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竞赛的效益及社会学特征——以泰山国际登山节为例

节庆竞赛的效益及社会学特征——以泰山国际登山节为例

一、试论节庆性竞赛活动的效益与社会学特征——以泰山国际登山节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陶恩海,程传银,温阳[1](2021)在《我国城市体育节发展成效、困境及提升策略》文中研究指明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城市体育节的发展历程、发展成效及困境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城市体育节发展经历了萌发期、平稳发展期和迅速发展期;城市体育节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主题从单一走向多元、凸显城市与地域特色、面向不同人群、促进城市体育产业发展;发展的困境主要包括:主办与承办主体单一、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品牌化建设亟待提升。据此,结合新时代城市发展趋势,提出城市体育节发展策略:保持城市体育节功能多样性、扩增城市体育节数量、城市体育节应体现民族与地域特色、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城市体育节、加强城市体育节品牌化建设。

万山果[2](2021)在《豫园灯会运作中的公私合营策略研究》文中认为

徐晛[3](2021)在《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节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

周芳[4](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的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提出村落体育表演是在独特村落地缘空间下产生,以身体动作、身体运动和身体表演为主要展现形式的民间体育活动,是中国式村落风土人情、价值观念、文化习俗和生活情趣在民族传统体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本论文运用逻辑分析、田野调查、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在对村落体育表演实践案例进行充分挖掘、整理基础上,深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村落体育表演的实践价值、生存困境和发展路径,为完善村落体育表演理论,指导村落体育表演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和美好生活实现,加快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论如下:1.村落体育表演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载体,也是宗教仪式人神对话的媒介和节庆活动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村落体育表演体现了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具有健身健体、教育教化、娱乐健心、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等价值;表现出表演动作模仿性、表演特色差异性和表演形式朴素性等三大特征;并按参与人员数量分为竞技对抗类、休闲娱乐类和信仰图腾类表演;按表演人数分为单人类、双人类和群体类表演;按照项目来源分为生产生活类、宗教祭祀类和军事训练类表演。2.村落体育表演呈现出表演目的由悦神祈禳转向娱人娱心、表演地点由朴素空间转向专业舞台、表演性质由全民表演转向专业表演、表演结构由完整呈现转向多元展示、表演功能由自娱自乐转向他者娱乐等变化指征,充分彰显了村落体育表演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价值。村落体育表演与乡村振兴具有互融互通关系,村落体育表演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基础和行动支持,以集体行动和个体行动两种方式推动乡村振兴实践;乡村振兴在村落体育表演中的现象表达主要体现在促进村落产业振兴、提升村落社会治理和加速村落文化共同体构建等层面。3.依据助力村落体育表演发展的主体差异,将村落体育表演分为精英引领型、政府推动型和自组织型。(1)袁窦村鼓子秧歌表演依靠村落精英的积极引领,袁窦村遵循“古村旅游+秧歌表演”的发展思路,将秧歌古村打造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并带动袁窦村由省级贫困村发展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袁窦村鼓子秧歌助推乡村振兴面临经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经营用地难以扩大;演员年龄老化,人才断档,高层次发展受制约等困境。(2)尚寨竹马表演依靠各级政府推动,尚寨村遵循“文化景观旅游+竹马表演”的发展思路,依托遗址文物、竹马文化残存复现,重构形成省级非遗民俗村,并带动了村落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尚寨竹马助推乡村振兴面临经费来源渠道少,村民功利性较强;文化自觉性弱,权益集中化严重,日常化发展受阻等困境。(3)大梭庄舞龙表演依靠村落自组织、借助村民文化惯习、自觉意识和项目魅力,大梭庄舞龙表演实现了自我传承、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但项目带动产业振兴和文化反哺作用尚需提高。大梭庄舞龙表演助推乡村振兴面临申报非遗评选意识弱;地方政府参与度不高,政策及经费支.持不足;管理组织不稳定;与教育、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等困境。4.精英引领型村落体育表演可通过寻求政府支持,对接社会需求,稳定精英团体,优化村落体育表演的品牌化、特色化和创新化发展。政府推动型村落体育表演可通过引导村落精英积极作为,合理开发村落体育表演文化;鼓励村落力量参与,借力村落旅游发展村落体育表演;拓展衍生产业,提高村民的文化自觉意识等优化路径。自组织型村落体育表演可通过加强自组织建设,提高村落体育表演核心竞争力;动员全员参与,筑牢村落体育表演的群众基础;获取政府帮助,提升村落体育表演的影响力等优化路径。研究提出了多元主体协同型村落体育表演类型,探讨了深化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村落体育表演的理念认同、强化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部门协同、明晰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责任分担等机制,并提出了拓展村落体育表演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空间,加大村落体育表演组织化、日常生活化融入,延续村落体育表演制度化、谱系化非遗传承,开展村落体育表演信息化、科学化创新发展和扩大村落体育表演竞赛化、标准化项目开发等路径选择。5.研究提出了(1)政府部门联动协作,促进村落体育表演发展;(2)村落精英主动参与,加快村落体育表演文化向村落文化产业转化;(3)积极引导村落体育表演自组织内生性发展,提高自我造血、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4)提升村落村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塑造良好的村落文化氛围;(5)借助商业化、产业化发展机遇,将村落体育表演与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相结合,促进村落文化和村落体育表演的良性发展;(6)专家学者科研助力,挖掘村落体育表演的文化价值,提高村落体育表演的文化影响力等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的六大发展保障体系。

姚路嘉[5](2020)在《中国登山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登山是极具社会影响、经济价值与象征意义的一项体育运动。在中国,登山起源于远古先民“山岳有灵”观念下的为祭祀而登的祭山传统,此后又发展出为获得审美体验而登、为修行而登、为休闲娱乐而登的各种登山形态。近代面对新的变局,中国登山积极吸收西方现代登山运动发展成果,融入时代潮流,衍生出了为救国而登、为育人而登、为文明而登的新形式。新中国成立后,在建国初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后奥运时代,登山又以为“站起来”而登、为“富起来”而登、为“强起来”而登的新面貌发挥着自身的积极影响。登山与中国古代封天祀地、山水寄情、登高抒怀、隐逸修行等种种文化元素产生关联,又在近现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登山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国家、社会、民生交织共进,承载着远超自身体量的符号象征和意义。当前关于中国登山的系统性的历史研究还存在很多空白,本文以中国登山的发展历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结合实地调研与系统分析、逻辑分析法,通过史料整理,结合相关访谈与实物资料,系统研究登山运动发展的史实脉络,深入分析不同时期的登山观念与登山实践,阐发其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与未来趋势,进而明晰其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传承民族攀登精神,为登山事业发展提供文化资源与智力支持。研究结论认为:第一,中国登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先民的山岳崇拜活动。出现了祭祀登山、登山赏景、入山修行等形式。古代山岳攀登呈现出寓“家国”于登山、寓“进取”于登山、寓“修身”于登山的特征;第二,近代登山成为适应工业社会的一项体育运动、一种教育过程以及一种现代文明的休闲娱乐方式。登山在中国的社会影响逐渐扩大,其价值和功能逐步被人们所体认,为此后登山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三,登山运动在建国初期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登山运动首先经历了“为站起来而登”的发展阶段。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实施与深入,登山走向“为富起来而登”,为创造社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贡献力量。在后奥运时代特别是体育强国战略实施的新时期,登山成为建设体育强国,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助力。现代中国登山的发展,体现出“献身国家事业,高扬英雄主义”、“注重改革创新,助力国民经济”、“紧随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发展”三大时代特征;第四,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登山事业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实现新的跨越;第五,登山运动是传统文化与国家记忆传承的重要载体,起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的积极作用;第六,攀登精神是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激扬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助力,是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激扬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助力;最后,登山事业是兼容并包、功能多元的社会活动,为其进一步发展留下了广阔空间。未来中国登山将与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精准扶贫、边疆治理等事业深度对接,创造出更大的社会影响。

刘鹏[6](2020)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改变,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将体育产业发展核心指标纳入全国卫生城市评选体系,鼓励实施“体育+”行动,促进融合发展。山东省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是新业态下产业融合发展的“试验田”,山东省作为体育和文化强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研究山东省体育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既是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产业发展的理论探索,又是对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体育文化健康消费,扩大山东省体育文化传播,从而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体育文化的切实举措,对完善体育文化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描述分析,了解现阶段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内容、融合问题、融合模式、融合机理;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进行融合度的测算;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进行市场规模的测评,从政府、市场两方面提出促进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为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从融合内容、融合问题、融合模式三个方面对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中,融合内容包括赛事与文化、民俗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文化旅游、体育与健身休闲、体育与文化相关制造、体育与文化建筑、体育与文化传媒、体育彩票。融合问题包括经济推动不足,相关人才外流、人们思维观念、消费意识的制约性、产业链缺乏有效的衔接、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模式、产品单一、体育赛事与中低端市场需求难以融合,品牌影响力不足。融合模式包括路径融合模式与重构融合模式,路径融合模式主要有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三种,重构融合模式主要有延伸融合、渗透融合、重组融合三种。(2)通过对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机理进行分析,包括动因、条件、效应三个方面。其中,动因包括内在动因、外在动因,内在动因包括满足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外在动因包括政策导向、产业消费升级导向。条件包括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关联度较高、满足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需要。效应包括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在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动因、条件、效应等加快了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速度。(3)以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为评价原则,选取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度进行测算,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整体融合度为0.9295,保持着较好的融合态势。(4)通过构建VAR模型解析了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程度,结果显示两者相互影响,但是体育产业的影响效果相对较大。根据Granger(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山东省文化产业不是体育产业的格兰杰原因,体育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格兰杰原因。山东省文化产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虽会促进体育产业市场规模的发育,但作用力却不够明显,山东省文化产业市场规模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山东省体育产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文化产业市场规模的扩大,作用力较明显。(5)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从政府、企业两方面提出促进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其中,政府方面包括政策变革、条件变革、引导变革、动力变革、方式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企业方面包括行动理念创新、发展战略创新、经营管理创新。山东省政府和企业应该在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调整定位,相互匹配,从而推动产业健康融合发展。

吴莹莹[7](2018)在《我国大型体育节事活动赋值与实证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体育旅游的国家政策,例如《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节事作为体育旅游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得到大力支持与发展。本文主要将节事活动进行一个赋值研究,首先,赋值在计算机数学领域指的是给代数式中的某一些字母赋予一定的特殊值,从而达到便于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本文中,赋值取赋予属性价值之意,例如将大型体育节事赋予体育会展、体育赛事以及体育节庆这三个属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节事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内体育节事和大型体育节事的分类、特征及功能进行赋值,并给大型体育节事活动进行操作定义,从而研究体育节事,并以中国体育旅游体育文化博览会、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以及国际少林武术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为大型体育节事活动更好地开展提供理论建议。首先对节事活动和体育节事活动的相关概念、分类、特点等基本理论进行赋值研究,研究认为节事活动可定义为“利用节日庆典进行规划开发的具有文化特色的并且吸引人民群众参与的活动”。节事活动的分类可以赋予其内容、规模等属性,节事活动的特征可以赋予其参与性、文化性、多样性等多个属性。体育节事活动即精心规划的以体育为主题的各种宣扬体育文化的庆典和活动。体育节事活动的特征同样可被赋予文化性、参与性等多重属性。其次对大型体育节事活动进行操作定义、分类、特征、功能分析,本文将大型体育节事活动操作定义为“主要由国家单位主办,地方单位协办,并且基本囊括全国各行省参与的以体育为主题的赛事、节庆和会展,称为大型体育节事活动”。本文主要将大型体育节事活动赋予体育赛事、体育会展和体育节庆这三个属性,并且赋予大型体育节事活动规模大、影响力大、关注度高这三点特殊属性,以及将大型体育节事活动功能赋予其有利于弘扬体育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等多个价值属性。本文对大型体育节事活动的会展、赛事、节庆各举一个案例实证,论证大型体育节事活动被赋予的能够深化地区体育文化对外的交流、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地方的软硬设施、提高城市美誉度、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属性成立。我国大型体育节事活动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些许不足,其中我国体育节事活动方面专家稀缺,大型品牌节事活动较少,本文建议加快构建体育节事活动理论体系的建设,对体育节事活动相关研究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借鉴多学科研究方法进行探索和应用,以体育节事活动的理论为依据,对体育节事活动的策划、管理等提供具有操作意义的框架和理论支撑。

宋敏芳[8](2017)在《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将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打造基于山东省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基础上的体育文化产业品牌,既是时代的强烈要求,也是促进山东省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综合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分析国内外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各个业态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了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原则、目标与任务、主要内容、发展步骤与措施的具体路径。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山东省各地区形成了18项特色品牌赛事,2014—2016年共承办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31项,建成了两个国家级、三个省级体育文化用品制造基地,2016年体育彩票业位居全国第三,表明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文化用品制造业、体育彩票业是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2.山东省仅有8家体育中介公司,体育文化传播以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为主,仅有威海国际渔具博览会一项具有代表性的体育会展,反映出体育中介与培训服务业、体育传媒业、体育会展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3.山东省共有178项特色民俗体育文化项目,体育节庆文化、滨海体育文化、山岳体育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第二体育旅游大省,极具开发潜力。4.依据影响因子高低,影响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依次为:体育文化产业结构因素、文化因素、市场因素、地域布局因素、政策法规因素、创新能力因素、人才因素、观念意识因素等。表明调整产业结构是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路径。5.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应遵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新发展、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集聚发展、非均衡协调等原则,综合多元地进行开发。6.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初步建设体育文化产业结构合理、体育文化产业体系完善、多元化产业基地不断增多、体育文化产业基金充足、智慧体育文化体验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产业强省。具体目标为加大体会展业、体育建筑设计、体育中介与培训服务业等现代体育服务业在体育文化产业体系中的比重;培育2-3个国际化体育精品赛事以及旅游景区;形成3-4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40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打造“互联网+体育文化产业”平台。7.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是:重点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文化用品制造业、体育彩票业等产业;特色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体育文化旅游业、体育会展业等产业;培育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剑华中心滑雪制品有限公司等特色体育龙头企业。8.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建议的重点内容是:加强品牌建设、创新融合发展、打造体育文化体验园、培育发展新兴业态。9.本研究提出的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调整体育文化产业结构;深化体育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构建和谐体育文化产业市场;扩大居民体育消费;优化体育文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体育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提高创新能力;整合体育文化资源,打造山东特色体育文化产业品牌;打造“互联网+体育”模式;充分引进培养体育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等措施可为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方法支撑。

张丽[9](2016)在《天水伏羲文化节旅游发展调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新的旅游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节庆旅游成为旅游新形式的“宠儿”。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发展节庆活动短短30年以来,各种节庆活动已经过万,全国各地几乎每个县市都有节庆活动,但是许多节庆活动往往举办届数不长,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更是屈指可数,学术界对节庆旅游研究也存在不足。鉴于此,本文总结了节庆旅游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了节庆、节庆旅游、节庆旅游资源的相关概念,并根据当前研究介绍了节庆旅游特点、相关分类和论文写作的五大相关理论,包括要素禀赋理论、产业关联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分析了节庆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制定了节庆旅游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专家发放问卷,用SPSS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节庆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以天水伏羲文化节为案例进行分析,分析了天水伏羲文化的内涵、价值以及节庆的历史沿革以及天水伏羲文化节旅游开发背景和发展现状,并对天水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实地调研,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问卷,找出伏羲文化节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加强区域合作、明确天水旅游形象、整合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加大宣传方式与力度以及处理好政府与居民关系建议,以期促进天水伏羲文化节健康持续发展。

邓建伟[10](2014)在《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发展研究 ——以潍坊国际风筝会和泰山国际登山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节庆在我国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异军突起,各种题材的节庆旅游层出不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体育节庆活动作为节事活动的一种,由于体育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化等功能,不仅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旅游吸引物、形象塑造者角色,还由于其周期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等特点,成为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山东省作为我国的旅游大省和竞技体育强省,其体育节庆活动的发展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领先于其他兄弟省份,现有的“潍坊国际风筝会”与“泰山国际登山节”更是堪称国内体育节庆活动发展的典范,具有较大的代表性。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急剧变革、科技的日新月异,体育节庆活动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也面临着新的问题,研究和分析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对我国体育节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整理与分析,首先界定了体育节庆活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发展的地域分布、节庆类别、资源概况以及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以山东省大型体育节庆活动为例,探讨了大型体育节庆活动的发展特色,客源结构、感知价值和综合效益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发现: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的开展热情较高,各地均有一定数量的节庆举办,其大型体育节庆活动已初步形成了以节庆本位优势为突破口,以体育主题赛事为助推力,以地区特色节庆活动和时尚创新节庆活动为表现形式,实行节庆活动条块分割的安排策略等节庆特色。以此同时,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的发展也存在着以下问题:缺乏统一规划,节庆主题重复开发严重;过度依赖政府,节庆后期发展乏力;运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标志性体育节庆活动;民俗体育功能异化,群众基础流失严重等问题。对策:由省一级政府统筹规划,建立协同运作机制;创新节庆运作模式,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强化节庆品牌意识,实施专业化运营;倡导“整体性保护”发展模式,鼓励城乡共同参与。旨在促进区域体育节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体育节庆活动的相关机构、组织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试论节庆性竞赛活动的效益与社会学特征——以泰山国际登山节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节庆性竞赛活动的效益与社会学特征——以泰山国际登山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城市体育节发展成效、困境及提升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体育节的内涵界定
2 城市体育节的发展历程
    2.1 萌发期:2000年以前
    2.2 平稳发展期:2000—2008年
    2.3 迅速发展期:2009年至今
3 城市体育节的发展成效及困境
    3.1 城市体育节发展成效
        3.1.1 城市体育节的主题从单一走向多元
        3.1.2 城市体育节凸显城市地域特色
        3.1.3 城市体育节面向不同人群
        3.1.4 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城市经济
    3.2 城市体育节发展困境
        3.2.1 城市体育节主办与承办主体单一
        3.2.2 区域城市体育节发展不均衡
        3.3.3 城市体育节品牌化建设尚有空间
4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体育节的发展策略
    4.1 保持城市体育节功能多样性
    4.2 扩增城市体育节的数量
    4.3 城市体育节应体现民族与地域特色
    4.4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城市体育节
    4.5 加强城市体育节品牌化建设
5 结语

(4)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的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依据和意义
        一、研究依据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创新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表演理论
        二、社区理论
        三、社会变迁理论
        四、文化资本理论
第二章 村落体育表演论略
    第一节 村落体育表演本体论
        一、村落体育表演概念
        二、村落体育表演源流
        三、村落体育表演本质
    第二节 村落体育表演的演进
        一、古代社会村落体育表演
        二、近代社会村落体育表演
        三、当代社会村落体育表演
    第三节 村落体育表演的分类
        一、按照表演目的分类
        二、按照表演人员数量分类
        三、按照表演项目来源分类
    第四节 村落体育表演的特征
        一、表演动作的模仿性
        二、表演特色的差异性
        三、表演形式的朴素性
    第五节 村落体育表演的价值
        一、健身健体价值
        二、教育教化价值
        三、娱乐健心价值
        四、社会治理价值
        五、经济发展价值
        六、文化传承价值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乡村振兴与村落体育表演的内在逻辑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阐释
        一、乡村振兴发展历程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维度
    第二节 乡村振兴中的村落体育表演
        一、乡村振兴为村落体育表演提供发展环境
        二、乡村振兴为村落体育表演提供发展契机
    第三节 村落体育表演中的乡村振兴
        一、村落体育表演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依据
        二、村落体育表演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形式
        三、村落体育表演中的乡村振兴现象表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个案
    第一节 个案选择原则与方法
        一、个案选取原则
        二、个案选取方法
    第二节 个案一: 山东商河袁窦村鼓子秧歌
        一、田野概况
        二、袁窦村鼓子秧歌表演
        三、袁窦村鼓子秧歌源起
        四、社会变迁视域下的袁窦村鼓子秧歌发展历程
        五、袁窦村鼓子秧歌的文化内涵
        六、精英引领: 乡村振兴中袁窦村鼓子秧歌表演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个案二: 山东邹城尚寨竹马
        一、田野概况
        二、尚寨竹马表演
        三、尚寨竹马源起
        四、社会变迁视域下的尚寨竹马发展历程
        五、尚寨竹马的文化内涵
        六、政府推动: 乡村振兴中尚寨竹马表演的路径选择
    第四节 个案三: 山东祝阳大梭庄舞龙
        一、田野概况
        二、大梭庄舞龙表演
        三、大梭庄舞龙源起
        四、社会变迁视域下的大梭庄舞龙发展历程
        五、大梭庄舞龙的文化内涵
        六、自组织: 乡村振兴中大梭庄舞龙表演的路径选择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发展路径优化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发展的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基本原则
    第二节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发展路径的优化设计
        一、精英引领型村落体育表演发展路径的优化设计
        二、政府推动型村落体育表演发展路径的优化设计
        三、自组织型村落体育表演发展路径的优化设计
        四、多元主体协同型村落体育表演发展路径的创设
    第三节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发展路径的运行保障
        一、政府部门联动协作
        二、村落精英主动参与
        三、村落自组织积极发展
        四、村落文化认同增强
        五、村落文化产业发力
        六、专家学者科研助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5)中国登山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以“事件”为线索的登山史研究
        二、以“地域”为线索的登山史研究
        三、以“人物”、“人群”为线索的登山史研究
        四、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访谈法
        三、实地考察法
        四、逻辑分析法与系统分析法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登山在古代中国的出现与发展
    第一节 山岳有灵: 为祭祀而登
        一、崇山观念的孕育与产生
        二、作为神秘仪式的祭山与封禅
    第二节 山川宜赏: 为审美而登
        一、山岳审美价值的发掘
        二、登山赏景与登高抒怀
    第三节 山中宜修: 为修行而登
        一、“山中宜修”观念的由来
        二、道士入山修行与僧人登山行脚
    第四节 山水之乐: 为享乐而登
        一、宋明以来社会观念的转变
        二、作为休闲生活的山岳攀登
    第五节 中国古代登山的历史特征分析
        一、登高小天下: 寓“家国”于登山
        二、山高人为峰: 寓“进取”于登山
        三、山中有真意: 寓“修身”于登山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代中国对西方登山运动的借鉴与自我探索
    第一节 “不容外族探险”: 为救国而登
        一、对西方探险文化的吸收与借鉴
        二、近代中国登山探险家的探索
    第二节 培育“体国经野之心”: 为育人而登
        一、对户外教育理念的吸收与借鉴
        二、近代中国户外教育的探索
    第三节 倡行“新风尚”: 为文明而登
        一、对“文明”的崇尚与学习
        二、近代休闲登山在中国的实践
    第四节 近代中国登山的特征分析
        一、倡导体育救国,融入时代洪流
        二、注重登山育人,融入教育过程
        三、提倡文明观念,促进健康休闲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中国登山运动的发展与变迁
    第一节 只为国旗飘扬: 为“站起来”而登
        一、“为国攀登”的登山运动发展指导思想的确立
        二、两次珠峰攀登的历史壮举
    第二节 参与“两个文明”建设: 为“富起来”而登
        一、改革开放事业引领下的登山运动新思路
        二、山峰对外开放、商业登山与驴友论坛的初兴
    第三节 走向伟大复兴: 为“强起来”而登
        一、新时期的登山运动发展观
        二、特殊时期的珠峰攀登与户外产业的新超越
    第四节 现代中国登山发展特征分析
        一、献身国家事业,高扬英雄主义
        二、注重改革创新,助力国民经济
        三、紧随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的中国登山未来展望
    第一节 创新发展视域下的中国登山
        一、中国登山创新发展的历史传统与当代理念
        二、以创新发展为内核,实现登山事业动能新旧转换
    第二节 协调发展视域下的未来中国登山
        一、中国登山协调发展的历史传统与当代理念
        二、以协调发展为网络,挖掘登山经济社会效益
    第三节 绿色发展视域下的未来中国登山
        一、中国登山绿色发展的历史传统与当代理念
        二、以绿色发展为灵魂,打造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
    第四节 开放发展视域下的未来中国登山
        一、中国登山开放发展的历史传统与当代理念
        二、以开放发展为视野,加强国际交流推进路带建设
    第五节 共享发展视域下的未来中国登山
        一、中国登山共享发展的历史传统与当代理念
        二、以共享发展为主旨,依托山岳空间实现共建共享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附录A 本研究搜集的旧刊物中的相关登山史料
    A1 《爬山运动在欧洲》
    A2 《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涉水》
    A3 《幽山莫梯纪游》
    A4 《各种不同的旅行》
    A5 《伟大的祖国山河》
    A6 《黄山之游》
    A7 《识得庐山面目真》
    A8 《龙潭山》
附录B 本研究搜集的旧书籍中的相关史料
    B1 《埃菲尔士峰探险记》
    B2 《西北的探检事业》
    B3 《西北的地理环境与探检生活》(一)
    B4 《西北的地理环境与探检生活》(二)
    B5 《世界最高峰的探险——科学没有战胜自然》
附录C 本研究访谈过程中收集的口述资料
    C1 和进海先生
    C2 尹逊平先生
    C3 扎西次仁先生
    C4 林伟宁女士
附录D 本研究调研过程中搜集的档案文献材料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理论基础
        1.2.3 国内相关研究
        1.2.4 国外相关研究
        1.2.5 文献述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数理统计法
        2.2.3 灰色关联分析法
        2.2.4 VAR模型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3.1.1 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政策背景
        3.1.2 融合内容
        3.1.3 融合问题
        3.1.4 融合模式
    3.2 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机理分析
        3.2.1 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分析
        3.2.2 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分析
        3.2.3 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效应分析
    3.3 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度测评
        3.3.1 测评原则
        3.3.2 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测算方法的选取
        3.3.3 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度的测算
        3.3.4 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程度评价
    3.4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3.4.1 政府方面
        3.4.2 企业方面
4 结论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7)我国大型体育节事活动赋值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资料法
        1.3.2.2 专家访谈法
        1.3.2.3 案例分析法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节事活动的综述
    2.2 关于体育节事和大型体育节事的综述
    2.3 关于境外体育节事的概述
3 节事活动与体育节事活动
    3.1 相关概念
        3.1.1 赋值
        3.1.2 活动
        3.1.3 节事活动
    3.2 节事活动的分类赋值
        3.2.1 主题属性
        3.2.2 内容属性
        3.2.3 规模属性
        3.2.4 组织者属性
        3.2.5 产生属性
        3.2.6 参与属性
        3.2.7 内容属性
    3.3 节事活动的特点赋值
    3.4 节事活动的功能赋值
        3.4.1 塑造主办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
        3.4.2 加快当地基础设置建设进程,加速相关产业发展
        3.4.3 加快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弱化旅游淡旺季带来的差别影响
        3.4.4 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加快精神文明建设
        3.4.5 使参与者在精神上放松,获得快乐
    3.5 节事活动的发展
        3.5.1 国际节事活动的发展历程
        3.5.2 我国节事活动的发展状况
    3.6 体育节事活动概述
        3.6.1 体育节事概念操作定义
        3.6.2 体育节事活动的内涵
        3.6.3 体育节事活动的分类赋值
        3.6.4 体育节事活动的特点赋值
4 我国大型体育节事活动
    4.1 我国大型体育节事活动内涵
    4.2 我国大型体育节事活动的分类赋值
        4.2.1 大型体育会展属性
        4.2.2 大型体育竞赛属性
        4.2.3 大型体育节庆属性
    4.3 我国大型体育节事活动的特征赋值
        4.3.1 规模大
        4.3.2 影响力大
        4.3.3 关注度高
    4.4 我国大型体育节事活动的功能赋值
        4.4.1 弘扬体育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4.4.2 提高举办地知名度,体育活动成为城市代名词
        4.4.3 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设施的建设
        4.4.4 增加体育旅游产业收益
    4.5 我国大型体育节事活动的发展趋势
5 我国大型体育节事活动实证
    5.1 会展类体育节事活动——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
        5.1.1 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概况
        5.1.2 运营内容
        5.1.3 节事效应
    5.2 赛事——北京国际马拉松赛
        5.2.1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概况
        5.2.2 运营内容
        5.2.3 节事效应
    5.3 节庆——国际少林武术节
        5.3.1 国际少林武术节概况
        5.3.2 运营内容
        5.3.3 节事效应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各省市地区加快打造地区品牌体育节事
        6.2.2 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
        6.2.3 创立体育节事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2017 体育两博会概况
致谢

(8)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体育文化产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体育文化产业的分类
        1.3.3 国外研究现状
        1.3.4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实地调研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3.1.1 体育竞赛表演业
        3.1.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
        3.1.3 体育文化旅游业
        3.1.4 体育文化用品制造业
        3.1.5 体育会展业
        3.1.6 体育建筑设计
        3.1.7 体育文化传媒业
        3.1.8 体育中介与培训服务业
        3.1.9 体育彩票业
        3.1.10 其他体育文化产业概况
    3.2 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3.2.1 产业结构因素
        3.2.2 文化因素
        3.2.3 市场因素
        3.2.4 地域布局因素
        3.2.5 政策法规因素
        3.2.6 创新能力因素
        3.2.7 人才因素
        3.2.8 观念、意识因素
    3.3 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3.3.1 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3.3.2 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原则
        3.3.3 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与任务
        3.3.4 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内容
        3.3.5 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步骤与措施
第4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完成的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9)天水伏羲文化节旅游发展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节庆旅游特点与分类
    2.3 节庆旅游相关理论
3 节庆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节庆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3.2 节庆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
    3.3 因子分析法过程
4 天水伏羲文化节旅游发展现状调研
    4.1 天水伏羲文化内涵
    4.2 天水伏羲文化节的发展沿革
    4.3 天水伏羲文化节旅游开发背景以及发展现状
    4.4 天水伏羲文化节开发现状调研
5 天水伏羲文化节旅游发展对策
    5.1 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客源市场
    5.2 明确天水旅游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5.3 整合天水旅游资源
    5.4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5.5 加大节庆宣传力度与丰富节庆宣传方式
    5.6 处理好政府与居民的关系
6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发展研究 ——以潍坊国际风筝会和泰山国际登山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体育节庆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1.1.2 体育节庆活动品牌竞争日趋激烈
        1.1.3 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2 文献综述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本研究的创新点
        2.1.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2.1.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1.3 现有研究的不足
        2.1.4 本研究的创新点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关于节庆
        2.2.2 关于体育节庆活动
        2.2.3 关于大型体育节庆活动
3 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的发展概况
    3.1 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的发展历程回顾
        3.1.1 初创期(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3.1.2 成长期(20 世纪 90 年代)
        3.1.3 成熟期(步入 21 世纪后)
    3.2 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的基本情况
        3.2.1 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的分布情况
        3.2.2 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的分类情况
    3.3 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的发展的资源情况
        3.3.1 自然资源情况
        3.3.2 人文资源情况
    3.4 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存在的问题
        3.4.1 缺乏统一规划,节庆主题重复开发严重
        3.4.2 过度依赖政府,节庆后期发展乏力
        3.4.3 运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标志性体育节庆
        3.4.4 民俗体育功能异化,群众基础逐渐流失
4 案例分析:山东省大型体育节庆活动
    4.1 潍坊国际风筝会
        4.1.1 潍坊国际风筝会简介
        4.1.2 潍坊国际风筝会节庆内容
        4.1.3 潍坊国际风筝会特色探析
    4.2 泰山国际登山节
        4.2.1 泰山国际登山节简介
        4.2.2 泰山国际登山节节庆内容
        4.2.3 泰山国际登山节特色探析
    4.3 山东省大型体育活动的客源情况
    4.4 山东省大型体育节庆活动的旅客感知价值情况
    4.5 山东省大型体育节庆活动的综合效益情况
        4.5.1 体育节庆活动的经济效益
        4.5.2 体育节庆活动的社会效益
5 研究结论与发展对策
    5.1 研究结论
    5.2 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的发展对策
        5.2.1 政府统筹规划,建立协同运作机制
        5.2.2 创新节庆运作模式,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
        5.2.3 强化节庆品牌意识,实施专业化运营
        5.2.4 倡导“整体性保护”发展模式,鼓励城乡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与科研项目

四、试论节庆性竞赛活动的效益与社会学特征——以泰山国际登山节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城市体育节发展成效、困境及提升策略[J]. 陶恩海,程传银,温阳.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1(10)
  • [2]豫园灯会运作中的公私合营策略研究[D]. 万山果. 华东政法大学, 2021
  • [3]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节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徐晛. 浙江农林大学, 2021
  • [4]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体育表演的发展路径研究[D]. 周芳.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5]中国登山史研究[D]. 姚路嘉. 曲阜师范大学, 2020
  •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山东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刘鹏.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我国大型体育节事活动赋值与实证研究[D]. 吴莹莹. 赣南师范大学, 2018(01)
  • [8]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D]. 宋敏芳. 曲阜师范大学, 2017(02)
  • [9]天水伏羲文化节旅游发展调查研究[D]. 张丽. 西北师范大学, 2016(06)
  • [10]山东省体育节庆活动发展研究 ——以潍坊国际风筝会和泰山国际登山节为例[D]. 邓建伟. 山东体育学院, 2014(03)

标签:;  ;  ;  ;  ;  

节庆竞赛的效益及社会学特征——以泰山国际登山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