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滑坡风险评估三维可视化

基于GIS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滑坡风险评估三维可视化

一、GIS与人工智能结合下的三维可视化滑坡危险度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宇,张常亮,周潇朗,魏岩朔[1](2020)在《土质滑坡滑前三维地形恢复研究》文中提出滑坡运动的三维数值模拟对于滑坡防治有很大帮助,要相对滑坡运动进行准确的模拟,就需要利用当前地形对滑坡滑前三维地形进行恢复研究。为了恢复滑坡滑前三维地形,结合南川河土质滑坡原始地形高程数据及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运用仿真技术建立滑坡当前三维地形模型,然后结合滑坡总体积及周围地形还原滑前三维地形,建立Sassa K模型对滑坡滑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比滑后范围、与实际地形差距以及剖面形态等来确定模拟的准确度,并运用数值模拟分析滑坡的应力应变分布,揭示滑坡机制,验证复原滑坡的准确性。模拟方法较成功地复原了南川河滑坡滑前三维地形,并从复原原始地形到用原始地形模拟滑坡过程,完整地表现了滑坡的整个变化过程,从而为针对无法获得原始地形数据土质滑坡的原始三维地形恢复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法。

吴赛男,田毅[2](2019)在《我国单体滑坡模拟和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然环境的演化及人类工程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造成的滑坡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总结我国滑坡模拟研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方向建议,无疑对滑坡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采用计量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近30年来滑坡模拟研究热点和主要进展,提出了滑坡模拟研究方法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和模拟"数据采集新、数据分析新、可视化方式新"三新的发展趋势;基于滑坡模拟基础模型适用性选择理论不成熟、灾害空间预测方法不具有地区普适性的现状,提出了在可视化基础上开展特定区域空间连续自动预测的灾害空间预测发展方向建议。

常菁[3](2019)在《南京市猪头山东北坡滑坡影响因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文中提出南京市猪头山东北坡滑坡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南山训练场附近,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预估潜在经济损失达2500万元,并且威胁拟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南山训练场专用道路。因此开展研究区内滑坡成因机制及预测预报方面的研究,对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军用设施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勘查研究,查明了区内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发育特征,并对滑坡的形成机制、稳定性、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评价。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滑坡滑面为折线型,滑面主要位于透水层与不透水层接触的高岭土层。2、研究区位于猪头山东北坡,属于侵蚀堆积丘岗地貌,岩性主要为全新统粉质粘土、洞玄观组灰白色砂砾石层及浦口组紫红色泥岩。周边无较大水系分布,仅局部分布有较小沟塘水系,且由于地质灾害点周边无有效截排水系统,降水极易入渗对坡体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3、滑坡主要发生于强降雨时期,滑坡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对混凝土、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滑坡造成排水沟破损严重,沟壁发生变形、扭曲错位,并产生裂缝,多处排水沟沟壁混凝土压顶隆起,该滑坡滑带主要位于高岭土层。4、研究区滑坡防治工程治理方案采用门架式双排抗滑桩,从各个方面对研究区滑坡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人类工程活动时对山体进行堆填,形成较厚的填土层,对滑坡灾害的产生带来了极大的隐患。5、该滑坡的稳定性分析表明,天然状态下各剖面均呈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三条剖面均处于不稳定状态,与山体滑坡主要发生于强降雨时期的实际情况相符。总体认为滑坡体呈不稳定状态,在一定诱因下可能出现整体和局部滑动。

高军,詹跃跃,刘凯,李波[4](2018)在《郑万高铁不良地质三维建模与修正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解决郑万高铁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工程地质三维模型的不充分性、地下地质现象的不可见性和地质过程的复杂性等问题,对地形测量、地质数据、测绘数据、地勘数据分析修正,建立地表地质界线、水系、交通网、覆盖层、透镜体小地质单元、岩溶系统的三维模型,通过地质与数学插值结合曲面三维模型模拟进行分析,对TIN、Grid、趋势面拟合和NURBS曲面插值和修正分析,得出描述地质不良体的几何信息、拓扑信息和属性信息。这些方法对于三维建模与修正分析过程中解析各种复杂地质体的空间信息(几何信息与拓扑关系)和各地质单元的特性信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符合复杂地质体表达与分析的需要,可为三维建模在工程地质边界表示与数据选取方面提供参考。

蔡建辉[5](2018)在《高速公路边坡多元信息三维综合建模方法及工程应用》文中认为以不同类型高速公路岩土边坡为研究对象,考虑边坡三维精确地形、开挖地层、工程措施、监测设施、桥隧隧道、地下水位等多元信息,提出基于风化地裙和岩层界面地层模型的综合三维建模方法和可视化分析技术,在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建立高速公路沿线边坡的信息分析系统,介绍了该系统在福宁高速公路滑坡和及其他典型边坡中的应用,对公路边坡地质条件、施工开挖与加固、监测信息等综合分析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平台,也对同类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程晨[6](2018)在《区域水资源系统复杂性特征对旱灾风险的驱动效应及其优化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哈尔滨市是“中国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省会,在中国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及农业开发强度的增大,近些年来哈尔滨市水资源系统发生明显变化,地表水质恶化、地下水超采、旱涝灾害频发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哈尔滨市平稳发展。针对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对哈尔滨市水文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哈尔滨市水文系统复杂性变化时空特征,分析了复杂性视角下的哈尔滨市旱灾风险,构建了复杂性视角下的哈尔滨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运用智能优化算法进行了模型求解。为了改进传统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MF-DFA)中的趋势项拟合过程,将加自适应噪声的完备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与小波包变换(WPT)相结合,构建了CEEMDAN-WPT-MFDFA算法对哈尔滨市十二个县区的逐月降水、蒸发及径流复杂性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各分区水文系统要素均具有多重分形特性,并且每个区域的多重分形特性不同。西北部的降水复杂性最低,中北部和中部地区的降水复杂性较低;中东部地区降水复杂性较高,中西部的双城市降水复杂性最高。整体来看,东南部地区逐月降水序列复杂性高于西北部地区。除了市区外哈尔滨西北部的蒸发复杂性均很高,中南部和中部地区的蒸发复杂性较高,哈尔滨中北部和东北部地区蒸发复杂性最低,整体来看,东南部地区逐月蒸发序列复杂性低于西北部地区。哈尔滨市各河流测站逐月径流序列复杂性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分河流来看,松花江的三个测站逐月径流序列复杂性均较低,并且随着从上游到下游的哈尔滨、通河、依兰三个测站的径流复杂性逐渐降低;牤牛河两个测站之间的径流复杂性差别较大;阿什河、巴兰河、拉林河、蚂蚁河等四条河流的逐月径流复杂性较低;岔林河和西北河的逐月径流复杂性最高。为了检验本文算法稳定性,选取等概率粗粒化LZC算法、模糊熵算法及小波熵算法,通过添加噪声的方式对四种算法稳定性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等概率粗粒化LZC算法和模糊熵算法均出现了复杂性测度值相等的情况,说明此二算法没有将水文序列的信息特征完全提取出来。与其他算法相比,CEEMDAN-WPT-MFDFA算法计算的复杂性测度值区间大,分布合理。通过加入白噪声和有色噪声发现,等概率粗粒化LZC算法在两种噪声影响下计算结果均出现了较大偏离,模糊熵和小波熵在白噪声的影响下还能保持稳定,但在有色噪声影响下出现了较大偏离,而本文所用CEEMDAN-WPT-MFDFA算法,在两种噪声下均表现出了很强的鲁棒性。选取地形和人类活动指标对区域内水文系统复杂性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和蒸发与地形条件的关系比较密切,地形越复杂的山地丘岭地区降水和蒸发的复杂性就越高。与人类活动对比来看,降雨和蒸发复杂性与人类对下垫面的改造关系较大,如耕地及建筑面积等。径流复杂性变化主要与河流测站控制流域面积有关,控制流域面积越大,其径流复杂性基本就越低,控制流域面积越小,其径流复杂性就越大。在复杂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复杂性视角下的旱灾风险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分析了哈尔滨市旱灾风险。研究发现,哈尔滨市旱灾风险整体来说较为严重,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导致哈尔滨市旱灾风险严重的主要因子存在于社会维,高强度的农业开发是导致旱灾风险的主要因素,科技维和经济维的危险性逐年减弱使得哈尔滨市旱灾风险得到一定抑制。整体来说哈尔滨市旱灾风险仍然十分严重,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合理的农业开发,提高用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革,增加用水、节水科技成果引进,促进用水管理水平是降低旱灾风险的重要举措。最后,本文构建了复杂性视角下的哈尔滨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利用蚁群算法进行模型求解。结果表明,在2020年哈尔滨部分地区供水能力无法满足用水需求,其中以哈尔滨市区和木兰县缺水尤为严重;部分地区能够达到供需平衡;只有五常、尚志、双城等地区能够达到水量充足。到2030年哈尔滨供水能力有所上涨,但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需水上涨更快。因此,到2030年哈尔滨市供水压力会更大。研究成果对于实现哈尔滨市水资源系统管理及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哈尔滨市稳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保障,同时为其他学者进行城市水文系统研究提供了参考。

吴丝雨[7](2017)在《基于GIS技术的山区村镇建筑滑坡抗灾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及日益频繁的人类工程活动,滑坡灾害在我国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50%以上的滑坡灾害发生在山区村镇,由于山区村镇已有建筑的防灾能力普遍较弱,滑坡一旦发生,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山区村镇的发展。然而,由于建筑的多样性和滑坡的普遍性,大面积的对山区村镇建筑的滑坡抗灾能力进行专业级别的评估存在较大困难。近年来,GIS凭借其可靠的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能力被应用于山区村镇建筑滑坡抗灾能力评价研究中,大大改进和提高了传统研究手段,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以山区村镇建筑为研究对象,以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度、层次分析法等模型为主要手段,构建适用于山区村镇建筑滑坡抗灾能力评价的模型和方法,并应用于神农架林区松柏镇镇区。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山区村镇滑坡抗灾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建筑自身抗灾能力、社会因素和建筑空间分布三方面分析选取山区村镇滑坡抗灾能力评价的评价指标,构建山区村镇滑坡抗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GIS为平台实现山区村镇建筑的滑坡抗灾能力评价的可视化。(2)滑坡危险性区划是山区村镇建筑滑坡抗灾能力评价研究的基础。以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构建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ArcGIS完成松柏镇镇区滑坡危险性评价并实现可视化。松柏镇镇区滑坡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主要分布于北部青阳河及其主要支流两侧和北部镇区内公路两侧,区内滑坡灾害点最为发育,中危险区滑坡灾害点分布较少,低危险区没有滑坡灾害点发育。(3)以镇区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自身抗灾能力、社会因素和建筑空间分布构建松柏镇镇区建筑滑坡抗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建筑结构、建筑层数、建筑维护状态、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建筑位于滑坡灾害危险区的空间分布作为松柏镇镇区建筑的滑坡抗灾能力评价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对松柏镇镇区建筑滑坡抗灾能力进行评价。松柏镇镇区建筑的滑坡抗灾能力总体位于镇区中心的建筑高于位于村镇郊区及农田的建筑。本文将GIS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山区村镇建筑滑坡抗灾能力评价中,实现评价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并为山区村镇滑坡抗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左健扬,倪万魁,景博[8](2017)在《三维可视化滑坡地质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三维可视化滑坡地质模型作为离散数据点在三维空间的地质表达,不仅可以直观地描述和表征滑坡地质信息,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分析滑坡地质问题。结合工程控制资料在Petrel下实现的三维滑坡地质模型,不仅具有良好的可视化、尺度化测量效果,还可以实现剖面切分与数据导出,便于滑坡研究的分析应用。同时,通过可视化三维模型滑坡体体积和滑动面表面积的读取,结合经典算理验证,还能够为考虑整体滑动的三维滑坡稳定性分析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陈宇[9](2016)在《金沙江旭龙水电站近坝区滑坡分形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以茂顶河口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滑坡灾害分布较为广泛,导致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也较为严重,尤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西南地区水利水电工程的迅猛发展,诱发的滑坡也不计其数,直接威胁着库区的稳定性,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财产与安全。因此在水电站开发投产运营之前对库区岸段进行合理的滑坡危险性评价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金沙江上游旭龙水电站近坝区-茂顶河口河段的滑坡地质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遥感影像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分析研究了滑坡空间的分布特征和滑坡成因机制;从分形的角度定量的揭示了滑坡体的分形特征并计算了区域地形的分形维值;最后基于信息量模型和证据权模型对区域滑坡进行了危险性评价,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取得的成果如下:1野外详细的调查了25处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如空间位置、前后缘周界、形态、厚度、面积体积、基岩岩性产状等等,并通过野外特殊地质点推测滑坡形成的历史过程;重点分析了研究区滑坡群的成因机制,与岸坡岩体结构类型和地层岩性密切相关。2重点研究茂顶河口河段区域的滑坡分维特征,主要计算内容包括单体滑坡的周界分维值、滑坡空间分维值以及区域小流域地貌三维的分维值。对于滑坡体周界形态分维值,分形维最大的滑坡为1.0928,滑坡体周界形态最为不规则,扩展变形最为明显;对于滑坡空间分维值为2.0073,从拟合曲线上来看,滑坡空间分布具有非常高的分形特征,几乎全部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对于单体滑坡的三维表面分维值最大的为2.4561,表示此滑坡体表面形态最为复杂,滑坡发育程度较高;对于区域地形的分维值,分为十个小流域,分维值最高为2.0583的小流域的地形地貌也就最为复杂。3本文将计算得到的区域地形分维值用于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中,选用地层岩性、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河流侵蚀、区域地形分维值、地质构造八个影响因子建立危险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重点研究了滑坡分布与影响因子的变维分形特征,变维累计变换次数越高,分维值越大,该影响因子对滑坡的危险性评价贡献也就越大,计算得到地质构造变维分维值1.6076最大,对滑坡的分布与发育最为重要;而地形起伏度变维分维值0.5470最小,对滑坡发育的贡献程度最低。4采用信息量法和证据权法两种方法建立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得到高程范围在22002400m、坡向南西、坡度010°、起伏度030m、地层岩性松散体、距断层距离400600m、距水系距离0100m、地形分维值2.02752.0488是最有利于滑坡发生的因素形态;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危险性分区,信息量模型的极高危险区和高危险区占据全区面积比例为39.65%,证据权模型的极高危险区和高危险区占据全区面积比例为33.24%;采用实验概率分析方法进行了精度验证,得到信息量法的精度P=71.67%,证据权法的精度P=66.91%,两种方法都具有较高的精度

宋腾蛟[10](2015)在《金沙江奔子栏水源地库区单体滑坡稳定性智能评估及滑坡灾害区域风险分析》文中认为滑坡灾害是世界上发生最为频繁的灾害之一,世界各国每年因滑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致数千人伤亡,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我国滑坡灾害发生密度大、频率高、分布范围广泛,已成为地质灾害中的一个重要灾种,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构成重大威胁,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我国西南地区江河密布,降水集中,地形垂直落差大,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同时,西南地区处于青藏高原的东侧地带,受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的影响,该区山高坡陡,河床深切,地质条件复杂,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活动频繁,生态环境脆弱,高地应力集中,风化作用强烈,岩体结构破碎,独特的区域地质背景使得滑坡灾害频发,给水电工程安全带来诸多安全隐患。本文以2010年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西南大型水库库岸滑坡灾害影响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0100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快速隆升典型河段复杂结构岩体灾变与水库工程活动互馈机理研究”,项目批准号:41330636)为依托,选取拟建的滇中引水工程奔子栏水源地库区为研究区,以库区内发育的24处典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分析滑坡发育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成因变形机制,评估单体滑坡的稳定性,对滑坡灾害区域风险进行区划分析,为保障研究区水电工程正常安全实施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针对以上研究目标,本文设置七章:第1章为绪论,介绍了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总结了滑坡灾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介绍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以及论文的创新点。第2章介绍了滇中引水工程项目概况,并从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几个方面论述了奔子栏水源地库区滑坡发育的地质背景。第3章重点介绍了库区滑坡自身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成因变形机制。第4章介绍了单体滑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对各个典型滑坡进行智能评估。第5章详细论述了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以及危险性区划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区域灾害危险性分区。第6章进行区域滑坡灾害易损性和风险性区划分析。第7章总结了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对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建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作者深感时间短暂,加之水平有限,经验不足,论文中错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二、GIS与人工智能结合下的三维可视化滑坡危险度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IS与人工智能结合下的三维可视化滑坡危险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土质滑坡滑前三维地形恢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案例
2 滑坡当前三维地形建立
3 滑坡滑前三维地形推测
4 推测不同坡形下的运动学分析
    4.1 Sassa K模型运动分析基本原理
    4.2 不同坡形运动结果分析
5 最优滑前恢复地形的验证分析
6 结论

(2)我国单体滑坡模拟和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思路
2 滑坡模拟研究发展与研究领域拓展
    2.1 研究趋势
    2.2 主要研究内容
    2.3 作者分析
    2.4 期刊统计分析
3 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与滑坡模拟三新趋势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模型
    3.3 发展趋势
4 结束语

(3)南京市猪头山东北坡滑坡影响因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地质概况
    2.3 小结
3 研究区滑坡特征
    3.1 滑坡区地形地貌形态及边界特征
    3.2 滑坡体变形特征
    3.3 滑坡体物质结构特征
    3.4 滑带土基本特征
    3.5 小结
4 研究区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4.1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4.2 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4.3 滑坡影响因素分析
    4.4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4.5 小结
5 滑坡稳定性评价
    5.1 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的确定
    5.2 计算参数选取
    5.3 计算剖面
    5.4 滑坡稳定性评价
    5.5 滑坡变形发展趋势
    5.6 小结
6 滑坡防治措施
    6.1 防治方案选择
    6.2 防治方案设计
    6.3 防治方案设计验算
    6.4 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附件1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郑万高铁不良地质三维建模与修正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郑万高铁工程地质概况
2 郑万高铁典型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评价
    2.1 岩溶
    2.2 软土及松软土
    2.3 断层破碎带
3 三维建模重点环节分析
    3.1 地形测量及地质测绘数据整理
    3.2 地质勘察数据采集
    3.3 三维地质剖面生成
4 郑万高铁典型不良地质面三维模型难点与问题分析
    4.1 地表地质界线、水系、交通网与地质点投影TIN拓扑网点的插入精度不高
    4.2 覆盖层的曲面插值分析不规律
    4.3 岩溶系统与模型的地质规律性匹配性不足
        4.3.1 单孔规则溶洞
        4.3.2 多钻孔规则连通溶洞
        4.3.2. 1 人工圈定边界方式。
        4.3.2. 2 固定通道连通方式。
        4.3.3 多钻孔不规则交互溶洞
    4.4 风化带、卸荷带、地下水位的三角网矢量化和栅格数据化存在不足
5 针对不良地质存在问题的三维建模与修正分析
    5.1 投影TIN拓扑网点的插入精度提高方法分析
    5.2 提高曲面插值的数据分析规律性分析
    5.3 提高岩溶系统与模型的地质规律性匹配性分析
    5.4 提高不规则三角网矢量化和栅格数据化动态精度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5)高速公路边坡多元信息三维综合建模方法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公路边坡多元信息三维综合建模技术
    2.1 三维精确地形建模
    2.2 基于三维地层的边坡开挖模拟
    2.3 地层中的水位面三维表达
    2.4 三维监测设施及工程加固措施
    2.5 桥隧通道的模拟
3 工程应用实例
    3.1 裙体风化模型
    3.2 岩层界面模型
    3.3 基于GIS系统的可视化分析
        (1) 地质钻孔可视化
        (2) 监测设施及工程加固措施可视化
        (3) 地层剖面可视化分析
        (4) 监测变形和开挖信息可视化分析
4 结语

(6)区域水资源系统复杂性特征对旱灾风险的驱动效应及其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水资源系统复杂性研究
        1.3.2 旱灾风险驱动研究
        1.3.3 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1.4 研究进展评述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哈尔滨市水文要素复杂性分析
    2.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2.1.1 研究区域
        2.1.2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CEEMDAN-WPT-MFDFA算法
        2.2.2 等概率粗粒化LZC算法
        2.2.3 模糊熵算法(FE)
        2.2.4 小波熵算法(WE)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基于CEEMDAN-WPT-MFDFA的区域水文要素复杂性分析
        2.3.2 基于等概率粗粒化LZC的区域水文要素复杂性分析
        2.3.3 基于模糊熵的区域水文要素复杂性分析
        2.3.4 基于小波熵的区域水文要素复杂性分析
    2.4 讨论
        2.4.1 水文要素复杂性测度方法稳定性对比
        2.4.2 区域水文系统复杂性成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复杂性视角下的哈尔滨旱灾风险评价
    3.1 旱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标准
        3.1.1 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标准
        3.1.2 指标说明
    3.2 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及其实现
        3.2.1 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
        3.2.2 哈尔滨市旱灾危险性评价模型构建
    3.3 评价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复杂性视角下的哈尔滨水资源优化配置
    4.1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构建
        4.1.1 目标函数
        4.1.2 约束条件
        4.1.3 模型参数
        4.1.4 模型配置要素划分
    4.2 模型优化算法
        4.2.1 蚁群优化配置模型设计
        4.2.2 蚁群算法的主要参数
    4.3 供、需水量预测
        4.3.1 供水预测
        4.3.2 生活需水预测
        4.3.3 农业需水预测
        4.3.4 工业需水预测
        4.3.5 总需水量
    4.4 模型求解及分析
        4.4.1 基于蚁群算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
        4.4.2 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GIS技术的山区村镇建筑滑坡抗灾能力模糊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山区村镇建筑滑坡抗灾能力评价理论体系
    2.1 村镇建筑的滑坡抗灾能力评价流程概述
    2.2 山区村镇建筑的滑坡抗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2.1 山区村镇建筑的滑坡抗灾能力评价指标分析
        2.2.2 评价指标的数据提取
    2.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筑的滑坡抗灾能力区划
        2.3.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本概述
        2.3.2 基于灰色关联度和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2.3.3 基于GIS的山区村镇建筑的滑坡抗灾能力区划
    2.4 小结
第三章 松柏镇镇区滑坡危险性区划研究
    3.1 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1.1 评价指标的选取
        3.1.2 评价单元的选取
        3.1.3 评价指标的提取及分析
    3.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3 基于GIS的滑坡危险性评价及区划
    3.4 小结
第四章 松柏镇镇区建筑滑坡抗灾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4.1 松柏镇镇区建筑人口及其他设施概况
        4.1.1 建筑情况
        4.1.2 人口经济情况
        4.1.3 交通及其他设施情况
    4.2 松柏镇镇区建筑的滑坡抗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4.2.2 评价指标的提取及分析
    4.3 松柏镇镇区建筑的滑坡抗灾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4.3.1 指标集及评价集
        4.3.2 评价指标隶属度
        4.3.3 评价指标权重
        4.3.4 评价结果及区划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三维可视化滑坡地质模型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三维滑坡地质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
2 基于整体滑动的三维稳定性分析方法及算理验证
3 工程示例
    3.1 滑坡概况
    3.2 滑坡三维地质建模
        3.2.1 数据预处理
        3.2.2 框架模型的建立
        3.2.3 三维地质模型
    3.3 稳定性分析
4 结论

(9)金沙江旭龙水电站近坝区滑坡分形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以茂顶河口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滑坡分形特征研究
        1.2.2 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2 研究区气象水文条件
        2.2.1 气象
        2.2.2 水文
        2.2.3 水文地质特征
    2.3 地形地貌
    2.4 地层岩性
    2.5 地质构造
    2.6 地震活动特征
第3章 研究区滑坡空间分布特征
    3.1 滑坡现场地质调查
    3.2 滑坡分布特征
    3.3 滑坡成因机制
第4章 研究区滑坡分形特征研究
    4.1 滑坡体周界形态分形特征
        4.1.1 滑坡周界分形维
        4.1.2 滑坡周界形状系数
    4.2 滑坡空间分形特征
        4.2.1 滑坡群平面组合分形特征
        4.2.2 单体滑坡的三维表面分形特征
        4.2.2.1 基本原理
        4.2.2.2 具体步骤
        4.2.2.3 滑坡三维表面分维值计算
    4.3 区域地形地貌分形特征
    4.4 小结
第5章 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
    5.1 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5.1.1 评价单元的选取
        5.1.2 影响因子的提取
        5.1.2.1 高程
        5.1.2.2 坡度
        5.1.2.3 坡向
        5.1.2.4 起伏度
        5.1.2.5 地层岩性
        5.1.2.6 地质构造
        5.1.2.7 河流侵蚀
        5.1.2.8 区域地形分维值
        5.1.3 影响因子的变维分形特征
        5.1.3.1 变维分形概念与计算
        5.1.3.2 滑坡分布与影响因子变维分形研究
    5.2 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建立
        5.2.1 信息量模型
        5.2.1.1 基本原理
        5.2.1.2 信息量值计算
        5.2.2 证据权模型
        5.2.2.1 基本原理
        5.2.2.2 证据权重计算
    5.3 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分析与精度验证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论文的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金沙江奔子栏水源地库区单体滑坡稳定性智能评估及滑坡灾害区域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滑坡灾害危险性研究现状
        1.2.2 滑坡灾害易损性研究现状
        1.2.3 滑坡灾害风险性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概况
    2.1 工程概况
    2.2 自然地理概况
    2.3 地形地貌特征
    2.4 气象水文条件
        2.4.1 气象条件
        2.4.2 水文条件
        2.4.3 奔子栏水源地水库库区水文地质特征
    2.5 地层岩性特征
        2.5.1 区域地层
        2.5.2 研究区(奔子栏水源地库区)地层岩性
    2.6 地质构造特征
        2.6.1 区域构造背景
        2.6.2 研究区(奔子栏水源地库区)地质构造
    2.7 地震活动特征
        2.7.1 区域活动性断裂与地震特征
        2.7.2 奔子栏水源地水库库区地震
        2.7.3 水库诱发地震分析
第3章 库区滑坡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3.1 滑坡发育特征室内遥感解译
    3.2 滑坡现场地质调查
    3.3 研究区典型滑坡基本特征
    3.4 研究区滑坡空间分布特征
    3.5 研究区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3.5.1 地层岩性对滑坡成因的影响
        3.5.2 地质构造对滑坡成因的影响
    3.6 研究区滑坡空间分布特征与成因机制规律总结
        3.6.1 滑坡空间分布规律
        3.6.2 滑坡成因规律总结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区单体滑坡稳定性智能评估
    4.1 单体滑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数据的获取
        4.1.2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方法的特征指标提取方法
    4.2 单体滑坡稳定性智能评估方法
        4.2.1 概述
        4.2.2 极限学习机(ELM)算法简介
        4.2.3 稳定性评估模型建立与预测
        4.2.4 稳定性预测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
    5.1 评价单元的选取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2.1 评价指标分析及提取
        5.2.2 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标准
    5.3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5.3.1 主观权重
        5.3.2 客观权重
        5.3.3 组合权重
    5.4 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模型
        5.4.1 聚类模型介绍
        5.4.2 信息量模型介绍
        5.4.3 研究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
    5.5 库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滑坡灾害易损性及风险性区划研究
    6.1 滑坡灾害易损性区划
        6.1.1 基本思路
        6.1.2 评价单元的选取
        6.1.3 易损性评价指标选取与量化
        6.1.4 滑坡灾害易损性区划模型
        6.1.5 研究区滑坡灾害易损性区划评价结果分析
    6.2 滑坡灾害风险性区划
        6.2.1 滑坡风险评价的理论模型
        6.2.2 滑坡风险性评价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GIS与人工智能结合下的三维可视化滑坡危险度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土质滑坡滑前三维地形恢复研究[J]. 王振宇,张常亮,周潇朗,魏岩朔. 甘肃科学学报, 2020(01)
  • [2]我国单体滑坡模拟和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进展[J]. 吴赛男,田毅.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9(03)
  • [3]南京市猪头山东北坡滑坡影响因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D]. 常菁.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4]郑万高铁不良地质三维建模与修正分析[J]. 高军,詹跃跃,刘凯,李波.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8(S2)
  • [5]高速公路边坡多元信息三维综合建模方法及工程应用[J]. 蔡建辉. 土工基础, 2018(03)
  • [6]区域水资源系统复杂性特征对旱灾风险的驱动效应及其优化配置研究[D]. 程晨.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7]基于GIS技术的山区村镇建筑滑坡抗灾能力模糊综合评价[D]. 吴丝雨. 武汉大学, 2017(06)
  • [8]三维可视化滑坡地质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 左健扬,倪万魁,景博. 灾害学, 2017(01)
  • [9]金沙江旭龙水电站近坝区滑坡分形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以茂顶河口为例[D]. 陈宇. 吉林大学, 2016(09)
  • [10]金沙江奔子栏水源地库区单体滑坡稳定性智能评估及滑坡灾害区域风险分析[D]. 宋腾蛟. 吉林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基于GIS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滑坡风险评估三维可视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