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在教学中的体会

氧化还原反应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氧化—还原反应在教学中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叶建伟[1](2021)在《深度学习与“HPS”结合 培育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与研究——以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深入挖掘化学史,运用深度学习理论,并融合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内容开展教学实践研究,从而达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胡红杏,祁宁宁[2](2021)在《科学模型及模型认知素养发展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模型认知"是科学概念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发展"模型认知"素养有助于深化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本研究从科学模型入手,分析科学模型的涵义和特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将科学模型赋予学科背景化,探究化学模型的特点和具体教学主题中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水平层级表现,提出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有效策略。

玛地娜·阿布力孜,粟智[3](2021)在《隐藏在古诗词里的化学反应——以古诗词辅助化学教学例谈》文中指出中华古诗词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深入挖掘隐藏在古诗词里的化学反应,从古诗词中的化学现象切入,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

欧阳志斌[4](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氯气及氯的化合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基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根据苏教版新教科书对"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的内容选择、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与实施指向核心素养的"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的单元整体教学,并进行反思。对"氯气及氯的化合物"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富有成效的。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设计与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单元,始终不能忽视知识内容所承载的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功能与价值,始终不能忘记单元整体教学的初心——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能够更好地有效学习。

周业虹[5](2021)在《用好“研究与实践”栏目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文中认为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修订的教科书,精心编制了"研究与实践"栏目,该栏目内容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创设了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在明确研究目的的基础上,根据研究任务,查阅资料或对资料进行加工,或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最终将研究成果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科研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精心研究"研究与实践"栏目,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将该栏目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更加凸显化学学科育人价值。

周慧智[6](2021)在《“科学史话”栏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已在各地推广使用。教材共设置了"课堂实验""方法导引""科学史话"等14个主要栏目,栏目设置特色彰显,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栏目有序分布在各章节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应该挖掘、理解和运用教材特点,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科学史是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化学学科文化的传承,"科学史话"栏目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何轶,林红焰[7](2021)在《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高中化学微项目教学案例——“鱼浮灵”探秘》文中研究说明1项目主题内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的核心概念,在高中三个年级的化学教学中贯穿始终.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要求学生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不仅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在选择性必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要求学生能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一年级深化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能够为后续化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周艳琼[8](2021)在《高一化学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关注学生”、“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重视,这要求教师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查,促使知识为本转向素养为本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学习情况。学情诊断是研究和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教师进行学情诊断依据自己的主观判断,缺乏科学性。如何科学的进行学情诊断,将诊断结果清晰的呈现尤为重要,对于提高课堂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高一化学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的教学研究课题并开展实践研究,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学情诊断内容及方法的参考。本文分析了学情、教学手段可视化的研究现状,确定了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对学情、学情诊断、可视化等概念进行界定,以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视觉思维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对高中化学学情诊断的依据、内容和方法进行理论研究,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的安排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三个方面对学情诊断内容进行论述,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已有的关于化学学科能力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学科特点相关的知识构建了学情诊断内容框架,研究将诊断结果可视化呈现的方式,提出基于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发展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教学策略:(1)以可视化的诊断结果为依据,科学制定教学目标;(2)以可视化的教学目标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活动;(3)以已学内容测试结果为导向,及时调整监控机制。为检验研究所提出的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和基于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提出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桂林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采用纸笔测验法分析教学效果与不足,重点分析知识、能力、素养维度以及学习成绩方面的发展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将诊断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可以帮助教师直观掌握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水平的达成情况,加深教师对学情诊断结果的印象,准确了解学生的疑点和盲点,有针对的进行教学设计,促使教学高效进行。(2)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发展,不同教学内容知识、能力、素养发展的维度有所差异,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内容表现在概念理解能力、符号表征能力、定量计算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化学成绩有了一定的提升,实验班成绩整体优于对照班。由于研究时间、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中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局限性,本研究提出的学情诊断的内容、诊断结果可视化呈现的方式、教学策略仍有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的空间,所得的结论仍需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张倩[9](2021)在《人文化成:人文视野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教材》文中认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的尊严和价值被忽视,精神追求逐渐淡漠,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提升国家软实力亟需大幅度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科学教育主要启迪灵性,而人文教育主要启迪人性,只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交融,教育才能正确的回应时代呼唤。增强课程的人文教育,化学教学理应是责任担当。化学的历史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奋斗史,化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通过在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内容,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把人文教育贯穿化学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1)对国内外关于人文教育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对“人文教育”与“高中化学”相结合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数量年度分布和文章类型汇总分析,并找出变化的原因;(2)对支撑研究的理论和研究的核心概念及相近概念进行了专项阐述;(3)从五个维度对高中生的人文精神现状和人文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4)对高中化学人文教育的构成内容进行论述,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5)对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新教材(2019必修)中包含和体现的人文教育因素进行分析;(6)以“氧化还原反应”课题为具体案例进行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迫切性;新版高中化学教材含有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通过以“氧化还原反应”课题为案例进行的教学实践,在促使学生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的基础上,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人文化成”。

李圳平[10](2021)在《“PBM”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新课标倡导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需要在教学环节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重点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增强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以及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这显然受到了广大课堂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者的青睐。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恰好兼具探究式学习的问题情境和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相关环节,但仅仅只采用PBL教学模式就会缺失整体布局上的层次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在分析PBL教学模式各环节及其教学效果的基础上,研究思维导图(Mind mapping)的原理和框架,根据可视化图谱深入挖掘思维导图和PBL教学的共通之处,提出了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模式,即问题导图(Problem-Based Map,简称PBM)模式,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使之更适用于我国当前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与学。化学问题解决能力是衡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现在倡导的素质教育,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要培养能够解决化学问题的人才,学以致用才是获得知识的最高境界。那么“PBM”教学模式能否适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本研究聚焦于这个问题,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以及对一线化学课堂实录案例简析,探寻PBL教学和思维导图融合后的问题导图模式(PBM)在实际教学中的可行性,并尝试构建“PBM”教学模式,将教学案例转变为相应的“PBM”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新手教师提供一种教学思路,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思路。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初步总结出问题导图(PBM)的理论模式。根据对新高考新教材下的高一学生的化学基础水平和基本能力测查的问卷分析,结合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观察量表及简析,进而对“PBM”教学模式在湖北省H市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PBM”教学设计,使之更适用于湖北省H市当前的化学课堂教学。在内容上,本文首先进行理论分析,再构建模式框架,然后课堂调研,为“PBM”教学模式在髙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做铺垫,即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简析与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的SPSS分析,分别测出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基础水平,同时了解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程度和对新课标的把控程度。在此基础上将课堂案例分别转化为“PBM”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将本文研究的教学模式融入教学设计之中。最后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分析,得出阶段性结论用于改进实际的教学模式。

二、氧化—还原反应在教学中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氧化—还原反应在教学中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深度学习与“HPS”结合 培育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与研究——以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深度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2 HPS教育
3 教学实践
    3.1 历史背景分析
    3.2 教材分析
    3.3 教学思路
    3.4 教学过程
    3.5 案例反思
4 实施建议
    4.1 追根溯源,整合知识
    4.2 深入挖掘,升华情感
    4.3 围绕素养,突出重点

(2)科学模型及模型认知素养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模型的涵义和特征
二、模型认知素养的内涵及水平层级表现
三、模型认知素养的发展策略
    (一)通过展示与制作实物模型,引领学生树立模型意识
    (二)利用符号模型表征宏观特征和微观本质,发展学生模型认知的思想方法
    (三)增加模型建构过程的活动设计,以思维模型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本质

(3)隐藏在古诗词里的化学反应——以古诗词辅助化学教学例谈(论文提纲范文)

一、化合反应
    (一)王安石《元丰行示德逢》
    (二)于谦《咏煤炭》
    (三)杜甫《客从》《石笋行》
二、分解反应
三、置换反应
四、复分解反应
五、氧化还原反应
    (一)王安石《元日》
    (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三)李商隐《无题》

(4)指向核心素养的“氯气及氯的化合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内容、学情和目标分析
    1.单元知识内容的结构
    2.学情分析
    3.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分析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2.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三、实践感悟

(5)用好“研究与实践”栏目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研究与实践”栏目
    1.“研究与实践”栏目的内容
    2.对“研究与实践”栏目内容的分析
二、“研究与实践”栏目的教学实施
三、结语

(6)“科学史话”栏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必修教材中的“科学史话”内容及价值
    1.新课标对“科学史”的要求
    2.“科学史话”的价值
        (1)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学科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2)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3)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研究价值与应用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科学史话”的应用策略
    1.通过以“科学史话”为线索的教学,构建新化学知识形成和发展体系
    2.通过以“科学史话”为载体的教学,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3.通过以“科学史话”为重点的教学,突显化学学科的价值
    4.通过以“科学史话”为题材的教学,发挥育人教学价值

(7)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高中化学微项目教学案例——“鱼浮灵”探秘(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主题内容分析
2 项目学习目标
3 项目学习任务及流程
4 项目学习实施过程及成果
    4.1 介绍项目背景,提出项目驱动性问题
    4.2 结合资料,学生预测“鱼浮灵”的化学性质
    4.3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验证“鱼浮灵”的化学性质
    4.4 对实验异常现象进行分析
    4.5 科学看待“鱼浮灵”
5 项目教学反思

(8)高一化学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
        1.1.2 课堂教学实践的需求
    1.2 研究现状
        1.2.1 学情研究现状
        1.2.2 教学手段可视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学情
        2.1.2 学情诊断
        2.1.3 可视化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2 有效教学理论
        2.2.3 视觉思维理论
3 学情诊断的设计
    3.1 学情诊断的依据
        3.1.1 课程标准的要求
        3.1.2 教材内容的安排
        3.1.3 学生发展的需求
    3.2 学情诊断的内容
        3.2.1 学习新内容应掌握的知识
        3.2.2 学习新内容应具备的能力
        3.2.3 学习新内容应具有的素养
        3.2.4 学情诊断内容框架
    3.3 学情诊断的方法
    3.4 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
    3.5 基于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的教学策略
        3.5.1 以可视化的诊断结果为依据,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3.5.2 以可视化的教学目标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3.5.3 以已学内容测试结果为导向,及时调整监控机制
4 教学实践研究
    4.1 实践目的
    4.2 实践时间与对象
    4.3 实验变量及控制
    4.4 学情诊断及教学实施
        4.4.1 离子反应
        4.4.2 氧化还原反应
    4.5 实施效果与分析
        4.5.1 知识、能力、素养发展情况分析
        4.5.2 教学实践前后成绩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反思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学情诊断内容框架
    附录 2 前测试题
    附录 3 离子反应诊断题
    附录 4 离子反应测试题
    附录 5 氧化还原反应诊断题
    附录 6 氧化还原反应测试题
    附录 7
    附录 8
致谢

(9)人文化成:人文视野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文化和人文
        二、人文化成
        三、人文教育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论
        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第三章 人文视野下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调查概况
    第二节 调查目的
    第三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化学学习体验维度
        二、对自我的认知维度
        三、人际交往能力维度
        四、对社会的关注维度
        五、对自然的关怀维度
    第四节 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
第四章 人文视野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若干内容分析
    第一节 高中化学人文教育构成内容分析
        —、化学人文知识
        二、化学人文精神
    第二节 体现人文教育的高中化学教学原则、策略
        一、教学原则
        二、教学策略
第五章 2019人教版高中化学人文教育教学内容研究
    第一节 新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分析
        一、有关化学史的知识
        二、有关化学美的知识
        三、关于化学与职业的知识
        四、有关化学实验安全的知识
    第二节 内容呈现方式分析
        一、版面设计上体现的人文特点
        二、内容编排上体现的人文特点
第六章 融入人文教育的“氧化还原反应”课题实践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教学研究过程
        一、学情前测及结果分析
        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实践
        三、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第三节 教学实践结论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一、反思
        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10)“PBM”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传统教学模式与PBL教学和思维导图教学的比较研究
        1.3.1 传统教学模式与PBL教学的比较
        1.3.2 传统教学模式与思维导图教学的比较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2 “PBM”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
    2.1 “PBM”教学模式构建的教育理论基础
        2.1.1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1.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1.5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1.6 终身学习理论
    2.2 “PBM”教学模式的内容
        2.2.1 “PBM”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2.2.2 “PBM”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
    2.3 “PBM”模式的理论构建过程
        2.3.1 “PBM”模式的理论构建方法与处理工具
        2.3.2 “PBM”模式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2.3.3 “PBM”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
    2.4 本章小结
3 “PBM”教学模式在髙中化学教学中的调研与案例分析
    3.1 “PBM”教学模式在髙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调研分析
        3.1.1 思维导图各维度在背景(属性)变量上的差异
        3.1.2 基于问题学习各维度在背景(属性)变量上的差异
        3.1.3 思维导图与基于问题的学习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3.1.4 思维导图对基于问题学习的预测作用
    3.2 新人教版《化学一》教材中的部分课堂教学案例简析
        3.2.1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案例
        3.2.2 《金属钠与水反应》教学案例
        3.2.3 《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3.3 本章小结
4 “PBM”模式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设计
    4.1 “PBM”教学模式下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4.1.1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材分析
        4.1.2 《氧化还原反应》的学情分析
        4.1.3 《氧化还原反应》的素养目标
        4.1.4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重难点
        4.1.5 “PBM”教学模式下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思路
        4.1.6 “PBM”教学模式下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片段示例
        4.1.7 《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导图的绘制过程
    4.2 “PBM”教学模式下的《金属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
        4.2.1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材分析
        4.2.2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学情分析
        4.2.3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素养目标
        4.2.4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重难点
        4.2.5 “PBM”教学模式下的《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思路
        4.2.6 “PBM”教学模式下的《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片段示例
    4.3 “PBM”教学模式下的《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4.3.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教材分析
        4.3.2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学情分析
        4.3.3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素养目标
        4.3.4 《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教学重难点
        4.3.5 “PBM”教学模式下的《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教学思路
        4.3.6 “PBM”教学模式下的《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教学片段示例
    4.4 本章小结
5 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PBM”模式的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1.1 研究结论
        5.1.2 研究创新点
        5.1.3 研究不足
    5.2 反思展望
        5.2.1 反思
        5.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关于高一学生化学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的调查问卷
    附录2 课堂教学观察量表(教师的教)
    附录3 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学生的学)
    附录4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过程实录(40min)
    附录5 《金属钠与水反应》教学过程实录(40min)
    附录6 《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实录(40min)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氧化—还原反应在教学中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度学习与“HPS”结合 培育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与研究——以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J]. 叶建伟. 中学理科园地, 2021(06)
  • [2]科学模型及模型认知素养发展策略[J]. 胡红杏,祁宁宁.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1(06)
  • [3]隐藏在古诗词里的化学反应——以古诗词辅助化学教学例谈[J]. 玛地娜·阿布力孜,粟智. 教育观察, 2021(43)
  • [4]指向核心素养的“氯气及氯的化合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J]. 欧阳志斌.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1(11)
  • [5]用好“研究与实践”栏目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J]. 周业虹.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1(21)
  • [6]“科学史话”栏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为例[J]. 周慧智. 中学化学, 2021(11)
  • [7]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高中化学微项目教学案例——“鱼浮灵”探秘[J]. 何轶,林红焰. 高中数理化, 2021(20)
  • [8]高一化学学情诊断结果可视化的教学研究[D]. 周艳琼.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9]人文化成:人文视野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教材[D]. 张倩.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10]“PBM”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圳平. 湖北师范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氧化还原反应在教学中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