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景观模拟中物体的几何建模技术

虚拟景观模拟中物体的几何建模技术

一、虚拟地景仿真中地物的几何建模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樊金鹏[1](2020)在《空间光学相机成像建模及仿真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使用空间光学相机获取地物目标信息,是空间观测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信息需求的日益膨胀,对空间光学相机的功能、性能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空间光学相机的设计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受到测量条件的复杂性以及观测目标多样性的影响,进行相机实物实验不太现实。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算法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仿真在空间光学相机的研制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显着的作用。空间光学相机成像仿真系统可以为空间光学相机的方案设计、像移补偿计算验证、信息处理算法研究与地面性能测试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以火星探测的保障项目为例,针对目前空间光学相机成像仿真方案成像模型较少、覆盖不全面的问题,难以满足相机在复杂观测条件下的仿真需求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卫星工具包与开源场景图形相结合的空间光学相机成像仿真方案,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对成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仿真。空间光学相机实际拍摄过程会面临光学、电子学、信息传输与几何成像等等因素综合影响。将一系列影响因素按性质分为位移影响模型、入瞳辐照度影响模型以及传输链路影响模型,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及仿真建模。对视景仿真技术开展研究。通过对不同视景仿真技术的比较,以及对现有视景仿真系统的总结,提出了基于STK与OSG相结合的视景仿真技术,为空间光学相机成像仿真系统提供逼真的仿真目标。对空间光学相机的全数字链路控制进行了一系列仿真。整个仿真系统使用地检平台发送指令,通过主控模拟模块接收地检平台发送的指令,并传输给相机光学仿真图像生成模块。随着卫星轨道高度、调光调焦等参数的变化,仿真图像实时更新。对空间光学相机成像仿真系统的各模块进行划分,设计实现各模块功能。整个仿真系统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地物环境创建模块,主控模拟模块以及相机光学仿真图像生成模块。地物环境创建模块主要作用是通过视景仿真技术生成火星表面三维景物信息。主控模拟模块主要作用是通过1553B总线和RS422总线接收发送各种指令信息。相机光学仿真图像生成模块主要作用是仿真生成火星表面细节图像;调用成像影响模型,通过选取影响模型对图像进行处理。最后的仿真结果证明,本仿真系统不仅能仿真空间光学相机在轨成像功能,而且能验证相机在轨工作状态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外部接口的准确性,本仿真系统目前已经在火星探测项目的验证星上进行了验证,为实验测试提供了全链路的仿真数据支持。

王霄[2](2020)在《空中目标红外辐射特性分析与成像仿真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空中目标的红外光谱辐射特性是对目标进行光电探测、识别和跟踪的重要依据之一,对空中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研究在深化目标隐身技术、探测隐身目标和提高红外探测器工作效率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空中目标不同于空间目标,其飞行的环境条件和飞行状态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并且蒙皮和高温尾焰在不同波段的红外辐射特性差异很大,所以研究不同探测平台中探测器接收的多波段目标红外辐射特性对于提高红外探测器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探测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飞机等空中目标的发射成本较高,并且复杂条件下的目标红外辐射特性难以获取,所以对空中目标进行红外辐射特性建模和成像仿真可以节约外场试验中耗费的成本,缩短红外探测器的研制时间,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估。本论文针对空中目标探测和识别的应用需求,完成了对典型空中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理论建模与成像仿真,研究了不同探测平台中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及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及目标的红外成像仿真中的关键技术并对算法进行优化,搭建了空中目标的红外成像仿真平台,为空中目标红外成像探测系统的探测器参数选择和探测角度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体来说,本论文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空中目标蒙皮、尾喷管和尾焰的多光谱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建模仿真;基于驻点温度法计算蒙皮的表面温度,分析了目标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飞行所处的地表环境对蒙皮红外辐射的影响;基于C-G谱带模型法,并考虑碰撞展宽效应和多普勒展宽效应对尾焰进行建模,分析了高温尾焰在短波波段的红外辐射特性。2.对空中目标红外场景仿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探测器接收的目标自身红外辐射的问题,综合考虑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天空背景辐射,建立蒙皮表面的热平衡方程,计算表面温度分布,使用光线投射算法对目标面元进行可见性分析,计算可见面元的自发红外辐射;针对红外场景仿真软件中的环境辐射问题,建立了基于Cook-Torrance算法的反射辐射模型,将目标表面面元看作微面元,充分考虑了场景中的各种环境光源,基于概率模型计算目标面元对环境辐射的反射。3.针对空中、地基和天基探测平台,分析探测角度、飞行姿态角、大气传输、环境辐射和探测波段对探测器接收的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使用MODTRAN的大气辐射传输软件计算探测方向上的大气路径辐射和大气透过率,使用改进的辐射度对比度模型分析不同探测条件下目标的探测效率,分析特定条件下的最佳探测角度和特定探测条件中的最佳探测波段。4.针对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理论建模和红外场景仿真的真实性问题,将实验室环境拍摄的真实红外图像与生成的仿真图像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仿真精度。本文对空中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且在上述红外场景仿真的关键技术基础上,搭建了适用于空中目标的红外场景仿真平台,为后续红外场景仿真软件的完善和整合以及探测系统的性能评估创造了条件。

靳高峰[3](2020)在《DVE下无人机动态三维感知、理解与可视化构建》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无人机在退化视觉环境下能见度受限、感知退化的问题,分别提出了仿真模式与应用模式下的场景感知、理解与可视化解决方案,然后通过对多源异构传感器融合技术的研究实现了场景的动态感知,通过对障碍物凸显与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实现了场景的理解,通过对三维渲染引擎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可视化过程,最后辅以多种关键性技术达到了全天候、全天时、全地形条件下飞行任务的无障碍执行。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使用三维视景仿真建模技术搭建了研究所需的实验环境。首先根据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复杂场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多套具有复杂环境特征的地形数据和地物数据。然后对全地形条件设计了雨、雪、雾、沙尘、扬尘、积雪、昼夜特征的退化视觉环境,并使用着色器渲染技术模拟了前视红外、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成像特征,实现多传感器对退化视觉场景的感知能力。最后使用虚拟仪表建模软件完成了虚拟飞行仪表和半参数化控制面板的创建,实现飞行参数的可视化显示与环境的功能性控制。2.完成对机载可见光传感器成像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首先根据无人机对地拍摄目标成像尺寸小的特征,研究了小目标检测的关键问题,并专注于军事领域目标样本数量少的特征,使用三维渲染引擎技术,设计了用于样本生成的样本生成器。然后使用多种数据增强技术对原始样本进行增强,以增强网络模型的泛化能力。最后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合理控制并优化训练进程,实现模型的高效训练。3.完成仿真模式下三维感知、理解与可视化的研究。首先利用不同传感器感知特性的差异,设计了多传感器的融合实验,以完成对复杂退化视觉环境的感知。然后研究了地形提示与告警技术,通过对地形不同程度的着色处理,凸显危险地形;研究了以框选凸显、着色凸显、距离标示为代表的障碍物凸显技术,实现了对三维场景的理解效果。最后研究了二维电子地图、路径预规划、安全飞行通道、着陆地标、自动巡航等辅助驾驶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实现无人机的半自主飞行,减轻了无人机操作人员的工作负荷。4.完成应用模式下三维感知、理解与可视化的研究。首先根据应用模式下传感器信源的特征,设计了基于逆向坐标推理的图像融合,实现了环境的融合感知。然后通过集成的神经网络检测框架完成对可见光图像的检测、凸显、标注,实现场景的初步理解,接着根据几何推理实现场景的多重语义理解,最后设计实现了场景理解的三维可视化。

李聪聪[4](2020)在《三维复杂环境协同感知与可视化》文中提出目前,无人机和无人车被广泛地投入到实际的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复杂的三维环境,无人机与无人车单独执行任务的成功率较低。无人系统的协同作战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的多数研究是关于单个无人机或无人车的操作,其生存能力以及适应环境能力不能满足在复杂环境执行任务的需求,本论文利用增强合成视景技术以及陆空协同操作系统来提高无人系统的生存能力。论文首先探讨了各类传感器对于在退化视觉环境中的适用性。接着研究了不同传感器图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且实现了结合虚拟军事要素来增强飞行时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然后设计了无人机传输的数据帧格式,实现了利用目标识别技术来处理无人机传输的数据帧。最后设计了三种地形中陆空协同作战任务,以适应不同地形带来的挑战。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雨、雪、雾等不同的退化视觉环境条件的仿真,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完成三维地形模型和障碍物模型的建立,利用三维视景仿真技术完成地形的加载,实现三维复杂环境的搭建。2、研究了三维场景感知技术。研究了多源传感器(如可见光、红外、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图像的仿真以及不同传感器信息的融合。利用着色器技术,实现多源传感器图像的仿真以及不同传感器图像效果的融合,以应对各种复杂天气环境的挑战。3、研究了增强合成视景技术。利用图形绘制技术,实现多种虚拟军事要素如空中通道,安全线等要素的绘制,以及将虚拟军事要素与三维场景的动态融合显示,提高无人机在三维复杂环境下的情景意识。4、研究了数据帧处理技术,实现了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帧存储和导入。利用基于YOLOv3的目标识别技术来实现对数据帧图像的处理,完成对可见光图像的目标标示。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帧进行导入,完成应用模式的综合演示。5、研究了无人机与无人车协同感知系统的仿真。利用传感器感知技术、增强合成视景技术,实现无人机、无人车系统在多种类型地形下执行侦察、打击、救援等任务的仿真,可以极大提高执行任务的效率与安全性。

高锐[5](2020)在《基于虚拟现实的高铁仿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高铁事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高铁更深入了解的需求和相关部门对于规划和建设高铁的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成熟,高铁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带来了重要的意义。虚拟高铁仿真系统便是虚拟现实的一个应用,它不仅能够为研究高铁车辆编组、线路的选取设计、模拟运行等提供了很好的手段和方法,而且基于它安全、经济、可移植性强的特点,减少了很多实际操作,提高了安全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文就“人、车、环境”整体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使用Maya对高铁列车、车站等进行建模;然后使用建好的模型在虚幻引擎中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对Unity和虚幻引擎的对比,使用渲染效果更好的虚幻引擎作为仿真工具;由于仿真地形非常大,为了优化场景,首先使用关卡流对大规模地形采用分块加载进行第一次优化,然后在LOD的基础上提出剔除未使用LOD的方法,并结合纹理材质技术等对场景进行第二次优化;由于实际地形中会有不同的高程值,那么为了不出现嵌入地下或飘在空中的现象,本文对地形模型和线路模型的融合算法进行了研究,对已有的算法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基于实际地形的列车运动仿真是本文的重点之一,首先提出了基于实际地形的仿真模型,由于传统的质点模型不能很好的模拟出坡道地段的运动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实际地形的绳体模型,然后分别在三种不同的运行工况下对绳体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高铁的仿真自然离不开人的存在,根据高铁的运行特点,它的停站时间基本上很短,为了满足时间上的需求,本文在A*算法的基础上,结合Nav mesh和最快速度方法提出了一种NF-A*算法来模拟乘客的上下车行为。通过各个实验结果分析,使用关卡流和剔除未使用的LOD的方法对渲染效果、运行效率和内存占用有了很大的提高;地形模型和线路模型算法的运用使融合效果达到了要求;通过对质点模型和绳体模型的对比,随着坡道地段的不断增加,质点模型失去了适用性,而绳体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出在复杂地形上的运行情况;通过对5组实验数据的分析,NF-A*算法比A*算法在时间上缩短了30%左右,满足实际需求。

张超[6](2019)在《退化视觉环境三维复杂场景感知及其可视化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航空领域科学技术的革新,不管是在军事领域还是民用方面,无人直升机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无人直升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无人直升机需要面对全天候、错综复杂的气候环境,这也使得飞行事故频出。如何提高无人机操作员的态势感知与理解能力,确保操作的时效性和正确性,保证飞行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热议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无人直升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所面对的退化视觉环境问题,接着分析了退化视觉环境三维复杂场景感知及其可视化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通过增强合成视景技术实现了多源异构探测器感知与成像过程,研究了虚拟军事要素与三维场景的动态融合显示处理方法,接着提出了增强合成视景的多通道、多视角、多模式显示处理方法,最后构建了动态三维增强合成视景及可视化综合演示系统。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工作:1、深入分析了退化视觉环境三维场景感知及其可视化技术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技术线路,并对三维场景数据库建模技术和虚拟仪表建模技术进行了介绍。2、对退化视觉环境三维复杂场景感知做了相关分析和研究。通过退化视觉环境建模技术,实现了雨、雪、雾、沙尘暴、积雪、昼夜等环境模拟;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利用增强合成视景技术实现了多源异构传感器感知与成像仿真,包括前视红外、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3、研究了场景感知及其可视化技术。利用多源异构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实现了多源异构传感器融合感知处理,展示了融合感知效果;设计了主飞行显示器PFD、平视显示器HUD、三维着陆地标、安全飞行通道等虚拟军事要素,并与三维场景动态关联,实时显示。设计并实现了包围盒、线框显示、着色处理和数值标示四种障碍物凸显方式,对障碍物进行检测与识别再显示。利用地形提示与告警技术实现了三种不同的危险地形告警提示显示。4、设计与实现了动态三维增强合成视景及可视化综合演示系统。介绍了多通道、多视场、多模式显示处理技术,软件设计方案和整体实现。针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模块功能、界面布局和运行效果,全方位展现了在退化视觉环境下对三维复杂场景的感知,极大程度提升了无人机操作员的态势感知能力,同时能有效地保证安全飞行。

汪杰[7](2019)在《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训练场景建模及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作为驾驶员培训的主要教学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驾培机构,为有效提高驾驶员训练质量,使得驾培机构对培训模拟器场景要求不断提高。论文基于训练场景的培训内容、显示逼真度及人机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了驾驶培训训练场景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托于Creator建模环境,搭建了高速公路驾驶培训场景,通过体验者试验对整个培训场景的优劣性展开了主观评价。通过分析高速公路驾驶、山区道路驾驶、恶劣气象条件驾驶的特点,充分考虑了培训模拟器的逼真程度和人机工程因素。从训练场景内容“全不全”、模型“像不像”和“真不真”角度出发,选取了5个一级级指标和16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观评价二级指标,建立了以机动车教学大纲为基础的训练场景评价体系。在已有的场景库基础上,分析了场景建模的主要过程,利用Creator建模软件搭建了包括山脉、河流、树木、道路、建筑物、交通设施等交通模型,通过结构优化和模型优化对所有模型进行整合和实时渲染,最终建立了部分驾驶场景。根据建立的训练场景评价指标,对驾驶培训训练场景应用群决策层次分析法(GAHP)进行评价。其中,重点选取了指数标度法,使用加权几何均值法和加权算术均值法两种集结个体判断矩阵集结专家偏好,并验证了两种集结方法结果确定的指标具有一致性,最终确定16个二级指标相对目标层权重。最后,选取10位体验者对培训场景进行试验,实验结束后根据指标评分表进行评分,采用加权几何均值法个体排序(AIJ)确定的权重计算体验者总得分。根据场景优劣等级的划分,10位体验者中80%以上认为该训练场景良好。

华巍,胡云岗,侯妙乐[8](2018)在《三维GIS数据融合的基本方法与进展》文中认为三维数据融合是计算机视觉与精细化测绘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精细测量、风险监测、数据展示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测绘领域对三维数据融合的研究集中在地形地物的三维模型融合。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地形地物三维数据融合的基本方法,对三维模型的数据结构、建立方法做了分类,并对几种应用最为广泛的融合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讨论了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希望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帮助。

杨博[9](2017)在《基于OSG的红外视景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红外视景仿真是视景仿真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可用于红外制导武器的制导性能检测等军事领域研究。为进行红外末制导性能测试研究,作者所在研究室已搭建了半实物红外仿真系统。本文开展红外视景仿真研究,生成动态的红外灰度图像,为该系统提供仿真场景的红外辐射数据。本文以空地导弹对地面坦克目标的攻击场景为仿真场景,基于OSG开展红外视景仿真研究。与其它视景仿真软件相比,该软件开源性好,并在全球视景仿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场景仿真的限制较少。本文对目标及背景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其辐射数据计算方法;建立了目标和背景模型,搭建了空地导弹工作三维场景;提出了大规模地形背景的红外仿真方法,基于GLSL语言对目标和背景进行了红外渲染,将场景红外辐射数据显示为红外灰度图像;最后,设计实验方案,对红外仿真的效果做了有效性和实时性进行了测试。本文建立了大规模分层分块的地形背景模型,并实现对其动态调度。为解决其红外仿真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材质和相对高度的大规模动态调度地形的红外仿真方法。

陈业朝[10](2017)在《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试验验证及综合评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半实物仿真技术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在军事应用领域,红外视景仿真系统是红外成像制导半实物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应用到复杂光电侦察装备的试验鉴定中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红外视景仿真系统的高逼真度特性是其能够被广泛应用的前提和进行系统可信度评估的基础,因此如何对红外视景仿真系统的逼真度进行验证以及形成定量化评估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对红外视景仿真系统的逼真度进行验证及评估。本文通过分析红外视景仿真系统的逼真度影响因素,研究了针对红外视景仿真系统的逼真度评估指标因子。通过设计试验验证方案并结合外场试验数据对逼真度评估因子进行量化,完成对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的综合性评估,同时解决红外视景仿真系统中的参数联合调控问题。本文在对红外视景仿真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科研项目需求,研究了一种利用外场试验数据对逼真度进行分层次、定量化、综合性评估的方案和逼真度评价因子,为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的定量化评估提供了一种参考,并对构建高逼真度红外视景仿真系统总结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建模仿真规范化意见及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1)本文对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评估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逼真度评估的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剖析,并对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评估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2)本文对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建模分析。将红外视景仿真系统分解为红外数字场景、红外目标模拟器、联合调控投影三个独立的层次进行研究。结合建模仿真全链路思想对系统各层次仿真过程中的涉及到的全局几何模型和全局辐射模型进行建模分析,梳理出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评估的关键因素和主要问题,解决了仿真系统中目标模拟器黑体光源温度值和红外数字场景辐射量化范围联合调控的问题。(3)本文设计了分层次、分要素的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试验验证方案。利用红外热像仪、自动测温仪、气象仪、红外目标模拟器等试验设备采集了外场试验数据,并同时生成相同试验环境条件下的仿真数据。通过对外场试验数据和仿真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形成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的定量化评估结果。(4)本文结合影响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的关键因素,研究了一套针对红外视景仿真系统的分层次、定量化、综合性的逼真度评估指标因子。结合实际科研项目对某型号的红外视景仿真平台进行了逼真度验证和评估。同时,结合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评估过程和结果,本文总结了构建高逼真度红外视景仿真系统的意见及建议,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虚拟地景仿真中地物的几何建模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虚拟地景仿真中地物的几何建模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空间光学相机成像建模及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情况
    1.3 物理仿真、半实物仿真与计算机仿真的比较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相机成像影响模型分析与建立
    2.1 空间光学相机成像影响因素
    2.2 位移因素影响模型的仿真与分析
        2.2.1 偏流角影响模型
        2.2.2 卫星颤振影响模型
        2.2.3 速高比影响模型
    2.3 入瞳辐照度影响模型
        2.3.1 观测条件与光照条件模型
        2.3.2 辐射传输与大气效应模型
    2.4 传输链路影响模型
        2.4.1 MTF模型
        2.4.2 采样模型
        2.4.3 噪声模型
        2.4.4 量化模型
        2.4.5 信号转换传输模型
    2.5 火星三维坐标到相机二维图像坐标映射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STK与 OSG的视景仿真技术研究
    3.1 视景仿真技术发展
    3.2 视景仿真技术组成
        3.2.1 视景仿真技术建模部分
        3.2.2 视景仿真技术渲染部分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仿真系统的设计实现与仿真结果分析
    4.1 仿真模拟系统工作原理
    4.2 地物环境创建模块软件设计
        4.2.1 模块概述
        4.2.2 数据输入输出
        4.2.3 工作流程及界面设计
    4.3 相机光学仿真图像生成模块软件设计
        4.3.1 模块概述
        4.3.2 数据输入与输出
        4.3.3 工作流程
    4.4 主控模拟模块软件设计
        4.4.1 模块概述
        4.4.2 1553B功能设计
        4.4.3 RS422功能设计
        4.4.4 图像下行处理功能设计
    4.5 仿真软件的实现与调试
    4.6 仿真结果及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2)空中目标红外辐射特性分析与成像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红外成像仿真技术的应用
    1.3 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空中目标与环境红外辐射特性研究现状
        1.3.2 目标红外成像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空中目标红外辐射特性建模与仿真计算
    2.1 算法基本原理
        2.1.1 红外辐射原理与特点
        2.1.2 红外辐射基本定律
        2.1.3 气体辐射基本定律
    2.2 空中目标的红外辐射模型
        2.2.1 蒙皮红外辐射模型
        2.2.2 发动机尾喷口红外辐射模型
        2.2.3 尾焰流场的红外辐射模型
    2.3 目标对环境辐射的反射辐射模型
        2.3.1 太阳辐射
        2.3.2 地球辐射
        2.3.3 天空背景辐射
    2.4 空中目标红外辐射特性仿真结果
        2.4.1 蒙皮与尾喷管的红外辐射特性仿真结果
        2.4.2 尾焰的红外辐射特性仿真结果
    2.5 小结
第3章 空中目标的红外成像仿真研究
    3.1 空中目标的运动模型建立
        3.1.1 目标的三维几何模型建立
        3.1.2 目标的运动姿态模型建立
    3.2 空中目标的红外辐射模型建立
        3.2.1 蒙皮自发红外辐射模型
        3.2.2 基于BRDF的红外反射模型
    3.3 大气的红外传输模型
        3.3.1 大气路径辐射
        3.3.2 大气衰减
        3.3.3 大气吸收
        3.3.4 大气散射
        3.3.5 大气辐射传输的计算
    3.4 目标红外成像仿真渲染引擎
        3.4.1 三维坐标系与坐标变换
        3.4.2 可见面元分析
        3.4.3 灰度映射
        3.4.4 光栅化
    3.5 空中目标的红外成像仿真多波段结果分析
        3.5.1 红外成像仿真的物理参数
        3.5.2 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分析
        3.5.3 仿真分析
    3.6 目标的模型参数和运动参数
    3.7 小结
第4章 不同探测平台下空中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
    4.1 目标的红外探测参数选择分析
        4.1.1 目标的红外探测模型
        4.1.2 目标与背景对比度分析模型
    4.2 空中探测平台下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
        4.2.1 观测高度对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
        4.2.2 观测距离对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
        4.2.3 观测角度对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
    4.3 地基探测平台下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
        4.3.1 飞行姿态角对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
        4.3.2 观测角度对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
        4.3.3 不同地表类型对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
    4.4 天基探测平台下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
        4.4.1 卫星的轨道计算
        4.4.2 太阳定位
        4.4.3 低轨天基红外探测参数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动态红外场景仿真软件的搭建
    5.1 红外场景仿真系统总体框架
        5.1.1 系统结构
        5.1.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5.2 软件系统设计及优化
        5.2.1 软件系统流程
        5.2.2 软件优化加速
    5.3 各子模块功能介绍
        5.3.1 数据导入模块
        5.3.2 目标仿真模块
        5.3.3 传感器仿真模块
        5.3.4 综合场景生成模块
        5.3.5 图像渲染输出模块
    5.4 各子模块功能
        5.4.1 目标模块的功能
        5.4.2 红外相机模块功能
        5.4.3 综合场景生成模块功能
    5.5 仿真算法有效性分析
    5.6 红外成像仿真软件演示
        5.6.1 系统软件界面
        5.6.2 软件仿真效果
        5.6.3 动态红外成像仿真效果
    5.7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DVE下无人机动态三维感知、理解与可视化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章节安排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创新点
        1.3.3 论文的章节安排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三维视景仿真建模技术
    2.1 三维场景数据建模
        2.1.1 三维地形数据建模
        2.1.2 地物模型建模
    2.2 退化视觉环境建模
        2.2.1 雨、雪、扬尘的建模
        2.2.2 雾、沙尘的建模
        2.2.3 积雪的建模
        2.2.4 昼夜特征建模
    2.3 传感器成像建模
        2.3.1 前视红外传感器成像建模
        2.3.2 激光雷达传感器成像建模
        2.3.3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成像建模
    2.4 虚拟仪表建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目标检测技术
    3.1 检测框架的对比分析
    3.2 样本的采集与标定
        3.2.1 样本质量评价
        3.2.2 样本生成器
        3.2.3 数据爬取与手动标定
    3.3 图像数据增强
    3.4 模型训练
        3.4.1 训练部署
        3.4.2 过拟合与欠拟合
        3.4.3 训练优化
    3.5 推理检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真模式下的三维感知、理解与可视化
    4.1 多源异构传感器融合感知
        4.1.1 场景数据与前视红外的融合
        4.1.2 场景数据与激光雷达与激光雷达的融合
        4.1.3 场景数据与毫米波雷达的融合
        4.1.4 场景数据、前视红外与激光雷达的融合
        4.1.5 场景数据、前视红外与毫米波雷达的融合
    4.2 地形提示与告警技术
        4.2.1 地形分层着色
        4.2.2 三维地形网格
    4.3 障碍物凸显技术
        4.3.1 框选凸显
        4.3.2 着色凸显
        4.3.3 距离标示
    4.4 辅助驾驶技术
        4.4.1 二维电子地图
        4.4.2 路径预规划
        4.4.3 安全飞行通道
        4.4.4 三维着陆地标
        4.4.5 路径自动巡航
    4.5 动态三维感知、理解的综合可视化演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用模式下的三维感知、理解与可视化
    5.1 逆向坐标推理
    5.2 多源异构传感器融合感知
    5.3 场景理解及其可视化
    5.4 动态三维感知、理解的综合可视化演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三维复杂环境协同感知与可视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协同作战研究现状
        1.2.2 增强合成视景系统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创新性与组织结构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创新性
        1.3.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三维复杂环境协同感知与可视化技术分析
    2.1 关键技术
        2.1.1 增强合成视景技术
        2.1.2 数据库技术
        2.1.3 传感器技术
        2.1.4 障碍物凸显技术
    2.2 技术路线
    2.3 三维场景建模技术
        2.3.1 三维建模软件
        2.3.2 三维地形建模
        2.3.3 三维地物建模
        2.3.4 三维地形数据库构建
    2.4 虚拟仪表构建技术
    2.5 基于YOLOv3的目标识别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维复杂环境构建与感知
    3.1 退化视觉环境仿真
        3.1.1 昼夜环境模拟
        3.1.2 雨雪环境模拟
        3.1.3 雾和沙尘暴模拟
        3.1.4 扬尘模拟
        3.1.5 积雪模拟
    3.2 多源传感器仿真
        3.2.1 前视红外感知
        3.2.2 激光雷达感知
        3.2.3 毫米波雷达感知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场景融合感知与虚拟军事要素实现
    4.1 多源传感器融合感知
        4.1.1 红外与地形数据库融合
        4.1.2 激光雷达与地形数据库融合
        4.1.3 毫米波雷达与地形数据库融合
        4.1.4 前视红外、激光雷达与地形数据库融合
        4.1.5 前视红外、毫米波雷达与地形数据库融合
        4.1.6 可见光、毫米波雷达与地形数据库融合
    4.2 虚拟军事要素的设计与实现
        4.2.1 地形告警系统
        4.2.2 障碍物凸显处理
        4.2.3 着陆区域凸显
        4.2.4 空中高速公路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帧实现与处理
    5.1 数据帧设计
    5.2 数据帧图像压缩
    5.3 数据帧记录格式
    5.4 基于卷积网络的目标检测
        5.4.1 卷积神经网络
        5.4.2 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
        5.4.3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检测算法
    5.5 基于YOLOv3算法的目标识别
        5.5.1 基本原理
        5.5.2 训练过程
        5.5.3 测试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陆空协同作战
    6.1 多无人机协同侦察
        6.1.1 无人机侦察策略设计
        6.1.2 无人机高空侦察
        6.1.3 侦察目标的显示
    6.2 无人车作战实现
        6.2.1 无人车行驶控制
        6.2.2 无人车的路径规划
    6.3 二维电子地图
        6.3.1 二三维联动标记图标
        6.3.2 定位与导航
        6.3.3 利用电子地图制导
    6.4 状态显示
    6.5 毁伤评估
    6.6 协同攻击与救援
        6.6.1 协同攻击
        6.6.2 协同救援
    6.7 增强现实显示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三维复杂环境协同感知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7.1 三维复杂环境协同感知仿真系统设计
    7.2 三维复杂环境协同感知仿真系统实现
        7.2.1 退化视觉环境演示
        7.2.2 多源异构传感器感知与成像演示
        7.2.3 多源传感器融合感知演示
        7.2.4 虚拟要素和威胁凸显演示
        7.2.5 陆空协同演示
        7.2.6 应用模式演示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虚拟现实的高铁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三维模型构建及场景渲染技术
    2.1 引言
    2.2 三维建模技术
    2.3 Maya三维建模
    2.4 虚幻引擎
        2.4.1 虚幻引擎简介
        2.4.2 Unity和虚幻引擎对比
    2.5 场景渲染优化
        2.5.1 关卡动态流送技术
        2.5.2 LOD及剔除未使用的LOD
        2.5.3 纹理映射技术
    2.6 实验结果与分析
        2.6.1 关卡流对比实验
        2.6.2 LOD对比实验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形模型与线路模型融合算法
    3.1 引言
    3.2 地形与线路融合的解决思路
    3.3 地形模型和线路模型融合算法
        3.3.1 线路边界的生成
        3.3.2 地形与线路边界裁剪
        3.3.3 生成Delaunay约束三角网
        3.3.4 移除约束多边形内的重叠三角形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实际地形的列车运动模型
    4.1 引言
    4.2 列车在坡道地段的仿真模型
        4.2.1 列车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动力学模型
        4.2.2 列车在变坡点的动力学模型
        4.2.3 列车速度计算规则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绳体模型实验结果分析
        4.3.2 质点模型与绳体模型对比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用于虚拟乘客的自动寻路算法
    5.1 引言
    5.2 地图划分方法
        5.2.1 Grid
        5.2.2 Nav mesh
    5.3 经典寻路算法
        5.3.1 Dijkstra算法
        5.3.2 A*算法
    5.4 NF-A*算法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退化视觉环境三维复杂场景感知及其可视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创新性与组织结构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创新性
        1.3.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退化视觉环境三维复杂场景感知及其可视化技术分析
    2.1 关键技术
        2.1.1 增强合成视景技术
        2.1.2 符号显示技术
        2.1.3 障碍物凸显技术
        2.1.4 地形提示与告警技术
    2.2 技术线路
    2.3 三维场景数据库建模技术
        2.3.1 三维场景建模工具
        2.3.2 三维地形数据库建模
        2.3.3 障碍物数据库建模
        2.3.4 三维场景数据库建模
    2.4 虚拟仪表建模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退化视觉环境三维复杂场景感知
    3.1 退化视觉环境建模
        3.1.1 雨和雪环境模拟
        3.1.2 雾和沙尘暴环境模拟
        3.1.3 积雪环境模拟
        3.1.4 昼夜环境模拟
    3.2 多源异构传感器感知与成像介绍
    3.3 多源异构传感器感知与成像建模
        3.3.1 前视红外(FLIR)感知与成像仿真
        3.3.2 激光雷达(LIDAR)感知与成像仿真
        3.3.3 毫米波雷达(MMWR)感知与成像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场景感知及其可视化技术
    4.1 多源异构传感器融合感知处理
        4.1.1 多源异构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
        4.1.2 多源异构传感器融合感知处理效果
    4.2 虚拟军事要素设计
        4.2.1 主飞行显示器PFD
        4.2.2 平视显示器HUD
        4.2.3 着陆仪表
        4.2.4 三维着陆指示地标
        4.2.5 安全飞行通道
    4.3 障碍物凸显
        4.3.1 包围盒
        4.3.2 线框显示
        4.3.3 着色处理
        4.3.4 距离标识
    4.4 危险地形告警指示
        4.4.1 网格线显示
        4.4.2 单色模式
        4.4.3 纹理分层着色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态三维增强合成视景及可视化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多通道、多视场、多模式显示处理技术
        5.1.1 多通道显示处理技术
        5.1.2 多视场显示处理技术
        5.1.3 多模式显示处理技术
    5.2 动态三维增强合成视景及可视化软件设计方案
    5.3 动态三维增强合成视景及可视化软件整体实现
        5.3.1 退化视觉环境建模技术模块
        5.3.2 多源异构传感器感知与成像建模模块
        5.3.3 多源异构异维信息融合感知处理模块
        5.3.4 虚拟军事要素模块
        5.3.5 障碍物凸显模块
        5.3.6 危险地形告警指示模块
        5.3.7 动态三维增强合成视景及可视化演示模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训练场景建模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来源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训练场景系统
    2.1 驾驶培训模拟器训练场景
        2.1.1 驾驶培训模拟器
        2.1.2 训练场景结构
        2.1.3 训练场景特点
    2.2 模拟训练场景的组成
        2.2.1 地景模型库
        2.2.2 场景驱动控制系统
        2.2.3 场景显示系统
    2.3 驾驶培训场景关键技术
        2.3.1 虚拟现实技术
        2.3.2 视景仿真技术
    2.4 虚拟场景的输出与实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驾驶培训模拟器训练场景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训练场景评价要点
    3.2 模拟驾驶培训内容
    3.3 训练场景内部情景要点分析
        3.3.1 山区驾道路驶场景特点
        3.3.2 高速公路驾驶场景
        3.3.3 恶劣条件驾驶场景
    3.4 训练场景外部情景要点分析
        3.4.1 人机环境
        3.4.2 显示逼真度
    3.5 建立驾驶培训场景评价体系
        3.5.1 训练场景评价指标的选择
        3.5.2 训练场景评价指标体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驾驶训练场景构建
    4.1 训练场景建模方法
        4.1.1 场景建模组织原则
        4.1.2 creator建模软件
        4.1.3 界面结构及功能
        4.1.4 场景构建思路
        4.1.5 建模技术基础
    4.2 训练场景搭建
        4.2.1 车辆实体建模
        4.2.2 三维地形建模
        4.2.3 地表景观建模
        4.2.4 道路建模
    4.3 训练场景优化方法
        4.3.1 结构优化
        4.3.2 模型优化
        4.3.3 突出立体感
    4.4 训练场景模型整合
        4.4.1 场景模型集成
        4.4.2 驾驶训练场景
        4.4.3 实时渲染及驱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驾驶培训模拟器训练场景评价
    5.1 GAHP法相关理论
        5.1.1 群决策理论
        5.1.2 AHP理论及原理
    5.2 GAHP法评价过程
        5.2.1 构建AHP模型及判断矩阵
        5.2.2 一致性检验
        5.2.3 决策者权重的确定
        5.2.4 偏好集结
    5.3 GAHP确定场景评价因素权重
        5.3.1 AHP模型及判断矩阵
        5.3.2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5.3.3 专家权重的确定
        5.3.4 专家偏好集结
        5.3.5 集结结果比较分析
    5.4 场景评价
        5.4.1 训练场景优劣等级划分
        5.4.2 评价过程
        5.4.3 评价结果
    5.5 本章小结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三维GIS数据融合的基本方法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三维模型的构建与表达
2 独立于地形的地物模型与地形模型的融合
    2.1 精确匹配融合法
    2.2 网格顶点预融合法
3 依赖于地形的地物模型与地形模型的融合
    3.1 DEM格网裁剪融合法
    3.2 几何嵌入式融合法
4 结束语

(9)基于OSG的红外视景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目标与背景红外辐射特性及其仿真
    2.1 红外辐射
        2.1.1 自发辐射
        2.1.2 反射辐射
    2.2 目标及背景红外辐射特性
        2.2.1 目标红外辐射特性
        2.2.2 背景红外辐射特性
    2.3 大气传输效应影响
    2.4 辐射量化显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对地攻击场景建模研究
    3.1 仿真引擎介绍
    3.2 场景几何建模
        3.2.1 基本建模方法
        3.2.2 目标模型的建立
        3.2.3 大规模地形背景的建立与动态调度
    3.3 模型及视景转换
    3.4 仿真场景建立
        3.4.1 场景功能框架
        3.4.2 仿真场景功能设计
        3.4.3 场景搭建效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OSG的红外视景仿真实现
    4.1 典型仿真方法
    4.2 目标红外仿真方法
    4.3 基于材质及相对高度的大规模动态调度地形红外仿真方法
        4.3.1 现有研究及地形仿真难点
        4.3.2 将模型红外仿真转换为动态图像红外生成问题
        4.3.3 材质因素
        4.3.4 相对高度因素
        4.3.5 已渲染模型隔离
        4.3.6 小结
    4.4 基于GLSL语言的红外渲染
        4.4.1 GLSL语言
        4.4.2 目标红外渲染
        4.4.3 背景红外渲染
    4.5 红外仿真效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效果测试
    5.1 仿真有效性
        5.1.1 方案设计
        5.1.2 实验条件
        5.1.3 实验结果
        5.1.4 实验结论
    5.2 仿真实时性
        5.2.1 方案设计
        5.2.2 实验条件
        5.2.3 实验结果
        5.2.4 实验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部分模块程序源代码

(10)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试验验证及综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 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评估概述
    2.1 逼真度评估基本概念
    2.2 红外视景仿真系统基本原理
        2.2.1 基于OGRE的红外数字场景仿真
        2.2.2 数字微镜器件红外目标模拟器
        2.2.3 红外视景仿真系统工作原理
    2.3 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评估指标因子
    2.4 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试验评估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影响因素分析
    3.1 红外数字场景逼真度影响因素分析
        3.1.1 红外数字场景关键要素梳理
        3.1.2 红外数字场景逼真度影响因素
    3.2 红外目标模拟器逼真度影响因素分析
        3.2.1 DMD红外目标模拟器能量传递效率分析
        3.2.2 背景辐射对目标模拟器出瞳辐射影响分析
        3.2.3 目标模拟器的几何传递模型分析
    3.3 红外视景仿真系统参数联合调控原则建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评估试验方案设计
    4.1 分层次逼真度评估试验方法概述
    4.2 分层次逼真度评估试验详细方案设计
        4.2.1 红外数字场景逼真度评估试验方案设计
        4.2.2 红外目标模拟器性能评估方案
        4.2.3 耦合投影场景逼真度试验验证方案
    4.3 试验和仿真数据处理的原则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试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5.1 红外数字场景逼真度试验验证及评估结果
        5.1.2 中波红外数字场景逼真度验证试验
        5.1.3 长波红外数字场景逼真度验证试验
    5.2 红外目标模拟器逼真度试验验证及评估结果
    5.3 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试验验证及评估结果
    5.4 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高逼真度解决方案意见及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虚拟地景仿真中地物的几何建模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空间光学相机成像建模及仿真技术研究[D]. 樊金鹏.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20(02)
  • [2]空中目标红外辐射特性分析与成像仿真技术研究[D]. 王霄.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020(03)
  • [3]DVE下无人机动态三维感知、理解与可视化构建[D]. 靳高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三维复杂环境协同感知与可视化[D]. 李聪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5]基于虚拟现实的高铁仿真研究[D]. 高锐.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6]退化视觉环境三维复杂场景感知及其可视化技术[D]. 张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7]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训练场景建模及评价[D]. 汪杰. 长安大学, 2019(01)
  • [8]三维GIS数据融合的基本方法与进展[J]. 华巍,胡云岗,侯妙乐. 地理信息世界, 2018(05)
  • [9]基于OSG的红外视景仿真研究[D]. 杨博.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10]红外视景仿真系统逼真度试验验证及综合评估研究[D]. 陈业朝.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虚拟景观模拟中物体的几何建模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