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

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

一、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1](2020)在《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文中研究说明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洪葵,华伟,黄从新,黄德嘉,江洪,李学斌,李毅刚,汤宝鹏,王祖禄,吴立群,吴书林,薛玉梅,杨新春,杨艳敏,姚焰,张凤祥,张澍[2](2020)在《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文中认为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邓益民,李雄斌,李广芬[3](2019)在《胺碘酮对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抢救的临床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抢救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且两组患者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高辛治疗(对照组48例)及胺碘酮治疗(观察组4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测定两组患者房颤转复时间及用药前、用药30 min后、用药24 h后心室率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等心功能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房颤转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0 min、2 h、24 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室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抢救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的过程中,胺碘酮的应用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安全,可有效控制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使部分患者房颤转复,临床价值显着,值得关注。

叶飞[4](2017)在《胺碘酮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胺碘酮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6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并随机分组。常规组给予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胺碘酮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干预前后患者CI、心率、LVED、LVEF;治疗前后心动过速发作、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和QT(min);心电图复常时间、出院时间。结果胺碘酮组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均无出现严重的用药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CI、心率、LVED、LVEF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胺碘酮组CI、心率、LVED、LVEF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动过速发作、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和QT(min)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胺碘酮组心动过速发作、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和QT(min)优于常规组(P<0.05)。胺碘酮组心电图复常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胺碘酮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恢复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陶贞竹[5](2017)在《不同时程动态心电图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比较不同时程动态心电图记录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上的差异。方法:纳入住院慢性心衰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检查资料,行连续72小时动态心电图(72h Holter)监测,比较第24小时、第48小时及第72小时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慢性心衰患者进一步按NYHA分级、射血分数以及NT-pro BNP水平分成亚组,在亚组内比较第24小时和第72小时短阵室速的累积检出率。结果:在慢性心衰患者中,holter对短阵房速(NSAT)检出率,监测进行到第48小时(81.7%)即与第24小时(64.6%)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对新发阵发性房颤,监测至24小时检出1例,监测至第72小时,有额外3例检出。对短阵室速(NSVT)的检出率,监测进行到第72小时(38%)与第24小时(25.9%)相比才有统计学差异(P<0.01);分组比较发现,72h Holter与24h Holter均对NSVT的检出率随诊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对于NYHAIII级心衰患者,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但在NYHA IV级患者,对NSVT的检出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在无心衰症状的患者中,Holter对短阵房速(NSAT)检出率,监测进行到第72小时检出15例(60%)与第24小时检出10例(40%)间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72h Hlotr检测过程中始终未检出房颤及NSVT。结论:在本研究中,延长(72小时/48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无心衰症状患者的心律失常暂无更高的检出率,延长(72小时/48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各类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更高,但心衰程度越重,24h Holter越易发现NSVT;对中重度心衰患者如24h Holter未发现NSVT,可适当延长检测时间,将有利于NSVT的检出。

汪惠兰[6](2017)在《胺碘酮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明确胺碘酮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8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参与研究,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一般组,两组患者确诊后,均给予强心剂、利尿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QTc(心电图指标,校正QT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QTc检查结果均优于一般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3%,一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9%,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1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7](2016)在《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文中研究表明1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分期及流行病学1.1定义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射血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较宽的左心室功能异常谱,从左心室大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正常至重度心室扩张和(或)LVEF

孙秀娟[8](2016)在《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纳入此研究中,根据其药物治疗的不同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可行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过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11%和73.53%,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疗效良好。

邱可文,彭赟[9](2016)在《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及价值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收治的7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7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27%,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经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后的治疗效果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规综合疗法中加用胺碘酮,可以增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可以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雪燕,谢迎春[10](2015)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初步观察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6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利尿、强心、营养心肌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心力衰竭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1.88%;观察组心律失常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50.00%,均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二、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2)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论文提纲范文)

1 室早
    1.1 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1.2 病因和机制
    1.3 临床表现
    1.4 诊断、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
    1.5 室早诱导性心肌病
    1.6 治疗策略和方法
        1.6.1 药物治疗
        1.6.2 导管消融治疗
    1.7 室早的诊治流程图、专家建议和推荐
2 非持续性室速(NSVT)
    2.1 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2.2 病因和机制
        2.2.1 病因
        2.2.2 发生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诊断、预后评估、危险分层
        2.4.1 NSVT的诊断
        2.4.2 预后评估
        2.4.3 危险分层
        (1)心脏结构正常的NSVT:
        (2)伴有结构性心脏病的NSVT:
    2.5 治疗策略和方法(表5)
        2.5.1 心脏结构正常患者的NSVT
        2.5.2 伴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NSVT
3 持续性单形性室速
4 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和室颤
5 SCD的危险分层及预防
    5.1 定义与流行病学特征
    5.2 病因和机制
        5.2.1 病因 各种疾病都可导致SCD,其中常见的病因如下。
        (1)冠状动脉异常:
        (2)心力衰竭:
        (3)心肌疾病和其他结构性心脏病:
        (4)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5)药物等外界因素:
        5.2.2 机制
    5.3 SCA和/或SCD的危险分层
        5.3.1 病史和体格检查
        5.3.2 非侵入性评价手段
        (1)12导联心电图:
        (2)运动试验:
        (3)动态心电图:
        (4)ICM:
        (5)非侵入性心脏影像检查:
        (6)生物标志物:
        (7)基因检测:
        5.3.3 侵入性评价手段
        (1)心导管等心脏影像:
        (2)电生理检查:
        5.3.4 风险预测
    5.4 SCA/SCD的预防与治疗
        5.4.1 SCA患者的治疗
        5.4.2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2)β受体阻滞剂:
        (3)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4) 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5.4.3 心力衰竭治疗预防猝死
        5.4.4 ICD预防SCD
        5.4.5 导管消融
        5.4.6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运重建治疗
        5.4.7 提高SCD防治意识
6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6.1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原则
        6.1.1 识别和纠正血流动力学障碍
        6.1.2 基础疾病和诱因的纠正与处理
        6.1.3 衡量获益与风险
        6.1.4 治疗与预防兼顾
        6.1.5 急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原则
    6.2 室性心律失常急诊的药物处理
        6.2.1 NSVT NSVT在结构性及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非常常见。
        6.2.2 SMVT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SMVT需立即电复律。
        6.2.3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6.2.4 多形性室速
        (1)急诊处理原则:
        (2) 尖端扭转型室速:
        (3)某些特殊类型的多形性室速
        6.2.5 室颤/无脉性室速
        6.2.6 室速/室颤风暴
7 不同病因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7.1 缺血性心脏病(IHD)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7.1.1 IHD室性心律失常
        7.1.2 IHD室性心律失常的管理
        7.1.3 ACS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分层及处理方法
    7.2 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7.2.1 推荐证据等级
        7.2.2 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1)NICM患者诊治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2)ARVC患者的诊治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3)HCM患者诊治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7.2.3 诊治流程图
    7.3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7.4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7.4.1 概述
        (1)流行病学:
        (2)先心病患者心电生理检查:
        (3)先心病患者合并室速和室早的治疗(表43):
        7.4.2 成人先心病患者SCD预防和室性心律失常诊治的专家推荐
        7.4.3 成人先心病患者SCD预防流程
    7.5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7.5.1 先天性LQTS
        (1)定义和流行病学:
        (2)病因和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
        (5)LQTS患者管理:
        7.5.2 Brugada综合征
        (1)定义和流行病学:
        (2)病因和机制:
        (3)临床症状:
        (4)诊断:
        (5)临床管理:
        7.5.3 CPVT
        (1)定义和流行病学:
        (2)病因和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
        (5)临床管理:
        7.5.4 ERS
        (1)定义和流行病学:
        (2)病因和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建议:
        (5)临床管理:
        7.5.5 SQTS
        (1)定义和流行病学:
        (2)病因和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
        (5)临床管理:
        7.5.6 妊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1)妊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与治疗策略:
        (2)推荐证据等级文字描述。
        (3)诊治流程:
        7.5.7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1)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2)特发性非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
        (3)特发性室颤:
        7.5.8 运动员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

(3)胺碘酮对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抢救的临床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治疗方法
        1.2.3 诊断标准
        1.2.4 疗效评价标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各治疗时段心室率变化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房颤转复时间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4)胺碘酮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相比较
    2.2 干预前后CI、心率、LVED、LVEF相比较
    2.3 两组心电图复常时间、出院时间相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
    2.5 干预前后心动过速发作、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和QT (min) 比较
3 讨论

(5)不同时程动态心电图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观察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资料收集
        2.4 动态心电图(DMS300-4A 北京迪姆)
        2.5 研究分组
    3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1 人口及临床统计数据
    2 动态心电图结果
        2.1 室上性事件
        2.2 室性事件
        2.2.1 室性早搏
        2.2.2 短阵室速(NSVT)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词表
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致谢

(6)胺碘酮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LVEF、QTc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心脏性猝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7)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分期及流行病学
    1.1 定义
    1.2分类
        1.2.1 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s,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s,HF-PEF)
        1.2.2 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
        1.2.3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1.3 分期
    1.4 流行病学
2 心力衰竭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3 心力衰竭的诊断与评估
    3.1 临床表现
    3.2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3.2.1 心力衰竭的常规检查
        3.2.2心力衰竭的特殊检查
    3.3临床评估
        3.3.1 心力衰竭的初始评估
        3.3.2 心力衰竭评估治疗
        3.3.3 预后的评定
4 慢性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4.1 治疗目的及策略
    4.2 一般治疗
        4.2.1 去除诱发因素
        4.2.2 监测体重及出入量
        4.2.3 调整生活方式
        4.2.4 心理和精神治疗
        4.2.5 吸氧
    4.3 药物治疗
        4.3.1 利尿剂
        4.3.1. 1 适应证
        4.3.1. 2 利尿剂的分类
        4.3.1. 3 使用方法
        4.3.1. 4 禁忌证
        4.3.1. 5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2 ACEI
        4.3.2. 1 适应证
        4.3.2. 2 禁忌证
        4.3.2. 3 使用方法
        4.3.2. 4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3 β受体阻滞剂
        4.3.3. 1 适应证
        4.3.3. 2 禁忌证
        4.3.3. 4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4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4.3.4. 1 适应证
        4.3.4.2禁忌证
        4.3.4. 3 使用方法
        4.3.4. 4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5 ARB
        4.3.5. 1 适应证
        4.3.5.2禁忌证
        4.3.5. 3 应用方法
        4.3.5. 4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6 洋地黄类药物
        4.3.6. 1 适应证
        4.3.6. 2 禁忌证
        4.3.6. 3 使用方法
        4.3.6. 4 不良反应和处理
        4.3.7 伊伐布雷定
        4.3.7. 1 适应证
        4.3.7. 2 禁忌证
        4.3.7. 3 使用方法
        4.3.7. 4 不良反应及处理
        4.3.9有争议、正在研究或疗效尚不能肯定的药物
        4.3.1 0 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或慎用的药物
        4.3.1 1 药物治疗初始治疗、联合治疗、治疗方案的调整原则
5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5.1概述
    5.2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应用
        5.2.1 HF-PEF急性失代偿期的治疗
        5.2.2 HF-PEF慢性稳定期的治疗
6 右心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6.1 诊断与鉴别诊断右心衰竭的标准
    6.2 病情评估
        6.2.1 评估患者右心衰竭分期
        6.2.2 积极寻找导致右心衰竭的病因及诱因
    6.3 治疗原则
        6.4.1 优化右心室前负荷
        6.4.2 优化心肌收缩力
        6.4.3 优化右心室后负荷
        6.4.4 抗凝治疗
        6.4.5 神经内分泌调节
        6.4.6 7种主要疾病导致的右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6.4.6. 1 肺动脉高压伴右心衰竭
        6.4.6. 2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6.4.6. 3 COPD治疗范围
        6.4.6.4左心衰竭合并右心衰竭
        6.4.6. 5 右心瓣膜病
        6.4.6.6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
        6.4.6.7心肌病
7 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7.1 概述
    7.2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应用
        7.2.1 限水、限钠
        7.2.2 利尿剂
        7.2.3 正性肌力药
        7.2.4 血管扩张剂
8 心力衰竭并发症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8.1 心力衰竭并发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选择和合理应用
        8.1.1 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
        8.1.1. 1 心房颤动
        8.1.1. 2 室性心律失常
        8.1.1. 3 缓慢性心律失常
        8.1.2 心力衰竭并发心脏瓣膜病
        8.1.2. 1 二尖瓣狭窄
        8.1.2. 2 二尖瓣脱垂
        8.1.2. 3 二尖瓣关闭不全
        8.1.2.4主动脉瓣狭窄
        8.1.2. 5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8.1.2. 6 二尖瓣狭窄
        8.1.2. 7 二尖瓣关闭不全
        8.1.3 心力衰竭并发冠心病
        8.1.3. 1 冠心病诊断
        8.1.3. 2 病情评估及治疗
        8.1.4心力衰竭并发高血压
        8.1.4. 1 高血压诊断
        8.1.4. 2 高血压病情评估
        8.1.4. 3 治疗原则
        8.1.5 心力衰竭并发2型糖尿病
        8.1.5 心力衰竭并发糖尿病
        8.1.5. 1 糖尿病诊断
        8.1.5. 2 病情评估
        8.1.5. 3 治疗原则
        8.1.5. 4 药物治疗
    8.2心力衰竭并发非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选择和合理应用
        8.2.1 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
        8.2.1. 1 诊断
        8.2.1. 2 病情评估
        8.2.1. 3 治疗原则
        8.2.2心力衰竭并发肺部疾病
        8.2.2.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8.2.2. 2 病情评估
        8.2.2. 3 治疗
        8.2.3 心力衰竭并发其他疾病
        8.2.3. 1 缺铁和贫血
        8.2.3. 2 抑郁
        8.2.3. 3 痛风
9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9.1 诊断与鉴别诊断
    9.2 病情评估
    9.3 治疗原则
    9.4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9.4.1 一般处理
        9.4.2 药物治疗
        9.4.2. 1 基础治疗
        9.4.2. 2 利尿剂
        9.4.2. 3 血管扩张剂
        9.4.2. 4 正性肌力药
        9.4.2. 5 血管收缩药物
        9.4.2. 6 抗凝治疗
        9.4.2. 7 改善预后的药物
1 0 心力衰竭的整体治疗
    1 0.1 设计管理方案
    1 0.2 实施管理方案
    1 0.3 终末期管理

(8)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治疗效果评估及观察指标[4]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2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水平
    2.3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9)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 2 治疗方法
    1. 3 治疗效果判断[2]
    1. 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 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2. 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
3 讨论

(10)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初步观察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
3. 讨论

四、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J].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03)
  • [2]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J]. 曹克将,陈柯萍,陈明龙,洪葵,华伟,黄从新,黄德嘉,江洪,李学斌,李毅刚,汤宝鹏,王祖禄,吴立群,吴书林,薛玉梅,杨新春,杨艳敏,姚焰,张凤祥,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03)
  • [3]胺碘酮对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抢救的临床作用[J]. 邓益民,李雄斌,李广芬.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03)
  • [4]胺碘酮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叶飞. 当代医学, 2017(31)
  • [5]不同时程动态心电图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影响[D]. 陶贞竹.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6]胺碘酮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J]. 汪惠兰. 中外医学研究, 2017(01)
  • [7]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09)
  • [8]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可行性研究[J]. 孙秀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18)
  • [9]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及价值分析[J]. 邱可文,彭赟. 黑龙江医学, 2016(01)
  • [10]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初步观察及研究[J]. 李雪燕,谢迎春.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21)

标签:;  ;  ;  ;  ;  

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