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院长邀请代表发表意见

新院长邀请代表发表意见

一、新任院长诚邀代表提意见(论文文献综述)

杨青[1](2018)在《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提升研究 ——以S大学为案例的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双一流建设在大学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国高校再一次掀起了一股科研之风,教学与科研的失衡也愈演愈烈。部分高校为了吸引“长江”、“杰青”、优秀博士毕业生,不惜下重金招贤纳士。为了提升学校论文产出量,高校绞尽脑汁动员教师报项目、做课题。在职称评审上,科研的硬指标更是教师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与此同时,高校教学却成为人们忽视的话题。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成为流于形式的“走过场”,为数不多的教学督导成为面子上过去就行的任务,教学评估变成刮风性质的突击运动,教学质量更成为无人问津的“真空地带”。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疾呼,在以科研为圭臬的时代,高校教学究竟何去何从?高等教育质量又该从何谈起?失去灵魂的卓越对于大学的发展意义何在?为了平衡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摆正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美国学者博耶就曾提出教学学术的概念。后继者在延续博耶教学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教的学术和学的学术,并且对高校教师践行教学学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认为,提升高校教学的地位必须以教师教学学术能力为抓手,将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纳入高校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之中。基于此观点,本研究借鉴了美国学者Michael Theall和John A.Centra的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框架,自编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访谈提纲并对S大学六位不同学院的教师进行多次深度访谈。通过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本研究从教学态度、教学创新、师生互动、师师互动、教学反思五方面反映出S大学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从访谈资料中提炼出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存在问题的缘由。其中,主观原因来自教师个人对待教学的三种态度,客观原因源自教学环境、体制机制和学生回应。针对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本研究从以下六方面提出解决举措:第一,树立教学学术理念,营造重视教学的良好氛围;第二、聘用重视教学的教师,为高校输入新鲜血液;第三、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搭建教学发展平台;第四、健全教学评价机制,巧用教学激励指挥棒;第五、加强教学监督机制,对教学不端零容忍;第六、率先培育未来师资,减缓新任教师入职焦虑。

林伟红[2](2015)在《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本治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治校理念是大学在教育探索及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反映了学校决策层对教育现实的理解程度以及把握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治校理念集思想性、实践性、发展性于一体,对大学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的兴衰。本研究是围绕大学治校问题而进行的历史探究。研究对象为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本治校,之所以选这二十年,一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受严重创伤,这之后我国高等教育是如何复苏的;二是因为湖南师范大学是一所“三无学校”—无底子、无码头、无名气,主要领导人也都是土生土长的,不是出身名校,更不是院士等头衔;三是湖南师范大学在这段时间里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特别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可以称得上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神话”。这段“传奇神话”很多人知晓,但却鲜有人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一所普通师范院校的崛起,从这一个案更能反映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巨大进步;一所起点低、起步晚的大学,她的巨变也许更能说明大学发展的一些本质问题。它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贡献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研究运用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人物访谈法、史论结合法,对湖南师范大学的人本治校理念及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是一个历史研究,首先是历史性,其次是研究。研究目的在于挖掘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本治校经验给当下的大学管理和改革提供借鉴,因而首先是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历史研究,把它置于历史背景之中,分析它与前、与后之间的联系,然后是经验探讨,且以历史研究为主,以经验探讨为辅。湖南师范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她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人是大学立足和发展的根本。在学校里面,“以人为本”也是相对的,师生员工中的“以生为本”,教职员工中的“以师为本”,大学的活动中心是教学与科研;大学的目标中心:人才培养。湖南师范大学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引进博士,延揽知名教授,提升现有教师和有效昭示人才;推行来去自由政策,来者欢迎,去者欢送,首创师资建设日和加强机关建设为“来去自由”提供有利的支持;善用和创造条件,把握和抓住机遇,积蓄雄厚的师资力量。在人本治校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并着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尽力完善公共服务基础建设、鼓励学术交流、竭力支持学术出版、大力发展图书馆、营造和谐的环境等方面来促进教师的发展。在“以生为本”方面,通过弘扬师范本色、坚守教学中心、着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来实现学生的发展。湖南师范大学因为实行人本治校而取得了显着的成就。首先是一支壮观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不仅数量充足,而且结构合理,形成老中青学术梯队;教师队伍不仅质量优良,而且层次提升。其次,教师们信守本职,潜心教学与研究,不仅取得了显着的教学成就,也收获了卓越的科研成果。其三,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提升了校园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擢升了教师整体素养。其四,由于学校的人本治校理念及相应的政策及举措取得了实效,科研成就享誉学界,教学成绩卓尔不群,学校享有良好的声誉。借鉴历史为了立足当下,走向未来。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20年的办学发展史阐释了大学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着力创造条件实施人本治校。湖南师范大学的成功告诉我们:改革出活力这是基本思路,去官本,立人本是核心,人才强校是战略,一心为校的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湖南师范大学的不足则提醒我们:政府放权,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大学的方式是实现人本治校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是实施人本治校的一个有力的保障。

沈永东[3](2014)在《变动环境中行业协会与政府之间的策略性互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要求取消“双重管理体制”、“去行政化”、“对四类组织实行统一登记”等,开启了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新变革。这项新的改革措施传递了两大信号:一方面,行业协会商会类等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现有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已成为行业协会商会类等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国家需要在既有制度框架下寻找新的路径来调整应对变动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当前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变革过程表明,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并不是被单一力量所决定的静态结构,而是国家与社会多元互动的动态过程。在此情形下,如何解读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互动多元化与动态性的成因就显得必要而紧迫。学界对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实现了从“国家与社会二分”向“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理论范式转型。在此背景下,当代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研究也实现了从结构论争到行动分析的广泛讨论,其中不乏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观点。但是,当求解“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互动何以呈现多元化与动态性”这一议题时,已有研究成果显得并不充分:结构论争的宏观理论显得静态僵化,忽视结构主体的能动性建构;行动分析的微观理论则显得碎片化,忽视行动主体的外部环境规约。基于结构-能动统一的视角,本文将“当代中国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互动的多元化与动态性”成因解读为“变动外部环境中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之间策略性互动”,这包括“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的双向策略性互动”、“外部环境与策略性互动之间的相互形塑”两个部分。实证研究表明,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基于各自利益与能力采取不同的策略性行动实现双向互动;变动的外部环境则会影响改变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的互动方式与结果,最终呈现出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的不同互动关系类型。大样本数据统计发现,当代中国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呈现出目标对象的多样化,政策参与途径和方式的多元化,近三分之一的行业协会商会在与政府的互动中成功地影响政策制定、政策修改或停止政策执行,且行业协会商会生成方式与政府政策意志都对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频次产生显着影响;比较案例分析进一步表明,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互动具有持续性、动态性与调适性,外部环境与策略性互动之间则是相互形塑的,“变动外部环境中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之间的策略性互动”展现出两者不同的互动关系类型:公民社会、政府支配、法团主义与多元类型混合。基于上述研究发现,论文可能在以下方面做出贡献:第一,采用结构-能动统一的新视角来解读当代中国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互动关系的多元化与动态性,超越了既有理论中结构论争静态僵化与行动分析碎片化的研究不足;第二,将当代中国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互动关系的多元化与动态性成因解读为“变动外部环境下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双向策略性互动”,摆脱了既有理论研究中“国家控制社会”与“社会反抗国家”的二元思维,注重对国家与社会双重主体的能动性讨论,强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并非是单一力量作用的结果,而是国家与社会在互动中相互调适的动态过程;第三,研究结果对未来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动向具有重要启示:当代中国行业协会商会能够有效地影响政策制定与执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府行为,这突破了现有研究中“当前中国社会组织发展仅是巩固当前中国威权政体”观点的不足,预示着未来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是一个多元、动态的开放过程。

张安富[4](2004)在《合并型多校区大学融合过程中的管理研究 ——以武汉理工大学为典型案例》文中研究说明在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为“八字”方针为指导,以调整、合并为主要途径,迈出了重大的改革步伐。1996年至2001年间,共有385所高校合并组建为164所高校,净减221所。[1] 这场席卷大江南北的高校合并潮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论。特别是2000年前后,一批巨型多校区大学的相继诞生,在高教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这些年来,高教理论界和许多从事高校管理的工作者就高校合并、融合与管理问题发表了许多研究论文,为合并高校的融合与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也为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总体来说,对我国合并高校深层次问题的研究缺乏应有的深度、广度和系统性。本论文以武汉理工大学为典型案例,就合并高校融合中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通过广泛搜集相关文献和资料,借鉴和吸收这一研究领域的有关成果和观点,结合案例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力求把握我国世纪之交合并高校融合中产生矛盾内外在原因和管理的不适应性,深入思考合并高校实质性融合过程中的多校区管理及成效评价等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融入作者的分析、判断、观点和建议,力图形成比较系统化的研究成果。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简要阐述本论文选题的缘由、研究思路和方法,综述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不同观点之间的论争。对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概念作了辨识,为后续章节的论述作必要的铺垫。 第二章比较系统地阐述高校合并的背景、特点、动机以及历史进展、现状和分类,为本论文的展开和深入研究提供明晰的、直观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的认识,辨证地分析了高校合并的喜与忧。 http://www.edu.cn/20010906/3000403.shtml<WP=5>第三章以武汉理工大学为典型案例,综述该校合并、融合与管理的成就,比较合并前后发生的变化,评述融合进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为全文的论述和观点的提出提供比较翔实的信息。第四章将合并高校融合的进程分为三个层级,即表层融合、中层融合和深层融合,论述了融合三个层级之间,揭示出影响融合的关键因素。 第五章从管理的视角阐释促进融合的理念与策略,强调发展是融合的基础和保证,以特色创优势,以发展促融合,以融合求发展,在发展中逐步解决融合的问题。作者认为重构合并型多校区大学的新质文化,加强合并型多校区大学非正式组织群体的引导与管理等,是促进融合的重要的管理策略。第六章是论述合并型多校区大学的管理变革与管理模式,包括管理变革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思想观念、结构要素以及管理模式。基于合并型多校区大学应“因校制宜,管理模式多元化”的思想,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数字化校园”管理、事业部制组织机构模式和学院制管理模式等新的见解。 第七章从教育经济学的视角对合并型多校区大学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理论辨析,阐述了制约合并高校管理有效性评价的因素和困难,鉴于此,采用定性的方法,通过对合并型多校区大学办学的效益、效能以及三对经济关系的分析,来初步判断管理的有效性,并提出融合有效性的理论模型和判据。第五至第七章是全文的重点。

刘莉莉[5](2002)在《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提出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历史的阵痛,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张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确立,高等教育在投资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民办高等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产物,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千余所民办高校的存在显示了民办高等教育强大的生命力,也映射出民办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态势。本文透过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当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作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描述。 本文根据民办高校资金投入和学校运作方式的不同,将中国民办高校的创办与发展划分为六种主要模式:即以学养学的滚动发展模式、以产养学的注入发展模式、国有高校改制运作模式、民办二级学院的附属运行模式、资本联合的教育股份制以及教育集团的连锁经营模式,剖析了不同模式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点、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最终的走向;体现了不同运作机制下民办高校在教育理念、专业与课程设置、管理手段、人才培养模式、资本运营等诸多方面的明显差异,以及发展道路的迥然不同。尽管不同的模式都有不同的优势与局限,但是,它们都显示了对市场的主动适应,并有效地运用了市场机制,推动民办高校的多样化发展。

马成志[6](2000)在《新任院长诚邀代表提意见》文中研究表明 "当好人民法院院长,首先就要自觉接受人大权力机关监督。"这是遂溪县人民法院代理院长陈康寿在该县人大常委会任命会议上作任职演讲时说的一句话。说到做到,不到一个月,陈康寿代理院长就亲自给该县的289名人大代表每人写了一封关于征询对法院审判工

二、新任院长诚邀代表提意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任院长诚邀代表提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提升研究 ——以S大学为案例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教学学术研究综述
        1.2.1 国外教学学术研究综述
        1.2.2 我国教学学术研究综述
        1.2.3 教学学术能力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何谓教学学术能力
    2.1 教学学术能力的解读与界定
        2.1.1 对“教学”、“学术”、“能力”的词源考察
        2.1.2 “教学学术能力”的基本界定
    2.2 教学学术能力的内涵
        2.2.1 教学学术能力本质上是学术能力
        2.2.2 教学学术能力在实践中形成
        2.2.3 教学学术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习为旨归
        2.2.4 教学学术能力是对教学的溯源
    2.3 教学学术能力的特点
        2.3.1 学术性
        2.3.2 相对性
        2.3.3 实践性
第三章 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访谈提纲的设计和实施
    3.1 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访谈提纲的设计
        3.1.1 访谈提纲的理论基础
        3.1.2 访谈提纲的构成要素
        3.1.3 访谈提纲的初步形成
    3.2 教师教学学术访谈提纲的实施
        3.2.1 访谈对象的选取
        3.2.2 正式进入访谈现场
第四章 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访谈资料编码
    4.1 一级编码—开放式编码
        4.1.1 蜜柚教师访谈资料—初级编码
        4.1.2 香橙教师访谈资料—初级编码
        4.1.3 葡萄教师访谈资料—初级编码
    4.2 二级编码—轴心式编码
        4.2.1 蜜柚教授访谈资料—二级编码
        4.2.2 香橙教授访谈资料—二级编码
        4.2.3 樱桃老师访谈资料—二级编码
        4.2.4 葡萄老师访谈资料—二级编码
        4.2.5 苹果教授访谈资料—二级编码
        4.2.6 柠檬教授访谈资料—二级编码
    4.3 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
第五章 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现状、问题归因及提升举措
    5.1 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现状
        5.1.1 教学态度—教学态度认真,但教学重视程度下降
        5.1.2 教学创新—学科教学知识与创新能力良好
        5.1.3 师生互动—良好的课下互动与单向的课堂互动
        5.1.4 师师互动—师师合作重科研轻教学
        5.1.5 教学反思—反思水平低,反思力度不够
    5.2 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提升障碍归因
        5.2.1 主观原因
        5.2.2 客观原因
    5.3 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提升举措
        5.3.1 树立教学学术理念,营造重视教学良好氛围
        5.3.2 聘用重视教学的教师,为高校输入新鲜血液
        5.3.3 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搭建教学发展平台
        5.3.4 健全教学评价机制,巧用教学激励指挥棒
        5.3.5 加强教学监督机制,对教学不端零容忍
        5.3.6 率先培育未来教师,减缓新任教师入职焦虑
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

(2)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本治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核心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
    1.6 研究不足
第二章 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本治校的基础
    2.1 人本是如何生成的
        2.1.1 人是什么
        2.1.2 人本的生成
    2.2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嬗变
        2.2.1 1978之前:半人的时代
        2.2.2 1978年之后:逐渐进入人的时代
        2.2.3 “九五”期间:“211工程”的实施
    2.3 湖南师范大学的办学环境
        2.3.1 十年挫折后的湖南师范大学
        2.3.2 湖南师范大学的发展回顾
        2.3.3 湖南师范大学的发展处境
        2.3.4 湖南师范大学的人本简概
第三章 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师本理念与治校实践
    3.1 湖南师范大学的师本理念:教职员工中,“教”字第一
    3.2 湖南师范大学的师本治校实践
        3.2.1 实施人才战略
        3.2.2 推行来去自由政策
        3.2.3 积蓄雄厚的师资力量
        3.2.4 转换运行环境与机制
        3.2.5 搭建平台促教师发展
第四章 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本理念与治校实践
    4.1 湖南师范大学的生本理念
        4.1.1 学生:发展中的人
        4.1.2 师生员工中:“生”字第一
    4.2 湖南师范大学的生本治校实践
        4.2.1 弘扬师范本色
        4.2.2 坚守教学中心
        4.2.3 着力大学素质教育
        4.2.4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章 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本治校的成效
    5.1 壮观的师资队伍
        5.1.1 数量充足,结构改善
        5.1.2 质量优良,层次提升
    5.2 突出的教研成就
        5.2.1 显着的教学成就
        5.2.2 卓越的科研成果
    5.3 丰硕的素质教育成果
        5.3.1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5.3.2 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5.3.3 擢升:教师整体素养
        5.3.4 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
    5.4 良好的学校声誉
        5.4.1 国内:学校声誉不断上升
        5.4.2 国际:学校声誉不断扩大
第六章 借鉴历史展望未来
    6.1 值得借鉴的经验
        6.1.1 治校思路:改革出活力
        6.1.2 治校核心:去官本,立人本
        6.1.3 治校战略:人才强校
        6.1.4 治校关键:一心为校的领导班子建设
        6.1.5 治校保障:较完善的法律法规
    6.2 仍需反思的问题
        6.2.1 政府过多干预的障碍
        6.2.2 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问题
        6.2.3 “人才战略”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3)变动环境中行业协会与政府之间的策略性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2 文献述评
    2.1 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研究及其转型
        2.1.1 国家与社会二分关系研究
        2.1.2 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研究
    2.2 当代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研究:结构论争、行动分析及其超越
        2.2.1 当代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研究的结构论争
        2.2.2 当代中国行业协会商会研究的行动分析
        2.2.3 超越结构论争与行动分析:变动外部环境中的策略性互动
    2.3 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研究
        2.3.1 国外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研究
        2.3.2 国内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研究
    2.4 已有研究的简短评论
3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3.1 分析框架
    3.2 研究假设
        3.2.1 双重能动与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
        3.2.2 外部环境与策略性互动
4 研究设计
    4.1 概念界定
    4.2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4.3 变量定义及其测量
5 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基本情况与影响因素:大样本数据分析
    5.1 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的基本情况
    5.2 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的影响因素
        5.2.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5.2.2 回归分析
    5.3 小结
6 变动外部环境中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的策略性互动:比较案例研究
    6.1 泰顺小水电行业协会
    6.2 温州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6.3 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
    6.4 浙江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
    6.5 多案例比较研究分析
        6.5.1 外部环境、双重能动与策略性互动
        6.5.2 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互动的持续性与动态性
        6.5.3 外部环境与策略性互动的相互形塑
    6.6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发现
    7.2 研究贡献
    7.3 可能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研问卷
附录2 调研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与学术经历

(4)合并型多校区大学融合过程中的管理研究 ——以武汉理工大学为典型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1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2 高校合并概况
    2.1 高校合并的背景、特点和动机
    2.2 高校合并的进展
    2.3 合并高校的分类
    2.4 高校合并的喜与忧
3 案例简析
    3.1 武汉理工大学的合并、融合及发展
    3.2 武汉理工大学案例评述
4 并校融合的层级及关键
    4.1 合并高校融合的层级
    4.2 影响融合由“表“及”深“的原因
    4.3 合并高校融合的关键
5 促进融合的管理理念与策略
    5.1 多校区大学融合的管理理念
    5.2 多校区大学融合的管理策略
    5.3 重构合并型多校区大学的新质文化
    5.4 非正式群体:特征、影响及管理
6 合并型多校区大学管理中的变革与管理模式
    6.1 管理变革的理论依据
    6.2 管理变革的现实依据
    6.3 管理思想的变革
    6.4 管理变革的结构要素
    6.5 多校区大学的管理模式
7 合并型多校区大学管理的有效性
    7.1 合并高校管理有效性评价的制约因素
    7.2 合并型多校区办学的成本效益
    7.3 合并型多校区办学的效能
    7.4 合并型多校区办学的经济关系
    7.5 合并高校融合的有效性
结 束 语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件二 问卷调查表
附件三 教育部直属合并高校学生人数统计

(5)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背景研究
    二、 问题提出
    三、 研究思路
第一章 以学养学--滚动式发展模式
    一、 滚动式发展模式的概述
    二、 民办高校滚动发展的社会背景
    三、 民办高校成功滚动发展的基础
    四、 民办高校滚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五、 制约民办高校滚动发展的因素
    六、 滚动式发展模式的走向分析
    案例: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上海杉达学院民办公助之路
第二章 以产养学--注入式发展模式
    一、 注入式发展模式的概述
    二、 企业介入高等教育产业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三、 以产养学民办高校的几种主要形式
    四、 注入式发展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五、 以产养学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六、 以产养学民办高校的选择与超越
    七、 企业介入教育领域的新走向
    案例: 以产兴学、以学兴产--四川国际标榜学院的理想与追求
第三章 国有高校--改制运作模式
    一、 国有高校改制模式的概述
    二、 国有高校改制模式产生的背景
    三、 国有高校改制的制度优势
    四、 国有高校改制中存在的冲突与矛盾
    五、 推行改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案例: 改造自我、超越自我--黑龙江东亚大学改制之路
第四章 民办二级学院--附属运行模式
    一、 民办二级学院的兴起与发展
    二、 民办二级学院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三、 民办二级学院的几种主要形式
    四、 民办二级学院的特色与优势
    五、 民办二级学院运作中的问题与困难
    六、 发展民办二级学院的有关建议
    案例: 文化融合、个性重构--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合作办学之路
第五章 资本联合--教育股份制模式
    一、 股份制的发展与教育股份制的出现
    二、 教育股份制存在的基础
    三、 股份制办学的几种形式
    四、 教育股份制的制度优势
    五、 教育股份制的特殊性
    六、 股份制办学的理想与现实
    七、 教育股份制健康发展的条件
    案例: 股份融资、体制创新--广州华联学院教育股份制的理论与实践
第六章 教育集团--连锁经营模式
    一、 教育集团的产生与发展
    二、 教育集团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三、 教育集团的特点与优势
    四、 教育集团化发展中面临的冲突与矛盾
    五、 教育集团发展的趋势
    案例: 集团连锁、产业经营--南洋教育集团发展的模式与道路
结语: 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化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新任院长诚邀代表提意见(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提升研究 ——以S大学为案例的质性研究[D]. 杨青. 山西大学, 2018(04)
  • [2]湖南师范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本治校研究[D]. 林伟红.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6)
  • [3]变动环境中行业协会与政府之间的策略性互动研究[D]. 沈永东. 浙江大学, 2014(05)
  • [4]合并型多校区大学融合过程中的管理研究 ——以武汉理工大学为典型案例[D]. 张安富. 华中科技大学, 2004(03)
  • [5]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D]. 刘莉莉. 华东师范大学, 2002(02)
  • [6]新任院长诚邀代表提意见[J]. 马成志. 人民之声, 2000(01)

标签:;  ;  ;  ;  ;  

新院长邀请代表发表意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