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心态不良分析

大学生择业心态不良分析

一、大学生择业时的不良心态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白云峰[1](2021)在《新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下的大学生挑战与机遇并存,作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每年高等院校毕业人数逐年攀升,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难”现象的背后与大学生自身的择业观有着紧密的关联,所以本研究以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为出发点而展开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优化对策,对新时代下的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于择业观大量中外文献的查阅,并结合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的相关内容,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沈阳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这三所院校的部分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通过SPSS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探索出了新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择业观包含择业认知、择业动机、择业价值取向、择业伦理这四个维度,并且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调查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研究发现,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择业认知还需进一步提高,择业的物质动机较强,择业的价值取向缺乏奉献精神,而在择业伦理上基本能够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差异分析的结果可知,新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择业观在性别、年级与院校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而政治面貌与学生干部身份之间无差异。基于上述对东北三省三所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所存在问题的认识与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分别从社会、高校、家庭、自身、朋辈、企业这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李尧利[2](2020)在《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以塔里木大学本科生为例》文中提出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国家、社会和大学生个体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择业观是关乎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核心要素,树立正确、合理的择业观对于促进就业、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以特质因素理论、职业动机理论、马克思的青年择业观等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对塔里木大学582名本科生开展实证调查,对25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深入访谈;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了解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在择业认知、择业动机、择业期望、择业态度等四个维度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中的相异之处,探析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五个层面对影响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改进和完善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路径和对策。实证分析显示,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的择业观在学生的性别、家庭所在地(乡村或城镇)、生源地、家庭经济条件、个人身份(是否为党员或学生干部)、不同年级、来疆就读原因,所填志愿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的择业观整体状况较好,但部分学生的择业观与新疆高校的办学理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择业认知不够全面,择业动机中存在动机冲突,择业期望不够合理,择业态度不够积极等。针对以上问题,国家要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社会要增强社会保障力度,强化对用人单位与人才市场的约束与规范,加强舆论的监督;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促进学校综合实力提升;家庭中家长需更新认知,改善教养方式;学生自身要提升综合素养。

王子杰[3](2020)在《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在全国高校积极改变传统办学模式的背景之下,高等教育事业在我国实现了快速发展,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鲜血液,独立学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由于独立学院学生较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知识掌握和整体素质等方面稍有不足,因此许多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会产生紧张焦虑、迷茫困惑等心理反应,从而导致自信心大幅度降低,影响到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展开研究。以山西省八所独立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选取不同年级和专业的504名学生发放问卷,并对30名学生进行访谈,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学生在择业自我效能感方面暴露的问题,其中包括:职业能力认识模糊、职业信息收集能力不足、职业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职业规划能力、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偏弱以及择业自我效能感整体水平偏低。针对以上问题,深入剖析了引起问题的原因。学生个人层面:学生自我认识不足、学生择业认知存在偏差;家庭环境层面:家庭择业氛围影响、家庭择业教育缺失;高校管理层面: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精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宜、高校就业信息覆盖不全面、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不健全、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不完善;政府支持层面:政府就业信息服务职能不完善、政府对高校就业工作监管不力;社会互动层面:社会关系作用不积极、社会组织作用不显着。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借鉴国外提升高校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先进经验,结合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基于学生个人层面,提升自我认知水平、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基于家庭环境层面,营造良好择业氛围、重视家庭择业教育;基于高校管理层面,提高就业工作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基于政府支持层面,营造良好就业氛围、强化对高校就业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帮扶力度、加大对学生创业支持力度;基于社会互动层面,社会机构完善就业服务职能、用人单位大力支持学生就业。

王奇[4](2019)在《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究 ——以全国部分高校为例》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择业观呈现多元化,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问题,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中,论述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进行厘定,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作用,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特点、内容。第三部分为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和择业观教育的实证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择业观和择业观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同时辅助访谈法对高校教师在择业观教育方面的访谈,梳理了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和择业观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影响因素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五部分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实现路径。创新提出了以高校为教育主体,构建完备的择业观教育教学体系的择业观教育新模式;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择业观自我教育,优化择业观教育社会和家庭环境。

梁晓芳[5](2019)在《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研究 ——以江西省四所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研究生整体规模的发展,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凸显。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与择业观念密切相关,其择业观状况如何,关系到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本研究以江西省四所高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围绕择业观的四个维度择业动机、择业认知、择业期望和择业态度来设计问题,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个体进行调查,了解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的现状,试图找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择业观形成的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探索引导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树立科学合理择业观的策略。通过调查发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择业动机较为强烈;择业意识清晰,定位富有弹性;择业期望较高,总体上比较理性,注重个体的满足;择业态度比较积极,但对未来职业发展比较模糊。在影响因素上,根据均值对影响因素进行排序,排在前十二位的因素为:自身能力水平、个人价值观、个人知识水平、就业供求市场、学科专业背景、社会经济发展、就读学校声誉、国家政策导向与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并列第八)、成长环境和社会实践经历(并列第九)、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维度之间对择业观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择业观要适应职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家和社会方面应加强政策保障,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注重择业观教育;家庭要转变思想,合理期望,了解就业形势,注重引导;个人要通过主观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和知识水平,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念。

曹雪梅[6](2019)在《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以四川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立了新思想、明确了新目标、开启了新征程,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为党和国家的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作为与新时代共同成长的一代,享受着新时代提供的发展机遇与人生出彩契机,也肩负着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需要以实际行动为新时代建功立业。落实在职业选择的具体实践中,要树立“择己所长”与“择世所需”相结合、成长成才与奉献社会相统一的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科学择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然而在现实择业中,不少大学生因择业观念滞后与偏异造成不同程度的择业困境与问题,“有业不就”式的“就业难”现象大为存在。鉴于此,论文在全面深入查阅及分析相关文献、国家政策文件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做了全面概述,并借助统计软件,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影响因素做了分析,最后根据具体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论文也因此形成了以下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的理论基础。论文以马克思择业观和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为理论基础。从马克思择业观的基本含义和基本要求,全面剖析了择业是什么、青年在择业时应该遵循的要求。围绕青年属性、青年发展、青年教育三个方面综合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的主要内容。从而为论文研究找到了理论依据与借鉴根源。第二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概述。在论述大学生择业观的基础上,立足于新时代的特殊背景,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含义、时代内涵和现实要求作了分析和概述。并在马克思择业观的理论基础上,把大学生择业观的内部结构创新划分为:择业认知(什么是择业)、择业动机(为什么择业)、择业价值取向(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择业伦理(怎样选择职业)。第三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四川省内六所高校623份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在择业认知上对择业主体和客体认识较清晰,但对择业环境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择业动机上物质动机、精神动机明显,但价值动机不足;在择业价值取向上虽倾向个人发展型和奉献社会型,但服务基层的意识还不够以及部分大学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过高;在择业伦理上能遵循基本的道德价值要求,但诚信、平等意识有待加强。影响因素的分析方面,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新加入了朋辈及用人单位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研究。第四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引导策略的思考。立足于新时代的时代背景,基于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引导的目标及原则,着重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提升个人观念、完善个体塑造、积累个人资本对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观引导对策,并从社会、高校、家庭、朋辈、用人单位五个方面,分析了客观方面的引导对策。

李妍颜[7](2019)在《当前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研究 ——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文中认为2017年,我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强调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高校大学生应当在基层这个广阔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与实力。但我国高校大学生还存在着大学生缺乏基层就业观念的问题。导致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国家、高校等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加以引导扶持,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因此,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基层就业观念为入手点,以改善大学生基层就业观为目标,开展关于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旨在对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观进行研究,了解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更好培养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大学生基层就业观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为了了解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的相关情况,本课题在结合文献法,归纳总结已有研究、掌握基层就业观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重点采取问卷调查法选择上海师范大学大一到大四的在校生作为调研对象,设计问卷、收集整理有关数据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上海师范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的现状,即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认识不足,基层就业意愿不强、动机有待改善,对工资福利要求较高,对就业形势和政策了解不充分,择业日趋理性、但仍有待改进,并进一步总结归纳当前大学生在基层就业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基层扎根意识不强、缺乏就业的理性定位以及就业功利主义倾向严重等问题。然后,收集、整理现有的大学生就业观理论研究成果,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从社会、政府、高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层面来探讨就业观的形成原因。最后,提出针对大学生基层就业观教育的思路和对策,包括: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大学生基层就业制度,发挥高校主导型作用,发挥家庭教育在基层就业观培树方面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调试。

胡祖凤[8](2014)在《新时期研究生择业过程中的不良心态与心理误区及对策探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研究生面临着择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由此出现了一些不良心态和心理误区。研究生的择业观生动地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急剧变化的思想观念和趋于实用的价值追求。文章围绕研究生择业过程中的不良心态与心理误区展开了深度探讨与理性分析。

白雪[9](2013)在《我国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作为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个群体,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引人注目。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因此,为了解决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转变女大学生择业观。本文通过对本科毕业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力求在全面了解女大学生择业观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影响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帮助女大学生树立科学择业观,促进女大学生合理择业和顺利就业。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我国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内涵。主要阐述了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含义、特点、科学择业观的含义以及树立科学择业观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我国女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和分析。采用发放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对上海师范大学各学科本科毕业生(即2012届毕业生)进行择业观的调查。主要从择业认知状况、择业期望目标、择业心理状态、择业价值取向以及择业实现途径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女大学生择业观的积极倾向和突出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我国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从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树立科学择业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女大学生树立科学择业观,需要从女大学生的主观准备、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引导、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合力三方面共同努力。

涂平荣[10](2012)在《当代大学生择业伦理的困境分析与马克思择业观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就业难愈演愈烈的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言行已表现出择业期望功利倾向严重、择业价值以自我为中心、择业定位感性、择业观念世俗、择业诚信缺失等择业伦理困境。究其成因,既有社会与学校深层次的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个人的主观成分。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详尽而精辟地论述了青年择业时的态度、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则与基本方针,可为化解上述择业伦理困境提供相应对策:严肃认真择业,走出择业伦理的功利误区;正确认识自我,清除择业伦理的感性色彩;坚定择业信念,转变择业伦理的世俗观念;树高职业理想,批判个人主义择业伦理弊端。

二、大学生择业时的不良心态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择业时的不良心态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新时代
        1.3.2 择业
        1.3.3 择业观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择业理论基础
        2.1.2 择业实证方面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择业观教育理论
        2.2.2 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2.2.3 关于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
        2.2.4 大学生择业观影响因素的研究
        2.2.5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引导策略的研究
    2.3 文献综述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与现状分析
    4.1 调查问卷的引用与发放
        4.1.1 调查问卷的引用
        4.1.2 调查问卷的发放
    4.2 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测量工具的探索性分析
        4.2.1 项目分析
        4.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4.2.3 信度检验
        4.2.4 效度检验
    4.3 新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分析
        4.3.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和社会学分析
        4.3.2 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现状
5 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差异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的差异分析
        5.1.1 性别类别的差异
        5.1.2 学生干部类别差异
        5.1.3 学校类别的差异
        5.1.4 政治面貌类别的差异
        5.1.5 年级类别的差异
    5.2 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影响因素分析
        5.2.1 探索性因素分析
        5.2.2 信度检验
    5.3 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5.4 影响因素对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的回归分析
6 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优化对策
    6.1 社会方面
        6.1.1 强化政府职能,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
        6.1.2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传播正能量
        6.1.3 健全就业服务保障体系
    6.2 高校方面
        6.2.1 积极开展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观教育
        6.2.2 加强新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6.3 家庭方面
        6.3.1 更新家庭传统择业观念
        6.3.2 优化家庭择业观教育的方式
    6.4 朋辈方面
        6.4.1 经常净化“朋友圈”
        6.4.2 发挥朋友的榜样作用
    6.5 自身方面
        6.5.1 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要有正确的自我与工作认知
        6.5.2 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6.5.3 保持健康的择业心态
        6.5.4 制定详细可行的职业规划
    6.6 企业方面
        6.6.1 转变用人观念,消除歧视
        6.6.2 加强与完善实习生的管理工作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新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2)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以塔里木大学本科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2 研究设计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职业
        2.1.2 择业观
        2.1.3 内地生源大学生
    2.2 理论基础
        2.2.1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
        2.2.2 职业动机理论
        2.2.3 马克思的青年择业观
    2.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方法
        2.3.3 研究思路
    2.4 创新之处
        2.4.1 研究对象和区域的拓展
        2.4.2 研究视角的创新
    2.5 样本分析
3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与问题
    3.1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情况
        3.1.1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认知的基本情况
        3.1.2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动机的基本情况
        3.1.3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期望的基本情况
        3.1.4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态度的基本情况
    3.2 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中存在的问题
        3.2.1 择业认知不够全面
        3.2.2 择业动机存在冲突
        3.2.3 择业期望不够合理
        3.2.4 择业态度不够积极
4 影响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
    4.1 国家层面
        4.1.1 国家就业政策和制度的影响
        4.1.2 区域文化与民族特征的影响
    4.2 社会层面
        4.2.1 市场供求方面的影响
        4.2.2 社会舆论的影响
        4.2.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环境的影响
    4.3 学校层面
        4.3.1 学校教育环境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影响
        4.3.2 学校声誉方面的影响
        4.3.3 教师以及校友、同学的影响
    4.4 家庭层面
        4.4.1 家庭经济条件和成长环境的影响
        4.4.2 家庭文化观念、教养和认知方面的影响
    4.5 个人层面
        4.5.1 学生认知程度的影响
        4.5.2 学生自身条件及能力素养差异方面的影响
5 改进和完善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的对策建议
    5.1 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5.1.1 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
        5.1.2 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5.2 努力增强社会在提供保障、规范市场、舆论导向中的力度
        5.2.1 增强社会的保障力度
        5.2.2 强化对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的约束与规范
        5.2.3 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5.3 充分发挥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
        5.3.1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5.3.2 注重对学生的培养
        5.3.3 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5.4 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
        5.4.1 更新家长认知
        5.4.2 改善家庭教养方式
    5.5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5.5.1 提升自身的择业认知
        5.5.2 端正自身的择业动机
        5.5.3 合理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
        5.5.4 保持积极的择业态度
6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调查问卷
附录 B:访谈提纲
附录 C:被访者信息
致谢

(3)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1.2.2 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状况的相关研究
        1.2.3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1.2.4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测量工具的相关研究
        1.2.5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独立学院
        2.1.2 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
        2.1.3 择业自我效能感的结构
    2.2 理论基础
        2.2.1 自我决定理论
        2.2.2 理论应用的必要性
第3章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
    3.1 问卷的编制与测量
        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2 调查问卷的修改与试测
        3.1.3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3.1.4 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
        3.1.5 正式问卷发放情况
    3.2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现状研究
        3.2.1 独立学院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总体现状研究
        3.2.2 独立学院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各维度现状研究
        3.2.3 独立学院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人口统计学差异
    3.3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职业能力认识模糊
        3.3.2 职业信息收集能力不足
        3.3.3 职业目标定位不明确
        3.3.4 缺乏职业规划能力
        3.3.5 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偏弱
        3.3.6 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整体水平偏低
    3.4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 基于学生个人层面
        3.4.2 基于家庭环境层面
        3.4.3 基于高校管理层面
        3.4.4 基于政府支持层面
        3.4.5 基于社会互动层面
第4章 国外高校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的分析与借鉴
    4.1 日本高校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的分析与借鉴
        4.1.1 日本政府宏观指导
        4.1.2 日本高校积极推动
        4.1.3 日本社会广泛参与
    4.2 韩国高校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的分析与借鉴
        4.2.1 韩国政府大力支持
        4.2.2 韩国高校积极推动
        4.2.3 韩国企业积极响应
第5章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对策
    5.1 基于学生个人层面
        5.1.1 提升自我认知水平
        5.1.2 树立正确择业观念
    5.2 基于家庭环境层面
        5.2.1 营造良好择业氛围
        5.2.2 重视家庭择业教育
    5.3 基于高校管理层面
        5.3.1 提高就业工作质量
        5.3.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5.3.3 强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5.3.4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5.4 基于政府支持层面
        5.4.1 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5.4.2 强化对高校就业工作的监管力度
        5.4.3 加大对学生就业帮扶的力度
        5.4.4 加大对学生创业支持力度
    5.5 基于社会互动层面
        5.5.1 社会机构完善就业服务职能
        5.5.2 用人单位大力支持学生就业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附录
    附录1 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4)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究 ——以全国部分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2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概述
    2.1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概念、特点、作用
        2.1.1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概念
        2.1.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
        2.1.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作用
    2.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概念、内容、特点
        2.2.1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概念
        2.2.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内容
        2.2.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特点
第3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和择业观教育的实证调查
    3.1 问卷的编制及发放
    3.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调查
        3.2.1 择业理想现状
        3.2.2 择业认知现状
        3.2.3 择业心理现状
        3.2.4 大学生择业观不同维度的比较
        3.2.5 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3.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现状调查
        3.3.1 基于大学生调查问卷视角下择业观教育现状
        3.3.2 基于高校教师访谈视角下择业观教育现状
        3.3.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第4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影响因素分析
    4.1 社会因素
    4.2 学校因素
    4.3 家庭因素
    4.4 自身因素
第5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5.1 以高校为择业观教育主体,构建完备的择业观教育教学体系
        5.1.1 完善择业观教育教学体系
        5.1.2 充分发挥各类型教师进行择业观教育的作用
        5.1.3 完善择业观教育方式
        5.1.4 创建高校与社会、家庭间的互动融合式教育
        5.1.5 完善高校择业观教育保障评价机制
    5.2 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择业观自我教育
        5.2.1 树立崇高的择业理想
        5.2.2 树立良好的择业心态
        5.2.3 培养较高的择业能力
    5.3 优化择业观教育社会和家庭环境
        5.3.1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建设
        5.3.2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5.3.3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结论
附录 Ⅰ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及择业观教育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5)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研究 ——以江西省四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1.1.2 择业观在个体职业发展中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教育学
        2.1.2 教育学研究生
        2.1.3 择业
        2.1.4 择业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特质—因素理论
        2.2.2 理性选择理论
        2.2.3 择业动机理论
第3章 问卷设计与统计分析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对象的确定
        3.1.2 测量维度设计
        3.1.3 问卷设计
        3.1.4 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3.1.5 数据分析方法
    3.2 问卷试测
        3.2.1 信效度分析
        3.2.2 题项适切性检验
    3.3 问卷的正式施测
    3.4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4.1 问卷描述性统计
        3.4.2 关于择业动机的分析
        3.4.3 关于择业认知的分析
        3.4.4 关于择业期望的分析
        3.4.5 关于择业态度的分析
第4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择业观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择业观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4.2 社会因素分析
    4.3 学校因素分析
    4.4 家庭因素分析
    4.5 个人因素分析
第5章 对策建议
    5.1 国家和社会方面: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5.1.1 优化外部就业环境
        5.1.2 避偏见重能力
    5.2 学校方面: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
        5.2.1 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推进课程改革
        5.2.2 加强择业观教育
        5.2.3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5.3 家庭方面: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5.3.1 转变传统的观念
        5.3.2 加强引导
    5.4 个人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
        5.4.1 学会自我规划,提升能力水平
        5.4.2 分清价值分类,端正择业价值取向
        5.4.3 树立适应时代和自身发展的择业观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以四川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1.3.1 主要拟定创新点
        1.3.2 研究难点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择业观
        2.1.1 马克思择业观的基本含义
        2.1.2 马克思择业观的基本要求
    2.2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
        2.2.1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属性的思想
        2.2.2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思想
        2.2.3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教育的思想
第3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概述
    3.1 大学生择业观及其特征
        3.1.1 大学生择业观的含义
        3.1.2 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
    3.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科学内涵
        3.2.1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含义
        3.2.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时代内涵
        3.2.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现实要求
    3.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结构划分
        3.3.1 择业认知
        3.3.2 择业动机
        3.3.3 择业价值取向
        3.3.4 择业伦理
第4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问卷调查设计
        4.1.1 调查形式与问卷设计
        4.1.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分析
        4.2.1 择业认知现状
        4.2.2 择业动机现状
        4.2.3 择业价值取向现状
        4.2.4 择业伦理现状
    4.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影响因素分析
        4.3.1 社会因素
        4.3.2 高校因素
        4.3.3 家庭因素
        4.3.4 个人因素
        4.3.5 朋辈因素
        4.3.6 用人单位因素
第5章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引导策略的思考
    5.1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引导的目标
        5.1.1 树立“择己所长”与“择世所需”相契合的择业观
        5.1.2 树立成长成才与奉献社会相统一的择业观
    5.2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引导的原则
        5.2.1 方向性与导向性并重的原则
        5.2.2 大局性与主体性并重的原则
        5.2.3 持久性和系统性并重的原则
        5.2.4 普遍性与差异性并重的原则
    5.3 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引导的对策
        5.3.1 发挥个人能动性的自我引导作用
        5.3.2 增强社会保障的宏观引导作用
        5.3.3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引导作用
        5.3.4 加强家庭过程性教育的基础引导作用
        5.3.5 提升朋辈示范效应的间接引导作用
        5.3.6 完善用人单位再教育的后续引导作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7)当前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研究 ——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的概念界定
        一 基层
        二 就业观
        三 大学生基层就业观教育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问卷调查
        二 问卷设计
        三 调查对象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反思
第三章 调查结果
    第一节 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现状
        一 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认知不足
        二 基层就业意愿和动机待改善
        三 对工资福利的要求较高
        四 对就业形势、基层就业政策缺乏充分了解
        五 择业日趋理性,但仍有待改善
    第二节 大学生基层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一 大学生基层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二 大学生基层就业观问题成因分析
第四章 培育大学生基层就业观对策和建议
    第一节 积极营造引导基层就业的社会氛围
        一 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 营造切合实际的社会就业观念
    第二节 充分发挥政府基层就业政策制度的积极作用
        一 进一步优化优惠政策,创设良好基层就业条件
        二 加强基层就业政策宣传,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
        三 建立基层就业长效机制,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第三节 强化高校在基层就业观培育中主导型作用
        一 加强宣传引导,促使大学生形成基层就业意识
        二 广泛开展以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
        三 以基层就业观培育为导向优化就业指导课程
        四 建立与基层的良性互动,创设到基层实习实践机会
        五 调整优化专业与课程设置,培育符合社会需求人才
    第四节 重视家庭教育在培育基层就业观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 与时俱进,合理设置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值
        二 重视教育内容和方式,培育子女责任担当意识
        三 给予合理建议、及时引导和鼓励支持
    第五节 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与心理调试
        一 合理判断就业形势,明确就业定位
        二 深刻自我剖析,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三 戒骄戒躁,积极乐观面对就业困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新时期研究生择业过程中的不良心态与心理误区及对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研究生择业时的几种不良心态
    1. 依赖心态。
    2. 孤傲心态。
    3. 焦虑心态。
    4. 自卑心态。
三、研究生择业存在的若干心理误区
    1. 过分强调自我。
    2. 求稳怕苦。
    3. 过于追求实惠。
    4. 急功近利。
四、对策与结语

(9)我国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新颖和不足之处
一、 我国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内涵
    (一)我国女大学生择业观的涵义
        1、 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含义
        2、 女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
    (二)我国女大学生树立科学择业观的必要性
        1、 对女大学生培养择业能力具有导向作用
        2、 对女大学生确立择业目标具有指导作用
        3、 对女大学生择业心理具有疏导作用
        4、 对女大学生择业行为具有动力作用
        5、 对女大学生适应职业具有促进作用
二、 我国女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和分析
    (一)我国女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
        1、 择业认知状况
        2、 择业期望目标
        3、 择业心理状态
        4、 择业价值取向
        5、 择业实现途径
    (二)我国女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分析
        1、 女大学生择业观的积极倾向
        2、 女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 我国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自身因素
        1、 人生观的影响
        2、 职业道德修养
        3、 生理心理素质
        4、 自我认知水平
    (二)学校因素
        1、 消极因素
        2、 积极因素
    (三)家庭因素
        1、 家庭教育的影响
        2、 家庭环境的影响
    (四)社会环境因素
        1、 用人单位的因素
        2、 大众传媒的影响
四、 树立科学择业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女大学生的主观准备
        1、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引导
        1、 强化择业观教育
        2、 加大职业道德教育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4、 完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三)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合力
        1、 发挥正面的传媒舆论
        2、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0)当代大学生择业伦理的困境分析与马克思择业观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代大学生择业伦理困境的主要表现
    (一) 择业期望功利化倾向严重
    (二) 择业价值多以自我为中心
    (三) 择业定位感性
    (四) 择业观念世俗
    (五) 择业诚信缺失
二、当代大学生择业伦理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 社会成因
    (二) 学校成因
    (三) 个人成因
三、马克思的择业观对化解当代大学生择业困境的启示
    (一) 严肃认真择业, 走出择业伦理的功利误区
    (二) 正确认识自我, 清除择业伦理的感性色彩
    (三) 坚定择业信念, 转变择业伦理的世俗观念
    (四) 树高职业理想, 批判个人主义择业伦理弊端

四、大学生择业时的不良心态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观分析及对策研究[D]. 白云峰.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2]新疆高校内地生源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以塔里木大学本科生为例[D]. 李尧利.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3]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提升对策研究[D]. 王子杰. 山西财经大学, 2020(04)
  • [4]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究 ——以全国部分高校为例[D]. 王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5)
  • [5]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研究 ——以江西省四所高校为例[D]. 梁晓芳.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6]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以四川为例[D]. 曹雪梅.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7]当前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观研究 ——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D]. 李妍颜.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1)
  • [8]新时期研究生择业过程中的不良心态与心理误区及对策探析[J]. 胡祖凤.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4)
  • [9]我国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D]. 白雪. 上海师范大学, 2013(02)
  • [10]当代大学生择业伦理的困境分析与马克思择业观的启示[J]. 涂平荣.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2(24)

标签:;  ;  ;  ;  ;  

大学生择业心态不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