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引入绿肥及其栽培技术的观察

果园引入绿肥及其栽培技术的观察

一、果园绿肥引种观察及其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杨伟[1](2019)在《基于SWOT分析的彬州市樱桃产业发展初步研究》文中提出彬州市海拔较高、土层深厚、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主产的苹果、梨等水果闻名省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樱桃产业在该市逐渐发展壮大。该地区气候条件较为优越,生产的樱桃品质佳,口感好,市场价格较其他水果优势明显,政府部门看到了樱桃产业的前景,部分果农尝到了甜头,开始扩大种植面积,而且呈逐年增大趋势。但在大力发展樱桃产业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困难和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调研彬州市各镇樱桃产业发展概况,组织部分专业合作社、果品营销经纪人、果农代表等座谈交流,征求相关专家建议意见后指出彬州市发展樱桃产业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并制定了本地樱桃产业发展短期及长期规划,结果将为樱桃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1)指出了彬州市樱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盲目性大;苗木质量差;品种结构乱;整形修剪技术落后;技术普及难;产业化程度低;资金投入少;反季节成本高;有机肥源缺;抗灾能力差;适应市场慢;销售渠道窄;企业带动弱;产品附加值低。(2)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配合调控,扩大栽植面积;集约流转,建高标准示范园;推广技术,提高果园产量;严格操作,提升果品品质;项目支持,鼓励企业生产;鼓励投资,发展设施农业;补贴引导,推动农村电商;减损增效,深化贮藏加工;扶持合作,促进鲜果产销;协调资金,推动产业化发展;降低风险,实施果园保险;建立机制,保障质量追溯。(3)应用SWOT方法总结了彬州市樱桃产业发展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并剖析了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权衡利弊后做了彬州市樱桃产业发展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从优化生产布局、建设高标准示范园、广辟有机肥源、培训果农、扶持果业合作社、壮大果业企业等关键环节入手,为该市樱桃产业发展指出了方向,也为自然条件类似,经济基础实力相当的地区樱桃产业发展提供参考。(4)用彬州市所产的油页岩矿粉,围绕红灯樱桃干粗及果实品质多个指标,做了为期一年的肥效对比试验,为油页岩矿粉在樱桃、苹果、梨等果树,甚至粮食、花卉等作物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张越[2](2018)在《泰兴银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泰兴银杏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泰兴先民辛勤劳动的产物。千百年来,泰兴人民对银杏情有独钟,在银杏种植栽培和加工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泰兴特色饮食文化的内涵。因泰兴古银杏群落自然景观留存完好,文化传统特色鲜明,已经获批为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因此,对泰兴银杏文化遗产进行专题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章论述了泰兴银杏的起源发展历程。分析了泰兴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质地貌特征,以及当地气候、土壤、水文特点,探讨了银杏生长习性和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对大量地方志等文史资料的搜集查阅,梳理了泰兴银杏从唐至今的发展历程,根据其历史演变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和民国至今三个历史时段,分析了其栽培技术的变化和特点。第二章探讨了泰兴银杏文化遗产的现状。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梳理了泰兴古银杏的数量、分布及特征,概述了银杏栽培系统和生产管理模式,并从食用、药用、其他加工利用以及旅游开发利用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泰兴银杏的加工与利用。从银杏生活习俗和祭祀习俗两个方面对泰兴银杏文化遗产系统进行了总结。第三章在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泰兴银杏文化遗产目前存在的四大问题:从农业系统本身角度来看,银杏古树生长环境堪忧且银杏种植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从政府部门保护和扶持角度来看,银杏古树保护法规与档案建立并不健全,古树保护资金短缺,优惠政策不尽到位;从市场意识及经营管理来看,市场意识薄弱、生产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无序、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开发相对滞后;从保护及开发利用意识来看,银杏古树保护意识缺乏,品牌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建设投入不足等等。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最后一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从农业系统本身来看,要改善银杏古树的生长环境,改善银杏种植和产业结构;从政府部门的保护和扶持力度来说,首先要建立健全银杏古树保护法规与档案,其次要多渠道加大古树保护资金投入,还有各项优惠政策要落实到位;从市场意识及经营管理来说,要增强市场意识、提高银杏生产管理水平、有序经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从保护及开发利用意识来说,首先要增强银杏古树保护意识,其次要提高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还要加大旅游建设投入等。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细致地梳理了泰兴古银杏保存的数量、分布及特征,分析了泰兴银杏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四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罗艺[3](2017)在《金柑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示范》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力消耗巨大、抗风险性差,急需用国际前沿科技、现代新型信息技术进行武装改造。互联网深入应用到各行各业,通过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系统的的构建,能有效帮助现代农业公司实“公司+农户”的分散式经营管理模式,将为我国农产品生产力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由以下五个方面组成:1、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立。基于网络平台,并对金柑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系统的软件功能进行分析并提出系统运行需要的硬件设备。金柑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系统,能够有序的、可持续运行,为柑橘产业金柑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系统提供模版,对整个柑橘产业链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体系起到示范作用。2、金柑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系统的示范。建设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具有智能推理决策功能、技术先进的专家远程在线指导系统,对金柑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需求做出分析,确定系统应具备的功能。从金柑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系统运行的软件功能和硬件建设两方面,建立集成完整性标准化的栽培管理数据库。3、金柑种植管理信息的分析和确定。通过以金柑为例,对金柑品种信息进行介绍,并通过试验分析了标准化生产过程中适宜生长的条件,制定出了标准化管理周年历,附备常用药剂的制备方式。与此同时,采用物联网和传感器等信息技术对试点浏阳官渡的金柑生长过程进行信息记录,并进行远程监控,确保金柑始终处于适宜的条件下种植。4、金柑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系统的运行。金柑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系统在对现有先进栽培技术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依次按照制定标准、精准执行、定期巡查、远程处理的流程,实现对种植基地现场工作的标准化;全面监测种植基地作物生长,农业专家远程精细化指导农业生产。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金柑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对农场自然参数的全面采集,异构数据资源的集成与整合,农业企业对分散各地的农场进行远程、精细、标准的生产管理,农户诉求问题与技术专家的快速对接,通过标准化种植管理系统在现有金柑先进栽培技术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设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具有智能推理决策功能、技术先进的专家远程在线指导系统,形成完整的标准化种植管理数据库。实现管理规范化、种植标准化和执行精细化,有利于促进种植企业向规模化、技术化的种植模式转型。

李昕升[4](2015)在《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瓜起源于美洲,学名Cucurbitamoschata,Duch.,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性草本植物。南瓜在中国的产地不同,叫法各异,南瓜无疑是该栽培作物最广泛的叫法。南瓜是中国重要的蔬菜作物,是中国菜粮兼用的传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经由欧洲人间接从美洲引种到中国,已有500余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是世界南瓜的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南瓜的栽培面积很广,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产量颇丰,南瓜除了作为夏秋季节的重要蔬菜,还有诸多其他妙用。本研究属于农业史(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的研究范畴,以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重点分析南瓜的起源、世界范围的传播、品种资源、名称考释,中国引种的时间、引种的路线、推广的过程、生产技术的发展、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引种和本土化的影响等,力求全方位、动态的展现南瓜在中国引种和本土化的全貌。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科学(GIS)技术的运用,尽可能地将历史时期南瓜种植分布情况地图化,以便更清晰、直观的呈现南瓜种植的时空演变。顾名思义,“引种”是指美洲作物南瓜从域外引种到中国,包括引种的时间、路径、过程等相关问题。“本土化”则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推广本土化,南瓜从引种到中国以后,通过多种方式、路径在中国推广,从最初引种的东南沿海、西南边疆推广到各大地区,并逐步覆盖全国,南瓜的推广本土化过程不但使南瓜在全国迅速普及,而且也导致南瓜主要种植区发生了时空的变迁,推广本土化最为重要,南瓜很快成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作物,推广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基本完成;第二,技术本土化,虽然南瓜的生产技术与加工、利用技术在美洲历史悠久,但是没有随着南瓜引种到中国而一同传入,完全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传统瓜类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南瓜生产技术体系和加工、利用技术体系,技术本土化最为复杂,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民国以来继续发展,改革开放之前基本完成;第三,文化本土化,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狭义的文化,南瓜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南瓜民俗的兴起,到南瓜文学的传播,再到南瓜精神的扩散,南瓜文化从属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文化本土化最为深入人心,是当今国人不知南瓜为域外作物的重要心理原因,文化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发展最快,达到了高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乃至到了今天都从未停止。推广本土化、技术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研究也主要从这三个层面展开。美洲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南瓜的起源中心,南瓜在美洲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前哥伦布时代,南瓜已经是美洲印第安农业的主要农作物,对南瓜的生产和利用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南瓜随着欧洲向美洲殖民、探险、宗教传播的高潮,先传入欧洲,并经由欧洲人之手传遍世界各地。中国可能是在16世纪初期由葡萄牙人首先引种到东南沿海,稍晚西南边疆也独立从印度、缅甸一带引种南瓜。由此,南瓜迅速在中国内地推广,南瓜与其他美洲作物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除了个别省份基本上都是在明代引种的,17世纪之前,除了东三省、台湾、新疆、青海、西藏,其他省份南瓜栽培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入清以来南瓜在各省范围内发展更加迅速,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逐渐成为南瓜主要产区。新中国成立之后,南瓜产业发展有序而规范,文革时期南瓜生产进入停滞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南瓜产业才再次焕发生机,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南瓜的生产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才是推动南瓜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南瓜拥有丰富的基因库,品种、形态非常多样,生物多样性极其突出,堪称“多样性之最”,因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南瓜称谓混乱、名实混杂,以及正名与别称长期共存的现象,对南瓜的名称进行考释,可以理清其命名原由等问题。同时,南瓜与同为南瓜属的美洲同源作物笋瓜、西葫芦的对比以及对南瓜的品种资源的梳理,都有助于更准确的认识南瓜本土化过程。南瓜传入中国不久,劳动人民便通过认真观察、总结,创新出了关于的南瓜的选种育种、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的一整套栽培技术体系,以及贮藏、食用、药用和饲用等多方面的南瓜加工、利用技术体系,体现了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我国传统农业的包容性,这些关于南瓜的技术经验和基本成就,对于现代南瓜生产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是我国重要的农业遗产。即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南瓜技术成就,受现代自然科学影响越来越深,也还是能看出传统技术深深的烙印。南瓜是美洲作物中的“急先锋”,引种和本土化速度为美洲作物之最,有着深刻的动因:前提因素是自然生态因素(生态适应性、生理适应性),最重要因素是救荒因素,移民因素是加速因素,经济因素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因素且作用越来越大,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南瓜引种和本土化产生了诸多影响,意义深远:对救荒、备荒的影响是南瓜在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影响,在全国任何地区均是如此,养活了无数的人口;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蔬菜作物结构,完善了传统农业种植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是对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影响,历史上就从来不乏依靠南瓜牟利的人群,如今,南瓜产前—生产—加工—市场,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构成了南瓜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晚明以降南瓜就一直是重要的中药材,不但充实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更在救死扶伤方面建树颇多,对传统医学影响很大;最后便是对文化的影响,南瓜文化丰富多彩,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多样的文化符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张福平,陈蔚辉,刘谋泉,陈焕彬,吴远清[5](2014)在《莲雾采前管理及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文中认为果实的采前管理与果实的品质和耐贮性关系密切。介绍了莲雾结果树的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采前管理技术,同时介绍了莲雾商品生产的采后处理技术,包括果实的适时采收、分级、预冷、保鲜处理等重要环节,为莲雾的商品化生产提供相应的标准化操作规范。

田惠[6](2007)在《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的栽培适应性及配套技术》文中提出本研究以引种到贵阳地区栽培的3个欧美杂交种葡萄品种(黑奥林、红富士、超藤)和3个欧亚种葡萄品种(瑞必尔、圣诞玫瑰、红地球)为研究对象,对参试品种在引种地的生长特性、果实性状、丰产性和抗病性等综合表现进行研究,筛选出了1个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鲜食葡萄新品种为超藤,适宜贵阳地区高温高湿条件下种植推广。在引种筛选的同时,对黑奥林和超藤葡萄果穗套袋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套袋能使果面光洁、果粉均匀,色泽鲜亮,无药斑残留,果实硬度增加,大大提高了果实的外观品质、耐贮性和商品率。(2)套专用袋的平均株产为5.6 kg和5.5 kg,折合亩增产233.1 kg和166.5kg,显着提高了葡萄的产量和产值。(3)套袋有效减少了病果率的发生,套袋专用袋使病粒率降低44.5%~48.5%;报纸袋降低了36.2%~41.5%。以黑奥林为试材种植绿肥试验结果表明:行间种植绿肥与对照清耕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0.7%;碱解氮(N)提高16.22~16.56mg/kg,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有所增加。一级果率比对照提高了13~1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提高了0.5~0.7%,平均亩产比对照增产5.5~7.3%。因此,果园间作绿肥是改良土壤、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

叶济蓉[7](2007)在《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文中提出龙眼是重要的热带南亚热带果树。为了全面了解龙眼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给研究龙眼的专家、学者及决策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决策依据,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9-2006年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本文采用回溯性文献检索方法,利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1989-2006年)为文献数据源,建立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利用《AGRIS》(粮农组织农业索引)(1989-2006年)及《CABI》(国际农业生物学文摘)(1989-2006年)数据库作为文献数据源,建立国际龙眼文献数掘库。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期刊分布、分类主题分布、作者分布等进行数据提取、计量分析;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确定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核心期刊;根据洛特卡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作者。对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分类主题分布以及作者所属国家分布进行数据提取、计量分析。利用建立的国内、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统计分析出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在龙眼研究总文献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统计出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不同分类主题的龙眼文献量在相应分类主题总文献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后分别对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各分类主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果树的计量分析结果相比,我国在龙眼研究方面年均发文量居中下水平,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龙眼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栽培管理技术和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生化2个领域,龙眼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文献量相对较少;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生化和栽培管理技术2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较显着,而育种及生物技术2个领域的文献量相对较少;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生物技术、贮藏保鲜及加工这2个领域的文献量在数据库中所占比例与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相比较小;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年文献量基本上呈逐年增长趋势,说明我国龙眼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总体上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年文献量逐年增多,近几年年文献量增长尤为显着;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年文献量的变化态势与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大体上一致;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文献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占30.0%),其次是泰国(占19.0%),美国第三,占16.3%;根据洛特卡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作者有38位;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期刊有10种;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在龙眼研究总文献量中所占百分比为89.6%,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各分类主题的文献量在相应分类主题总文献量中所占百分比都超过80%,表明我国龙眼研究在国际上占领先地位;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6个龙眼分类主题的年文献量在近几年基本上均呈增长态势,说明这6个分类主题的研究成果在近几年不断增加,最后对这6个分类主题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进展分别进行综述。

陈海红[8](2006)在《油梨新品种的区域化表现及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采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选育出的桂垦大2号、桂垦大3号和桂研10号油梨新品种,以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油梨良种Hass作为对照,在广西农垦明阳农场、上林县明亮镇、广东省鹤山市四堡林场、从化市郊区和云南省思茅市郊区进行多点试种。结果表明:1、三个油梨新品种在五个种植区都可正常生长结果,以在广西农垦明阳农场和上林县明亮镇种植区生长、结果表现最佳,其次是广东省鹤山市四堡林场和从化市郊区种植区。在云南省思茅市郊区种植区的表现较差。2、三个新品种的初期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品种Hass,产量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α=0.01)。从五个种植区平均产量看,以桂垦大3号产量最高,达4,357.84 kg/hm2,是对照品种的784.33%;其次为桂研10号,为3,537.13 kg/hm2,是对照品种的611.37%;桂垦大2号为2,215.64 kg/hm2,是对照品种的382.96%。种植后第三年植株生长量除云南省思茅市郊区种植区各品种植株高度、树冠直径在2~3m外,其他种植区植株高度、树冠直径均超过3m以上。3、对新品种的抗逆性观察表明,五个种植区在观察期内均可安全越冬,没有发现明显的霜冻为害。广西农垦明阳农场和广东省鹤山市四堡林场种植区分别遭受到一次强台风袭击,对当年产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油梨不适合在有强台风影响的地区种植。4、从油梨的栽培技术来看,除了做好日常栽培管理工作外,要重点预防油梨根腐病。选择排水良好、土壤深厚的缓坡地建园,果园封行后应采取免耕抚育管理方法,在栽培管理中尽量少损伤根系。

高力力[9](2005)在《阿月浑子引种及其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在全面观测和调查分析引种地气候、水分、土壤等生境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了引进品种的生物学习性,生长物候期和生长适应性的观察研究;在进行砧木筛选、砧木培育、嫁接繁育试验的基础上,成功利用本省黄连木作砧木,繁育阿月浑子13000株,其中已开花结果253株;累计利用种子繁育砧木黄连木幼苗15亩,近20万株;建立采穗圃0.6亩,建立示范园70亩,该示范园已成为我国新疆以外地区的阿月浑子示范园。完成了阿月浑子幼树期栽培技术及相关应用技术研究,并取得以下结论:(1)引进品种“Kerman”、“Peters”经过10年的适应性生长,枝繁叶茂,生长发育正常;4株“Kerman”已经连续6年正常开花结实。(2)利用本省黄连木作砧木嫁接引进品种,表现出良好的亲合力,嫁接苗适应性强,生长健壮,定植第3年即开花结果。(3)连续2年对引进树和自繁树果实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测试,并与种源地美国加州同品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测试值近似于引种地数据。(4)不同嫁接季节对嫁接成活率影响试验表明:夏季休眠期(甘谷地区7月20日左右)是阿月浑子嫁接的最佳时间;4种不同嫁接方法对嫁接成活率影响试验表明:双刃刀方块型芽接嫁接成活率最高,带木质芽接简便易行,接后成活率高,值得推广;不同嫁接部位对嫁接成活率影响试验表明:虽然高位嫁接当年发枝量多于低位嫁接,但嫁接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均低于(小于)低位嫁接,次年生长量则显着地于低位嫁接,因此除了必要的高接换种,阿月浑子田间嫁接应以低位嫁接为好。(5)砧木黄连木大田育苗采用“穴播+覆沙+覆膜+覆草”的育苗方法,出苗早,出苗率可达到75%以上。(6)阿月浑子幼树期雌雄株鉴别可在实验室内采用甲酚红叶片染色法进行,该研究为嫁接繁育和定植建园提供技术指导。(7)经观察“Kerman”染色体极小,染色体数目为30条,包括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近中部染色体和端部着丝点染色体3种;有一对随体染色体,位于第一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前中期核仁较大、明显,在中期浓缩成小圆点;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30=20+6sm+4st,按照stebbins核型分析标准应属于2B核型。

许绍彪,罗志梁,周斌汉,朱建华[10](2001)在《果园绿肥引种观察及其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果园绿肥引种观察及其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果园绿肥引种观察及其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WOT分析的彬州市樱桃产业发展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
        1.2.1 世界樱桃产业现状
        1.2.2 我国樱桃产业现状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
        2.2.1 整理数据
        2.2.2 归纳总结
        2.2.3 SWOT分析
    2.3 创新之处
第三章 彬州市樱桃产业发展现状
    3.1 自然条件
    3.2 人文环境概况
    3.3 樱桃产业现状
第四章 彬州市樱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发展盲目性大
    4.2 苗木质量杂
    4.3 品种结构乱
    4.4 整形修剪差
    4.5 技术普及难
    4.6 产业化程度低
    4.7 资金投入少
    4.8 反季节成本高
    4.9 有机肥源缺
    4.10 抗灾能力差
    4.11 适应市场慢
    4.12 销售渠道窄
    4.13 企业带动弱
    4.14 产品附加值低
第五章 彬州市樱桃产业发展SWOT分析
    5.1 优势
        5.1.1 自然环境优越
        5.1.2 市域经济发达
        5.1.3 务果经验丰富
        5.1.4 现有栽培先例
        5.1.5 掌握了生长特性
        5.1.6 生产成本低
    5.2 劣势
        5.2.1 区位偏僻,远离大型消费市场
        5.2.2 起步较晚,错失黄金发展时期
        5.2.3 缺乏投入,果实品质还需提升
        5.2.4 技术粗糙,风险管控还需加强
        5.2.5 常年清耕,土壤耕作制度落后
        5.2.6 品种单一,授粉树搭配不合理
        5.2.7 负载量失调,大小年现象严重
        5.2.8 农资质量参差,果农甄别难度大
        5.2.9 组织化程度低,销售体系待完善
    5.3 机会
        5.3.1 撤县设市
        5.3.2 政府支持
        5.3.3 油页岩矿粉
        5.3.4 出口口岸
        5.3.5 大型生态园区
    5.4 威胁
        5.4.1 自然灾害
        5.4.2 替代果品增多
        5.4.3 售价下滑
        5.4.4 劳动力锐减
        5.4.5 贮藏病害
        5.4.6 技术人员换代
        5.4.7 环境污染
        5.4.8 政策风险
第六章 解决对策
    6.1 配合调控,扩大栽植面积
    6.2 集约流转,建标准示范园
    6.3 推广技术,提高果园产量
    6.4 严格操作,提升果实品质
    6.5 项目支持,鼓励企业生产
    6.6 鼓励投资,发展设施农业
    6.7 补贴引导,推动农村电商
    6.8 减损增效,深化贮藏加工
    6.9 扶持合作,促进鲜果产销
    6.10 协调资金,推动产业发展
    6.11 降低风险,实施果园保险
    6.12 建立机制,保障质量追溯
第七章 增施油页岩矿粉对红灯樱桃干粗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地概况
        7.1.2 试验材料
        7.1.3 试验方法
        7.1.4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不同处理的品质构成因素差异
        7.2.2 不同处理的单果重变化
        7.2.3 不同处理的干粗变化
    7.3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彬州市樱桃产业发展短期规划
    8.1 优化生产布局,稳定樱桃地位
        8.1.1 老园改造
        8.1.2 新建标准园
        8.1.3 优化品种结构
        8.1.4 引进企业参与
    8.2 强化果农培训,改变生产误区
        8.2.1 改变培训方式
        8.2.2 丰富培训内容
        8.2.3 优化培训时间
    8.3 建设示范果园,推广新优技术
        8.3.1 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8.3.2 推广果园生草覆盖技术
        8.3.3 推广花果管理技术
        8.3.4 推广整形技术
        8.3.5 推广果园机械
    8.4 广辟有机肥源,开发油页岩矿
    8.5 扶持果业合作,提高组织程度
        8.5.1 加强现有合作社管理
        8.5.2 继续发展果业合作社
        8.5.3 加大合作社扶力度
    8.6 壮大涉果企业,推进产业进程
        8.6.1 强化服务和指导
        8.6.2 强化企业与农户利益互联
        8.6.3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8.7 树立产业形象,提高市场信誉
        8.7.1 精心打造“彬州牌”樱桃的品牌形象
        8.7.2 充分发挥基地认证作用
        8.7.3 提高樱桃商品性
        8.7.4 强化行业自律
        8.7.5 建设果品销售形象店
        8.7.6 拓宽销售渠道
    8.8 完善保障体系,确保健康发展
        8.8.1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8.8.2 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督体系
        8.8.3 建立信息体系
第九章 彬州市樱桃产业发展长期规划
    9.1 果业生产
        9.1.1 建设标准化育苗基地
        9.1.2 新建标准化樱桃园
        9.1.3 建设标准示范果园
        9.1.4 老果园改造提升
        9.1.5 推行配方施肥
        9.1.6 广辟有机肥源
        9.1.7 果园防灾减灾
        9.1.8 推广果园机械
        9.1.9 推行果品认证
        9.1.10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9.2 果品营销
        9.2.1 征集宣传语
        9.2.2 设立宣传牌
        9.2.3 电视广告宣传
        9.2.4 组织参加各类活动
        9.2.5 举办赛果活动
        9.2.6 抓好品牌建设
        9.2.7 建立销售窗口
        9.2.8 销售奖励
        9.2.9 优化营销环境
    9.3 企业培育
        9.3.1 发展贮藏企业
        9.3.2 发展电商企业
        9.3.3 招引产肥企业
        9.3.4 发展果业配套企业
        9.3.5 发展运输企业
        9.3.6 发展合作组织
    9.4 培训交流
        9.4.1 编印技术资料
        9.4.2 技术培训
        9.4.3 技术交流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泰兴银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述
    三、研究重点与文章结构
    四、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五、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泰兴银杏历史发展
    第一节 泰兴银杏起源发展的自然条件
    第二节 泰兴银杏发展历程
    第三节 泰兴银杏栽培技术发展
第二章 泰兴银杏文化遗产现状
    第一节 泰兴古银杏保存数量及分布
    第二节 泰兴银杏栽培系统和生产管理
    第三节 泰兴银杏的加工和利用
    第四节 泰兴银杏文化
第三章 泰兴银杏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古树生长环境和农业系统本身问题
    第二节 政府部门保护和扶持力度不足
    第三节 市场意识及经营、管理不足
    第四节 保护及开发利用意识不强
第四章 泰兴银杏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策措施
    第一节 泰兴银杏文化遗产价值
    第二节 改善古树生长环境和农业系统本身问题
    第三节 加大政府部门的保护和扶持力度
    第四节 加强市场意识及经营管理
    第五节 提高保护及开发利用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3)金柑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系统
        1.1 智能化的概念
        1.2 研究现状
        1.3 发展趋势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 论文项目支撑
    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金柑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立
    1 系统设计思路
    2 系统平台的搭建
        2.1 系统平台技术架构
        2.2 系统建设目标
        2.3 整体需求分析
    3 系统软件平台
        3.1 服务器操作系统
        3.2 数据库
    4 平台物理部署架构
    5 系统硬件配置
        5.1 服务器硬件设备
        5.2 读码信息录入设备
第三章 金柑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系统的示范
    1 系统具备的功能
    2 功能详细说明
        2.1 决策层
        2.2 管理层
        2.3 执行层
    3 技术支撑条件
        3.1 种植基地农业物联网组网技术
        3.2 种植基地作物生长全景数字图谱档案构建技术
        3.3 种植基地全面智能感知集成技术
        3.4 种植基地远程指挥决策调度技术
        3.5 专家远程服务技术
第四章 金柑种植管理信息的分析和确定
    1 金柑基地标准化种植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的信息框架
    2 金柑种植管理信息采集
        2.1 金柑资源信息
        2.2 金柑的生物学特性信息
        2.3 金柑周年管理工作历[58]
        2.4 一些常备药剂的配制和使用
第五章 金柑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系统的运行
    1 系统运行的现有工作基础
        1.1 种植基地基础
        1.2 种植管理信息化基础
    2 系统运行的效果展示
        2.1 系统的运行流程
        2.2 制定标准的操作示范
        2.3 精准执行的操作示范
        2.4 定期巡检、远程处理的操作示范
    3 应用产业化前景与市场需求
        3.1 产业化前景
        3.2 市场需求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基本结构与研究重点
五、创新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南瓜的起源与传播
第一节 南瓜在美洲的起源与传播
    一、美洲是南瓜的起源中心
    二、南瓜在欧亚的传播
第二节 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径
    一、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
    二、南瓜传入中国的路径 第二章 南瓜的名实与品种资源
第一节 南瓜名称考释
    一、南瓜的主要名称
    二、南瓜的其他别称
第二节 南瓜属作物与南瓜品种资源
    一、南瓜与笋瓜、西葫芦
    二、南瓜的品种资源 第三章 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推广
第一节 南瓜在全国的引种路线
第二节 明清民国时期南瓜在各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一、南瓜在东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二、南瓜在华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三、南瓜在西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四、南瓜在西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五、南瓜在东南沿海的引种和推广
    六、南瓜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的生产和发展
    一、南瓜在全国的生产概况
    二、南瓜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章 南瓜生产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栽培技术的积累
    一、播种育苗
    二、定植
    三、田间管理
    四、病虫害防治
    五、采收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生产技术的改进
    一、选种育种
    二、播种育苗
    三、定植
    四、田间管理
    五、病虫害防治
    六、采收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生产技术的发展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五章 南瓜加工、利用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奠基
    一、贮藏
    二、食用
    三、药用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改进
    一、贮藏
    二、食用
    三、药用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六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自然生态因素
    一、生态适应性
    二、生理适应性
第二节 救荒因素
    一、南方地区
    二、北方地区
第三节 移民因素
    一、西南移民潮:“湖广填四川”与“改土归流”
    二、东南棚民潮:“客家棚民”与“江西填湖广”
    三、东北大移民:“招民开垦”与“闯关东”
第四节 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
    一、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
    二、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的原因
第五节 经济因素
    一、南瓜的相对经济优势
    二、南瓜加工、利用的经济优势
    三、南瓜其他利用方式的经济优势 第七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对救荒、备荒的影响
    一、全国性的救荒影响
    二、六大区的具体救荒影响
第二节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改变了蔬菜作物结构
    二、影响了农业种植制度
第三节 对经济的影响
    一、直接南瓜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二、南瓜子对经济的促进
    三、南瓜众多深加工产品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
    四、南瓜与养殖业发展 第八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科技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一、基本性状的描述
    二、同食相忌
    三、具体应用
第二节 南瓜与文化
    一、南瓜精神
    二、南瓜民俗
    三、南瓜观赏文化
    四、南瓜名称文化
    五、南瓜饮食文化
第三节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
    二、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莲雾采前管理及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莲雾采前管理技术
    1.1 肥水管理
    1.2 花果管理
    1.3 病虫害防治
2 莲雾采后处理技术
    2.1 适时采收
    2.2 果实预冷与分级
    2.3 防腐保鲜
        2.3.1 冷藏
        2.3.2 气调包装
        2.3.3 贮运和销售
3 结语

(6)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的栽培适应性及配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前言
    1 鲜食葡萄的生产现状
        1.1 世界鲜食葡萄的生产现状
        1.2 我国鲜食葡萄的生产现状
        1.2.1 我国鲜食葡萄的生产概况
        1.2.2 我国鲜食葡萄的栽培面积和产量
        1.3 我国南方鲜食葡萄栽培现状
        1.3.1 我国南方鲜食葡萄栽培的历史
        1.3.2 我国南方地区鲜食葡萄的生产概况
        1.4 贵州葡萄生产现状
        1.4.1 贵州葡萄生产存在的问题
        1.4.2 发展对策
    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正文部分 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的栽培适应性及配套技术
    1.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的栽培适应性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方法
        1.1.2.1 物候期的观察
        1.1.2.2 果实的经济性状调查
        1.1.2.3 产量调查
        1.1.2.4 抗病性调查
        1.2 结果与分析
        1.2.1 供试品种的主要植物学特征
        1.2.2 供试品种的物侯期
        1.2.3 供试品种的果实经济性状
        1.2.3.1 果实的外观性状和品质
        1.2.3.2 供试品种的丰产性表现
        1.2.3.3 供试品种的抗病性表现
        1.3 小结与讨论
    2 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
        2.1 葡萄果穗套袋对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
        2.1.1 材料与方法
        2.1.1.1 试验材料
        2.1.1.2 试验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2.1 套袋对葡萄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2.1.2.2 套袋对葡萄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2.1.2.3 套袋对葡萄果实裂果及病虫害的影响
        2.1.2.4 葡萄果穗套袋对果实贮藏性的影响
        2.1.3 小结与讨论
        2.2 果园种植绿肥对土壤肥力和葡萄产量品质影响
        2.2.1 材料与方法
        2.2.1.1 试验材料
        2.2.1.2 试验设计
        2.2.2 结果与分析
        2.2.2.1 葡萄园间作绿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2.2.2 葡萄园间作绿肥对葡萄产量的影响
        2.2.2.3 葡萄园间作绿肥对葡萄树体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2.3 小结与讨论
    3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7)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文献计量学简介
    2 文献计量学在果树学领域中的应用
        2.1 数据收集途径
        2.2 作者信息的定量研究及核心作者的确定
        2.3 主题词的统计分析
        2.4 文献年份分布的统计分析
        2.5 刊载文献期刊的定量研究及核心期刊的确定
        2.6 文献计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2.7 龙眼文献研究现状
    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目的
第二章 龙眼文献计量分析
    1 研究方法与过程
        1.1 研究对象
        1.1.1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建立
        1.1.2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建立
        1.2 研究方法
        1.2.1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1.2.2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1.2.3 国际、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比较研究
        1.2.4 国内数据库龙眼不同分类主题文献的综述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2.1.1 文献量的年份分布
        2.1.2 文献的期刊分布以及核心期刊的确定
        2.1.3 核心作者的统计分析
        2.1.4 文献分类主题分析
        2.2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2.2.1 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
        2.2.2 不同国家文献量统计与比较
        2.2.3 各分类主题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2.4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我国作者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2.5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我国各分类主题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2.6 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各分类主题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2.7 国内外发表的龙眼各主题类型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3 国际、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比较研究
        2.3.1 龙眼年文献量的变化态势
        2.3.2 龙眼不同分类主题文献在数据库中所占比重
        2.4 我国龙眼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三章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各分类主题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进展
    1 "栽培管理技术"主题研究进展
        1.1 育苗方法
        1.1.1 扦插育苗
        1.1.2 高压育苗
        1.1.3 嫁接育苗
        1.2 龙眼高接换种技术应用
        1.3 矮化密植栽培
        1.4 疏花疏果
        1.4.1 疏花疏果的时间
        1.4.2 疏除花果的数量
        1.4.3 疏除花果的方法
        1.4.4 疏花疏果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1.5 施肥技术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
        1.7 环剥和螺旋环剥技术的应用
        1.8 无公害栽培
        1.9 克服低产问题的探讨
        1.10 龙眼栽培上出现的问题
        1.11 对策
    2 "育种"主题研究进展
        2.1 龙眼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存
        2.1.1 野生资源调查
        2.1.2 品种的收集与保存
        2.2 品种选育的基础研究
        2.2.1 种质资源的形态学研究
        2.2.2 种质资源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2.3 选育种目标及品种区划
        2.3.1 选育种目标
        2.3.2 品种区划
        2.4 品种选育途径
        2.4.1 实生选种
        2.4.2 芽变选种
        2.4.3 引种试验与利用
        2.4.4 杂交育种途径
        2.4.5 生物技术育种途径
        2.4.6 其他育种途径
        2.5 对龙眼种质资源进一步开展研究利用的建议
    3 "病虫害防治"主题研究进展
        3.1 农业防治方法
        3.2 物理机械防治方法
        3.3 生物防治方法
        3.4 化学防治方法
        3.5 存在问题及展望
    4 "生物技术"主题研究进展
        4.1 龙眼离体培养研究
        4.1.1 龙眼茎尖离体培养
        4.1.2 龙眼叶片离体培养
        4.1.3 龙眼花粉植株的诱导
        4.1.4 龙眼焦核胚胎挽救
        4.1.5 龙眼幼胚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及保持
        4.1.6 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4.1.7 龙眼原生质体操作研究
        4.1.8 龙眼单细胞培养及体胚发生再生植株
        4.1.9 龙眼离体种质保存研究
        4.2 龙眼基因工程研究
        4.2.1 龙眼相关基因克隆
        4.2.2 龙眼遗传转化研究
        4.3 龙眼分子标记研究
        4.3.1 龙眼DNA的提取
        4.3.2 龙眼分子标记
        4.4 龙眼蛋白质组学研究
        4.4.1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的蛋白质组学
        4.4.2 龙眼果皮POD的纯化分离
        4.4.3 龙眼胚胎乙醇脱氢酶的分离纯化、鉴定
        4.4.4 龙眼合子胚胎发育过程的蛋白质组分析
        4.5 前景展望
        4.5.1 龙眼脱毒快繁
        4.5.2 离体诱变的研究
        4.5.3 龙眼体胚发生的机理研究
        4.5.4 体细胞杂交育种
        4.5.5 龙眼自身基因的分离
        4.5.6 单倍体育种
        4.5.7 龙眼"冲梢"的机理研究
        4.5.8 遗传转化的研究
    5 "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生化"主题的研究进展
        5.1 龙眼生物学特性
        5.1.1 龙眼花形态学研究
        5.1.2 龙眼叶片组织结构
        5.2 龙眼生理生化
        5.2.1 龙眼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5.2.2 酸雨,铝胁迫对龙眼生理变化的影响
        5.2.3 KClO_3对龙眼花芽分化的促进作用
        5.2.4 矿质元素对龙眼叶片和果实的影响
        5.2.5 龙眼体细胞胚胎的生理生化变化
        5.3 展望
    6 "贮藏保鲜及加工"主题的研究进展
        6.1 龙眼采后贮藏保鲜
        6.1.1 龙眼采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6.1.2 龙眼的采后病理
        6.1.3 龙眼贮藏保鲜的方法
        6.2 龙眼加工
        6.3 展望
第四章 结论
    1 不同果树研究文献的年均发文量比较
    2 国内、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6个分类主题的文献量比较
    3 国内、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年份分布
    4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各分类主题文献的年份分布
    5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各国龙眼文献量的比较
    6 国内龙眼研究核心期刊的确定
    7 国内龙眼研究核心作者的确定
    8 我国龙眼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9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各分类主题文献的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
附录Ⅱ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
致谢

(8)油梨新品种的区域化表现及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国内外油梨生产发展概况
    1.1 国外油梨生产及贸易概况
    1.2 国内油梨生产发展和科研概况
        1.2.1 国内油梨引种试种情况
        1.2.2 广西油梨科研工作进展
    1.3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苗木
    2.2 种植地点、时间
    2.3 果园建设及栽培管理
    2.4 观测内容及方法
        2.4.1 不同栽培区域植株生长量和产量统计
        2.4.2 不同栽培区域物候期观察
        2.4.3 不同栽培区域果实品质测定
        2.4.4 不同栽培区域气候因子统计
        2.4.5 不同栽培区域土壤肥力比较
        2.4.6 不同栽培区域抗性表现
3 结果与分析
    3.1 油梨新品种的特征特性
        3.1.1 桂垦大2号
        3.1.2 桂垦大3号
        3.1.3 桂研10号
        3.1.4 哈斯(Hass)
    3.2 不同地域栽培的产量比较
    3.3 不同地域栽培的生长量比较
    3.4 不同地域栽培的物候期观察
    3.5 不同栽培区域果实品质测定
    3.6 不同栽培区域气候因子统计
    3.7 不同栽培地域土壤肥力比较
    3.8 油梨新品种抗性表现
        3.8.1 抗寒能力
        3.8.2 抗台风能力
        3.8.3 抗病虫害能力
    3.9 栽培技术总结
        3.9.1 园土改良
        3.9.2 水肥管理
        3.9.3 保花保果
        3.9.4 树体管理
        3.9.5 病虫害防治
4 小结与讨论
    4.1 油梨新品种的适应性表现
    4.2 油梨栽培技术要点
        4.2.1 园地选择
        4.2.2 种植规格及品种配置
        4.2.3 栽培管理
        4.2.4 油梨根腐病的防治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阿月浑子引种及其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国内外阿月浑子引种繁育研究现状
        1.1 原产地及分布
        1.2 生产概况
        1.2.1 国外生产概况
        1.2.2 国内生产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在品种选育及品种筛选方面
        1.3.2 在生理生化研究方面
        1.3.3 砧木选择及育苗技术
        1.3.4 物候期、开花授粉及果实发育特性
    2.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引种地和试验地概况
        2.2.1 引种地的自然条件
        2.2.2 原产地的自然条件
    2.3 方法
        2.3.1 引种与原种的差异分析
        2.3.2 苗木繁育技术
        2.3.3 阿月浑子幼树期栽培管理技术
        2.3.4 病虫鼠害防治技术
        2.3.5 果实采收与加工
        2.3.6 幼树期阿月浑子雌雄树早期鉴别研究
        2.3.7 阿月浑子染色体核型研究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引种与原种的差异分析
        3.1.1 引种地与原产地的生境差异
        3.1.2 物候期
        3.1.3 开花座果习性
        3.1.4 营养生长状况
        3.1.5 果实性状与产量
        3.1.6 种仁营养成分
        3.1.7 抗寒性
    3.2 苗木繁育技术
        3.2.1 砧木选择
        3.2.2 砧木培育
        3.2.3 嫁接繁育
        3.2.3.1 不同季节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3.2.3.2 不同嫁接方法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3.2.3.3 不同嫁接部位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3.3 阿月浑子幼树期管理
        3.3.1 外部环境因子对阿月浑子的影响
        3.3.1.1 光照
        3.3.1.2 温度
        3.3.1.3 水分
        3.3.1.4 土壤
        3.3.2 幼树期管理技术
        3.3.2.1 园地选择
        3.3.2.2 建园技术
        3.3.2.3 幼树期整形修剪技术
        3.3.2.4 幼树期土肥水管理技术
    3.4 病虫鼠害防治技术
    3.5 果实采收与加工
    3.6 幼树期阿月浑子雌雄树早期鉴别
    3.7 阿月浑子染色体核型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果与讨论
    4.2 项目产生的效益及前景分析
    4.3 存在问题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果园绿肥引种观察及其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WOT分析的彬州市樱桃产业发展初步研究[D]. 杨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2]泰兴银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 张越.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3]金柑标准化种植移动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示范[D]. 罗艺.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2)
  • [4]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D]. 李昕升.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5]莲雾采前管理及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J]. 张福平,陈蔚辉,刘谋泉,陈焕彬,吴远清. 广东农业科学, 2014(19)
  • [6]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的栽培适应性及配套技术[D]. 田惠. 贵州大学, 2007(02)
  • [7]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D]. 叶济蓉. 福建农林大学, 2007(03)
  • [8]油梨新品种的区域化表现及栽培技术研究[D]. 陈海红. 广西大学, 2006(05)
  • [9]阿月浑子引种及其栽培技术研究[D]. 高力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5)
  • [10]果园绿肥引种观察及其栽培技术[J]. 许绍彪,罗志梁,周斌汉,朱建华. 广西热带农业, 2001(04)

标签:;  ;  ;  ;  ;  

果园引入绿肥及其栽培技术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