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孔动压注水在“三软”不稳定厚煤层中的应用

浅孔动压注水在“三软”不稳定厚煤层中的应用

一、浅孔动压注水在“三软”不稳定厚煤层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宋选民,朱德福,王仲伦,霍昱名,刘一扬,刘国方,曹健洁,李昊城[1](2021)在《我国煤矿综放开采40年:理论与技术装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作为我国开采厚及特厚煤层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引入我国近40年来,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实践在我国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系统回顾与总结了我国在放顶煤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结合综放工作面技术特征、理论演化逻辑与资源开采新理念,将其发展历程分为初期试验、发展成熟以及智能化无人开采3个阶段。主要针对综放采场支架与围岩关系以及顶板(煤)结构与稳定性、顶煤破碎运移放出规律、以及综放"三机"装备的进展4个方面核心内容,对我国综放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围绕综放采场支架与围岩关系以及顶板(煤)结构与稳定性问题,依据机采高度的变化描绘了我国学者关于该问题研究的基本历程;从顶煤破碎机理、综放采场顶煤冒放性分类评价以及顶煤放出规律理论3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关于顶煤破碎运移放出规律的发展道路;放顶煤开采工艺研究方面,则从常规的综放工艺、特殊地质条件下综放工艺以及综放工序的时空配合关系展开,再现了我国学者的研究路线;同时简要阐述了综放"三机"装备的发展进程与最新成果。明晰了我国放顶煤技术的发展脉络与研究思路,分析并探讨了现阶段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发展前沿的相关难题,为我国综采放顶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与思维启迪。

张东许[2](2020)在《新登煤业二1煤层注水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针对新密矿区某矿当前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大,煤层注水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展开研究,采用FLUENT数值计算方法初步对新登矿的注水情况进行研究,在实验室选择适合新登矿的湿润剂搭配,进行现场效果检验并结合经济性、环保性、易购性等因素,得出:运用FLUENT数值计算方法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综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进行注水所需压力和时间研究,最终确定注水压力在2.5MP左右,注水时间为3小时左右,能达到较好的注水效果。基于润湿剂复配溶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煤尘沉降实验测定结果分析,综合考虑环保性、经济性和易购性等多方面因素,确定了配备润湿剂过程按每立方水加入0.25kg十二烷基磺酸钠和0.25L的琥珀酸二辛酯钠1:1复配。新设计的煤层注水工艺较原煤层注水对降低综放面割煤时粉尘浓度效果明显,特别是注水后对原生煤尘的湿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割煤时呼吸性粉尘的产生。煤层注水对降低打眼、放炮等工序的粉尘产生,效果明显。添加润湿剂能大幅度提高煤层注水的降尘效果,特别是在掘进头附近,粉尘浓度大幅度下降,同时减少了呼吸性粉尘的产生。该论文有图49幅,表29个,参考文献66篇。

陈学海[3](2018)在《三软煤层工作面煤壁片帮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三软煤层工作面煤壁片帮问题已成为制约采面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介绍三软煤层工作面和煤壁片帮状况,结合煤壁片帮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三软煤层工作面煤壁片帮的常规治理措施进行论述,并对从根本上治理煤壁片帮的技术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可为三软煤层工作面煤壁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魏坤[4](2018)在《“三软”厚煤层煤壁注水防片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芦岭矿Ⅱ883-1顶分层综采工作面煤体、顶板、底板均较松软且工作面采高大,在回采过程中易出现片帮、冒顶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为了实现工作面煤壁的稳定控制,综合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三软”厚煤层煤壁的破坏形式与特征,煤壁前方塑性区发育规律,注水增强煤壁稳定控制的机理与注水工艺参数的设计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提出了“三软”厚煤层工作面煤壁片帮的破坏形式,制定了煤壁片帮的判定准则。分别基于压杆理论与滑动体理论建立工作面煤壁“弯曲变形”阶段力学模型与“全煤壁弧形滑动剪切破坏”力学模型,确定了煤壁片帮发生的位置、深度及煤壁最小临界稳定高度,研究了煤体内摩擦角、粘聚力与工作面采高对煤壁片帮深度及临界稳定高度的影响规律。(2)基于D-P屈服准则建立“三软”厚煤层工作面煤体前方塑性区力学分析模型,得到了煤壁前方支承压力和中间主应力系数l、塑性区宽度之间的分布规律;研究了工作面采高、采深、支架护帮力、煤体粘聚力与内摩擦角对塑性区宽度的影响,确定了芦岭矿Ⅱ883-1工作面塑性区宽度为5.29 m,揭示了煤体自身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是影响工作面煤壁稳定性的两个重要因素,提出了实现煤壁稳定控制的针对性措施。(3)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和数值模拟共同研究了煤壁注水防片帮的机理。通过煤样干燥性试验、不同含水率煤样单轴压缩与变角剪切力学试验,测定了工作面煤体原始含水率,得到了煤样含水率与干燥时间之间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煤样峰值强度与弹性模量随着含水率增加而减小,而粘聚力、内摩擦角、抗剪强度、峰值剪应变等参数随着含水率增加呈现不同程度增加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工作面煤壁合理含水率;研究了不同含水率煤样的塑性区发育情况,验证了“三软”厚煤层煤壁注水防片帮的有效性。(4)基于水对煤体力学性质和含水率与煤体塑性区发育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煤壁浅孔动压注水技术来实现煤壁稳定控制,并进行了注水设备的选型、注水参数与注水工艺的设计;验证了注水参数理论值与工作面含水率的合理性;采用煤壁浅孔动压注水技术后,工作面煤壁片帮深度降低至0.4 m,片帮长度减少50%,工作面开机率提高38.7%,月推进度提高60 m,月产量提高26.53 kt,创造经济效益高达316.26万元/月,减少了工人支护次数和劳动强度,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着。

张建星[5](2015)在《煤层深孔高压注水防尘技术应用》文中指出裴沟煤矿随着矿井放顶煤工艺和综合机械化采掘的推广应用,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也随之上升,现有的防降尘措施已不能够满足生产需要。本文立足于现有设备技术,创造性地对井下防尘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满足了安全生产的要求,有力地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张应,李宁[6](2015)在《煤层注水在三软不稳定厚煤层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恒泰煤业公司开采的三软不稳定厚煤层,工作面产尘量大,巷道变形破坏严重,严重困扰着矿井的安全生产。为此,该矿采用长孔注水、高压深孔和浅孔注水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注水后,降尘率可达75%,回风巷瓦斯浓度降低0.2%,同时提高了顶煤的可放性和安全性,工作面采出率大幅提高。

师黄伟[7](2014)在《“三软”不稳定煤层下分层工作面矿压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教学三矿13012分层开采工作面特殊的地质条件,采用现场调研、矿压实测、实验室数值模拟及现场工业实践等手段,对简易综采条件下“三软”不稳定煤层下分层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特征、覆岩运移规律与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教学三矿13012工作面进行了原始煤层开采和进入分层区域开采两个阶段现场矿压观测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掌握了下分层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综放开采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工作面底板稳定性等方面的内容;其次,通过使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模拟得到了煤层厚度分别为4m、6m及8m时在二次采动影响下煤层上覆岩层的运移规律及应力场分布特征;而后通过对下分层工作面围岩结构、支架—围岩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合适的支架—围岩模型,进而对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和端头支架在“三软”不稳定煤层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支架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最后针对这种特殊的不稳定煤层设计了一种适合该工作面的动态放顶煤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该矿分层开采工作面的顺利推进进行了有效指导,不仅大大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同时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为豫西相似地质条件的矿井进行分层开采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王宇锋[8](2014)在《铁新矿注碱治理煤层硫化氢研究及工程应用》文中认为硫化氢是煤矿有毒有害气体之一,风流浓度达到0.2-0.3%时就会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达到0.1-0.2%时,数秒内会致人死亡。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范围扩大、开采深度增加,存在硫化氢涌出异常的矿井随之增多,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和工人健康。目前煤矿井下已有的硫化氢治理方法主要有加大工作面风量、喷洒碱石灰、屏蔽水幕等治理措施和一些监测防护措施,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急需研究矿井出现硫化氢涌出异常的根源,探究切实有效的治理方法来降低或消除矿井硫化氢危害。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采用煤层注碱的方法来治理矿井硫化氢涌出,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煤层硫化氢的来源、涌出规律、煤层硫化氢含量、注碱治理硫化氢的可行性和治理效果。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存在硫化氢涌出异常的典型矿井(铁新煤矿)为对象,系统地研究了煤层硫化氢的成因、来源和赋存规律;为研究确定吨煤硫化氢含量,提出了煤层硫化氢含量测试方法;研究采用煤层注碱的方法治理硫化氢,通过测定煤岩物理力学参数,论证了煤层可注性;研究了注碱工艺参数,包括碱液溶质、注液压力、注液量、钻孔长度、间距及封孔方法等;应用数值软件模拟研究了煤层注碱时碱液渗流及硫化氢治理效果;在E902和W910工作面进行了现场注碱试验,实地研究煤层注碱治理硫化氢的效果。在山西保利铁新煤矿进行了9#煤层的硫化氢含量测定,并进行了注碱工业试验,经理论分析及注碱试验确定了合理的注碱工艺参数,并将该治理方法在该矿推广应用,通过对注碱前后工作面硫化氢涌出量的测定,注碱后工作面硫化氢浓度没有出现超限现象,证明该方法治理效果较好。

桑培淼,刘国印,郭凤,王向楠[9](2013)在《煤层注水预防煤矿灾害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文中认为在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注水预防煤尘、片帮冒顶、煤与瓦斯突出及冲击矿压4个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指出许多中小型煤矿企业在选取注水参数时仍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对于某些孔隙率低、渗透性差的煤层,仍存在注水效果差、煤体难以均匀湿润的问题,对通过注水提高松软煤壁稳定性、预防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矿压的微观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杨治国,田建辉,张力友,乔军伟,欧亚伟[10](2012)在《三软不稳定煤层深孔注水防尘与注浆防片帮技术》文中认为为降低综放工作面煤尘浓度及控制煤壁片帮,针对白坪煤矿三软煤层情况,对工作面煤层进行了深孔注水防尘与注浆加固煤壁。首先采用ZDY-3200钻机施工60~80 m深的注水孔;然后在注水孔周围6 m内使用ZBQ-6/2.5型钻机施工深9 m、间距0.6~1.2 m、排距0.8~1.0 m的煤壁注浆孔;选用MRB125/31.5型注水泵用12~14 MPa压力对煤层注水压裂,再用5~8 MPa压力反复间歇式注水。现场应用效果表明,采用该技术能够使煤层水分由4%增至5%~6%,回风巷煤尘平均质量浓度269 mg/m3降至108 mg/m3;工作面煤壁片帮范围由占煤壁总长的50%~70%减少到10%~30%,有效地解决了煤壁片帮问题。

二、浅孔动压注水在“三软”不稳定厚煤层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孔动压注水在“三软”不稳定厚煤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煤矿综放开采40年:理论与技术装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综放技术40年发展
    1.1 初期试验阶段
    1.2 发展成熟阶段
        1.2.1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
        1.2.3 软厚煤层综放开采
        1.2.4 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
    1.3 智能化开采发展阶段
        1.3.1 大同矿区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践
        1.3.2 王家岭煤矿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践
        1.3.3 其他矿井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践
2 综放采场“支架-围岩”关系以及顶板结构与稳定性
    2.1 综放采场支架围岩关系
        2.1.1 普通机采高度(2.0~3.5 m)
        2.1.2 大机采高度(3.5~5.0 m)
    2.2 综放采场顶板结构与稳定性
3 顶煤破碎运移放出规律分析
    3.1 顶煤放出机理
        3.1.1 顶煤体内应力场分布规律
        3.1.2 顶煤破碎机理
    3.2 综放采场顶煤冒放性分类评价
    3.3 顶煤放出规律的理论
4 放顶煤开采工艺
    4.1 常规的综放工艺研究
    4.2 特殊开采条件下综放开采工艺
        4.2.1 特殊地质条件下综放开采工艺
        4.2.2 具有冲击倾向性煤层综放开采工艺
        4.2.3 瓦斯突出煤层综放开采工艺
        4.2.4 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
    4.3 综放工序的时空配合关系
5 综放工作面“三机”装备研究进展
    5.1 综放液压支架装备发展
        5.1.1 综放支架放煤口位置及结构的发展
        5.1.2 综放支架架型结构的发展
        5.1.3 智能化综放支架控制系统的最新发展
    5.2 综放采煤机装备发展
        5.2.1 综放采煤机装备研究现状
        5.2.2 滚筒采煤机
        5.2.3 发展趋势
    5.3 刮板输送机装备发展
        5.3.1 研究现状
        5.3.2 浮煤清理装置
        5.3.3 发展趋势
6 结语与展望

(2)新登煤业二1煤层注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Introduction)
    1.2 煤层注水国内外研究现状(Research status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1.3 项目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Project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main contents)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Research methods and technical routes)
2 软煤层注水机理及相关参数的测定研究
    2.1 煤层注水机理的研究(Study on Mechanism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2.2 煤层注水降尘机理及效果的影响因素(The mechanism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to reduce dust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ts effect)
    2.3 煤层注水参数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on water injection parameters of coal seam)
    2.4 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测定及分析(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dust concentration in mining work)
    2.5 本章小结
3 煤层注水参数的数值模拟及优化研究
    3.1 煤层注水技术(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technology)
    3.2 FLUENT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步骤
    3.3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效果数值模拟(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effect in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3.4 掘进工作面煤层注水效果数值模拟(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effect in driving face)
    3.5 本章小结
4 煤层注水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4.1 综采工作面短孔注水工艺及参数的确定(Determination of short hole water injection technology and parameters in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4.2 综采工作面深孔注水工艺及参数的确定(Determination of water injection technology and parameters of deep hole in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4.3 掘进工作面注水工艺及参数的确定(Determination of water injection technology and parameters in driving face)
    4.4本章小结
5 煤层注水复配湿润剂的实验研究
    5.1 表面活性剂的选取(Selection of surfactants)
    5.2 表面活性剂相关参数的测试(Testing of surfactant related parameters)
    5.3 表面活性剂的优化及配方的确定(Optimization of surfactant and determination of its formulation)
    5.4 本章小结
6 煤层注水效果的试验研究
    6.1 煤层注水压力及流量的现场试验分析(Field test and analysis of pressure and flow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6.2 煤层注水湿润半径现场试验分析(Field test and analysis of wetting radius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6.3 煤层注水降尘效果分析(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to reduce dust)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8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三软煤层工作面煤壁片帮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煤层概况
2 三软煤层工作面煤壁片帮情况
3 工作面煤壁片帮原因分析
    3.1 煤层坚固性系数低
    3.2 煤壁处于支承压力增高区
    3.3 支护强度低
4 治理煤壁片帮的现有措施
    4.1 煤层深孔高压注水
    4.2 煤壁浅孔注水
    4.3 煤壁打木锚杆
    4.4 用风镐落煤
    4.5 超前支护
    4.6 煤壁闭帮
5 治理煤壁片帮的其他途径
    5.1 提高支架初撑力
    5.2 煤壁注水时添加凝固剂
6 结语

(4)“三软”厚煤层煤壁注水防片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三软”厚煤层煤壁片帮机理及塑性区发育规律研究
    2.1 综采工作面概况
    2.2 “三软”厚煤层煤壁片帮破坏形式及判定准则
    2.3 煤壁片帮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2.4 塑性区发育规律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三软”厚煤层煤壁注水稳定控制研究
    3.1 “三软”厚煤层煤壁注水防片帮机理
    3.2 “三软”厚煤层煤壁注水力学性质试验分析
    3.3 煤层强度对煤壁稳定的数值模拟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三软”厚煤层煤壁注水防片帮技术现场试验研究
    4.1 煤壁注水方案设计
    4.2 煤壁浅孔动压注水测定结果与工艺
    4.3 煤壁浅孔动压注水效果
    4.4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煤层深孔高压注水防尘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防尘体系分析及技术思路
    1. 1 防尘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1. 2 深孔动压注水降尘及技术思路
2 方案比较及技术应用
    2. 1 方案的比较确定
    2. 2 技术应用及要求
3 结语

(6)煤层注水在三软不稳定厚煤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注水工作面概况
2 钻孔布置方式及参数
    2.1 回风巷长孔注水钻孔布置
    2.2 工作面煤壁高压深孔、浅孔布置
3 注水工艺及参数
    3.1 长孔注水
    3.2 深孔、浅孔注水
4 注水效果考察
5 结论

(7)“三软”不稳定煤层下分层工作面矿压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开采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1.2.2 开采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三软”不稳定煤层下分层工作面矿压特征实测研究
    2.1 教学三矿13012工作面概况
        2.1.1 重复开采工作面地质概况
        2.1.2 重复开采工作面生产技术条件
        2.1.3 重复开采工作面资源赋存情况
    2.2 13012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
        2.2.1 矿压观测的目的与内容
        2.2.2 矿压观测方案
        2.2.3 矿压观测时间安排
    2.3 13012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2.3.1 原始煤层区域的支架载荷分析
        2.3.2 分层开采区域的支架载荷分析
        2.3.3 矿压显现特征分析
        2.3.4 超前支承压力分析
        2.3.5 采场底板比压
    2.4 本章小结
3 下分层工作面上覆岩层运移规律场数值模拟
    3.1 下分层开采工作面岩层结构分析
    3.2 UDEC数值模型的建立
        3.2.1 模型的物理尺寸及边界条件
        3.2.2 模型的本构关系与属性参数
    3.3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3.3.1 顶煤厚度为 2m时的顶板岩层宏观运动规律
        3.3.2 顶煤厚度为 4m时的顶板岩层宏观运动规律
        3.3.3 顶煤厚度为 6m时的顶板岩层宏观运动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三软”不稳定煤层下分层工作面支架-围岩关系分析
    4.1 下分层工作面围岩类型分析
        4.1.1 直接顶分类、老顶分级
        4.1.2 下分层开采工作面煤层赋存结构
    4.2 下分层工作面支架-围岩结构类型及压力特征
        4.2.1 工作面支架-围岩结构类型
        4.2.2 工作面不同支架-围岩结构类型压力特征
    4.3 下分层工作面悬移支架-围岩模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三软”不稳定煤层下分层工作面矿压控制研究
    5.1 下分层工作面悬移支架适应性研究
        5.1.1 下分层工作面悬移支架适应性初探
        5.1.2 下分层工作面悬移支架适应性分析
    5.2 工作面端头支架的改进与适应型分析
        5.2.1 步移式端头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
        5.2.2 步移式端头支架基本结构
        5.2.3 移架工艺及适应性分析
    5.3 工作面煤壁片帮治理措施优化
    5.4 动态放顶煤工艺设计
        5.4.1 放顶煤参数设计原则
        5.4.2 顶煤可放厚度
        5.4.3 动态放煤工艺参数设计
        5.4.4 放煤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铁新矿注碱治理煤层硫化氢研究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硫化氢成因及来源研究现状
        1.2.2 硫化氢治理研究现状
        1.2.3 煤层注液理论研究现状
        1.2.4 煤层注液应用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铁新矿煤层硫化氢成因机理
    2.1 矿井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矿井地质与水文特征
        2.1.3 煤层与煤质
    2.2 铁新矿煤层硫化氢成因
        2.2.1 煤层硫化氢赋存环境
        2.2.2 煤层硫化氢成因类型
        2.2.3 铁新矿煤层硫化氢成因
    2.3 铁新矿硫化氢涌出特征
        2.3.1 煤层硫化氢来源
        2.3.2 煤层硫化氢涌出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煤层硫化氢含量测定
    3.1 硫化氢含量测定方法
        3.1.1 测试原理
        3.1.2 损失量计算
        3.1.3 残存量测定
    3.2 铁新矿煤层硫化氢含量测定
        3.2.1 现场煤样硫化氢解吸量
        3.2.2 煤样硫化氢损失量
        3.2.3 煤样硫化氢残存量
        3.2.4 煤层硫化氢含量
    3.3 本章小结
4 铁新矿煤层碱液可注性研究
    4.1 煤层可注性物性参数测试
        4.1.1 煤样采选与实验方案设计
        4.1.2 煤样全水分测定
        4.1.3 煤样视密度测定
        4.1.4 煤样真密度测定
        4.1.5 煤样孔隙率测定
        4.1.6 煤样吸水率测定
        4.1.7 煤样渗透率测定
        4.1.8 煤样坚固性系数测定
    4.2 铁新矿9#煤层碱液可注性评价
    4.3 本章小结
5 铁新矿煤层注碱治理硫化氢效果模拟
    5.1 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5.2 煤层碱液渗流—化学中和数学模型
        5.2.1 基本假定
        5.2.2 渗流场方程
        5.2.3 化学场方程
        5.2.4 几何物理模型
        5.2.5 模型计算参数
        5.2.6 定解条件
    5.3 铁新矿注碱治理煤层硫化氢效果模拟
        5.3.1 单孔注碱数值模拟研究
        5.3.2 孔群注碱数值模拟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铁新矿煤层注碱工艺参数研究
    6.1 钻孔注碱碱液溶质确定
    6.2 注碱钻孔布置
        6.2.1 注碱钻孔孔径
        6.2.2 注碱钻孔长度
        6.2.3 注碱钻孔间距
    6.3 钻孔注碱参数研究
        6.3.1 注碱压力
        6.3.2 注碱量
        6.3.3 注水量
        6.3.4 注碱超前距离
    6.4 封孔方法及封孔结构
    6.5 本章小结
7 铁新矿煤层注碱治理硫化氢现场试验
    7.1 试验目的与方法
        7.1.1 试验目的
        7.1.2 试验方法
    7.2 铁新矿现场注碱实验
        7.2.1 工作面钻孔注碱量监测
        7.2.2 注碱影响半径实验研究
        7.2.3 距工作面不同距离钻孔注碱量变化
    7.3 注碱治理硫化氢效果分析
        7.3.1 注碱量对硫化氢治理效果的影响
        7.3.2 注碱对工作面硫化氢涌出影响
    7.4 注碱治理硫化氢安全措施
        7.4.1 钻机施工安全措施
        7.4.2 封孔器使用安全措施
        7.4.3 注浆泵使用安全措施
        7.4.4 煤层注碱过程注意事项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附件

(9)煤层注水预防煤矿灾害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注水降尘
2 注水预防片帮冒顶
3 注水防突机理
4 注水降低煤层冲击倾向性
5 结语

(10)三软不稳定煤层深孔注水防尘与注浆防片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注水工艺
    1.1 深孔中压注水参数
    1.2 注水设备
    1.3 注水渗透半径的确定
    1.4 注水孔布置
    1.5 注水工艺
2 注浆钻孔施工工艺
3 效果分析
    3.1 注水量
    3.2 降尘效果
    3.3 防止片帮冒顶效果
4 结论

四、浅孔动压注水在“三软”不稳定厚煤层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煤矿综放开采40年:理论与技术装备研究进展[J]. 宋选民,朱德福,王仲伦,霍昱名,刘一扬,刘国方,曹健洁,李昊城. 煤炭科学技术, 2021(03)
  • [2]新登煤业二1煤层注水技术研究[D]. 张东许.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2)
  • [3]三软煤层工作面煤壁片帮防治技术研究[J]. 陈学海. 能源与环保, 2018(06)
  • [4]“三软”厚煤层煤壁注水防片帮技术研究[D]. 魏坤. 中国矿业大学, 2018(02)
  • [5]煤层深孔高压注水防尘技术应用[J]. 张建星. 陕西煤炭, 2015(06)
  • [6]煤层注水在三软不稳定厚煤层中的应用[J]. 张应,李宁. 中州煤炭, 2015(03)
  • [7]“三软”不稳定煤层下分层工作面矿压控制研究[D]. 师黄伟. 河南理工大学, 2014(03)
  • [8]铁新矿注碱治理煤层硫化氢研究及工程应用[D]. 王宇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4(02)
  • [9]煤层注水预防煤矿灾害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 桑培淼,刘国印,郭凤,王向楠. 中州煤炭, 2013(01)
  • [10]三软不稳定煤层深孔注水防尘与注浆防片帮技术[J]. 杨治国,田建辉,张力友,乔军伟,欧亚伟. 煤炭科学技术, 2012(09)

标签:;  ;  ;  

浅孔动压注水在“三软”不稳定厚煤层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