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的量表评价

层次分析法的量表评价

一、论AHP的标度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路云龙,李文钰,徐加阳,马铭[1](2021)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信息熵组合权重评价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精准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提出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信息熵组合权重评价方法.通过引入粗糙集理论优化原有教务系统中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信息熵的客观权重和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主观权重计算指标的组合权重,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型.以13名一线教师为例,对比教务系统及学院的教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信息熵组合权重评价方法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评教的实际情况.

杨文秀[2](2021)在《基于多层次灰色关联分析的电梯维保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电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垂直运输工具,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电梯能否安全稳定的运行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电梯的安全监管与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将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保效果的综合评价做出研究,构建科学有效的电梯维保效果评价模型,以便于进一步加强监管机构对电梯维保企业的管理,促进电梯维保行业良性持续的发展。本文以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保效果评价为出发点,通过查阅电梯维保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电梯维保行业的当前发展现状以及《电梯维护保养规则》、《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相关标准法规的内容,构建了电梯维护保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包含6个一级评价指标,包括企业资源、维保能力、维保记录、自行检查、故障及应急救援、维保效果,将一级指标细化分解后,得到15个二级评价指标,经过对二级指标的分析梳理,可以根据每个细化指标的内容及特点确定其评价标准。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使用主观赋权方式(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权方式(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每一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电梯维保效果评价模型,并选取三家维保单位进行实例分析。通过对实例结果的综合分析,不仅可以对各单位的维保效果进行高低排序,还可以表明每个电梯维保单位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做的不足的环节,有利于维保单位做出针对性的改进,从而提升本单位的维保效果。

薛少欣[3](2020)在《永定河砂质河床减渗方案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2.8万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六位。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显示:我国2017年用水总量6043.4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要素,在生产生活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北方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更加贫瘠,近年来随着人口剧增,工农业用水不断提高,加上水体浪费、污染等原因,使水资源愈加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问题突出的区域甚至出现河流断流的情况,河道基流得不到满足,严重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满足河流生态基流需求,维持河流基本形态和功能,营造适合动植物生长的栖息环境,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河流减渗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北京市永定河河流生态修复为背景,选取卢沟桥屈家店为典型区,研究适合砂质河床的减渗方案。基于现场调研、资料收集,提出了6种不同土体处理方式的减渗方案,通过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试验对减渗材料的减渗效果加以研究,并借助ESEM进行图像扫描,采用Image-pro Plus分析软件对扫描图像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渗透系数变化的微观机理,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提出适合砂质河床的最优减渗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对土样的基本物理性质、渗透系数进行研究,以此了解永定河河床基质现状,进而明确了需要采取减渗措施的河段:卢沟桥立垡村段。(2)基于一维土柱入渗试验,对砂土中分别掺加水泥、膨润土、黏土、石灰、三七灰土、二八灰土的6种减渗方案进行研究,筛选出每种方案中最经济且渗透性能良好的配比:水泥掺量8%,容重1.8g/cm3;膨润土掺量5%,容重1.6g/cm3;黏土掺量30%,容重1.8g/cm3;石灰掺量20%,容重1.8g/cm3;三七灰土掺量30%,容重1.8g/cm3;二八灰土掺量30%,容重1.8g/cm3。(3)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和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河床原状土壤及减渗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渗透系数变化的微观机理。研究发现,与原状土相比,随着减渗材料掺量的增加及容重的增大,孔隙面积及孔隙平均直径都逐渐减小,与渗透系数变化趋势一致;孔隙平均平面形状系数逐渐减小;孔隙分形维数也呈现减小的趋势,孔隙的分布面积逐渐减小,多孔介质的渗流输运能力越弱,渗透系数便越小;孔隙的排列特征无明显规律性。(4)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环境影响程度、减渗效果、工程成本、施工工期、施工难易程度、运行后风险6种影响因子对减渗方案进行评估,筛选出适合砂质河床的最优减渗方案:膨润土掺量5%,容重1.6g/cm3;黏土掺量30%,容重1.8g/cm3。

朱凡[4](2020)在《EPC模式下C水库灌区工程质量影响因素 ——基于扎根理论和AHP-DEMATEL法的混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EPC模式是国际上比较盛行的一种承包模式,它在缩短项目周期、降低项目造价、减少过程纠纷等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近年来也逐渐进入国内建筑市场。我国许多拥有EPC总包资质的企业是通过设计院转型而来的,在设计、采购、施工等综合管理方面经验仍然欠缺,尤其是在对项目质量管理方面。灌区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C水库灌区工程采用的EPC模式,目前项目所暴露出来的质量问题严重,导致该项目无法按照计划工期完成。该究选取C水库灌区工程为研究对象,在实际项目需求的前提下,利用扎根理论构建EPC模式下C水库灌区工程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再运用AHP法、DEMATEL法和AHP-DEMATEL法分析影响权重较大的因素,以此针对性地提出质量改进建议,为今后“滇中引水”项目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首先,笔者通过与C水库灌区工程中代表业主进行项目管理的K设计院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对EPC模式下C水库灌区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质性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得出98个初始概念合并而成20个初始范畴,最终归纳出“人员因素、技术因素、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4个主范畴。其次,运用AHP法通过专家打分拟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运用DEMATEL法分析各因素的内在关系,得到原因度和中心度并得到影响权重;运用AHP-DEMATEL综合模型计算综合权重并排序,得到诚信问题、设计深度、工作经验、努力程度、验收管理、质量规范和分包能力7个重要因素。最后,针对7个重要因素,提出适用于C水库灌区工程提升质量的对策建议。

兰官奇[5](2020)在《生土基砌体强度计算理论及标准试验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土木工程领域受到高度关注,具有突出生态效益和普遍地域适用性的生土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我国现阶段关于生土材料的研究大部分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生土基砌体强度试验方法、生土基砌体强度计算理论等测试方法和计算体系。本文从砌体入手,探索生土基砌体的力学特性,建立适用于生土基砌体的强度测试方法和计算理论,促进生土材料在实际工程中向标准化、程序化和施工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土坯制作工艺出发,挖掘、归纳、整理了我国各类生土基块材制作工艺,从材料选取、尺寸确定、制作过程、养护及存放等方面对我国土坯制作工艺进行研究,形成了我国土坯制作传统工法;结合现代制砖工艺对传统土坯制作技艺进行改进,从技术先进性、经济性、成砖质量三个方面对各类生土基块材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指出了现有工艺优化的方向,为新型生土砖生产工艺的发展提供参考。2.首次对适用于生土基块材的抗压强度测试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别采用立方体抗压、半砖叠压、整砖抗压等方法对水脱坯和干打坯的抗压强度进行测定,并考虑试件制作方式、加载方向、承压面处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各类试验方法下块材的受力状态、破坏形态及抗压强度,确定一种操作简便、易于统一、又尽可能接近块材实际强度的生土基块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3.选用水脱坯、干打坯、压制生土砖和挤塑生土砖制作砌体试件,通过单轴抗压试验对各类生土基砌体的抗压性能进行测试,考虑试件组砌方式、高厚比、承压面找平方式及加载方式等影响因素,从试件破坏形态、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应力-应变曲线等方面综合分析各因素对生土基砌体抗压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试件破坏形态、抗剪强度、变形能力、应力-应变特性和受力机理等方面,考察块材种类、受剪面积、受剪方向、灰缝材料等因素对生土基砌体沿通缝抗剪性能的影响,得到各因素的影响规律,获得了生土基砌体沿通缝抗剪应力-应变曲线的典型特征;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各类抗剪试件的细观力学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块材尺寸、试件形式、块材及粘结材料弹性模量等因素对受剪灰缝截面上应力分布状态的影响规律。4.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层次分析法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从操作性、复演性、仪器设备要求等多个方面对生土基砌体抗压强度试验中的试件组砌方式、试件高厚比、加载面找平方式、加载方式以及沿通缝抗剪试验中的试件形式及受剪方向等控制性参数进行综合评价,并从中挑选出最优参数建立适用于生土基砌体的抗压强度及沿通缝抗剪强度标准试验方法。5.分别采用统计分析及理论推导的方法建立了生土基砌体弹性模量计算方法,所提出的计算方法既可通过砌体的抗压强度直接计算其弹性模量,也可通过块材及粘结材料的抗压强度推算砌体弹性模量,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准确度;掌握了不同类型生土基砌体的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特点,分别采用修正后的仲继清模型和分段模型对无渐进硬化行为和有渐进硬化行为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描述,得到了生土基砌体受压本构模型,模型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度良好,可较好的反映各类生土基砌体受压状态下的应力-应变特性。6.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生土基砌体构件的强度计算问题。将人工神经网络(ANN)和自适应神经模糊系统(ANFIS)相结合,对生土基砌体抗压强度进行计算,首先参照已有砌体抗压强度计算公式,选取块材强度和粘结材料强度为输入变量建立ANN模型对生土基砌体抗压强度进行计算,然后引入试件高厚比利用ANFIS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正,通过将模型计算结果与现有砌体抗压强度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通过本文研究,给出了生土基块材抗压强度的测试方法,建立了适用于生土基砌体抗压强度及沿通缝抗剪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提出了生土基砌体受压本构模型、弹性模量计算方法及抗压强度计算方法,为生土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和生土基砌体结构承载力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和理论参考。

高秀玲[6](2020)在《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啤酒装备绿色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作为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产业深度调整和细分市场的不断变化,啤酒年产量已经进入负增长模式。但与此同时,品种多样、口味丰富的精酿啤酒开始兴起。如何合理全面的评价精酿啤酒装备绿色性能以取得更优的环境效益,已经成为啤酒工业可持续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啤酒装备绿色评价研究甚少,导致在如何提高啤酒装备的绿色性能方面,缺乏可靠有效的科学方法。本研究以500升精酿啤酒装备为研究对象,从资源、能源、环境、成本、技术五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了精酿啤酒装备绿色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博弈论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进行赋权,运用多种方法融合的多属性决策法,对不同设计方案的精酿啤酒装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各方案间的环境优劣排序。针对评价过程的多维输出响应问题,将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全局敏感性分析中,识别影响精酿啤酒装备绿色设计的关键指标,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和改进建议。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精酿啤酒装备从生命周期角度,可分为生产制造、包装、使用、维修、废弃回收五个阶段。生产制造阶段对环境排放的占比最大为66.10%,使用阶段的环境排放占32.99%。废弃回收阶段为环境收益阶段,其他阶段影响较小。(2)采用基于博弈论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精酿啤酒装备绿色属性指标进行赋权,得出资源属性占总权重的44.8%、环境属性占27.8%、能源属性占14.8%、成本属性指标占7.9%,技术指标占4.7%。(3)从糖化系统材质、麦汁加热方式、发电方式三个方面选定八种精酿啤酒装备系统。采用五种不同的多属性决策法,结果表明对环境影响贡献从大到小排序为:发电方式、加热方式、糖化系统材质。其中环境影响最小的系统组成为:不锈钢的糖化系统、采用电加热煮沸麦汁、采用水力发电提供能源。(4)多维输出全局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啤酒装备绿色设计显着的敏感性参数包括加热效率、热损失、径高比,在设计时应重点关注这些参数。本研究为啤酒装备提供了可量化环境影响的绿色设计综合评估方法。所提出的评价方法有很强的可推广性,可应用于其他行业装备的绿色设计评价,从而推动我国绿色制造转型与工业升级。

黄云[7](2018)在《基于AHP群决策的南海岛礁工程结构维护需求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程结构维护问题是今后经营南海必将面临的一个难题。科学统筹科研资源,从而保障南海岛礁工程结构更好服务于我国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大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采用AHP群决策方法对南海岛礁工程结构维护需求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综合多位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对岛礁工程结构维护需求进行优先性评价。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在广泛的文献分析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及收集到的专家意见,确定南海岛礁工程结构维护需重点关注耐久性、珊瑚岛礁工程地质条件、岛礁吹填层及围堰结构稳定性和极端荷载影响这四个方面问题;(2)建立指标体系初始框架,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改进并确定南海岛礁工程结构维护需求评价体系,包括七个方案和五项准则;(3)分别采用五种AHP群决策计算方法对第三轮问卷获得的专家决策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群决策结论,结果表明“主要建材耐久性”和“岛礁综合防护技术”两项方案所占权重最高。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下一阶段岛礁工程结构维护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论文建立的岛礁工程结构维护需求评价指标体系也可为其他类似复杂环境条件下工程结构维护需求分析提供借鉴。文中采用的AHP群决策计算方法一结果集结和方法二过程集结是在现有文献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可促进AHP在群决策问题中的运用。

曾凯[8](2018)在《基于层次分析-灰色关联法的低碳施工方案比选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以及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世界各国已经开始意识到了二氧化碳减排使命的重要性。而我国的建筑项目在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占据的比重相当大,因此绿色低碳施工自然而然成为了建筑施工发展的主流趋势。为了保证环境效益、低碳目标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在施工前进行施工方案的比选。因此,提出一种科学可靠的比选方法是解决复杂的施工方案比选问题的前提,而不是仅仅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识判断。本文首先是根据实际工程概况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施工方案决策的指标因素及其对施工方案决策的重要性程度。根据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可比性等原则构建方案比选指标体系,从经济合理性、技术条件、低碳指标、环境影响四个角度综合筛选评价指标。然后通过对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并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一个简单有效的低碳施工方案比选的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得评价指标的权重后,再比较各个方案中各指标的最优值构成理想方案,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各个方案与理想方案的关联程度,从而判断各个方案的优劣程度。其关联程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方案则越优。最后对基于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法的施工方案比选评价模型进行工程实例分析,并验证了本文方法在应用于施工方案比选的决策中能提供参考和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王[9](2018)在《城市地铁隧道事故案例统计分析与风险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城市地铁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日益受到各方面重视。隧道工程作为一项高风险建设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风险高、风险因素众多以及客观条件复杂等特点。本文以城市地铁浅埋暗挖隧道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城市地铁隧道的施工特点,围绕当前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存在的事故数据缺乏、风险动态分析研究不足、风险评估过度依赖经验判断以及分析方法的理论研究欠缺等主要问题,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文献检索、数据调研、贝叶斯网络、数值模拟、人工神经网络、工程实践等多种手段,对城市地铁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完成内容有:(1)对20032016年城市地铁施工事故案例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从事故类型、发生时间、风险源指向、发生地区、发生位置、发生急缓和事故等级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就事故发生年份与死亡人数、事故类型与死亡人数、事故类型与事故等级、事故类型与事故发生年份、事故类型与风险源指向几方面进行了规律分析,并根据风险源指向细化确定了风险指标,对风险传递性进行了分析,为后文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2)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动态风险评级方法,构建了动态风险评级体系,将隧道施工动态风险等级分为客观因素等级、主观因素等级和监控测量因素等级三部分的合成,根据隧道施工的具体情况,将三类因素的具体参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级,构建动态风险评级体系结构,进而得到贝叶斯网络结构,根据各类因素的选取确定贝叶斯网络的节点,根据因素分级标准确定节点值域,通过历史统计数据和专家经验确定节点值域的概率分布,并采用Netica软件对后验概率和敏感度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贝叶斯网络计算基于三种因素等级的综合动态风险等级,并进行了工程应用;(3)针对事故统计中坍塌事故主要由地下管线渗漏引起的客观情况,在既有管线渗漏情况十分普遍的条件下,对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坍塌风险评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坍塌风险的预测方法,该方法综合数值模拟、人工神经网络和蒙特卡罗原理,对不同位置的管线渗漏下隧道施工的坍塌风险进行预测,由数值模拟获取特定工程条件下的不同管线位置隧道开挖原始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根据蒙特卡罗原理计算了坍塌风险;(4)针对网络分析法中标度存在的问题,对网络分析法的标度进行了改进,在风险估计中引入指数标度,并提出指数标度重要度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利用改进后的网络分析法建立了隧道工程风险分析的一般方法,并在北京地铁6号线五路居-慈寿寺站区间下穿京门铁路线中进行了工程应用,与采用1-9标度的网络分析法进行了计算对比。

高桂清,鞠金鑫,李承兴[10](2018)在《机动发射导弹分队独立发射能力指标体系》文中指出以导弹分队"防、抗、备、打"四项基本能力为依据,建立了机动发射导弹分队独立发射能力指标体系,给出了专家分段打分为定性指标赋值的方法,增加了确定指标赋值范围的指标规范化处理步骤,提出运用指数标度法确定指标权重,为机动发射导弹分队独立发射能力评估奠定基础。

二、论AHP的标度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AHP的标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信息熵组合权重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算法
    1.1 自适应遗传的粗糙集约简算法
    1.2 评价指标权重算法
        1.2.1 互信息的客观权重法
        1.2.2 层次分析的主观权重法
2 模型构建
    2.1 基于粗糙集约简算法的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2.2 教学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立
3 教学评价结果分析
    3.1 评价分数对比
    3.2 评价排名对比
4 结论与讨论

(2)基于多层次灰色关联分析的电梯维保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5.1 技术路线
        1.5.2 可行性分析
第2章 基础理论和研究现状
    2.1 电梯维保的相关概念及内容
        2.1.1 相关概念
        2.1.2 电梯维保的内容
    2.2 电梯维保研究综述
        2.2.1 电梯行业监管现状
        2.2.2 电梯维保单位现状及问题分析
    2.3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2.3.1 综合评价方法综述
        2.3.2 电梯维保单位评价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维保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建立
    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2 建立维保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3.2.1 评价指标层次分析
        3.2.2 评价指标内容分析
        3.2.3 评价指标归类及评价标准分析
    3.3 赋权方式及灰色关联分析法
        3.3.1 层次分析法
        3.3.2 熵权法
        3.3.3 灰色关联分析法
    3.4 建立维保效果评价模型
        3.4.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3.4.2 熵权法确定权重
        3.4.3 组合权重
        3.4.4 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例研究及评价结果分析
    4.1 维保单位基本情况
    4.2 评价指标分析
    4.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3.1 层次分析法权重
        4.3.2 熵权法权重
        4.3.3 组合权重
    4.4 灰色关联分析评价
        4.4.1 指标标准化
        4.4.2 确定参考数据列
        4.4.3 确定最大值与最小值并计算关联系数矩阵
        4.4.4 计算灰色关联序
    4.5 评价结果
        4.5.1 一级指标评价结果与分析
        4.5.2 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3)永定河砂质河床减渗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减渗技术研究现状
        1.2.1 土工膜减渗技术
        1.2.2 水泥土减渗技术
        1.2.3 膨润土防水毯
        1.2.4 黏土减渗技术
        1.2.5 微生物灌浆加固技术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永定河现状河床基质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研究区概况
        2.2.1 自然环境
        2.2.2 地质条件
    2.3 土体基本物理性质分析
        2.3.1 容重及初始含水率测定
        2.3.2 颗粒组成分析
        2.3.3 渗透系数测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材料掺加对砂质河床渗透性影响分析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
    3.3 室内土柱一维垂直入渗试验
        3.3.1 试验装置及原理
        3.3.2 试验方法
    3.4 试验结果分析
        3.4.1 砂土-水泥混合型减渗材料减渗性能研究
        3.4.2 砂土-膨润土混合型减渗材料减渗性能研究
        3.4.3 砂土-黏土混合型减渗材料减渗性能研究
        3.4.4 砂土-石灰混合型减渗材料减渗性能研究
        3.4.5 砂土-三七灰土混合型减渗材料减渗性能研究
        3.4.6 砂土-二八灰土混合型减渗材料减渗性能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材料掺加对砂质河床微观结构影响
    4.1 引言
    4.2 微观结构试样制备及图像采集
    4.3 微观结构图像分析
        4.3.1 Image-pro Plus简介
        4.3.2 微观结构图像处理
    4.4 微观结构参数计算
    4.5 微观结构定量分析
        4.5.1 孔隙形态特征定量分析
        4.5.2 孔隙排列特征定量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河床减渗方案决策指标体系构建
    5.1 引言
    5.2 分析体系的确定
    5.3 河床减渗体系的构建
        5.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5.3.2 确定评价因子
        5.3.3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EPC模式下C水库灌区工程质量影响因素 ——基于扎根理论和AHP-DEMATEL法的混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EPC模式下工程质量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状评述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范围界定
    1.5 篇章结构及主要内容
    1.6 可能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EPC总承包模式概述
        2.1.1 施工单位牵头的EPC总承包模式
        2.1.2 设计单位牵头的EPC总承包模式
        2.1.3 设计和施工以联合体的形式的EPC总承包模式
    2.2 质量管理概述
        2.2.1 传统模式下质量管理重点
        2.2.2 EPC模式下质量管理重点
        2.2.3 EPC模式下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2.3 扎根理论
    2.4 AHP、DEMATEL和 AHP-DEMATEL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扎根理论和AHP-DEMATEL法与本研究适应性考虑
        3.1.1 扎根理论适应性
        3.1.2 AHP-DEMATEL法适应性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技术路线
    3.4 资料获取
        3.4.1 资料来源与合理性分析
        3.4.2 访谈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影响因素识别
    4.1 扎根理论分析过程
    4.2 C灌区工程质量管理扎根分析
        4.2.1 开放式编码
        4.2.2 主轴编码
        4.2.3 选择性编码
        4.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AHP-DEMATEL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模型构建
        5.1.1 层次分析法(AHP)模型构建
        5.1.2 决策实验室法(DEMATEL)模型构建
        5.1.3 AHP-DEMATEL法模型构建
    5.2 关键因素计算
        5.2.1 运用AHP法分析影响因素权重计算
        5.2.2 运用DEMATEL法影响因素权重计算
        5.2.3 运用AHP—DEMATEL法综合影响度计算
    5.3 综合影响度分析
    5.4 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5.4.1 诚信因素提升对策建议
        5.4.2 设计深度提升对策建议
        5.4.3 工作经验提升对策建议
        5.4.4 努力程度提升对策建议
        5.4.5 验收管理提升对策建议
        5.4.6 质量规范提升对策建议
        5.4.7 分包能力提升对策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于不足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AHP法问卷调查表
附录 B DEMATEL法问卷调查表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生土基砌体强度计算理论及标准试验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土基块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1.2.2 生土基块材基本力学性能
        1.2.3 生土基砌体强度试验方法
        1.2.4 生土基砌体力学性能
    1.3 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现代工业技术下生土基块材传统制法的传承与革新
    2.1 材料选取及配合比
        2.1.1 土料
        2.1.2 化学改性掺料
        2.1.3 物理改性掺料
        2.1.4 原材料配合比
    2.2 块材几何尺寸及制作工具
        2.2.1 块材几何尺寸
        2.2.2 制作工具及机具
    2.3 块材制作工艺
        2.3.1 水脱坯
        2.3.2 干打坯
        2.3.3 压制生土砖
        2.3.4 挤塑生土砖
    2.4 制作工艺对比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土基块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研究
    3.1 试验概况
        3.1.1 试件制作
        3.1.2 加载方案及试件分组
    3.2 试验结果分析
        3.2.1 破坏形态
        3.2.2 抗压强度
    3.3 生土基块材强度试验方法的对比及建议
        3.3.1 整砖直接抗压
        3.3.2 立方体抗压
        3.3.3 半砖叠压
        3.3.4 试件高厚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土基砌体受压力学性能及本构模型研究
    4.1 试验概况
        4.1.1 生土基块材选取
        4.1.2 生土基块材用粘结材料制备
        4.1.3 试件制作
        4.1.4 加载面找平方式
        4.1.5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
        4.1.6 试验分组
    4.2 试验现象与结果分析
        4.2.1 试验现象、试件破坏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4.2.2 抗压强度及峰值应变
        4.2.3 弹性模量及泊松比
        4.2.4 生土基砌体弹性模量取值研究
        4.2.5 应力-应变曲线及本构模型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土基砌体沿通缝抗剪性能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5.1 试验概况
        5.1.1 块材及粘结材料
        5.1.2 试件制作
        5.1.3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
    5.2 试验结果分析
        5.2.1 试验现象、试件破坏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5.2.2 抗剪强度
        5.2.3 应力-应变曲线
    5.3 生土基砌体沿通缝抗剪数值模拟研究
        5.3.1 基本假定
        5.3.2 材料本构模型
        5.3.3 有限元模型建立
        5.3.4 受剪灰缝截面上的应力分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生土基砌体强度试验方法研究
    6.1 综合评价方法
        6.1.1 评价方法的选择
        6.1.2 层次分析法主要步骤
        6.1.3 灰色关联分析法主要步骤
    6.2 控制性参数的评价
        6.2.1 抗压试件组砌方式
        6.2.2 抗压试件高厚比
        6.2.3 抗压加载面找平方式
        6.2.4 抗压加载方式
        6.2.5 沿通缝抗剪试件形式及受剪方向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生土基砌体抗压强度计算
    7.1 基于ANN的生土基砌体抗压强度计算
        7.1.1 数据收集及处理
        7.1.2 ANN工作原理
        7.1.3 ANN模型结构的确定
        7.1.4 模型训练及模拟
        7.1.5 简化计算公式
    7.2 基于ANFIS的生土基砌体抗压强度修正
        7.2.1 ANFIS结构
        7.2.2 抗压强度修正方法
        7.2.3 修正后结果分析
    7.3 生土基砌体抗压强度计算方法对比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生土基砌体强度试验方法
附录B 我国土坯传统制作工艺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啤酒装备绿色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及缩略语
1 前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现状
        1.2.2 啤酒装备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3 绿色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技术路线
2 精酿啤酒装备绿色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绿色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2.2 评价指标的确定
        2.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2.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2.3 权重系数的确定
    2.4 评价模型的选取
        2.4.1 单项影响评价方法
        2.4.2 综合绿色性评价方法
    2.5 敏感性分析方法
    2.6 精酿啤酒装备绿色评价体系的构建
    2.7 本章小结
3 精酿啤酒装备绿色性单项指标评价
    3.1 生命周期评价法
        3.1.1 目标及范围定义
        3.1.2 基于矩阵的精酿啤酒装备的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3.1.3 精酿啤酒装备的环境影响评价
    3.2 成本属性指标评价
    3.3 技术属性指标评价
    3.4 本章小结
4 精酿啤酒装备综合绿色性评价模型
    4.1 多属性决策模型
        4.1.1 绿色属性指标
        4.1.2 绿色属性指标权重计算
        4.1.3 多属性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4.2 多方法融合的多属性决策综合绿色性评价
    4.3 本章小结
5 精酿啤酒装备综合评价模型的全局敏感性分析
    5.1 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
        5.1.1 精酿啤酒装备设计模型
        5.1.2 敏感性分析抽样方法的确定
        5.1.3 敏感性分析设计变量取值及范围
    5.2 单变量输出的敏感性分析
    5.3 多变量输出的敏感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论文的不足之处
7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 硕士阶段参与科研项目
11 致谢

(7)基于AHP群决策的南海岛礁工程结构维护需求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南海岛礁工程建设现状
        1.2.2 多属性决策理论研究现状
        1.2.3 AHP群决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南海岛礁工程结构维护问题分析
    2.1 耐久性
        2.1.1 普通混凝土的耐久性
        2.1.2 珊瑚礁混凝土的耐久性
        2.1.3 金属结构腐蚀
        2.1.4 岛礁工程结构腐蚀综合防治
    2.2 珊瑚岛礁工程地质条件
        2.2.1 岛礁地形地貌
        2.2.2 岛礁体工程地质结构
        2.2.3 珊瑚岛礁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3 岛礁吹填层及围堰结构稳定性
        2.3.1 钙质土工程性质
        2.3.2 吹填地基加固方法
        2.3.3 吹填礁砂地基沉降预测
        2.3.4 围堰结构稳定性
    2.4 极端荷载影响
        2.4.1 大风影响
        2.4.2 地震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Delphi方法的岛礁工程结构维护需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基于Delphi方法建立评价体系原则及操作流程
        3.1.1 Delphi方法简介
        3.1.2 Delphi方法建立评价体系原则
        3.1.3 Delphi方法建立评价体系流程
    3.2 专家座谈
        3.2.1 座谈对象的选择
        3.2.2 座谈方式
        3.2.3 座谈内容
        3.2.4 资料整理与分析
    3.3 评价体系初始框架
        3.3.1 评价体系结构
        3.3.2 评价体系初始框架方案层
        3.3.3 评价体系初始框架准则层
        3.3.4 制定第一轮问卷材料
    3.4 评价体系改进框架
        3.4.1 专家组的选择
        3.4.2 第一轮专家反馈情况
        3.4.3 整理得到评价体系改进框架
        3.4.4 制定第二轮问卷材料
    3.5 评价体系最终框架
        3.5.1 评分标准
        3.5.2 第二轮问卷专家反馈情况
        3.5.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5.4 评价指标体系信效度评价
        3.5.5 评价体系最终框架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AHP群决策方法的岛礁工程结构维护需求评价
    4.1 AHP群决策方法
        4.1.1 专家主客观权重
        4.1.2 属性权重
        4.1.3 排名对象权重
        4.1.4 群决策信息集结
    4.2 第三轮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
        4.2.1 问卷材料制定
        4.2.2 专家组的选择
        4.2.3 问卷回收情况
    4.3 数据处理
        4.3.1 计算方法
        4.3.2 专家权重
        4.3.3 属性权重
        4.3.4 排名对象权重
        4.3.5 群决策信息集结
    4.4 Yaahp群决策计算
        4.4.1 Yaahp简介
        4.4.2 模型建立与数据录入
        4.4.3 群决策结论
    4.5 群决策结论分析及对比
        4.5.1 专家权重
        4.5.2 属性权重
        4.5.3 集结方式
    4.6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A 调查问卷(版本1)
附录 B 调查问卷(版本2)
附录 C 调查问卷(版本3)
附录 D 主要计算过程的MATLAB实现

(8)基于层次分析-灰色关联法的低碳施工方案比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1.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研究
        1.2.3 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1.3 现存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施工方案比选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施工方案比选的综合评价方法
    2.2 低碳施工方案比选指标的构建原则
    2.3 指标筛选分类方法
    2.4 施工方案应达到的目标
    2.5 施工方案比选指标体系
        2.5.1 施工方案经济指标准则层
        2.5.2 技术指标准则层
        2.5.3 低碳指标准则层
        2.5.4 环境指标准则层
    2.6 小结
第三章 基于AHP-GRA的施工方案比选模型的建立
    3.1 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理论
        3.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3.1.2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3.1.3 层次分析-灰色关联法原理
    3.2 AHP标度法的改进
        3.2.1 保序性
        3.2.2 一致性
        3.2.3 标度均匀性
        3.2.4 标度权重拟合性
    3.3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3.4 基于AHP的评价指标权重W的确定
        3.4.1 判断矩阵A的构建
        3.4.2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3.4.3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3.4.4 基于AHP的评价指标权重W的确定
    3.5 评价指标关联系数矩阵E的建立
        3.5.1 指标特征向量的确定
        3.5.2 参考方案的确定
        3.5.3 特征向量矩阵的规范化
        3.5.4 关联度E的计算
    3.6 综合评判矩阵R的建立
    3.7 小结
第四章 基于AHP-GRA在施工方案比选中的应用
    4.1 工程背景及比选方案简介
    4.2 方案综合评价
        4.2.1 备选方案评价指标综合比较
        4.2.2 基于层次分析-灰色关联法的施工方案比选
    4.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城市地铁隧道事故案例统计分析与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动态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4 主要存在问题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2 城市地铁施工事故案例统计分析
    2.1 事故案例收集与分析方法
    2.2 事故案例统计与分析
        2.2.1 事故案例采集
        2.2.2 事故特征统计
        2.2.3 事故规律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隧道施工动态风险评级方法
    3.1 动态风险评级体系建立
        3.1.1 风险等级影响因素及分级标准
        3.1.2 评级体系建立
    3.2 贝叶斯网络基本理论
        3.2.1 贝叶斯估计
        3.2.2 贝叶斯网络
    3.3 贝叶斯网络构建
        3.3.1 贝叶斯网络构建步骤
        3.3.2 确定网络节点及节点值域
        3.3.3 确定概率分布
        3.3.4 确定贝叶斯网络模型
    3.4 动态风险评级贝叶斯网络模型应用
        3.4.1 后验概率分析
        3.4.2 敏感度分析
    3.5 工程应用
    3.6 本章小结
4 管线渗漏破坏下地铁隧道施工坍塌风险评估
    4.1 地铁隧道施工坍塌风险预测方法
        4.1.1 基础数据获取
        4.1.2 坍塌风险预测方法基本原理
    4.2 管线渗漏条件下隧道开挖地表沉降基础数据
        4.2.1 模型建立
        4.2.2 管线无渗漏条件下隧道开挖地表沉降
        4.2.3 管线渗漏条件下隧道开挖地表沉降
    4.3 管线渗漏条件下隧道开挖坍塌风险
        4.3.1 训练样本的获取
        4.3.2 RBF神经网络训练
        4.3.3 坍塌风险预测计算
        4.3.4 计算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判断矩阵标度改进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方法
    5.1 网络分析法简介
        5.1.1 网络分析法结构
        5.1.2 网络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的对比
    5.2 网络分析法的改进
        5.2.1 网络分析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5.2.2 标度的改进
    5.3 基于模糊指数标度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方法
        5.3.1 构建评价因素体系
        5.3.2 构建风险评价指标集
        5.3.3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5.3.4 确定权重
        5.3.5 计算极限排序与综合评价
        5.3.6 计算步骤
    5.4 工程应用
        5.4.1 工程背景
        5.4.2 风险分析
        5.4.3 1-9标度的网络分析法计算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机动发射导弹分队独立发射能力指标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机动发射导弹分队主要战场威胁及基本能力需求
    1.1 主要战场威胁
    1.2 基本能力需求
2 指标选取
    2.1 选取原则
    2.2 确定指标体系
3 指标评价及指标值处理
    3.1 指标评价
    3.2 指标值的处理方法
        1) 指标去量纲处理
        2) 适度指标及逆指标的处理
        3) 确定指标的赋值范围
4 指数标度法确定指标权重
    4.1 指数标度法介绍
    4.2 多专家信息融合
5 结论

四、论AHP的标度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粗糙集理论的信息熵组合权重评价方法[J]. 路云龙,李文钰,徐加阳,马铭.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 [2]基于多层次灰色关联分析的电梯维保效果评价研究[D]. 杨文秀.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永定河砂质河床减渗方案优化研究[D]. 薛少欣.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7)
  • [4]EPC模式下C水库灌区工程质量影响因素 ——基于扎根理论和AHP-DEMATEL法的混合研究[D]. 朱凡.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5]生土基砌体强度计算理论及标准试验方法研究[D]. 兰官奇. 长安大学, 2020(06)
  • [6]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啤酒装备绿色评价研究[D]. 高秀玲. 天津科技大学, 2020
  • [7]基于AHP群决策的南海岛礁工程结构维护需求分析研究[D]. 黄云.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8]基于层次分析-灰色关联法的低碳施工方案比选研究[D]. 曾凯.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7)
  • [9]城市地铁隧道事故案例统计分析与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 王. 北京交通大学, 2018(12)
  • [10]机动发射导弹分队独立发射能力指标体系[J]. 高桂清,鞠金鑫,李承兴.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8(03)

标签:;  ;  ;  ;  ;  

层次分析法的量表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