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年,第8卷,主题词索引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年,第8卷,主题词索引

一、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年第8卷主题词索引(论文文献综述)

石康乐[1](2019)在《基于大数据的中医药科学计量学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明确中医药学科的研究主体、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学科重要问题,绘制学科发展的历史图景和当下风貌,建构基于科学文献的中医药学科知识体系。·研究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作为数据来源,以“求全”策略制定检索流程,收集自建库以来至2018年全部中医药研究相关文献,综合科学合作网络分析、全球期刊科学地图-文献引证关系网络双图叠加分析、文献共被引网络分析、主题词共现网络分析、概念树全文本挖掘等多种分析方法,构建二维空间的复杂网络,并结合时间轴推演变化,分析和绘制网络在历史进程中的演化历程。·研究结果:1.WOS数据库中以主题检索方式可得中医药直接相关文献22196篇,文献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在2011以后出现了爆发式激增,不仅数量大幅增长,且此后历年的增长速度也在加快;2.共计143个国家/地区、635个研究机构的2270位学者开展或参与了中医药相关的科研工作,且科学合作较为普遍、集中,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合作特点,就发文数量而言,以我国学者文献发表量为最,达55477篇,且与其他国家拉开较大差距,但就科学合作网络中的结构重要性和演化影响力而言则显不足,以综合指标判断,日本以18个数量级的差异与其他国家拉开极大距离,表明了其不可替代的综合重要性;3.中医药学科的领域应用主要集中于“医药学、分子生物及免疫学、物理化学及材料学、兽医学与动物学”四个主要方面,研究基础主要包括“医药卫生护理学、分子学生物学与基因学、环境科学毒理学与营养学、物理化学与材料学”四个领域,从引证路径来看,中医药学科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均有朝向微观层次的趋向,在研究基础上均有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学科的引入;4.中医药文献共被引网络包含840个节点、2343条连线和190个共被引聚类,其中9个主要聚类为#0伦理困境/替代医学、#1伦理困境/系统评价、#2质量控制、#4中药抗炎作用、#5蛋白结合多糖/柴胡、#7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8胃肠功能失调(消化系统疾病)/民族药学研究、#13靶向化疗、#22分子动力学,代表了中医药学科的九个主要研究领域;5.中医药文献共被引网络9个主要聚类所表征的研究领域时间变迁特征为:#4汉方中药研究领域(1976-1991)→#5中药药理学(1983-2000)、#8民族药学(1986-1993)、#13青蒿素研究领域(1988-1995)→#0中医药临床应用及其评价领域(1994-2010)、#7中药激酶抑制剂研究领域(1994-2005年)、#2中药化学(1999-2009)→#1中药新药发现领域(2000-2018)、#22计算机辅助的中药新药设计领域(2009-2011)。·研究结论:1.科学合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国际上半数以上的国家/地区开展或参与了中医药科学研究,且学者、机构、国家/地区间不同层次的科学合作日益增强,我国在文献发表数量上以较大优势领先,但在中医药国际科学合作中的影响力略显不足;2.全球科学期刊双图叠加分析结果表明:中医药学科的研究基础及成果广布众多医学与非医学学科期刊,研究主题涉及医学药学生物学文史学等众多学科,而微观化的朝向尤为显着;3.文献共被引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中医药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医药临床应用及其评价、中药新药发现、中药化学、汉方中药、中药药理学、中药激酶抑制剂研究、民族药学、青蒿素研究、计算机辅助的中药新药设计九个方面,学科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中医药作为补充与替代疗法重要组成部分的使用情况与循证评价、基于中药既有功效的新药研发,以及,中医药有效治疗方案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且重心逐渐转向新药研发。

李杰[2](2016)在《安全科学结构及主题演进特征研究 ——基于Web of Science科技文本知识单元共现分析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安全科学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门类,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自安全科学诞生以来,关于其科学性的讨论持续不断。安全科学结构是安全科学基础性问题研究和讨论的核心主题之一。特别是在当前背景下,各个学科出现了空前的交叉、融合。要明晰安全科学的结构便更加困难,当然对安全科学结构的分析和讨论也显得更加有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以安全科学长期积累的科技文本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文献知识单元在空间上形成的客观的共现现象进行挖掘分析,以获取安全科学结构的特征及演进情况。首先,本文从科技文本知识单元共现理论和方法入手,对科技文本知识单元的共现现象的数学原理、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基于领域的共现、期刊共现(期刊共被引、耦合)以及主题共现演化的科学结构分析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分析方法。在对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性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国际上用于科技文本挖掘的权威数据库Web of Science作为本文分析的核心数据集。按照分析的需求和分析能力,对得到的65918篇安全研究论文的数据和7853篇职业安全论文数据进行分析。将整体安全研究的文献分别从基于领域共现的安全科学的宏观科学结构、基于期刊共现的中观科学结构和基于主题共现的微观安全科学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选择职业安全领域作为安全科学研究的典型领域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和讨论。其次,安全科学的宏观科学结构通过全科学领域叠加和本地数据的领域关系构建。全科学结构地图的分析得到:在整个科学领域的叠加结构上主要分布在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健康与社会问题以及心理学等领域的聚类中。安全科学结构分析得到安全子领域主要分布在药理学、外科、公众环境职业健康、普通内科以及肿瘤等方面。进一步依据全领域科学结构图,对安全科学的学科多样性进行测度,得到安全科学的跨学科性是非常显着的。本地安全科学领域共现的科学结构结果显示,安全科学的领域结构按照顺时针依次为“经济、商业、管理”、“信息科学”、“工程学”、“生物技术和化学”、“医学、药学、疾病”、“心理、教育”以及“社会学”,网络分析的结果揭示出领域之间共现频次排在首位的为“工程,工业——运筹研究&管理科学”。再次,安全科学的中观结构通过全科学期刊结构地图叠加和本地数据的期刊共现分析构建。从全科学地图上来看,安全科学涉及的期刊广泛地分布在整个期刊结构地图上,一方面证明了安全科学的交叉学科属性,另一方面,安全科学的重点领域主要分布在医药-医疗-临床;物理-化学-材料及其心理-健康-教育-经济领域。本地数据的安全科学期刊共现和耦合的科学结构结果显示,安全科学的结构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医学安全问题研究和技术与工程安全问题研究,它们之间通过“质量,健康,卫生”等领域连接。从时序演化上来看,虽然整体上基于期刊的安全科学结构整体结构稳定,但还是发现了早期的工程技术安全方面的期刊群落包含的安全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了核科学技术方面。最后,安全科学的微观结构及其演进通过主题的时序趋势和共词网络的演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了基于主题的安全科学结构、不同时间分段中安全科学研究主题的特征,以及随着时间发展主题的转变情况。鉴于安全科学本身的复杂性,对安全科学结构整体的挖掘的基础上,笔者从子数据中专门从主题角度分析“职业安全”结构,并进一步对职业安全的研究前沿主题进行了探测。结果显示国际职业安全主题结构主要分为“职业伤害”和“职业暴露”两个方面,通过使用中文数据样本比较基于主题的科学结构一致。从整体上看,国际的职业安全研究主题更加丰富。本文通过安全科学结构和主题演进的研究,还对安全科学未来研究和发展进行了讨论。

陈果[3](2015)在《基于领域概念关联的网络社区知识聚合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网络社区用户知识交流特征出发,提出一种用户需求的知识聚合方案。网络社区知识组织的主要依据是用户交流内容中的主题及其对应的领域概念关联。因此网络社区知识聚合的核心是构建面向特定领域的概念关联体系。传统知识组织体系不能很好地满足网络社区中的知识聚合需求,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为通过融合已有的领域背景知识体系和基于UGC内容挖掘生成的知识关联体系,构建领域多元概念关联体系;以此为支撑实现面向网络社区的多维知识聚合。第一章研究网络社区知识聚合的模式问题。首先,在分析网络社区用户交流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其知识聚合需求,在回顾网络社区知识聚合发展路径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概念知识关联的特征与形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网络社区知识聚合的模式。第二章以领域知识分析为视角,讨论基于领域概念关联的网络社区知识聚合模型构建问题。在引入领域知识分析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以领域知识为背景的领域概念关联的特征,及其在知识组织中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领域多元概念关联体系构建流程和基于概念关联的网络社区知识聚合实现方案在内的总体模型。第三章研究领域结构化概念关联体系的构建。通用性和专业性的结构化知识组织体系(分类法、主题词表、本体、主题图等)为构建面向特定领域的结构化概念关联体系提供了基础,因此从已有的结构化概念关联体系中提取领域概念单元、合并概念关联是最直接的方案。另一方面,大多数领域都缺乏可利用的有针对性的结构化知识组织体系,因此从其他资源途径获取领域概念单元和概念关联有其必要性。本文讨论了基于用户用词领域概念单元抽取、基于资源内容挖掘的领域概念单元抽取、基于资源挖掘的领域概念关联识别等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将这些从其他资源途径获取的领域概念关联体系基本元素与已有的概念关联体系进行合并,包括概念映射和标准化、概念关联合并等问题。领域结构化概念关联体系的形式化是后续知识利用的基础,通过对比SKOS和OWL 2两种语言对概念关联体系的表述细节,本文选定基于OWL 2语言的领域结构化概念关联体系形式化方案。为了检验上述思考和方案的有效性,本文开展了基于主题词表和百科内容挖掘的心血管领域结构化概念关联体系构建实验。第四章研究领域共现型概念关联体系的构建,其思路是从网络社区用户交流内容中挖掘概念关联。文本图模型为概念单元在用户交流内容中的共现关系表示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探讨基于文本图模型的领域概念共现网络构建流程,本文将领域共现型概念关联体系划分为两大阶段。其一是由用户交流文本集向概念共现关系矩阵转化,核心步骤包括文本集构建、中文切分词与同义词合并、领域术语识别、概念共现关系提取与共现矩阵构建;其二是概念共现关系矩阵向概念共现网络的转化,核心步骤包括概念共现关系强度的标准化、概念相似度计算、基于相似度的概念关联边强度映射和概念共现网络生成。根据上述思路和方案,本文以着名的医学社区丁香园为例,选定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心血管论坛作为对象,构建了基于用户交流内容挖掘的心血管领域共现型概念关联体系。第五章研究领域多元概念关联体系的融合。本部分研究开展的前提是探讨结构化概念关联体系和共现型概念关联体系融合的机理,在对两者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可提出基于优势互补的融合原则,并制定将结构化概念关联体系中的概念内涵、概念和关联类型、层次组织结构赋予共现型概念关联体系的融合方案。融合方案的实现主要体现为体系间元素映射,包括概念术语映射和语义关系映射,在语义映射部分重点探讨了语义相似度融合方案和细粒度关系发现两个问题。此后,通过对多元概念关联体系融合后的数据关系进行梳理,确立了基于关系数据模型的多元概念关联体系形式化方案。在实验部分,对前文已构建的心血管领域结构化概念关联体系和共现型概念关联体系进行了融合。第六章研究基于多元概念关联体系的网络社区知识聚合实现问题。在探讨了多元概念关联体系对网络社区知识聚合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本部分提出了以知识单元粒度和知识聚合形式为维度的多维知识聚合模式。此后,分别对不同知识单元粒度的知识类聚和知识共聚方案和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知识共聚方案是本文有别于传统知识聚合形式的创新点,以概念单元的多维度和细粒度关联为支撑,可实现网络社区分面检索与导航、主题多维推荐、知识元链接体系构建和资源关联发现等功能。在实验部分,专门针对丁香园心血管论坛的知识聚合方案实现进行了实验。

李元[4](2014)在《体育科学学科结构与理论演进的科学计量研究》文中指出体育科学作为科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建着自身的学科与知识结构,并向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本文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引文分析、词频分析等科学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技术,结合科学革命理论,利用Web of Science等引文数据库收录的体育科学期刊文献,对体育科学外部学科互动、内部学科结构与理论演进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1930年至今,体育科学的发展受馈于横跨5大科学部类150个学科的知识,其中生理学、骨科学、神经系统科学和神经病学、心理学、外科学等是体育科学最主要的支撑学科;体育科学对以上150个学科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体育科学还属于“知识输入型”的未成熟科学;体育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2)运动训练学、运动选材学、运动技能学、人体测量学、运动时间生物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体育社会学、体力活动与公众健康、体育教育学、适应体育学、体育与运动心理学等学科是当前体育科学的主流分支学科,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心理科学三大科学门类。(3)近20年来体育管理学快速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体育组织研究、体育参与和消费研究、体育赞助、多样性等,其中体育组织研究处在体育管理学的核心地位;体育管理学知识结构历时性演进的路径整体呈现出从宏观环境-中观组织-微观个体的演进态势。(4)运动医学研究领域非常广泛,研究内容非常精深,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其中运动创伤学是其最主要的领域;运动医学领域各部分结构较为稳定,宏观层面上无法发现结构跃迁式转移的增长方式,仅是在各自学科范围内积累式增长;科学发现是理论演进的重要动力。(5)对体育管理学和运动医学这两个体育科学中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代表性学科的理论演进分析表明,研究方法和科学发现是理论演进的重要动力,印证了库恩科学革命理论中关于引发科学革命因素的论断;体育科学新理论的提出、科学研究的新发现、新方法的应用都是学科范式转换的“知识拐点”。

薛晓芳[5](2014)在《知识可视化理论、方法和工具及军事医学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呈爆炸式增长,如何从海量知识中揭示知识的发展规律及其结构特征等可视化的信息,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军事医学符合一般科学发展规律,军事医学知识的快速增长需要从大量知识中揭示其发展规律和结构特征。此外,军事医学科学院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两型一流发展目标,针对一流的发展目标,需要全面把握国际重要军事医学机构的研究方向及其变化趋势,需要对优势学科、优秀科研团队和优秀人才等进行科技评价。这就需要基于定量分析的知识可视化方法来揭示。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系统分析、综合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梳理了知识可视化理论的发展过程、研究基础、不同学科中知识可视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关联性,提出了情报界的知识可视化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全面梳理了情报界知识可视化方法的分类、流程以及流程中各步骤涉及的数学和计算机方法。采用知识可视化方法集成分析、多元统计方法集成分析、知识可视化工具的综合应用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科研机构、研究方向、学科领域和研究团队进行了知识可视化试验研究,较好地证明了方法和工具的适用性以及部分不足。重点研究内容及结论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理论研究。首先,系统分析了教育界和情报界的知识可视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教育界的知识可视化概念为“视觉表征应用于改善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知识创造和传递的研究”。发现教育界的研究缺乏可视化作用效果研究,所使用的经典表征方法只是一些图解表示,未形成批量的实际应用范式或工具。情报界的知识可视化可归纳为利用各种数学和计算机辅助方法对科学知识进行图表展示,来揭示科学发展规律和科学知识内部结构特征。其次,探讨了情报界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为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将计量学分为统计分析、科学发展规律的数学模型和揭示知识单元结构特征。知识图谱则是将计量学中揭示知识单元结构特征的系列方法集成的系列软件。最后,提出情报界知识可视化的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情报界知识可视化的概念:运用数学和计算机辅助方法,以图表等直观方式揭示科学技术产出的文献、专利和成果等知识的数量、质量、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方法。研究内容:衡量知识的量化指标、知识的发展规律和知识的结构特征。并归纳了衡量知识的量化指标的10种常用科学技术指标和7种常用科学计量指标。研究对象:作者/发明者、关键词(主题词)、期刊、学科、引用作者、引用文献、引用期刊、机构、国家/地区和时间等。第二部分:方法和工具研究。将情报界知识可视化分为统计类、数学模型类和结构特征类。系统梳理了知识可视化流程,统计类和数学模型类知识可视化流程为数据获取、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三个步骤。结构特征类知识可视化的流程为数据检索、数据清理、选择知识单元、构建知识单元关系、数据标准化、数据简化、可视化和解读七个步骤。总结各步骤涉及的方法,其中构建知识单元关系的二维、三维或多维共现是结构特征类知识可视化揭示研究对象的社会关系结构、概念结构、知识结构等的重要手段。将常用集成工具分为统计分析软件、社会网络软件和专业软件,并描述各软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根据数据处理需求和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需求选择了本论文试验研究中使用的TDA、TI、BICOMB、SPSS和CiteSpaceII软件和相关方法。第三部分:应用和实证研究。首先,根据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应用分析,将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按照目的、功能和内涵进行分类。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目的分为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中的知识可视化应用,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功能分为统计类、关联网络类、结构空间类和路径决策类知识可视化。统计类包括科学技术指标、科学计量指标、科学发展规律的数学模型以及一维知识单元数量等的统计。关联网络类是知识节点之间的属性连接关系。结构空间类是从知识的位置关系角度,揭示研究对象在知识空间中的结构。路径决策类是在关联网络类和空间结构类知识可视化基础上加入时间的动态分析考量。将常用内涵分为研究机构、科研方向、研究领域和科研团队知识可视化。然后,针对军事医学机构知识可视化试验研究,选取全军医院为例,基于全军医院的SCI文献和TI专利数据,得出全军医院的研究方向及其随时间变化、军内医院合作及其随时间变化、与外单位合作的原因、重要作者之间的可能合作/竞争领域以及领域的潜在快速发展可能。证明了词共现、机构合作、作者合作、词共现与时间以及机构合作与时间知识单元关系方法能够进行军事医学机构知识可视化研究。但专利地图与专利技术词条共现聚类相比较,专利技术词条共现聚类更适合军事医学机构重要专利技术的领域划分。然后,针对军事医学研究方向的知识可视化试验研究,选取国际重要军事医学机构的研究方向为例,分析了这些机构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随时间变化,并与情报调研结果比较,证明了基于SCI论文的关键词共现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能够揭示军事医学的研究方向,但还需要增加非英语文献和专利数据的知识可视化揭示才更完善。然后,针对军事医学科研领域的知识可视化试验研究,选取睡眠剥夺领域为例,分析了睡眠剥夺领域的子领域分类、子领域方向随时间变化,领域突现词,重要机构合作、重要作者合作和重要研究基础。证明了主题词共现方法能较好的进行子领域分类,突现词能够揭示领域中的突发研究方向和技术,文献共被引能够揭示领域的重要研究基础。最后,针对军事医学研究团队的知识可视化试验研究,选取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为例,分析了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成员、与外部机构合作、作者合作、团队子结构以及团队的重要研究基础。证明了作者合作网络可揭示研究团队的内部结构,文献和期刊共被引能揭示科研团队的重要研究基础。H指数能够评价研究团队和研究人员的学术影响力,但还需要增加发表文献的期刊评价指标、文献的同行评议分值(如f1000分值)以及专利强度指标(如Innography的专利强度分值)等质量评价指标。

王琪[6](2011)在《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发展史论 ——基于知识图谱视角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客观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回顾西方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历史,对总结西方现代体育科学理论取得的成果,认识体育科学的本质及学科发展特征、完善体育科学学科理论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对我国体育科学的学科建设、科研管理和科技政策制定,体育科研人才培养以及国家体育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以科学学理论为基础,坚持综合科学史与分支学科史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史论结合、科学内史与外史相结合、多学科理论与知识的综合研究等研究原则,并突出方法上的创新,改变传统的研究方法,运用了科学计量学方法以及多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计量学分析和绘制知识图谱的软件,对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史进行动态的、可视化的探测。研究结果表明:(1)古代希腊是西方现代体育科学思想的摇篮。古希腊着名的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对体育的认识中包含了西方现代体育科学的萌芽,但由于认识能力和分析手段的限制,对体育现象的认识还是经验性的,思辨的,还只能停留于局部和表面,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早期的体育未能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对体育现象的认识是零散和不完整的,并且这种认识绝大多数是人们在认识其他社会现象时所得的副产物。文艺复兴之后的科学革命时代是各大学科的形成期,虽极少有人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研究体育现象,但这些学科的发展都对西方现代体育科学的形成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科学支持。医学生理学的突破对后来西方现代体育科学中最早形成的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等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方法的进步、科学社会建制的确立为西方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保障和社会保障。同时,运用教育学的观点观察体育现象的成果较为丰富。然而,此时的体育教育研究尚未达到真正科学化的层次。在被誉为科学的世纪的19世纪,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在科学大发展的背景下,多个分支学科运用母学科的理论开始进行科学化探索,逐步实现知识结构的体系化。19世纪后期,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形成了确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并基本完成社会建制,这标志着西方现代体育科学的真正确立。(2)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卫生学、社会学、流行病学、生物力学是体育科学的主要相关学科,其中,医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生物学和社会学六大学科又是体育科学相关学科中的核心学科,它们是体育科学最传统和稳定的知识来源。体育科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分析结果也透视出体育科学在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①体育科学具有动态性,在不同时期的学科支撑有所差异;②体育科学具有综合的、交叉学科的学科性质;③体育科学表现出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特征,它在科学的分殊与整合的大背景中实现与相关学科的对话、沟通、互补、深化与拓展的问题;④体育科学正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⑤社会的需求是推动体育科学选择相关学科知识的重要动力;⑥体育科学对科学方法的依赖越来越强,研究方法不断复杂,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⑦体育科学正努力建构独立的学术规范体系和理论研究范式,同时也不断的统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拓展与相关学科交往的范围,实现学科间的有机融合。(3)体育教育学、人体测量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技能学习、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流行病学、运动医学、体育社会学等10个分支学科是构成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学科结构的主要元素;体育科学学科结构在不同时期所包含的学科要素是动态变化的;体育科学各个分支学科发展的速度不一致,各分支学科总是处于不平衡状态,体育科学的带头学科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体育教育学与人体测量学——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80年代的运动生理学、运动技能学习和运动训练学——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运动心理学、流行病学和运动技能学习的演变历程;体育科学学科结构经历了从综合——分化——综合的演变历程;体育科学内部新学科诞生和理论的深化是其结构发展变化的直接动力,而社会需求为学科结构的演变提供了外在动力。(4)体育科学研究经历了从20世纪30年代之前的起步阶段——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50年代的缓慢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的快速增长期——20世纪70至80年代的稳定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后的高速发展期;研究重心的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以教育研究为中心——以运动训练为中心——以体力活动与健康为中心的三次转向;体育科学研究还出现了范围扩大化、综合化、微观化、数学化四个大的趋势;社会需求的拉动、科学研究方法的推动、科学技术的支持、重要科学家的贡献是西方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四大动力。(5)运动训练学起源和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满足运动实践的需要;运动训练作为一个学科的形成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基金资助建设更是让运动训练学术研究实现了飞跃;运动训练学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职业性主导向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职业性和学术性的平衡发展;运动训练学教育是运动训练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女子运动训练研究、力量与体能研究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两个领域。(6)体育教育学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成为了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并在90年代实现飞速发展;该学科研究空间范围从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学校——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国际;学科的研究内容从20世纪60年代以前学校课程、教学、教师教育——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学生社会发展、教师职业社会化、社会经济水平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体育教育的比较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的学校体育课程与其他健康和娱乐服务,社会中的运动、锻炼的手段,以及这些手段如何影响各种环境中的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体育教育学研究方法经历了很少关注研究方法——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主导——定性研究范式主导——两种范式的融合的演进历程。(7)运动生理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取得了一系列经典的研究成果,为现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运动生理学起源于欧洲,而随着科学中心的转移,美国运动生理学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繁荣:运动生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学科建制,并在70年代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开始被母学科认可,20世纪90年代后实现飞速发展;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范围日益扩大,研究热点领域从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肌肉活动生理学效应——60年代的环境与锻炼——70、80年代的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测量与评价——90年代后的有氧能力与无氧能力的测量、过度训练与运动疲劳以及与之相关的体液补充和运动免疫问题、环境与运动能力、足球和篮球运动员训练及比赛中的机能评定和生理监控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越来越注重实验设计的科学化,数学统计方法的复杂化,研究方法的综合化,技术手段的现代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运动生理学研究追求不断深入到微观领域,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更加强调综合化,整合运动生理学是其当前的发展方向;运动生理学与运动实践的结合日益紧密,为运动训练比赛和大众健身需要服务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力。(8)体育社会学的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20世纪60年代,体育社会学学术研究的空前繁荣,并成为体育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体育运动中不断出现的社会问题是其向前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大致经历了描述阶段——逻辑分析阶段——质量方法和数量方法综合阶段;体育社会学在运用社会学理论方面经历了由相对单一的、居于主流地位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到相互不兼容的、多元化的社会学理论;当前的体育社会学理论已由以往专注于冲突、分裂的危机意识正逐步转变为注重综合、整合的稳定意识,呈现理论综合化的趋势。

樊春晓[7](2011)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六大疾病”文献计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尽管目前细胞学、分子学、基因组学等现代医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但是仍有许多临床重大、疑难疾病的防治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中医学以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临床实践,对临床重大、疑难疾病的防治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国家增加了对中医研究的投入,以期挖掘其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潜力。为了进一步完善课题的研究设计,加强研究课题的质量控制,在“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项目中,专门设立了“重大疾病项目”课题,并把中医临床方案优化研究列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基于这样一种背景,我们调查了肺癌、肝癌、中风、肾病、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六大重大疑难疾病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期给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以参考。本课题应用文献计量学,基于中国中医药期刊论文数据库和pubmed两个数据库,从1949年至2009年,以每5年为一阶段,采用限定检索,利用Access2007及SPSS13.0软件对其高频主题词进行分析。总结了中西医各自治疗六大疑难疾病的每五年文献量的变化情况,每五年高频主题词的变化情况。以此分析出六大重大疑难疾病的研究热点、方向、变化趋势以及中西医治疗六大重大疑难疾病的各自的优势。本课题的最终结论为:1、从文献量上看,无论是中医文献量还是西医文献量从1949年到1980年前都是比较少的,从80年开始逐年增长,增长的速度和数量,西医文献量要远远地大于中医文献量。2、中医治疗临床疾病的优势:2.1临床疾病的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疗法治疗临床文献2.2各种中药制剂、复方、汤剂在临床文献上的应用。2.3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临床疾病的一大特色。2.4气功、推拿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只能在一段时间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不能成为其主流治疗方法。2.5中医治疗临床疾病开始仅仅是中医药方法治疗疾病,随着年代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疾病发展成为主流。2.6八十年代后,与病因学,病理学,体层摄影术,随机对照等西医学科仪器或统计学方法联系比较紧密。3、西医治疗临床疾病的优势:3.1注重药物的应用。3.2注重外科手术的应用。3.3注重体层摄影术,X射线的仪器的应用。3.4注重用双盲法、随机对照试验等统计学方法。3.5与化学、病理学、病因学相关学科联系比较紧密。3.6分特定人群考虑治疗疾病,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等。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首次对系统地对六大疑难疾病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时间跨度为1949年至2009年60年,将六大疑难疾病中医文献与西医文献相比较,对六大疑难疾病中西医文献的研究分析结果做出了结论性的意见。

张元梁[8](2020)在《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及其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体育科学技术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是一个既相互牵制,又协同共生的复合大系统。其中,体育科技在促进系统稳固可持续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我国在建设竞技体育强国的改革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继续借助和依靠体育科技,不断提升对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两者相互关系与融合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并充分利用体育科学研究与开发,力求达到两者之间的有序与和谐,才能最终实现我国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的良性融合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想提升我国体育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发挥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需要我们对体育科技进步及其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进行系统探索研究。本研究旨在依据系统科学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理论与方法,对我国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我国体育科技发展中的体育科学研究特征和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在对我国体育科技进步进行追踪观测的基础上,探索体育科技对竞技体育的影响,最后对我国体育科技攻关与服务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为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经研究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体育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动态演化系统,其动力机制主要包括竞技体育发展需求的拉动力、体育科技自身创新的推动力以及包括相关政策规范在内的外部环境支持力,两者即是在此三方面力量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推动下不断演化发展。(2)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在国际上踏入高产高影响力国家行列,同时产生了一批诸如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国际高影响力的体育科研机构,凭借高产和高质的论文成果跻身世界顶尖级研究机构行列,中国体育科学研究步入了新时代。然而,我国的影响力并未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全球领先国家和机构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我国在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在国际合作论文产出的绝对值上中国与美国仍存在较大差距,运动创伤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学及运动心理学等是我国国际合作频率最高的领域,国际合作网络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在合作网络规模上,美国核心圈和外围圈明显大于中国。(3)我国在体育自主创新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显着进步,体育专利申请数量逐年攀升,并在数量上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在专利申请量激增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专利质量参差不齐,多数技术还停留在低技术含量的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的边缘技术。完善的专利制度、良好的专利保护意识、广阔的国际市场范围、稳固高效的研发团队以及高科技核心专利技术,成为国外领先国家与核心企业重要的专利技术研发战略。(4)上世纪90年代,我国体育科技进步相对发展比较缓慢,无论是科技人员、科技经费的投入等均处于较低水平,体育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在体育科技人力和经费等方面投入的不断增长,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创新扩散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使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的贡献率大幅增长。其中,体育科技经费投入、体育科技创新活动及体育科技创新扩散三个指标对竞技体育产出呈现显着影响。(5)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实现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前提。多年来,我国所实施的竞技体育科研攻关科技服务制度,逐步形成了运动队、体育院校和科研所、政府体育部门三维一体互动模式,为竞技体育科学化训练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在科研攻关课题方面,逐步形成了以体育类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核心,以非体育专业类院校和地方科研院所为支撑的合作攻关联网络模式,为我国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保障。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提升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水平。(2)进一步加强国际体育科学合作研究。(3)加强有利于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融合的创新机制建设。(4)进一步增强体育科技成果在竞技体育领域内的成果转化与应用。

刘焱[9](2020)在《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科学计量学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由糖尿病引发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在控制病程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由于对既有研究成果缺乏宏观有效的梳理,该领域的研究脉络不清晰,研究方向、方法及范式等不明确,使得后续研究缺乏针对性。这类问题的底层驱动是科学研究的范式转变,可以通过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得到有效解答。通过使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该领域的科学合作网络、学科分布、研究主题,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领域概貌,梳理该领域的学科结构,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研究思路上的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本文使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采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通过文献聚类分析、文献共被引网络分析、术语共现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双图叠加等技术研究Web Of Sci-ence 以及中国知网(CNKI)中建库至 2019 年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文献,构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知识图谱。研究结果:结果显示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共检索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文献227篇,制作引文索引后得到相关文献2205篇,我国学者发文量遥遥领先,中国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中国药科大学是发文量排行前列的研究机构。国际上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应用领域集中在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主要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为对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研究,对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已有诸多成果,涉及的作用机制包括了降低高血糖、调节血脂代谢、减轻了氧化应激、调节毛细血管内皮素、抑制肾素-毛细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活跃、抑制肾脏细胞外基质的大量累积、延缓了肾脏细胞纤维化、阻断了肾脏的炎症反应。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共检索到文献5683篇,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临床研究、机制研究两部分,临床研究中主要包括辨证分型研究以及用药研究。研究结论:当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的科学合作网络分布较为松散,图谱密度较低,表明各个不同机构需要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以推进领域的发展进程。当前国际上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使用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医药的现代化进展,但仍需要注重发挥中医药治疗疾病过程中多靶点、动态调整、辨证施治的优势。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在研究主题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引入了更多使用计算机科学的新方法,是对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联合,有助于学科的发展。

饶睿[10](2019)在《基于RDA药品信息资源的描述及知识发现》文中认为信息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在现有信息社会之中的地位正变得愈加重要。知识服务作为信息资源的一种应用方式,其基础在于高效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在医学领域之中,对于药品信息资源等医学信息资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所谓药品信息资源,是指药品从开始研究到因为各种原因而停止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信息的集合,包括从药品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制备鉴定等属于化学物质的信息,到作为上市产品的作用机理、相互作用、体内代谢、经济性等属于药品这种复合物质的全部信息。目前,针对这些信息资源以及其组织方式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必要探索出一种对现有分散的药品信息资源进行高效组织方式,并能基于这种组织方式,服务于知识发现服务。RDA(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是一种以“实体-关系”模型为核心构建的以关联性为特点的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其优势在于:存在着全面兼容所有内容和媒介类型的资源的潜力,相较于其他信息组织方案,其具体优势体现在包容性与可扩展性、一致性与连贯性、继承性与协调性之上。本文对基于RDA思想组织药品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其方式是,先将RDA规则进行一定的特异性改造,之后,再将其引入药品信息资源领域,对药品信息资源进行描述,从而实现药品信息资源描述及检索的RDA本地化。通过不断探索,本文基于RDA规则这一元数据层面的内容标准为工具,建立了系统性描述药品的元数据层面内容的描述与检索方法,建立了服务于药学的信息资源组织与检索架构,拓展了 RDA规则描述资源的边界,从广度(扩展数据来源)和强度(提供结构化的数据)两个维度夯实了医学领域内的知识发现的基础,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 RDA化药品信息资源在药品相关企业中知识发现的方向。研究基于RDA药品信息资源的描述及知识发现,具有学术及应用价值。它可扩展RDA规则的应用范围,实现药品信息资源的结构化和有机化,为建构服务于药学学科的药学信息资源体系奠定基础。同时也为药品相关企业在管理方法上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共分三个大的部分。文章的第一部分作为前言,主要探讨了药品信息资源的概念、分布情况、现有的组织方法和管理模式,并初步介绍了图书情报领域内的用于描述文献资源的元数据内容标准RDA规则的相关研究情况。文章的第二部分以药品阿司匹林作为例子,将药品阿司匹林中所涉及的信息资源根据其性质转换为RDA规则中的元素和值,用于描述相关实体。这一过程并未完全依据RDA规则进行机械的套用,而是根据药品信息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原版RDA规则为基础,对于部分实体及元素的概念根据其思想进行了延伸之后的结果。文章的第三部分探讨了以RDA规则思想对药品信息资源进行了组织之后,具有了RDA规则在资源描述及跨领域、跨学科关联上的优势的RDA化药品信息资源,在药品相关的企业及组织中,基于此进行知识发现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竞争优势及管理优化。

二、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年第8卷主题词索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年第8卷主题词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大数据的中医药科学计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大数据研究进展
        1.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2.大数据研究与精准医学
        3.中医药大数据研究进展分析
        4.中医药文献大数据研究现状
    综述二 科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与应用进展
        1.科学计量学的产生与发展
        2.科学计量学领域当前研究进展与时代意义
        3.科学计量学常用工具比较分析
        4.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国际中医药研究主体及合作的科学计量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研究方法:科学合作网络分析
    2.研究结果
        2.1 中医药国际科学合作历程与现状
        2.2 中医药机构间科学合作历程与现状
        2.3 中医药学者科学合作历程与现状
    3.研究结论与讨论
        3.1 中医药领域文献发表情况方面
        3.2 世界各国在中医药领域的科研产出与科学合作方面:
        3.3 世界范围内各科研机构在中医药领域的科研产出与科学合作方面:
        3.4 世界范围内中医药研究学者的科研产出与科学合作方面:
    4.小结
第二章 中医药学科发展的科学计量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
        2.1 双图叠加:学科领域分析结果
        2.2 文献共被引分析结果:中医药学科发展历程与现状
    3.研究结论与讨论
    4.小结
第三章 中医药临床应用及其评价领域发展与现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
        2.1 中医药临床应用及其评价领域研究主题分析:聚类
        2.2 中医药临床应用及其评价领域发展演化分析:聚类
    3.研究结论与讨论
    4.小结
第四章 中药新药发现领域发展与现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
        2.1 中药新药发现领域主题分析:#1共词分析结果
        2.2中药新药发现领域发展演化分析:聚类#1文献共被引网络鱼眼时间线视图结果
    3.研究结论与讨论
    4.小结
第五章 中药化学发展与现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
        2.1 中药化学研究主题分析:聚类#2共词分析结果
        2.2 中药化学领域发展演化分析:聚类#2文献共被引网络鱼眼时间线视图结果
    3.研究结论与讨论
    4.小结
第六章 汉方中药研究领域发展与现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
        2.1汉方中药研究主题分析:M概念树分析结果
        2.2汉方中药研究发展演化分析:聚类#4文献共被引网络鱼眼时间线视图结果
    3.研究结论与讨论
    4.小结
第七章 中药药理学发展与现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
        2.1中药药理学研宂主题分析:#5共词分析结果
        2.2中药药理学发展演化分析:聚类#5文献共被引网络鱼眼时间线视图结果
    3.研究结论与讨论
    4.小结
第八章 中药激酶抑制剂研究领域发展与现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
        2.1 中药激酶抑制剂主题分析:#7共词分析结果
        2.2 中药激酶抑制剂研究领域发展演化分析:聚类#7文献共被引网络鱼眼时间线视图结果
    3.研究结论与讨论
    4.小结
第九章 民族药学发展与现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
        2.1 民族药学研究主题分析:#8概念树分析结果
        2.2 民族药学发展演化分析:聚类#8文献共被引网络鱼眼时间线视图结果
    3.研究结论与讨论
    4.小结
第十章 青蒿素研究领域发展与现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
        2.1 青蒿素研究领域研究主题分析:#13概念树分析结果
        2.2 青蒿素研宂领域发展演化分析:聚类#13文献共被引网络鱼眼时间线视图结果
    3.研究结论与讨论
    4.小结
第十一章 计算机辅助的中药新药设计领域发展与现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
        2.1 计算机辅助的中药新药设计领域研究主题分析:聚类
        2.2 2.2计算机辅助的中药新药设计领域发展演化分析:聚类#22文献共被引网络鱼眼时间线视图结果
    3.研究结论与讨论
    4.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安全科学结构及主题演进特征研究 ——基于Web of Science科技文本知识单元共现分析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当前时代背景与安全研究
        1.1.2 安全学科与科学发展背景
        1.1.3 安全科学研究认识的演进
        1.1.4 国内外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1.2 研究动机及意义
    1.3 本文研究问题的阐述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综述
        1.4.1 国内外科学结构的研究现状
        1.4.2 国内外主题挖掘及演进研究
    1.5 研究内容和思路
2 科学结构的共现分析理论与方法
    2.1 科技文本共现现象分析
    2.2 共现现象的数学表达
    2.3 共现矩阵标准化及相似测度
        2.3.1 对称矩阵标准化及相似测度
        2.3.2 非对称矩阵元素的相似测度
    2.4 共现矩阵可视化与聚类分析
        2.4.1 共现矩阵可视化布局
        2.4.2 共现矩阵网络化测度
        2.4.3 共现矩阵的网络聚类
        2.4.4 共现分析的莱顿算法
    2.5 知识单元共现的叠加图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安全科技文本数据采集及样本分布
    3.1 数据获取和分布分析方法
        3.1.1 数据采集策略
        3.1.2 数据分布理论
    3.2 数据的时间维度分析
    3.3 数据的空间维度分析
        3.3.1 国家/地区的分布
        3.3.2 研究机构的分布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领域共现的宏观安全科学结构
    4.1 安全科学领域描述统计
    4.2 学科领域的叠加分析
    4.3 学科领域的共现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期刊共现的中观安全科学结构
    5.1 安全科学研究期刊分布
    5.2 期刊聚类图的叠加分析
    5.3 安全科学期刊共现分析
        5.3.1 期刊的耦合聚类
        5.3.2 期刊共被引聚类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主题共现的微观安全科学结构及演进分析
    6.1 科技文本主题识别及分析
    6.2 安全科学关键词统计分布
    6.3 安全科学高频关键词及时序演进
        6.3.1 安全科学关键词词频分析
        6.3.2 安全科学主题词网络聚类
    6.4 安全科学主题网络时序演进
        6.4.1 安全科学文献的时间切片
        6.4.2 1900-1990年安全科学主题网络演进
        6.4.3 1991-2014年安全科学主题网络演进
    6.5 本章小结
7 专题研究—以职业安全主题研究为例
    7.1 安全科学的子领域选取
        7.1.1 职业安全专题研究选取依据
        7.1.2 职业安全研究增长及研究分布
        7.1.3 职业安全领域及期刊知识流动
    7.2 职业安全主题结构的比较分析
        7.2.1 英文职业安全研究的主题分布
        7.2.2 中文职业安全研究的主题分布
    7.3 职业安全主题分布的影响分析
    7.4 职业安全研究的热点前沿领域
        7.4.1 国际职业安全前沿领域及主题探测
        7.4.2 中文职业安全前沿领域及主题探测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附录
    附录A 安全科学领域共现矩阵
    附录B 安全科学期刊耦合与共被引期刊
    附录C 1990-2014年安全科学高频关键词列表
    附录D 1900-1990年安全科学主题词词频表
    附录E 1991-2010年安全科学关键词词频表
    附录F 2011-2014年安全科学关键词词频表
    附录G WEB OF SCIENCETM核心集数据完整格式
    附录H 国内外与本博士论文相近的研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3)基于领域概念关联的网络社区知识聚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背景
    0.2 研究意义
        0.2.1 理论意义
        0.2.2 现实意义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0.3.1 网络社区中用户交流特征与内容挖掘研究
        0.3.2 领域概念关联体系构建
        0.3.3 基于领域概念关联的知识组织研究
        0.3.4 知识聚合相关研究
        0.3.5 研究述评
    0.4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0.4.1 研究内容
        0.4.2 研究方法
        0.4.3 研究创新点
1 面向网络社区的知识聚合
    1.1 网络社区中的信息交流特征与知识组织需求
        1.1.1 网络社区中的用户交流特征
        1.1.2 网络社区中的知识组织需求
    1.2 面向网络社区的知识聚合发展
        1.2.1 从信息聚合到知识聚合
        1.2.2 从馆藏资源知识聚合到网络社区知识聚合
    1.3 知识关联与概念知识关联
        1.3.1 知识关联的内涵
        1.3.2 知识关联的类型
        1.3.3 概念知识关联及其类型
    1.4 网络社区的知识聚合模式
        1.4.1 网络社区知识聚合的知识单元粒度
        1.4.2 网络社区知识聚合的形式
2 领域分析视角下的网络社区知识聚合模型构建
    2.1 知识组织中的领域分析视角
        2.1.1 领域知识的内涵
        2.1.2 领域知识分析范式及其对知识组织的影响
    2.2 领域知识分析视角下的概念关联
        2.2.1 领域知识背景对概念关联的作用
        2.2.2 领域概念关联的特征
    2.3 领域概念关联对网络知识组织的作用机制
        2.3.1 领域概念关联在知识类聚中的作用
        2.3.2 领域概念关联在知识链接体系中的作用机制
    2.4 基于领域概念关联的网络社区知识聚合模型构建
3 领域结构化概念关联体系的构建
    3.1 基于概念关联的结构化知识组织体系
        3.1.1 结构化知识组织体系及其类型
        3.1.2 概念类聚体系
        3.1.3 概念关联体系
    3.2 领域结构化概念关联体系的构建流程与关键问题
        3.2.1 领域结构化概念关联体系的构建流程
        3.2.2 领域概念单元的获取
        3.2.3 领域概念关联抽取
    3.3 结构化概念关联体系间的语义映射
        3.3.1 结构化概念体系的概念映射与标准化
        3.3.2 结构化概念体系的间概念关联合并
    3.4 领域结构化概念关联体系的语义形式化
        3.4.1 SKOS语言体系
        3.4.2 OWL 2语言体系
        3.4.3 结构化概念体系关系数据模型的语义形式化
    3.5 实验:基于主题词表和百科内容挖掘的心血管领域结构化概念关联体系构建
        3.5.1 基于医学主题词表的心血管基本概念关联体系构建
        3.5.2 基于百科内容抽取的心血管概念关联体系构建
        3.5.3 结构化概念关联体系间语义内容映射
        3.5.4 心血管概念关联体系的OWL 2形式化表示
4. 领域共现型概念关联体系的构建
    4.1 基于文本图模型的概念共现关系表示
        4.1.1 文本中的概念共现关系
        4.1.2 文本图模型及其形式化表达
        4.1.3 文本中概念共现关系的边权重计算
        4.1.4 基于文本图模型的领域概念共现网络构建流程
    4.2 领域概念共现矩阵的生成
        4.2.1 网络社区文本集的构建
        4.2.2 中文切分词与同义词合并
        4.2.3 领域术语识别
        4.2.4 概念共现关系提取与共现矩阵构建
    4.3 领域概念关联网络构建
        4.3.1 概念共现关系强度的标准化处理
        4.3.2 基于共现关系的概念相似度计算
        4.3.3 基于相似度转化的概念共现网络生成
    4.4 实验:心血管领域共现型概念关联体系构建
        4.4.1 用户交流内容采集和预处理
        4.4.2 基于ICTCLAS的用户交流内容切分词处理
        4.4.3 同义术语映射与信息合并
        4.4.4 融合TF-IDF和词长加权的领域术语提取
        4.4.5 领域术语的共现关系提取与矩阵生成
        4.4.6 概念相似度计算与概念共现网络构建
5 领域多元概念关联体系的融合
    5.1 多元概念体系的融合机理
        5.1.1 基于优势互补的多元概念关联体系融合原则
        5.1.2 多元概念关联体系融合的主体问题
        5.1.3 多元概念体系融合的形式问题
    5.2 多元概念体系融合中的概念术语映射
        5.2.1 同义术语的映射
        5.2.2 同形异义术语定位
        5.2.3 概念相关信息的合并
    5.3 多元概念体系融合中的语义关系映射
        5.3.1 多元概念体系间语义关系映射的规则
        5.3.2 等级关系映射与关系强度计算
        5.3.3 细粒度相关关系的映射与发现
    5.4 多元概念体系融合的形式化表达
        5.4.1 多元概念体系融合后的数据关系
        5.4.2 基于关系数据模型的多元概念体系融合的形式化
    5.5 实验:心血管领域结构化概念体系与共现型概念体系的融合实现
        5.5.1 概念映射与信息合并
        5.5.2 术语等级关系映射与相似度融合计算
        5.5.3 术语细粒度相关关系映射与相似度融合计算
        5.5.4 术语细粒度相关关系发现
6 网络社区中基于概念关联的知识聚合实现
    6.1 基于领域概念关联的网络社区知识聚合模式
        6.1.1 领域概念关联体系在网络社区知识类聚中的作用
        6.1.2 领域概念关联体系在网络社区知识共聚中的作用
        6.1.3 网络社区多维知识聚合模式
    6.2 基于领域概念关联的网络社区知识类聚实现
        6.2.1 聚类方法
        6.2.2 网络子群划分方法
        6.2.3 基于领域概念关联体系的网络社区主题类聚实现
        6.2.4 基于领域概念关联体系的网络社区文本类聚实现
    6.3 基于领域概念关联体系的网络社区知识共聚实现
        6.3.1 基于领域概念关联体系的网络社区分面检索与导航体系实现
        6.3.2 基于领域概念关联体系的网络社区主题多维关联推荐体系实现
        6.3.3 基于领域概念关联体系网络社区的知识元链接体系实现
        6.3.4 基于领域概念关联体系的网络社区资源关联发现
    6.4 实验:丁香园心血管社区的知识聚合实现
        6.4.1 心血管社区中的主题分面导航与检索体系实现
        6.4.2 心血管社区中的主题多维推荐体系实现
        6.4.3 心血管社区中的知识元链接体系实现
        6.4.4 心血管社区中的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思路验证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附录:实验核心代码
    附录1:用JAVA调用ICTCLAS分词模块
    附录2:名词提取及处理(计算TF、IDF值,生成名词共现关系)
    附录3:领域术语的共现关系提取
    附录4:领域术语的共现关系统计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4)体育科学学科结构与理论演进的科学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体育科学的迅猛发展
        1.1.2 科技期刊成为科学传播的主要媒介
        1.1.3 引文分析理论的日臻完善
    1.2 研究意义
        1.2.1 方法论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科学结构与体系研究
        2.1.1 体育科学与体育学科的概念
        2.1.2 体育科学的结构与体系
    2.2 体育科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研究
        2.2.1 体育科学知识来源
        2.2.2 体育科学与其他科学部类关系
        2.2.3 具体体育学科与相关学科互动
    2.3 引文分析及其可视化研究
        2.3.1 引文分析的形成与发展
        2.3.2 引文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
        2.3.3 引文分析可视化研究
    2.4 科学前沿识别方法研究
        2.4.1 共引聚类方法
        2.4.2 共词聚类方法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3.2.2 比较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
        3.2.3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3.3 数据来源与处理
        3.3.1 期刊遴选
        3.3.2 数据内容
        3.3.3 主要软件
    3.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3.4.1 研究思路
        3.4.2 研究内容
    3.5 研究创新
4 分析与讨论
    4.1 基本理论
        4.1.1 科学计量学理论
        4.1.2 库恩科学革命理论
    4.2 体育科学与相关学科互动
        4.2.1 体育科学知识受馈
        4.2.2 体育科学知识回馈
        4.2.3 体育科学知识自馈
    4.3 体育科学学科结构
        4.3.1 期刊遴选与数据来源
        4.3.2 体育科学的学科结构
    4.4 体育管理学学科结构与理论演进
        4.4.1 体育管理学社会建制的形成与发展
        4.4.2 期刊遴选与数据来源
        4.4.3 体育管理学主要研究力量
        4.4.4 体育管理学高频关键词与共现网络
        4.4.5 体育管理学知识结构与理论演进
        4.4.6 体育管理学知识结构与理论演进特征
    4.5 运动医学学科结构与理论演进
        4.5.1 期刊遴选与数据来源
        4.5.2 运动医学主要研究力量
        4.5.3 运动医学高频关键词与共现网络
        4.5.4 运动医学知识结构与理论演进
        4.5.5 运动医学知识结构与理论演进特征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知识可视化理论、方法和工具及军事医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术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立题依据
        1.1.1 军事医学知识的急剧增长需要知识可视化分析
        1.1.2 军事医学科学院十二五发展目标需要知识可视化分析
        1.1.3 知识可视化领域发展需要全面梳理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2 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需求研究
    2.1 科学研究的知识可视化需求分析
        2.1.1 宏观层面需求分析
        2.1.2 中观层面需求分析
        2.1.3 微观层面需求分析
    2.2 科研管理的知识可视化需求分析
        2.2.1 科研项目管理需求分析
        2.2.2 科技评价需求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知识可视化理论研究
    3.1 知识可视化理论沿革
        3.1.1 教育界的知识可视化解析
        3.1.2 情报界的知识可视化解析
    3.2 知识可视化的基础探析
        3.2.1 计量学分类
        3.2.2 知识图谱
    3.3 知识可视化研究的内容和对象探讨
        3.3.1 知识可视化的研究内容
        3.3.2 知识可视化的研究对象
    3.4 本章小结
4 知识可视化方法和工具研究
    4.1 知识可视化过程的解析
        4.1.1 统计类知识可视化
        4.1.2 数学模型类知识可视化
        4.1.3 结构特征类知识可视化
    4.2 知识可视化方法总结
        4.2.1 数据清理方法
        4.2.2 知识单元方法
        4.2.3 知识单元关系方法
        4.2.4 数据标准化方法
        4.2.5 数据简化方法
        4.2.6 可视化和解读方法
    4.3 知识可视化工具总结
        4.3.1 统计分析软件
        4.3.2 社会网络软件
        4.3.3 专业软件
    4.4 试验研究的方法和工具选择
    4.5 本章小结
5 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应用研究
    5.1 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应用的目的分析
        5.1.1 军事医学中的科学研究
        5.1.2 军事医学中的项目管理
        5.1.3 军事医学中的科技评价
    5.2 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应用的功能分析
        5.2.1 统计类知识可视化
        5.2.2 关联网络类知识可视化
        5.2.3 结构空间类知识可视化
        5.2.4 路径决策类知识可视化
    5.3 军事医学知识可视化应用的内涵分析
        5.3.1 科研机构的知识可视化分析
        5.3.2 研究方向的知识可视化分析
        5.3.3 科研领域的知识可视化分析
        5.3.4 研究团队的知识可视化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试验研究 1:科研机构知识可视化-以全军医院为例
    6.1 全军医院科技产出数据选择
    6.2 全军医院科技产出统计分析
        6.2.1 研究方案
        6.2.2 研究结果
        6.2.3 讨论
    6.3 全军医院研究方向分析
        6.3.1 研究方案
        6.3.2 数据处理
        6.3.3 方法和工具
        6.3.4 研究结果
        6.3.5 讨论
    6.4 全军医院合作网络分析
        6.4.1 研究方案
        6.4.2 数据处理
        6.4.3 研究结果
        6.4.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试验研究 2:研究方向知识可视化-以国际军事医学机构的研究方向为例
    7.1 综合类军事医学机构比较
        7.1.1 研究方案
        7.1.2 数据处理
        7.1.3 研究结果
        7.1.5 讨论
    7.2 三防和环境医学类军事医学机构比较
        7.2.1 研究方案
        7.2.2 数据处理
        7.2.3 研究结果
        7.2.4 讨论
    7.3 本章小结
8 试验研究 3:学科领域知识可视化-以睡眠剥夺领域为例
    8.1 数据选择
    8.2 数据处理
    8.3 研究结果
        8.3.1 基于主题词聚类的领域分类
        8.3.2 睡眠剥夺领域随时间变化
        8.3.3 基于关键词的突现词分析
        8.3.4 重要机构合作网络
        8.3.5 重要作者合作网络
        8.3.6 高被引文献共被引
    8.4 本章小结
9 试验研究 4:研究团队知识可视化-以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为例
    9.1 研究方案
    9.2 数据处理
    9.3 研究结果
        9.3.1 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
        9.3.2 机构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9.3.3 高被引文献和期刊分析
    9.4 本章小结
10 全文总结与讨论
    10.1 主要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讨论
    10.4 展望
附录:图和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发表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发展史论 ——基于知识图谱视角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体育科学、体育科学史的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特点与创新点
    六、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七、知识图谱理论与方法及数据来源
第一章 西方现代体育科学的起源与形成
    第一节 历史划界
    第二节 人类最初对体育现象的认识
    第三节 经验研究向实验研究转变过程中的体育科学
    第四节 科学世纪与现代体育科学
        一、19世纪体育科学的研究活动与知识结构的体系化
        二、体育科学社会建制的形成
第二章 西方现代体育科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演变历程
    第一节 学科关系研究的科学计量学方法概述
        一、期刊共被引分析
        二、科学知识图谱
    第二节 体育科学相关学科研究的计量学方法
    第三节 体育科学相关学科的演变历程
        一、1930-1939年体育科学的相关学科
        二、1940-1949年体育科学的相关学科
        三、1950-1959年体育科学的相关学科
        四、1960-1969年体育科学的相关学科
        五、1970-1979年体育科学的相关学科
        六、1980-1989年体育科学的相关学科
        七、1990-1999年体育科学的相关学科
        八、2000-2009年体育科学的相关学科
    第四节 体育科学与各相关学科间知识流动的演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学科结构的演变历程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体育科学学科结构演变的可视化分析
        一、体育科学学科结构全景图(1930-2009年)
        二、1930-1939年体育科学的学科结构
        三、1940-1949年体育科学的学科结构
        四、1950-1959年体育科学的学科结构
        五、1960-1969年体育科学的学科结构
        六、1970-1979年体育科学的学科结构
        七、1980-1989年体育科学的学科结构
        八、1990-1999年体育科学的学科结构
        九、2000-2009年体育科学的学科结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方现代体育科学研究前沿的演进历程
    第一节 研究前沿探测的科学计量方法概述
        一、基于引文分析的研究前沿探测
        二、基于词分析的研究前沿探测
        三、研究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第二节 体育科学研究前沿知识图谱绘制方法
        一、期刊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与知识图谱绘制工具
    第三节 《美国体育教育评论》研究前沿演进的可视化分析(1896-1929年)
        一、《美国体育教育评论》研究前沿的可视化分析(1896-1907年)
        二、《美国体育教育评论》研究前沿的可视化分析(1908-1918年)
        三、《美国体育教育评论》研究前沿的可视化分析(1919-1929年)
    第四节 《研究季刊》研究前沿演进的可视化分析(1930-2009年)
        一、基于关键节点文献和高被引文献分析的体育科学研究前沿演进
        二、基于主题词共词分析的体育科学研究前沿演进历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分支学科史的知识图谱分析——以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社会学为例
    第一节 案例一:运动训练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一、美国运动训练学学科史
        二、运动训练学科发展特征分析
    第二节 案例二:体育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一、体育教育学科发展历程的可视化分析(1930-2009年)
        二、体育教育学学科发展特征分析
    第三节 案例三:运动生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一、人类最初对运动生理现象的认识
        二、运动生理学研究的浮现(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
        三、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缓慢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四、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初步繁荣与学科的形成(20世纪20-40年代)
        五、运动生理学研究前沿演进的可视化分析
    第四节 案例四: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一、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早期实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
        二、体育社会学学科的形成(20世纪60年代)
        三、体育社会学学科的迅速发展(20世纪70-80年代)
        四、体育社会学研究前沿的可视化分析(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五、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特征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六大疾病”文献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六大重大疑难疾病所用的文献计量学方法
        1.1 文献发表的年份分布分析
        1.2 文献的期刊分布分析
        1.3 文献研究对象分析
        1.4 文献被引用情况分析
        1.5 作者统计分析
        1.6 文献主题词、副主题词的分布
        1.7 文献的地区分布
        1.8 文献的语种分布
        1.9 文献的引文分析
        1.10 文献研究的主要范围
    2 六大重大疑难疾病各自运用的文献计量学方法
    3 结语
1 前言
2 目的和意义
    2.1 目的
    2.2 意义
3 数据采集
    3.1 数据资源
    3.2 检索策略
    3.3 数据处理
4 结果分析
    4.1 肺癌临床文献分析
    4.2 肝癌临床文献分析
    4.3 中风临床文献分析
    4.4 肾病临床文献分析
    4.5 糖尿病临床文献分析
    4.6 糖尿病并发症临床文献分析
5 结论
    5.1 从文献量上看
    5.2 中医治疗临床疾病的优势
    5.3 西医治疗临床疾病的优势
    5.4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件

(8)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及其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体育科技创新的相关研究
        1.3.2 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相互关系的研究
        1.3.3 国外相关研究
        1.3.4 小结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基本思路
        1.5.1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重点和难点
        1.5.4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1.5.5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2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的理论思考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科技、体育科技与体育科技进步
        2.1.2 竞技体育
    2.2 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的协同进化机制
        2.2.1 体育技术在竞技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2.2.2 竞技体育竞赛规则对体育技术发展的调节机制
        2.2.3 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的协同进化机制
    2.3 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2.3.1 竞技体育实践发展需求的拉动力
        2.3.2 体育科技创新的推动力
        2.3.3 外部环境的支持力
    2.4 小结
3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体育科学研究特征
    3.1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特征分析
        3.1.1 数据来源与检索
        3.1.2 中国体育科学发文量与总被引国际影响力的演变特征
        3.1.3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战略地位演变特征
        3.1.4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机构国际影响力特征
        3.1.5 中国体育科学高影响力研究成果的期刊分布特征
        3.1.6 中国在不同体育科学研究方向的国际影响力特征
    3.2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特征分析—中美两国特征比较
        3.2.1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3.2.2 中美国际体育科学合作论文的整体概况
        3.2.3 中美国际体育科学合作的特征解析
        3.2.4 社会合作网络结构的对比分析
        3.2.5 主要合作国家领域分布的对比分析
    3.3 小结
4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专利技术研发特征
    4.1 我国体育专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时空分布特征
        4.1.1 数据来源与检索
        4.1.2 我国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的时间分布特征
        4.1.3 我国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空间分布特征
    4.2 基于专利质量的中外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特征比较-以运动鞋相关专利为例
        4.2.1 数据检索和处理方法
        4.2.2 指标选取
        4.2.3 整体发展对比分析
        4.2.4 专利质量对比分析
    4.3 基于专利战略的中外体育专利技术研发特征比较-以运动鞋相关专利为例
        4.3.1 数据来源及相关术语说明
        4.3.2 国家专利战略分析
        4.3.3 核心企业专利战略分析
        4.3.4 国外专利战略特征分析
    4.4 小结
5 我囯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
    5.1 我国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运行机制
        5.1.1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范围界定
        5.1.2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内容
        5.1.3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管理模式
        5.1.4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保障机制
    5.2 我国竞技体育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课题研究特征分析
        5.2.1 数据检索及研究方法
        5.2.2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课题研究的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5.2.3 竞技体育科研攻关课题研究的内容分析
    5.3 小结
6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
    6.1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的跟踪观测
        6.1.1 体育科技创新投入的跟踪观测
        6.1.2 体育科技创新活动的跟踪观测
        6.1.3 体育科技扩散活动的跟踪观测
        6.1.4 体育科技进步总指数与体育产出指数跟踪观测
    6.2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发展的贡献与影响分析
        6.2.1 数据指标的选择与来源
        6.2.2 体育科技进步对竞技体育发展的贡献率分析
        6.2.3 我国体育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主要学习经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经历
致谢

(9)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科学计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1 糖尿病肾病的概念
    2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科学计量学的研究进展
    1 科学计量学的起源与发展
    2 科学计量学常用工具
    3 中医药领域应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研究的概况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科学合作网络分析
    1 数据来源及检索式构建
        1.1 国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数据来源及检索式构建
        1.2 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数据来源及检索式构建
    2 软件相关运行参数的设置
    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研究地区、机构分布
        3.1 国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研究地区及机构分布
        3.1.1 国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研究地区分布
        3.1.2 国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研究机构分布
        3.2 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研究机构分布
第二章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学科分布
    1 国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基础与领域应用分析
    2 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学科分类及来源分析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主题分布
    1 国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研究主题分布
        1.1 基于文献共被引的国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研究主题分布
        1.1.1 机制研究
        1.1.1.1 降低高血糖
        1.1.1.2 调节血脂代谢
        1.1.1.3 减轻氧化应激
        1.1.1.4 调节内皮素
        1.1.1.5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活跃
        1.1.1.6 抑制细胞外基质的积聚
        1.1.1.7 阻止肾纤维化
        1.1.1.8 阻断肾脏炎症反应
        1.1.2 临床研究
        1.2 基于关键词共现的国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研究主题分布
    2 基于关键词共现的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主题分布
        2.1 临床研究
        2.1.1 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型研究
        2.1.2 国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研究
        2.2 机制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RDA药品信息资源的描述及知识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主要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选题价值
    1.6 创新点
2 基本理论及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
        2.1.1 信息
        2.1.2 信息资源
        2.1.3 信息资源管理及产业
        2.1.4 药品信息资源
    2.2 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
        2.2.1 编目
        2.2.2 资源描述与检索(RDA)
        2.2.3 RDA的研究现状
    2.3 药品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
        2.3.1 药品信息资源的组织
        2.3.2 药品信息资源的管理
    2.4 药品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标准
        2.4.1 HL7(Health Level 7)
        2.4.2 ICD(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2.4.3 UMLS(Unified Medical Language System)
    2.5 小结
3 基于RDA规则思想的药品信息资源描述:实体
    3.1 实体含义的转变
    3.2 实体所包含的属性
        3.2.1 作品
        3.2.2 内容表达
        3.2.3 载体表现
        3.2.4 单件
        3.2.5 个人
        3.2.6 家族
        3.2.7 团体
        3.2.8 概念
        3.2.9 对象
        3.2.10 事件
        3.2.11 位点
        3.2.12 规范检索点(作品、内容表达)
        3.2.13 着录(载体表现、单件)
        3.2.14 小结
4 基于RDA思想的药品信息资源描述:实体与实体间的关系
    4.1 第一组实体(作品、内容表达、载体表现、单件):组内
        4.1.1 作品与内容表达
        4.1.2 作品与载体表现
        4.1.3 内容表达与载体表现
        4.1.4 载体表现与单件
        4.1.5 作品与作品(相关作品)
        4.1.6 内容表达与内容表达(相关内容表达)
        4.1.7 载体表现与载体表现(相关载体表现)
        4.1.8 单件与单件(相关单件)
    4.2 第二组实体(个人、家族、团体):组内
    4.3 第一组实体与第二组实体相互间的关系
        4.3.1 作品与第二组实体
        4.3.2 内容表达与第二组实体
        4.3.3 载体表现与第二组实体
        4.3.4 单件与第二组实体
    4.4 第三组实体(概念、对象、事件、位点):组内
        4.4.1 相关概念
        4.4.2 相关对象
        4.4.3 相关事件
        4.4.4 相关位点
        4.4.5 概念与对象、事件、位点
        4.4.6 对象与事件
        4.4.7 对象与位点
        4.4.8 事件与位点
    4.5 小结
5 RDA化药品信息资源的利用:知识发现
    5.1 医学领域内知识发现的现状
    5.2 RDA化药品信息资源在企业层面的应用
        5.2.1 知识服务提供商
        5.2.2 HIS系统提供商
        5.2.3 药品生产企业
        5.2.4 医疗机构
        5.2.5 药品配送企业
        5.2.6 药品原料提供企业
        5.2.7 小结
    5.3 总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年第8卷主题词索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大数据的中医药科学计量学研究[D]. 石康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2]安全科学结构及主题演进特征研究 ——基于Web of Science科技文本知识单元共现分析的探索[D]. 李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08)
  • [3]基于领域概念关联的网络社区知识聚合研究[D]. 陈果. 武汉大学, 2015(07)
  • [4]体育科学学科结构与理论演进的科学计量研究[D]. 李元. 北京体育大学, 2014(05)
  • [5]知识可视化理论、方法和工具及军事医学应用研究[D]. 薛晓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4(01)
  • [6]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发展史论 ——基于知识图谱视角的实证研究[D]. 王琪. 福建师范大学, 2011(05)
  • [7]“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六大疾病”文献计量研究[D]. 樊春晓.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04)
  • [8]我国体育科技进步及其对竞技体育的促进效应研究[D]. 张元梁.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2)
  • [9]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科学计量学研究[D]. 刘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基于RDA药品信息资源的描述及知识发现[D]. 饶睿. 西华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年,第8卷,主题词索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