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结预应力钢筋的施工

慢结预应力钢筋的施工

一、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白国岩[1](2022)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高铁站房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新建太焦城际铁路晋城东站、高平东站两座高铁站房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高速铁路站房缓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及关键施工技术,并制定试验方案和流程开展了缓凝粘合剂的稠度对预应力筋摩擦损失的影响分析。通过试验对胶黏剂的稠度、硬度及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摩擦系数分析,认为当现场施工温度超过25℃时,缓凝粘合剂的固化会被加速,摩擦损失增大。因此,现场施工中需要准确控制施工温度和缓凝粘合剂的实际张拉适用期,以保证在摩擦损失较小的张拉适用期内完成张拉。

刘海峰,冯德生,张俊[2](2021)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应用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到的各项技术也有了非常明显的改进,缓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作为新型技术,在现阶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施工应用中可以很好的推进工程向前发展,提高工程的稳定性。施工单位要重视缓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状况,做好施工要点的控制,从各个层面着手来展开施工,保持施工的有序性。

李静[3](2021)在《大直径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及应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一种结合了无粘结、有粘结预应力两种技术优势的新型技术。赣州西站采用规格21.8mm的钢绞线断面面积是常用规格15.24mm的2.2倍。直径加大后预应力钢绞线表面形状、应力、摩擦系数、传递长度和受力性能等均可能发生变化。文中针对钢绞线直径变化对钢绞线摩擦系数的影响,对规格15.24mm、21.8mm钢绞线进行张拉试验研究。试验得出直径15.24mm与21.8mm钢绞线局部偏差系数κ分别为0.0040和0.0028,曲率摩擦系数μ分别为0.043和0.047。随着直径的加大,摩擦系数无影响。

高骕,徐自国,万怡秀,刘洪治[4](2021)在《某超高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缓粘结预应力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超高层建筑结构中剪力墙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存在拉力情况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较差。结合某超高层住宅项目,对受拉剪力墙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通过施加预应力方式进而提高墙体的抗拉能力及抗震能力。介绍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概况、墙体预应力计算、预应力筋布置及张拉端设计。对于墙体存在的应力扩散问题及混凝土收缩徐变导致的预应力损失问题进行了专项分析,并得到应力扩散系数及损失后预应力张拉应力。对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并对比预应力方案及常规配置型钢方案下结构的基底剪力、结构变形、结构损伤及抗震性能,结果表明,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可较好地解决剪力墙受拉问题,且与常规配置型钢方案具有一致的抗震性能。

徐庆忠[5](2021)在《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试验分析及有限元研究》文中指出缓粘结预应力(简称RBP)技术因其秉承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简便易行的施工优点和有粘结预应力技术有效粘结的力学特性,又同时克服二者的技术弊端而受到工程界和学术界的关注。现行《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计算带肋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简称RPSR)与护套壁之间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σ12时,未考虑粘滞力的影响;计算RPSR张拉理论伸长值时未考虑粘滞力的影响;未提出RPSR分批张拉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计算式;RPSR的力学特性及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的研究不够充分。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RPSR与护套间粘滞力的研究通过对实际工程中三根27米跨RBP梁各级张拉力下RPSR的应变实测,计算修正转化为RPSR正应力,分析RPSR在各级张拉力作用下,RPSR应力和其预应力损失的变化情况。计算RPSR张拉时第一批预应力损失,其中采用分段计算法得出RPSR与护套壁之间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σ12。扣除摩擦预应力损失后RPSR应力与实测持荷状态下RPSR正应力对比分析,得到试验温度下RPSR与护套间的粘滞力。通过试验测出RPSR实际张拉伸长值与RPSR张拉时间,对算得的粘滞力进行验证。采用分段计算法对曲线形RPSR张拉伸长值进行理论计算,并推导出考虑粘滞力后RPSR理论张拉伸长值的计算公式。(2)RPSR分批张拉引起预应力损失的研究给出两种方法用于计算RPSR分批张拉预应力损失。等效平衡分析法是把混凝土截面看作一个整体,RPSR对混凝土截面的作用力,平均分配到整个混凝土截面;截面应力分析法把RPSR重心处混凝土看作独立个体,计算后批张拉RPSR对先批张拉重心处混凝土产生的应力。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得出等效平衡分析法计算简单,但不够精确;截面应力分析法更能充分考虑RPSR在混凝土截面中不同位置、不同位置处RPSR之间的相互影响,更符合实际,但计算量大。(3)RPSR分批张拉有限元模拟研究通过采用局部坐标耦合、MPC约束及节点降温等方法建立RPSR张拉阶段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理论计算RBP混凝土梁上的应力和跨中起拱验证RBP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在张拉阶段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对RPSR进行约束梁长度方向位移,模拟研究缓凝结剂固化后RBP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方法。该文有图69幅,表57个,参考文献97篇。

赵培庆,李威,张立山[6](2021)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综合体建筑大跨度梁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一种区别于普通预应力和无粘结预应力的新型技术,它具备后张法预应力筋中有粘结和无粘结的共同优点,且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文章通过介绍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综合体项目中大跨度梁缓粘结预应力的应用,阐述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工艺及特点,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期望能为后续类似综合体建筑大跨度梁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提供参考。

陶倍林,贾俊明,王景,张耀,龙婷[7](2020)在《某精神教育基地综合楼结构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综合楼是某精神教育基地的标志性建筑,具有体型复杂、功能多样且平面布置不规则的特点,部分列柱及屋盖顶板底部要求清水混凝土效果,介绍了结构设计中的难点。基于整体计算分析的结果,给出了主体结构体系的优化设计过程,并详细分析了两种屋盖结构方案的优缺点。针对大跨度梁和长悬挑梁结构设计、空心屋盖芯膜抗浮问题以及外檐建筑造型构件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也给出了超长结构的处理措施和膨胀土场地的地基处理方法。

张玉洁[8](2019)在《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沉淀池设计优化》文中指出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既具无粘结体系施工方便、布筋灵活的优点,又具备有粘结体系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受力协调、耐久性能易保证的特点。水工预应力混凝土压力隧洞及污水处理池等结构环境条件较差、防腐要求高,应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有先天优势。本文结合甘肃省某市某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沉淀池结构,采用ANSYS软件对沉淀池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张拉施工、满水校核水位、正常储水运营和空池检修四种典型受力状态进行了系统仿真分析,分析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沉淀池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机理,验证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混凝土沉淀池结构应用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提出了预应力筋最优张拉方案,明确缓粘结钢筋在张拉适用期内的张拉时间,分别对比分析了温度作用和地基均匀性对沉淀池结构的影响,对大直径缓粘结预应力体系的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参考。主要成果如下:1)确定了预应力筋最优张拉方案,即按照自上而下顺序分层张拉。2)提出了最优预应力张拉时间,即固化期6个月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最佳张拉时间为15d以内,且预应力筋应该在60d内完成张拉,最迟不应超过75 d。3)明确了温度效应对沉淀池内力分布规律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温度效应过大的应对方案,即采取保温隔热措施或者增加抵抗温度效应钢筋法。4)研究了沉淀池结构位于地质不均匀土层时的内力分布规律,明确了最不利受力状况,提出了控制不均匀土层受力影响的控制措施。

孙崇宝[9](2019)在《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应力传递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克服了传统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在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取长补短,目前已越来越多的出现于全国各地的实际工程中。在充分阅读国内外学者对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二期)工程案例,通过在现场实验梁上布置混凝土表面应变片以及埋入式振弦应变计,分别监测了张拉阶段和缓粘结剂粘结硬化阶段,实验梁混凝土应力变化情况,分析总结了混凝土应力传递规律,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进行验证,得出了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应力传递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缓粘结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混凝土应力主要来自于张拉端和锚固端锚具对梁端混凝土的挤压力,应力自两端向内传递,混凝土应力值自张拉端至跨中位置逐渐减小;(2)缓粘结剂粘结硬化阶段,部分预应力通过钢绞线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传递,随着缓粘结剂粘结硬化程度提高,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性能不断增强,实验梁混凝土的应力值也随之逐渐增大。(3)混凝土距离预应力筋越近,混凝土应力值越大,即预应力筋通过粘结作用传递到混凝土上的应力值具有距离性,随着距离的增大,传递效果逐渐减弱。(4)缓粘结剂粘结硬化期间,锚具通过挤压实验梁端部混凝土对梁内混凝土应力增长助力不大,实验梁内部混凝土应力增长主要因为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的显着提高。

马玉香[10](2019)在《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工程施工工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研究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以某生态家园公寓为案例展开研究,提出高层结构应用大跨度板,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施工,需要掌握相应的施工工艺。本论文针对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工程施工工艺展开研究。

二、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高铁站房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工程概况
    (1)晋城东站
    (2)高平东站
3 缓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
    3.1 缓粘结预应力梁、板、柱施工工艺流程
    3.2 预应力筋下料
        3.2.1 缓粘结预应力筋下料
        3.2.2 缓粘结预应力筋组装
    3.3 预应力筋穿束
    3.4 端部预埋安装
        3.4.1 固定端端部预埋安装
        3.4.2 张拉端端部预埋安装
        (1)外凸式的张拉端
        (2)内凹式的张拉端
    3.5 混凝土浇筑
    3.6 预应力筋张拉
    3.7 预应力端部封锚
4 缓凝粘合剂的稠度对预应力筋摩擦损失的影响研究
    4.1 试验方案
        (1)测定局部偏差系数κ试件
        (2)测定曲率摩擦系数μ试件
        (3)胶黏剂特性试件组
    4.2 试验流程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胶黏剂的稠度和硬度分析
        4.3.2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摩擦系数分析
5 结束语

(2)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概述
2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发展优势
3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工程应用
    3.2 施工控制要点
        3.2.1 支设梁底模,绑扎梁骨架钢筋
        3.2.2 定位矢高,固定钢绞线架立筋
        3.2.3 穿入预应力筋
        3.2.4 安装张拉端,固定端承压板
        3.2.5 绑扎
        3.2.6 安装锚具及预应力张拉程序
        3.2.7 切割多余预应力筋,张拉端封锚
4 应用效果
    4.1 张拉效果
    4.2 可操作性
    4.3 经济性
结语

(3)大直径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内容
2 赣州西站站房预应力类型比选
    2.1 工程概况及预应力工程概况
    2.2 预应力方案确定
        2.2.1 有粘接预应力
        2.2.2 缓粘接预应力
        2.2.3 方案确定
    2.3 本段小结
3 赣州西站缓粘结预应力施工
    3.1 预应力筋的制作、包装及运输
    3.2 预应力筋的下料
    3.3 预应力筋的安装及操作要点
    3.4 本段小结
4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摩擦损失研究
    4.1 试验方案与构件制作
        4.1.1 试验内容
        4.1.2 试验方案
        4.1.3 构件制做
    4.2 实验数据综合分析
    4.3 本段小结
5 赣州西站大直径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研究结论

(4)某超高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缓粘结预应力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及方案思路
2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概况
3 墙体预应力设计
    3.1 设计原则
    3.2 墙体应力扩散分析
    3.3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分析
        3.3.1 规范计算
        3.3.2 有限元软件施工模拟分析
    3.4 预应力损失计算
    3.5 墙体预应力筋张拉端设计
4 缓粘结预应力方案与型钢方案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4.1 基底剪力及结构变形
    4.2 结构损伤
5 结论

(5)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试验分析及有限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RPSR分批张拉研究中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
    2.1 试验设计
    2.2 材性试验
    2.3 试件测点布置
    2.4 试验现象与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缓粘结预应力梁的预应力损失分析
    3.1 概述
    3.2 缓粘结预应力损失理论分析
    3.3 缓粘结预应力损失试验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RPSR伸长值及缓粘结预应力梁受力特征分析
    4.1 概述
    4.2 RPSR伸长值分析
    4.3 缓粘结预应力梁受力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缓粘结预应力梁张拉阶段有限元研究
    5.1 有限元简介
    5.2 有限元模型建立
    5.3 有限元模型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综合体建筑大跨度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背景
2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优点
3 缓粘结预应力施工
    3.1 施工参数的确定
        3.1.1 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值的确定
        3.1.2 预应力筋下料长度的确定
        3.1.3 理论伸长值的计算
    3.2 施工控制要点
        3.2.1 支设梁底模,绑扎梁骨架钢筋
        3.2.2 定位矢高,固定钢绞线架立筋
        3.2.3 穿入预应力筋
        3.2.4 安装张拉端,固定端承压板
        3.2.5 绑扎梁其他钢筋,合侧模,浇筑混凝土
        3.2.6 安装锚具及预应力张拉程序
        3.2.7 切割多余预应力筋,张拉端封锚
4 应用效果
    4.1 张拉效果
    4.2 可操作性
    4.3 经济性
5结语

(7)某精神教育基地综合楼结构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及建筑特点
2 结构设计难点
3 结构选型和整体计算分析
    3.1 主体结构体系选型
    3.2 屋盖结构选型
        3.2.1 选型1:钢框架结构屋盖
        3.2.2 选型2:预应力现浇钢筋混凝土密肋梁空心屋盖
4 结构关键构件设计
    4.1 大跨度梁和长悬挑梁结构设计
    4.2 屋盖芯模布置及抗浮问题
    4.3 外檐口建筑造型构件设计
5 超长结构的处理措施
    5.1 设置后浇带或跳仓法施工
    5.2 其他抗裂构造措施
6 地基基础处理
    6.1 地基处理措施
    6.2 基础措施
    6.3 结构措施
    6.4 施工措施
7 结论

(8)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沉淀池设计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 技术路线
2 有限元模型建立
    2.1 研究对象
    2.2 缓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
    2.3 预应力设计计算原则
    2.4 设计参数
    2.5 数值模型建立
    2.6 缓粘结筋Κ值和Μ值的选取
    2.7 预应力的施加
    2.8 温度荷载的施加
    2.9 地质不均匀情况
3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沉淀池设计优化
    3.1 预应力筋张拉最优施工顺序
        3.1.1 预应力筋张拉施工顺序
        3.1.2 最优施工顺序下结构的受力分析
    3.2 缓粘结预应力筋最佳张拉时间的确定
        3.2.1 预应力筋张拉时间对结构在预应力筋张拉完成阶段的影响
        3.2.2 预应力筋张拉时间对结构在满水校核水位阶段的影响
        3.2.3 预应力筋张拉时间对结构在正常运营阶段的影响
        3.2.4 预应力筋张拉时间对结构在空池检修阶段的影响
    3.3 考虑温度影响的设计优化
    3.4 考虑地基不均匀性的设计优化
    3.5 本章小结
4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9)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应力传递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1.2.1 缓凝材料
        1.2.2 缓粘结预应力筋
        1.2.3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3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研究现状
        1.3.1 缓粘结预应力筋的粘结性能研究现状
        1.3.2 缓粘结预应力筋预应力损失研究现状
        1.3.3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应力效应研究现状
    1.4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应用现状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实验设计
    2.1 引言
    2.2 工程概况
    2.3 实验材料
    2.4 试件测点布置
        2.4.1 实验梁表面混凝土应变检测
        2.4.2 实验梁内部混凝土应变检测
    2.5 张拉方法
    2.6 数据采集
    2.7 现场检测实验误差控制分析
    2.8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2.9 小结
第三章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应力计算
    3.1 引言
    3.2 等效荷载作用机理分析
    3.3 预应力损失计算
    3.4 张拉阶段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监测点应力值理论计算
    3.5 小结
第四章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应力监测结果分析
    4.1 引言
    4.2 张拉过程中实验梁表面混凝土应力分析
        4.2.1 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实验梁表面混凝土应力分析
        4.2.2 张拉过程上表面混凝土应力对比
    4.3 粘结硬化阶段实验梁内部混凝土应力监测结果分析
        4.3.1 预应力沿梁截面高度传递分析
        4.3.2 预应力沿梁纵向传递分析
        4.3.3 张拉前后截面高度方向混凝土应力对比
    4.4 小结
第五章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
    5.1 引言
    5.2 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
        5.2.1 ANSYS有限元模型
        5.2.2 实验梁有限元建模
        5.2.3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5.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工程施工工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钢筋工程施工中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设计
    1.1 钢筋工程施工中预应力钢筋曲线的布置
    1.2 钢筋工程施工中的预应力损失
2 钢筋工程施工中缓粘结预应力控制采用的方法
    2.1 钢筋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材料的控制
    2.2 钢筋工程施工中预应力锚具的控制
    2.3 钢筋工程施工中缓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
    2.4 钢筋工程施工中节点的处理
3 结语

四、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高铁站房中的应用研究[J]. 白国岩. 铁道建筑技术, 2022(01)
  • [2]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应用探索[J]. 刘海峰,冯德生,张俊. 中国住宅设施, 2021(10)
  • [3]大直径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及应用的研究[J]. 李静. 江西建材, 2021(08)
  • [4]某超高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缓粘结预应力设计[J]. 高骕,徐自国,万怡秀,刘洪治. 建筑结构, 2021(11)
  • [5]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试验分析及有限元研究[D]. 徐庆忠.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6]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综合体建筑大跨度梁中的应用[J]. 赵培庆,李威,张立山. 中国港湾建设, 2021(01)
  • [7]某精神教育基地综合楼结构设计与分析[J]. 陶倍林,贾俊明,王景,张耀,龙婷. 建筑结构, 2020(21)
  • [8]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沉淀池设计优化[D]. 张玉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01)
  • [9]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应力传递机理研究[D]. 孙崇宝.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10]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工程施工工艺分析[J]. 马玉香. 中国标准化, 2019(06)

标签:;  ;  ;  ;  ;  

慢结预应力钢筋的施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