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滩近坝区变形控制网监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金水滩近坝区变形控制网监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紧水滩近坝区变形控制网监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向柏宇,姜清辉,周钟,宋胜武,周创兵[1](2012)在《深埋混凝土抗剪结构加固设计方法及其在大型边坡工程治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传统边坡治理技术均采用坡面加固,即使采用抗滑桩、锚索等加固措施的治理深度大多小于80 m,对于存在主控结构面埋深大、强度低的大型潜在滑体的边坡工程,其加固治理尚无成熟方法,一般采用避让和减载等被动方法。以锦屏I级水电站左岸边坡为例,系统阐述在大型边坡工程治理中,深埋混凝土抗剪结构的加固原理及运用条件、洞线设计及洞型选择、开挖方式及施工程序设计、回填混凝土结构及灌浆设计。三维数值分析与现场实践表明,在具有深埋滑裂面的岩石边坡治理工程中,这种结构措施具有置换、补强及抗剪等综合作用,是行之有效的加固治理方法。研究成果可对类似边坡工程问题提供经验和借鉴。

李子昌[2](2010)在《特高拱坝应力与整体安全度控制指标研究》文中认为特高拱坝的强度与稳定研究是当前拱坝设计和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本论文依托溪洛渡、锦屏一级、小湾、拉西瓦、大岗山、二滩等高拱坝工程,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的计算分析手段,开展特高拱坝应力与整体安全度控制指标研究,并与拱梁分载法、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做比较,给出满足拱坝整体安全度评价的大坝应力控制指标和超载安全度控制指标的建议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归纳了多个国家的拱坝应力控制标准,总结了拱坝应力分析的主要方法和拱坝安全评价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研究进展。通过比较不同分析方法和安全评价理论的优缺点,概括了基于不同理论基础和研究尺度的拱坝“安全”的定义;并探讨了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高拱坝应力控制和整体安全度控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和基本原则。(2)探讨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特高拱坝应力和整体安全度所采取的分析流程、模型要求和评价内容。结合溪洛渡高拱坝工程,对有限元模型网格疏密、坝体和坝基材料力学参数、变水载作用等因素做了敏感性分析。(3)通过对六座特高拱坝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求解大坝应力、位移和整体超载安全度,并与拱梁分载法、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了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高拱坝的五个应力控制区和相应的应力、变形和超载安全度;并探讨了高拱坝应力控制指标的建议值。(4)基于多个拱坝破损实例的统计分析,以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分析成果,研究了六座拱坝‐基础整体系统的开裂、演化,直至整体破坏的过程,归纳了拱坝‐基础系统可能发生的破坏形式。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多座高拱坝的超载安全度做对比研究,并辅以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验证,明确了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进行超载分析的起裂超载系数K1、非线性变形超载系数K2和极限超载系数K3的物理意义和求解方法,给出了高拱坝整体超载安全度控制指标的建议值。

林国良[3](2005)在《珊溪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中的若干问题》文中提出珊溪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项目包括近坝区高程控制网和平面边角控制网、大坝视准线及沉陷观测。经分析,近坝区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大坝沉陷观测系统测点布置合理、监测精度高,能满足大坝安全监测要求;而大坝视准线监测精度偏低,必须采取选择有利监测时间、定期检校仪器、改善监测方法等措施,从而达到有效监测大坝水平位移的目的。

王黎敏,周白逋,林国良[4](2004)在《珊溪大坝变形监测中的若干问题》文中指出对珊溪水电厂近坝区高程控制网和平面边角控制网、大坝视准线及沉陷项目的监测精度进行分析,并就控制网的建立、施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廖寿坤,林国良[5](2004)在《珊溪大坝变形监测中的若干问题》文中认为本文就珊溪水电厂近坝区高程控制网和平面边角控制网、大坝视准线及沉陷项目的监测精度进行分析,并就控制网的建立、施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王黎敏,林国良,毛小平,廖寿坤[6](2004)在《珊溪大坝安全监测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目前珊溪面板坝安全监测工作中,存在着观测设施陈旧,自动化程度不高,观测资料分析深度、广度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等现象;必须重视监测设施和仪器设备保养和维护,重视计算机在大坝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全面系统地开展水工观测资料综合分析,积极稳妥推进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自动化建设,使安全监测工作真正起到大坝安全的耳目作用。

林国良[7](2003)在《紧水滩电厂平面变形控制网监测中的几点思考》文中提出就水利枢纽中大坝平面监测网的布设、作业中所采用的技术规格和外业观测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对外业观测质量和监测网点的精度作了评定。

林周成,林国良[8](2003)在《紧水滩水电厂水工管理工作中的几点思考》文中认为就紧水滩、石塘两座水电站首轮大坝安全鉴定的效果进行分析 ,且对大坝安全监测、水库调度工作中需要加强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讨论。文中提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可作为同类水电站水工管理的借鉴 ;作为第一手资料 ,反馈给设计部门 ,可供设计时参考

林周成,林国良[9](2002)在《紧水滩近坝区变形控制网监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紧水滩拱坝近坝区变形监测系统包括平面和高程监测网。为了提高监测网精度,文章着重就监测网的布设、作业中采用的技术规格和外业观测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对外业观测质量作了评定。

林国良,林周成[10](2002)在《紧水滩近坝变形控制网监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紧水滩拱坝近坝区变形监测系统包括平面和高程监测网 ,为了提高监测网精度 ,达到预期效果 ,文章着重就监测网的布设、作业中采用的技术规格和外业观测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且对外业观测质量作了评定

二、紧水滩近坝区变形控制网监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紧水滩近坝区变形控制网监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特高拱坝应力与整体安全度控制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拱坝应力分析与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1.2.1 拱坝应力分析方法
        1.2.2 拱坝安全度评价
        1.2.3 分项系数极限状态设计理论
        1.2.4 拱坝应力控制标准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特高拱坝应力分析与安全评价理论讨论
    2.1 拱坝应力分析方法差异探讨
        2.1.1 拱梁分载法
        2.1.2 有限元法
        2.1.3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2.1.4 其他分析方法
        2.1.5 分析方法差异探讨
    2.2 特高拱坝整体安全评价理论探讨
        2.2.1 安全的定义
        2.2.2 安全度评价理论
        2.2.3 安全评价控制指标探讨
    2.3 特高拱坝整体安全评价思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特高拱坝整体有限元分析计算模型讨论
    3.1 分析流程和计算方法
        3.1.1 分析流程
        3.1.2 网格剖分和荷载加载方式
        3.1.3 材料本构模型及非线性计算特点
    3.2 有限元计算敏感性分析
        3.2.1 网格尺度敏感性分析
        3.2.2 坝体泊松比敏感性分析
        3.2.3 基础弹模敏感性分析
        3.2.4 水载敏感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六座高拱坝应力与整体安全度分析
    4.1 六座高拱坝工程概况
    4.2 计算模型
        4.2.1 网格模型
        4.2.2 材料参数
        4.2.3 计算工况
    4.3 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成果比较
        4.3.1 坝体应力分析
        4.3.2 坝体位移分析
    4.4 超载状态下的成果比较
        4.4.1 超载应力分析
        4.4.2 超载位移分析
        4.4.3 超载安全度分析
    4.5 综合分析
        4.5.1 应力分布规律和应力分区
        4.5.2 变形分布
        4.5.3 整体超载安全度
第5章 特高拱坝应力和整体安全度控制指标探讨
    5.1 应力控制指标分析
    5.2 坝体变形控制
    5.3 整体安全度控制指标分析
        5.3.1 拱坝破坏过程分析
        5.3.2 非线性有限元整体超载安全系数
        5.3.3 整体超载安全度控制指标探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珊溪大坝变形监测中的若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大坝视准线监测
    2.1 大坝视准线观测精度分析
    2.2 提高视准线测点监测精度的途径
3 大坝沉陷位移监测
    3.1 大坝沉陷测点观测
    3.2 大坝沉陷位移监测精度评定
4 近坝区高程控制网监测
    4.1 近坝区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4.2 近坝区高程控制网的监测
    4.3 近坝区高程控制网监测精度评估
5 近坝区平面边角控制网监测
    5.1 近坝区平面边角控制网的建立
    5.2 近坝区平面边角控制网的监测
    5.3 近坝区平面边角控制网监测精度评估
        5.3.1 外业观测质量评定
        5.3.2 监测网的监测精度评估
6 结 语

(5)珊溪大坝变形监测中的若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坝视准线监测
2 大坝沉陷位移监测
3 近坝区高程控制网监测
4 近坝区平面边角控制网监测

(6)珊溪大坝安全监测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大坝安全监测现状
    2.1 大坝安全监测工作
    2.2 大坝安全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2.1 大坝安全监测设施问题
        2.2.2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问题
        2.2.3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问题
3 大坝安全监测工作中的几点展望
    3.1 加强监测设施、仪器设备的维护工作
        3.1.1 观测设施维护工作
        3.1.2 仪器设备的保管工作
    3.2 加强大坝安全监测项目管理
        3.2.1 加强面板裂缝监测
        3.2.2 大坝视准线监测方法有待改善
        3.2.3 对监测项目作一次全面清理
    3.3 加强观测资料分析工作
        3.3.1 完善珊溪电厂水工观测资料管理软件
        3.3.2 深化监测资料分析工作
    3.4 重视水工建筑物巡回检查和缺陷管理工作
    3.5 强调大坝监测全过程安全管理
    3.6积极稳妥地推进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自动化建设
4 结 语

四、紧水滩近坝区变形控制网监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埋混凝土抗剪结构加固设计方法及其在大型边坡工程治理中的应用[J]. 向柏宇,姜清辉,周钟,宋胜武,周创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02)
  • [2]特高拱坝应力与整体安全度控制指标研究[D]. 李子昌. 清华大学, 2010(02)
  • [3]珊溪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中的若干问题[J]. 林国良. 水力发电, 2005(04)
  • [4]珊溪大坝变形监测中的若干问题[J]. 王黎敏,周白逋,林国良. 浙江水利科技, 2004(05)
  • [5]珊溪大坝变形监测中的若干问题[J]. 廖寿坤,林国良. 东北水利水电, 2004(10)
  • [6]珊溪大坝安全监测现状及展望[J]. 王黎敏,林国良,毛小平,廖寿坤. 西北水电, 2004(01)
  • [7]紧水滩电厂平面变形控制网监测中的几点思考[J]. 林国良. 四川水力发电, 2003(04)
  • [8]紧水滩水电厂水工管理工作中的几点思考[J]. 林周成,林国良. 人民珠江, 2003(03)
  • [9]紧水滩近坝区变形控制网监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林周成,林国良. 水电站设计, 2002(04)
  • [10]紧水滩近坝变形控制网监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林国良,林周成. 西部探矿工程, 2002(02)

标签:;  ;  

金水滩近坝区变形控制网监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