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临海新城市中心建设及空调供电

东京临海新城市中心建设及空调供电

一、东京临海新都心建设与空调供能(论文文献综述)

徐哲恬,潘毅群,李玉明,邓小茜[1](2013)在《基于能耗模拟的某校园供冷供热系统规划》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区域供冷供热在校园规划中的实施方法,并以上海市近郊的某一个实际工程为案例,详细分析了校园的供冷供热负荷。在此基础上,模拟了3种供能方案:单体建筑独立设置供冷供热系统、区域集中设置供冷供热系统、集成地源热泵的混合式区域供冷供热系统。3种方案的对比说明:校园实行区域集中供能既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又可以提高机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当将地源热泵系统集成到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中时,可以进一步降低能耗。

曹荣光[2](2011)在《区域供冷多级泵系统能效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区域供冷变流量输配系统的能耗评价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分析了区域供冷多级泵系统的能效。针对具体的工程问题,研究了变流量输配系统中如何保持调速水泵高效运行的具体技术措施。主要内容分为六章,研究要点如下:第二章研究了区域供冷输配系统能耗的评价方法。在输配系统能耗分类的基础上,定义了评价输配管网能耗特性的指标-输配效率。对于拓扑结构和管径参数已经确定的输配管网,该指标对输配能耗的评价具有客观性,对降低输配能耗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可以为输配系统形式和运行方式优化提供独立判据。该指标可以量化输配系统的最大节能量,为控制系统设计提供目标。对区域供冷变流量输配系统中调速水泵的效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如何实时追踪调速水泵高效区的技术措施。第三章研究了输配系统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建立了输配系统设计工况和运行工况管网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运行工况管网模型的求解,可以计算运行工况下管网各用户的阻抗值以及系统循环动力设备的运行状态,为第二章定义的输配能耗和输配效率提供理论计算方法。第四章研究了区域供冷输配管网阻抗值辨识方法。提出了基于现场辨识和系统辨识相结合的管网阻抗混合辨识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研究了数学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对示例工程的数值实验表明,该辨识方法得到的管网阻抗值,在用于输配系统运行工况分析时具有满意的精度。通过本章的研究,为第三章所建立的管网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清除了障碍。第五章研究总结了区域供冷输配系统通用性设计方法,以量化各不同输配方案的使用功能,为各不同输配方案的比较提供统一的前提。第六章利用第三章所建立的管网动力学模型,对多级泵系统的工况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旁通管用户多级泵系统工况模拟的简化方法。第七章是工程实例研究。综合运用本文提出的输配效率分析方法,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多级泵系统能效评价方法,分析了多级泵系统的应用意义。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为区域供冷多级泵系统形式和控制方式选择提供充分的理论和计算依据,可以节约大量的科研投入资金。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包括区域供热输配系统在内的其他暖通空调输配系统的节能研究提供参考。

冯小平[3](2007)在《上海世博园区域供冷系统管网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区域供冷将显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区域供冷系统在我国也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如广州大学城,北京中关村西区区域供冷项目已经实施,并投入运行。DCS系统输配管网作为区域供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规模大、结构复杂,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特点。其系统的经济性分析就尤为重要。在我国,区域供冷是新生事物,开展区域供冷的优化设计研究较少,传统的设计方法主要考虑技术指标,往往偏离经济指标很远,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金,而且会给运行、维护、管理等诸方面带来问题。本文以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和上海市科委世博科技专项“城市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系统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世博园区分布式供能系统及区域供冷供热技术”课题研究为背景,对区域供冷的全局优化设计(布局优化和管径优化)进行系统研究,详细探讨了数学模型、优化算法、参数确定、约束条件的无约束化等问题,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DCS系统管网全局优化设计(管网布置和管径优选)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以年折算费用(管网初投资、运行费用、冷损费用和维护费用)为目标函数,以管径、流速、用户需流量、管网流量平衡、回路压力平衡和水力稳定性为指标的约束条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其数学模型用于评价区域供冷管网的设计的优劣。2.考虑到区域供冷管网优化设计属于典型的组合优化问题的特点,选用遗传算法作为区域供冷设计优化的算法,分析了算法的运行机理,并对遗传算法设计和运行提出了整数编码、采取最优个体保存策略、交叉率和变异率自适应等改进策略。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构建的优化算法适用于区域供冷的优化设计,尤其是复杂的多冷源环状区域供冷的优化设计问题,不但可以实现全局最优化设计,而且优于传统管网设计方法。3.以图论和遗传算法为理论基础,应用改进单亲遗传算法进行了树状管网优化布置,并设计了相应的适应度函数、单亲换位算子和逆转算子。与Dijkstra算法进行了对比,单亲遗传算法直接以管网年度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能够获得一批年度费用最小的布置方案,且算法的寻优效率较高,收敛性和稳定性较好。4.以上海世博园第一能源站冷却水系统管网布局为例,应用单亲遗传算法,以管网布局优化数学模型,对世博园第一能源站冷却水系统管网进行了布局优化,获得了一批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较小的布置方案,为方案评价和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5.设计了上海世博村一类生活区(B区)区域供冷却水空调冷热源方案。应用管网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和遗传算法,对上海世博村冷却水系统管网进行了优化设计,获得了年度费用最小的设计方案,并分析了水力稳定性系数和系统调节方式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和常规方法相比能够达到节省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的目标。6.以世博国际村一区区域供冷却水系统管网为例,讨论水流速、空调负荷和电价、供冷距离的变化对管网系统经济性的影响。并对最优流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主要结论:(1)对某一个具体的区域供冷系统,在电价和设计冷负荷确定时,存在一个最优的设计工况的水流速度。设计的水流速度偏离最优流速,都会使系统的年度费用增加。(2)空调负荷和电价、供冷距离的变化对管网系统经济性的影响十分显着,随着空调负荷和电价的增大,系统年度费用增大,电价的上升,管网系统年度费用增大的幅度的加大。随着供冷距离的增大,管网投资,系统运行费用和年度总费用成直线上升。(3)管网系统的最优流速随系统供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电价的增大而减小;随进回水温差的增大而减小;冷水输送距离对最优水流速度没有影响。7.使用Visual BASIC 6.0语言为开发工具,在Windows XP平台下开发了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实用、功能强大的“区域供冷或空调水系统管网优化设计和水力工况模拟分析”软件,软件具备了优化设计计算、水力工况模拟解算功能和完备的数据输入、编辑和输出功能。

郭华[4](2004)在《极点配置方法在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节能和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角度来看,暖通空调(heating ventilating & air conditioning,HVAC)自控系统是楼宇自动化中最重要的系统。因此采用有效的空气调节方式对智能建筑的能量管理控制(energy management control,EMC)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变风量(variable air volume,VAV)空调系统以其巨大的节能潜力逐渐成为国内外空调系统的主流。但是,变风量空调系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时变的特点,因此它的设计、运行和管理都比定风量(constant air volume,CAV)系统难度大。这也是限制VAV系统更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各变量之间耦合严重的多变量系统,如果单独以各回路建立模型设计控制器,运行时可能会出现不稳定、强耦合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论文以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空气传送部分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极点配置方法的控制方案。首先利用多维逆M序列作为激励输入信号,用实验法建立出空气传送部分的多变量离散状态空间模型。然后在模型的基础上对系统的稳定性、能控能观性进行分析,用极点配置方法设计了控制器。用Matlab软件仿真,仿真的结果令人满意,证明了极点配置法对VAV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同时,论文还给出了以Visual Basic工具开发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应用软件。该软件操作界面良好,通过VB—DDE—METASYS的模式与Metasys系统软件实现了数据交换。

何雪冰,刘宪英[5](2004)在《燃气集中空调及其能源效率》文中研究指明简要介绍了燃气作为空调用能源的由来和特点 ,燃气作为热源的空调方式 ,应用燃气发动原动机的全能系统 ,燃气直接驱动制冷 (或热泵 )机组、能源效率及工程应用情况。

范存养[6](2004)在《东京临海新都心建设与空调供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要介绍了日本 2 0世纪 90年代兴建的重要项目———东京临海新都心 (副都心 ) ,并对其中的主要建筑物的暖通空调设备、区域供冷供热设施作了描述 ,还涉及其他公用设施如区域性垃圾输送处理系统、交通建设等。其经验可供北京 2 0 0 8奥运会、2 0 1 0年上海世博会的建设借鉴。

二、东京临海新都心建设与空调供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京临海新都心建设与空调供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能耗模拟的某校园供冷供热系统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建筑的能耗模拟方法
    1.1 方法一:流线型 (Streamlined Path)
    1.2 方法二:全局型 (Full Accounting)
2 校园概述
3 校园供冷供热负荷
    3.1 建筑空调系统形式
    3.2 建筑运行情景设定
    3.3 冷热负荷的预测分析
4 校园供冷供热系统方案
    4.1 方案一:单栋建筑独立设置供冷供热系统
    4.2 方案二:区域集中设置供冷供热系统
    4.3 方案三:集成地源热泵的混合式区域供冷供热系统
5 方案对比
    5.1 冷热源全年运行平均效率
    5.2 建筑全年运行能耗
6 结语

(2)区域供冷多级泵系统能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区域供冷应用现状及选题意义
    1.2 变流量输配系统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本文创新与意义
第二章 区域供冷输配能耗和输配效率
    2.1 研究意义与创新
    2.2 输配能耗分类及输配效率
        2.2.1 问题提出
        2.2.2 输配能耗分类
        2.2.3 输配效率
    2.3 调速水泵高效区追踪策略
        2.3.1 调速水泵效率
        2.3.2 高效区追踪策略
        2.3.3 本节小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区域供冷输配管网动力学模型
    3.1 内容概述与创新
    3.2 输配系统的简化
    3.3 输配系统基本方程
    3.4 循环水泵性能曲线
        3.4.1 性能方程的确定
        3.4.2 性能方程的转速变换
    3.5 管网图及其矩阵表示
    3.6 输配系统动力学模型
        3.6.1 设计工况管网模型
        3.6.2 运行工况管网模型
    3.7 模型算法
    3.8 算例应用分析
        3.8.1 设计工况
        3.8.2 运行工况
        3.8.3 本节小结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区域供冷输配管网阻抗值辨识
    4.1 研究意义与创新
    4.2 管网阻抗值辨识的数学模型
    4.3 数值求解
    4.4 辨识精度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输配系统的通用性设计
    5.1 内容概述及意义
    5.2 末端装置的可调性设计
        5.2.1 供冷盘管性能
        5.2.2 二通控制阀特性
        5.2.3 控制阀与末端装置的综合特性
    5.3 解耦设计
        5.3.1 冷源与输配系统解耦
        5.3.2 输配系统与末端装置解耦
    5.4 本章小结与讨论
        5.4.1 内容小结
        5.4.2 讨论
第六章 区域供冷多级泵系统及其能效
    6.1 内容概述
    6.2 多级泵系统分类
    6.3 旁通管用户多级泵系统
    6.4 多级泵系统的水力工况模拟
    6.5 多级泵系统的能效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程实例研究
    7.1 工程概述
    7.2 输配系统设计方案
        7.2.1 冷源与输配管网的解耦设计
        7.2.2 输配系统形式和运行方式设计
        7.2.3 本节小结
    7.3 多级泵系统选择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符号说明
致谢

(3)上海世博园区域供冷系统管网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外区域供冷发展动态
    1.3 国内区域供冷发展动态
    1.4 国内外在DCS系统优化设计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5 管网优化设计算法发展情况
        1.5.1 传统优化算法
        1.5.2 现代优化算法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1.6.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6.2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区域供冷管网管径优化的数学模型
    2.1 技术经济分析
        2.1.1 静态分析法
        2.1.2 动态分析法
    2.2 目标函数
        2.2.1 目标函数的确定
        2.2.2 目标函数的中各项费用计算
    2.3 约束条件
        2.3.1 流量平衡约束
        2.3.2 压力平衡约束
        2.3.3 用户需求流量(设计流量)约束条件
        2.3.4 流速约束条件
        2.3.5 管径取值范围约束条件
        2.3.6 水力稳定性约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遗传算法的运行机理及改进策略
    3.1 遗传算法的基础理论
        3.1.1 引言
        3.1.2 遗传算法的基本描述与流程
        3.1.3 模式定理和隐含的并行性
        3.1.4 基因编码
        3.1.5 遗传算子
    3.2 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性
        3.2.1 遗传算法的马尔可夫链(MarkovChain)描述
        3.2.2 全局收敛性
    3.3 遗传算法的改进策略
        3.3.1 整数编码
        3.3.2 采取最优个体保存策略
        3.3.3 自适应遗传算法
        3.3.4 约束的处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区域供冷系统管网水力工况的计算方法
    4.1 图的定义和术语
    4.2 系统管网的数学描述
    4.3 管网的基本数学模型
    4.4 水泵运转特性及分析
        4.4.1 水泵的特性方程
        4.4.2 水泵特性方程的确定
    4.5 生成树的选择和独立回路的选择方法
        4.5.1 生成树选择
        4.5.2 独立回路的选择
        4.5.3 算法评述
    4.6 区域供冷系统管网水力工况的计算方法
    4.7 应用回路法解算管网水力工况原理、方法和步骤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集中空调水系统管网优化设计实例分析
    5.1 概述
    5.2 实例分析
    5.3 用遗传算法对管网进行优化步骤
    5.4 优化计算时的参数取值
    5.5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区域供冷系统管网的优化布置
    6.1 遗传算法应用于进行树状管网优化布置的基本原理
    6.2 区域供冷管网优化布置中的数学模型
        6.2.1 目标函数
        6.2.2 约束条件
    6.3 单亲遗传算法在区域供冷管网优化布置中的应用
        6.3.1 二进制编码方案
        6.3.2 遗传算子设计
        6.3.3 进化策略设计
        6.3.4 适应度函数设计
        6.3.5 单亲遗传算法应用于区域供冷系统管网的布置优化的步骤
    6.4 应用示例
        6.4.1 算例描述
        6.4.2 SPGA优化布置计算结果
        6.4.3 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上海世博园区域供冷系统管网布局优化
    7.1 课题背景
    7.2 世博园场馆供冷方案规划
    7.3 世博园区冷负荷需求预测
    7.4 分布式能源站的设置
    7.5 第一能源站的空调冷热源方案
    7.6 第一能源站冷却水系统管网布局优化
        7.6.1 最优经济流速的计算
        7.6.2 管网优化布局结果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上海世博村区域供冷却水系统管网设计优化
    8.1 世博村工程概况
    8.2 世博国际村一区
        8.2.1 工程概况
        8.2.2 建筑构思与总体布局
    8.3 空调能源工程
        8.3.1 空调冷热源方案
        8.3.2 空调负荷概算
    8.4 冷却水系统管网设计优化
        8.4.1 冷却水系统管网设计参数
        8.4.2 水泵性能曲线
        8.4.3 管道造价
        8.4.4 优化设计计算时的参数取值
    8.5 优化设计计算结果
    8.6 结果分析
    8.7 影响因素分析
        8.7.1 水力稳定性系数
        8.7.2 调节方式
    8.8 本章小结
第9章 区域供冷系统管网优化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9.1 设计流速对系统管网经济性的影响
    9.2 空调负荷和电价对系统年度费用的影响
    9.3 供冷距离对系统年度费用的影响
    9.4 经济流速的影响因素分析
        9.4.1 设计空调负荷对经济流速的影响
        9.4.2 电价对最优流速的影响
        9.4.3 供冷距离对最优流速的影响
        9.4.4 冷却水进回水温差对最优流速的影响
    9.5 结论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区域供冷系统管网优化设计软件开发简介
    10.1 主程序界面
    10.2 输入数据界面与格式
    10.3 输出数据和格式
        10.3.1 优化设计结果输出数据窗口
        10.3.2 水力工况模拟输出数据窗口
    10.4 程序功能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结论与展望
    11.1 主要结论
    11.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极点配置方法在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变风量空调系统国内外应用情况和研究现状
    1.2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基本原理及组成
        1.2.1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
        1.2.2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
    1.3 课题背景和意义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
2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2.1 变风空调自控系统方案
        2.1.1 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侧的控制方法
        2.1.2 变风量空调系统机组侧的控制方法
        2.1.3 变风量空调系统中变量的耦合关系
    2.2 变风量空调的传统控制方法和现代控制方法比较
        2.2.1 经典控制论与现代控制论的比较
        2.2.2 传统控制方法及缺陷
3 变风量空调空气传送部分动态模型的建立
    3.1 研究空气传送部分的建模与控制对变风量(VAV)空调系统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3.2 系统辨识
    3.3 线性多变量系统辨识
        3.3.1 实验设计
        3.3.2 数据预处理
        3.3.3 模型辨识
        3.3.4 模型检验
4 模型分析和简化
    4.1 稳定性分析
    4.2 能控能观性分析
        4.2.1 系统的能控性分析
        4.2.2 系统的能观性分析
    4.3 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的性能分析
        4.3.1 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的比较
        4.3.2 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4.4 模型降阶
5 极点配置控制方法发
    5.1 极点配置控制方法与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的比较
    5.2 极点配置设计法
        5.2.1 极点配置设计方法概述
        5.2.2 多维输入的极点配置设计问题
    5.3 无波纹响应和极点选择
        5.3.1 无波纹响应
        5.3.2 极点选择
    5.4 伺服系统的极点配置问题
    5.5 状态观测器
    5.6 空气传送系统极点配置和状态观测器设计
6 建模实验和控制方案仿真
    6.1 建模实验
        6.1.1 METASYS系统简介
        6.1.2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硬件实现
        6.1.3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软件实现
        6.1.4 Metalink控件及DDE技术
        6.1.5 实验系统的硬软件调试
        6.1.6 空气传送部分建模的数据采集软件设计
    6.2 控制方案的MATLAB仿真
        6.2.1 仿真软件简介
        6.2.2 控制算法仿真流程图
    6.3 仿真结果分析
7 结论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论文中的独立见解
    7.3 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图表索引
附录2 软件文档(另册装订)

(6)东京临海新都心建设与空调供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建设项目的由来
2 新都心的规划和主要建筑分布
3 办公大楼和旅馆的空调方式和冷热源
4 东京国际展示场和会议厅的空调方式与冷热源
5 区域供冷供热设施
6 垃圾处理系统
7 临海新都心交通设施

四、东京临海新都心建设与空调供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能耗模拟的某校园供冷供热系统规划[J]. 徐哲恬,潘毅群,李玉明,邓小茜. 建筑节能, 2013(03)
  • [2]区域供冷多级泵系统能效研究[D]. 曹荣光. 天津大学, 2011(05)
  • [3]上海世博园区域供冷系统管网优化设计研究[D]. 冯小平. 同济大学, 2007(04)
  • [4]极点配置方法在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 郭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03)
  • [5]燃气集中空调及其能源效率[J]. 何雪冰,刘宪英. 暖通空调, 2004(04)
  • [6]东京临海新都心建设与空调供能[J]. 范存养. 暖通空调, 2004(01)

标签:;  ;  ;  

东京临海新城市中心建设及空调供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