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

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

一、对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陈盛捷[1](2021)在《S海关构建财务“云”共享智能平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海关在通关、监管、风险防控等领域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显着成效。在财务方面,智慧财务系统等一系列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为海关履职尽责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管理形势,海关当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系统林立标准不一、流程分散衔接不畅、环节过多步骤反复、数据未联质量不佳、管控不足支持不够、工作量大效率较低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海关事业的发展和治理能力能的提升。因此,当务之急是顺应时代发展,应用高新技术对海关财务工作进行全面改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财务工作方式。“财务云”、“财务共享”等理念在大型集团企业已有所应用,而在包括海关在内的行政单位,这一方面存在巨大的空间有待探索,并搭建平台付诸实践。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等方法,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调查研究S海关财务系统和财务流程现状出发,首先,探讨了S海关财务系统和财务流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为解决S海关财务系统和财务流程中的突出问题,运用财务和系统、流程相关理论,结合S海关财务工作实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构建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目标、框架搭建、云端建设、共享设定、智能设计等方面提出了S海关财务“云”共享智能平台的构建方案。接着,从观念转变、经费支持、技术落地、风险防范、宣传培训等方面探讨了推动财务“云”共享智能平台顺利构建和实施的保障措施。最后,得出了研究结论并展望了该平台的预期运行效果。本文构建的去中心化、分布式S海关财务“云”共享智能平台,可以有效解决S海关财务系统和财务流程中的突出问题,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系统互联、数据共享,提升财务信息质量,优化财务工作流程,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财务管控能力,支持精细管理决策。本文选取S海关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新颖;构建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财务“云”共享智能平台,研究角度独特。本文旨在为S海关财务工作改革实践提供参考,推动S海关财务工作升级,提升S海关的服务水平及公信力。该研究预期能够拓展智慧型海关财务保障理论,期望为包括海关在内的行政单位财务工作改革提供借鉴性意见。

吴旋[2](2019)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协同审计研究 ——基于生态空间治理视角》文中指出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国策;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十六大报告提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十七大报告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正式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建设布局,并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治理一直都是国家关注的热点,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和生态治理的建设与发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学者更多的是针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本身进行探索,却极少基于生态空间治理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进行研究。本文基于生态空间治理的要求,重点研究不同审计机关在上级审计机关或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和要求下合作开展区域级即跨越不同行政区域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时如何进行协同。论文首先说明研究背景和意义,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国内外文献的归纳分析,总结了目前关于生态空间治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及协同审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基于上述研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其次,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提出论文的理论基础。论文的第三部分先从主体、阶段和主题等三维度阐述生态空间治理涉及的部门和内容,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切入点和着手点,然后分析了生态空间治理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拟构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协同审计实施框架,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以及审计成果运用等阶段对不同审计机关联合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协同审计作出规划。同时结合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协同审计案例和基于生态空间治理的专项协同审计案例的比较,分析目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协同审计在实现空间治理目标下的不足之处以及将生态空间治理纳入协同审计思路和实务的可取之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推进以来,多审计机关合作开展此项工作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通过以上研究构建了基于生态空间治理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协同审计实施框架,有效地约束各审计主体的利己独身思想和行为,指导性地保障审计工作有序开展。

李小中[3](2018)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和巡视工作实践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巡视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以来,巡视领域的理论研究蓬勃兴起。但从实践发展需要来看,巡视的研究仍然相对滞后。目前的部分研究成果在路径模式、方法手段方面比较单一、缺少多元化,研究的结果存在趋同化,理论阐释和实证分析都比较欠缺,特别是结合案例的分析研究更是不足。本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特别是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巡视工作重要思想,在系统梳理巡视制度的发展脉络和演进路径的基础上,运用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视角,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视角,对巡视理论尝试作一些诠释。同时,尝试运用实证研究,利用搜集到的公开资料和案例,对巡视的实践价值,以及巡视制度设计和实践层面的创新路径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更好地推动巡视制度完善和巡视工作创新,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促进反腐败工作标本兼治,作一些探索研究。从历史发展演进看,巡视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官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巡视与古代巡视虽然呈现一定的历史传承性,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党内巡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了萌芽发生,确立与推行,以及期间遭受挫折,为巡视制度的发展积累了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巡视工作在曲折中不断探索完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化党内监督和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需要,恢复建立和完善党内巡视制度变得极为迫切。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央和省区市党委可以根据需要派出巡视工作小组。1996年中央纪委第一次派出巡视组。1996年到2002年为党内巡视初步展开时期。通过这段时间的巡视试点掌握了大量真实情况,取得明显效果,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之后,巡视工作制度框架逐渐形成。《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首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巡视工作的主要任务、巡视的方式方法、监督的重点对象等。党的十七大将巡视制度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制度化进程加速。《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正式颁布施行,标志着巡视工作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十八届党中央在一届任期内首次实现巡视“全覆盖”。党的十九大和新修改的党章对巡视巡察制度作了强调和规定,巡视巡察具有了党内最高合法性。2018年,十九届中央巡视工作全面展开,巡视工作开启新的航程。巡视工作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面。基本观点有: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反腐败的组织化安排,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有力手段,是遏制腐败问题的重要治本之策。习近平关于巡视工作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和深远的实践意义。本文还尝试从学理层面阐释党内巡视,一是制度惯性论:对历史制度文化的传承与批判;二是政党适应论:对外部环境的积极回应;三是政治净化论:党内自我净化的有效机制;四是政治整合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有效疏通机制;五是政治调节论:地方党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机制。从功能分析角度看,当代巡视制度具有“政治体检”功能、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功能、政治保障功能。党内巡视工作从发端到演进,从中央到地方,巡视制度不断完善,实现了历史性发展和飞跃,在助推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工作实践来看,巡视工作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实践范式,巡视工作领导体制和制度机制日益完善,常规巡视工作流程逐渐清晰,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巡视触角向下延伸,巡视巡察“双剑合璧”效应不断显现。如同其他制度一样,巡视制度的发展必然是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巡视制度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必须完善制度设计,强化工作闭环管理,真正推动巡视发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实践中,要探索党内巡视与其他监督形式相衔接相结合的路径模式。一是基于关联度分析的结合路径,包括基于权力关联度的路径选择,基于责任关联度的路径选择,基于利益关联度的路径选择,基于信息关联度的路径选择。二是基于实践层面的结合路径,包括巡视监督与其他党内监督制度相结合,巡视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以及横向之间的监督相结合,巡视监督与执纪执法相结合,巡视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健全党内监督机制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巡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思维、制度化规范化的路径、信息化公开化的手段,不断拓展巡视功能,探索与其他监督制度深度整合的有效路径,真正做到精准发现问题、深入研判问题、联动解决问题、跟踪落实整改,形成巡视工作的完整闭环,最大化地释放巡视制度的红利,充分发挥其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高燕,刘亚军[4](2007)在《中西方绩效审计现状分析》文中指出世界上国家审计在上世纪下半叶取得的一个突破性发展就是将绩效审计引入国家审计领域,这种以评价与监督政府部门所管理的公共资源或公共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目标和内容的审计工作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并被广泛认为是控制政府行政开支以及评价政府受托经济责任的一个有效武器。

曲明[5](2005)在《企业战略审计理论与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企业战略审计是指在对企业战略制定过程进行评价时,通过对企业战略制定相关问题(比如企业目标、使命,战略制定背景)的审查以确定战略制定过程的科学合理性,并将相关信息及改进的建议措施反馈给企业决策层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是企业一切行动的指南,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抛开企业治理的需要,采取传统的审计方法来研究企业的战略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忽视了战略问题的审计无法对决策层的决策能力进行有效监督,无法考核决策层是否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要求进行战略决策,也无力评价决策层是否有能力做出有效的决策。 由于战略审计还是一个新兴的课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企业战略审计的研究还很少。国外的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目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我国学者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纵观国内外已有的战略审计研究成果,虽然研究的对象各异、角度不同,但对战略审计理论深入的、系统的探讨却很少,而且已有的理论观点也是各家之言,未经实践检验,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战略审计方面的文献和资料,着重对企业战略审计理论和应用程序及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力求使我们对企业战略审计能有进一步的深刻了解。并且本文还探讨了企业战略审计在我国发展的可能性、必要性,并对企业战略审计在我国实施的前景进行展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企业战略审计的需求与供给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对企业战略审计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做了一个简要的概述,并将其与传统审计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这其中包括基本理念、关注重心、发现异常的策略、对审计风险的态度和对审计企业的看法这五个方面进行比较;第三部分提出了企业战略审计的实施程序,并在传统审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企业战略审计的对比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几种方法,最后提到了进行企

隋鹏英,肖艳莉[6](2002)在《对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文中认为

二、对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S海关构建财务“云”共享智能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1.研究对象创新
        2.研究视角创新
二、相关概念及研究基础
    (一)财务共享相关理论
        1.财务共享概述
        2.规模经济理论
        3.流程再造理论
    (二)信息技术相关概念
        1.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
        2.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3.区块链与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4.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
三、S海关财务系统和财务流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S海关基本情况
    (二)S海关财务职能
    (三)S海关财务系统和财务流程现状
        1.S海关财务系统现状
        2.预决算填报流程现状
        3.财务审批及核算流程现状
        4.保证金收退转流程现状
    (四)S海关财务系统和财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1.纸质单据费时耗力,财务信息质量不佳
        2.系统林立标准不一,信息孤岛普遍存在
        3.流程分散衔接不畅,环节过多步骤反复
        4.智能管控手段欠缺,风险管控能力不足
四、S海关财务“云”共享智能平台的构建方案
    (一)S海关构建财务“云”共享智能平台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S海关构建财务“云”共享智能平台的必要性
        2.S海关构建财务“云”共享智能平台的可行性
    (二)S海关财务“云”共享智能平台的构建目标
    (三)S海关财务“云”共享智能平台的框架搭建
    (四)S海关财务“云”共享智能平台的云端建设
    (五)S海关财务“云”共享智能平台的共享设定
        1.共享范围设定
        2.共享标准设定
        3.共享系统设定
        4.共享流程设定
        5.共享数据设定
    (六)S海关财务“云”共享智能平台的智能设计
        1.智能规则设计
        2.智能采集设计
        3.智能审核设计
        4.智能核算设计
        5.智能分析设计
        6.智能答疑设计
五、S海关财务“云”共享智能平台的保障措施
    (一)转变传统财务观念,推动体制改革创新
    (二)申请行政经费支持,保证资金有效运用
    (三)选择可靠合作伙伴,推进智能技术落地
    (四)建立信息安全屏障,防范系统管理风险
    (五)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提高认知应用水平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2)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协同审计研究 ——基于生态空间治理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概念
        2.1.2 生态空间治理相关概念
        2.1.3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协同审计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治理理论
        2.2.2 协同理论
        2.2.3 审计全覆盖
3 三维视角下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协同审计实施框架构建
    3.1 生态空间治理三维度解析
        3.1.1 多主体维度
        3.1.2 多阶段维度
        3.1.3 多主题维度
    3.2 生态空间治理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关系
        3.2.1 生态空间治理是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发展的制度基础
        3.2.2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实现生态空间治理的必要工具
    3.3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协同审计实施框架的构建
        3.3.1 审计计划阶段
        3.3.2 审计实施阶段
        3.3.3 审计报告阶段
        3.3.4 审计成果运用阶段
4 协同审计案例分析
    4.1 案例一:A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协同审计
        4.1.1 基本情况
        4.1.2 案例分析
    4.2 案例二:基于生态空间治理的**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协同审计
        4.2.1 基本情况
        4.2.2 案例分析
    4.3 案例比较分析
        4.3.1 审计计划阶段
        4.3.2 审计实施阶段
        4.3.3 审计报告阶段
        4.3.4 审计成果运用阶段
        4.3.5 整体评价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3)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与缘起
        1.1.1 巡视制度问题
        1.1.2 党内巡视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巡视制度变迁的历史学方法研究
        1.2.2 巡视制度的理论基础研究
        1.2.3 巡视制度的实证研究
        1.2.4. 与巡视关联的反腐败国际比较研究
    1.3 研究方法思路、创新与局限
        1.3.1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1 研究方法
        1.3.1.2 思路结构
        1.3.2 创新与局限
第二章 党内巡视的历史发展和现代化演进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巡视制度的产生发展
        2.1.1 建党初期党内巡视的萌芽发生
        2.1.2 党内巡视在土地革命时期的确立与推行
        2.1.3 抗战时期的党内巡视工作
        2.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巡视制度的特点
    2.2 新中国成立后到党的十八大之前党内巡视工作的探索发展
        2.2.1 弱化时期:1949年—1978年
        2.2.2 新探索实践时期:1978年—2002年
        2.2.3 逐步规范时期:2002年之后
    2.3 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制度化加速
        2.3.1 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
        2.3.2 巡视工作条例的创新完善
        2.3.3 党的十九大开启巡视工作新航程
第三章 党内巡视的官方阐释和学理分析
    3.1 习近平关于巡视工作重要思想
        3.1.1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
        3.1.2 巡视是反腐败的组织化安排
        3.1.3 巡视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有力手段
        3.1.4 巡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治本之策
        3.1.5 习近平关于巡视工作重要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实践意义
    3.2 党内巡视的几种学理分析
        3.2.1 制度惯性论:对历史制度文化的传承与批判
        3.2.2 政党适应论:对外部环境的积极回应
        3.2.3 政治净化论:党内自我净化的有效机制
        3.2.4 政治整合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有效疏通机制
        3.2.5 政治调节论:地方党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机制
第四章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巡视功能分析
    4.1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提出和时代内涵
        4.1.1 “从严治党”向“全面从严治党”的迈进
        4.1.2 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理念的发展
    4.2 当代巡视制度的功能分析
        4.2.1 “政治体检”功能
        4.2.2 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功能
        4.2.3 政治保障功能
    4.3 大数据分析视角下的巡视功能
        4.3.1 巡视工作舆情关注度分析
        4.3.2 舆情关注度与巡视功能的正相关
        4.3.3 引导群众理性参与巡视工作
第五章 巡视工作的实践范式和地方探索
    5.1 常规巡视工作流程解析
    5.2 巡视机构和巡视队伍结构
        5.2.1 巡视领导体制
        5.2.2 巡视组
    5.3 巡视工作方法机制
    5.4 巡视工作配套制度保障
        5.4.1 巡视工作中长期规划
        5.4.2 工作规程和流程再造
        5.4.3 “三个不固定”制度
        5.4.4 巡视整改落实制度
    5.5 巡视实践中的“热词”
        5.5.1 巡视“热词”清单
        5.5.2 巡视“热词”背后的问题透视
        5.5.2.1 问题清单中的存量事物
        5.5.2.2 存量问题的“新变异”
        5.5.2.3 问题清单中的新类型
    5.6 市县巡察工作实践:巡视触角的延伸
        5.6.1 巡察是巡视体系的制度化补充
        5.6.2 巡察工作成效的现状分析
        5.6.3 巡视巡察“双剑合璧”
    5.7 江苏巡视实践探索
        5.7.1 形成整体推进合力
        5.7.2 坚守政治巡视定位
        5.7.3 细化配套制度规定
        5.7.4 用好巡视工作报告
第六章 巡视制度面临的形势和创新完善的路径探析
    6.1 巡视制度面临的内外环境
        6.1.1 政治文化环境
        6.1.2 信息网络环境
    6.2 巡视制度执行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6.2.1 制度设计层面
        6.2.2 巡视专业化方面
        6.2.3 巡视目标和对象方面
        6.2.4 巡视人员监督方面
        6.2.5 巡视信息沟通机制方面
        6.2.6 巡视成果运用转化方面
    6.3 客观评价巡视制度价值
        6.3.1 从时效的角度来看
        6.3.2 从权力监督的角度来看
        6.3.3 从实践功能的角度来看
    6.4 闭环理念与巡视工作优化路径
        6.4.1 闭环理念
        6.4.2 基于关联度分析的优化路径
        6.4.3 基于实践层面的优化路径
        6.4.3.1 与其他党内监督制度相结合
        6.4.3.2. 与自下而上的监督以及横向之间的监督相结合
        6.4.3.3 与执纪执法监督相结合
        6.4.3.4 与审计监督相结合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中西方绩效审计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澳大利亚实施绩效审计的现状
二、美国实施绩效审计的现状
三、新加坡实施绩效审计的现状
四、我国实施绩效审计的存在的问题
五、解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的对策

(5)企业战略审计理论与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部分 企业战略审计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一、企业战略审计的需求分析
        (一) 企业战略审计动因:有效需求理论
        (二)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审计需求的本质
        (三) 企业战略审计产生的必然性
    二、企业战略审计的供给分析
    三、企业战略审计供求关系的博弈分析
第二部分 企业战略审计的内涵与特征
    一、企业战略审计的基本定义
        (一) 企业战略的定义
        (二) 审计的定义
        (三) 企业战略审计的定义
    二、企业战略审计的主体和客体
        (一) 审计主体
        (二) 审计客体
    三、企业战略审计的目标
        (一) 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因素
        (二) 企业战略审计目标的确定
        (三) 影响企业战略审计目标实现程度的因素
    四、企业战略审计的评价标准
    五、企业战略审计的职能
    六、企业战略审计的特征
        (一) 企业战略审计一般特征
        (二) 企业战略审计与经营审计、绩效审计的比较
        (三) 企业战略审计与财务审计的比较
第三部分 企业战略审计的程序及方法
    一、企业战略审计的程序
        (一) 战略审计的准备阶段
        (二) 战略审计的实施阶段
        (三) 战略审计的报告阶段
    二、企业战略审计的方法
        (一) 风险评估法
        (二) 对比分析法
        (三) 成本——效益分析法
        (四) 系统分析法
    三、研究企业战略审计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部分 企业战略审计在我国的实施
    一、企业战略审计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二、在我国实施企业战略审计的可行性分析
    三、我国实施企业战略审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 现存的问题
        (二) 解决的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6)对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原由
    1、开展“绩效审计”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开展“绩效审计”是审计署倡导和鼓励的探索性审计内容。
    3、开展“绩效审计”, 许多国家已为我们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二、深圳市开展“绩效审计”值得学习借鉴的几点做法
三、我们下步开展“绩效审计”的初步想法

四、对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S海关构建财务“云”共享智能平台研究[D]. 陈盛捷.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协同审计研究 ——基于生态空间治理视角[D]. 吴旋.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3]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研究[D]. 李小中. 南京大学, 2018(06)
  • [4]中西方绩效审计现状分析[J]. 高燕,刘亚军. 知识经济, 2007(10)
  • [5]企业战略审计理论与方法探讨[D]. 曲明. 东北财经大学, 2005(04)
  • [6]对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J]. 隋鹏英,肖艳莉. 山东审计, 2002(S1)

标签:;  ;  ;  ;  ;  

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