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家健口服液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别家健口服液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一、鳖甲煎口服液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曹献[1](2021)在《肝宁方对小鼠肝癌癌前病变炎症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肝宁方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对肝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本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肝宁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联合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建立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小鼠模型炎症微环境的影响,以期阐明肝宁方对肝癌癌前病变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60只周龄6-8周,重量为(18±22)g的KM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四组(15只):对照组、模型组、肝宁方组、护肝片组。除对照组,其余各组进行CCl4溶液灌胃和DEN腹腔注射联合造模,同时每天进行药物灌胃。于16周末(肝癌癌前病变期)将小鼠进行禁食取材,眼眶采血,摘取脾脏、肝脏。记录各组间肝的外观、癌前结节的数目及大小;称量肝脏、脾脏、体重;检测小鼠血清肝功能ALT、AST、GGT、TBIL水平;肝脏病理检查;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中小鼠血清IL-6、IL-1β、AFP、TNF-α、GPC-3、TSGF和Ki67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TLR4、NF-κB蛋白表达。结果:1.一般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宁方组、护肝片组在造模第4周开始出现进食量减少,精神萎靡,掉毛,急躁易怒等表现,第8周部分出现腹水,尾部出现皮下出血点,行动迟缓。与模型组相比,肝宁方组和护肝片组程度均好于模型组,一般状态好。2.体重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宁方组、护肝片组体重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肝宁方组、护肝片组体重显着增加(P<0.05);肝脏指数、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宁方组、护肝片组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肝宁方组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显着下降(P<0.01),护肝片组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下降(P<0.05)。3.病理:小鼠肝脏形态,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质地粗糙,色泽暗沉,表面密布大小不等白色增生结节(0.2-3cm)肉眼可见,与模型组相比,肝宁方组和护肝片组,结节分布密度低,直径小,肝脏色泽较好。肝组织HE染色,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出现水肿、坏死,成巢状,细胞核出现核异型性(核大、双核、多核),细胞密度增高,汇管区间质增生,纤维组织增多;结节包膜明显,与周边肝脏组织界限清楚,肝小梁结构不规则。与模型组相比,肝宁方组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轻,纤维组织增生程度较轻,细胞较少出现核异型,护肝片介于两者间。4.肝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宁方组、护肝片组肝功能ALT、AST、GGT、TBIL显着升高(P<0.01),与模模型组相比,肝宁方组肝功能ALT、AST、GGT、TBIL显着降低(P<0.01),护肝片组肝功能ALT、AST、GGT、TBIL降低(P<0.05)。5.炎症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宁方组、护肝片组IL-6、IL-1β、TNF-α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肝宁方组IL-6、IL-1β、TNF-α水平显着降低(P<0.01),护肝片组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6.肿瘤相关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宁方组、护肝片组AFP、GPC-3、TSGF和Ki67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肝宁方组、护肝片组AFP、GPC-3、TSGF和Ki67显着降低(P<0.05)。7.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宁方组、护肝片组TLR4、NF-κB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肝宁方和护肝片组TLR4、NF-κB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5)。结论:1.肝宁方对DEN诱导的小鼠肝癌癌前病变有抑制作用2.肝宁方可抑制TLR4、NF-κB的表达,改善肝癌癌前病变的炎症微环境,其可能通过TLR4/NF-KB信号通路发生作用。

陈美岑[2](2020)在《基于“肝—肠轴”研究柔肝化纤颗粒调控肠道菌群失衡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柔肝化纤颗粒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肾阴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的调控作用及临床疗效,并基于“肝-肠轴”学说,探讨该方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明确诊断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上结合柔肝化纤颗粒,观察疗程为12周。对比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ALT、AST、ALB、TBIL)、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HA、LN)、凝血功能(PT、PTA)、大便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肠杆菌)、血浆内毒素水平(ET)、安全性指标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肝功能: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ALB均比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肝纤维化四项:治疗后,两组HA、PC-Ⅲ、Ⅳ-C、LN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HA、PC-Ⅲ、LN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IV-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凝血功能:治疗后,两组PT均较前降低,PTA较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凝血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肠道菌群:经治疗后,治疗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前明显提高,肠球菌、肠杆菌较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乳酸杆菌较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较前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肠道菌群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浆内毒素水平:治疗后,两组ET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ET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症侯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安全性较好。结论:(1)柔肝化纤颗粒能改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肾阴虚证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凝血功能、中医症候积分等,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柔肝化纤颗粒能有效调控肠道菌群,减少内毒素水平,对肝脏的“二次打击”有减轻的作用,基于“肝-肠轴”学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肝硬化的发展的效果,给乙肝肝硬化治疗带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李厚钢[3](2020)在《鳖甲抗肝纤维化的物质基础研究》文中认为药材鳖甲(Trionycis Carapax)是传统动物类中药,其基原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应用历史悠久。该传统中药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具有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的功效;主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手足瘛疭等症。基于鳖甲的功效主治,科学实验研究表明,鳖甲提取物具有显着抗肝纤维化的药效作用。现代药理学认为,肝纤维化疾患的形成是由于肝脏受损后,机体在修复过程中肝纤维组织过度沉积的可逆性病理现象,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各种慢性肝病,是肝硬化和肝癌的病理学基础。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鳖甲为君药组方研制的鳖甲抗纤方、鳖甲软肝片、鳖甲煎丸等中成药制剂,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肝纤维化疾病,疗效显着,受到广大患者赞誉。为了探讨鳖甲抗肝纤维化什么物质有效和为什么有效,本学位论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中药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鳖甲抗肝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较系统研究。采用超声水提法从醋鳖甲粗粉提取多肽类物质,通过膜透析法将鳖甲多肽分离为分子量大于6000 Da和小于6000 Da两大类肽类物质部位,以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的抑制率为检测指标,对鳖甲抗肝纤维化的活性多肽部位进行了筛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量小于6000 Da的肽为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部位。在确定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部位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膜透析法将分子量小于6000有效肽部位分离为分子量0-3000 Da和3000-6000Da两个肽段,将两个肽段对肝星状细胞的抑制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个肽段均能有效抑制肝星状细胞中TGF-β1的转化力,从而减轻肝纤维化。其中,分子量0-3000 Da肽段抗肝纤维化的药效作用更优。本论文构建了肝纤维化小鼠动物模型,对鳖甲分子量0-3000 Da和3000-6000 Da有效肽段进行了抗肝纤维化的药效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肉眼观察肝脏外观,给药鳖甲有效肽段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前者小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后者;比较给药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的脏器系数测定结果,给药组小鼠的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系数显着减小(P<0.05);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给药鳖甲有效肽组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给药鳖甲有效肽组与阳性药物(愈肝龙和秋水仙碱)组动物比较,两者治疗肝纤维化的药效作用相近似。因此,表明鳖甲有效肽抗肝纤维化的药效作用显着。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对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类物质进行了作用机理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了给药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COLⅣ、HPCⅢ、LN、HA、TNF-α、TGF-β1、IL-1β、IL-6等因子的表达,表明鳖甲有效肽能显着抑制上述因子的含量(P<0.05);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给药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组织中CTGF、EGFR、MMP9、p-AKT、p-p38、α-SMA、TGF-β1等因子的表达,表明鳖甲有效肽能显着下调CTGF、EGFR、p-AKT、p-p38、α-SMA、TGF-β1等因子的表达,上调MMP9的表达(P<0.05);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了给药模型小鼠肝组织中p-JNK、p-ERK1/2、Smad7、p-p38、TIMP-1、MMP-1、p-Smad2等因子的表达,鳖甲有效肽能显着下调p-JNK、p-ERK1/2、p-p38、TIMP-1、p-Smad2的表达(P<0.05),上调Smad7和MMP-1的表达(P<0.05),表明鳖甲有效肽通过参与调控MAPK、Smads、TIMPs/MMPs的信号通路的途径,达到治疗肝纤维的药效作用。以上实验研究结果阐释了鳖甲有效肽类物质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采用高效液相和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Triple TOF5600 MS],对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类物质(0-6 KD)中的两个肽段0-3 KD和3-6 KD的化学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两个有效肽段分别鉴定出评分20分以上800多个氨基酸序列,其中0-3 KD肽段中评分40分以上有18个氨基酸序列,3-6 KD肽段评分40分以上有7个氨基酸序列。上述研究结果探讨了鳖甲抗肝纤维化活性肽的结构组成,这对进一步诠释了鳖甲抗肝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后期化学合成抗肝纤维化肽类药物奠定了一定基础。本学位论文通过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较深入探讨了鳖甲抗肝纤维化的什么物质有效和为什么有效,进一步诠释了其药效物质基础,从而为鳖甲及其复方制剂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疾患的临床疗效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并为该传统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开发为抗肝纤维化创新药物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可望为合成抗肝纤维化的肽类新药提供目标化合物。

赖国权[4](2019)在《芪莪保肝膏联合ETV对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LSM值及FIB-4值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探究芪莪保肝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LSM和FIB-4值的变化,验证该治疗方案的抗纤维化的疗效,为抗纤维化方案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首次在我院就诊的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完善研究所需的实验室检查,共纳入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恩替卡韦单药治疗)30例和治疗组(恩替卡韦+芪莪保肝膏治疗)30例,两组皆为48周疗程,观察两组患者0周、24周、48周的LSM值、FIB-4值、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HBV DNA值、肝纤四项的水平变化、中医症候评分,并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经24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LSM值、FIB-4值、肝纤四项、ALT、AST、TBIL组内比较均较0周有下降,组间比较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48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LSM值、FIB-4值、肝纤四项、ALT、AST、TBIL组内比较均较0周、24周有下降,与0周组间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4周组间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不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24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对比总体疗效、中医症候疗效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48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对比总体疗效、中医症候疗效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24、48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患者HBV DNA阴转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莪保肝膏联合恩替卡韦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降低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LSM和FIB-4值方面比单纯西药治疗更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张文富,黄晶晶,吕建林[5](2019)在《经方鳖甲煎丸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经方鳖甲煎丸(由炙鳖甲、赤硝、乌扇、鼠妇虫、蜣螂、虫、干姜、大黄、桂枝、石韦、厚朴、阿胶、柴胡、黄芩、芍药、牡丹皮、蜂房、桃仁、瞿麦、人参、半夏、葶苈子、红花倒水莲等23味药物组成)为我国医圣张仲景所创,仲景方以选药精当、用药精练、组方严谨着称。虽然该方是其所载方剂中药味数最多者,然而此方药味虽多但不杂乱,集祛瘀、祛痰、行水、行

牟德英[6](2018)在《基于“主客交”理论的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Th17/Treg平衡的调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基于“主客交”理论的加减三甲散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以及对Th17/Treg平衡的调控,从免疫学的角度揭示其作用机制,探索“主客交”理论的实证依据,丰富“主客交”病机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1.采取猪血清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以加减三甲散干预,并以复方鳖甲软肝片做对照药物,治疗60天后检测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通过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形态,了解大鼠肝纤维化程度。2.以RT-PCR法检测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和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基因表达水平,比较RORγt/Foxp3比值的变化;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Th17细胞的相关因子IL-6,IL-17,IL-21、IL-23及Treg细胞相关因子IL-10,TGF-β1的表达,比较Th17和Treg细胞因子比值的变化。结果:1.病理学观察正常组无纤维化改变,模型组中央静脉及汇管区显着纤维组织增生,加减三甲散组及鳖甲软肝片组纤维化程度低于模型组;模型组的肝组织胶原纤维面积较正常组显着增大(P<0.01),加减三甲散组较模型组显着减小(P<0.01)),较正常组显着增大((P<0.01),较鳖甲片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肝功能指标相对于正常组,模型组的ALT、AST显着升高(P<0.01);相对于模型组,加减三甲散组的ALT、AST显着降低(P<0.01),与鳖甲片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的ALB,TP无显着差异(P>0.05)。3.肝纤维化指标模型组的各项纤维化指标较正常组显着增高(P<0.01);相对于模型组,三甲散组LN、PCⅢ、HA显着下降(p<0.01或p<0.05),Ⅳ-C无显着变化(P>0.05),三甲散组与鳖甲片组LN、Ⅳ-C、PCⅢ、HA无显着差异(P>0.05)。3.血液流变学指标模型组的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血浆粘度无显着变化(P>0.05);三甲散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血浆粘度无显着变化(P>0.05)。三甲散组与鳖甲片组所有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4.Th17/Treg相关检测相对于正常组,模型组的RORγt、Foxp3、IL-10、IL-6、IL-17、IL-21、IL-23均显着增高,RORγt/Foxp3,IL-6/TGF-β,IL-17/TGF-β,IL-6/IL-10,IL-17/IL-10显着增高((P<0.01);相对于模型组,三甲散组的RORγt、Foxp3、IL-10、IL-6、IL-17、IL-21、IL-23显着降低,RORγt/Foxp3,IL-6/TGF-β,IL-17/TGF-β,IL-6/IL-10,IL-17/IL-10显着降低((P<0.01),相对于鳖甲片组,三甲散组的IL-17,IL-17/TGF-β显着降低,IL-21显着升高(P<0.05)。结论:1.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可成功复制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2.加减三甲散中药可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一般状态,改善大鼠肝功能,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减轻肝纤维化程度。3.肝纤维化大鼠体内以Th17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为优势,提示Th17/Treg平衡失控,偏向于Th17。4.加减三甲散可下调大鼠肝组织中Th17及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使Th17/Treg平衡偏于Treg方向发展,有利于肝纤维化的控制及逆转。

莫欣宇,王贤良,侯雅竹,赵志强,王帅,毛静远[7](2018)在《鳖甲及其复方制剂抗脏器纤维化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鳖甲是一味临床应用历史悠久的中药,具有软坚散结之功,历代医家常用于治疗邪毒、水、气、痰、瘀日久互结形成的有形之病证。近年来,有学者针对鳖甲及其复方制剂在肝、肺、肾、心等脏器抗纤维化作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揭示其"软坚散结"功效的现代药理作用基础,为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和依据。

李晓亚,卜夏威,曹晓倩,董文珠,姚立[8](2016)在《鳖甲煎口服液对肝纤维化大鼠ACE-AngⅡ-AT1R轴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鳖甲煎口服液(Biejiajian oral liquid,BOL)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ngiotensinⅡ-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CE-AngⅡ-AT1R)轴的影响。[方法]将6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马来酸依那普利(enalapril malecate,Ena)组、BOL低、中、高剂量组,其中模型组15只,其余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的肝纤维化状况,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肝组织中的AngⅡ的水平,以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肝组织中ACE、AT1R的mRNA表达。[结果]BOL各剂量组和Ena组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模型组肝组织中的AngⅡ含量和ACE、AT1R 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L各剂量组和Ena组可以显着降低肝组织中的AngⅡ含量和ACE、AT1R mRNA的表达。[结论]AngⅡ含量和ACE、AT1R mRNA表达升高可能是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生机制之一,而BOL可以通过下调三者的表达对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卜夏威[9](2015)在《ROS-RAAS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鳖甲煎口服液的干预机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是肝脏对各种慢性损伤的炎症修复过程,主要表现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的活化和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c, ECM)的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有效的控制肝纤维化的发展对于肝硬化和肝癌至关重要。诸多肝损伤因素在其致病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伴有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 OS).产生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ROS在激活肝星状细胞,介导其分化、增殖和胶原合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研究发现肝纤维化的发生与肝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system, RAAS)的激活密切相关,认为ACE-AngⅡ-AT1R轴能够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与之相对的ACE2-Ang(1-7)-Mas轴可拮抗AngⅡ的生物学效应,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然而RAAS影响肝纤维化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探究ACE-Ang Ⅱ-AT1R/ACE2-Ang(1-7)-Mas轴在肝纤维化中扮演的角色,可能为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PPAR-γ、NF-κB、Nrf2通路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炎症反应、肝细胞的凋亡、HSC的激活和增殖以及氧化和抗氧化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彼此存在相互作用。因此推测ROS-RAAS通路在肝纤维化中信号转导过程可能与PPAR-γ、NF-κB、Nrf2通路有关。本课题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探索肝纤维化中氧化应激产生自由基的类型,探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ACE-AngⅡ-AT1R轴和ACE2-Ang(1-7)-Mas轴所起的作用,并观察鳖甲煎口服液(Biejiajian oral liquid, BOL)对氧化应激、RASS各成分,以及ROS-RAAS相关通路的影响,为肝纤维化的临床早期干预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建立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ESR检测肝匀浆中的自由基。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与预防组,每组再分为6小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E(Vitamin E, VE)组、依那普(Enalapril, Ena)组、BOL高、低剂量组。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改变。酶联免疫法检测不同时段大鼠肝脏匀浆中AngⅡ,Ang(1-7)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肝脏GEN、AGT、ACE、AT1R和CYP11B2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ACE、ACE2、ATiR、Mas蛋白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PAR-γ、NF-κB、Nrf2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1)经猪血清刺激后,大鼠肝小叶被破坏,有炎性浸润,胶原大量形成,形成纤维结节。BOL能通过保护肝细胞,减少胶原合成与促进降解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2)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伴有氧化应激,产生烷基自由基。BOL能有效清除自由基。(3)在大鼠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肝脏局部RAAS被激活,AngⅡ、Ang(1-7)水平逐渐升高;肝脏ACE、ACE2、AT1R、Mas表达增高,分布广泛。BOL治疗组与预防组均能显着降低纤维化大鼠肝脏匀浆中AngⅡ水平,同时提高Ang(1-7)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发现经BOL干预后ACE、AT1R表达降低,而ACE2、Mas表达持续增高。(4)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能表达AGT, Renin, ACE, CYP11B2和AT1R的mRNA,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肝脏RAAS被激活,上述基因表达逐渐升高,与正常组有显着差异,且BOL能够显着抑制上述基因的表达。(5)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BOL对PPAR-γ、NF-kB、Nrf2通路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BOL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激活PPAR-y和Nrf2通路发挥抗纤维化作用。结论:(1)异种血清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时伴有氧化应激并产生烷基自由基,BOL对其有很好的清除作用。(2)在大鼠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肝脏局部RAAS被激活,各成分表达增高,ACE-AngⅡ-AT1R轴促进肝纤维化的发展,ACE2-Ang-(1-7)-Mas轴对肝纤维化起保护作用。BOL能够通过影响大鼠RAAS,来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3)调节PPAR-γ、NF-κB、Nrf2通路可能是BOL产生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卜夏威,李晓亚,姚立[10](2015)在《鳖甲煎口服液对肝纤维化大鼠AngⅡ、Ang(1-7)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鳖甲煎口服液(biejiajian oral liquid,BOL)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Ang(1-7)]水平及两者比值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BOL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未灭活猪血清,每只0.5m L,每周2次,持续8周。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同等剂量同周期生理盐水。模型成功后,BOL低剂量组大鼠给予BOL 10g·kg-1,BOL高剂量组大鼠给予BOL 20g·kg-1,空白组与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给药5周。计算肝、脾指数,将肝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细胞外基质成分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肝组织AngⅡ、Ang(1-7)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脏胶原纤维增生、结构破坏,ALT、AST水平显着升高,细胞外基质成分含量均上升,AngⅡ、Ang(1-7)水平升高,AngⅡ/Ang(1-7)比值上调。BOL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肝组织病理变化好转,血清ALT、AST、细胞外基质成分、AngⅡ水平均显着降低,Ang(1-7)水平进一步上升,AngⅡ/Ang(1-7)比值显着下降。[结论]BOL具有保护肝细胞,维护肝功能,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Ang(1-7)水平、降低AngⅡ的水平及AngⅡ/Ang(1-7)比值有关。

二、鳖甲煎口服液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鳖甲煎口服液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肝宁方对小鼠肝癌癌前病变炎症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肝癌癌前病变的认识与研究
        1.1 肝癌癌前病变的病名
        1.2 肝癌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
        1.3 肝癌癌前的辨证与分型
        1.4 中医药治疗肝癌癌前病变
    2 现代医学对肝癌癌前病变的认识与研究
        2.1 肝癌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
        2.2 肝癌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
        2.3 现代医学对肝癌癌前病变的诊断
        2.4 现代医学对肝癌癌前病变的治疗
    3 肝癌癌前病变的肿瘤微环境
        3.1 肿瘤微环境的定义
        3.2 肿瘤免疫微环境
        3.3 肿瘤炎症微环境
        3.4 中医药调节肿瘤微环境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验药物及试剂
        1.2.1 实验药物
        1.2.2 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造模方法
        2.2 标本采集
        2.3 观察指标
        2.3.1 小鼠的一般情况
        2.3.2 体重、肝脏指数、脾脏指数
        2.3.3 肝脏病理HE染色
        2.3.4 血清肝功能和肿瘤相关因子检测
        2.3.5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
        2.4 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小鼠的一般情况
    3.2 各组小鼠体重变化趋势
    3.3 体重、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变化情况
    3.4 肉眼可见结节大小、数量、分布情况
    3.5 肝脏病理学观察HE染色
    3.6 肝功能
    3.7 血清炎症相关因子与肿瘤相关指标
    3.8 肝脏TLR4、NF-κB表达情况
第四部分 讨论
    4.1 肝宁方的研究基础
    4.2 肝宁方的药物组成成分及研究现状
    4.3 肝宁方对DEN/CCl4诱发的肝癌癌前病变炎症微环境影响的评价
        4.3.1 肝宁方对小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4.3.2 肝宁方对肝脏指数/脾脏指数的影响
        4.3.3 肝宁方对肝功能的影响
        4.3.4 肝宁方对肝脏病理的影响
        4.3.5 肝宁方对肝癌癌前病变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4.3.6 肝宁方对肝癌癌前病变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4.3.7 肝宁方对肝癌癌前病变TLR4、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4.4 中西结合防治肝癌及癌前病变的特色与优势
    4.5 不足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调节肝癌及癌前微环境中的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基于“肝—肠轴”研究柔肝化纤颗粒调控肠道菌群失衡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乙肝肝硬化的认识
        1.1 肝硬化病名记载
        1.2 肝硬化病因病机
        1.3 肝硬化中医药治疗
    2 现代医学对乙肝肝硬化的认识
        2.1 乙肝肝硬化的发病机制
        2.2 乙肝肝硬化的治疗
    3 “肝-肠轴”与肝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
        3.1 中医对“肝-肠轴”的认识
        3.1.1 肝与大肠相通
        3.1.2 肝脾相关
        3.2 “肝-肠轴”对肝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
        3.2.1 肝-肠轴
        3.2.2 肝硬化与肠道菌群失衡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4 终止试验的条件
        1.5 脱落及处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及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2.1 常规实验室检查
        2.2.2 大便肠道菌群
        2.2.3 血浆内毒素
        2.2.4 中医症候积分
        2.2.5 安全性指标
        2.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2.3.1 总体疗效评价标准
        2.3.2 安全性评价标准
        2.4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3.3 治疗前后肝纤四项比较
        3.4 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3.5 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比较
        3.6 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比较
        3.7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3.8 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
        3.9 安全性观察
    4 讨论
        4.1 乙肝肝硬化肠道菌群失衡与“肝-肠轴”的关系及菌群失衡治疗
        4.2 中医“肝脾相关”理论与“肝-肠轴”学说的相关性
        4.3 柔肝化纤颗粒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肠道菌群的影响
        4.4 研究结果分析
        4.5 存在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肝硬化代偿期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治疗肝硬化肠道菌群失衡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鳖甲抗肝纤维化的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二章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类物质的活性筛选研究
    1 鳖甲多肽类物质部位的提取分离
    2 提取分离方法
    3 鳖甲多肽类物质抗肝纤维化活性筛选
    4 讨论
第三章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段的活性比较研究
    1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不同分子量段的分离
    2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不同分子量段的活性研究
        2.1 仪器与试药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段的药效学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第五章 鳖甲有效肽段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试药配制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第六章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的结构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库检索和多肽鉴定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结语与创新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4)芪莪保肝膏联合ETV对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LSM值及FIB-4值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内容
    1.研究目的与意义
    2.研究方法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研究对象来源与分组
        2.7 药物治疗
    3.西医疗效判断指标
        3.1 主要研究疗效判断指标
        3.2 次要研究疗效判断指标
        3.3 安全观察检测指标
        3.4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3.5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4.主要研究疗效判断指标检测
    5.数据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6.研究结果
        6.1 一般情况
        6.2 两组患者LSM值水平的变化
        6.3 两组患者FIB-4值
        6.4 两组患者AST、AST、TBIL水平的变化
        6.5 两组患者肝纤四项变化
        6.6 两组患者西医总疗效
        6.7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
        6.8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积分
        6.9 两组患者HBV DNA阴转情况
        6.10 实验安全性评价
    7.讨论
        7.1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与认识
        7.2 西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与认识
        7.3 本文相关的非侵入性肝纤维检测方法
        7.4 芪莪保肝膏的组方与药理学特点分析
        7.5 疗效结果分析
        7.6 安全性讨论
        7.7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经方鳖甲煎丸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应用
    1.1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
    1.2 治疗原发性肝癌
    1.3 治疗脂肪肝
2 实验研究
    2.1 抑制肝纤维化
    2.2 抑制肿瘤生长
    2.3 改善脂肪肝
3 展望

(6)基于“主客交”理论的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Th17/Treg平衡的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概况
        1.肝纤维化的概念及研究的意义
        2.肝纤维化发生的病因
        2.1 病毒
        2.2 酒精
        2.3 代谢异常
        2.4 药物或化学毒物
        2.5 自身免疫性肝病
        2.6 其他
        3.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3.1 星状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的中心环节
        3.2 肝细胞(Hepatocyte HC)损伤是诱发肝纤维化的根本原因
        3.3 枯否细胞(KC)对HSC的旁分泌激活作用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通路
        3.4 TGF-β/Smad是HSC活化的主要信号通路
        3.5 MMPs/TIMPs失衡引起ECM异常沉积形成肝纤维化
        4.肝纤维化的诊断
        4.1 临床评估
        4.2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4.3 血清学诊断
        4.3.1 直接指标
        4.3.2 间接指标
        4.3.3 血清生化标志物数学诊断模式
        4.4 影像学诊断
        5.肝纤维化的西医治疗
        5.1 病因治疗
        5.2 抗炎/保护肝细胞
        5.3 针对HSCs的治疗
        5.4 调节ECM
        5.5 其他
    二、Th17/Treg平衡与肝纤维化
        1.关于Th17细胞
        1.1 Th17细胞的发现及生物学效应
        1.2 Th17细胞的分化及关键转录因子
        1.3 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2.关于Treg细胞
        2.1 Treg细胞的发现及生物学效应
        2.2 Treg细胞的分化及关键转录因子
        2.3 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3.关于Th17/Treg平衡及调控
        3.1 Th17/Treg平衡的意义
        3.2 Th17/Treg平衡的调控
        4.Th17/Treg与肝纤维化
        4.1 Th17/Treg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纤维化
        4.2 Th17/Treg与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纤维化
        4.3 Th17/Treg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性肝纤维化
        4.4 Th17/Treg与酒精性肝纤维化
        4.5 Th17/Treg与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三、传统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概况
        1.肝纤维化的病名
        2.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
        2.1 正气不足为发病基础
        2.2 湿热疫毒为病理因素
        2.3 “瘀血内阻”为病理特征
        2.4 正虚邪恋为最终转归
        3.肝纤维化的辨证及治疗
        3.1 初期重在清热解毒祛湿
        3.2 后期注重养肝健脾益肾
        3.3 活血化瘀贯穿始末
    四、“主客交”与肝纤维化
        1.“主客交”原文研读
        1.1 病因
        1.2 失治误治情况
        1.3 “主客交”病机的提出
        1.4 “主客交”的病机特点
        1.5 “主客交”的病理特征-脉络凝瘀
        1.6 主客交的治疗
        2.主客交的理论渊源
        3.主客交的继承及发挥
        4.“主客交”与肝纤维化
        4.1 “主客交”与肝纤维化的病因一致
        4.2 “主客交”与肝纤维化的病机特点相似
        4.3 “主客交”与肝纤维化的病理特征相似
        4.4 基于“主客交”理论的加减三甲散治疗肝纤维化疗效确切
    五、研究课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加减三甲散的干预作用
        1.试验材料
        1.1 动物
        1.2 药品
        1.3 试剂
        1.4 仪器
        2.试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制备
        2.3 给药方法
        2.4 取材
        3.检测指标及方法
        3.1 一般状况观察
        3.2 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3.3 肝功能相关指标检测
        3.4 肝纤维化指标检测
        3.5 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4.统计方法
        5.试验结果
        5.1 动物一般表现
        5.2 肝组织病理改变
        5.3 肝功能AST、ALT、ALB、TP
        5.4 肝纤维化指标
        5.5 血液流变学结果
    实验二: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Th17/Treg平衡的调控
        1.试验材料
        2.试验方法
        2.1 RT-PCR法检测RORγt及Foxp3基因表达水平
        2.2ELISA法检测TGF-β、IL-10和IL-6,IL-17、IL-21、IL-23
        3.统计方法
        4.试验结果
        4.1 各组大鼠RORγt、FOXP3、RORγt/FOXP3比较
        4.2 各组大鼠IL-6、IL-17、TGF-β、IL-6/TGF-β、IL-17/TGF-β比较
        4.3 各组大鼠IL-6、IL-17、IL-10、IL-6/IL-10、IL-17/IL-10比较
        4.4 各组大鼠Th17相关细胞因子IL-21、IL-23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主客交”病机理论代表方—加减三甲散分析
        1.1 加减三甲散来源及方义分析
        1.2 加减三甲散药理分析
    2.关于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复制
    3.关于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4.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干预
        4.1 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4.2 对大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4.3 对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4.4 对大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4.5 对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5.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Th17/Treg平衡的调控作用
        5.1 对大鼠RORγt、FoxP3、RORγt/FoxP3的影响
        5.2 对大鼠IL-6、IL-17、TGF-β1、IL-6/TGF-β1、IL-17/TGF-β的影响
        5.3 对大鼠IL-6、IL-17、IL-10、IL-6/IL-10、IL-17/IL-10的影响
        5.4 对大鼠IL-21、IL-23的影响
结论
特色与创新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鳖甲及其复方制剂抗脏器纤维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本草学对鳖甲“软坚散结”的认识
2 鳖甲及其复方制剂抗脏器纤维化研究
    2.1 抗肝纤维化
    2.2 抗肺纤维化
    2.3 抗肾纤维化
    2.4 抗心肌纤维化
3 小结与展望

(8)鳖甲煎口服液对肝纤维化大鼠ACE-AngⅡ-AT1R轴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药品
2 方法
    2.1 实验分组和造模
    2.2 取材
    2.3 肝组织纤维化状况
    2.4 检测肝组织中AngⅡ的水平
    2.5 检测肝组织中ACE、AT1R m RNA表达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肝组织纤维化检查
    3.2 大鼠肝脏AngⅡ含量变化
    3.3 大鼠肝组织中ACE和AT1R m RNA表达变化
4 讨论

(9)ROS-RAAS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鳖甲煎口服液的干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语缩写一览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异种血清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鳖甲煎口服液的干预作用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
        2. 主要试剂
        3. 药材
        4. 主要器材及设备
        (二) 实验方法
        1. 实验分组
        2. 纤维化模型制备
        3. 鳖甲煎口服液干预
        4. 样品采集与制备
        5. 指标检测
        6. 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 大鼠生存状态及肝脏、脾脏指数变化
        (二) 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三) 大鼠血清AST和ALT水平的变化
        (四) 大鼠血清HA、LN、PcⅢ、Ⅳ.C含量的变化
    三、分析与讨论
    四、小结
第二部分 异种血清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自由基的检测及鳖甲煎口服液的干预作用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
        2. 主要试剂
        3. 药材
        4. 主要器材与设备
        (二) 实验方法
        1. 实验分组
        2. 纤维化模型的制备
        3. 药物干预
        4. 样品采集与制备
        5. 指标检测
    二、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四、小结
第三部分 异种血清致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RAAS系统的变化及鳖甲煎口服液的干预作用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
        2. 主要试剂
        3. 药材
        4. 主要器材与设备
        (二) 实验方法
        1. 实验分组
        2. 纤维化模型的制备
        3. 药物干预
        4. 样品采集与制备
        5. 指标检测
        6. 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 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二) 大鼠肝脏AngⅡ、Ang(1-7)含量的变化
        (三) 大鼠肝脏ACE、AT_1R、ACE2及Mas表达
        (四) 大鼠肝脏GEN、AGT、ACE、AT_1R和CYP11b2 mRNA表达变化
    三、分析与讨论
    四、小结
第四部分 PPAR-γ、NF-κB及Nrf2通路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及鳖甲煎口服液的干预作用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
        2. 主要试剂
        3. 药材
        4. 主要器材与设备
        (二) 实验方法
        1. 实验分组
        2. 纤维化模型的制备
        3. 药物干预
        4. 样品采集与制备
        5. 指标检测
    二、结果
        (一) 大鼠肝脏PPAR-γ、NF-κB/IκBα及Keap1/Nrf2蛋白的表达
    三、分析与讨论
    四、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0)鳖甲煎口服液对肝纤维化大鼠AngⅡ、Ang(1-7)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四、鳖甲煎口服液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肝宁方对小鼠肝癌癌前病变炎症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D]. 曹献.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肝—肠轴”研究柔肝化纤颗粒调控肠道菌群失衡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研究[D]. 陈美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鳖甲抗肝纤维化的物质基础研究[D]. 李厚钢.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芪莪保肝膏联合ETV对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LSM值及FIB-4值的临床研究[D]. 赖国权.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经方鳖甲煎丸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J]. 张文富,黄晶晶,吕建林.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1)
  • [6]基于“主客交”理论的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Th17/Treg平衡的调控[D]. 牟德英.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鳖甲及其复方制剂抗脏器纤维化研究进展[J]. 莫欣宇,王贤良,侯雅竹,赵志强,王帅,毛静远. 中成药, 2018(01)
  • [8]鳖甲煎口服液对肝纤维化大鼠ACE-AngⅡ-AT1R轴的影响[J]. 李晓亚,卜夏威,曹晓倩,董文珠,姚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4)
  • [9]ROS-RAAS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鳖甲煎口服液的干预机制[D]. 卜夏威.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8)
  • [10]鳖甲煎口服液对肝纤维化大鼠AngⅡ、Ang(1-7)的影响[J]. 卜夏威,李晓亚,姚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4)

标签:;  ;  ;  ;  ;  

别家健口服液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