)在《Fulkerson截骨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估Fulkerson截骨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Fulkerson截骨术治疗患者12例(14膝)。方法是术前拍摄膝关节屈曲45°位的轴位片,测量髌股关节匹配角和外侧髌股角,所有患者都存在髌股关节严重的退行性改变。术前、术后均采用Fulkerson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以论证Fulkerson截骨手术在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的优势。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15-58个月,平均23个月。根据Fulkerson评分系统, 12膝(85.7%)术后获得优秀和良好的疗效。术后疼痛积分由22提高到46,不稳定的积分由5减少到1(p﹤0.05)。术后轴位像显示髌股关节匹配角为-15°-9°,平均-6.5°,此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的外侧髌股角均开口向外侧。本组患者有1例出现切口浅部感染,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3例出现膝关节轻微活动受限。无深部感染、腓总神经损伤和继发性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Fulkerson截骨术对治疗重度关节退行性改变的髌股关节不稳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滕跃,赵金忠[6](2008)在《复发性髌骨脱位手术治疗进展》文中指出复发性髌骨脱位多见于一种或多种潜在解剖结构异常、易使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的膝关节。保守治疗包括休息、肌肉训练、支具和胶带的应用等。复发性髌骨脱位多需要手术治疗,以纠正髌骨对线异常,但目前尚缺统一认识。传统的手术方法包括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胫骨结节截骨及股骨滑车成形术等,疗效各异。近年来内侧髌股韧带在防止髌骨脱位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内侧髌股韧带修补或重建来重获髌骨稳定性日益得到应用。无论选择何种手术疗法,详细了解髌股关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并纠正髌骨对线异常,是最主要的目的。

王晓宇[7](2007)在《MRI在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临床研究与髌骨排列异常基础研究中的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是医学临床常见且较难处理的一类疾病,多见于运动量较大的青壮年以及老年人,文献表明其人群发病率可高达25%。其常常与软骨软化症、髌股关节紊乱、膝前疼痛、排列紊乱、髌股疼痛等名称混用。从生物机制上说髌股关节是人类较复杂的关节之一,该关节的发病机理是多因素多变化的,因此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常常面临两难的局面,这种局面也意味着目前还没有一种解释或治疗方法能完全解决髌股关节疼痛的问题。目前的治疗方法并没有取得可靠的疗效,促使人们对髌股疼痛综合征的病因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MRI具有对软组织高分辨率和三维扫描优势,是关节疾病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随着关节镜与MRI检查的普及,其术前诊断的准确率获得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使诸如滑膜皱襞综合征、髌骨排列异常等常见的髌股关节痛得以深入认识。对于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由于其症状、体征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常规MRI诊断敏感性低,其术前诊断率低;对于髌骨排列异常,较为公认的假说认为PFJ关节软骨应力升高导致软骨下骨应力增高进而导致PFPS,但是在髌股关节生物力学方面由于技术原因目前检测关节软骨全层的三维应力分布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而这一假说仍缺乏实验验证,髌股关节排列异常后应力分布究竟如何改变尚不清楚。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运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有关临床与基础的深入研究,以提高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术前诊断率并建立活体PFJ应力分析技术为进一步诊断髌股关节痛提供新的方法。主要内容:①通过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体外实验,探讨在低场(0.2 T)专用MR扫描仪上最适宜的浓度与扫描序列;②应用直接膝关节磁共振造影技术对临床一组不明原因PFPS患者队列进行检查,探讨直接膝关节磁共振造影技术在诊断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这一类常见的PFPS疾病的诊断率;③探讨基于活体MRI数据构建髌股关节骨软骨三维实体模型;④采用基于活体MRI数据构建具有相应生物力学特性髌股关节骨软骨三维有限元模型;⑤通过有限元数学模型模拟分析正常髌股关节对合以及不同程度髌骨倾斜、移位等PFJ排列异常情况下的应力分布,以进一步明确PFJ排列异常所导致的PFJ应力改变并发现PFJ排列异常导致发生应力集中的界值。研究结果:1.低场MR,Gd-DTPA信号强度增强主要集中于低浓度区域;对于SET1、GET1、GET2序列,当其浓度为0.1 mmol/L~5 mmol/L时信号强度值在1000以上,而对于SET2序列,当其浓度为0.1 mmol/L~1 mmol/L时信号强度高于1000,增强范围较小;T1加权序列,信号强度值高于T2加权序列。梯度回波序列噪声干扰较大。2.对于不明原因而高度怀疑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93例、99膝:常规MRI检查发现髌内侧滑膜皱襞9例、10膝;直接膝关节造影MR发现髌内侧滑膜皱襞80例86膝;以关节镜诊断为标准,常规MRI检查诊断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敏感度24.1%,特异度100%,准确度31.3%,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12%; MR造影组31/29例诊断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均得到关节镜证实,诊断敏感度100%,特异度33.3%,准确度93.8%,阳性预测值93.5%,阴性预测值100%。3.应用骨、软骨轮廓曲线对比清晰的矢状位小角度梯度回波脂肪抑制序列MR图像51幅,成功的构建出髌股关节骨软骨三维实体模型。4.基于MR图像成功构建髌股关节骨软骨三维有限元模型;髌骨软骨网格节点数共计2652、单元数共计10709,股骨软骨网格节点数共计11518、单元数共计47212,髌骨节点数共计3425,单元数共计16317;股骨节点数共计5753,单元数共计26833。5.屈膝30°,正常髌股关节对合,股四头肌肌力200N,髌骨下1/3软骨与滑车面上部软骨相接触;接触面最小应力0.176MPa,峰值应力2.112MPa,平均应力1.056MPa,大致均匀分布于内侧面、中央、外侧面三个区域;髌骨侧峰值等效应力3.912MPa,定位于髌骨外侧接触面下方,平均等效应力1.304MPa;股骨侧峰值等效应力2.887MPa,定位于股骨滑车外侧面,平均等效应力0.963MPa。6.髌骨外旋超过6度,外移超过10 mm髌股关节软骨发生明显应力集中。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 Gd-DTPA浓度2 mmol/L时SET1加权序列成像应可优良显示关节内结构。2.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是导致不明原因PFPS的重要原因。3.直接膝关节磁共振造影可清晰显示髌内侧滑膜皱襞解剖结构,对诊断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引起的PFPS具有重要价值。4.基于MRI数据可构建的具有相应生物力学属性的髌股关节骨软骨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数学模型可准确的进行髌股关节软骨应力分析。5.髌骨排列改变可显着引起髌股关节软骨应力分布改变,髌骨外旋增加6度、外移增加10mm将引起明显的应力集中;基于MRI数据构建的髌股关节骨软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于髌骨排列异常后应力分布的评估,可为诊断髌股关节痛提供新的方法。

色登巴拉吉尔,于晓辉,刘巧凤,贾金喜[8](2002)在《部分带骨膜髌骨翻转成形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文中指出目的 :报告了部分带骨膜髌骨翻转成形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 :用部分带骨膜髌骨翻转修复髌骨关节软骨脱落。结果 :术后随访一年余 ,按 Fabbriciani分级标准 ,运动、功能综合评定优良率达 83.3%。结论 :部分带骨膜髌骨翻转成形术治疗修复退行性变的髌骨具有对膝关节正常结构破坏小 ,取材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远期效果好等优点

二、部分带骨膜髌骨翻转成形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部分带骨膜髌骨翻转成形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论文提纲范文)

(1)韦氏整治手法结合中药烫疗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终止标准
        1.1.6 病例脱落与处理
    1.2 伦理学
    1.3 研究方法
        1.3.1 分组
        1.3.2 治疗方案
        1.3.3 观察指标
        1.3.4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2.2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2.3 疗效
        2.3.1 三组治疗前后局部痛点压痛值比较
        2.3.2 三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
        2.3.3 三组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比较
        2.3.4 三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比较
        2.3.5 三组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2.3.6 三组患者总体疗效
        2.3.7 不良反应
        2.3.8 三组治疗结束后2 个月随访复发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髌骨软化症中医学认识基础
        3.1.1 病名方面
        3.1.2 病因病机方面
    3.2 髌骨软化症现代医学认识基础
        3.2.1 发病机制
        3.2.2 髌骨软化症疼痛机制
    3.3 髌骨软化症治疗策略
        3.3.1 中医治疗
        3.3.2 西医治疗
        3.3.3 中西医综合治疗优势
    3.4 推拿手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机理
        3.4.1 中医机理
        3.4.2 现代医学机理
    3.5 韦氏整治手法治疗CMP的机理
    3.6 中药烫疗机理
    3.7 韦氏整治手法结合中药烫疗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特点与优势
    3.8 研究结果讨论
        3.8.1 局部痛点压痛值
        3.8.2 膝关节疼痛VAS评分
        3.8.3 膝关节Lysholm评分
        3.8.4 中医证候积分
        3.8.5 膝关节活动度
        3.8.6 临床总疗效结果分析
        3.8.7 安全性评价讨论
        3.8.8 复发情况比较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附图
综述 髌骨软化症保守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髌股关节退变程度对保留髌骨TKA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TKA术中关于髌骨的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3)髌骨低位对髌股关节压力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髌骨低位对髌股关节压力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胫骨高位截骨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髌骨软骨软化症的病因、病理及诊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髌骨软骨软化症病理机制
    1、软骨病变
    2、软骨下骨质的改变
    3、滑膜病变
二、髌骨软骨软化症的疼痛机制
    1、疼痛的生理、病理机制
    2、髌骨软化症疼痛的解剖学机制
    3、髌骨软化症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三、病因病机
    1.创伤因素
        附:髌骨软化症患者的年龄差异
    2、髌股关节紊乱
    3、髌骨骨内压增高或骨外压降低
    4、软骨溶解
    5、软骨营养障碍
    6、自身免疫学说
    7、髌股关节压力学说
四、影像学诊断
    1、X线平片检查
    2、CT检查
    3、MR检查
    4、关节镜检查
五、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1 西医治疗
        1.2 中医治疗
        1.2.1 针灸治疗
        1.2.2 推拿治疗
        1.2.3 针刀治疗
        1.2.4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
    2、手术治疗
        附:实验研究
    3、物理疗法
六、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Fulkerson截骨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6)复发性髌骨脱位手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髌股关节解剖和生物力学
2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3 髌骨近侧矫正术
    3.1 外侧支持带、股外侧肌肌腱松解
    3.2 内侧支持带紧缩
    3.3 MPFL修补或重建
4 髌骨远侧矫正术
    4.1 Elmslie-Trillat术
    4.2改良Roux-Goldthwait术
    4.3 改良Fulkerson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
    4.4 股骨滑车成形术
5 结论

(7)MRI在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临床研究与髌骨排列异常基础研究中的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MRI 在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临床研究与髌骨排列异常基础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致不明原因髌股关节痛直接膝关节造影研究
        分题一 低场强下不同浓度钆喷替酸葡甲胺体外实验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分题二 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低场强直接膝关节造影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图片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础研究——基于MRI髌股关节骨软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与髌骨排列异常初步应力分析
        分题一 基于MR图像逆向工程技术髌股关节骨软骨三维实体模型构建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分题二 髌股关节骨软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与髌骨排列异常初步三维有限元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图片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文献综述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病因与诊治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撰写与发表论文

(8)部分带骨膜髌骨翻转成形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手术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四、部分带骨膜髌骨翻转成形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论文参考文献)

  • [1]韦氏整治手法结合中药烫疗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研究[D]. 傅少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髌股关节退变程度对保留髌骨TKA疗效的研究[D]. 徐长波. 郑州大学, 2020(02)
  • [3]髌骨低位对髌股关节压力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D]. 周建伟. 河北医科大学, 2013(12)
  • [4]髌骨软骨软化症的病因、病理及诊治研究进展[D]. 刘守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5]Fulkerson截骨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的疗效分析[D]. 朱李梅. 吉林大学, 2008(10)
  • [6]复发性髌骨脱位手术治疗进展[J]. 滕跃,赵金忠.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8(01)
  • [7]MRI在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临床研究与髌骨排列异常基础研究中的初步应用[D]. 王晓宇. 第三军医大学, 2007(03)
  • [8]部分带骨膜髌骨翻转成形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J]. 色登巴拉吉尔,于晓辉,刘巧凤,贾金喜.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2(01)

标签:;  ;  ;  ;  ;  

部分骨膜髌骨内翻成形术治疗髌股关节疾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