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新型飞机配电系统(英文)

基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新型飞机配电系统(英文)

一、一种基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新型飞机配电系统(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1](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陈雨晴[2](2020)在《X系列直升机配电盒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X系列直升机左/右配电盒是由自动保护开关、保险丝、熔断器、继电器、接触器、相序保护组件、反流割断器等组成的小型配电装置。目前,直升机修理工厂对X系列直升机配电盒的线路逻辑测试依然采用手动测试方式。该测试方法工序复杂、效率低下,且容易产生测试误差、漏测等情况。为提高X系列直升机配电盒线路逻辑测试效率与修理水平、降低配电盒动作失效风险,研究用于线路逻辑测试的X系列直升机配电盒测试系统显得尤为必要。论文以虚拟仪器为基础进行自动测试系统设计。基于ISA总线搭建硬件测试平台,利用VC++6.0开发了X系列直升机配电盒测试软件,通过ISA总线、USB总线以及RS-232总线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工控机对适配器箱板卡、数字万用表、各型程控电源的有效控制。论文具体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飞机配电系统和自动测试系统的国内外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对X系列直升机配电盒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取测试需求。在此基础上,对配电盒线路逻辑测试方法进行论证,基于虚拟仪器、总线技术、多线程编程技术、数字滤波技术完成对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2.基于所提出的测试系统硬件设计方案,搭建系统的硬件平台。完成包括工控机、各型程控电源、数字万用表在内的关键部件选型以及适配器箱内部板卡(包括ISA板、底板、HI板、LO板、ACI板、接触器控制板、电压控制板)、接触器箱和系统自检电路的设计;3.基于所提出的测试系统软件设计方案,搭建系统的软件平台。使用MFC设计人机界面,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完成基于ISA总线、USB总线、RS-232总线的通信模块和进行配电盒测试的功能模块(包括不加电情况下线路导通测试与加电情况下线路通电测试)的设计与开发;4.基于所设计的测试系统,针对X系列直升机一种机型的左、右配电盒,完成系统自检模块、配电盒线路导通测试模块、线路通电测试模块的测试与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所研究的X系列直升机配电盒测试系统功能稳定可靠,能够满足线路逻辑测试要求。论文所提出的直升机配电盒测试系统具有硬件设计的灵活性、软件开发的开放性等优势,不仅能够满足X系列直升机配电盒线路逻辑功能测试需要,对于其他直升机或飞机的同类型配电盒线路逻辑测试也具有借鉴意义。

靳小龙[3](2018)在《集成智能楼宇的电/气/热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建模及运行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技术,分布式发电供能技术,综合能源利用技术以及能源监视、控制和管理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提升用能品质和降低能源消耗提供了重要支撑手段。区域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Community Energy Systems,ICES)和终端楼宇综合能源系统(简称为智能楼宇),作为未来智慧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集成智能楼宇的ICES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构建、特性分析、运行优化和协调控制等研究,以期挖掘ICES内部不同能源间的互补替代潜力,实现ICES系统中多种能源的协调优化,降低运行成本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可再生能源安全消纳。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终端楼宇综合能源系统:经优化协调后的终端楼宇综合能源系统,可视为ICES中的一种调控源。本文深入分析了楼宇围护结构的热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终端楼宇虚拟储能系统模型,以充分挖掘智能楼宇建筑围护结构的蓄热能力;进一步,采用模型预测及多时间尺度调度等方法,提出了融合虚拟储能的单体智能楼宇及智能楼宇集群优化调度方法,在保持用户用能舒适性前提下对楼宇室温进行优化调节,实现对虚拟储能环节的充放电管理,在降低楼宇能耗的同时提高了ICES的能源利用效率。(2)针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首先,为对ICES中的多能源耦合设备进行协调优化,基于能源集线器理论,给出了能量转换环节的建模方法。进而,为实现ICES的灵活调度,构建了考虑多能源网络复杂约束的最优潮流数学模型,其优化结果能有效反映ICES中不同能源网络经协调优化后所带来的系统运行灵活性的提升。最后,构建了ICES系统的“源-网”优化调度模型,实现对不同供用能单元及多能源网络的优化调度。算例表明,所提模型可有效降低ICES的运行成本和提高系统的综合用能效率。(3)针对集成智能楼宇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为实现ICES和智能楼宇系统的协调配合和优化调度,构建了考虑“源-网-荷”全环节的ICES多阶段优化调度模型;进一步,基于二阶锥规划方法给出了适用的求解算法;算例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挖掘ICES各环节之间的互补优化能力,实现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降低系统运行成本。(4)针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灵活性:提出了一种基于ICES灵活运行能力的输电线路过载控制策略,在输电网发生线路过载时,通过灵活调整ICES的运行方式和对“源-网-荷”各环节的优化调控,帮助电网从紧急状态过渡到正常运行状态,通过提升系统的灵活性来提高其运行安全性。

徐媛媛[4](2017)在《飞机航空电子系统总线技术与调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经过50年来的发展,航空电子系统结构从最初的分立式和联合式发展为如今的分布式及高度综合式的航空电子系统结构。航空电子综合技术的高速发展,减小了航空电子系统为载机带来的重量和体积;缓解了座舱拥挤,提高了飞行员了解战场态势的能力,减轻了飞行员的负担,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据共享,明显提高了载机的作战能力等,航电系统的综合化已经成为提高飞机综合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飞机机载系统的综合化和智能化,大部分航空电器设备通过总线接口实现互联通信,因此总线接口技术成为了机载数据总线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主要围绕总线接口技术、端系统调度策略和系统试验验证这三个关键技术开展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1)以TTP与AFDX数据转换接口为研究重点,创新性地设计了基于MPC555的TTP与AFDX转换接口电路,重点研究了时间同步、容错技术、成员关系一致性等TTP协议关键特性的PowerPC实现方法,实现了TTP与AFDX的协议转换。针对系统的性能、可靠性需求及任务特点,对比研究了典型事件触发总线和典型时间触发总线的关键特性,进一步明确了TTP/C总线成为新一代航空器关键安全子系统网络通信的首选。针对机载总线ARINC429、CAN(Control Area Network)和基于时间触触发协议总线TTP(Time Triggered Protocol),结合各机电子系统不同接口功能需求,研究了它们与航空电子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Avionics Full Duplex Switched Ethernet,AFDX)数据转换接口的设计技术。(2)本文提出了短帧优先与带权重轮询相结合以及时间触发与事件触发交替调度的两种调度策略。AFDX网络通信系统中终端系统是连接航空机载设备与AFDX互联网络的接口,承担数据安全可靠交换的任务。作为AFDX网络数据传输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部分,终端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整个AFDX网络的通信性能,减少虚拟链路的延迟时间、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确定性是机电系统间信息传输与交互技术研究方向之一。短帧优先与带权重轮询相结合的组合调度策略结合了短帧优先调度算法的优点,通过带权重轮询保证长帧数据调度的相对公平性,降低了短帧虚链路的最大延迟上界,适用于短帧数据流占多数的数据传输网络。时间触发与事件触发交替调度策略以时间触发协议为主导,对传输时间确定的周期性数据按时刻表调度,并在调度时刻表内的空余时间中按优先级发送基于事件触发的非周期数据,适用于不同种类的数据具有不同的时延需求的航空总线系统。(3)深入分析时间触发的时钟同步容错、故障节点检测和故障节点恢复等关键容错机制与原理,研究基于时间触发的容错策略组成员协议GMP,针对出现过多连续故障,故障不能恢复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容错策略,使出现瞬态故障的节点能够在有限时间内重新返回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容错能力。分析比较本文提出的改进容错策略与GMP策略的可靠性,对TTP总线网络的冗余特性和容错特性进行计算论证,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容错策略可对故障的节点进行恢复,增强了系统的容错鲁棒性。(4)研究了基于TTP和AFDX协议的分布式多节点系统试验方法。建立了包含基于TTP协议的配电组件模拟系统、TTP/AFDX转换接口、负载管理监视模拟系统等功能模块的通信试验平台,通过模拟配电系统各组件与负载管理监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验证转换接口电路的各项功能和技术指标,研究短帧优先与带权重轮询组合调度、时间触发与事件触发交替调度两种策略下,转换接口电路AFDX端的数据传输性能,研究基于改进组成员协议容错算法的分布式多节点系统的可靠性,为机电综合系统的开发验证和综合调试提供研究基础。

王彪[5](2015)在《深海FROV自修复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潜水器由于其工作时间长、作业范围大的特性而日益成为人类进行海洋探索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工具,在科研、商业及军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海洋复杂工作环境的影响,自从人类应用各类潜水器进行海洋探测开发以来,已经出现过多次潜水器丢失事故,如日本JAMSTEC(Japan Agency for Marine-Ear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万米ROV(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英国南安普敦大学Autosub2 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以及最近失事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Nereus万米ROV。作为在这一领域的新兴国家,我国也已经历不止一次的潜水器丢失或损坏事故。这些事故除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外,对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重大打击,潜水器的生存性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深海FROV(Fiber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是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研制的新型全海深无人遥控潜水器,其研发过程中突破了大深度无人潜水器多项关键技术,将使我国具备研制全海深观测取样型ROV的能力。深海FROV采用双体结构,以电池为动力,可工作于ROV或AUV模式,通过光纤与水面进行实时通信。极限工作深度及双工作模式都给深海FROV的生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以上对潜水器生存性技术研究的内外部需求,本文以深海FROV为对象,围绕以提高生存性为目的的深海FROV系统设计和实现展开,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研究了潜水器的生存性,引入了生存性的定量评估方法和详细评估模型。通过分析生存性评估模型中各概率评价指标的关系,阐述了深海FROV自修复控制系统的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为便于自修复控制系统的研究,建立了深海FROV系统的模型,并应用前述生存性评价方法得到了相应的评价指标。(2)基于当前的深海FROV系统,进行了自修复控制系统的研究,研究重点放在其两个基本环节,即故障检诊系统和自修复策略研究上。·在故障检诊方面,研究了基于层次模型定量推理机制的通用诊断理论,相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检诊效率,同时可进行不同检诊方法的综合设计,检诊范围覆盖整个控制系统。·在自修复策略方面,基于故障检诊系统的信息,为各子系统设计了配套的自修复策略。(3)根据深海FROV的生存性评估结果,结合自修复控制系统的研究,对深海FROV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完成系统余度增加和某些硬件余度的省略,并通过生存性评估证明优化升级的效果。(4)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理论和设计的有效性。通过本文的工作,初步实现了深海FROV自修复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估方法,为自修复控制系统在潜水器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积累了经验,为潜水器系统的智能化提供了参考。

吴秀萍[6](2014)在《航电试验室分布式配电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飞机性能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机载用电设备类型与数量不断增加,用电需求迅速增长,这些都给供配电系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常规配电系统大量使用机电式配电设备,存在电网重量过高、系统体积庞大以及维护人员工作负荷沉重的问题;而固态配电方式中,计算机通过通信总线传递全部控制信息,利用固态功率控制单元实现对用电设备的控制,大大减轻了电网重量,提高了配电的自动化程度。本文基于航电试验室航空电子综合测试的配电需求,应用固态配电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具有分布式配电和负载自动管理功能的配电系统。该系统基于上/下位机通讯的工作模式,利用一台配备CP5611DP通讯卡的计算机作为上位机,三台相互独立的PLC智能站作为下位机,上、下位机之间通过RS-485通讯电缆连接,并基于Profibus-DP通讯协议实现信息交互。系统利用固态功率控制单元作为开关执行器,并利用VC++自主开发上位机监控软件。系统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固态功率单元以及逻辑控制单元的设计与实现。系统监控软件基于模块化软件设计思想和多线程并发处理机制实现,集成了上下位机通讯、数据管理和实时监控功能。通过试验室环境下的系统调试验证了该配电系统具备安全可靠的分布式配电管理能力和多样化的配电控制功能。

柳强来[7](2013)在《基于PLC的飞机电气负载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飞机电气负载管理中心(ELMC)是先进飞机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好坏对飞机配电的合理性有很大的影响。工作原理是:接受电气系统处理机(PSP)的布局命令和负载供电清求,结合负载的当前状态,通过继电器的切换控制和固态功率控制器(SSPC)的控制完成分布式汇流条转换和负载的通断控制,从而保证飞机上电气负载的供电以及提高电源利用率。本文对先进飞机容错供电系统中负载管理中心(ELMC)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飞机电气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飞机电气负载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研究。系统由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构成。上下位机采用MPI进行通讯。论文对以西门子PLC-300/400为核心的下位机进行了选型、I/O口地址配置,对各状态采集电路也进行了合理的设计。上位机采用西门子的WinCC组态软件在PC机上生成监控界面。系统采用西门子PLC-300/400专用编程软件STEP7,并选用直观易懂的梯形图编程语言进行编程。本系统模拟了飞机3个飞行状态下负载的控制。监控系统以动态的形式展现了在发电机故障的情况下,系统是如何实现SSPC的通断,继电器的切换,飞行状态的转变,实现飞机安全飞行的。

金静[8](2012)在《飞机电源系统配电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先进飞机配电系统采用了电气负载自动管理技术,经固态功率控制器对负载进行控制和保护,是下一代先进飞机配电系统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对飞机电气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飞机电源系统研究设计。主要包括电气负载管理中心(ELMC)和固态功率控制器(SSPC)的设计。ELMC设计采用飞思卡尔DSC为控制核心的硬件平台,充分利用了DSC芯片高速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及众多的片内外设资源,完成实时处理多路模拟量信号和多路的数字量的管理和控制。软件以μCOS-II作为软件平台,通过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服务来管理和调度任务模块,便于软件调试和扩展。SSPC以28V固态功率控制器为例,对直流可编程固态功率控制器的设计和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对SSPC工作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几种抗干扰的策略,并对SSPC的各种工作状态进行了测试验证。本文最后对飞机配电系统进行了模拟试验,通过PC机模拟PSP控制平台对ELMC进行控制,验证了PSP对负载的开关控制,状态查询等关键功能。

陈卫华[9](2010)在《飞机270V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结构及仿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70V高压直流因为其效率高,可靠性高,重量轻等诸多优点成为未来战机电气系统供电体制的首选方案。如何在270V高压直流供电体制下实现固态配电和负载自动管理,故障隔离及系统重构等技术,实现飞机供电系统的综合控制和管理,是本文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研究了270V高压直流的电源系统结构,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转换机制,提出了一种容错性好,冗余度高的供电网络结构。并采用LabVIEW软件编写了该结构的演示软件。通过演示结果,验证了先进飞机供电网络的供电逻辑关系的正确性。然后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对该供电网络进行了分析。通过定性分析,找出了该网络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设想,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了系统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的值,为可靠性设计提出了参考。最后搭建了一个半物理的仿真平台,对270V高压直流固态配电系统进行模拟,设计了平台的硬件包括模拟供电网络,电气系统处理机模拟器,供电系统管理机模拟器,通过通讯总线将两台电气负载管理中心成品连接起来。并用LabVIEW开发了电气系统处理机模拟器和供电系统管理机模拟器的应用软件。对整个实验平台进行了调试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实现了固态配电的功能和要求。

何成东[10](2010)在《民机机电系统综合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顶层系统级高度对机载机电系统的综合控制开展理论性研究,探索机载多系统综合控制与管理策略。着重研究了机电综合管理体系构架、机电子系统(环控、起落架及液压系统)控制律及综合控制律设计问题;并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机电系统综合控制仿真验证平台的方案设计与系统开发。在机电综合管理体系构架研究中,分析了决定体系构架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初步确定了民机机电综合管理体系构架,并给出该方案与其它方案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最后根据实际情况,优化了该体系结构。在机电子系统控制律研究中,分别分析环控、起落架和液压三个子系统各自的控制对象,对制冷组件温度控制、热回路温度控制、电子舱温度控制、座舱温度控制、座舱压力控制、防滑刹车控制系统、前轮转弯控制系统、液压泵源出口压力控制系统分别建立数学和仿真模型,得出仿真结果。在综合控制律研究中,明确并完善机电系统综合控制的思想,对各系统信号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综合控制律。在机电系统综合控制验证平台的方案设计中,确定系统硬件环境设计方案,描述系统各部分功能规划,制定系统软件设计方案。在系统验证平台开发中,解决分布式计算机通信问题,设计各系统界面,完成数据交互,最后仿真验证结果。本文的研究工作,对于我国民机的机电综合控制研究,和下一步民机机电综合控制系统的物理实现及其在民机中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一种基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新型飞机配电系统(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基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新型飞机配电系统(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2)X系列直升机配电盒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飞机配电系统的概述
        1.1.2 自动测试系统的概述
        1.1.3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飞机配电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X系列直升机配电盒测试系统的研究方案
    2.1 X系列直升机配电盒的架构分析
    2.2 配电盒线路逻辑测试需求分析
    2.3 线路逻辑测试方法及分析论证
        2.3.1 线路导通测试方法及分析论证
        2.3.2 线路通电测试方法及分析论证
    2.4 测试系统的关键技术
        2.4.1 虚拟仪器
        2.4.2 总线技术
        2.4.3 多线程编程技术
        2.4.4 数字滤波技术
    2.5 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
        2.5.1 测试系统的总体架构
        2.5.2 测试系统的接口资源设计
        2.5.3 测试系统的软件开发要求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X系列直升机配电盒测试系统的硬件选型与设计
    3.1 硬件总体设计
    3.2 硬件选型
        3.2.1 工控机
        3.2.2 多路恒压源
        3.2.3 程控电源
        3.2.4 数字万用表
    3.3 硬件设计
        3.3.1 适配器箱设计
        3.3.2 接触器箱设计
        3.3.3 自检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X系列直升机配电盒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
    4.1 软件总体设计
    4.2 软件界面的设计与开发
    4.3 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开发
        4.3.1 基于ISA总线的板卡通信模块
        4.3.2 基于USB通信的万用表测量模块
        4.3.3 基于RS-232 通信的电源控制模块
    4.4 功能模块设计与开发
        4.4.1 测试系统自检模块
        4.4.2 线路导通测试模块
        4.4.3 线路通电测试模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X系列直升机配电盒测试系统的测试验证及分析
    5.1 测试验证内容介绍
    5.2 测试验证结果分析
        5.2.1 测试系统通信测试
        5.2.2 测试系统自检测试
        5.2.3 配电盒线路逻辑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6.2 论文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测试系统实物图

(3)集成智能楼宇的电/气/热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建模及运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综合能源利用的驱动力
    1.3 综合能源利用形式
        1.3.1 微网
        1.3.2 主动配电网
        1.3.3 能源互联网
        1.3.4 综合能源系统
        1.3.5 综合能源利用形式对比
    1.4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国内外进展
        1.4.1 工业界进展
        1.4.2 学术界进展
    1.5 本文研究重点和难点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集成智能楼宇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建模
    2.1 引言
    2.2 智能楼宇建模
        2.2.1 楼宇热动态模型
        2.2.2 基于楼宇热动态特性的虚拟储能系统模型
        2.2.3 智能楼宇其他单元模型
    2.3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源网络模型
        2.3.1 配电系统
        2.3.2 燃气系统
        2.3.3 能量转换单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楼宇的能量管理和优化调度
    3.1 引言
        3.1.1 智能楼宇能量管理研究面临的挑战
        3.1.2 智能楼宇能量管理及优化调度的研究进展
        3.1.3 本章工作
    3.2 单体智能楼宇能量管理的日前优化调度方法
        3.2.1 智能楼宇组成与结构
        3.2.2 楼宇分布式电源建模
        3.2.3 日前优化调度数学模型
        3.2.4 算例分析
        3.2.5 结论
    3.3 单体智能楼宇的多时间尺度能量管理
        3.3.1 智能楼宇多时间尺度能量管理框架
        3.3.2 智能楼宇多时间尺度能量管理数学模型
        3.3.3 算例分析
        3.3.4 结论
    3.4 含多智能楼宇的微网系统能量管理
        3.4.1 含多智能楼宇的微网系统数学模型
        3.4.2 含多智能楼宇的微网系统多时间尺度预测调度方法
        3.4.3 算例分析
        3.4.4 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用户侧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
    4.1 引言
    4.2 考虑配电网络重构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
    4.3 日前优化调度模型
    4.4 求解算法
    4.5 算例分析
        4.5.1 基础数据
        4.5.2 算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集成智能楼宇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5.1 引言
    5.2 优化调度框架
    5.3 优化调度模型
        5.3.1 考虑多个制热区域的楼宇热动态模型
        5.3.2 含有载调压变压器的配电网支路潮流模型
        5.3.3 优化调度数学模型
    5.4 算例分析
        5.4.1 基础数据
        5.4.2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灵活调度的输电线路过载控制
    6.1 引言
    6.2 基于输配协同的输电线路过载控制策略
        6.2.1 输配协同
        6.2.2 传统的输电线路过载控制
        6.2.3 基于输配协同的输电线路过载控制
    6.3 多级分层控制策略数学模型
        6.3.1 主动重构方案数学模型
        6.3.2 主动孤岛运行方案数学模型
        6.3.3 需求响应方案数学模型
    6.4 算例分析
        6.4.1 基础数据
        6.4.2 算例Ⅰ仿真结果
        6.4.3 算例Ⅱ仿真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飞机航空电子系统总线技术与调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航空电子系统总线协议技术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
    1.3 接口技术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
    1.4 端系统调度策略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
    1.5 本文研究思路及内容安排
        1.5.1 研究思路
        1.5.2 内容安排
第二章 机载设备与AFDX骨干网接口硬件技术研究
    2.1 典型数据总线协议技术
        2.1.1 典型事件触发协议特性
        2.1.2 典型时间触发协议特性
    2.2 典型事件触发协议接口电路研究
        2.2.1 ARINC429与AFDX转换接口研究
        2.2.2 CAN与AFDX转换接口研究
    2.3 典型时间触发协议接口电路设计
        2.3.1 基于TTP总线的分布式网络结构
        2.3.2 MPC555最小系统
        2.3.3 TTP总线协议硬件设计
        2.3.4 AFDX总线协议硬件设计
    2.4 硬件电路测试
        2.4.1 供电电路测试
        2.4.2 MPC555时钟电路测试
        2.4.3 AFDX接口电路测试
    2.5 小结
第三章 TTP与AFDX接口单元软件技术研究
    3.1 TTP数据传输机制
        3.1.1 集群启动
        3.1.2 中断服务
        3.1.3 消息调度机制
        3.1.4 数据链路校验机制
    3.2 容错时钟同步
        3.2.1 时钟同步方法
        3.2.2 组成员协议算法
        3.2.3 容错时钟同步
    3.3 TTP集群成员关系一致性
    3.4 AFDX协议端口研究
    3.5 MPC555内核设计
        3.5.1 初始化设计
        3.5.2 中断控制设计
        3.5.3 TTP与AFDX协议转换
    3.6 接口单元软件测试
        3.6.1 AFDX端口通信验证
        3.6.2 TTP/C控制电路测试
    3.7 小结
第四章 短帧优先与权重轮询组合调度策略研究
    4.1 短帧优先调度策略
    4.2 基于帧长的带权重轮询调度策略
        4.2.1 拓扑结构
        4.2.2 虚链路服务曲线
        4.2.3 虚链路延迟上界
        4.2.4 仿真分析
    4.3 基于短帧优先与轮询组合调度策略
        4.3.1 虚链路服务曲线
        4.3.2 虚链路延迟上界
        4.3.3 组合调度与其他调度算法比较
        4.3.4 仿真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时间与事件触发的交替调度策略研究
    5.1 交替调度策略
        5.1.1 时间触发调度
        5.1.2 时间调度表优化
        5.1.3 事件触发调度
    5.2 事件触发虚链路的延迟上界
        5.2.1 不同优先级队列的服务曲线
        5.2.2 虚链路的延迟上界
    5.3 交替调度策略与基于时间或事件触发调度比较分析
    5.4 仿真验证
        5.4.1 时间触发调度虚链路的确定性分析
        5.4.2 事件触发调度虚链路的延时分析
        5.4.3 适用场合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TTP/AFDX的分布式多节点系统试验平台研究
    6.1 试验平台构建
    6.2 基于TTP开发工具的配电组件模拟系统
        6.2.1 集群设计
        6.2.2 节点功能配置
        6.2.3 应用程序设计
        6.2.4 仿真验证
    6.3 监视模拟系统
        6.3.1 TTP总线状态实时监测
        6.3.2 电气负载管理监控
    6.4 数据交互通信试验
        6.4.1 TTP总线数据传输试验
        6.4.2 数据交互管理试验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5)深海FROV自修复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潜水器生存性研究现状
        1.2.1 生存性的概念及应用
        1.2.2 研究现状
        1.2.3 潜水器生存性研究的评述
    1.3 深海FROV概述
        1.3.1 国内外极深海潜水器研究现状
        1.3.2 深海FROV简介
    1.4 自修复控制系统概述
        1.4.1 自修复控制系统的研究背景
        1.4.2 自修复控制系统的发展史
        1.4.3 自修复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潜水器生存性的基本概念及深海FROV生存性评估
    2.1 潜水器的生存性的定义和表示
        2.1.1 生存性的定义
        2.1.2 生存性的定量表示
    2.2 深海FROV自修复控制系统的概念
    2.3 生存性评估模型的建立
        2.3.1 元件和子系统
        2.3.2 子系统的行为与功能
        2.3.3 子系统的模态及实现的概念
        2.3.4 生存性评估模型的建立
    2.4 深海FROV系统模型
        2.4.1 深海FROV系统结构
        2.4.2 深海FROV动力学系统
        2.4.3 深海FROV系统模型
    2.5 深海FROV生存性评估
        2.5.1 深海FROV状态转变的假设
        2.5.2 深海FROV生存性的评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海FROV故障检诊系统的设计
    3.1 深海FROV故障检诊的基本理论
        3.1.1 深海FROV故障检诊的特点分析
        3.1.2 元件模态转变的假设
        3.1.3 深海FROV的故障检诊策略
    3.2 故障检诊模型的建立
        3.2.1 复杂系统的功能基础层次模型及其构造方法
        3.2.2 深海FROV系统的功能基础层次模型
        3.2.3 功能基础层次模型中的故障检诊
    3.3 同一模型中的故障诊断
        3.3.1 基本诊断机制
        3.3.2 引入故障模态知识
        3.3.3 故障诊断策略
        3.3.4 引入概率知识
        3.3.5 重点诊断策略
    3.4 全局检诊策略
        3.4.1 层次递进机制
        3.4.2 故障检测机制
    3.5 局部检诊系统的设计
        3.5.1 引入局部检诊
        3.5.2 全局检诊与局部检诊的信息交互分析
    3.6 推理环境的选择
    3.7 用于动力学系统执行器与传感器故障检诊的推理机设计
        3.7.1 扩展卡尔曼滤波原理
        3.7.2 推理机设计
        3.7.3 推理机决策机制
        3.7.4 推理机概率分布
    3.8 深海FROV的全局检诊系统
        3.8.1 传感器的局部检诊及余度管理
        3.8.2 传感器的交叉推理机及解析余度
        3.8.3 推进器的局部检诊
        3.8.4 DYN全局检诊系统推理机
        3.8.5 电源系统的硬件检测电路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海FROV自修复策略研究
    4.1 通信系统修复策略
        4.1.1 水面控制单元与深海FROV本体通信策略
        4.1.2 通信系统的冗余管理策略
    4.2 计算机系统修复策略
        4.2.1 双CAN总线硬件结构
        4.2.2 双CAN总线冗余管理
    4.3 航行动力学系统修复策略
        4.3.1 传感器硬件及解析余度管理
        4.3.2 执行器控制余度开发
    4.4 电源系统修复策略
    4.5 引入自修复控制系统以后深海FROV的生存性评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深海FROV系统优化设计
    5.1 系统优化设计
        5.1.1 CAN总线冗余设计
        5.1.2 位姿传感器在各舱室的重新分配
        5.1.3 推进器冗余配置
        5.1.4 电源系统冗余设计
        5.1.5 基于定性仿真的二次电源故障诊断方法
        5.1.6 优化升级后系统结构
    5.2 优化升级后系统生存性评估
    5.3 不同深海FROV系统的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深海FROV自修复控制系统实验验证
    6.1 通信系统故障修复实验
        6.1.1 水面光纤通信故障
        6.1.2 水面无线通信故障
        6.1.3 水下光纤通信故障
        6.1.4 水下水声通信故障
        6.1.5 实验结论
    6.2 计算机系统故障修复实验
        6.2.1 实验过程
        6.2.2 实验结论
    6.3 航行动力学系统故障修复实验
        6.3.1 仿真实验
        6.3.2 水池实验
        6.3.3 仿真实验与水池实验对比分析
    6.4 电源系统故障修复实验
        6.4.1 110V1电池故障修复实验
        6.4.2 110V2电池故障修复实验
        6.4.3 24V舱内应急电池故障修复实验
        6.4.4 二次电源故障修复实验
        6.4.5 实验结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本文主要结论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6)航电试验室分布式配电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分布式配电系统设计
    2.1 配电系统需求分析
        2.1.1 负载配电需求
        2.1.2 系统功能需求
    2.2 配电系统方案设计
        2.2.1 系统结构
        2.2.2 系统功能实现
    2.3 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案
        2.3.1 基于 Profibus 的远程监控硬件方案
        2.3.2 基于固态配电的通道控制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布式配电系统固态配电
    3.1 固态功率单元设计
        3.1.1 隔离电路
        3.1.2 驱动电路
        3.1.3 开关管保护电路
    3.2 逻辑控制单元设计
        3.2.1 逻辑控制单元硬件结构
        3.2.2 逻辑控制单元软件结构
    3.3 过流保护功能设计与实现
        3.3.1 过流保护原理研究
        3.3.2 反时限过流保护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远程监控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监控软件设计方案
        4.1.1 监控软件模块功能
        4.1.2 多线程实时处理机制
    4.2 基于 OPC 技术的 PROFIBUS-DP 通讯
        4.2.1 Profibus 通讯网络构建
        4.2.2 OPC 技术
        4.2.3 Profibus-DP 通讯功能
    4.3 基于 DAO 技术的配电系统数据管理
    4.4 监控软件
        4.4.1 监控软件开发环境
        4.4.2 监控软件人机交互
        4.4.3 监控软件流程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配电系统试验研究
    5.1 系统试验环境
    5.2 系统手动控制试验
        5.2.1 供电电源中断试验
        5.2.2 单控/模控模式切换
        5.2.3 固态功率单元测试
        5.2.4 反时限保护实验
        5.2.5 手动试验结果
    5.3 远程监控测试
        5.3.1 监控软件测试流程
        5.3.2 监控软件功能测试
        5.3.3 测试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PLC的飞机电气负载监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计算机监控系统概述与系统开发原则
    1.2 负载管理中心(ELMC)概述
    1.3 研究现状
        1.3.1 计算机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3.2 飞机负载管理中心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及论文结构
第2章 需求和功能分析
    2.1 飞机供电系统结构分析
        2.1.1 飞机电源系统
        2.1.2 飞机配电系统
    2.2 负载的分类和数量分析
    2.3 负载监控系统的控制要求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总的方案设计
    3.2 PLC 概述
        3.2.1 PLC 基本结构
        3.2.2 特点
        3.2.3 PLC 工作原理
    3.3 硬件的选型
        3.3.1. CPU 选型
        3.3.2 PLC 扩展模块选型
        3.3.3 部分 I/O 地址配置
    3.4 模拟量采集电路设计
    3.5 状态监控模块设计
        3.5.1 SSPC 监控
        3.5.2 蓄电池隔离二极管状态检测
        3.5.3 继电器监控模块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开发软件概述
        4.1.1 开发软件 STEP7 概述
        4.1.2 STEP7 和 PLC 通信的组态
        4.1.3 硬件组态
    4.2 系统软件规划
    4.3 系统软件设计
        4.3.1 系统软件设计主流程图
        4.3.2 SSPC 监控
        4.3.3 继电器监控与二极管的检测任务
        4.3.4 汇流条检测任务
第5章 上位机监控界面设计
    5.1 WinCC 软件介绍
    5.2 系统建立过程的步骤及画面设计
    5.3 系统实时监测界面设计与系统调试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飞机电源系统配电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飞机直流电源系统的发展
        1.1.2 飞机交流电源系统的发展
        1.1.3 飞机配电系统的发展
        1.1.4 先进飞机配电系统的特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气负载管理中心方案设计
    2.1 电气负载管理中心的需求分析
        2.1.1 配电系统结构分析
        2.1.2 ELMC性能指标及其要求
        2.1.3 ELMC的功能
    2.2 电气负载类型分析
        2.2.1 负载分类
        2.2.2 负载的数量分析
        2.2.3 负载对电源间断时间的要求
        2.2.4 负载管理优先级划分
    2.3 电气负载管理中心的方案设计
        2.3.1 ELMC的外部结构
        2.3.2 二次配电中心构成
        2.3.3 ELMC控制中心
    2.4 电气负载管理中心的功能模块设计
        2.4.1 电源模块
        2.4.2 汇流条监控模块
        2.4.3 电气远程终端
        2.4.4 通信模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气负载管理中心硬件设计
    3.1 ELMC硬件结构设计
    3.2 CPU处理器
        3.2.1 CPU处理器的功能和选型
        3.2.2 MC56F8346的介绍
        3.2.3 MC56F8346的特点
    3.3 电源系统设计
    3.4 通讯系统设计
    3.5 采样电路设计
        3.5.1 AD采样电路总体介绍
        3.5.2 直流模拟量调理电路
        3.5.3 交流模拟量调理电路
        3.5.4 频率检测电路设计
    3.6 ELMC自检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气负载管理中心软件设计
    4.1 ELMC软件架构
    4.2 执行软件的分析和设计
        4.2.1 执行软件设计
        4.2.2 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概念
        4.2.3 μCOS-Ⅱ内核结构和系统管理
        4.2.4 μCOS-Ⅱ在MC56F8346上的移植
    4.3 应用软件的分析和设计
        4.3.1 系统主程序的分析与设计
        4.3.2 AD采样实现
        4.3.3 通讯任务设计
    4.4 系统软件调试工具
        4.4.1 Processor Expert
        4.4.2 Freemaster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固态功率控制器设计
    5.1 SSPC的功能与结构
        5.1.1 SSPC简介
        5.1.2 直流SSPC的设计要求
        5.1.3 直流SSPC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5.2 28V直流SSPC设计
        5.2.1 功率电路和驱动电路设计
        5.2.2 状态锁存与控制时序
        5.2.3 反时限过流保护
        5.2.4 短路保护
    5.3 SSPC的可靠性分析
        5.3.1 固态功率控制器状态表
        5.3.2 抗干扰设护
    5.4 SSPC功能验证
        5.4.1 正常工作状态
        5.4.2 短路工作状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飞机配电系统模拟试验
    6.1 试验系统介绍
    6.2 试验环境
    6.3 ELMC整体测试
        6.3.1 ELMC上电自检
        6.3.2 负载查询和控制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9)飞机270V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结构及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标清单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多电飞机及其电源系统发展
    1.2 飞机配电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270VHVDC 供电系统的结构研究
    2.1 飞机270VHVDC 电源系统分析
        2.1.1 飞机电源系统结构
        2.1.2 高压直流电源系统结构
    2.2 飞机270VHVDC 供电系统分析
        2.2.1 供电系统的工作状态
        2.2.2 供电系统的设计要求
    2.3 飞机270VHVDC 配电系统结构设计
        2.3.1 飞机配电控制系统结构
        2.3.2 电气系统处理机功能
        2.3.3 电气负载管理中心功能
        2.3.4 270VHVDC 电网的结构设计
    2.4 基于 LabVIEW 软件的飞机电网演示软件设计
        2.4.1 飞机电网演示软件的目标
        2.4.2 飞机电网演示软件设计
        2.4.3 飞机电网演示软件仿真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故障树的270VHVDC 系统可靠性分析
    3.1 可靠性预计
        3.1.1 可靠性指标
        3.1.2 可靠性预计常用方法简介
    3.2 基于故障树法的高压直流供电可靠度分析
        3.2.1 故障树分析法简介
        3.2.2 故障树的建立步骤与规则
        3.2.3 高压直流供电系统故障树的建立
        3.2.4 系统故障树的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70VHVDC 配电验证系统硬件设计
    4.1 总体设计方案
        4.1.1 总体设计
        4.1.2 各部分组成和工作原理
    4.2 硬件设计
        4.2.1 供电系统管理机模拟器及PSP 模拟器方案的选择
        4.2.2 ARINC429 通讯板卡
        4.2.3 数字I/0 板卡方案选择
        4.2.4 继电器驱动电路板设计
        4.2.5 供电网络仿真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70VHVDC 配电验证系统软件设计
    5.1 PSP 软件设计
        5.1.1 PSP 应用软件总体设计
        5.1.2 与供电系统管理机通讯模块
        5.1.3 组态图显示与故障显示模块
        5.1.4 逻辑运算功能模块
        5.1.5 电气负载管理中心功能模块设计
    5.2 供电系统管理机软件设计
    5.3 实验验证
        5.3.1 实验硬件平台与设备
        5.3.2 实验软件平台
        5.3.3 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后继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民机机电系统综合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面临问题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机电综合管理系统体系构架研究
    2.1 机电子系统特性分析
        2.1.1 机电系统的功能
        2.1.2 机电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
    2.2 IEMS 数据总线技术
        2.2.1 MIL-STD-15538 总线
        2.2.2 ARINC 429 总线
        2.2.3 ARINC 629 总线
        2.2.4 AFDX 总线
    2.3 IEMS 体系构架的主要决定因素
    2.4 IEMS 体系构架方案
    2.5 民机IEMS 体系构架的优化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电系统综合管理控制律研究
    3.1 环控系统控制律研究
        3.1.1 环控系统控制律分析
        3.1.2 环控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3.1.3 环控系统的仿真
    3.2 起落架系统控制律研究
        3.2.1 起落架系统控制律分析
        3.2.2 起落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3.2.3 起落架系统的仿真
    3.3 液压系统控制律研究
        3.3.1 液压系统控制律分析
        3.3.2 液压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3.3.3 液压系统的仿真
    3.4 机电系统综合控制律研究
        3.4.1 综合控制思想
        3.4.2 信号综合分析
        3.4.3 综合控制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电综合管理系统验证平台方案设计
    4.1 系统仿真硬件环境设计方案
    4.2 系统功能规划方案
    4.3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4.3.1 系统组织设计
        4.3.2 系统结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验证平台开发与仿真结果
    5.1 开发软件与仿真模型的交互
        5.1.1 Matlab 外部接口
        5.1.2 C++Builder 与Matlab 混合编程
        5.1.3 交互的实现
    5.2 系统网络通讯
        5.2.1 Socket 编程原理
        5.2.2 系统网络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5.3 系统界面设计
        5.3.1 指令输入计算机界面设计
        5.3.2 IEMS 控制处理机界面设计
        5.3.3 IEMS 子系统界面设计
        5.3.4 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界面设计
    5.4 仿真验证结果
        5.4.1 单个机电系统仿真启动
        5.4.2 总系统仿真启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工作与贡献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一种基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新型飞机配电系统(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2]X系列直升机配电盒测试系统的研究[D]. 陈雨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3]集成智能楼宇的电/气/热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建模及运行优化研究[D]. 靳小龙. 天津大学, 2018(06)
  • [4]飞机航空电子系统总线技术与调度策略研究[D]. 徐媛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02)
  • [5]深海FROV自修复控制系统研究[D]. 王彪.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2)
  • [6]航电试验室分布式配电系统研究[D]. 吴秀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01)
  • [7]基于PLC的飞机电气负载监控系统的研究[D]. 柳强来. 南昌航空大学, 2013(04)
  • [8]飞机电源系统配电技术研究[D]. 金静.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5)
  • [9]飞机270V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结构及仿真技术研究[D]. 陈卫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6)
  • [10]民机机电系统综合控制技术研究[D]. 何成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基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新型飞机配电系统(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