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面校正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基准面校正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一、基准面校正在资料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蔚亚,赵艳平,陈世军[1](2021)在《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浮动基准面的选择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属于双复杂地区,为减小固定基准面在地震资料静校正中引起的误差,时间域的地震资料处理常在浮动基准面上进行。对比平均静校正量浮动基准面、高程浮动基准面和固定基准面对地层反射波自激自收时间的影响,指出在地表起伏较大、低降速层较厚的黄土塬地区,高程浮动基准面可以更好地降低地表高程剧变及较厚低速层对地震资料处理的影响。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也证明,采用高程浮动基准面在速度分析和动校拉伸畸变切除控制中更具有优势。

赵越顺[2](2020)在《海底地震转换波波场延拓静校正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静校正的问题一直是地震勘探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难点;对于海底节点(OBN)地震勘探技术,其采用了震源在海面上激发、检波器在海底接收的观测系统方式,使得震源与接收器不在同一平面上且高程相差较大。此外对于转换波而言,由于横波速度较低而产生较大的横波静校正量;因此,对起伏地表的炮点和检波点进行静校正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波动方程的海底地震OBN转换波静校正的处理方法,是基于地震波的动力学特性,首先根据起伏面的函数需要重新建立起一个新变换坐标系,这样做是为了将海底的检波器投射在同一个水平面,并且在新的坐标系下通过波动方程推导出其在频率域中的延拓公式,然后通过这个新的延拓公式将震源和接收器以一定的步长并且选择一个适当的基准面延拓到一定深度以得到完成静校正处理后的数据结果。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最关键的是对数据进行坐标变换,使频率域的波数与时间域的空间距离能够真正对应成为傅里叶变换对;其次是在延拓过程中对延拓算子以及延拓步长的选取。本文首先选取OBN观测系统的平层模型用所编写的程序进行静校正处理,然后对所选取的基准面作为炮检点正演得到理论静校正的地震记录,通过比较处理后的数据与理论数据可以验证所编写程序的可行性与正确性;然后再建立海底地震OBN观测系统的起伏模型,对其进行正演得到地震数据,然后对起伏海底地震数据进行静校正处理,最后得到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其在地震记录中表现为伪双曲线形态;其次采用所选取的基准面作为新的观测系统再次对模型进行正演,并且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并分析其误差。最后通过对模型的计算以及数据的处理分析,证明了基于波动方程延拓的海底地震转换波静校正处理方法是可行的。

刘语[3](2020)在《地震数据起伏地表偏移成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东南部山地丘陵地区,地表高程差别较大,岩层出露,部分区域无近地表低降速带。复杂的地下构造速度变化剧烈,地层倾角大,速度建模困难。不准确的速度会为后续的处理带来不利影响,也极大地降低了偏移成像的精度。基于初至的折射波或层析法静校正可以较精确地求解近地表速度模型,起伏地表偏移考虑到了浮动面起伏对成像的影响,这二者结合使用是一种可行的速度建模、偏移成像优化方案。通过属性偏移提取地表偏移距道集,可以用于速度更新,提高速度模型的精度,有利于地震数据的起伏地表偏移。本文采用理论模型分析了梯田单斜模型替换速度对后续偏移成像带来的影响;分析了复杂盐丘模型静校正处理中基准面的选择对成像的影响;研究了Marmousi模型单程波方程属性偏移提取共成像点道集方法的特点。在偏移成像时,采用将静校正处理与起伏地表偏移结合使用的计算策略,处理了模型数据与福建的起伏地表数据与贵州的单斜山地实际数据,应用偏移距道集完成了速度更新,取得了良好的偏移成像结果。对模型数据、实际数据处理结果的分析表明:1.在速度建模准确的模型数据试验中,无静校正的真地表成像成像精度最高;2.在近地表复杂、建模困难的山地数据试验中,近地表速度模型难以准确地求取,静校正处理不满足理论假设,这时在合适的基准面上进行速度建模、偏移成像可以简化地表模型,减少近地表因素的影响,获得更好成像结果;3.应用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进行速度更新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速度建模精度的处理方法,多次迭代可以有效降低剩余速度;4.应当分析具体的真地表速度变化与建立的速度模型间的差异,最大程度地保留近地表信息,同时采用层析反演等方法提高速度模型的精度;综合来看,起伏地表的深度偏移在处理具有复杂近地表情况的地震资料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其成像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偏移方法。

田镇瑜[4](2019)在《最大熵谱法在反射地震中弱信号识别的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方法中研究深部地下地质条件、构造情况的重要方法。当前,随着国家对矿产、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地质勘探工作难度的不断加大,对地震勘探的成像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不断增强地震勘探方法探测地球深部资源的能力,是当前所要面临的严峻问题。经典的功率谱(傅里叶谱)计算方法,是利用有限长的观测信号,而且要对原始时间序列做一些特定的假设,如自相关法存在原始信号在观测信号时窗以外充零的隐含假设。这些假设会导致频谱泄漏降低分辨率,使部分微弱信号缺失,影响地震信号处理的效果,由此,我们提出使用最大熵谱法。最大熵谱法最大的优势就是比傅里叶方法计算出的功率谱有更高的分辨率,它特别适用于短时间序列的功率谱计算。最大熵谱法不需要对原始的时间序列做任何特定的假设,在时窗之外的部分,保证了原始信号最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所求出来的功率谱也更加反映出信号真实的功率谱。在地震信号处理的过程中,应用最大熵谱的方法,能够对信号进行准确识别,特别是在弱信号方面。由此,本文在深入研究前人应用最大熵谱法处理一维信号数据的基础上,应用MATLAB软件编写了大熵谱法处理一维、二维地震数据的程序。应用此程序对多种数据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得到最大熵谱法计算结果更加稳定以及分辨率更高的结论。在本文中,应用Geoeast软件对金顶地区的二维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处理,得到最终剖面,再应用最大熵谱法对上述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结果和常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明显突出部分微弱信号,为后续地震解释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高精度的地震剖面。

孔选林[5](2019)在《陆地(山区)三维多波地震资料关键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近年来,多波多分量勘探作为地震勘探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在仪器研发制造、采集观测方式、处理方法研究、综合解释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和发展。因其在储层识别、流体检测、裂缝预测等方面的独特技术优势和多个成功应用案例报道,目前正吸引国内外越来越多油公司的关注与投入。尽管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深入,但多分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仍然还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技术难题,尤其是在陆地山区的多波地震资料处理方面,因激发接收方式,地震地质条件等特殊性,在叠前矢量去噪、P-SV波静校正、纵横波联合处理、多波各向异性速度建模、叠前偏移成像等关键处理方法方面还存在一些新的困难和突出问题,部分关键技术方法甚至还是制约多波处理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解决。论文首先针对陆地山区三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因采集仪器、采集方式及多分量数据对各分量数据保真及保持相对振幅关系的需求难题,分析了当前叠前去噪处理面临的新困难和现状,并基于此开展了陆地山区三维多分量地震资料高保真矢量去噪方法与实现技术研究。在对比分析常规主流技术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时频域分贝判定准则的异常振幅压制方法和基于多属性联合的极化滤波矢量去噪方法,并对算法进行了模块研发,理论和实际数据处理效果证实了本文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和先进性。论文其次针对陆地山区P-SV转换波静校正处理中所面临的“资料信噪比低、且静校正时移量大、横向差异变化大”等处理难点,分析了当前转换波主流静校正方法现状,并基于此开展了P-SV转换波基准面静校正方法研究。基本明确了转换横波分量资料中转换波折射初至的产生机理、可能的初至类型及其产生条件、识别判定准则与拾取方法,以此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一套基于纵横波联合初至折射时差的P-SV转换波基准面静校正方法,实际资料试验性处理证实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论文还针对三维转换波叠前成像处理中的射线路径不对称、速度模型多参数(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耦合)、转换波资料大偏移距(X/Z大于1)、介质各向异性等问题和难题,开展了陆地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叠前成像方法系列与实现技术研究。基于现有先进理论成果,以VTI介质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多波道集抽取、多波交互速度参数分析、多波动校叠加、多波偏移速度建模、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的速度建模和叠前成像方法及技术系列,全流程的配套处理软件测试和生产性处理证实了本文所研究方法技术的正确性,其效果和效率均能满足基本工业化处理要求。为使本文所研究方法得到应用转化,对上述系列关键处理方法进行了软件实现。同时为了验证本文方法对不同工区,不同类型数据的适应性,采用一个新的、完整的陆地(半山区)3D工区多波地震资料进行了适应性研究和应用研究。处理资料面积近100km2,成像资料面积近70km2。最终层位标定结果显示,资料处理效果可满足构造解释需要,进而也证实了本文研究技术成果和软件模块达到了工业化处理能力,能支撑多波资料的实际处理。总之,陆地山区三维多波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叠前保幅去噪、转换波静校正,转换波叠前成像三大关键处理方法决定了多波资料处理的成败关键,直接影响了多波数据能否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数据成果。本论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对陆地(山地)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工业化应用的一种有力促进和发展完善,达到了论文预期研究目标。

宋亮[6](2019)在《海底节点多分量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由于各国对海洋新能源的连续开发,各种应用于海洋能源的勘探技术发展迅速,其中海底节点(OBN)地震勘探技术具有灵活性高、系统布设、回收方便等优势,并且解决了传统海上地震勘探受到海水流动、拖缆影响的问题,因此在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在OBN地震勘探的野外作业过程中,采用的是海面激发、海底接收的观测方式,炮点和检波点的高程相差巨大,因此在处理OBN地震数据时,炮检点起伏校正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炮检点起伏问题,一般采取高程静校正的办法进行解决,能够简单迅速地实现地形校正,但是这种校正法在炮检点高程差较大的地区,会出现非常大的误差,引起速度场出现较大偏差,虽然并不影响叠加成像效果,但在以波场延拓为算法基础的偏移处理中,会令偏移成像精度出现较大误差。在海底节点地震勘探中,炮检点的高程差更是远远大于普通陆地起伏高程差,这种误差会更加明显。因此针对海底节点地震勘探独特的炮检点布设方式,寻求一种能够精确校正炮检点高程差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论文首先针对炮检点高程差的问题,对OBN地震勘探的基准面校正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国内外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综合对比分析几种基准面校正法的优劣,例如静校正法、逐步累加法、波场上延法和直接下延法等。论文以水平地表激发并接收的普通偏移方法为基础,将声波方程推导并分解为单程波方程,给出可适用于共炮点道集叠前深度偏移的单程波相移波场延拓算子。波动方程偏移成像的效率与成像效果与算子优劣关系紧密,因此在相移算子基础上,根据算子中的垂直波数不同的数学近似展开,又推导出裂步傅里叶(SSF)和傅里叶有限差分(FFD)波场延拓算子,根据两种算子的相对误差,分析研究两种算子的优劣,并利用两种波场延拓算子实现完整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借助成像结果图与计算速度,对比分析两种算子的成像效果与运算效率。在完整的一般波动方程偏移方法基础上,论文选取适用于波动方程偏移成像的波场上延基准面校正法,设计出适用于OBN地震勘探的波场上延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并对OBN理论模型进行测试,实现完整的偏移成像过程,验证论文所推导偏移成像流程的有效性和精确性。研究表明,基于波场上延基准面校正法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能够对OBN观测方式下的地震数据进行准确成像,与静校正方法相比,它所延拓的路径与地震波实际传播路径吻合,真实的反映出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路径,能够取得误差更小的精确结果。

鲍伟[7](2019)在《乌石凹陷复杂地表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关键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乌石凹陷隶属于北部湾盆地,是江苏油田重要的域外探区之一。多期火成岩喷发覆盖以及后期风化导致该地区近地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普遍偏低,给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该区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分析乌石凹陷地区复杂地表资料特点的基础之上,本论文针对该区域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开展静校正、去噪和速度分析方法研究。首先,通过对地震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影响资料品质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研究对策。其次,采用初至波预处理方法,提高初至波拾取的准确性,保障了层析静校正的应用效果;针对疏松玄武岩、红土采集的地震资料,采用综合寻优迭代静校正方法,基本消除静校正量影响,提高了叠加剖面的成像效果。然后,为了提高乌石凹陷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应用基于SVD的去噪方法去除线性干扰、随机干扰和多次波。最后,以优势信号速度谱分析方法为核心,综合应用交互速度分析方法和沿层速度分析方法,有效提高了速度分析的精度,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际资料应用表明,本论文提出的静校正方法、去噪方法和速度分析方法提升了乌石凹陷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形成了针对复杂地表低信噪比地区地震资料的一套有效的处理流程。

温涛[8](2019)在《准噶尔南缘地震资料静校正与去噪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地以及山前带由于岩性多变、构造复杂,近地表速度、厚度纵横向变化剧烈,各种噪声发育,信噪比很低,在叠前的道集上难以见到有效反射,因此该地区的静校正和去噪处理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前人已经在准噶尔地区做过许多方面的研究和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技术和勘探要求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一些处理手段和思路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该区的资料处理进一步研究,为后续的构造解释、圈闭刻画等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本文在熟悉静校正及去噪的理论基础和各种方法的基础之上,结合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地震资料的处理实践,按照地震资料处理的要求,首先分析了该区的地震资料特点,然后着重于静校正和去噪两个方面进行处理。在静校正处理方面,对测区资料进行了多种静校正方法的对比处理分析,包括基准面静校正、层析静校正、折射波初至静校正和反射波初至静校正等一系列静校正手段,最后优选出了一套合适的静校正方法及组合方式。处理结果表明,单一的静校正技术效果并不明显,必须结合多种静校正技术进行处理;在去噪处理方面,遵循多域联合压噪的方式,并基于LIFT去噪思想进行叠前噪音的干扰压制。具体方案是首先在炮域应用异常振幅衰减法和谱比法压制异常噪音和低频面波干扰;随后为了最大限度的剔除地震数据中存在的大量线性干扰,我们对地震数据进行地表一致性振幅预补偿处理,接下来再将地震数据转换到十字交叉域,并基于LIFT压噪理念使用1)-预测滤波技术对近炮点强能量干扰进行压制,然后再通过三维FKK锥形滤波技术将大量的线性干扰滤除掉;最后再进行反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处理。应用以上的技术思路对准噶尔南缘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地震数据的静校正及噪音干扰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最终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今后该区的资料处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岳占伟[9](2019)在《高分辨率城市浅层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城市浅层地下空间的利用开发,越发重视对浅层地质构造组成的了解。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常用有效的、经济的浅层地质勘探方法,为了增强地震勘探的准确度,需要对浅层地震勘探资料进行精细处理,实现高信噪比以及高分辨率的效果,并且最终能够准确成像。城镇地区地表环境复杂,测网布设不规则、覆盖次数低、浅层介质横向变化大,引起静校正问题比较严重;干扰因素较多、噪音成分复杂、异常干扰严重,表层土质疏松使得高频衰减严重,主频低,频带窄,实际处理中想要达到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处理效果很困难。本论文针对城市浅层地质特征和地震资料的特点,研究了适合城市浅层地震资料处理的联合静校正技术、分偏移距多域联合噪音压制技术以及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为了解决静校正问题,首先测试高程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等技术,消除长波长静校正量,然后择优进行交互迭代静校正和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消除短波长静校正量。针对信噪比较低这一问题,根据偏移距和覆盖次数、入射角、信噪比之间的关系,以及近、远偏噪音特征,把数据分选成近、中、远三个道集,分别对三个道集进行多域联合噪音压制。设计针对性去噪方案,先对近、远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有效成分,再利用近、远偏数据噪音成分特征分析以及去噪方法测试,联合多种去噪技术处理中偏数据,最后对去噪后的近、中、远数据重构。对去噪后数据进行高分辨率处理,先使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进行子波压缩,再使用预测反褶积提高分辨率,通过对预测步长进行多次迭代测试与优选,提高浅层资料的分辨率。多个目标工区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可有效提高城市浅层地震资料的处理效果,进一步达到增强数据分辨率以及信噪比的效果,最后得到质量较高的剖面。精确可靠的浅层地震资料处理成果给后续的城市浅层空间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撑。

刘群强[10](2018)在《西部戈壁砾石区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部戈壁砾石区地震资料由于砾石区速度、厚度变化大,地下构造复杂,造成地震资料存在长波长的静校正问题,并且资料存在强散射干扰,地下资料成像困难。这些问题成为发展西部地区地震勘探的瓶颈,有必要研究一些针对性的处理技术来改善戈壁砾石区资料的成像精度。本论文在前人、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西部多个典型区块的地震资料,以西部戈壁砾石区不同的地表类型对地震资料的影响,把戈壁砾石区地震资料分为山体风化砾石区、山前砾石堆积区和平缓戈壁区三个不同的区带,开展针对戈壁砾石复杂地表地震资料的波场特征分析、散射波形成机理、近地表校正处理技术、叠前深度偏移建模等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较适合于西部戈壁砾石区地震资料的处理技术系列,以实现西部戈壁砾石区复杂构造的成像,为西部勘探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对西部的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准面校正在资料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准面校正在资料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浮动基准面的选择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浮动基准面定义及分类
    1.1 静校正量的计算
    1.2 浮动基准面分类
2 不同浮动基准面处理结果对比
3 应用效果分析
    3.1 降低速度分析难度
    3.2 降低动校拉伸畸变切除难度
4 结论

(2)海底地震转换波波场延拓静校正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关于转换波的理论基础
    2.1 转换波运动学理论
        2.1.1 转换波射线路径及特点
        2.1.2 转换波的时距曲线
    2.2 转换波动力学理论
        2.2.1 转换波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第三章 波场延拓基本理论
    3.1 波动方程延拓原理
    3.2 波场延拓算子
        3.2.1 相移延拓算子
        3.2.2 裂步傅立叶延拓算子(SSF)
        3.2.3 傅里叶有限差分延拓算子(FFD)
    3.3 波场延拓算子误差分析
    3.4 波场延拓静校正的原理
第四章 坐标变换波场延拓静校正原理
    4.1 变换坐标波场延拓静校正
    4.2 新坐标系下延拓公式推导
第五章 OBN观测系统理论模型数据处理
    5.1 简单模型数据处理分析
        5.1.1 简单平层模型
    5.2 复杂模型数据处理分析
        5.2.1 正弦函数做为起伏地表的模型
        5.2.2 起伏地表的模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地震数据起伏地表偏移成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起伏地表偏移:以单程波方程为例
    2.1 常规静校正方法
    2.2 基于单程波的起伏地表偏移基本理论
    2.3 模型模拟
        2.3.1 起伏地表模型
        2.3.2 阶梯地表模型试验
3.属性偏移方法共成像点道集计算
    3.1 基本理论
    3.2 逆时偏移提取地表偏移距道集计算
    3.3 模型实验
4.实际数据应用
    4.1 福建大排金属矿地震数据成像与速度更新
        4.1.1 地质背景
        4.1.2 地震数据常规处理
        4.1.3 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速度更新与建模
        4.1.4 成像结果分析
    4.2 单调地形偏移实践
        4.2.1 地质背景
        4.2.2 地震数据常规处理
        4.2.3 真地表成像建模
        4.2.4 成像结果分析
5.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4)最大熵谱法在反射地震中弱信号识别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工作及成果
2 最大熵谱法原理
    2.1 经典功率谱计算方法及其存在问题
    2.2 最大熵谱法
        2.2.1 最大熵谱法起源
        2.2.2 最大熵谱原理
        2.2.3 最大熵谱和AR谱
        2.2.4 最大熵谱法参数计算
    2.3 最大熵谱法程序设计及总结
3 地震资料预处理
    3.1 金顶地区二维地震资料精细处理
        3.1.1 工区概况
        3.1.2 研究难点及对策
        3.1.3 地震资料处理
        3.1.4 处理效果分析
    3.2 吉林农安及辽河地区地震资料准备
    3.3 本章小结
4 最大熵谱法应用效果分析
    4.1 最大熵谱法在模型和实际信号中应用分析
        4.1.1 最大熵谱法在单一信号中的分析
        4.1.2 最大熵谱法在合成地震记录信号中的分析
        4.1.3 最大熵谱法在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分析
        4.1.4 最大熵谱法在地倾斜数据信号中的分析
    4.2 最大熵谱法在检测弱信号中的应用
        4.2.1 最大熵谱滤波法
        4.2.2 应用最大熵谱滤波提高信噪比突出弱信号
    4.3 应用最大熵谱滤波法对金顶地区地震数据处理
    4.4 最大熵谱滤波法和常规软件滤波法处理效果对比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5)陆地(山区)三维多波地震资料关键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技术发展现状
        1.2.2 国内技术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多波处理的关键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
    1.4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1.4.1 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1.4.2 论文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第2章 陆地山区三维多分量地震资料保幅去噪方法研究及实现技术
    2.1 陆地三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去噪处理的新难点与技术现状
        2.1.1 陆地三维多波资料叠前去噪面临的新难题
        2.1.2 陆地三维多波资料中异常强振幅噪声压制方法及技术现状
        2.1.3 陆地三维多波资料中强能量面波矢量压制方法及技术现状
    2.2 基于时频域分贝准则的多分量异常强振幅压制方法与实现
        2.2.1 时频域分贝判定准则的异常振幅压制方法原理
        2.2.2 理论模型测试与方法优势分析
        2.2.3 时频域分贝判定准则实际数据去噪效果分析
    2.3 基于时频域多属性联合的多分量矢量去噪方法与实现
        2.3.1 时频域多属性联合极化滤波去噪方法原理
        2.3.2 理论模型试验与方法优势分析
        2.3.3 时频域多属性联合极化滤波去噪方法实际资料去噪效果分析
    2.4 多分量叠前去噪两方法联合的应用效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陆地山区三维P-SV转换波资料基准面静校正方法研究及实现技术
    3.1 陆地山区P-SV转换波地震资料的静校正处理难点与现状
        3.1.1 陆地山区P-SV转换波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难点
        3.1.2 P-SV转换横波静校正方法及技术现状
        3.1.3 陆地山区P-SV转换波静校正处理的几种实现方法
    3.2 基于纵横波折射的基准面静校正方法与实现
        3.2.1 纵横波折射波产生的机理和条件
        3.2.2 纵横波折射时距曲线特征
        3.2.3 纵横波联合基准面静校正方法与实现
    3.3 转换波基准面静校正实际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陆地三维P-SV转换波资料叠前成像方法研究及实现技术
    4.1 陆地三维P-SV转换波资料叠前成像处理的难点与技术现状
        4.1.1 陆地三维P-SV转换波资料叠前成像处理的难点
        4.1.2 陆地三维P-SV转换波叠前成像的方法现状
    4.2 P-SV转换波叠前成像处理关键方法研究
        4.2.1 ACP道集与CCP道集的差异
        4.2.2 基于VTI介质的P-SV转换波叠加速度建模方法
        4.2.3 转换波动校正与叠加
        4.2.4 基于VTI介质的P-SV转换波偏移速度建模方法
    4.3 基于VTI介质的P-SV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4.3.1 P-SV转换波kirchoff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原理
        4.3.2 偏移成像中的反假频问题
        4.3.3 偏移成像中的孔径问题
        4.3.4 偏移成像的并行算法实现
        4.3.5 偏移成像的应用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陆地三维多波地震资料关键处理方法软件及其适应性应用研究
    5.1 关键处理方法的软件实现技术及配套模块
    5.2 关键处理方法及软件模块的适应性应用研究
        5.2.1 工区概况
        5.2.2 资料品质分析与处理难点
        5.2.3 关键处理方法输出的中间处理结果
        5.2.4 最终成像结果评价
        5.2.5 适应性应用研究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海底节点多分量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及思路
第二章 基准面校正方法概述
    2.1 高程静校正法
    2.2 KIRCHHOFF积分法
    2.3 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2.4 叠前层替代法
    2.5 “逐步-累加”法
    2.6 零速层法
    2.7 直接下延法
    2.8 波场-上延法
第三章 单程波波场延拓基本理论
    3.1 单程波波动方程延拓原理
    3.2 单程波波场延拓算子
        3.2.1 相移延拓算子
        3.2.2 裂步傅里叶(SSF)延拓算子
        3.2.3 傅里叶有限差分(FFD)延拓算子
    3.3 波场延拓算子误差分析
第四章 单程波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
    4.1 水平地表共炮域叠前深度偏移
        4.1.1 共炮点记录波场延拓
        4.1.2 成像条件
        4.1.3 水平地表共炮域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流程
        4.1.4 水平地表倾斜地层模型试算
    4.2 OBN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4.2.1 “波场上延”法偏移成像理论
        4.2.2 “波场上延”法模型试算
    4.3 影响偏移成像的因素
        4.3.1 延拓步长的选取
        4.3.2 延拓算子的选取
第五章 软件编制及理论模型测试
    5.1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算法编制
    5.2 理论模型试算
结论及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7)乌石凹陷复杂地表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关键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静校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叠前去噪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速度分析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区域地质概况和勘探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乌石凹陷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成因分析
    2.1 乌石凹陷表层地质条件
    2.2 复杂地表对单炮的影响
        2.2.1 地表高程对单炮的影响
        2.2.2 激发岩性对单炮的影响
    2.3 复杂地表对资料的品质影响分析
        2.3.1 复杂地表对资料信噪比的影响
        2.3.2 复杂地表对资料频率的影响
        2.3.3 复杂地表对资料能量的影响
    2.4 静校正问题成因分析
    2.5 主要噪音成因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综合寻优迭代静校正方法应用研究
    3.1 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原理
        3.1.1 模拟退火算法介绍
        3.1.2 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
    3.2 综合寻优迭代静校正方法介绍与应用
        3.2.1 综合寻优迭代静校正方法理论基础
        3.2.2 初至拾取预处理方法研究与应用
        3.2.3 综合寻优迭代静校正方法实际资料应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叠前去噪方法应用研究
    4.1 地震资料奇异值分解滤波技术的基本原理
        4.1.1 奇异值分解滤波技术基本原理
        4.1.2 频率域SVD滤波原理
        4.1.3 局部窗口设置
    4.2 SVD滤波技术模型应用
        4.2.1 常规时间域SVD滤波去除随机噪音
        4.2.2 频率域SVD去除随机噪音
    4.3 实际资料处理
        4.3.1 基于SVD去噪方法去除线性干扰和随机干扰
        4.3.2 基于SVD去噪方法消除多次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综合速度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5.1 工区速度谱资料分析
    5.2 综合速度分析方法
        5.2.1 优势信号速度谱分析方法
        5.2.2 交互速度分析方法
        5.2.3 沿层速度分析方法
    5.3 综合速度分析方法应用实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乌石凹陷实际资料处理效果分析
    6.1 新处理成果剖面效果分析
    6.2 成果资料应用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准噶尔南缘地震资料静校正与去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静校正研究现状
        1.2.2 叠前去噪研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静校正技术
    2.1 静校正分类
    2.2 野外静校正
        2.2.1 近地表调查
        2.2.2 高程静校正
        2.2.3 折射静校正
        2.2.4 层析静校正
    2.3 剩余静校正
        2.3.1 初至波剩余静校正
        2.3.2 反射波剩余静校正
第三章 叠前去噪技术
    3.1 噪声分类及特点
        3.1.1 规则噪音
        3.1.2 随机噪音
        3.1.3 次生干扰
    3.2 去噪的基本原理
    3.3 炮域压噪技术
        3.3.1 分频中值滤波技术
        3.3.2 谱比法
    3.4 十字交叉域压噪
        3.4.1 LIFT去噪思想
        3.4.2 f-xy预测滤波技术
        3.4.3 三维锥形滤波技术
第四章 准噶尔南缘地震资料静校正与去噪技术的应用效果
    4.1 准南地区工区概况
    4.2 原始资料资料分析
        4.2.1 静校正分析
        4.2.2 信噪比分析
        4.2.3 原始资料分析小结
    4.3 静校正处理分析对比
        4.3.1 基准面静校正
        4.3.2 折射静校正
        4.3.3 层析静校正
        4.3.4 剩余静校正
        4.3.5 组合静校正
        4.3.6 静校正方法分析总结
    4.4 叠前去噪处理
        4.4.1 炮域去噪处理
        4.4.2 十字交叉域去噪处理
        4.4.3 叠前去噪处理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9)高分辨率城市浅层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浅层资料分析
    2.1 地表地质条件
    2.2 模型正演分析
    2.3 原始资料分析
        2.3.1 观测系统分析
        2.3.2 静校正问题分析
        2.3.3 噪音成分分析
        2.3.4 频率分析
        2.3.5 子波一致性分析
    2.4 小结
3 研究难点及处理对策
    3.1 研究难点
    3.2 处理对策
4 浅层资料处理关键技术
    4.1 静校正技术
        4.1.1 高程静校正
        4.1.2 折射静校正
        4.1.3 层析静校正
        4.1.4 多域迭代静校正
        4.1.5 反射波剩余静校正
        4.1.6 实际效果分析
    4.2 叠前去噪技术
        4.2.1 自适应面波衰减技术
        4.2.2 分频异常振幅衰减技术
        4.2.3 LIFT去噪技术
        4.2.4 三维FKK锥形滤波技术
        4.2.5 去噪效果分析
    4.3 反褶积
        4.3.1 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4.3.2 预测反褶积技术
        4.3.3 应用效果分析
5 实际效果分析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西部戈壁砾石区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部戈壁砾石区资料波场特征研究
    2.1 戈壁砾石区地震资料分析与分类
    2.2 戈壁砾石区地震资料的波场特征研究
    2.3 小结
第三章 西部戈壁砾石区散射噪音去除技术研究
    3.1 西部戈壁砾石区噪音特点分析
    3.2 西部戈壁砾石区散射波的形成机理研究
    3.3 西部戈壁砾石区散射压制技术与去除方法
    3.4 小结
第四章 近地表校正方法研究
    4.1 各类近地表静校正方法分析
    4.2 戈壁砾石区的近地表静校正技术适用性研究
    4.3 小结
第五章 戈壁砾石区叠前偏移建模技术研究
    5.1 准噶尔盆地戈壁砾石区构造演化及特点
    5.2 戈壁砾石区速度建模方法适用性研究
    5.3 戈壁砾石区特征层位约束反演深度速度建模应用
    5.4 小结
认识与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基准面校正在资料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浮动基准面的选择及应用[J]. 徐蔚亚,赵艳平,陈世军. 新疆石油地质, 2021(01)
  • [2]海底地震转换波波场延拓静校正方法研究[D]. 赵越顺. 长安大学, 2020(06)
  • [3]地震数据起伏地表偏移成像研究[D]. 刘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4]最大熵谱法在反射地震中弱信号识别的研究及应用[D]. 田镇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3)
  • [5]陆地(山区)三维多波地震资料关键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D]. 孔选林. 成都理工大学, 2019
  • [6]海底节点多分量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研究[D]. 宋亮. 长安大学, 2019(01)
  • [7]乌石凹陷复杂地表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关键处理技术研究[D]. 鲍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8]准噶尔南缘地震资料静校正与去噪技术研究[D]. 温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9]高分辨率城市浅层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 岳占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10]西部戈壁砾石区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D]. 刘群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标签:;  ;  ;  ;  ;  

基准面校正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