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认定及处理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认定及处理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起因确认与治理(论文文献综述)

曾晓庆[1](2020)在《新三板企业财务造假动因及防范措施研究 ——以华新能源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上市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同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消极作用。所以,财务造假长期以来也都是相关研究人员较为关注的话题。然而大多数专家学者将目光放在主板或中小板及创业板市场上市企业,针对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财务造假问题分析较少。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以及稳定开拓起到积极作用。并且由于新三板市场设立时间不长,相关制度也还不完善,从而使近些年我国新三板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不断发生。本文针对新三板企业财务造假案件的及时性探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提出建议。从新三板市场角度出发,结合新三板市场与主板、中小板等市场体系存在差别的特点,本文选择现阶段新三板市场上财务造假金额最大的华新能源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对新三板企业财务造假行为的动因及其相关防范措施等相关问题展开探索。本文在案例探讨过程中结合应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文献部分介绍了财务造假相关定义及理论,同时介绍了新三板市场的基本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和其他市场的相关对比。案例部分首先介绍华新能源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财务造假事件过程等;其次,从造假动因、造假手段及造假影响三个方面分析华新能源财务造假事件;最后,本文通过对华新能源财务造假案例的分析,结合其对自身、新三板及投资者所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从企业内部、新三板市场、中介机构三个方面提出防范及治理措施。

孟铂林[2](2020)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解决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监管手段之一。随着我国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影响更为重大。然而,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着广泛的失灵,具体表现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和资产评估机构等证券服务机构出具的专业报告失真;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存在自利性;以及,普通投资者难以吸收并运用披露信息。本文立足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整个体系,运用调查问卷、成本-收益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的原因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在披露规定层面上,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的模糊性降低了违规披露的成本,相关规定的分散性则增加了合规披露的成本,且细化规定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在披露信息层面上,不断增加的披露信息不仅导致了监管上成本收益的失衡,而且导致了投资者吸收和运用披露信息上成本收益的失衡,此外海量的披露信息还扭曲了投资者的信息获取途径、增加了证券市场的“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并且引发了上市公司之间的“马太效应”;在监管监督层面上,上市公司、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监管机关,以及投资者形成了一个“伞形”利益关联体系,由于利益冲突和监管“俘获”等原因,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监督很有可能出现缺位问题。比较分析中美两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路径,规范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法律机制方面,应从事前、事中和事后法律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在事前法律机制方面,可以通过立法,适当增加司法机关、监管机关和监督主体的自由裁量权,与此同时通过信息披露标准化的方式,进一步压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可操作空间;在事中法律机制方面,应该着重保证保荐人和证券服务机构的独立性,实现保荐人与承销商的分离,在上市公司的法律顾问业务和资产评估业务中增设同行评审环节,在审计业务和资信评级业务中重构委托-代理关系;在事后法律机制方面,应该完善信息披露监管督查机制,完善相关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与此同时,立足于“法律+技术”的视角,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失灵问题,可以通过构建新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机制,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可以通过构建偏好型信息披露体系,缓解披露信息的“数量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构建监管机关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提高监管效率、促进监管合作、强化监管制约。

李嘉嫱[3](2018)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规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证券市场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则是证券市场的主要信息来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上市公司的发展以及证券市场的运行。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则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种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法律监管的缺失、法律规制的不健全,法律责任的缺陷是其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规制的分析,并对比外国的规制体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进而提出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规制建议。本文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理论。从会计信息的基本含义出发,论述了什么是会计信息失真,它有哪些分类以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为下文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规制现状分析。这部分内容分别具体论述了哪些法律是如何规制这一问题的,并阐述了目前法律规制的一些不足之处。第四部分:外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规制现状分析。这一部分分别论述了美英日德四国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规制体系及监管主体,总结了他们共同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从中找到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的内容。第五部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规制的建议。这部分针对前文所分析的不足与原因,结合外国有益经验和本国国情,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

彭斌[4](2017)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 ——基于证监会2007~2016年行政处罚公告》文中提出财务舞弊产生于会计诞生的那一刻,长久以来都是无法彻底解决、避免的问题,各国资本市场都深受其消极影响。我国证券市场频发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不仅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也给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丧失投资信心,长此以往必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证监会多次出台新的政策措施,从制度层面加强监管,细化相关指标及衡量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使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受到遏制,但财务舞弊行为数量却未有减少的态势。与之相反的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日趋复杂隐蔽,技术水平日趋提升,给财务舞弊的监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本文以证监会在20072016年间公告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为统计的样本,运用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财务舞弊的方式、年份、地域、行业、期间、处罚方式、罚金、处罚滞后期等多个维度对近十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进行较为全面的统计分析。并且将财务舞弊的手段进行细分,对虚假记载、未及时披露、重大遗漏、误导性陈述等四种舞弊公司常用手段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来详细全面地探寻财务舞弊行为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运用风险因子理论深入发掘财务舞弊行为的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从舞弊的机会、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受惩罚的性质和程度等一般风险因子和行为人的道德品质、动机等个别风险因子的视角出发,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外部监督、处罚力度、个人素养四个方面给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理对策,希望能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更好地维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出一份薄力。

唐乐[5](2015)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研究》文中认为会计档案信息是会计主体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集中反映,真实有效的会计档案信息对于国家经济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但是现阶段,会计档案信息失真在我国却成为了公开的“秘密”,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上市的巨大经济利益使他们纷纷铤而走险。会计档案的专业属性使得我们不能纯粹地用档案学理论,而是要结合会计学、公司治理等理论对其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会计档案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论述,在对会计信息失真论述的基础上,解释了会计档案信息失真与会计信息失真的不同之处,进而对会计档案信息失真做出了概念界定;基于会计档案的概念和分类,本文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方面结合上市公司的经营特点具体论述了上市公司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接着本文从会计循环过程、会计行业背景和上市公司管理状况等方面对上市公司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针对失真出现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如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健全上市公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会计监督和加强档案人员会计知识的学习等。本文在上述问题论述过程中的创新之处在于从档案学的角度对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的定义、分类表现等进行了界定,同时引用了大量的法律、条例、实际案例等丰富了论证过程。最后,我们必须要清楚,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档案信息失真问题出现跟我国会计、审计、保荐承销等多个行业的发展状况相关,同时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阶段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因此,行业环境的复杂性也注定了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的解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需要政府、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上市公司、会计从业人员等多个行业和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完善各自管理机制,整顿行业环境,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刘聪[6](2013)在《国有上市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信息质量一直以来都是会计领域研究关注的重点。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它不仅是企业内部利益各方进行权力制衡的基础,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信息基础;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说,会计信息提高了企业的透明度,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利益相关者做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从资源配置角度来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更好地实现资源最有效率的配置目标。而公司治理是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重要深层次因素。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能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减少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还能够为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生成、监督、鉴证和监督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本文基于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的密切关系,从国有上市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的角度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分别从生成、监督、鉴证和监管四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以此寻求解决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回顾了国内外在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并介绍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理论。介绍了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和会计信息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下文的分析论述打下理论基础。第三章指出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从内部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质量在生成和监督环节产生的问题;从外部治理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的鉴证和监管环节产生的问题。第四章针对上述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完善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分别从会计信息的生成、监督、鉴证和监管环节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本文主要运用了规范研究的方法,充分利用了国内外学者二十多年来关于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规范和实证研究成果,综合运用了会计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多种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王立国[7](2013)在《行政问责制下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审计实践的创新,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项政策性审计制度,自1985年产生以来,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最早产生于厂长(经理)的离任审计,它的出现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要求,符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支持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贯彻落实,旨在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于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与考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进,国有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面临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伴随行政问责制的大力推行,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找准角色,在促进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和追责问责中发挥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梳理,分析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意义、问题及原因,由于资料及实践经验取得的限制,以最具代表性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为研究重点,通过听取专家意见,查阅相关资料及企业的亲身实践等方式,确定经济责任审计九大方面内容,设计一套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重视审计成果运用,建立责任链,明确前后任的责任,使责任主体不缺位,为行政问责提供依据,最后通过案例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杨波[8](2012)在《伦理学视角下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实现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和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基本保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和社会公众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信息沟通的桥梁。2001年10月29日,朱镕基总理在北京的国家会计学院考察时指出,“不做假账”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然而,自2001安然公司破产案和2002年的美国世通公司破产案以来,全球公司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会计信任危机。在这场危机中,中国的上市公司也未能独善其身,事实上,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层出不穷的相关案例为会计理论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的同时也让人们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深感忧虑。本文将伦理学理论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中,从伦理学视角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并从伦理学角度提出治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首先,本文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应用财务舞弊的三角理论,将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各种因素归入三角理论的框架中进行梳理、分析。接下来,在第四章中,应用伦理学的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理论,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问题背后深刻的伦理根源。最后,在本文的第五章中,基于伦理学视角提出改善和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李伟[9](2011)在《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起因与防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但是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并不能得到保证。即使是被审计部门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企业,仍存在财务欺诈现象。除了某些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内在的灵活性对财务数据进行修饰外,个别企业已经明显的越过了公认会计准则界限。由于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错误的判断了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发展形势,造成投资者的经济损失,投资者可能会因此而失去了对整个证券市场的信任。财务欺诈行为使得投资者迷失在数字的丛林之中,降低了投资者的参与热情,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为了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证券市场机制,也为了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尽可能的减少欺诈性财务报告成为问题的关键,只有企业披露的信息符合企业的现实情况,才能够使证券市场得到有效的运行,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引起财务欺诈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导致财务欺诈的原因分为动力因素和机会因素,机会因素并不产生财务欺诈,机会因素只是为财务欺诈提供了滋生的土地,而动力因素则为财务欺诈的出现提供了种子,而企业经营者则通过平衡各种因素来决定是否进行财务欺诈。动力因素是埋于地下的、不易察觉的,在种子破土而出之前我们是观察不到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机会因素的存在,通过加强外在的审计监督和健全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大违规的风险和成本,对企业经营者起到威慑警示作用。但是仅仅是威慑和警示作用并不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财务欺诈现象还是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因此对财务信息的识别就变的很重要,虽然假的永远成不了真的,事情早晚有败露的时候,但是与其让投资者花钱买教训不如给投资者一双慧眼,本文介绍的识别模型正是一块这样的“它山之石”。本文选用了98个样本企业的六个维度的财务指标,其中欺诈企业和非欺诈企业各占一半,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得到了判别模型,可以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做一个初步判断,由于欺诈性财务指标是经过精心粉饰做成的,而且模型检验本身就具有误判性,因此本文还采用了欺诈企业和非欺诈企业之间的非财务特征作为判断的补充依据,并且首次做出了关于重组以及违规次数与财务欺诈之间的关系的界定,并给出了相关的解释说明。事前的预防和事后的处罚对减少财务欺诈同样重要,因此本文对财务欺诈的防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是鉴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不能够在所有涉及的方面都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建设和意见,所以本文尽量站在不同的防范角度去探讨未来应该加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韩淑珍[10](2010)在《伦理学视角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文中指出会计信息是对企业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社会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的主要依据和手段,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轻则影响到社会经济秩序,重则导致市场失灵和经济崩溃等可怕局面的出现,因此,各国会计理论界和政府都非常重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在当今社会中,尽管有关部门查处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案例却如“离离原上草”一样,不断上演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闹剧,并逐渐从纯粹的会计领域问题演化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件会屡禁不止?只有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了,才能真正的寻找到有效治理和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义利关系的问题,也就是追求利益与信守道德的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这一问题体现在对会计信息处理的问题上,就是如实披露还是违规操作的问题——如实披露意味着会计行为主体信守会计道德,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违规操作则是会计行为主体为追逐利益而违背会计道德,制造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针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伦理学主要有功利论和道义论两种视角。功利论的实质是利益权衡论,即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体利益与公众利益之间的权衡,如果二者保持均衡,会计信息失真一般不会发生,如果二者失衡,则会发生会计信息失真,也就是说,会计相关行为主体在利益权衡中向自身、小集团的利益倾斜,弃他人、公众利益于不顾,导致利益失衡,从而选择违规操作。而道义论则强调行为的道德前提与规范,认为道德失范(包括内律失范与外律失范)是非道德行为发生的根源。从道义论的视角分析,虚假会计信息之所以产生,是会计行为道德失范的必然结果。事实上,现实中的会计信息失真既有利益失衡的原因,也有道德失范的原因,正是这二者结合,才导致了目前会计信息失真屡禁不止。因此,本文将运用功利论与道义论这两种理论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而探究其治理措施。本文首先对传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在分析了会计信息的“相对真实性”与“绝对真实性”的矛盾后,本文认为传统的会计信息失真“三分法”的合理性值得商榷,因此,本文新提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二分法,即只根据在会计信息失真的过程中是否掺杂了人的主观意愿为原则,将会计信息失真划分为:客观性会计信息失真和主观性会计信息失真,并指出其中最让人深恶痛绝的,最需要彻底根治的是后者。然后,本文分别从伦理学中的“功利论”和“道义论”出发对会计从业人员和会计领导人员参与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动机进行了分析。在本文看来,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案例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求利”行为与“求义”行为已经失衡了。由于现有的查处力度太小,而查处后处罚的力度又太低,已经失去了“以利制利”的力度;而现有企业道德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又使得人们失去了“以义制利”的手段,因此几乎没有任何有效制约的会计信息失真便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受控制了。最后,根据本文的分析,本文认为要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有效的治理,必须同时从“以利制利”和“以义制利”两个角度出发,构建有效的制度伦理环境和道德伦理环境,搭建起种种有形的和无形的伦理框架。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起因确认与治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起因确认与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三板企业财务造假动因及防范措施研究 ——以华新能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财务造假及相关概念
        2.1.1 会计信息失真
        2.1.2 报表粉饰
    2.2 财务造假动因理论
        2.2.1 冰山理论
        2.2.2 三角形理论
        2.2.3 GONE理论
        2.2.4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3 新三板市场及其企业财务造假概况
    3.1 新三板市场概述
        3.1.1 新三板市场简介及挂牌条件
        3.1.2 新三板市场基本特点
        3.1.3 新三板市场与其他市场的区别
    3.2 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
        3.2.1 挂牌规模及行业分布
        3.2.2 融资概况
    3.3 新三板企业财务造假基本情况
        3.3.1 新三板企业财务造假现状
        3.3.2 新三板企业财务造假动因
        3.3.3 新三板企业财务造假后果
4 华新能源及其财务造假事件分析
    4.1 公司概况
        4.1.1 公司简介及股权结构
        4.1.2 经营状况
        4.1.3 挂牌情况
    4.2 造假事件概述
        4.2.1 造假事件回顾
        4.2.2 证监会处罚
    4.3 造假手段分析
        4.3.1 提前确认收入
        4.3.2 审计意见错误披露
    4.4 造假动因分析
        4.4.1 个别风险因子分析
        4.4.2 一般风险因子分析
    4.5 造假后果
5 新三板企业财务造假防范及治理措施
    5.1 针对公司方面
        5.1.1 加强高管及员工道德建设
        5.1.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1.3 加强内部控制
    5.2 针对新三板市场方面
        5.2.1 规范主动性信息披露义务
        5.2.2 提升新三板挂牌门槛
        5.2.3 完善新三板法律法规
    5.3 针对中介机构方面
        5.3.1 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责任意识
        5.3.2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水平
        5.3.3 提高主办券商执业能力
6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失灵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自利性
        一、上市公司文字叙述的模糊披露
        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盈余管理
    第二节 我国证券服务机构专业报告的失真问题
        一、律师事务所IPO尽职调查报告失真导致“业绩变脸”
        二、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失真导致“资本消失”
        三、资信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报告失真导致“评级失灵”
        四、资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报告失真导致“资产缩水”
    第三节 我国证券散户投资者难以吸收并运用披露信息
        一、详尽披露导致的“过犹不及”问题
        二、专业性导致的“知识壁垒”问题
        三、散户投资者自身抗拒分析披露信息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的原因
    第一节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模糊且分散
        一、规定模糊导致了低廉的违法成本
        二、规定分散导致了高昂的披露成本
        三、披露立法的困境
    第二节 信息的单向棘轮:“数量至上”的误区
        一、披露信息“大爆炸”的单向棘轮
        二、数量问题导致了监管成本与收益的失衡
        三、数量问题导致了投资者成本收益的失衡
        四、数量问题引发了潜在的其他影响
    第三节 “伞形”利益关联体系下监督的缺位
        一、保荐人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关联
        二、证券服务机构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关联
        三、监管机关所面对的利益诱惑
第三章 中美案例及制度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我国信息披露典型案例及制度发展过程
        一、典型案例显示信息披露造假技术不断提升
        二、监管趋严以及新的问题
    第二节 美国信息披露典型案例及制度发展过程
        一、“蓝天案件”与“安然、世通事件”
        二、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美信息披露制度比较分析
        一、全面实施注册制对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美国信息披露制度发展过程对我国的启示
        三、技术进步对信息披露制度改革的影响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路径
    第一节 实现立法上的“刚柔并济”
        一、转移立法重心,实现“以柔克刚”
        二、制定标准模板,实现“以刚制柔”
    第二节 保证“看门人”的独立性
        一、实现保荐人与承销商的分离
        二、增加同行评审环节
        三、重构委托-代理关系
    第三节 完善监管督察机制和证券诉讼制度
        一、完善信息披露监管督查机制
        二、完善相关证券民事诉讼制度
第五章 “法律+技术”视角下的可行性建议
    第一节 完善信息披露评级机制
        一、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评机制简析
        二、构建新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机制
    第二节 构建偏好型信息披露体系
        一、顺应信息披露的单向棘轮
        二、以个性“化繁为简”
        三、双轨体系与双重标准
    第三节 构建数据共享机制
        一、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原因
        二、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思路
        三、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沪深证券交易所2015年6月1 日—2018年12月31 日间上市公司统计表
    附录2: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个人投资者中实际效果的调查问卷
致谢

(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简述
    2.1 何为会计信息失真
        2.1.1 会计信息本质
        2.1.2 定义会计信息失真
        2.1.3 会计信息失真的种类
    2.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2.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原因
    2.4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2.4.1 损害投资人和债权人利益,破坏投资环境
        2.4.2 导致政府管理决策失误,影响宏观调控
        2.4.3 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犯罪
第三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规制
    3.1 《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制
    3.2 《公司法》的规制
    3.3 《证券法》的规制
    3.4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防范的不足
        3.4.1 法律规范之间不能有效衔接
        3.4.2 监管主体间权责有待厘清
        3.4.3 法律责任的规定存在缺陷
第四章 外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规制
    4.1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规制
        4.1.1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规制体系
        4.1.2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监管主体
    4.2 英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规制
        4.2.1 英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规制体系
        4.2.2 英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监管主体
    4.3 日本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规制
        4.3.1 日本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规制体系
        4.3.2 日本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监管主体
    4.4 德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规制
        4.4.1 德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规制体系
        4.4.2 德国会计信息法律规制的主要内容
    4.5 四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规制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规制的完善建议
    5.1 优化监管体系
    5.2 统一监管主体
    5.3 发挥行业自律
    5.4 加强责任承担
        5.4.1 优化行政责任追究
        5.4.2 强化刑事责任承担
        5.4.3 完善民事责任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 ——基于证监会2007~2016年行政处罚公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财务舞弊的相关概念、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
    2.1 财务舞弊的相关概念
        2.1.1 财务舞弊的定义
        2.1.2 相关概念明晰
    2.2 财务舞弊的研究成果
        2.2.1 财务舞弊动因的研究成果
        2.2.2 财务舞弊方式的研究成果
        2.2.3 财务舞弊识别的研究成果
        2.2.4 财务舞弊防治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 财务舞弊统计分析
    3.1 样本选取
    3.2 财务舞弊分类统计
        3.2.1 财务舞弊手段
        3.2.2 财务舞弊行业
        3.2.3 财务舞弊地域
        3.2.4 财务舞弊处罚滞后期
        3.2.5 财务舞弊年份
        3.2.6 财务舞弊处罚方式
        3.2.7 财务舞弊统计小结
    3.3 财务舞弊手段细分
        3.3.1 虚假记载
        3.3.2 未及时披露
        3.3.3 重大遗漏
        3.3.4 误导性陈述
第四章 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4.1 一般风险因子
        4.1.1 舞弊的机会
        4.1.2 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
        4.1.3 受惩罚的性质和程度
    4.2 个别风险因子
        4.2.1 行为人的道德品质
        4.2.2 动机
第五章 财务舞弊治理对策
    5.1 内部治理结构方面
    5.2 外部监督方面
    5.3 处罚力度方面
    5.4 道德素养方面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会计档案与上市公司概述
    第一节 会计档案信息与会计信息
        一、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档案信息失真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概况
        一、上市公司主要特征
        二、上市公司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的总体趋向
第二章 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第一节 会计凭证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一、会计凭证概述
        二、记账凭证不规范引起的信息失真
        三、会计凭证故意造假引起的信息失真
    第二节 会计账薄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一、会计账簿概述
        二、登记账簿出现的信息失真
        三、结账出现的信息失真
        四、修改账簿出现的信息失真
        五、账外账设置引起的信息失真
    第三节 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一、资产负债表信息失真
        二、利润表信息失真
        三、附注和临时报告信息失真
    第四节 其他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第三章 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会计档案形成环节原因分析
        一、财会人员的制作环节失真原因分析
        二、领导审批环节的失真原因分析
        三、审计环节的失真原因分析
        四、归档环节的失真原因分析
    第二节 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的客观环境分析
        一、我国上市公司整个会计行业背景因素分析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因素分析
第四章 上市公司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
    第一节 加强会计相关法律规章建设
        一、完善上市公司会计相关法律内容
        二、要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第二节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一、国家、机构和个人层面的总体应对策略
        二、具体应对措施
    第三节 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一、完善政府监督
        二、完善社会监督
        三、完善内部监督
    第四节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二、加强风险评估
        三、完善控制活动
        四、加强内部沟通
    第五节 加强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建设
        一、加强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二、加强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国有上市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和不足 2 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基本概念
2.1 公司治理
    2.1.1 公司治理的产生
    2.1.2 公司治理的涵义
    2.1.3 公司治理的模式
2.2 会计信息质量
    2.2.1 会计信息
    2.2.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2.3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意义
2.3 企业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2.3.1 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2.3.2 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3 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3.1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3.1.1 会计信息失真
    3.1.2 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
3.2 高级管理层及对会计信息生成环节的影响
    3.2.1 管理层激励单一,长期激励不足
    3.2.2 管理层约束机制不健全
    3.2.3 高级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生成环节的影响
3.3 股东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及对会计信息监督环节的影响
    3.3.1 股权结构
    3.3.2 董事会
    3.3.3 监事会
    3.3.4 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对会计信息监督环节的影响
3.4 注册会计师及对会计信息鉴证环节的影响
    3.4.1 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不足
    3.4.2 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鉴证环节的影响
3.5 政府监管和市场机制及对会计信息监管环节的影响
    3.5.1 政府监管不到位
    3.5.2 市场机制不完善
    3.5.3 政府监管和市场机制对会计信息监管环节的影响 4 完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4.1 完善经理层激励和约束机制
4.2 优化股权结构,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运行有效性
    4.2.1 优化股权结构
    4.2.2 加强董事会运行有效性
    4.2.3 增强监事会监督能力
4.3 增强注册会计师独立性
4.4 加强政府监管,完善市场约束机制
    4.4.1 加强政府监管
    4.4.2 完善市场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7)行政问责制下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评价
    三、 研究方法及内容
    四、 创新点
第一章 经济责任审计理论概述
    第一节 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界定
        一、 我国审计组织体系
        二、 经济责任审计的涵义界定
    第二节 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
        一、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产生
        二、 审计的受托责任分析
    第三节 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动因
        一、 国家民主政治的需要
        二、 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
        三、 促进政府履责和职能转变的动力
        四、 现代审计制度发展的必然
    第四节 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一、 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 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历史环顾
        三、 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行政问责制下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作用与意义
        一、 经济责任审计是行政问责的重要方式
        二、 经济责任审计是行政问责的重要部分
        三、 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中的作用
    第二节 行政问责制下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
        一、 审计内容及实施标准
        二、 资产及业务的责任承接
        三、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四、 审计结果运用
    第三节 行政问责制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审计机关自身制约
        二、 审计内容及时间范围深度不够
        三、 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
        四、 审计成果运用制度不健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第一节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实施标准的确定
        一、 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二、 任职期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三、 任职期间财务状况变动情况
        四、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适当性和有效性
        五、 任职期间重大经营决策的合规性、科学性和效益性
        六、 被审计领导人员遵守财经法纪及有关廉政规定情况
        七、 被审计领导人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
        八、 前任领导人员遗留问题清理情况
        九、 领导人员任职期末重大未完经济事项情况
    第二节 责任承接机制的建立
        一、 任职期末债权、存货、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的责任承接
        二、 前任领导人员遗留问题的责任承接
        三、 领导人员任职期末重大未完经济事项的责任承接
    第三节 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 评价指标的确定及原则
        二、 领导人员履职情况的确定
    第四节 审计结果利用
        一、 提升审计质量,增强审计结果利用价值
        二、 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
        三、 健全问责机制
        四、 建立审计成果分析制度
        五、 建立审计结果跟踪制
        六、 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资料
        一、 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二、 任职时间及职责分工情况
        三、 任职期间主管部门下达经营业绩指标情况
        四、 任职期间各年度会计报表数据
        五、 任职期间经济监督部门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
        六、 本次审计发现的问题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一、 内控制度评价类别的确定
        二、 会计信息评价类别的确定
        三、 遵纪守法评价类别的确定
        四、 经营绩效评价类别的确定
        五、 重大经营决策评价类别的确定
        六、 高风险事项评价类别的确定
        七、 科学发展评价类别的确定
        八、 廉洁自律评价类别的确定
        九、 责任认定评价类别的确定
    第三节 领导人员履责类别的确定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伦理学视角下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框架与内容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介绍
    2.1 伦理学
        2.1.1 功利主义
        2.1.2 义务论
        2.1.3 美德理论
    2.2 财务舞弊与反舞弊理论
        2.2.1 会计信息的含义及内容
        2.2.2 会计信息的作用
        2.2.3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2.2.4 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2.2.5 国外财务报告舞弊研究成果
        2.2.6 反舞弊四层机制理论
    2.3 公司治理理论
        2.3.1 公司治理的概念
        2.3.2 公司治理的模式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1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3.2.1 会计信息失真的压力因素
        3.2.2 会计信息失真的机会因素
        3.2.3 会计信息失真的自我合理化因素
第4章 伦理学视角下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4.1 伦理学方法
    4.2 伦理学视角下的上市公司内部问题分析
        4.2.1 功利主义视角的分析
        4.2.2 义务论视角的分析
    4.3 伦理学视角下的法规制度问题分析
    4.4 伦理学视角下的外部监管问题分析
        4.4.1 功利主义视角的分析
        4.4.2 义务论视角的分析
第5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基于伦理学视角
    5.1 伦理学视角关注的焦点——道德
    5.2 优化社会道德体系
        5.2.1 我国道德体系存在问题
        5.2.2 社会道德体系优化的建议
    5.3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5.3.1 法律法规的制定应更详细
        5.3.2 完善针对违规行为的民事赔偿机制
        5.3.3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应标准化、清晰化
第6章 结束语
    6.1 主要结论
    6.2 后续研究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起因与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方法
    1.3 财务欺诈相关的概念及比较
        1.3.1 财务欺诈
        1.3.2 盈余管理
        1.3.3 会计信息失真
2. 国内外财务欺诈研究综述
    2.1 国外财务欺诈理论
        2.1.1 财务舞弊的起因理论
        2.1.2 财务舞弊的识别理论
        2.1.3 企业舞弊的防范理论
    2.2 国内财务欺诈理论的文献综述
3. 财务欺诈的成因与实施手段
    3.1 财务欺诈的成因
        3.1.1 机会因素
        3.1.2 动力因素
    3.2 财务欺诈实施手段
4. 财务欺诈的模型研究
    4.1 样本选取
    4.2 控制样本的选择
    4.3 研究假设
    4.4 财务指标的选取
    4.5 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
    4.6 实证分析过程
        4.6.1 Wilcoxon秩和检验与均值计算
        4.6.2 二元逻辑回归
    4.7 实证结果与分析
5. 财务欺诈的非财务特征研究
    5.1 董事会开会次数
    5.2 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5.3 是否频繁更换会计事务所
    5.4 上市公司违规次数
    5.5 购并重组企业
6. 财务欺诈的防范建议
    6.1 企业内部建议
        6.1.1 健全董事会制度
        6.1.2 加强内部审计
        6.1.3 完善会计系统
        6.1.4 树立诚信的企业文化
    6.2 企业外部建议
        6.2.1 完善法律监管制度
        6.2.2 完善证券市场运行机制
        6.2.3 提高外部审计水平
        6.2.4 加强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
7. 总结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性
    7.3 文章创新点
    7.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伦理学视角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
    1.5 本文的结构
2 对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伦理学的基本认识
    2.1 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概念
        2.1.1 会计信息的相对真实性
        2.1.2 真实会计信息的确定
    2.2 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2.3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2.3.1 会计信息失真破坏了市场公平
        2.3.2 会计信息失真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
        2.3.3 会计信息失真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2.3.4 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到了会计行业存在的基础
    2.4 对会计伦理学的基本认识
        2.4.1 伦理学中的功利论与道义论的关系
        2.4.2 将伦理学引入会计学的必要性
    2.5 本章小结
3 利益失衡与会计信息失真—从功利论的角度
    3.1 成本——收益模型
        3.1.1 模型的基本假设——复杂经济人假设
        3.1.2 基于效益比的成本——收益模型
    3.2 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角度进行分析
        3.2.1 会计从业人员制造失真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收益
        3.2.2 会计从业人员的制造失真会计信息的成本——收益分析
    3.3 从会计领导人员的角度进行分析
        3.3.1 会计领导人员参与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与收益
        3.3.2 会计领导人员参与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收益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道德失范与会计信息失真—从道义论的角度
    4.1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会计道德规范的必要性
    4.2 企业道德责任之失与会计信息失真
    4.3 会计职业道德失范与会计信息失真
        4.3.1 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律失范与会计信息失真
        4.3.2 会计职业道德的外律失范与会计信息失真
    4.4 本章小结
5 会计信息失真防范的伦理框架构建
    5.1 会计信息失真的核心问题——利与义的矛盾
    5.2 会计信息失真防范的伦理框架
        5.2.1 从功利论的角度制定有形的框架——良好的制度伦理
        5.2.2 从道义论的角度制定无形的框架——良好的道德伦理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参与课题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起因确认与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三板企业财务造假动因及防范措施研究 ——以华新能源为例[D]. 曾晓庆.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8)
  • [2]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 孟铂林.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规制[D]. 李嘉嫱.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4]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 ——基于证监会2007~2016年行政处罚公告[D]. 彭斌. 桂林理工大学, 2017(06)
  • [5]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档案信息失真研究[D]. 唐乐. 山东大学, 2015(02)
  • [6]国有上市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D]. 刘聪.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02)
  • [7]行政问责制下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王立国. 黑龙江大学, 2013(S1)
  • [8]伦理学视角下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 杨波. 山东大学, 2012(02)
  • [9]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起因与防范研究[D]. 李伟. 西南财经大学, 2011(02)
  • [10]伦理学视角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D]. 韩淑珍. 西安理工大学, 2010(12)

标签:;  ;  ;  ;  ;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认定及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