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

一、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论文文献综述)

罗云,裴晶晶,许铭,王梦瑶,夏心雨[1](2022)在《我国安全软科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准确梳理我国安全软科学进展,以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安全科学技术(620)一级学科体系中的软科学分支学科为范畴,论证安全软科学的价值作用及其要素贡献率;从历史与历程、演进与现状、趋势与挑战3个层面以及学科发展、学科体系、学科范畴、体制法制、监管治理、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多维度和多视角进行归纳、评论和综述;分析探讨未来安全软科学在理论创新、智慧安全、安全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安全软科学要素对系统安全具有较大比例的贡献作用,全社会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发展安全软科学的重视;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学、安全文化、安全法学等学科研究成熟度相对较高,安全史学、安全经济学、安全伦理学、安全哲学研究成熟度较低;智慧安全、智慧应急、本质安全、安全脆弱性、安全领导力、党政同责将成为未来研究热点。

温晓平,马秋明,窦春蕊[2](2016)在《中国顶尖科技期刊的学科分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简写为BJ)""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简写为HII-CAJ)"及SCI入选期刊的学科分类,为我国顶尖科技期刊建设中期刊的学科布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2011—2013年入选BJ、HII-CAJ和SCI期刊的学科分类进行分析,对顶尖科技期刊的建设及其学科分布提出建议。【结果】在2011—2013年,入选BJ、HII-CAJ、SCI的科技期刊分别有168、233和160种,3年连续3次入选的期刊分别有45、122和135种,45种BJ期刊涵盖10大自然科学学科门类,122种HII-CAJ期刊和135种SCI期刊则分别分属于除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及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外的8种学科;2011—2013年同时2次入选BJ、HII-CAJ的期刊有30种,分属于除交通运输和航空航天外的8个学科。【结论】以计量分析数据为依托,加快我国顶尖科技期刊的遴选和建设,并按各学科科技期刊数量进行科学布局,为我国各学科领域优秀稿件的发布提供平台。

余修武,章光,聂维[3](2011)在《安全科学的体系架构与学科交叉》文中认为安全科学是研究人类安全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大综合性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是怎样才算安全和怎样才能安全。安全学科与其存在领域的学科交叉,产生了交叉科学学科,既不能归属于自然科学学科,也不能归属于社会科学学科,既不属于纵向科学学科,又不属于横向科学学科。安全科学学科因无本身的专属领域,必需从科学内涵与发展趋势、安全科学学科的诞生、研究对象、体系构架及与其他学科交叉关系等学科的本质属性(即基本特征)上研究分析,对安全科学进行纵向科学分类和横向理论分层,提出了包括8个分支学科及其4个理论层次的安全科学学科体系构架。证明了其不可替代性,且是一门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交叉的科学学科,同数学、自然学科、系统学科、哲学、社会学科、思维学科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钟期进[4](2010)在《中美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我国近十年(2000-2010年)安全科学发展特点与美国1965年至1975年十年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今美国安全科学步入了世界领先水平,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比较研究。本文以安全科学方法学中关于中外安全比较研究的思想为理论基础,对中美安全科学发展的各个侧面(硬实力和软实力)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论证分析发现中美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进而首次提出中国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2000—2010)的概念,对于推进我国安全科学发展,认清国内发展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运用“3E法则”结合比较教育学中的“贝雷迪比较四步法”,系统地构建了以下四方面的比较内容:安全科学发展历程、安全科研实力与教育发展、职业安全与健康监管体制和安全文化;(3)美国安全科学的发展水平比中国提前了近30年。我国安全科学发展属于一种“跨越式”的发展模式,由劳动保护阶段直接跨入了安全科学全面发展阶段;此种发展模式可能导致安全科学不能健康、平衡、全面发展的弊端;(4)我国安全科学研究工作整体处于分散状态,国内安全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类学术期刊水平较低,国家安全科研机构地位不明显,作用不突出,民间科研团体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再者,相比美国我国开办安全类院校在数量和办学层次优于美国,然而美国具有先进的安全人才培养模式;(5)美国是垂直的综合安全监管模式,安全立法注重“以社会为本”。而我国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安全与卫生监管分离,安全立法着重“以生产为本”。由于我国政治体制的优势,预计未来政府对安全生产的干预力度必然大于美国;(6)我国安全文化的特色是以“和谐”为理念,以“道德、情理”为约束。美国是以“天赋人权”为理念,以“科学、法律”为规范的安全文化特点。相比美国,我国安全物质文化投入不足,缺少全民参与的安全管理文化氛围,长久存在不良的安全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意识薄弱。

徐德蜀[5](2009)在《关于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建设的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安全科学"从确立发展至今,经历了劳动保护科学及其体系创建和发展阶段,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确立、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安全科学重点建设和发展安全生产科学科技阶段以及当前的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安全科学发展和完善等3个阶段。安全科学技术应与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生态科学、信息科学、社会科学和伦理科学等学科交叉综合,以拓展安全科学的内涵,推动安全科学的发展。

徐德蜀[6](2007)在《我国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的新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回顾我国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的进程,即经历三阶段;认为学科建设与完善必须以大安全观为基础;需要深入研讨安全哲学,即安全的认识论及方法论;应该确立安全科学的“安全第一”公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探索“安全-风险”理论, 推动和发展学科理论建设;指出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提出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依靠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和不断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完善和拓展安全科学,应重点与环境科学、灾害科学、人体科学、信息科学交叉。

孙华山,吴超,刘潜,吴宗之,杨书宏[7](2006)在《再论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文中认为从社会必要性、现实可行性、学科的实践基础、学科的科学基础、学科的结构体系等方面,对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安全科学与工程”下设二级学科、专业的框架;阐述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和其他与安全学科相关学科的关系、生源关系、与现有安全学科相关的二级学科的关系、与现有安全学科相关的二级学科的学位授予关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学缘关系。论证结论表明目前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条件已经成熟。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尽快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单列为一级学科,并在其下设“安全科学”、“安全工程”2个二级学科、专业。

刘潜,杨书宏,虞和泳[8](2003)在《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论证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由于过去我国工业基础较薄弱 ,矿业领域的安全问题较多等缘故 ,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中 ,“安全技术及工程”作为二级学科、专业被列在一级学科“矿业工程”的名下。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 ,各领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并且随着安全学科的创立与发展 ,仍将“安全技术及工程”列在“矿业工程”名下已不适应目前的形势要求。笔者就“安全科学与工程”名称的内涵、单设一级学科 (专业 )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以大量的论据 ,充分地阐述了应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中 ,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王续琨[9](2002)在《安全科学: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门类》文中研究指明安全科学是介于数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各科学部类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门类。其分支学科依据研究内容及其理论性、实践性特征的差异 ,相对地区分为五个群组。为使安全科学平稳地走过艰难的始创阶段 ,今后一个时期应实施积极而有效的发展对策。

刘潜,袁化临,虞和泳[10](2001)在《钱学森科学思想对创建发展安全科学学科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引言安全伴随人类活动而产生,是来自人体内部的生理与心理的基本需要,实现安全是人类的本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为人类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困难,导致物与人的冲突,甚至安全灾难。因此,人类对安全的需要程度越来越高,渴望对安全的认识水平向着与同时代的科学技术相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客观上提出了对安全领域认识的理论要求。

二、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安全软科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安全软科学的意义及作用
    1.1 发展安全软科学的价值及意义
    1.2 安全软科学的系统作用及其贡献率
2 发展历程
    2.1 安全法制与安全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2.2 安全科学学科专业的发展历程
    2.3 我国安全软科学相关发展大事记
    2.4 《学报》早期对安全软科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3 发展演进与现状
    3.1 安全科学相关学科群的发展现状
    3.2 安全软科学学科体系的发展现状
        1) 学术研究序列的学科体系。
        2) 着作成果序列的学科体系。
        3) 《学报》栏目的学科体系。
        4) 其他相关序列的学科体系。
    3.3 安全软科学的研究热度与成熟度
    3.4 安全软科学的前沿研究热点
4 发展趋势及挑战
    4.1 大安全与大应急体制的理论创新挑战
        1) Security与Safety2个安全领域的关系及融合。
        2) 从“小安全”到“大安全”转变。
        3) 从“小应急”到“大应急”转变。
    4.2 大数据、信息化环境下的智慧安全挑战
    4.3 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安全治理挑战
    4.4 新时代安全软科学需要研究的重要命题
5 结 论

(2)中国顶尖科技期刊的学科分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的依据和资料来源
3 2011—2013年BJ和HII-CAJ期刊中SCI收录期刊的分布
4 2011—2013年BJ和HII-CAJ连续3年入选期刊的学科分布
    4. 1 BJ连续3 年收录期刊的学科分布
    4. 2 HII-CAJ连续3 年收录期刊的学科分布
    4. 3 SCI连续3 年收录期刊的学科分布
5 2011—2013年BJ和HII-CAJ共同收录期刊及其学科分布
    5. 1 BJ和HII-CAJ共同收录期刊统计
    5. 2 BJ和HII-CAJ同时收录期刊的学科分布
6 小结与建议
    6. 1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
    6. 2 顶尖科技期刊的遴选应考虑学科布局
    6. 3 推进我国顶尖科技期刊建设以减少高水平稿源外流

(4)中美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文献回顾
        1.2.1 对原苏联劳动保护工作借鉴学习阶段
        1.2.2 对西方国家安全科学比较借鉴阶段
        1.2.3 中国比较安全学创建探索阶段
        1.2.4 文献总结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路线和内容
        1.4.1 研究路线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美安全科学发展历史进程
    2.1 人类安全科学的发展
        2.1.1 人类安全科学发展概述
        2.1.2 人类安全科学发展阶段
    2.2 美国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的由来
        2.2.1 美国安全科学发展历程和阶段
        2.2.2 美国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的提出
    2.3 中国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的由来
        2.3.1 中国安全科学发展历程和阶段
        2.3.2 中国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的提出
    2.4 中美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历程比较分析
        2.4.1 中美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可比性分析
        2.4.2 中美安全学科发展"黄金十年"历程对比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美安全科研实力与教育发展比较
    3.1 中美安全科学研究实力对比分析
        3.1.1 中美安全科研机构比较
        3.1.2 中美安全类学术期刊比较
        3.1.3 中美安全科学基础研究比较
    3.2 中美安全科学高等教育比较
        3.2.1 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高等教育
        3.2.2 中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
        3.2.3 中美安全科学高等教育比较
    3.3 中美安全培训与宣传比较
        3.3.1 中美安全培训概述
        3.3.2 中美安全工程师制度比较
        3.3.3 中美安全宣传概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美安全监管体制比较
    4.1 安全监管体制概述
    4.2 中美安全监管机构比较研究
        4.2.1 美国主要安全监管机构概述
        4.2.2 中国主要安全监管机构概述
        4.2.3 中美安全监管机构比较分析
    4.3 中美安全立法比较研究
        4.3.1 美国安全立法概述
        4.3.2 中国安全立法概述
        4.3.3 中美安全立法比较分析
    4.4 中美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4.4.1 美国安全标准化进程
        4.4.2 中国安全标准化进程
        4.4.3 中美安全标准体系比较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美安全文化综合比较分析
    5.1 安全文化概述
    5.2 中美安全文化发展比较
        5.2.1 美国安全文化发展概述
        5.2.2 中国安全文化发展概述
        5.2.3 中美安全文化发展比较
    5.3 中美安全文化综合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和展望
    6.2 研究的创新点
    6.3 研究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取得的主要成果

(5)关于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建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 安全科学技术的诞生初步形成了学科体系
    (二) 安全科学技术形成和发展仍然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影响
    (三) 在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四) 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战略眼光
二、安全科学技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3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 (1922-1992年) :劳动保护科学及其体系创建和发展
    (二) 第二阶段 (1992-2000年) :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的确立
    (三) 第三阶段 (21世纪初至今)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安全科学发展和完善
三、安全科学技术——普世繁荣昌盛的科学

(8)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论证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安全学科、专业名称与人才培养目标
2 安全学科、专业建设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2.1 安全学科、专业建设的历史
    2.2 安全学科、专业建设的现状
        (1) “安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45个) :
        (2) “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6个) :
        (3) “安全技术与工程”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8个) :
    2.3 单设“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专业) 的必要性、可能性
3 “安全科学与工程”作为一级学科 (专业) 的建设基础
    3.1 “安全科学与工程”作为一级学科 (专业) 的实践基础
    3.2 “安全科学与工程”作为一级学科 (专业) 的科学基础
4 “安全科学与工程”作为一级学科的体系结构
    4.1 安全学科科学
    4.2 安全应用科学
    4.3 安全专业科学
5 结 语

(9)安全科学: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门类(论文提纲范文)

1 从劳动保护研究到安全科学
2 安全科学学科体系的初步建构
3 安全科学的近期发展对策
    3.1 推进双向发展
    3.2 加强交叉整合
    3.3 壮大研究队伍
    3.4 拓展教育基地

四、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安全软科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趋势[J]. 罗云,裴晶晶,许铭,王梦瑶,夏心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01)
  • [2]中国顶尖科技期刊的学科分布分析[J]. 温晓平,马秋明,窦春蕊.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01)
  • [3]安全科学的体系架构与学科交叉[J]. 余修武,章光,聂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03)
  • [4]中美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比较研究[D]. 钟期进. 中南大学, 2010(02)
  • [5]关于中国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建设的研究[J]. 徐德蜀. 滨州学院学报, 2009(01)
  • [6]我国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的新思考[A]. 徐德蜀. 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2007
  • [7]再论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J]. 孙华山,吴超,刘潜,吴宗之,杨书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10)
  • [8]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论证报告[J]. 刘潜,杨书宏,虞和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05)
  • [9]安全科学: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门类[J]. 王续琨. 科学学研究, 2002(04)
  • [10]钱学森科学思想对创建发展安全科学学科的影响[A]. 刘潜,袁化临,虞和泳. 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 2001

标签:;  ;  ;  ;  ;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