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规划设计与建设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规划设计与建设

一、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规划设计与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刘畅[1](2020)在《民办高校的品牌塑造 ——以石家庄XX职业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向前推进,高等教育行业也随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给民办高校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然而,越来越多民办高校的兴起与发展,高校间的生存竞争压力也日益激烈。如何让民办高校获得更多的生源以谋求自身的发展,成为众多民办高校管理层关注的核心问题。“品牌”的出现及品牌效应带来的巨大机遇,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对学校品牌的关注。对民办高校而言,品牌提升能够为其挖掘更多的发展机会,可以让学校在原有基础上,上升为更高水准的高校,获得更多的关注与生源。而有了生源,民办高校才能获得持续长远的发展。在当前环境下,品牌塑造成为民办学院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随着民办高校的蓬勃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已逐渐认识到品牌塑造的重要作用,并开始付诸实践。选取民办高校的品牌塑造为研究方向,以石家庄XX职业学院为案例,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品牌塑造中品牌定位、形象系统、质量管理、整合传播四步骤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石家庄XX职业学院,在品牌塑造中存在许多问题:缺乏品牌塑造的意识;品牌定位不够精准与现实存在差距;品牌不具有差异性;现有视觉系统不具有吸引力、理念系统不具特色、行为建设不够完善;管理水平不足;整合传播有效性不高等。提出应树立现代化的品牌塑造理念,开展特色化的品牌定位;在形象系统提出打造独特的视觉系统、建立科学的理念系统、形成富含文化的行为系统;在质量管理上提出提升品牌塑造能力,完善品牌塑造管理组织、建立品牌管理的反馈机制;在整合传播方面上提出应丰富当前的宣传途径、积极的开展口碑营销、促进校企合作、主动参加多种社会活动等建议。

马桂香,邓泽民[2](2020)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研究40年综述》文中指出为厘清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研究的进程和方向,通过分析4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研究文献,采用文献研究主题统计聚类实证方法,发现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从电化教学走来,始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经历了基于计算机的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进入基于大数据的职业教育教学智能化。4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显着提升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水平,职业教育教学智能化可大大增强教学环境的个性化服务水平,为实现泛在学习提供良好支持。

林丛珊[3](2020)在《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研究 ——以小学语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课堂变化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内在要求,网络课程资源逐渐成为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性参考与借鉴,关于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问题,不仅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更是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话题。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在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信息化教育又普遍为学生所认知。因此,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用网络课程资源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完善网络课程资源的相关理论有重要意义。网络课程资源即信息化课程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下位概念,结合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将课程资源发展成为大众化的方便获得的资源,扩大了课程资源的来源,突破了课程资源使用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并且以“校本化”为应用网络课程资源的必要条件,在遵循国家课程的意志之上,根据学校具体条件及学生发展情况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单一的作为拓展性的资料随意补充给学生,也不是利用多媒体照搬课本内容,而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迎合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资源。有效的开发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资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网络课程资源的范围与内容十分复杂,而对其应用还需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通过检索、梳理文献,对文献的研究方向进行分类,从而将网络课程资源的研究划分为四个方面,即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建设与应用,本研究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理论总结与实际调查。本研究笔者选取山东省Q市的一所小学进行实地调查,由于山东大部分小学并没有普及“智慧课堂”,所以笔者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将研究对象限定在具有完善的多媒体设备与校园网的学校,具有普遍代表性。通过调查发现,在网络课程资源的整合方面,教师们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当前网络课程资源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这是由于教师在选择网络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面临的资源庞杂、付费以及与更新速度慢等;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方面,学校对于教学资源库的认识趋向片面化,未认识到当前建设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这一方面是由于上级部门的各种检查、评比占用了教师过多的精力,教师对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心无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方面,教师面临的问题是在课上应用网络课程资源的形式单一化,这与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素养有直接联系;还存在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教师对于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课程资源缺乏正确的引导,这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教师的引导方式有关。针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通过对SECI模型的研究,与网络课程资源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基于SECI模型建立起网络课程资源校本化应用的模型,分别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建设与应用四个方面,分别是基于教师个体认知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设计、基于资源共享性的网络课程资源整合设计、基于学科教学资源库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设计、基于课堂教学的网络课程资源应用设计。最终的应用结果又重新成为教师的个体知识,即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过程是螺旋上升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基于SECI模型建构的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模型又为网络课程资源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指导性建议,针对当前网络课程资源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教师层面、教育管理部门层面、学校层面、学生与家长层面以及课堂教学层面的相关对策。不断提升既是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促成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加强教育管理部门对网络课程资源的管理与监督;实施校际之间多样化的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模式;引导学生与家长正视网络课程资源的作用;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式等,对整个系统中不同角色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席思田[4](2020)在《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和深入,这极大地促进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当前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下,信息素养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家已经提出了要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以满足信息化教育的要求。为此中职学校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驾驭各类新型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培养出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本文的整体研究思路是背景分析——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理论探讨——现状分析——策略制定,研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绪论,重点研究了问题背景、研究意义、概念界定、文献分析、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二是理论探讨,重点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养成依据、提升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三是调查研究,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重点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调研,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四是对策建议,针对问题及成因,重点从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对策建议。

李燕华[5](2020)在《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为例》文中指出信息技术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已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包括教育领域,信息能力俨然成为促进人们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特别是对于硕士生来说,其信息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其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着硕士生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研究以“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对硕士生信息能力水平及其培养情况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对我国硕士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对信息能力评价标准进行综合分析,以全面了解我国硕士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求,为本研究中信息能力评价指标的制定提供基本依据。其次,根据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7个地理区域中分别随机抽取2所地方师范大学作为被试,从教育学学科专业设置、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举措这三方面出发,对这14所高校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剖析其信息能力培养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再次,以G大学为例进行个案研究,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这三种方式对G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全面的剖析,挖掘其在信息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对14所地方师范大学的对比分析及对G大学的个案分析,提炼出我国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硕士生信息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信息分析能力较弱,对数据分析软件、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的使用能力堪忧。其信息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2)信息能力培养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欠理想;(3)信息能力相关培训的参与率低;(4)硕士生个人自学意识弱,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4点:(1)高校信息化建设政策体系的不完善;(2)高校信息能力培养体系及信息资源建设的不足;(3)硕士生导师的指导时间和信息能力水平有限;(4)硕士生个人信息意识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根据现存问题及其成因,本研究提出以下改进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第一,政府要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政策体系,加快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第二,高校加强对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第三,硕士生要提升自身信息能力培养的主观能动性。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编制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调查问卷,并验证其信效度,对硕士生的信息能力进行全面、科学的调研。但笔者研究能力有限,且研究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期望未来的相关研究能扩大样本数量,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数据的收集,避免单一方法带来的数据误差。

刘奕[6](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聂玉[7](2019)在《X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阶段正处于国家机构改革和X自治区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期,也是X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机构调整和改革的重要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X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质量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对教育行业信息化的统筹管理和主导推进作用,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和发展,进而促进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本文主要以X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为研究对象,以其在信息化方面的职能定位为出发点,以信息化建设任务目标为牵引,梳理X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然后通过查阅文献、对比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涉及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统筹规划、技术融合、人才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最后结合我国及X自治区教育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及现阶段拓展目标,借鉴先进省份实践经验,建议通过充分重视并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统筹管理和规划、推进信息新技术与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的创新融合、加强教育行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快速提升本地区信息化水平。本次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有两点:一是借鉴当前扶贫攻坚工作经验和路径探讨教育行政部门如何通过行政管控和政策引导解决偏远及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攻坚问题。二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相融合,探讨如何利用新技术加强X自治区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统筹管理和规划,优化和完善教育行业安全维稳、资源共享、因材施教、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提升X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杨定明[8](2019)在《儒家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研究》文中提出人是一切社会的关系的总和,人类自出生起就离不开社会人际交往。交往不仅是人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是人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人际交往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人际交往自然也就深受这些客观条件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熏陶与教化。社会文化环境不仅对人际交往的内容产生影响,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际交往所采用的形式。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经济、信息全球化带来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的教育理念、大学生的交往观念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现实交往实践和网络虚拟交往中,人际交往问题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对如何创造和谐人际关系感到茫然和困惑,甚至导致一些大学生因人际交往出现极端恶性事件。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到他们的成长成才。通过对交往、人际交往、马克思和哈贝马斯等关于人际交往的理论、涵化及其本质进行阐释,并通过社会调查实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儒家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现状;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其涵化存在问题,特别是“缺情”问题凸显以及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涵化不足的原因。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优秀传统儒家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做人”,传统儒家文化中蕴含着怎样的人际交往精华思想,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具有怎样的当代价值?儒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的理念、原则和途经有哪些?通过对传统儒家文化进行扬弃,将其优秀的思想精华与时俱进,与新时代相结合,实现传统儒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服务。发掘优秀传统儒家文化蕴含的“人之常情”,包含亲情、爱情、友情、“泛爱众”、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同”情怀,归纳儒家文化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情絜情等儒家人情观,凸显儒家人际交往重情理念,提炼并遵循尊重与关怀、仁爱与宽容、理性与适度、明礼与重信等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主要原则。儒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可以通过打造和谐的群体校园文化、创设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网络媒介正能量导向来构建富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通过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疏导、重课堂教学主阵地引领大学生人际交往、设计丰富多彩的宿舍书院文化来全方位涵化大学生人际交往;通过创设大学生企业实践情感交往平台、公益组织培育大学生关爱他人情感来强化大学生人际的社会关爱力;通过注重提升自我沟通素养,锻造人际交往能力,注重学向经典、行在当下,实践养成、重情至善实现自我能力与境界提升来达到大学生自我人际交往能力锻炼的目的,发挥优秀传统儒家文化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涵化大学生重情重义,从而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实现大学生和谐人际交往,以奋斗之我圆梦青春中国,为培育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

王庚[9](2019)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石家庄装备制造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大步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开放历经40多年的发展,逐步进入更深层次,经济的全球化与4G时代的到来,促使世界各国纷纷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培养,以应对未来面临的世界性大国竞争。为了应对未来挑战,我国提出“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性构想,这对我国一线的劳动者所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的重任,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关乎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就必须提高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水平,加大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力度,没有好的管理,就谈不上好的教育质量,更谈不上为国家一线建设岗位输送合格人才。改革开放创造的物质财富,极大的促进了中职学校的建设发展,但是经济的高度发达,人民的普遍富足,也给中职学校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社会环境的转变,网络的普及,家庭结构的转变,都对中职学校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长期以来形成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模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快速变化的形势,存在薄弱环节和盲区。如何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特点,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以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适应时代的发展,是摆在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作为本文的调研对象,石家庄装备制造学校,是一所位于省会的市教育局直属重点职业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好,综合办学规模与人才培养质量在华北地区名列前茅,代表着本区域职业教育的最高水平,学校面向全省招生,生源范围涵盖大型城市、县镇、和广大农村,多年来,学校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有效地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因此,以该校作为调查对象,对当前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现状进行调查,试图探究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真正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建议。本研究以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基础,针对学生管理工作现状,面向石家庄装备制造学校师生展开调查,并以学生管理现状为题对学校领导进行访谈。通过综合调查结果并加以分析,发现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上存在管理理念滞后,管理制度僵化、管理手段有限,方式单一、管理队伍任务繁重,动力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现阶段中职学生的自身特点,从转变学生管理理念、优化学生管理组织结构、优化学生管理体系、提升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水平、增强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性等方面,对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进行研究探索,树立以人为本,兼具时效性和先进性的管理理念,理顺学校的学生管理组织结构,形成上通下达的管理体系,将学生管理工作变为集教育、管理、服务、关爱为一体的全员育人式管理模式,让学生认同学校管理策略,自觉接受学校管理理念,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水平,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培养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管理队伍积极性,促进学生管理队伍良性发展。从软硬件各方面采取措施,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学校建设,以实际行动保证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使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能够真正浸润到每一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达成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为国家建设输送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优秀专业技能的一线建设者。

张利伟[10](2019)在《数字校园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指出数字校园建设是实现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信息技术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职业院校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数字校园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出发,介绍"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建设情况,总结数字校园建设成果,阐述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二、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规划设计与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规划设计与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民办高校的品牌塑造 ——以石家庄XX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目的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品牌研究综述
        1.3.2 大学品牌研究综述
        1.3.3 民办高校品牌塑造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1.5.1 研究框架
        1.5.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民办高等学校
        2.1.2 品牌塑造
        2.1.3 层次分析法
    2.2 理论基础
        2.2.1 品牌定位理论
        2.2.2 形象系统理论
        2.2.3 质量管理理论
        2.2.4 整合传播理论
第三章 石家庄XX职业学院品牌塑造的SWOT分析
    3.1 石家庄 XX 职业学院的优势条件
    3.2 石家庄 XX 职业学院的发展劣势
    3.3 石家庄 XX 职业学院的发展机会
    3.4 石家庄 XX 职业学院的威胁因素
第四章 石家庄XX职业学院品牌塑造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4.1 石家庄XX职业学院简介
    4.2 石家庄XX职业学院品牌塑造现状
        4.2.1 品牌定位
        4.2.2 形象系统
        4.2.3 质量管理
        4.2.4 整合传播
    4.3 石家庄XX职业学院品牌塑造存在的问题
        4.3.1 石家庄XX职业学院品牌塑造评价分析
        4.3.2 石家庄XX职业学院品牌塑造问题分析
第五章 石家庄XX职业学院品牌塑造策略
    5.1 品牌定位
        5.1.1 树立现代品牌理念
        5.1.2 进行特色品牌定位
    5.2 形象系统
        5.2.1 打造独特的视觉系统
        5.2.2 建设科学的理念系统
        5.2.3 形成富含文化的行为系统
        5.2.4 重视内涵建设
    5.3 质量管理
        5.3.1 提升品牌塑造能力
        5.3.2 完善品牌管理组织
        5.3.3 建立品牌管理反馈机制
        5.3.4 提升育人质量
    5.4 整合传播
        5.4.1 丰富宣传途径
        5.4.2 开展口碑营销
        5.4.3 促进校企合作
        5.4.4 参与多种活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访谈提纲
附录 B 石家庄 XX 职业学院品牌塑造调查问卷
附录 C 专家咨询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
致谢

(2)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研究40年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计算机的职业教育教学数字化
    (一)早期的电化教学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兴起
二、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
    (一)建设基础设施,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
    (二)开发信息化资源,应用教学实践发展
        1. 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
        2. 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
三、基于大数据的职业教育教学智能化
    (一)智慧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二)智能教学中的个性发展

(3)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研究 ——以小学语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3.将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化应用刻不容缓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3.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案例分析法
        3.访谈法
        4.课堂观察法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内涵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非正式学习理论
        3.系统科学方法论
二、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的必要性及原则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的必要性
        1.网络课程资源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2.网络课程资源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助推力
        3.网络课程资源是未来课堂教学的指向标
        4.网络课程资源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二)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适应性原则
        3.经济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发展性原则
三、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现状分析
        1.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整合现状
        2.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现状
        3.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应用现状
    (三)网络课程资源校本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1.网络课程资源的质与量与教师需求之间的矛盾
        2.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政策要求与学校实际实施之间的矛盾
        3.资源应用形式单一化与教学环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4.学生网络课程资源的使用与缺乏教师合理引导之间的矛盾
四、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模式设计与对策建议
    (一)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模式设计前端分析
        1.学情分析
        2.语文学科特点分析
        3.支撑模型分析
    (二)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模式构建
        1.基于教师个体认知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设计
        2.基于资源共享性的网络课程资源整合设计
        3.基于学科教学资源库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设计
        4.基于课堂教学的网络课程资源应用设计
    (三)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化应用的对策建议
        1.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以促成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
        2.加强教育管理部门对网络课程资源的管理与监督
        3.实施校际之间多样化的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模式
        4.引导学生与家长正视网络课程资源的作用
        5.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五、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4)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信息素养
        (二)教师信息素养
        (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创新
第二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理论概述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的必然需求
        (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养成的理论依据
        (一)终身学习理论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
        (三)数字化生存理论
    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政策要求
        (一)加强中职学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政策要求
        (二)增强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政策要求
        (三)加强对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政策要求
    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前提
        (二)信息知识——信息素养的基础
        (三)信息能力——信息素养的保证
        (四)信息道德——信息素养的准则
第三章 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
    一、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问卷调查
        (一)调查内容
        (二)调查过程
        (三)调查结果
    二、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访谈调查
        (一)访谈对象
        (二)访谈内容
        (三)访谈结果
    三、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信息意识较为薄弱
        (二)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较为匮乏
        (三)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较为薄弱
        (四)学校在信息化环境建设方面投入不足
        (五)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滞后
第四章 提升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一、政府管理层面
        (一)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力度
        (二)营造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氛围
        (三)搭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沟通平台
        (四)完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激励政策
    二、学校监管层面
        (一)加强并完善校园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完善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模式
        (三)定期举办信息化教学比赛和交流活动
        (四)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
    三、教师自身层面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信息意识
        (二)加强自主学习,增强信息知识
        (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升信息能力
        (四)正确使用信息资源,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信息时代对硕士生信息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2.教育信息化建设对师范类硕士生信息能力的挑战
        3.信息能力支撑信息时代硕士生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信息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相关概念界定
        1.地方师范大学
        2.教育学
        3.信息能力
一、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理论分析
    (一)信息能力在硕士生能力中的重要地位
        1.信息能力是培养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关键
        2.信息能力是养成硕士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3.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早已纳入国家规范
    (二)硕士生信息能力的评价
        1.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信息能力评价标准
        2.相关研究中的信息能力评价指标
    (三)硕士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方式
        1.课程设置及教学
        2.信息能力培养的讲座与训练
        3.导师的指导与硕士生的自学
        4.其他教育活动
    (四)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启示
        1.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
        2.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对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启示
二、我国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要求及措施
    (一)选取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的缘由
        1.教育学具有相当强的代表性
        2.地方师范大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3.个人兴趣和期望
    (二)我国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目标解读
    (三)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设置及信息能力培养目标设定
        1.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专业差异较大
        2.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目标设定不清晰
    (四)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1.开设信息能力教育课程
        2.开展信息能力培养讲座与培训
        3.相关赛事及实践活动
三、个案研究:G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一)选取G大学的缘由
        1.G大学是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地方师范大学
        2.G大学教育学学科水平高
        3.个人原因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问卷的设计
        2.问卷信效度分析
        3.调查研究的实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2.信息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及硕士生的参与度分析
        3.信息能力水平的描述统计分析
        4.信息能力水平的差异分析
        5.访谈结果分析
四、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2.信息能力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欠理想
        3.信息能力相关培训参与率低
        4.硕士生个人自学意识较弱,重视程度不足
    (二)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高校信息化建设政策体系不完善
        2.高校信息能力培养体系及信息资源建设的不足
        3.硕士生导师的指导时间及信息能力水平有限
        4.硕士生个人信息意识弱,缺乏学习主动性与自主性
五、改进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要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政策体系,加快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
        1.建立和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体系
        2.加快高校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设进程
    (二)高校要加强对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1.明确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目标,提高信息能力教育的地位
        2.建立完整的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结构体系
        3.建立健全硕士生信息能力评价体系及培养质量监控机制
        4.大力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三)硕士生要提升自身信息能力培养的主观能动性
        1.增强信息意识,主动汲取信息知识
        2.正视自身不足,端正学习态度
        3.借助互联网开展个性化学习,提高信息能力
六、研究结论、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1.研究的创新之处
        2.研究的不足之处
        3.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目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7)X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框架和方法
    四、拟解决的重点及难点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1章 X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概况与现状
    一、X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建设概况
    二、X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建设现状
第2章 X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经费严重不足
    二、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缺少维护
    四、教育管理和督导手段落后
    五、信息化应用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率低
    六、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不足
    七、信息化人员不足能力弱
第3章 X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一、信息化建设重视不足
    二、信息化建设统筹管理不足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融合不足
    四、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第4章 推进X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重视并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统筹管理和规划
    三、攻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保障
    四、建立教育大数据平台,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五、打造教育云平台,优化教育公共服务环境
    六、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七、加强教育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儒家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的基本理论阐释
    第一节 交往及人际交往概述
        一、交往的本质及特征
        二、人际交往特征及分类
        三、人际交往的素质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特点及社会文化背景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及特点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四种偏向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观念变化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会文化因子
        五、大学生良善人际交往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应然
    第三节 涵化及儒家文化
        一、涵化的内涵
        二、涵化即文化涵养教化
        三、涵化与儒家文化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关乎其成人成才
    第一节 人际交往与人的成人成才理论支撑
        一、交往助推人“全面而自由发展”
        二、交往“以确立统一、有序的社会规范为归宿”
        三、儒家“君父同伦”人际血缘亲情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关乎其成人
        一、人际关系是人生中的重要财富
        二、人从对象中反观自己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再塑其品性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其成才
        一、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助推其成才
        二、大学生不良的人际交往阻碍其成才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涵化现状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一、大学生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三、儒家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现状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其涵化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个体自我修养不足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矛盾性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缺情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涵化不足的原因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观念障碍
        二、个体自我认知偏差
        三、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
        四、网络信息弱化人际交往
        五、媒介宣推不力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涵化凸显重情理念
    第一节 情为何物
        一、情及人情
        二、人情共同性
        三、情为爱
    第二节 儒家人情观
        一、儒家为人情创设理论基础
        二、儒学人情基本原则
    第三节 儒家及当代社会人情观
        一、中国古代社会富有人情味
        二、儒家人情观的负面影响
        三、当代社会市场经济冲淡人情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原则
    第一节 尊重与关怀
        一、尊重原则
        二、关怀原则
    第二节 仁爱与宽容
        一、仁爱原则
        二、宽容原则
    第三节 理性与适度
        一、理性原则
        二、适度原则
    第四节 明礼与重信
        一、明礼原则
        二、重信原则
第六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涵化路径
    第一节 构建富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
        一、打造和谐的群体校园文化
        二、创设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强化网络媒介正能量导向
    第二节 全方位涵化大学生人际交往
        一、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疏导
        二、重课堂教学主阵地引领大学生人际交往
        三、设计丰富多彩的宿舍书院文化
    第三节 强化社会关爱力
        一、创设大学生企业实践情感交往平台
        二、公益组织培育大学生关爱他人情感
    第四节 大学生自我人际交往能力锻炼
        一、大学生自我沟通素养与能力锻造
        二、大学生自我能力与境界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石家庄装备制造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
        (二)国内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概述
    一、中职教育
        (一)中职教育的内涵
        (二)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德育目标
    二、中职学生管理的内涵
    三、中职学生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中职学校学籍管理
        (二)中职学校学生行为管理
        (三)中职学校学生活动管理
        (四)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管理
        (五)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六)中职学校学生帮扶工作
        (七)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管理
    四、中职学生特点
        (一)中职学生生源构成
        (二)中职学生素质状况
        (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四)学生价值观状况
        (五)学生就业状况
    五、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特点
第三章 石家庄装备制造学校学生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范围和方法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三)调查方法与调查范围
    二、中职学生现状与学生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背景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优化对策
    一、转变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
    二、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组织结构
        (一)对学生管理组织结构的优化
        (二)对学生管理体系的优化
    三、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水平
    四、增强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加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二)优化中职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三)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与心理健康教育
        (四)占领中职学生互联网思想道德教育主阵地
        (五)优化中职学校扶危助困工作
        (六)积极构建就业推荐平台,提升学生就业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四、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规划设计与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办高校的品牌塑造 ——以石家庄XX职业学院为例[D]. 刘畅.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6)
  • [2]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研究40年综述[J]. 马桂香,邓泽民. 职教论坛, 2020(07)
  • [3]网络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应用研究 ——以小学语文为例[D]. 林丛珊.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研究[D]. 席思田.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为例[D]. 李燕华.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7]X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D]. 聂玉. 吉林大学, 2019(03)
  • [8]儒家文化视域下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涵化研究[D]. 杨定明.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9]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石家庄装备制造学校为例[D]. 王庚.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6)
  • [10]数字校园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张利伟. 宁夏教育, 2019(11)

标签:;  ;  ;  ;  ;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规划设计与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