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蔬菜硝酸盐积累的生产技术

减少蔬菜硝酸盐积累的生产技术

一、降低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的生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穆大伟[1](2017)在《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耕地紧张局势越加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开展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城市建筑环境适应性与种植技术研究,能够有效补偿耕地面积,减少资源消耗,改善城市生态,使城市产生从单纯的资源消耗型向生产型的革新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和学术意义。课题以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研、理论整合、种植试验、计算机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面: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农业城市环境适应性、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品种选择技术研究、屋顶温室有农建筑范式研究。研究内容:(1)在生产性城市理论指导下,系统梳理有农建筑理论。有农建筑是在传统民用建筑基础上,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环境调控手段,系统耦合人居生活与农业生产活动,构筑“建筑—农业—人”一体化生态系统,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2)城市环境与传统农田环境差异较大,论文以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条件下蔬菜适应性为切入点进行种植试验研究,测量蔬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蔬菜品质指标和生理指标,探讨农业在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3)对比分析蔬菜和人体对环境的要求,提出人菜共生空间光照、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指标。测量客厅、办公室、阳台、屋顶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CO2浓度,分析蔬菜在建筑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建筑蔬菜种植试验,测量生理指标与产量,计算蔬菜绿量和固碳吸氧量,探讨蔬菜生产建筑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4)结合设施农业技术和立体绿化技术,筛选建筑农业种植技术:覆土种植、栽培槽种植、栽培块种植、水培种植。提出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该技术可实现不更换栽培基质持续生产,是更加适宜建筑环境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透气型砂栽培生菜种植试验研究,论证透气型砂栽培技术可行性。(5)提出建筑农业品种选择基本原则,系统整理120种蔬菜环境要求数据,建立建筑蔬菜品种选择专家系统。以建筑农业微空间和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为基础,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6)进行屋顶温室有农建筑专题研究,探索日光温室、现代温室和建筑屋顶结合的具体模式,并将光伏与屋顶温室进行结合,使建筑具备能源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功能。利用Design Builder模拟屋顶温室、屋顶农业和普通建筑的能耗,探讨屋顶温室的节能性。论文阐述了有农建筑的内涵,通过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模拟研究对农业城市适应性、建筑适应性、建筑农业种植技术、建筑蔬菜品种选择技术、屋顶温室有农建筑模型与能耗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雨水和城市空气环境下的蔬菜生长势弱,商品产量低,营养品质较好,重金属As、Cd、Pb含量满足国家标准食品安全要求,城市雨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交通路口不宜进行蔬菜商品生产;在人菜共生建筑空间中,蔬菜要求光照强度3000lux以上,远高于人居环境要求,需要解决补光而不产生眩光的问题,人菜温度、湿度、通风环境要求范围较为接近,人菜CO2和O2具有互补作用;通过办公建筑和居住建筑环境测量试验和种植试验研究证明人菜共生是可行的,种植试验表明,南向窗台、南向阳台和西向阳台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63.15g、138.08g、132.42g,显着高于北向窗台19.01g和屋顶31.67g,不同空间蔬菜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固碳吸氧量和绿量差异明显。(2)提出建筑农业三原则:对人工作和生活影响小、对建筑环境影响小、种植管理简单,筛选出建筑农业适宜技术:覆土栽培技术、栽培槽技术、栽培块种植技术、栽培箱种植技术、水培技术;提供新的建筑农业种植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证明透气型砂栽培技术是可行的;建立120种蔬菜环境指标数据库,建立品种选择专家系统,进行建筑农业气候区划,解决了建筑蔬菜品种选择问题。(3)探索通过屋顶温室进行农业、能源复合式生产的有农建筑范式;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表明屋顶现代温室和相连建筑顶层的全年能耗为80802 Kwh,露地现代温室+没有屋顶温室的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90429 Kwh,全年节能9627 Kwh,露地日光温室+普通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8806 Kwh,屋顶日光温室和建筑顶层全年能耗为46924 Kwh,全年节能1882 Kwh,证明屋顶温室是节能的。论文为有农建筑和生产型建筑系统构筑做了部分工作,属于生产性城市理论体系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垂直农业的生产型民用建筑系统构筑》(项目批准号:51568017)的部分研究成果,为生态建筑设计探索新方法,为可持续城镇建设提供新思路。

唐琳[2](2017)在《设施农业土壤镉-硝酸盐复合污染边生产边修复过程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十年来,全球人口迅速增长,对蔬菜和纤维的需求量巨大,设施农业土壤使用强度也随之增大,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以及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大量设施农业土壤受到镉和硝酸盐严重污染,严重威胁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针对我国乃至世界设施农业土壤的镉和硝酸盐复合污染,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治理与修复技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镉和硝酸盐各自的特性决定了修复过程的差异,真正能够应用于镉-硝酸盐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植物和微生物材料十分有限。本文以我国原生镉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收集于世界各地的小白菜、空心菜种质资源的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小白菜、空心菜对镉和硝酸盐吸收和积累的差异,CO2或/和修复菌剂强化提高超积累东南景天修复镉污染的过程,富集植物和水分管理的耦合作用,超积累植物-低积累蔬菜轮作联合强化措施"边修复边生产"技术模式及效应分析,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采用大田筛选试验研究了复合污染土壤中62个基因型小白菜的生物量、镉和硝酸盐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白菜对复合污染土壤中镉和硝酸盐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差异很大,镉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基因型相差63倍,硝酸盐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基因型相差10倍。7个小白菜基因型(四月慢,甜脆春水白,28天速生白菜,德高埃菲尔,蚕白,丰邦四月白和四季小黄金)被筛选为镉-硝酸盐共低积累基因型小白菜,可以在中轻度镉-硝酸盐复合污染土壤上安全生产。降低氮肥供应率,提高钾肥供应率,叶面喷施水溶性锌肥可以降低生长在镉-硝酸盐复合污染土壤上的小白菜体内的镉和硝酸盐含量。利用土壤改良剂增加土壤钙、镁和锰的有效性,也是降低小白菜体内镉和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方式。(二)采用大田筛选试验研究了 38个基因型空心菜对复合污染土壤中镉和硝酸盐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空心菜对复合污染土壤中镉和硝酸盐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差异很大,镉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基因型相差39倍,硝酸盐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基因型相差6倍。4个空心菜基因型(江西大叶空心菜、港种青梗柳叶空心菜、香港大叶白梗空心菜和纯白小叶空心菜888)被筛选为镉-硝酸盐共低积累基因型空心菜。可以在中轻度镉-硝酸盐复合污染土壤上安全生产。增加磷肥供应比例可以降低生长在镉-硝酸盐复合污染土壤上的空心菜体内的镉、铅和锌等重金属的含量。(三)采用水培和根箱试验,研究了 CO2或/和修复菌剂强化东南景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CO2和修复菌剂联合强化处理显着增加了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的农艺性状、光合作用和根系分泌,促进东南景天对镉的活化、吸收和积累。不同的是,超积累东南景天将镉向地上部尤其是叶片中转移,从而刺激根系吸收更多的镉。非超积累东南景天将吸收的镉贮存在根部,转移到地上部的镉又尽可能多的被固定在了茎里,很少向叶片转移,从而将镉毒害降到最低。由此可见,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对镉胁迫的响应机制存在巨大差异。利用CO2和修复菌剂联合强化提高超积累东南景天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是可行的。(四)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淹水对不同基因型空心菜镉-硝酸盐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处理增加了各种基因型空心菜的各农艺性状,产生稀释效应,降低了空心菜体内镉和硝酸盐的含量和富集系数。淹水处理提高了土壤pH值,降低了土壤中镉的有效性,将高积累空心菜对复合污染土壤有效镉和硝酸盐的修复效率分别提高了 30.86%和27.81%,但是却降低了土壤中总镉的去除效率。高积累基因型空心菜对土壤有效镉和硝酸盐的去除率高,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材料。低积累基因型空心菜具有更低的镉和硝酸盐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体内镉和硝酸盐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可以在镉-硝酸盐复合污染土壤上安全生产。(五)采用大田试验,在镉-硝酸盐复合污染设施农业土壤上种植了内生菌强化超积累东南景天,配合以农业有机废弃物大棚发酵CO2施肥,并将发酵残渣作为有机肥施入土壤,轮作以镉-硝酸盐共低积累空心菜和小白菜,并配合以合理的水分管理措施。结果表明,在两年的修复试验中,联合强化处理超积累东南景天总镉积累量分别是常规栽培超积累东南景天的2.57和2.48倍。与常规蔬菜轮作处理相比,与超积累东南景天轮作的空心菜和小白菜具有更低的镉和硝酸盐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经过两年的边生产边修复后,复合污染土壤中的总镉、有效镉和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 56.51%、62.70%和65.35%。证实了此轮作系统可以在不完全停止生产的同时,对中度镉-硝酸盐复合污染土壤开展植物修复,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镉-硝酸盐复合污染土壤"边生产边修复"技术体系。

王纪辉[3](2016)在《发酵蔬菜中亚硝酸盐降解及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泡菜作为一种传统的蔬菜发酵制品,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但发酵蔬菜主要以传统发酵方式为主,微生物菌群复杂多变,发酵周期长,亚硝酸盐含量高,产品安全性差。因此,本文从泡菜中有机酸种类及其对亚硝酸盐的降解机理入手,解决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高,降解缓慢的问题,为亚硝酸盐降解及控制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泡菜在自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种类进行分析,得出泡菜中含有草酸、酒石酸、乳酸、乙酸、琥珀酸等有机酸。通过对不同有机酸种类体外降解亚硝酸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酸、乳酸、乙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丁二酸均能降解亚硝酸盐,增加有机酸浓度,提高温度,均可加快亚硝酸盐的降解,对亚硝酸盐降解能力顺序为草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丁二酸>乙酸,而且亚硝酸盐降解率也随亚硝酸盐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2.在亚硝酸盐降解机理的基础上,接种乳酸菌菌剂,强化乳酸发酵,进而对亚硝酸盐进行降解及控制,通过将乳酸菌菌株进行单菌株和复合菌株发酵,最终筛选出复合菌剂配比为乳杆菌属(LP):肠膜明串珠菌属(LM)=1:2这一菌株组合作为复合发酵菌剂,并将复合菌剂用于发酵萝卜中亚硝酸盐降解工艺的研究,通过对蔗糖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复合菌株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亚硝酸盐降解的最优发酵工艺为:蔗糖添加量为0.5%、食盐添加量为4%、接种量为4%、发酵时间为72h、发酵温度为28℃。在此亚硝酸盐降解工艺条件下,发酵萝卜中总酸含量为0.72g/100g,亚硝酸盐含量为0.255mg/kg。3.在亚硝酸盐降解工艺的基础上,试验以氯化钙添加量、乳酸钙添加量、丙酸钙添加量为试验因素,以脆度和感官评分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复合保脆剂的最佳配比为氯化钙:乳酸钙:丙酸钙=1:0.5:1.5,并将氯化钙、乳酸钙、丙酸钙三者制成复合保脆剂,因为各成分间的相互协同增效作用,对发酵萝卜脆度和感官评价的影响均优于单一保脆剂,且复合保脆剂总添加量在0.1%(其中氯化钙:乳酸钙:丙酸钙=1:0.5:1.5)时,能显着改善发酵萝卜的质构特性,获得最佳的感官品质。4.在保脆工艺的基础上,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指标,以八角添加量、大蒜添加量、生姜添加量、辣椒添加量为试验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来确定四个因素的添加量,最终得到发酵产品最佳工艺配方为:八角添加量为0.30%、大蒜添加量为0.90%、生姜添加量为0.80%、辣椒添加量为0.90%。在此配方工艺条件下,产品感官评分为92.3分,色泽正常,酸辣味均匀协调,香气突出,质地嫩脆。

卞中华[4](2015)在《采收前连续LED光照调控生菜硝酸盐代谢机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硝酸盐在蔬菜中过量积累不仅导致品质下降,而且还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光照是影响蔬菜生长发育和硝酸盐代谢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连续光照作为光环境调控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正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于连续光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蔬菜产量的改善和对光合能力的影响等方面,缺乏其对调控蔬菜硝酸盐代谢机理的深入研究。为探明连续光照调控蔬菜硝酸盐代谢及品质的作用机理,本研究选择了世界范围广泛种植,同时也是被作为研究蔬菜对光环境响应机制的模式植物—生菜为试验材料。试验选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和容易积累硝酸盐的“奶油”生菜(Lactuca Stiva L.)为供试品种,采用营养液栽培,选用红蓝光(RB LED)、红蓝绿光(RBG LED)和白光LEDs及荧光灯进行短期连续光照处理。试验重点研究连续光照对生菜植株生长、硝酸盐含量、抗氧化酶系统响应、光合特性、硝酸盐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对连续光照条件下生菜叶片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叶绿体a/b补光复合体(LHCP)、D1蛋白(psbA)及Rubisco大亚基(rbcL)和小亚基(rbcS)基因的表达规律进行分析。主要研结果与研究结论如下:1.采收前,采用不同光照强度(100、200、300和400μmol m-2 s-1),红(R)蓝(B)比为4:1的RB LEDs进行连续光照,结果显示,采用200μmol m-2 s-1的光照强度进行24 h连续光照导致生菜硝酸盐含量显着降低,与光照强度为200μmol m-2 s-1,光周期为12 h的RB LEDs对照相比降低了42.2%。然而当连续光照时间超过24 h则会引起硝酸盐在生菜叶片中再次积累。2.采收前,以光照强度为200μmol m-2 s-1的不同光质光源进行连续光照处理,结果显示,与RB LEDs对照相比较,RB LEDs(R:B=4:1;RB-CL)和RBG LEDs(R:B:G=4:1:1;RBG-CL)进行24 h导致生菜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42.9%和57.2%。在24 h时,RBG-CL处理下生菜叶片多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着高于RB-CL。3.采用不同光质进行24 h连续光照导致光合电子传递(JSPII)显着降低,引起净光合速率(Pn)下降,但是引起硝酸盐代谢或PSI水-水循环的电子传递(Ja)显着增加。与RB-CL相比,RBG-CL可显着减少非光能热耗散,提高电子传递速率JSPII和Ja,从而提高连续光照条件下生菜光合能力,并为硝酸盐代谢提供更多的还原能,促进生菜的生长和硝酸盐含量的降低。4.采用的不同光质进行24 h连续光照引起NR活性显着提高,NR和NiR基因显着上调表达,但是连续光照时间超过24 h则会导致NR、NiR和Gs活性显着降低。RBG-CL处理下NR和NiR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RB-CL。除RBG-CL外,连续光照超过24 h导致生菜叶片HLCP和psbA基因表达显着下降。RBG-CL导致HLCP和psb A基因表达在12和24 h时显着增加。此外,连续光照导致rbcL和rbcS基因表达显着增加,并在24 h达到最大转录积累量,但是连续光照超过48h导致NR、NiR和rbcL基因表达明显下降。可见,连续光照对NR和NiR活性及其对NR、NiR、HLCP和psbA相关基因表达的综合调控是连续光照促进硝酸盐转化、提高生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原因。

杨波,郑青松[5](2009)在《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积累问题及其调控》文中研究说明不合理的施肥和环境因素等都可引起硝酸盐在蔬菜中的过量富集,从而影响蔬菜的品质,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

付晓忠[6](2009)在《无土栽培蔬菜(莴苣)硝酸盐累积规律及其营养调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以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培方法,进行营养控制,研究氮素、磷素、钾素、微量元素及其它化学物质不同供应水平对莴苣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营养液配方,确定生产上蔬菜硝酸盐的控制方法,提出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的生产技术措施。本试验研究成果对于科学指导蔬菜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持续生态农业,维护食品安全,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结果如下:1、氮素是蔬菜体内增加硝酸盐含量的主导因素,随着氮素浓度水平的增加,莴苣积累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且无临界值。莴苣营养液配制时应将总氮量控制在硝酸盐含量相对比较安全、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强和单株产量较高的水平,即总氮水平为3.2 mmol/L(N3)左右比较适宜。2、莴苣是喜硝态氮肥的蔬菜作物,单施硝态氮肥可显着提高莴苣产量,但导致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综合考虑莴苣的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产量各方面,在适宜氮素总量前提下,以硝态氮(NO3-—N)与铵态氮(NH4+-N)配合施用效果较好,二者的比例关系为75∶25和50∶50最为适宜。3、在氮素、钾素及微量元素一致的基础上,磷素浓度为0.2mmol/L~0.4mmol/L时,莴苣体内硝酸盐含量较少,硝酸还原酶活性较低,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较高,产量也较高,是较适宜的培养莴苣的磷素用量。4、在氮素、磷素及微量元素一致的基础之上,钾素浓度为1.2mmol/L时,莴苣体内硝酸盐含量较少,硝酸还原酶活性较低,叶绿素含量和产量较高,是较适宜的培养莴苣的钾素用量。5、在大量元素用量一定的基础之上,利用硼、锰、锌、铜、钼五种微量元素不同供应水平对莴苣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了各微量元素的适宜施用量:1.43 mg·L-1 H3BO3、2.13 mg·L-1MnSO4·4H2O、0.22mg·L-1ZnSO4·7H2O、0.04mg·L-1CuSO4·5H2O、0.02mg·L-1 ( NH4 )6Mo7O24·4H2O。6、在营养液正常供应的基础之上,利用最优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化学物质组合处理条件下莴苣体内硝酸盐含量积累状况,综合产量、硝酸盐含量和品质指标状况,可以确定赤霉素(25mg/L)+钼酸铵(300mg/L)+双氰胺(26.3mg/L)是试验条件下较为适宜的量比组合。7、根据试验分析得出莴苣水培生产的营养液优化配方,即236.2 mg·L-1Ca(NO3)2·4H2O、121.3 mg·L-1 KNO3、98.6 mg·L-1 MgSO4·7H2O、42.6 mg·L-1 Na2HPO4·2H2O、20 mg·L-1 Na2Fe-EDTA、1.43 mg·L-1 H3BO3、2.13 mg·L-1MnSO4·4H2O、0.22mg·L-1ZnSO4·7H2O、0.04mg·L-1CuSO4·5H2O、0.02mg·L-1(NH4)6Mo7O24·4H2O。8、通过试验,在N、P、K、微量元素、化学物质适宜供应水平下,莴苣硝酸盐含量分别为341.33 mg·kg-1·FW、582.3 mg·kg-1·FW、252 mg·kg-1·FW、22.31 mg·kg-1·FW 312.63 mg·kg-1·FW、341 mg·kg-1·FW,均在国家和行业限量标准范围之内。9、制定出无土栽培条件下高产、优质、低硝酸盐含量蔬菜生产技术措施:本措施适用于水培和基质培条件下的蔬菜栽培,主要从氮、磷、钾肥用量、氮素形态和配比、微量元素和化学物质配施方面着手进行调控。

马惠民[7](2009)在《青菜增铵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青菜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条件,从植物营养和植物生理的角度来探讨不同青菜品种对不同铵硝比反应差异及其机理的影响规律,并筛选出对不同铵硝配比敏感及钝感的青菜品种,然后利用所筛选出的典型品种青菜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青菜的光合特性、根系生长发育特性、以及对NPK吸收累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青菜的生物量(地上部、地下部)有显着的影响,供试4个品种(苏州青、青丰1号、上海青和热优2号)的生物量(地上部、地下部)均随着营养液中NH4+-N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并在营养液中铵硝配比为25:75时达最高。然后,随着NH4+-N比例的进一步增加,4个青菜的生物量(地上部、地下部)反而迅速下降,当营养液中铵硝配比为50:50时,其生物量反而低于全硝处理。说明通过改变营养液中铵硝配比可以改变青菜的生长发育,但营养液中过高或过低的NH4+-N比例均要影响青菜的生物量,只有适宜的铵硝配比对青菜生长发育才具有较好地促进作用。本研究认为适合青菜生长的最佳铵硝配比为25:75。不同铵硝配比对青菜根系的根冠比有影响,随着营养液中NH4+-N比例的增加,青菜的根冠比先上升,然后下降。2不同铵硝配比对青菜地上部硝酸盐含量有显着影响,4个品种青菜地上部的硝酸盐含量均是随着营养液中NH4+-N比例的上升而下降。3不同品种青菜对不同铵硝配比的反应不一样。从不同铵硝配比与青菜生物量(地上部、地下部)及青菜地上部硝酸盐含量的响应情况来看,在供试的4个青菜品种中,苏州青(Suzhouqing, Szq)和热优2号(Reyou 2, Ry2)属于典型青菜品种,其中苏州青对不同铵硝配比最为敏感,是敏感型青菜品种,而热优2号对不同铵硝配比敏感程度最低,是钝感型青菜品种。4不同铵硝配比对2个典型品种青菜各部位含氮量的影响不大,但对植株中磷、钾含量的积累有显着影响,研究显示植株体内磷、钾含量以铵硝比为25:75时最高。同时不同铵硝配比对2个典型品种青菜的光合特性有显着的影响。随着营养液中NH4+-N比例的增加,青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均随着增加,并在营养液中NH4+-N比例为25%时达最高。然后,随着NH4+-N比例的进一步增加到50%,上述特性反而迅速下降。叶片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随着营养液中NH4+-N比例的增加而下降,并在营养液中NH4+-N比例为25%时达最低。然后,随着NH4+-N比例的进一步增加到50%,叶片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反而有所增加。5从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青菜光合特性影响的角度来看,与热优2号青菜相比,苏州青对环境中不同铵硝配比的变化更为敏感,热优2号对环境中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及不同铵硝配比的变化钝感。6不同铵硝配比对青菜的根系特征参数有显着的影响。随着营养液中NH4+-N比例从0%增加到10%及25%,青菜根系表面积、体积、总根长及侧根数量均随之增加,并在营养液中NH4+-N比例为25%时达最高,且在0%处理与25%处理的差异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随着营养液中NH4+-N比例的进一步增加到50%,根系表面积、体积、总根长及侧根数量参数反而迅速下降。7从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青菜根系特征参数影响的角度来看,与热优2号青菜相比,苏州青对环境中不同形态氮素营养的变化更为敏感。

吴琼,杜连凤,赵同科,安志装,刘继培,吴晓磊,马茂亭[8](2009)在《菜地硝酸盐累积现状、影响及其解决出路》文中研究指明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但其是一种易富集硝酸盐的作物,而蔬菜体内硝酸盐的累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氮肥过量施用造成土壤硝酸盐积累是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各国学者曾先后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来研究硝酸盐产生的途径及解决办法,但大多研究比较分散,笔者总结了菜地硝酸盐累积的现状以及对地下水、蔬菜、大气、人体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了选育低硝酸盐累积量的蔬菜品种、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等解决方法。

赵锡海,许世卫[9](2008)在《蔬菜硝酸盐污染及防控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蔬菜中硝酸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本文论述了硝酸盐污染的危害,分析了影响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和控制硝酸盐污染的主要对策。

张兵,潘大丰,黄昭瑜,钟娇娥,李群,金肇熙[10](2007)在《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的影响因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深圳市郊进行了小白菜、菜心的硝酸盐积累田间试验,采用统计分析类数据挖掘技术对田间栽培、光照、施肥条件、采收期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氮肥水平条件下,对蔬菜硝酸盐积累影响显着的因子依次为光照、采收时期、追肥次数和基肥比例。在此基础上,从16种试验方案中筛选出4种适宜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模式,研究结果对控制蔬菜中的硝酸盐积累和预测提供了依据。

二、降低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的生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降低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的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都市农业
        1.2.2 设施农业
        1.2.3 立体绿化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创新点
第2章 有农建筑与产能建筑
    2.1 有农建筑
        2.1.1 垂直农场
        2.1.2 有农建筑
    2.2 产能建筑
        2.2.1 被动房
        2.2.2 产能房
    2.3 生产型建筑
第3章 农业的城市环境适应性研究
    3.1 城市雨水种菜可行性试验研究
        3.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3.1.2 材料与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结论
    3.2 城市道路环境生菜环境适应性研究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3.2.4 结论
第4章 农业的建筑环境适应性研究
    4.1 建筑农业环境理论分析
        4.1.1 蔬菜对环境的要求
        4.1.2 人菜共生环境研究
    4.2 建筑农业环境试验研究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3 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和生态效益研究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3.3 讨论
        4.3.4 结论
第5章 建筑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5.1 建筑农业蔬菜种植技术
        5.1.1 覆土种植
        5.1.2 栽培槽
        5.1.3 栽培块
        5.1.4 栽培箱
        5.1.5 水培
        5.1.6 栽培基质
    5.2 建筑农业新技术:透气型砂栽培技术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透气型砂栽培床
        5.2.3 砂的理化指标研究
        5.2.4 水肥控制技术研究
        5.2.5 砂栽培的特点
    5.3 透气型砂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5.3.1 研究现状
        5.3.2 材料与方法
        5.3.3 结果与分析
        5.3.4 讨论与结论
第6章 建筑农业品种选择技术研究
    6.1 品种选择原则
        6.1.1 研究现状
        6.1.2 品种选择原则
    6.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6.2.1 蔬菜品种数据库
        6.2.2 品种选择专家系统
    6.3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6.3.1 建筑农业空间微气候类型
        6.3.2 建筑农业气候区划
        6.3.3 建筑农业气候区评述
第7章 温室与屋顶温室
    7.1 温室
        7.1.1 日光温室
        7.1.2 现代温室
        7.1.3 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7.2 光伏温室:农业与能源复合式生产
        7.2.1 研究现状
        7.2.2 农业光伏电池
        7.2.3 光伏温室的光环境
        7.2.4 光伏温室设计
        7.2.5 实践案例
    7.3 温室环境试验研究
        7.3.1 材料与方法
        7.3.2 结果与分析
        7.3.3 结论
    7.4 屋顶温室
        7.4.1 研究现状
        7.4.2 实践案例
        7.4.3 屋顶温室类型
    7.5 屋顶温室模型构建
        7.5.1 生产性设计理念
        7.5.2 屋顶日光温室
        7.5.3 屋顶现代温室
        7.5.4 屋顶温室透明覆盖材料
    7.6 屋顶温室生产潜力研究
        7.6.1 评估模型的建立
        7.6.2 天津市屋顶温室面积
        7.6.3 屋顶温室的生产潜力
        7.6.4 自给率分析
        7.6.5 结果与讨论
    7.7 屋顶温室能耗模拟研究
        7.7.1 能耗模拟分析软件
        7.7.2 建筑能耗模型
        7.7.3 能耗模拟参数设置
        7.7.4 能耗模拟结果与分析
        7.7.5 能耗模拟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设施农业土壤镉-硝酸盐复合污染边生产边修复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设施农业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 设施农业的重要意义
        1.1.2 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土壤镉-硝酸盐复合污染
        1.2.1 土壤镉污染研究现状
        1.2.2 土壤硝酸盐污染研究现状
        1.2.3 镉和硝酸盐进入食物链的健康风险
    1.3 植物修复的重要意义
    1.4 提高植物修复效率的措施
        1.4.1 肥料
        1.4.2 微生物
        1.4.3 农艺措施调控
        1.4.4 栽培模式
    1.5 边生产边修复重要意义及研究现状
        1.5.1 边生产边修复重要意义
        1.5.2 边生产边修复研究现状
    1.6 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基因型蔬菜对土壤镉-硝酸盐吸收和积累特性差异
    第一节 不同基因型小白菜对土壤镉-硝酸盐吸收和积累特性差异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土壤
        2.2.2 供试植物
        2.2.3 试验方法
        2.2.3.1 种子发芽
        2.2.3.2 植物收获
        2.2.4 观测项目及方法
        2.2.4.1 金属元素含量测定
        2.2.4.2 硝酸盐含量测定
        2.2.4.3 氮含量测定
        2.2.4.4 磷含量测定
        2.2.4.5 叶绿素含量测定
        2.2.4.6 蛋白质含量测定
        2.2.4.7 维生素C含量测定
        2.2.4.8 纤维素含量测定
        2.2.5 数据统计分析与作图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基因型小白菜鲜重和生物量差异
        2.3.2 不同基因型小白菜对镉吸收积累的差异
        2.3.3 不同基因型小白菜对硝酸盐吸收积累的差异
        2.3.4 小白菜镉和硝酸盐吸收积累的基因型差异
        2.3.5 小白菜镉含量与一些矿质元素和营养指标的相关性
        2.3.6 小白菜硝酸盐含量与一些营养元素的相关性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二节 不同基因型空心菜对土壤镉-硝酸盐吸收和积累特性差异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土壤
        2.2.2 供试植物
        2.2.3 试验方法
        2.2.3.1 种子发芽
        2.2.3.2 植物收获
        2.2.4 观测项目及方法
        2.2.5 数据统计分析与作图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基因型空心菜鲜重和生物量差异
        2.3.2 不同基因型空心菜对镉吸收积累差异
        2.3.3 不同基因型空心菜对硝酸盐吸收积累的差异
        2.3.4 空心菜镉和硝酸盐吸收积累的基因型差异
        2.3.5 空心菜镉和硝酸盐含量与一些矿质元素和营养指标的相关性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镉超积累植物提取修复的二氧化碳与修复菌剂联合强化作用及机理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植物
        3.2.2 CO_2处理
        3.2.3 接种体准备
        3.2.4 试验设计
        3.2.4.1 水培试验
        3.2.4.2 根箱试验
        3.2.5 观测项目及方法
        3.2.5.1 植物样品镉分析
        3.2.5.2 植物根系形态分析
        3.2.5.3 植物光合作用参数分析
        3.2.5.4 植物根系分泌物分析
        3.2.5.5 土壤总镉分析
        3.2.5.6 土壤有效镉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植物生长与光合特性
        3.3.1.1 植物长势及生物量
        3.3.1.2 光合色素
        3.3.1.3 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
        3.3.2 植物镉吸收、转运与积累
        3.3.3 根系发育与分泌特性
        3.3.3.1 植物根系形态
        3.3.3.2 pH值
        3.3.3.3 有机碳、总氮
        3.3.3.4 有机酸含量及组分
        3.3.3.5 可溶性糖含量
        3.3.4 土壤镉修复效率
        3.3.4.1 不同根距土壤pH值
        3.3.4.2 土壤中总镉含量
        3.3.4.3 土壤中有效镉含量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镉-硝酸盐富集植物修复与水分管理的耦合作用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土壤
        4.2.2 供试植物
        4.2.3 试验方法
        4.2.3.1 种子发芽
        4.2.3.2 植物收获
        4.2.3.3 土壤样品采集
        4.2.4 观测项目及方法
        4.2.4.1 植物样品镉分析
        4.2.4.2 植物样品硝酸盐分析
        4.2.4.3 土壤总镉分析
        4.2.4.4 土壤有效镉含量分析
        4.2.4.5 土壤硝酸盐分析
        4.2.4.6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4.2.5 数据统计分析与作图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植物长势及生物量
        4.3.2 植物对镉和硝酸盐的吸收转运与积累
        4.3.2.1 植物镉含量及分布
        4.3.2.2 植物镉转运系数及富集系数
        4.3.2.3 植物硝酸盐含量及分布
        4.3.2.4 植物硝酸盐转运系数及富集系数
        4.3.3 根际微生物特性
        4.3.3.1 根际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
        4.3.3.2 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变化
        4.3.3.3 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差异
        4.3.4 土壤中镉和硝酸盐的去除
        4.3.4.1 土壤pH
        4.3.4.2 土壤中总镉、有效镉和硝酸盐含量
        4.3.4.3 土壤中总镉、有效镉和硝酸盐去除率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镉-酸盐复合污染"边修复边生产"技术模式及效应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土壤
        5.2.2 供试植物
        5.2.2.1 超积累植物
        5.2.2.2 低积累蔬菜
        5.2.2.3 常规蔬菜
        5.2.3 试验方法
        5.2.3.1 CO_2施肥
        5.2.3.2 接种体准备
        5.2.3.3 试验设计
        5.2.4 观测项目及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植物长势及生物量
        5.3.2 植物镉含量
        5.3.3 植物硝酸盐含量
        5.3.4 土壤镉和硝酸盐去除率
    5.4 讨论
    5.5 结论
第六章 综合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6.1 综合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3)发酵蔬菜中亚硝酸盐降解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发酵蔬菜的概述
        1.1.1 发酵蔬菜的概念及历史
    1.2 发酵蔬菜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发酵蔬菜国内研究状况
        1.2.2 发酵蔬菜国外研究状况
    1.3 发酵蔬菜的营养价值以及功能
        1.3.1 营养丰富有益于身体健康
        1.3.2 预防疾病及具有抗癌症、肿瘤功能
        1.3.3 具有净肠和易于消化及减肥作用
        1.3.4 具有杀菌以及抑菌功能
        1.3.5 具有预防中毒的作用
        1.3.6 具有美容及抗衰老功能
    1.4 泡菜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1.4.1 泡菜中微生物导致的食品安全
        1.4.2 泡菜中亚硝酸盐引起的食品安全
    1.5 发酵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以及降解方法
        1.5.1 发酵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
        1.5.2 发酵蔬菜中亚硝酸盐的降解方法
        1.5.2.1 抗坏血酸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降解作用
        1.5.2.2 茶多酚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降解作用
        1.5.2.3 部分蔬菜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降解作用
        1.5.2.4 乳酸菌菌剂发酵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降解作用
    1.6 乳酸菌剂发酵蔬菜的优势
    1.7 课题立题依据以及研究内容
        1.7.1 立题依据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发酵蔬菜中有机酸对亚硝酸盐的降解作用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原料及试剂
        2.1.1.1 试验原料
        2.1.1.2 试验试剂
        2.1.2 试验仪器及设备
        2.1.3 试验试剂配制方法
        2.1.3.1 试剂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泡菜的制作工艺
        2.2.2 亚硝酸盐标准曲线的绘制
        2.2.3 腌渍液的pH值和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2.2.4 发酵蔬菜中总酸含量的测定
        2.2.5 泡菜中有机酸种类的测定
        2.2.6 不同有机酸种类对亚硝酸盐降解因素的试验
        2.2.6.1 不同有机酸种类浓度对亚硝酸盐降解的影响
        2.2.7 温度对有机酸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2.2.8 亚硝酸盐起始浓度对有机酸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2.3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亚硝酸盐标准曲线的绘制
        2.4.2 泡菜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和有机酸种类的测定
        2.4.2.1 泡菜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变化
        2.4.2.2 泡菜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种类的测定
        2.4.3 不同有机酸种类浓度对亚硝酸盐降解作用的影响
        2.4.3.1 不同浓度草酸对亚硝酸盐降解的影响
        2.4.3.2 不同浓度乳酸对亚硝酸盐降解的影响
        2.4.3.3 不同浓度乙酸对亚硝酸盐降解的影响
        2.4.3.4 不同浓度酒石酸对亚硝酸盐降解的影响
        2.4.3.5 不同浓度苹果酸对亚硝酸盐降解的影响
        2.4.3.6 不同浓度柠檬酸对亚硝酸盐降解的影响
        2.4.3.7 不同浓度丁二酸对亚硝酸盐降解的影响
        2.4.4 温度对有机酸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2.4.5 亚硝酸盐起始浓度对有机酸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2.4.6 添加有机酸对腌渍液pH值和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2.4.6.1 起始p H(p H=3.0)对腌渍液p H值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2.4.6.2 起始p H(p H=4.0)对腌渍液p H值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菌剂用于发酵萝卜中亚硝酸盐降解工艺的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试验原料及试剂
        3.1.1.1 试验原料
        3.1.1.2 试验试剂
        3.1.1.3 试验菌株
        3.1.2 试验仪器及设备
        3.1.3 培养基及试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3.1.3.1 MRS液体培养基的配制
        3.1.3.2 试剂的配制
    3.2 试验内容与方法
        3.2.1 发酵萝卜技术路线
        3.2.2 自然发酵萝卜工艺条件
        3.2.3 亚硝酸盐标准曲线的绘制
        3.2.4 发酵萝卜中总酸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3.2.5 发酵萝卜中亚硝酸盐降解工艺的单因素试验
        3.2.5.1 复合菌剂配比对总酸和亚硝酸盐的影响
        3.2.5.2 蔗糖添加量对总酸和亚硝酸盐的影响
        3.2.5.3 食盐添加量对总酸和亚硝酸盐的影响
        3.2.5.4 复合菌剂接种量对总酸和亚硝酸盐的影响
        3.2.5.5 时间对总酸和亚硝酸盐的影响
        3.2.5.6 温度对总酸和亚硝酸盐的影响
        3.2.6 发酵萝卜中亚硝酸盐降解工艺的正交试验设计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自然发酵萝卜中总酸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
        3.3.2 复合菌剂配比对总酸和亚硝酸盐的影响
        3.3.3 蔗糖添加量对总酸和亚硝酸盐的影响
        3.3.4 食盐添加量对总酸和亚硝酸盐的影响
        3.3.5 复合菌剂接种量对总酸和亚硝酸盐的影响
        3.3.6 发酵时间对总酸和亚硝酸盐的影响
        3.3.7 发酵温度对总酸和亚硝酸盐的影响
        3.3.8 发酵萝卜中亚硝酸盐降解工艺正交试验优化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酵萝卜保脆技术的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试验原料及试剂
        4.1.1.1 试验原料
        4.1.1.2 试验试剂
        4.1.1.3 试验菌株
        4.1.2 试验仪器及设备
        4.1.3 培养基的配制
    4.2 试验内容与方法
        4.2.1 试验技术路线
        4.2.2 试验方法
        4.2.2.1 发酵萝卜的TPA测定
        4.2.2.2 发酵萝卜的TPA测定条件
        4.2.3 发酵萝卜保脆技术的单因素试验
        4.2.3.1 氯化钙对发酵萝卜脆度及品质的影响
        4.2.3.2 乳酸钙对发酵萝卜脆度及品质的影响
        4.2.3.3 丙酸钙对发酵萝卜脆度及品质的影响
        4.2.4 复合保脆剂最佳配比正交试验设计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氯化钙添加量的确定
        4.3.2 乳酸钙添加量的确定
        4.3.3 丙酸钙添加量的确定
        4.3.4 复合保脆剂最佳配比正交优化试验结果
        4.3.5 单一保脆剂和复合保脆剂的对比
        4.3.6 复合保脆剂最适添加量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发酵萝卜调味技术的研究
    5.1 材料与仪器
        5.1.1 试验原料及试剂
        5.1.1.1 试验原料
        5.1.1.2 试验试剂
        5.1.1.3 试验菌株
        5.1.2 试验仪器及设备
        5.1.3 培养基的配制
    5.2 试验内容与方法
        5.2.1 试验技术路线
        5.2.2 香辛料对发酵萝卜品质影响的单因素试验
        5.2.2.1 八角添加量对发酵萝卜品质的影响
        5.2.2.2 大蒜添加量对发酵萝卜品质的影响
        5.2.2.3 生姜添加量对发酵萝卜品质的影响
        5.2.2.4 辣椒添加量对发酵萝卜品质的影响
        5.2.3 发酵萝卜调味配方优化
        5.2.4 发酵萝卜感官评价标准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单因素试验
        5.3.1.1 八角添加量的确定
        5.3.1.2 大蒜添加量的确定
        5.3.1.3 生姜添加量的确定
        5.3.1.4 辣椒添加量的确定
        5.3.2 响应面优化试验
        5.3.2.1 响应面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5.3.2.2 响应面试验中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分析
        5.3.2.3 发酵萝卜最佳配方工艺确定及验证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4)采收前连续LED光照调控生菜硝酸盐代谢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蔬菜硝酸盐含量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1 硝酸盐含量在蔬菜种类间的差异
        1.1.2 蔬菜硝酸盐过量积累对人体的危害
        1.1.3 蔬菜硝酸盐污染及其分级评价标准
        1.1.4 我国部分城市蔬菜硝酸盐污染程度
    1.2 硝酸盐在蔬菜内过量积累的原因
        1.2.1 不合理施肥
        1.2.2 光照不足
        1.2.3 极端温度变化
        1.2.4 水分条件失衡
        1.2.5 不合理采收
    1.3 调控蔬菜硝酸盐含量的途径
        1.3.1 品种选育
        1.3.2 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
        1.3.3 采后合理的储存与加工方式
    1.4 硝酸盐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分布、同化和再利用
        1.4.1 硝酸盐在植物体内的转运
        1.4.2 硝酸盐在植物体的分布
        1.4.3 硝酸盐在植物体的同化及再利用
    1.5 光环境对蔬菜体内碳氮分配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1.5.1 植物体内碳分配假说
        1.5.2 光环境对植物碳分配的主导作用
        1.5.3 植物体内氮分配规律
        1.5.4 植物体内碳氮分配的交互关系
        1.5.5 植物体内碳氮同化与光照条件的关系
    1.6 连续光照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6.1 连续光照定义及连续光照研究的意义
        1.6.2 连续光照对植物光合的影响
        1.6.3 连续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7 LED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的优势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8.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8.2 主要研究内容
        1.8.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连续光照下光照强度对生菜硝酸盐和内源物质代谢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品种
        2.1.2 试剂及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材料的准备与取样
        2.2.2 测定目标与方法
        2.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连续光照下光照强度对生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2.3.2 连续光照下光照强度对生菜多酚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3 连续光照下光照强度对生菜荧光特性的影响
        2.3.4 连续光照下光照强度对生菜地上部鲜重的影响
    2.4 讨论
        2.4.1 连续光照下光照强度对生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2.4.2 连续光照下光照强度对生菜叶绿素及多酚含量的影响
        2.4.3 连续光照下光照强度对生菜荧光特性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硝酸盐和内源物质代谢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品种
        3.1.2 试剂与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试验材料的准备与取样
        3.2.2 测定目标与方法
        3.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生长的影响
        3.3.2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3.3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植物化学物质的影响
        3.3.4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3.3.5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荧光特性的影响
    3.4 讨论
        3.4.1 不同光质连续光照对生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4.2 不同光质连续光照对生菜生长的影响
        3.4.3 不同光质连续光照对生菜光合系统响应的影响
        3.4.4 不同光质连续光照下光合与硝酸盐代谢的关系
    3.5 小结
第四章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氮代谢关键酶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品种
        4.1.2 试剂与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试验材料准备与取样
        4.2.2 测定目标与方法
        4.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4.3.2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C和N含量的影响
        4.3.3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NR活性的影响
        4.3.4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Ni R活性的影响
        4.3.5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Gs活性的影响
        4.3.6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4.3.7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4.3.8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CAT活性的影响
        4.3.9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MDA活性的影响
    4.4 讨论
        4.4.1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C、N含量的影响
        4.4.2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硝酸盐吸收利用的影响
        4.4.3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光能吸收与分配及物质代谢相关性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品种
        5.1.2 试剂与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试验材料准备与取样
        5.2.2 测定目标与方法
        5.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连续光照下生菜叶片Ru BP羧化速率CO2分压及暗呼吸速率测定
        5.3.2 24 h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硝酸盐及植物化学物质的影响
        5.3.3 24 h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光合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5.3.4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Pn的影响
        5.3.5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Ci及Ls的影响
        5.3.6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gm的影响
        5.3.7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光能吸收速率的影响
        5.3.8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叶片光合电子流分配的影响
        5.3.9 连续光照下光合能量与物质代谢相关性分析
    5.4 讨论
        5.4.1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光合性能的影响
        5.4.2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光能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5.4.3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光合电子流分配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生菜NR和Ni R基因及光合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品种
        6.1.2 试剂与仪器
    6.2 试验方法
        6.2.1 试验材料准备与取样
        6.2.2 测定目标与方法
        6.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1 样品RNA提取质量检测
        6.3.2 目的基因及内参基因引物特异性扩增
        6.3.3 NR及Ni R基因表达分析
        6.3.4 光合系统II反应中心蛋白基因表达分析
        6.3.5 Rubisco大小亚基基因表达分析
    6.4 讨论
        6.4.1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NR及Ni R基因表达的影响
        6.4.2 连续光照下光质对PSII反应中心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6.5 小结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6)无土栽培蔬菜(莴苣)硝酸盐累积规律及其营养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氮素不同水平与莴苣硝酸盐积累的试验
    2.2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用量与莴苣硝酸盐积累的试验
    2.3 磷素不同用量与莴苣硝酸盐积累及品质的试验
    2.4 钾素不同用量与莴苣产量、品质及硝酸盐积累的试验
    2.5 微量元素不同供应水平与莴苣产量、品质及硝酸盐积累的试验
    2.6 不同化学物质与莴苣硝酸盐积累的试验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氮素不同水平对莴苣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3.2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用量对莴苣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3.3 磷素不同用量对莴苣硝酸盐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3.4 钾素不同用量对莴苣硝酸盐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5 微量元素不同供应水平对莴苣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3.6 不同化学物质对莴苣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氮素不同水平对莴苣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4.2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用量对莴苣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4.3 磷素不同用量对莴苣硝酸盐含量与品质的影响
    4.4 钾素不同用量对莴苣硝酸盐含量、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4.5 微量元素不同供应水平对莴苣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4.6 不同化学物质对莴苣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4.7 莴苣水培生产的营养液优化配方
    4.8 莴苣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安全评价
    4.9 无土栽培条件下高产、优质、低硝酸盐含量蔬菜生产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青菜增铵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蔬菜硝酸盐含量现状与人体健康
    1.2 硝态氮肥施用情况
    1.3 蔬菜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与同化
    1.4 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1.5 蔬菜硝酸盐含量基因型差异的生理基础
    1.6 蔬菜作物不同铵硝配比研究进展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对NH_4~+供应变化敏感型和钝感型青菜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收获与测定
        1.3.1 生物量
        1.3.2 硝酸盐含量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铵硝配比对青菜生物量的影响
        2.2 不同铵硝配比对青菜根冠比的影响
        2.3 不同铵硝配比对青菜体内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3 结论
第三章 增铵对青菜体内NPK 含量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收获与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铵硝比对青菜含氮量的影响
        2.2 不同铵硝比对青菜含磷量的影响
        2.3 不同铵硝比对青菜含钾量的影响
    3 小结
第四章 增铵对典型品种青菜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收获与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青菜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 值)的影响
        2.2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青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3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青菜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2.4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青菜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3 结论
第五章 增铵对典型品种青菜根系构型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收获与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青菜根系根冠比的影响
        2.2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青菜根系表面积的影响
        2.3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青菜根系体积的影响
        2.4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青菜根系总长度的影响
        2.5 不同铵硝配比对不同品种青菜侧根数量的影响
    3 结论
第六章 全文讨论
    1 氮素形态对生物量的影响
    2 不同铵硝配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 不同铵硝配比对根系的影响
    4 不同铵硝配比对植物体内 NPK 积累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8)菜地硝酸盐累积现状、影响及其解决出路(论文提纲范文)

1菜地硝酸盐累积现状
2菜地土壤硝酸盐累积的危害
    2.1对地下水的影响
    2.2对蔬菜的影响
    2.3对大气的影响
    2.4对人体的影响
3解决蔬菜硝酸盐累积的途径
    3.1选育低硝酸盐累积量的蔬菜品种
    3.2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
        3.2.1减少氮肥用量
        3.2.2分期施肥
        3.2.3氮磷钾肥平衡施用
        3.2.4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3.2.5使用硝化抑制剂
    3.3选择合理的种植结构

(9)蔬菜硝酸盐污染及防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蔬菜硝酸盐污染的危害
2 影响蔬菜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因素分析
    2.1 生产水平和生产者素质
    2.2 蔬菜种类(遗传因素)
    2.3 氮肥施用量和种类
    2.4 生育时期
3 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对策
    3.1 加强蔬菜卫生品质监测及管理
    3.2 抓好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
    3.3 培育硝酸盐含量低的蔬菜品种
    3.4 适当调整氮肥施用量和施用品种
    3.5 合理调节水、温、光条件,选择合适的采收期
    3.6 进行蔬菜食前处理,改进饮食习惯

(10)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的影响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及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据预处理
    2.2 挖掘模型的构建
    2.3 数据挖掘
    2.4 结果分析
3 讨论

四、降低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的生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建筑农业环境适应性与相关技术研究[D]. 穆大伟. 天津大学, 2017
  • [2]设施农业土壤镉-硝酸盐复合污染边生产边修复过程研究[D]. 唐琳. 浙江大学, 2017(08)
  • [3]发酵蔬菜中亚硝酸盐降解及控制研究[D]. 王纪辉. 贵州大学, 2016(05)
  • [4]采收前连续LED光照调控生菜硝酸盐代谢机理的研究[D]. 卞中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01)
  • [5]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积累问题及其调控[J]. 杨波,郑青松. 湖北农业科学, 2009(08)
  • [6]无土栽培蔬菜(莴苣)硝酸盐累积规律及其营养调控技术研究[D]. 付晓忠.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9(S2)
  • [7]青菜增铵机理的研究[D]. 马惠民. 苏州大学, 2009(09)
  • [8]菜地硝酸盐累积现状、影响及其解决出路[J]. 吴琼,杜连凤,赵同科,安志装,刘继培,吴晓磊,马茂亭. 中国农学通报, 2009(02)
  • [9]蔬菜硝酸盐污染及防控对策研究[J]. 赵锡海,许世卫.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03)
  • [10]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的影响因子研究[J]. 张兵,潘大丰,黄昭瑜,钟娇娥,李群,金肇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S2)

标签:;  ;  ;  ;  ;  

减少蔬菜硝酸盐积累的生产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