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硅灰石开发利用新进展

我国硅灰石开发利用新进展

一、我国硅灰石开发利用的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徐山,宋国争,颜秉超,张小刚,王浩,齐保国[1](2021)在《吉林省磐石地区硅灰石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文中提出在总结磐石地区已知四个大型硅灰石矿床长崴子硅灰石矿、孟家硅灰石矿、驿马乡西错草和南错草硅灰石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磐石地区硅灰石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找矿前景。硅灰石主要产于石炭纪、奥陶纪的硅质碳酸盐岩建造中,构造为北西向断裂构造,与之关系密切的侵入岩以燕山期酸性岩为主。硅灰石矿成因类型主要为层控热接触变质型和层控热接触变质-接触交代变质型。磐石地区北部长崴子、孟家和东部驿马乡错草一带是硅灰石重点找矿远景区。

韩珂[2](2021)在《南秦岭宁陕-镇安一带钨钼金多金属矿集区控矿构造-岩浆-流体-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文中指出南秦岭在早中生代陆内造山期发生了强烈而又广泛的构造-岩浆活动,与此相伴形成了大量的金属矿产。陕西宁陕-镇安一带钨钼金多金属矿集区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北部,区内构造和中酸性岩浆岩十分发育,目前已发现了上百处以钨钼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点),尽管研究区内已取得一定的勘查与研究成果,但总体上仍存在:构造控矿规律、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等方面研究存在空白或不足。本文以控矿构造-岩浆-流体-成矿耦合作用研究为基础,在前人已有工作基础上,对矿集区内典型矿床进行解剖研究。开展矿集区大比例尺控矿构造-蚀变矿化调研,并采集相关岩矿石样品进行地球化学测试,对宁陕-镇安一带钨钼金多金属矿集区控矿构造、岩浆及成矿作用等进行深入剖析研究,揭示区内多金属控矿构造特征、矿集区复式岩体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探讨了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的耦合机制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初步建立了以构造-岩浆相互作用为主的宁陕-镇安一带钨钼金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模型,总结了找矿标志,根据地质及物化探等信息,提出找矿远景区。取得以下主要进展和成果:1.矿集区内发育走向NW-NWW和NE-NNE两组断裂,后者截切前者形成了矿集区内“井”字形的构造格局。其中NE-NNE向断裂和节理裂隙是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化)体的主要控矿构造,少部分北西向或近东西向的断裂形成矽卡岩型钨钼矿化。2.矿集区岩浆岩主要为复式岩体,其中懒板凳岩体田湾单元部分样品、王家坪隐伏岩体和花岗细晶岩脉代表了本区岩浆演化方向,具有较高的岩浆结晶分异程度,具有富Si、低Mg#值。稀土总量低,呈强负Eu异常,稀土配分曲线有四分组效应。Zr/Hf和Nb/Ta值较低,Rb/Sr值较高。锆石U-Pb测年获得懒板凳岩体九间屋单元和王家坪隐伏岩体年龄分别为222.7Ma和201.9Ma,矿集区内岩浆岩形成时代主要集中在210 Ma-230Ma和190 Ma-200 Ma两个阶段,岩浆岩属钙碱性准铝-弱过铝质I型壳幔混源花岗岩类。3.钨钼矿床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大致可分为4个类型:(1)高温类(峰值355℃~380℃),以棋盘沟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钨矿化为代表;(2)中高温类(209℃~327℃),以其他各典型矿区石英脉型钼钨矿化为代表;(3)中温类(197℃~213℃),以钼矿化长石石英伟晶岩型为代表;(4)低温类(154℃~189℃),以钨矿化石英萤石脉型和钨矿化含绿柱石石英脉型为代表。与棋盘沟矿区石英脉型钨矿有关的成矿流体为中高温和中高盐度流体,形成于偏还原性的较深部环境,东阳矿区、核桃坪矿区和杨沟-地耳沟矿区石英脉型成矿流体具有中温、中低盐度,形成于稍浅部的还原偏氧化环境,而伟晶岩型矿化成矿流体则为低温、低盐度,形成于浅部偏氧化环境,钼钨矿化的形成深度范围为4.2km~8.4km。流体的沸腾和混合作用可能是钨钼矿化形成的重要机制。4.不同钼钨矿化类型中石英的δD值变化范围为-64.9‰~-80.1‰,均值为-74.4‰,δ18OH2O值介于-1.71‰~6.42‰,均值为2.67‰。矽卡岩型矿化以岩浆水为主,石英脉型矿化中既有岩浆水也有大气降水,石英萤石脉型、含绿柱石石英脉型和伟晶岩型矿化阶段中,大气降水更多的参与到了成矿作用中。石英脉型钨钼矿化δ34S为3.6‰~10.2‰,均值为7.3‰,矽卡岩型矿化δ34S为6.1‰,伟晶岩型矿化δ34S为4‰,大西沟花岗岩型钼矿δ34S为0.1‰,岩浆是硫的主要来源,即岩浆为成矿作用的主要物源。5.棋盘沟和江口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199.7±3.9 Ma和198.7±3.9Ma,棋盘沟矿区与白钨矿密切共生的蚀变金云母Ar-Ar同位素坪年龄分别为188.6 Ma和190.1 Ma。矿集区钨钼矿床成矿年龄总体集中在190 Ma-200 Ma之间,属早侏罗世。6.东阳矿区矽卡岩型白钨矿中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上凸状的“四分组”特征,显示为Ⅱ型白钨矿的特征,矿区矽卡岩化程度相对较弱,白钨矿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和配分形式可大致代表原始成矿流体中的稀土含量和配分形式。棋盘沟石英脉型白钨矿中稀土元素含量略高于东阳矿区矽卡岩型白钨矿,呈弱的正Eu异常,与Ⅰ型白钨矿类似,矽卡岩化程度较高,钨矿形成在富钠环境中。核桃坪矿区白钨矿呈中Ⅰ型,稀土配分曲线向右陡倾,分馏强烈,可能和早期富重稀土的矿物结晶有关。东阳和核桃坪矿区成矿流体富F,棋盘沟矿区石英脉型白钨矿成矿流体富Cl。7.与矿集区内钨钼多金属成矿作用具有密切时空关系的花岗岩体应为190 Ma~200Ma之间形成的高分异演化岩体及岩脉,王家坪隐伏岩体富F等挥发分,有利于钼钨等多金属矿化的形成。而矿集区地表出露的早期(210 Ma~230 Ma)岩体应为主成矿期前岩体。钨钼金多金属矿化为晚印支-早燕山期陆内造山伸展垮塌演化阶段中与酸性岩浆热液活动相关的金属成矿组合系列。8.分布在成矿构造-岩浆岩带部位的异常构造-热液脉密集区段应是成矿的最佳地段,本次圈定了5个钼钨金多金属成矿潜力区,即江口远景区,银洞湾远景区,旬阳坝远景区,相沟台-月河台一带远景区和杨沟-地耳沟矿区周边一带,部分矿床(如黑沟-佛爷坪和相沟台等)深部仍有很大找矿潜力。

朱云涛[3](2020)在《玻璃纤维和硅灰对水泥砂浆力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新型建筑材料越来越重视。其中,玻璃纤维作为一种水泥增强材料得到许多专家的重视,并成为混凝土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方向。这种材料力学性能优异,抗拉强度高,弹性模量大,能有效弥补砂浆和混凝土的弱点,提升其抗压和抗弯曲性能。另外,玻璃纤维对砂浆和混凝土内部收缩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工程上表现为减少收缩开裂,能够解决工程上遇到的难题。本文首先研究了不同掺量(0、2.5%、5%和7.5%)玻璃纤维短切丝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和收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纤维能有效提高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也能抑制砂浆的自收缩和干缩。其中,相比参照组,5%玻璃纤维掺量的水泥砂浆28天抗压强度提升了 23.66%,达到60.37MPa,自收缩和干缩分别减少16.5%和14.12%。其次,研究了不同掺量(0、5%、10%和15%)玻纤粉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和收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纤粉的掺量对砂浆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它能有效减少砂浆自收缩和干缩。其中,5%掺量的水泥砂浆自收缩和干燥应变分别为-411με和-763με,相比参照组,自收缩降幅为40.09%,干缩降幅为40.16%。5%玻纤粉掺量水泥砂浆,折压比最大,韧性最好。最后,用0、5%、10%和15%硅灰改性玻璃纤维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和收缩特性。结果表明,随硅灰掺量的增大,砂浆的抗折强度变大,抗压强度先增加后减小,折压比变大,韧性增强。10%硅灰掺量玻璃纤维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最大,达到66.82MPa,相比参照组提高了 10.6%;硅灰加大了玻璃纤维水泥砂浆的收缩,自收缩和干缩都不同程度的变大。本文研究表明玻璃纤维是一种理想的水泥砂浆增强材料,对抗折强度提升明显,一定掺量范围内也能提升抗压强度,同时可以抑制砂浆内部自收缩和干燥收缩,增大试件折压比,提升其韧性;硅灰在一定掺量范围内能够同时提高玻璃纤维砂浆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但是会增加自收缩应变和干燥收缩应变。因而,有效利用玻璃纤维材料和硅灰资源,在制备高性能混凝土领域有很好的前景,对推动玻璃纤维混凝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图26表12参81

李涛[4](2017)在《商标织物PA6涂层膜结构与应用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商标涂层织物的加工方法主要采用干法涂层和湿法涂层,其中聚酰胺湿法涂层大多采用PA6纤维或废丝溶解于甲醇-氯化钙溶剂体系中,并添加合适的填充剂等制备涂层浆,然后涂敷于尼龙织物或含尼龙纤维的混纺织物上,经凝固浴中相转化后,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高分子薄膜,以赋予涂层织物较好的手感、耐磨性、弹性以及优良印刷性等。然而,目前我国商标带涂层企业的湿法涂层生产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织物的抗黏结性和吸墨性不佳、pH值偏高、印刷稳定性能不够等,而这些性能与PA6涂层膜结构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着重研究了无机填充剂对PA6涂层膜结构及湿法涂层商标织物性能的影响,筛选了合适的填充剂,将其复配并应用于涂层浆中,优化了复配比及用量,以及湿法涂层工艺条件,结合生产实际优化了稳定的湿法涂层工艺技术;同时,针对含硅灰石的涂层浆稳定性不高,易沉降等问题,探讨了聚对苯乙烯磺酸钠对含硅灰石涂层浆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对聚酰胺湿法涂层膜结构和应用性能的影响,开发出了一种防止硅灰石沉降的聚酰胺湿法涂层工艺。通过研究各类无机填充剂对涂层浆的分散性、稳定性、流变性,涂层膜表面结构、拉伸性能以及涂层织物风格、吸墨性、白度、pH值和耐皂洗色牢度性能等的影响,发现含碳酸钙和高岭土的涂层浆稳定性较高,其中含碳酸钙的涂层膜断裂伸长率30.22%,柔韧性较佳,但其涂层织物pH值为8.25;而含水滑石的涂层浆稳定性和分散性相对较差,且制得的涂层织物p H值为8.55;含硅灰石的涂层浆流变性优异,涂层膜表面均匀光滑,且具有大量微孔结构,吸墨性更好,涂层织物白度高,耐皂洗色牢度4-5级,pH值7.32,偏中性,符合环保产品要求,但涂层浆稳定性不高,易沉降。对硅灰石与高岭土进行复配并应用于涂层浆,发现其在涂层浆中的相容性和分散性,涂层膜的力学性能,涂层织物的吸墨性和耐皂洗色牢度均较好,因此采用硅灰石和高岭土复配制备PA6复合涂层浆(硅灰石和高岭土的质量比为1∶1;填充剂的质量占无水甲醇百分比为22),制得的涂层织物pH值为7.59,符合环保产品的要求。通过对复合涂层浆的细度和黏度,涂层织物风格、印刷效果和耐皂洗色牢度等性能的测定,确定了湿法涂层商标织物的涂层浆配方及其焙烘工艺,其中无水甲醇100g,无水氯化钙35g,复配填充剂22g,尼龙6废丝16g,聚醚2.3g;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80s。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涂层织物白度、风格、印刷效果以及耐皂洗色牢度均较好,能够满足印刷用商标织物的要求。由于单纯采用硅灰石作为填充剂,涂层浆稳定性不高,会影响涂层产品质量,因此筛选了防沉降剂,研究和探讨了聚对苯乙烯磺酸钠对硅灰石的防沉降作用,以及对聚酰胺湿法涂层膜结构和应用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聚对苯乙烯磺酸钠可以明显提高硅灰石在聚酰胺涂层浆中的相容性,且用量占硅灰石质量的10%时,涂层浆稳定性和流变性均较佳,不易发生沉降,同时,在此用量下制得的涂层膜表面均匀光滑,微孔分布较多且均匀,涂层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也得到有效的提高,耐皂洗色牢度达到4级及以上,更好地满足了产品要求。本论文较系统的研究了含不同无机填充剂的PA6涂层膜结构及其在商标织物上的应用性能,为PA6湿法涂层商标布的工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艺参考,拓展了湿法涂层商标织物的应用前景。

赵松[5](2012)在《羟基磷灰石—硅灰石/丝素蛋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文中研究说明骨缺损和骨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疾病,损伤的骨可用内源骨或外源骨修复,但内源骨可能会引起感染或抗原反应,所以近年来模仿自然骨结构和组成的仿生材料已悄然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自然骨是无机相的羟基磷灰石和有机相的胶原蛋白纤维规则排列构成的复合材料,所以研究的主要方向是羟基磷灰石与替代胶原蛋白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或聚合物的复合。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简称HA)与丝素蛋白(Silk Fibroin,简称SF)的复合被广泛的研究,并已在常温条件合成具有较好生物学性能的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HA/SF)复合材料。但这类材料力学性能较差不能满足临床上承重骨修复的要求。为了获得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完美结合的材料,本文在HA/SF复合材料基础上引入化学合成的硅灰石粉体,制备羟基磷灰石-硅灰石/丝素蛋白(AW/SF)复合材料。本文在共沉淀法基础上仿生合成了AW/SF复合材料,并对其各主要性能进行了表征。先将脱胶后的丝素纤维溶于硝酸钙溶液中,制得SF-Ca(NO3)2混合溶液,然后将混合液和磷酸钠溶液同时滴加到硅灰石悬浮液中,矿化后制得羟基磷灰石-硅灰石/丝素蛋白(AW/SF)复合粉体。同时也合成了HA/SF粉体作为对比。采用XRD、TEM、EDS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组成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仿生合成的原理。通过AW/SF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SBF)和Tris-HCl缓冲溶液中浸泡实验,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大量实验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桑蚕丝在质量分数为1%的Na2CO3溶液中、90℃条件下处理20min,重复3次后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脱胶完全的精炼蚕丝。精炼蚕丝在温度为80℃、熔融的Ca(NO3)2溶液中35min之内即可完全溶解,得到SF-Ca(NO3)2混合溶液。(2)在反应物浓度均为0.5mol/L、以质量分数为0.5%的聚乙烯醇作为分散剂情况下,化学共沉淀法制得的粉体干燥后在860℃下煅烧,可得到结晶完整、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50nm左右的硅灰石粉体。(3)在温度为37℃、pH为11、Ca/P摩尔比为1.68的条件下,共沉淀法制得的前驱体保温矿化3天,洗涤后80℃下干燥得到AW/SF复合粉体。合成的AW/SF复合粉体中HA已经具有晶态结构,且复合材料中HA、硅灰石和SF三相均匀共存,在硅灰石添加量为20%时,复合粉体颗粒比较均匀。(4)与HA/SF复合材料相比,硅灰石的引入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巴氏硬度,硅灰石添加量为20%时,抗压强度和巴氏硬度已分别达到84.4MPa和48.5,可满足作为承重部位的骨修复材料。(5)在SBF溶液中浸泡7天后,AW/SF复合材料样品表面沉积了厚厚的连续、致密的类骨羟基磷灰石层,表明AW/SF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Tris-HCl缓冲溶液浸泡实验结果显示,硅灰石含量为30%的AW/SF复合材料浸泡20天后降解率达到12.73%,表明AW/SF复合材料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且复合材料的降解率随着硅灰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董发勤,杨玉山,郭健[6](2010)在《非金属矿产与节能矿物材料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从非金属矿的节能矿物材料技术角度,面对节能减排的需求现状,对重点开发的非金属矿物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在建筑业、陶瓷业、冶金业和新兴领域中矿物材料品种、特点应用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合理选择和利用矿物节能降耗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技术途径,阐述了研究和开发节能矿物材料与技术的新动向。

刘焱[7](2010)在《硅灰石与石膏晶须用于工业包装纸的加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填料用于造纸工业,可降低纸张的制造成本,且可赋予纸张某些特殊性能,但由于其对纸张强度性能破坏较大,在某些强度性能要求较高的纸种中的可加填量受到限制,这也导致此类纸种的生产成本下降空间较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选择了矿物纤维填料硅灰石和石膏晶须作为研究对象,对原本不加填任何非纤维材料并且强度性能要求严格的工业包装纸进行了系统的加填工艺研究,并与传统填料中常用的碳酸钙和滑石粉进行对比,对原本不加填的工业包装系列纸张由无加填转变为可加填是否可行进行了探讨。目前国内对于工业包装系列纸张的加填工艺并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成熟的使用技术,本研究的开展对实现这一工艺和降低工业包装系列纸张生产成本具有现实意义。研究发现,硅灰石、碳酸钙和滑石粉的加入导致纸张强度性能下降,但硅灰石对纸张强度性能的破坏程度小于碳酸钙和滑石粉;石膏晶须对纸张具有增强功能,且当石膏晶须加填量为35%时,纸页强度性能达到最大值,此时其对纸张的增强作用与加入量为0.2%及0.5%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增强效果相似;加填后纸张强度性能随纸浆打浆度的提高而增加,且各填料的加入对不同打浆度下抄出的纸页强度性能影响趋势一致。实验得出包装纸加填时纸浆最佳打浆度为38°SR。随着各填料加入量的增加,纸页灰分含量逐渐增加,而各填料在纸页当中的留着率则逐渐下降,相同加填量下,各填料在纸页中的留着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硅灰石、滑石粉、碳酸钙、石膏晶须;各填料在纸页当中的留着率随纸浆打浆的提高而增大。包装纸生产成本随硅灰石、碳酸钙和滑石粉加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降低幅度以硅灰石为最大,滑石粉次之,碳酸钙最小;而石膏晶须的加入则导致包装纸成本的增加,但石膏晶须具有其余三种填料所不具备的纸张增强功能;打浆度的提升对加填后包装纸的生产成本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加填后的纸页经施胶处理后各项强度性能略有下降;施胶前后各填料的加入对纸页强度性能的影响趋势一致,硅灰石和石膏晶须仍强于碳酸钙和滑石粉。在本研究的实验条件下,纸页不加填时强度性能可达牛皮纸A级标准。硅灰石加填量在5%时可达牛皮纸A级标准,加填量为10%-20%时可达牛皮纸B级标准,加填量为25%-35%时尚可达牛皮纸C级标准;石膏晶须加填量在25%-40%时纸页强度性能满足牛皮纸A级标准,加填量低于或高于此范围,且在50%以下纸页强度性能满足牛皮纸B级或C级标准;而加填碳酸钙和滑石粉,加填量在5%以上时纸页强度性能仅能满足牛皮纸C级标准,加填量分别为20%和15%时纸页强度性能即不达标。扫面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能量散射X-射线能谱分析可知,硅灰石、石膏晶须可有效地加入到纸页中,且在纸页中分散良好、分布均匀。

曹虎[8](2009)在《液相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硅灰石/TiO2复合颗粒材料及应用》文中指出以非金属矿物为包核、结晶TiO2为包膜的矿物/TiO2复合颗粒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白色颜料,目前在涂料、塑料、橡胶和造纸等工业领域作为钛白代用品材料已获得广泛应用。本论文研究了液相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硅灰石/TiO2复合颗粒材料的工艺、性能表征、应用技术和机理,为充分发挥硅灰石矿物的优异特性、提升利用价值和缓解钛白粉生产与应用中存在问题提供技术支持。试验研究了液相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硅灰石/TiO2复合颗粒材料各主要工艺因素的影响。制备硅灰石/TiO2复合颗粒材料的优化工艺为:料浆浓度为35%,分散剂用量0.3%,TiO2用量为45%,TiO2分散30min。其中复合阶段球料比4.5:1,搅拌磨转速1400r/min,复合时间为15min,pH为8(硅灰石湿磨球料比5:1,搅拌磨转速1400r/min,湿磨20min)。研究了硅灰石/TiO2复合颗粒材料的颜料性能和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硅灰石/TiO2复合颗粒材料遮盖力17.97g/m2,吸油量22.72g/100g,白度为96.6,具有和钛白粉类似的颜料性质,远优于硅灰石和TiO2二者通过干法和湿法搅拌混合产物的性能。硅灰石/TiO2复合颗粒材料用于内墙涂料,涂料性能与使用钛白相当。研究了硅灰石/TiO2复合颗粒材料的微观形态及其复合机理。硅灰石/TiO2复合颗粒材料由固体包核物颗粒硅灰石和其表面包覆的结晶TiO2所组成,TiO2在硅灰石表面形成均匀的包覆层。液相体系中,硅灰石和TiO2异质颗粒之间范德华作用和静电作用及两者综合形成的粒间作用均为吸引。硅灰石在搅拌磨湿法超细研磨中伴随颗粒的细化,产生了机械力化学效应。水介质中硅灰石和TiO2颗粒表面呈现强烈的羟基化形态,两者通过表面羟基形成化学键合;根据颗粒表面形态和形成化学键合的研究,建立了硅灰石和TiO2颗粒之间的作用模型。

孙成林,连钦明,王清发[9](2007)在《2006年我国非金属矿物粉体工业现状(续完)》文中研究指明

李金换,王秀峰[10](2007)在《硅灰石粉体的制备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综述了硅灰石粉体的各种制备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介绍了目前硅灰石在工业中的应用,同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二、我国硅灰石开发利用的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硅灰石开发利用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磐石地区硅灰石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1.1 地层
    1.2 侵入岩
    1.3 构造
2 区域硅灰石矿床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3 矿床成因探讨
    3.1 地层与成矿关系
    3.2 侵入岩与成矿关系
    3.3 构造与成矿关系
    3.4 变质作用与成矿关系
    3.5 矿床成因分析
4 找矿方向及远景
    4.1 找矿方向
    4.2 找矿远景分析

(2)南秦岭宁陕-镇安一带钨钼金多金属矿集区控矿构造-岩浆-流体-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钨钼矿研究现状
        1.2.2 成矿系列研究现状
        1.2.3 南秦岭构造带早中生代(230-170 Ma)构造-岩浆-成矿演化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样品采集制备和分析方法
        1.4.1 样品采集和制备
        1.4.2 全岩地球化学分析
        1.4.3 矿物流体包裹体分析
        1.4.4 成岩成矿年龄分析
        1.4.5 单矿物原位分析测试
        1.4.6 稳定同位素测试
        1.4.7 白钨矿粉末样稀土微量元素分析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7 主要认识和创新点
第二章 成矿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变质岩及变质作用
    2.6 区域矿产特征
第三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东阳钨矿
        3.1.1 矿区地质概况
        3.1.2 矿床地质特征
        3.1.3 构造-蚀变-矿化特征
    3.2 棋盘沟钨矿
        3.2.1 矿区地质概况
        3.2.2 矿床地质特征
        3.2.3 构造-蚀变-矿化特征
    3.3 核桃坪铍钨矿
        3.3.1 矿区地质概况
        3.3.2 矿床地质特征
        3.3.3 构造-蚀变-矿化特征
    3.4 杨沟-地耳沟钨钼矿
        3.4.1 矿区地质概况
        3.4.2 矿床地质特征
        3.4.3 构造-蚀变-矿化特征
    3.5 桂林沟钼多金属矿
        3.5.1 矿区地质概况
        3.5.2 矿床地质特征
        3.5.3 构造-蚀变-矿化特征
    3.6 付家沟钼金矿
        3.6.1 矿区地质概况
        3.6.2 矿床地质特征
        3.6.3 构造-蚀变-矿化特征
    3.7 小结
第四章 矿集区岩浆岩特征
    4.1 岩石学特征
        4.1.1 东江口岩体
        4.1.2 胭脂坝岩体
        4.1.3 懒板凳岩体
        4.1.4 四海坪岩体
        4.1.5 王家坪隐伏岩体
        4.1.6 脉岩类
    4.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2.1 岩浆岩主量成分特征
        4.2.2 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
    4.3 年代学特征
    4.4 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
        4.4.1 岩石分类
        4.4.2 成因及构造环境
        4.4.3 物源及源区性质
    4.5 小结
第五章 成矿流体及稳定同位素研究
    5.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2 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
        5.2.1 均一温度和盐度
        5.2.2 流体密度
        5.2.3 流体压力及深度估算
    5.3 包裹体激光拉曼成分分析
    5.4 稳定同位素
        5.4.1 氢氧同位素
        5.4.2 硫同位素
    5.5 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
    5.6 小结
第六章 矿集区岩浆成矿规律研究
    6.1 成矿年代学
        6.1.1 白钨矿Sm-Nd同位素年龄
        6.1.2 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
        6.1.3 金云母Ar-Ar同位素年龄
    6.2 单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6.2.1 云母类矿物电子探针分析
        6.2.2 黄铁矿原位LA-ICP-MS分析
        6.2.3 白钨矿LA-ICP-MS和水溶液ICP-MS分析
    6.3 岩浆-成矿关系研究
        6.3.1 时空关系
        6.3.2 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6.4 构造控岩控矿规律研究
        6.4.1 区域晚印支-早燕山期构造演化及动力学背景
        6.4.2 矿集区构造控岩控矿机制
    6.5 小结
第七章 成矿模型构建与找矿预测
    7.1 矿集区成矿系列研究
        7.1.1 钨钼金多金属矿(化)特征
        7.1.2 成矿系列分析
    7.2 成矿模型构建
        7.2.1 挤压向伸展垮塌过渡演化早期(235~200 Ma)
        7.2.2 伸展垮塌主成矿期(200~190 Ma)
        7.2.3 晚期岩脉与成矿叠加作用(?≤Age≤190 Ma)
        7.2.4 矿集区“五层楼”成矿模型
    7.3 找矿预测
        7.3.1 找矿标志
        7.3.2 成矿有利区段预测
    7.4 与南岭钨多金属成矿矿带典型矿床的对比
第八章 结语
    8.1 结论
    8.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玻璃纤维和硅灰对水泥砂浆力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纤维混凝土研究发展概况
        1.2.1 常用的纤维混凝土
        1.2.2 GRC材料的发展及特性
        1.2.3 玻璃纤维在工程中的应用
    1.3 水泥砂浆收缩研究现状
        1.3.1 自收缩
        1.3.2 干燥收缩
    1.4 纤维混入砂浆的理论解释
    1.5 硅灰材料的作用机理研究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2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及性能指标
        2.1.1 水泥
        2.1.2 砂子
        2.1.3 玻璃纤维
        2.1.4 硅灰
        2.1.5 水和减水剂
    2.2 试验仪器和设备
    2.3 试块的制备及测试方法
        2.3.1 试块的制备
        2.3.2 抗折性能测试方法
        2.3.3 抗压性能测试方法
        2.3.4 砂浆自收缩的测量方法
        2.3.5 砂浆干缩的测量方法
3 玻璃纤维材料对水泥砂浆力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配合比设计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抗折强度
        3.3.2 抗压强度
        3.3.3 自收缩
        3.3.4 干缩
        3.3.5 折压比
    3.4 本章小结
4 硅灰对玻璃纤维水泥砂浆力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配合比设计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抗折强度
        4.3.2 抗压强度
        4.3.3 自收缩
        4.3.4 干缩
        4.3.5 折压比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商标织物PA6涂层膜结构与应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尼龙6的研究现状
        1.2.1 尼龙6简介
        1.2.2 尼龙6的发展状况
        1.2.3 尼龙 6-氯化钙络合体系的研究状况
    1.3 商标织物涂层方法
        1.3.1 干法涂层
        1.3.2 湿法涂层
    1.4 织物用涂层剂
        1.4.1 聚丙烯酸酯类涂层剂
        1.4.2 聚氨酯类涂层剂
        1.4.3 有机硅类涂层剂
    1.5 填充剂的研究现状
        1.5.1 碳酸钙
        1.5.2 高岭土
        1.5.3 水滑石
        1.5.4 硅灰石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6.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2 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无机填充剂对PA6湿法涂层膜结构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碳酸钙的粒径对涂层浆稳定性的影响
        2.3.2 四种无机填充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2.3.2.1 填充剂对聚酰胺涂层浆的影响
        2.3.2.2 填充剂对涂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2.3.2.3 不同填充剂制得的涂层膜表面形貌分析
        2.3.2.4 填充剂对涂层膜的力学性能影响
        2.3.2.5 填充剂对涂层织物风格的影响
        2.3.2.6 填充剂对涂层织物抗黏结性的影响
        2.3.2.7 填充剂对涂层织物物理性能的影响
        2.3.2.8 填充剂对涂层织物吸墨性的影响
        2.3.2.9 填充剂对涂层织物耐皂洗色牢度的影响
        2.3.3 硅灰石和高岭土复配性能
        2.3.3.1 填充剂复配对涂层浆稳定性的影响
        2.3.3.2 填充剂复配对涂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2.3.3.3 填充剂复配对涂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2.3.3.4 填充剂复配对PA6涂层膜结构与吸墨性影响
        2.3.3.5 填充剂复配对涂层织物耐皂洗色牢度的影响
        2.3.4 填充剂复配比例对PA6涂层浆的影响
        2.3.5 填充剂复配比例对涂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含复配填充剂的商标织物PA6湿法涂层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试验方法
        3.2.3 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复配填充剂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3.3.1.1 填充剂用量对涂层浆性能的影响
        3.3.1.2 填充剂用量对涂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3.3.1.3 填充剂用量对涂层膜热稳定性的影响
        3.3.1.4 填充剂用量对涂层织物风格的影响
        3.3.1.5 填充剂用量对涂层织物耐皂洗色牢度的影响
        3.3.2 涂层浆温度对涂层浆黏度的影响
        3.3.3 焙烘工艺条件的优化
        3.3.3.1 焙烘温度对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
        3.3.3.2 焙烘时间对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PSS对硅灰石的防沉降作用及涂层应用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2 试验方法
        4.2.3 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SS用量对涂层浆静态稳定性的影响
        4.3.2 PSS用量对涂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4.3.3 PSS用量对涂层浆黏度的影响
        4.3.4 PSS对涂层膜表面结构的影响
        4.3.5 PSS对涂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4.3.6 PSS对涂层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羟基磷灰石—硅灰石/丝素蛋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引言
    1.1 骨修复材料现状
        1.1.1 医用金属材料
        1.1.2 医用生物陶瓷材料
        1.1.3 医用高分子材料
        1.1.4 医用复合材料
    1.2 骨的组成及功能
        1.2.1 骨的组成
        1.2.2 骨的功能
    1.3 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
        1.3.1 羟基磷灰石的特性
        1.3.2 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1.3.3 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种类
    1.4 丝素蛋白
        1.4.1 丝素蛋白的组成和结构
        1.4.2 丝素蛋白的主要性能
        1.4.3 丝素蛋白在生物医用领域中的应用
    1.5 硅灰石
        1.5.1 硅灰石的特性
        1.5.2 硅灰石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6.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过程
        2.2.1 桑蚕丝的脱胶
        2.2.2 硅灰石粉体的制备
        2.2.3 羟基磷灰石-硅灰石/丝素蛋白复合粉体的制备
    2.3 复合粉体的性能表征
        2.3.1 X-射线衍射(XRD)
        2.3.2 红外吸收光谱(FT-IR)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3.4 能谱分析(EDS)
第三章 AW/SF 复合粉体的制备及表征
    3.1 丝素蛋白溶液的制备
        3.1.1 蚕丝纤维的脱胶效果分析
        3.1.2 丝素蛋白材料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
    3.2 硅灰石粉体的制备与结果分析
        3.2.1 硅灰石粉体热处理过程中的相转变
        3.2.2 烧结温度对硅灰石晶型的影响
        3.2.3 硅灰石粉体的粒径
    3.3 AW/SF 复合粉体的制备与结果分析
        3.3.1 AW/SF 复合粉体形成的理论设计依据及制备
        3.3.2 不同硅灰石含量的 AW/SF 复合材料的 XRD 图谱
        3.3.3 不同硅灰石含量的 AW/SF 复合材料的 FT-IR 图谱
        3.3.4 不同硅灰石含量的 AW/SF 复合材料的 TEM 图
        3.3.5 HA 的生物矿化形成机理和界面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W/SF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
    4.1 实验材料、方法及设备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1.3 实验方法
        4.1.4 表征方法
    4.2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与分析
    4.3 复合材料在 SBF 溶液中浸泡结果与分析
        4.3.1 复合材料在 SBF 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表面形貌变化
        4.3.2 浸泡过程中 SBF 溶液中元素浓度变化
        4.3.3 AW/SF 复合材料在 SBF 溶液中浸泡后表面 XRD 分析
        4.3.4 AW/SF 复合材料在 SBF 溶液中浸泡后表面高分辨 SEM 图
        4.3.5 AW/SF 复合材料在 SBF 溶液中浸泡后表面成分的 EDS 分析
        4.3.6 复合材料表面类骨羟基磷灰石的形成机理
    4.4 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致谢

(6)非金属矿产与节能矿物材料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非金属矿在建筑领域的节能
    1.1 岩棉(矿物纤维)保温材料
    1.2 膨胀珍珠岩
    1.3 膨胀蛭石
        1.3.1 膨胀蛭石保温干粉砂浆
        1.3.2 蛭石混凝土
        1.3.3 膨胀蛭石灰浆
        1.3.4 水玻璃膨胀蛭石制品
        1.3.5 蛭石保温、隔音板
        1.3.6 沥青膨胀蛭石制品
    1.4 海泡石
    1.5 硅藻土
        1.5.1 高温硅酸钙绝热材料
        1.5.2 硅酸钙建材薄板
2 陶瓷业节能
    2.1 硅灰石
        2.1.1 在陶瓷坯料中的应用
        2.1.2 在陶瓷釉料中的应用
    2.2 透辉石
    2.3 霞石正长岩
    2.4 伊利石
3 冶金业节能
4 结语

(7)硅灰石与石膏晶须用于工业包装纸的加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包装纸的发展概况
    1.2 硅灰石和石膏晶须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2.1 硅灰石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2.2 石膏晶须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3 硅灰石和石膏晶须物理化学特性
        1.3.1 硅灰石物理化学特性
        1.3.2 石膏晶须物理化学特性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意义
2 包装纸加填硅灰石的工艺研究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
        2.2.1 打浆
        2.2.2 纸样的制备
        2.2.3 纸样强度性能检测
        2.2.4 纸样灰分测定
        2.2.5 硅灰石留着率计算
        2.2.6 生产成本核算
        2.2.7 施胶
        2.2.8 纸样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SEM)
        2.2.9 纸样SEM-EDXA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硅灰石对纸张强度性能的影响
        2.3.2 纸样灰分及硅灰石留着情况
        2.3.3 包装纸加填硅灰石生产成本核算
        2.3.4 施胶对硅灰石加填效果的影响
        2.3.5 纸样的SEM分析
        2.3.6 纸样的SEM-EDXA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包装纸加填石膏晶须的工艺研究
    3.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
        3.2.1 打浆
        3.2.2 纸样的制备
        3.2.3 纸样强度性能检测
        3.2.4 纸样灰分测定
        3.2.5 石膏晶须留着率计算
        3.2.6 生产成本核算
        3.2.7 施胶
        3.2.8 纸样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SEM)
        3.2.9 纸样SEM-EDXA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石膏晶须对纸张强度性能的影响
        3.3.2 纸样灰分及石膏晶须留着情况
        3.3.3 包装纸加填石膏晶须生产成本核算
        3.3.4 施胶对石膏晶须加填效果的影响
        3.3.5 纸样的SEM分析
        3.3.6 纸样的SEM-EDXA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包装纸加填比较评价
    4.1 包装纸加填效果比较
    4.2 包装纸加填经济效益评价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液相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硅灰石/TiO2复合颗粒材料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硅灰石的矿物属性及其应用
        1.1.1 晶体结构与理化性能
        1.1.2 资源状况与应用
        1.1.3 加工研究现状与问题
    1.2 钛白粉的性质与应用
        1.2.1 二氧化钛的结构与性质
        1.2.2 钛白粉的应用与工业化生产
        1.2.3 钛白粉生产和应用中存在问题
        1.2.4 钛白代用品及其发展趋势
    1.3 矿物/TiO_2复合颗粒材料研究现状
        1.3.1 包覆型复合颗粒材料
        1.3.2 矿物/TiO_2复合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
        1.3.3 矿物/TiO_2复合颗粒材料性能与应用
        1.3.4 存在问题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方法
    2.1 原料与试剂
        2.1.1 试验原料
        2.1.2 试验试剂
    2.2 仪器和设备
        2.2.1 盘式搅拌磨
        2.2.2 其它仪器
    2.3 研究方法与评价
        2.3.1 硅灰石/TiO_2复合颗粒材料制备
        2.3.2 硅灰石/ TiO_2复合颗粒材料为颜料制备建筑涂料
        2.3.3 硅灰石/ TiO_2复合颗粒材料微观结构和过程机理研究
第三章 液相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硅灰石/TiO_2复合颗粒材料的试验研究
    3.1 湿法研磨下硅灰石和TiO_2粒度变化
    3.2 硅灰石/TiO_2复合颗粒材料的制备
        3.2.1 料浆浓度和分散剂用量的影响
        3.2.2 复合过程的机械力各因素的影响
        3.2.3 复合过程体系pH值的影响
        3.2.4 TiO_2复合比例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硅灰石/TiO_2复合颗粒材料颜料性能评价及应用
    4.1 颜料性能指标及其对比
        4.1.1 硅灰石/TiO_2复合颗粒材料的颜料性能
        4.1.2 硅灰石与TiO_2干法和湿法混合产物的颜料性能
    4.2 硅灰石/TiO_2 复合颗粒材料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
        4.2.1 实验条件
        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硅灰石/TiO_2复合颗粒材料微观结构与过程机理研究
    5.1 硅灰石/TiO_2 复合颗粒组分与微观结构
        5.1.1 硅灰石/TiO_2复合颗粒组分
        5.1.2 硅灰石/TiO_2复合颗粒微观结构及其对比
    5.2 硅灰石和TiO_2颗粒间的复合机理
        5.2.1 硅灰石湿法细磨过程中的机械力化学效应
        5.2.2 水介质中硅灰石与TiO_2颗粒间相互作用能
        5.2.3 硅灰石和TiO_2的复合机理
        5.2.4 硅灰石和TiO_2复合机理和模型
    5.3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硅灰石粉体的制备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硅灰石的制备
    2.1 化学沉淀法
    2.2 溶胶-凝胶法
    2.3 水热法
    2.4 固相烧结法
3 硅灰石的应用
    3.1 硅灰石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
    3.2 硅灰石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3.3 硅灰石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
4 结论

四、我国硅灰石开发利用的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磐石地区硅灰石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J]. 徐山,宋国争,颜秉超,张小刚,王浩,齐保国. 吉林地质, 2021(04)
  • [2]南秦岭宁陕-镇安一带钨钼金多金属矿集区控矿构造-岩浆-流体-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D]. 韩珂. 长安大学, 2021(02)
  • [3]玻璃纤维和硅灰对水泥砂浆力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D]. 朱云涛.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4]商标织物PA6涂层膜结构与应用性能研究[D]. 李涛. 浙江理工大学, 2017(07)
  • [5]羟基磷灰石—硅灰石/丝素蛋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D]. 赵松. 苏州大学, 2012(10)
  • [6]非金属矿产与节能矿物材料技术[J]. 董发勤,杨玉山,郭健. 材料导报, 2010(S2)
  • [7]硅灰石与石膏晶须用于工业包装纸的加填研究[D]. 刘焱. 东北林业大学, 2010(04)
  • [8]液相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硅灰石/TiO2复合颗粒材料及应用[D]. 曹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2)
  • [9]2006年我国非金属矿物粉体工业现状(续完)[J]. 孙成林,连钦明,王清发.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07(04)
  • [10]硅灰石粉体的制备及其应用[J]. 李金换,王秀峰. 佛山陶瓷, 2007(02)

标签:;  ;  ;  

我国硅灰石开发利用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