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谢颖[1](2021)在《GSTM1基因甲基化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及目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层治疗体系逐渐成熟,ALL患者的疗效获得明显提高,但成人ALL患者总生存率仍明显低于儿童,部分患者处于难治和复发的困境。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s)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酶,有解毒保护细胞的作用。GSTM1是GST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研究发现GSTM1基因的多态性及甲基化均与肿瘤的发生和预后相关。而GSTM1基因的多态性及甲基化与ALL发病、发展和预后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拟通过检测GSTM1基因在ALL患者中基因型表达情况及甲基化水平差异,探讨GSTM1基因多态性和甲基化在ALL预后中的价值,以寻找ALL的新治疗靶点。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南方医院血液科、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福建省立医院血液科经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初次确诊为ALL患者66例(儿童18例,成人48例)。所有患者均参照中国儿童/成人急性淋巴白血病治疗指南接受诱导、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维持等治疗。收集所有患者治疗前的骨髓标本,提取DNA,用PCR技术检测所有ALL患者骨髓GSTM1基因多态性表达情况,使用MassARRAY平台分析所有ALL患者样本中GSTM1基因甲基化水平。通过t检验、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等多种统计学方法,比较ALL患者GSTM1基因多态性和GSTM1基因甲基化在性别、年龄、临床特征、免疫分型、染色体异常、遗传学亚型等不同组间的差异,探讨GSTM1基因多态性及甲基化在ALL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按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儿童ALL患者在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预后上均与成人ALL患者有显着不同。儿童ALL患者携带TEL-AML1基因突变的比例高(38.9%vs 8.3%),Ph阳性ALL 比例低(11.1%vs.29.2%),GSTM1基因有三个位点上甲基化水平低于成人(CpG-40 0.21vs.0.36,CpG-106 0.11vs.0.19,CpG-234 0.28 vs.0.43),p<0.05。儿童ALL患者对激素诱导治疗反应率更高(55.6%vs.22.9%),复发率更低(16.7%vs.45.9%),生存时间更长(中位 OS 48.2m vs.20.1m),p<0.05,比成人ALL患者表现出更好的预后。2、对66例ALL患者进行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检出GSTM1*0型(空基因型)35例,GSTM1型(基因型)31例。两组基因型患者在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脏器侵犯、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基因突变亚型、复发率、总生存时间上的差异均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3、对66例ALL患者进行GSTM1基因甲基化检测,预测出1个CpG岛,并检出30个位点发生甲基化,甲基化差异较为显着的位点分别为40、47、106:119、125:132:137、234、251、357、474,甲基化平均值在 0.20-0.59 之间(F=18.399,p=0.000)。组间分析发现,合并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ALL患者在GSTM1基因2个位点上甲基化水平低于未侵犯的患者(CpG-40 0.25vs.0.34,CpG-106 0.06 vs.0.18,p<0.05)。携带MLL重排的ALL患者在GSTM1基因3个位点上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未携带者(CpG-125 0.82 vs.0.34,CpG-234 0.83 vs.0.38,CpG-2510.94vs.0.66,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ALL患者复发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HR 1.7,95%CI:1.3-2.22,p<0.05),治疗前伴有肝肿大的患者复发风险低(HR 0.42,95%CI:0.2-0.88,p<0.05),GSTM1基因甲基化与复发风险无关。GSTM1基因40位点、106位点、234位点上的高甲基化、年龄大、肝无肿大、激素诱导反应不良均是影响ALL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大和GSTM1基因40位点高甲基化是独立危险因素,风险系数分别为(HR 1.66,95%CI:1.23-2.24,HR 1.18,95%CI:1.02-1.37,p<0.05)。GSTM1 基因 40 位点上甲基化值高于0.675的ALL患者比甲基化值低于0.675的患者中位OS更短(200d vs.830d,p<0.05)。结论GSTM1基因多态性与ALL患者预后无明确的相关性。GSTM1基因高甲基化是除年龄之外,影响ALL患者生存的另一独立危险因素。今后有待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验证GSTM1基因不同位点的甲基化在ALL预后分层中的价值。
马丽[2](2020)在《基于DNA甲基化对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对CHB的防治已显示其独特优势,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能力,深入阐述CHB的证候生物学基础,似为其主要一环。四川地区CHB常见的中医证候为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课题组前期从mi RNA对上述两证候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初步研究。有文献表明DNA甲基化参与CHB的发生发展,且DNA甲基化与中医证候的形成在理论上似有契合之处,此或许能为CHB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生物学基础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目的:本研究基于前期相关mi RNA研究,多维度综合观察CHB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DNA甲基化水平的差异表达,探讨上述两证候的生物学基础是否是通过DNA甲基化与mi RNA相互调控,影响表观遗传,进而调节基因表达,形成不同的证候,以期初步证实DNA甲基化的差异表达是否为CHB证候差异的主要表观遗传机制之一,为上述两种CHB中医证候的客观化与规范化提供部分实证依据。方法:1.招募CHB脾胃湿热证(Spleen-stomach damp heat syndrome,SSDHS)患者7例SSDHS组),肝郁脾虚证(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LDSDS)患者7例(LDSDS组)和健康志愿者6例(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HC))。2.采集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无菌环境下外周静脉血,检测各组间肝功能相关指标、乙肝两对半定性及HBV-DNA含量。3.用ELISA法检测各组间DNA甲基化相关蛋白DNMT1、Me CP2的表达水平及HBV相关蛋白P53、E-cad、P16的表达水平。4.及时分离外周静脉血血清,提取DNA,用Illumina Bead Array TM Infinium850K甲基化芯片检测各组间DNA甲基化差异表达的情况,对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5.利用Target Scan7.2与miRDB数据库对不同中医证候中部分相同mi RNAs靶基因进行预测,采用Cytoscape3.6软件构建DNA甲基化基因与mi RNAs预测靶基因共表达网络图。结果:1.SSDHS、LDSDS组分别与HC组相比,在DNMT1、p16表达水平、性别、年龄、病程、生化指标、乙肝两对半定性及HBV-DNA含量检测结果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E-cad表达水平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Me CP2、P53表达水平在SSDHS组中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LDSDS组中有显着性差异(P<0.05)。2.Illumina Bead Array TM Infinium 850K甲基化芯片检测结果显示CHB患者组与HC组有7868个显着差异甲基化位点,其中高甲基化位点2310个,低甲基化位点5558个;经过筛选高甲基化差异程度最高的位点为cg03278611位于基因NLGN4Y,低甲基化差异程度最高的位点为cg03670113位于基因TAZ;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GO功能主要富集在蛋白质去泛素化、I-kappa B激酶/NF-kappa B信号、脂肪颗粒、各种酶等;KEGG pathway主要富集在类固醇生物合成通路、PPAR信号通路等。3.SSDHS组特有的高甲基化差异程度最高的位点为cg21898358位于基因LILRA3,低甲基化差异程度最高的位点为cg09323788位于基因CHTF18,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GO功能主要富集在T细胞共刺激、Rho蛋白信号转导、Rho GTPases相关的功能等;KEGG pathway主要富集在ABC转运蛋白、AMPK信号通路及肿瘤相关通路;LDSDS组特有的高甲基化差异程度最高的位点为cg09857096位于基因BMPR1B,低甲基化差异程度最高的位点为cg09972436位于基因LCE3C,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GO功能主要富集在树突棘、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ac GTPase等;KEGG pathway主要富集在苯丙氨酸代谢、氮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SSDHS组与LDSDS组间最显着的高甲基化位点为cg10765459位于基因COL6A2,最显着的低甲基化位点为cg07445365位于基因STK32C,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GO功能主要富集在肌动蛋白相关细胞及组织,KEGG pathway主要富集在Erb B信号通路及代谢通路等。4.SSDHS、LDSDS组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分别与mi R-122-5p、mi R-1228-3p、mi R-191-3p预测靶基因进行对比分析:两证候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与mi R-122-5p预测靶基因均有6个基因重合,其中SSDHS组独有基因为RIMS1,LDSDS组独有基因为SLC41A1;SSDHS组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与mi R-1228-3p预测靶基因有21个基因重合,该组独有基因为OTUB、AMPH、SEMA3C、ZC3H12B、PCGF3、JAKMIP3,LDSDS组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与mi R-1228-3p预测靶基因有17个基因重合,该组独有基因为ARID1B、NUDT7;SSDHS组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与mi R-191-3p预测靶基因有2个基因重合,该组独有基因为MPP7、LDSDS组差异甲基化基因与mi R-191-3p预测靶基因有3个基因重合,该组独有基因为SPTB2、CCNY。结论:1.Me CP2、P53可能通过影响DNA甲基化修饰参与CHB肝郁脾虚证的形成;E-cad可能是CHB脾胃湿热证或肝郁脾虚证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2.CHB患者存在DNA甲基化的差异表达,具体机制可能与NLGN4Y、TAZ等基因的甲基化及蛋白质去泛素化、I-kappa B激酶/NF-kappa B信号、类固醇生物合成通路、PPAR信号通路等有关。3.CHB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均存在DNA甲基化的差异表达,同时分别具有各自特有的DNA甲基化谱。LILRA3、CHTF18等基因的甲基化及T细胞共刺激诱导肝脏炎症等,可能是CHB脾胃湿热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BMPR1B、LCE3C等基因的甲基化及树突棘的改变和物质代谢异常等,可能是CHB肝郁脾虚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提示DNA甲基化可能为CHB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差异的表观遗传机制之一。4.不同证候出现部分相同mi RNA的原因可能与其影响不同靶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差异性有关,具体调控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贾计会,贾国荣[3](2020)在《基因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是白血病患者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复发的主要原因,而复发则是影响白血病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监测急性白血病中肿瘤细胞的微小残留对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一些特异基因异常甲基化可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用于MRD的检测,能够较早的预测疾病复发及指导白血病的治疗。DKK3、CDKN2A、CTGF基因异常甲基化在多种肿瘤中均可检测到,其在急性白血病中亦存在异常基因甲基化现象。全文分析上述基因在急性白血病初发、完全缓解、尤其缓解后复发时的甲基化状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评价其在MRD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高雨乔[4](2019)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EZH2介导的细胞增殖和EZH2抑制剂抗白血病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Zest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具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可调控染色质构象、沉默相关靶基因转录,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着重要、广泛而多方面的作用。在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肿瘤及多种实体瘤中,EZH2表达水平增高是疾病发生发展、侵袭性高和预后差的相关因素。EZH2抑制剂已在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被初步证实了其抗肿瘤作用。并且,在ALL患者中还发现存在EZH2基因突变,这可能导致其功能紊乱,在ALL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探讨EZH2突变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中EZH2表达和细胞增殖等的影响;以及探讨EZH2抑制剂GSK126对T-ALL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等的功能机制。方法:利用点突变试剂盒构建EZH2K466T病毒质粒载体,在T-ALL细胞CEM中建立慢病毒稳定转染EZH2K466T的突变型细胞、EZH2WT的野生型细胞和空载体的EZH2control对照细胞。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EZH2K466T、EZH2WT和EZH2controlCEM细胞的OD(optical density,光密度)值,以及EZH2抑制剂GSK126对CEM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采用Annexin PE/7-AAD双染法测定GSK126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PI(propidium iodide,碘化丙啶)单染法测定GSK126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分别检测EZH2K466T,EZH2WT和EZH2controlCEM细胞中EZH2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差异;以及GSK126对肿瘤相关基因[EZH2、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cell lymphoma-2,B淋巴细胞瘤-2)、Bcl-xl(Bcl2-like 1,Bcl2样蛋白1)]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15(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B,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B)、p16(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转录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转染EZH2K466T的CEM细胞。EZH2K466T、EZH2WT和EZH2controlCEM细胞在各时间点的OD值均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各时间点EZH2K466T的OD值均大于EZH2WT,在培养3天后两者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EZH2WT在各时间点的OD值也要高于EZH2control,两者OD值差异在培养3天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EZH2K466T的EZH2mRNA和EZH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EZH2WT,两者EZH2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ZH2抑制剂GSK126可降低CEM的细胞增殖水平。GSK126处理CEM细胞24小时的IC50(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50%抑制浓度)值为14.10μM。我们还观察了GSK126抗白血病作用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GSK126可降低CEM细胞EZH2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同时,GSK126可上调PTEN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l的表达,诱导CEM细胞凋亡;GSK126可上调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15和p16mRNA和蛋白的表达,将CEM细胞阻滞于G1期(DNA合成前期)。结论:T-ALL细胞CEM在EZH2发生K466T突变后,细胞增殖能力增强,EZH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升。这表明EZH2K466T是一个功能获得性突变。EZH2抑制剂GSK126可抑制T-ALL细胞CEM增殖,并通过调节EZH2表达、影响抑癌基因PTEN通路、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l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以及通过上调p15和p16引起细胞周期停滞。这些结果表明EZH2抑制剂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提示其可能在控制T-ALL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为T-ALL临床治疗提供新靶标。
苏庸春[5](2010)在《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对HL60细胞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对其细胞凋亡与周期进展的影响,检测HL60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基因P16、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及甲基化转移酶修复基因(MGMT)甲基化状态及5-氮杂胞苷对这些基因甲基化的逆转作用;并运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5-氮杂胞苷作用HL60细胞前后表达差异的蛋白质分子,探讨其作用机制。策略与方法1.观察5-氮杂胞苷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探讨是否通过凋亡促进机制实现:采用常规细胞培养方法,用不同浓度的5-氮杂胞苷作用于HL60细胞,通过MTT实验观察5-氮杂胞苷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计算IC5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特点。2. 5-氮杂胞苷逆转基因甲基化研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5-氮杂胞苷作用前后HL60细胞P16基因、DAPK基因及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HL60细胞系基因甲基化状态及5-氮杂胞苷对甲基化基因的逆转作用,采用RT-PCR技术检测5-氮杂胞苷作用前后HL60细胞P16基因、DAPK基因及MGMT基因的表达情况;从而进一步探讨5-氮杂胞苷的作用机理及证明基因甲基化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3.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5-氮杂胞苷对HL60的可能作用机制: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对5-氮杂胞苷处理前后HL60细胞总蛋白进行分离,用PDquest(8.0)软件对扫描的二维凝胶电泳图像进行分析,筛选出5-氮杂胞苷处理HL60细胞前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对候选差异表达蛋白质斑点经胶内胰酶酶解,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得到肽指纹图谱(peptide moss fingerprinting,PMF),使用Mascot软件在Swissprot数据库中检索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对差异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在HL60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5-氮杂胞苷,培养24、48、72小时后发现:各浓度5-氮杂胞苷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抑制细胞生长,且表现为时间、浓度依赖性。同一浓度的5-氮杂胞苷作用于HL60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抑制效应增加;在同一时间点,随着浓度的增加,5-氮杂胞苷的增殖抑制效应逐渐增强。根据抑制率结果计算出作用24、48、72小时的IC50为56.76μmol/L、5.22μmol/L、1.78μmol/L。5-氮杂胞苷使HL60细胞发生凋亡,经相对低剂量浓度药物处理48小时后,随着5-氮杂胞苷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百分比逐渐增多。经5-氮杂胞苷处理后,G1期细胞逐渐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细胞阻滞在G1/S期,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这种阻滞趋势更明显。2.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中,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显示P16基因、DAPK基因及MGMT基因甲基化引物扩增出阳性条带,而非甲基化引物未能扩增出条带,提示P16、DAPK基因及MGM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均表现为高甲基化。应用Azacytidine处理后P16及DAPK基因甲基化引物未见扩增产物,而非甲基化引物则扩增出阳性产物,提示P16及DAPK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在用药后发生了去甲基化。MGMT基因在应用Azacytidine处理后甲基化引物及非甲基化引物均扩增出阳性产物,提示MGM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在用药后发生了部分去甲基化。HL60细胞基因启动子区CpG于用药前呈高甲基化状态,其mRNA表达水平低,经5-氮杂胞苷处理后,P16、MGMT、DAPK基因表达水平较用药前均明显上调。3.通过对5-氮杂胞苷处理前后的二维凝胶电泳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8个蛋白斑点表达有差异,对差异蛋白斑点进行酶切并经MALDI-TOF-MS分析后,鉴定出了11种可能的差异蛋白,嘌呤核苷磷酸化酶、锌指蛋白57、Wnt信号诱导蛋白1及过氧化氢酶升高;4个Ras相关蛋白家族成员、RNA解旋酶、DNA复制准许因子-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锌指蛋白569经药物处理后表达降低。所鉴定的这些差异蛋白主要涉及基因表达调控及信号转导途径,提示5-氮杂胞苷在基因水平的调控效应及对信号转导的影响。结论1.5-氮杂胞苷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24、48、72小时的IC50分别是56.76μmol/L,5.22μmol/L,1.78μmol/L。2.5-氮杂胞苷对HL60细胞具有促进凋亡作用,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S期,且具有浓度依赖性。3.HL60细胞P16、DAPK及MGMT基因均具有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特点,经5-氮杂胞苷处理后,P16及DAPK基因发生了完全去甲基化,而MGMT基因发生了部分去甲基化效应。4.5-氮杂胞苷不仅作用于HL60甲基化位点,比较蛋白质组学鉴定出11种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是基因表达调控及信号转导相关蛋白。
范丽萍,沈建箴,叶宝国,林福安,傅海英,周华蓉,沈松菲,喻爱芳[6](2007)在《巢式MSP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研究p16基因甲基化和缺失与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探讨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MSP)分析了82例各种亚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初诊或复发不同阶段p16基因的甲基化和缺失状态,并且在基因组硫化修饰PCR后克隆测序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8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的出现率为39.0%,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为41.4%,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为33.3%;初治AL患者为36.6%,而复发患者则为54.5%。82例AL患者中有6例p16基因缺失,缺失率为7.3%,在AML、ALL患者中分别为1.7%和20.8%。16例健康自愿者或非恶性血液病患者p16基因则未发生甲基化或缺失。结论:在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p16基因甲基化比p16基因纯合缺失更具有意义;p16基因表达异常与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范丽萍[7](2007)在《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及EGCG逆转U937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法(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CR,nMSP)和DNA克隆测序检测成人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P16基因甲基化与白血病发生、发展可能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阐明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逆转人急性白血病U937细胞株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调节转录作用、诱导蛋白重新表达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nMSP和DNA克隆测序检测成人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采用SRB法检测EGCG对人白血病细胞系U937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nMSP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P16甲基化状态变化,RT-PCR法检测P16、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基因mRNA的表达,Westre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16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DNA倍体分析法探讨EGCG对U937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 8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的出现率为39.0%,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为41.4%,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为33.3%,初治AL患者为36.6%而复发则为54.5%;82例AL患者中有6例P16基因缺失,缺失率为7.3%,AML、ALL分别为1.7%和20.8%;16例健康自愿者或非恶性血液病患者P16基因则未发生甲基化或缺失;2.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EGCG作用后均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3. EGCG作用72h后P16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减弱,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现象被逆转; 4.未处理组细胞P16基因不表达,EGCG作用72h后P16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增强;5.与未处理组相比,EGCG作用72h后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的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而DNMT1表达不受影响。结论1. P16基因甲基化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有较高的检测率,且复发患者检出率较初治者高,可能与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 EGCG在体外对U937细胞逆转甲基化的机制之一可能与直接抑制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或(和)通过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间接抑制DNMTs从而逆转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有关;3. EGCG在体外能够诱导U937细胞中异常高甲基化的抑癌基因P16基因启动子CpG岛DNA去甲基化,从而恢复P16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实现其细胞周期调控功能,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
梁新悦[8](2005)在《多发性骨髓瘤中p16、p15基因甲基化与转录阻抑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联合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EP法),检测了1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p16、p15基因5’端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16、p15基因mRNA表达情况,并对这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本组p16、p15基因启动子区过度甲基化率分别为56.25%(9/16)、62.50%(10/16),而且大多数甲基化的病人不表达p16、p15基因mRNA。结果提示: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16、p15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是其失活的主要原因,p16、p15基因甲基化与其转录阻抑高度相关。p16、p15基因的高甲基化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有关,干扰高甲基化恢复其表达以达到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目的是值得探索的新途径。
王春红,卢爱平,马旭琳,姜玉珍,肖忠平[9](2003)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合多聚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 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p16基因部分启动子和外显子 1CpG岛甲基化的情况 ,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存在p16基因的甲基化 ;1例p16基因纯合缺失 ;39名患者p16蛋白表达阴性 ;p16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初次化疗完全缓解率和平均生存时间低于p16蛋白阳性表达者。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 ,p16蛋白可能是评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一个指标。
杨君峥[10](2003)在《成人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缺失、甲基化及表达异常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肿瘤的本质是细胞周期调节失控,细胞呈自主的、无限制的增殖。p16基因编码的P16蛋白是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的抑制因子,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重要作用。p16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目前关于p16基因与白血病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白血病细胞系和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对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研究较少。尚未见到报道对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p16基因结构和表达水平的系列检测,探讨这部分患者中p16基因失活是否存在转录和翻译调控的异常。本实验对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p16基因进行纯合缺失、甲基化及mRNA水平和P16蛋白表达的系列检测,研究p16基因失活与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相关性、成人急性白血病p16基因失活与其转录和翻译调控的关系,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p16基因失活的机制。 方法:实验组75例成人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3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43例。对照组为20名正常对照者。样本取自骨髓(约2ml),208/L EDTA抗凝。提取基因组DNA,分别用多重-PCR方法和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PCR技术,检测p16基因第1和第2外显子(exon,E)纯合缺失及异常甲基化;同时分别应用mRNA原位杂交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每例样本中p16mRNA和P16蛋白表达的水平。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 结果:1.p16纯合缺失:实验组75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中,p16基因纯合缺失成人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缺失、甲基化及表达异常的研究2例,均为ALL患者,表现为El和EZ同时缺失。43例AML患者和20例对照组样本未发现缺失。2.P16甲基化:在73例未检测出P16基因纯合缺失的实验组样本中,检测出甲基化14例,其中EI甲基化2例,EZ甲基化2例,El和EZ同时甲基化10例。对照组20例样本无一例甲基化。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介0.035)。3.PI 6 mRNA水平的检测:未检测出P16基因纯合缺失的73例实验组样本中,P16mRNA原位杂交检测阴性17例,阳性17例,39例强阳性。对照组弱阳性1例,阳性巧例,强阳性4例。4.P16蛋白表达的检测:未检测出P16基因纯合缺失的73例实验组样本中,P16蛋白免疫组化阴性19例,弱阳性3例,阳性18例,33例强阳性。对照组弱阳性2例,阳性巧例,强阳性3例。5.P16基因结构与其表达综合分析: (1)14例pl6基因甲基化的实验组样本中,相应的P16mRNA检测均为阴性。提示pl6基因甲基化可能抑制该基因的转录。(2)在59例未检测到pl6基因纯合缺失和甲基化的实验组样本中,P16mRNA阴性3例,阳性17例,强阳性39例。显示pl6基因结构异常与P16 mRNA表达不平行,推测部分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pl6基因存在转录调控的异常。(3)在56例P16mRNA非阴性的实验组样本中(阳性17例、强阳性39例),相应的P16蛋白表达水平不同(阴性2例,弱阳性3例,阳性18例,强阳性33例)。用配对t检验对每例样本中p16mRNA原位杂交和P16蛋白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率进行检验,差异具有显着性(t=3 .018,尸=0.004),显示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p16mRNA和P16蛋白表达水平不平行,推测部分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pl6基因存在翻译调控的异常。(4)实验组P16蛋白表达非阴性的样本中,P16蛋白以高表达为主;对照组P16蛋白以中等程度的表达为主。经秩和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介0.001),推测P16蛋白高表达可能与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结论: 1.pl6基因第1和/或第2外显子甲基化而非纯合缺失是成人急性白血病中重要的分子事件。 2.成人急性白血病中,P16基因结构、P16mRNA及P16蛋白表达不平行,推测部分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pl6异常可能由转录和翻译调控的异常所致。 3.P16蛋白高表达可能与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GSTM1基因甲基化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患者与成人患者预后比较 |
一、病例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ALL患者GSTM1基因多态性与ALL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GSTM1甲基化检测体系建立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GSTM1甲基化与ALL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缩略词对照表 |
成果 |
致谢 |
(2)基于DNA甲基化对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文献研究一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客观化规范化研究概述 |
1 中医对CHB病名的认识 |
1.1 肝着 |
1.2 肝毒 |
1.3 胁痞 |
1.4 异湿 |
2 中医对CHB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 湿热疫毒是本病的始动因素 |
2.2 毒损肝络是本病的病机关键 |
2.3 正气之盛虚决定本病的转归及预后 |
2.4 发则有证可辨,伏则无机可循为本病的发病特点 |
3 CHB中医证候分型指南与标准 |
4 影响CHB中医证候分布的相关因素 |
4.1 不同地域的CHB证候分布具有差异性 |
4.2 体质类型与CHB证候分布具有相关性 |
4.3 情志及生存质量的改变是部分CHB证候分布的易感性因素 |
5 中医证候的客观化规范化研究 |
5.1 肝功能指标 |
5.2 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 |
5.3 肝脏硬度及肝纤维化值 |
5.4 细胞因子及免疫蛋白 |
5.5 HBV基因型 |
5.6 基因组学 |
5.7 转录组学 |
5.8 蛋白组学 |
5.9 代谢组学 |
6 小结 |
文献研究二 DNA甲基化在中医证候的应用研究 |
1 DNA甲基化概述 |
2 DNA甲基化在CH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2.1 DNA甲基化与HBV |
2.2 Cp G岛与HBV基因型 |
2.3 DNMTs与 HBV |
2.4 甲基化相关蛋白与CHB |
3 DNA甲基化在中医证候的应用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DNA甲基化及HBV相关蛋白的研究 |
1 材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实验材料 |
2 方法 |
2.1 常规检测方法 |
2.2 ELISA检测方法 |
2.3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收集结果 |
3.2 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结果 |
3.3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
3.4 HBV定性定量检测结果 |
3.5 DNA甲基化及HBV相关蛋白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中医证候与DNMT1间关系的探讨 |
4.2 中医证候与MeCP2间关系的探讨 |
4.3 中医证候与P53间关系的探讨 |
4.4 中医证候与E-cad间关系的探讨 |
4.5 中医证候与P16间关系的探讨 |
5 小结 |
实验二 慢性乙型肝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研究 |
1 材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样本采集 |
2 方法 |
2.1 Infinium Human Methylation850K甲基化芯片简介 |
2.2 DNA抽提 |
2.3 DNA样本质检 |
2.4 DNA甲基化芯片实验流程 |
2.5 DNA甲基化芯片数据分析流程 |
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DNA样本质检结果 |
3.2 实验质控结果 |
3.3 样本beta值密度曲线 |
3.4 数据归一化 |
3.5 差异甲基化位点筛选结果 |
3.6 GO功能富集结果 |
3.7 KEGG pathway富集结果 |
3.8 差异甲基化区域结果 |
4 讨论 |
4.1 差异甲基化位点结果分析 |
4.2 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GO功能富集结果分析 |
4.3 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
5 小结 |
实验三 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DNA甲基化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3.1 不同中医证候差异甲基化位点筛选结果 |
3.2 不同中医证候GO功能富集结果 |
3.3 不同中医证候KEGG pathway富集结果 |
3.4 不同证候差异甲基化区域分布结果 |
4 讨论 |
4.1 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是四川地区CHB常见的中医证候 |
4.2 中医证候与DNA甲基化在理论上有共通之处 |
4.3 不同中医证候差异甲基化表达分析 |
5 小结 |
实验四 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DNA甲基化与mi RNA联合分析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3.1 不同中医证候中4条相同miRNA靶基因预测结果 |
3.2 不同中医证候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筛选结果 |
3.3 miRNA预测靶基因与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联合分析 |
4 讨论 |
4.1 mi RNA与 DNA甲基化间存在相互调控关系 |
4.2 miR-122-5p与不同中医证侯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融合分析 |
4.3 miR-1228-3p与不同中医证侯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融合分析 |
4.4 miR-191-3p与不同中医证侯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融合分析 |
5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干预DNA甲基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基因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DNA甲基化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
2 基因甲基化与急性白血病MRD |
2.1 DKK3基因甲基化异常与急性白血病MRD |
2.2 CDKN2A基因甲基化异常与MRD |
2.3 CTGF基因甲基化异常与MRD |
3 小结与展望 |
(4)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EZH2介导的细胞增殖和EZH2抑制剂抗白血病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EZH2点突变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功能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1.1 主要试剂和耗材 |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3 实验方法 |
2.结果 |
2.1 突变型EZH2慢病毒质粒的构建 |
2.2 慢病毒的包装及目的细胞的转染 |
2.3 EZH2~(K466T),EZH2~(WT)和EZH2~(control)转染CEM细胞的增殖水平差异 |
2.4 EZH2~(K466T),EZH2~(WT)和 EZH2~(control)转染 CEM 细胞后 EZH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 |
第二部分 EZH2 抑制剂GSK126 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作用机制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1.1 主要试剂和耗材 |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3 实验方法 |
2.结果 |
2.1 EZH2 抑制剂GSK126对CEM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 |
2.2 EZH2 抑制剂GSK126对CEM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 |
2.3 EZH2 抑制剂GSK126对CEM细胞周期的影响 |
2.4 EZH2 抑制剂GSK126对CEM细胞中肿瘤相关基因、凋亡相关基因及周期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 |
2.5 EZH2 抑制剂GSK126对CEM细胞中EZH2、凋亡相关蛋白及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结论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EZH2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研究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对HL60细胞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正文: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对HL60 细胞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5-氮杂胞苷对HL60 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5-氮杂胞苷对HL60 细胞作用前后相关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5-氮杂胞苷对HL60 细胞作用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文献综述一 |
文献综述二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巢式MSP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状态(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标本的收集 |
试剂和仪器 |
引物序列 |
基因组DNA的提取、修饰及纯化 |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扩增 |
PCR产物的序列分析 |
统计学分析 |
结 果 |
急性白血病患者p16基因甲基化情况 |
急性白血病患者p16基因的缺失情况 |
MSP扩增结果 |
MSP分析的可靠性 |
讨 论 |
(7)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及EGCG逆转U937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巢式MSP 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P16 基因甲基化状态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EGCG 对人白血病细胞株U937 细胞系增殖、活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EGCG 逆转人白血病细胞U937 细胞P16 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转录调节作用、诱导P16 蛋白的重新表达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多发性骨髓瘤中p16、p15基因甲基化与转录阻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摘要(中文) |
论文摘要(英文) |
文献综述 |
(10)成人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缺失、甲基化及表达异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部分 成人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缺失、甲基化及表达异常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p16基因与急性白血病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GSTM1基因甲基化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中的价值[D]. 谢颖.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2]基于DNA甲基化对慢性乙型肝炎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的研究[D]. 马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基因甲基化在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中的研究进展[J]. 贾计会,贾国荣. 肿瘤学杂志, 2020(08)
- [4]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EZH2介导的细胞增殖和EZH2抑制剂抗白血病机制研究[D]. 高雨乔. 东南大学, 2019(01)
- [5]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对HL60细胞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 苏庸春. 重庆医科大学, 2010(04)
- [6]巢式MSP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状态[J]. 范丽萍,沈建箴,叶宝国,林福安,傅海英,周华蓉,沈松菲,喻爱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7(02)
- [7]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及EGCG逆转U937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的实验研究[D]. 范丽萍. 福建医科大学, 2007(01)
- [8]多发性骨髓瘤中p16、p15基因甲基化与转录阻抑的研究[D]. 梁新悦. 吉林大学, 2005(06)
- [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J]. 王春红,卢爱平,马旭琳,姜玉珍,肖忠平.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3(06)
- [10]成人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缺失、甲基化及表达异常的研究[D]. 杨君峥. 郑州大学, 2003(01)
标签:急性白血病论文; 甲基论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 细胞周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