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注塑成型热塑性聚氨酯表面的包裹高尔夫球

具有注塑成型热塑性聚氨酯表面的包裹高尔夫球

一、具有注射模压成型热塑性聚氨酯表面的缠绕高尔夫球(论文文献综述)

朱永茂,杨小云,王文浩,沐霖,闫超群,刘菁,李汾,李丽娟[1](2021)在《2019~2020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Ⅲ):热固性树脂》文中提出收集了2019年7月~2020年6月世界通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19~2020年世界通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的发展情况。按酚醛树脂、聚氨酯、环氧树脂的顺序,对它们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郭耀伟,蔡明[2](2021)在《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文中研究表明天然纤维复合材料(NFRP)是利用天然纤维与热塑性树脂基体或热固性树脂基体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天然纤维具有密度低、比模量高、隔音效果好、可回收、价格低廉等优点,在复合材料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用天然纤维作为增强材料来制备复合材料,即复合材料的绿色化,已经成为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天然纤维增强绿色复合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航空、轨道交通、体育用品等领域。

牛拓[3](2021)在《体育设施和设备用塑料和复合材料的选择》文中提出随着人类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使用的体育设施和设备性能要求也变得更高,材料直接决定着体育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性能,所以为了提高我国体育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效果和性能,文章对塑料和复合材料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体育设施和设备的选材原则,另外对塑料和复合材料体育制品品种进行概述,发现如今很多体育设施和设备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塑料和复合材料;然后对三种普遍使用的塑料和复合材料(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和聚邻苯二甲酸二烯丙脂)的特性进行分析,最后进行选材实例分析,分别分析了自行车、帆船、运动场和跑道地板。塑料和复合材料在体育设施和设备中经常使用,但是同种材料之间也会存在性能差别,所以需要根据体育设施和设备的实际应用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塑料和复合材料类型,从而提高体育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性能和效果。

陈秋宇[4](2020)在《混杂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其轻质高强的性能优势正逐渐替代高重量的传统材料,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风力发电等领域均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各领域的应用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受拉伸、剪切载荷等,其拉伸强度设计余量充足,而剪切、压缩强度成为设计及应用瓶颈。在充分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设计余量的基础上,为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韧性指标并且降低其生产成本,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碳纤维(CF)与玻璃纤维(GF)混杂进而增强复合材料即制备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HFRCs)。本文以GF、CF作为混杂纤维增强体,聚氨酯为基体树脂,采用拉-挤成型技术制备了一系列的棒状HFRCs。系统地研究了混杂结构、界面性能对HFRCs力学性能和破坏方式的影响机制。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非等温DSC法确定了聚氨酯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从热力学的角度确定了聚氨酯的最佳固化温度为70.50℃,固化反应时间为126min。此外,系统研究了不同固化温度(25℃、50℃、75℃、100℃、125℃)对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2.采用拉-挤成型技术制备了三种混杂类型(同心混杂、层内混杂、层间混杂)的混杂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混杂结构与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剪切性能的相关性,并分析阐述了混杂结构对复合材料破坏过程及其破坏方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三种混杂类型HFRCs的拉伸强度处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之间;但其层间剪切强度均高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的正向混杂效应。不同混杂结构的HFRCs表现出不同的力学特性,具有最高拉伸强度的为同心混杂结构的HFRCs,其次为层内混杂结构的HFRCs;层间混杂结构的HFRCs在层间剪切强度方面具有最为显着的正向混杂效应,其次为层内混杂结构的HFRCs。3.采用浸涂法制备了PVA改性纤维和PVA/GO/OCNTs改性混杂纤维,探究了PVA以及GO/OCNTs含量对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当PVA含量为1.5wt%、GO/OCNTs含量为1wt%时,HF表面的杂化涂层均匀致密。HF表面性能分析结果表明,PVA/GO/OCNTs杂化涂层大大增加了纤维的表面积以及纤维与基体树脂间的机械铆合力、化学键合力,这将有利于改善纤维与树脂间的界面性能。4.通过采用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氧化碳纳米管(PVA/GO/OCNTs)杂化涂层改性混杂纤维(GF/CF)制备了一种有效的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氧化碳纳米管/混杂纤维(PVA/GO/OCNTs-HF)多尺度增强体。系统地研究了混杂纤维表面改性和混杂结构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相比,PVA/GO/OCNTs-CF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升了34.55%和20.17%,PVA/GO/OCNTs-HF使具有同心混杂结构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升了27.98%和55.23%。强界面性能和混杂结构的协同增强作用使PVA/GO/OCNTs-H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显着增强。

周加涛[5](2019)在《含氮杂环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改性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聚酰亚胺纤维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有机纤维,由于其分子结构刚性高、结构致密、取向度高等使得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环境稳定性及优良的介电性能,与目前广泛使用的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相比,具有密度低、使用温度高等优势,故有望在树脂基复合材料、高性能绳索、线缆等高技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聚酰亚胺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纤维,人们对其表面特性和界面性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而这些结果对制备性能优良的聚酰亚胺纤维与其他材料的复合体系尤为重要。聚酰亚胺纤维表面光滑,与树脂复合时界面粘结性能差,导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低,所以对聚酰亚胺纤维表面进行改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对四种含氮杂环聚酰亚胺纤维(PI-1和PI-2为共聚型,相较于PI-1,PI-2主链含有活泼氢;PI-3和PI-4为均聚型,相较于PI-3,PI-4主链含有羟基官能团)进行改性。首先采用五种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表面涂覆法、臭氧法、等离子体法、原子氧处理和偶联剂法)对PI-1和PI-2进行表面改性研究,然后,在偶联剂的基础上采用降冰片烯二酸酐(NA)二次处理方法对四种纤维进行改性,研究了纤维改性前后表面特性和与树脂(环氧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界面粘结性能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表面涂覆改性聚酰亚胺纤维(PI-1和PI-2)采用不同浓度(0~2.50wt%)的SiO2溶胶对PI-1和PI-2进行表面改性,当处理浓度为2.50 wt%时,两种纤维表面粗糙度、氧元素含量明显增加,表面粗糙度分别由1.67nm、3.23nm增加至13.50nm、14.82nm,氧元素含量由11.02%、15.08%增加至31.35%、29.86%,且两种纤维的力学性能并未降低。当Si02浓度为1.25 wt%时,表面涂覆的PI-1与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和层间剪切强度(ILSS)分别为45.88MPa、34.72MPa,比相应未表面涂覆的样品增加了18%和19%,与聚酰亚胺树脂的IFSS和ILSS分别为30.26MPa、43.21 MPa,比相应未表面涂覆的样品增加了 23%和17%,表面涂覆的PI-2与环氧树脂的IFSS和ILSS分别为42.36 MPa、33.37 MPa,比相应未表面涂覆的样品增加了 7%和19%,对聚酰亚胺树脂的IFSS和ILSS分别为30.09 MPa、42.88 MPa,比相应未表面涂覆的样品增加了 18%和15%。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热性(300℃)未受纤维改性的影响。SiO2溶胶处理后,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增加了复合材料中纤维与树脂的接触面,相互咬合,增加了复合材料的IFSS和ILSS。2.臭氧改性聚酰亚胺纤维(PI-1和PI-2)采用臭氧对PI-1和PI-2进行不同时间(0~40min)的表面处理,PI-1处理20min,表面氧元素含量由14.40%增加至21.35%,水接触角降至93.9°,与环氧树脂的IFSS和ILSS增加至44.77 MPa、32.67 MPa,比相应未表面处理的样品增加15%和12%,与聚酰亚胺树脂的IFSS和ILSS增加至29.29 MPa、41.23 MPa,比相应未表面处理的样品增加19%和12%;对PI-2处理30 min后,表面氧元素含量由9.98%增加至23.06%,水接触角降至85.2°,与环氧树脂的IFSS和ILSS增加至41.38 MPa、32.98 MPa,比相应未表面处理的样品增加4%和17%,与聚酰亚胺树脂的IFSS和ILSS增加至28.67 MPa、40.67 MPa,比相应未表面处理的样品增加12%和9%。臭氧处理后,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加,极性增大,有利于纤维与树脂的粘结,提升了复合材料的IFSS、ILSS。3.其他方法改性聚酰亚胺纤维(PI-1和PI-2)采用等离子体对PI-1和PI-2进行不同时间(0~20min)的表面改性,与未处理样品相比,处理10 min,PI-1和PI-2表面氧元素含量分别由16.62%、13.60%增加至21.90%、22.53%,水接触角降至86.8°、82.6°,与环氧树脂的IFSS由38.97 MPa、39.64 MPa 增加至 45.22 MPa、42.33 MPa,增加了 16%和 7%,与聚酰亚胺树脂的 IFSS 由 24.65 MPa、25.54MPa 增加至 29.33 MPa、28.91 MPa,增加了 19%和13%;采用原子氧对PI-1和PI-2进行不同时间(0~40min)的表面改性,与未处理样品相比,处理30 min,PI-1和PI-2表面氧元素含量分别由11.02%、15.08%增加至17.64%、18.02%,水接触角降至82.2°和72.3°,与环氧树脂的IFSS分别由 38.97 MPa、39.64 MPa 增加至 45.58 MPa、43.01 MPa,增加了 16%和 8%,与聚酰亚胺树脂的 IFSS 由 24.65 MPa、25.54MPa 增加至 29.02 MPa、27.99 MPa,增加了 17%和8%。等离子体和原子氧处理后,纤维表面被刻蚀,使粗糙度增加,同时表面氧元素含量增加,有利于树脂对纤维浸润,增大了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粘结强度。4.硅烷偶联剂改性聚酰亚胺纤维(PI-1和PI-2)采用不同浓度(0~6 wt%)的硅烷偶联剂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PI-1和PI-2进行表面处理,处理浓度为6 wt%时,PI-1和PI-2表面粗糙度分别由1.97 nm、3.23 nm增加至21.90 nm、32.20 nm,水接触角由疏水性降至82.3°和77.2°,且两种纤维仍能保持原有的力学性能。当处理浓度为4 wt%时,两种纤维与两种树脂的界面粘结强度均最大,PI-1与环氧树脂的IFSS和ILSS分别为46.24 MPa、35.68 MPa,比未处理样品增加了 19%和22%,与聚酰亚胺树脂的IFSS 和 ILSS 为 29.57MPa、43.13MPa,比未处理样品增加了 20%和 17%,PI-2与环氧树脂的IFSS和ILSS为42.98 MPa、34.88 MPa,比未处理样品增加了 8%和24%,与聚酰亚胺树脂的IFSS和ILSS为28.89MPa、42.32MPa,比未处理样品增加了 13%和14%,同时,改性后的纤维制备的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在300℃耐热性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KH550处理后,纤维表面粗糙度、含氧基团增加,极性增加,利于树脂对纤维的浸润,KH550通过化学键与纤维相连,复合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纤维与树脂不易出现相对滑动,从而增加了复合材料的IFSS 和 ILSS。5.降冰片烯二酸酐(NA)二次处理改性聚酰亚胺纤维(PI-1、PI-2、PI-3和PI-4)采用KH550(4 wt%)和NA(10 wt%)联用的方法对四种聚酰亚胺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经过NA二次处理后,四种纤维对聚酰亚胺树脂的粘结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与未处理前相比较,PI-1、PI-2、PI-3和PI-4和聚酰亚胺树脂的IFSS 分别为 30.24MPa、29.68MPa、25.77MPa、33.06MPa,比相应未处理的样品分别增加了 23%、16%、11%和 22%,ILSS 分别为 44.35 MPa、43.96 MPa、37.28 MPa、44.12 MPa,比相应未处理的样品分别增加20%、18%、8%和13%。二次处理后,纤维表面引入了降冰片烯二酸酐基团,在聚酰亚胺树脂固化的过程中会参与交联反应,因此,进一步地增加了纤维与聚酰亚胺树脂的IFSS和ILSS。

陈轲[6](2019)在《玻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反应注射拉挤成型的研究》文中提出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FRTP)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耐冲击性能好、可焊接和绿色环保可回收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风力发电、桥梁建筑、汽车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日益成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目前工业化生产CFRTP的主要方法是熔融浸渍法,但热塑性聚合物具有高熔体黏度(100-10000 Pa·S)难以完全渗透厚尺度的增强纤维,使得制备大尺寸复杂结构的CFRTP产品存在技术难题。本研究以聚酰胺-6(PA-6)单体阴离子聚合反应为基础,创新地将其应用于拉挤成型并开发出了适合拉挤工艺的PA-6材料体系,利用超低黏度的单体(己内酰胺)实现了对高含量增强纤维的完全浸渍,基于自行搭建的反应注射拉挤成型实验平台成功制备了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CFRTP板材,同时对拉挤成型中的浸渍模型和传热-反应耦合模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并优化了相关工艺参数,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下拉挤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揭示了工艺参数与复合材料性能的关系。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分析己内酰胺阴离子聚合机理,总结影响聚合反应的多种因素,探究了活化剂和引发剂的不同含量对聚合反应速率和阴离子聚合PA-6(APA-6)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选出了适合拉挤工艺的PA-6原料体系,并对比APA-6与挤出级PA-6的分子量分布和物理性能,确定了 APA-6作为热塑性复合材料基体的可行性;2、针对己内酰胺阴离子聚合反应特点,研制了具有双组份在线混合、真空除水、氮气保护等功能的树脂注射成型机,设计了新型双收敛锥形浸渍模具以满足纤维束的浸渍要求,利用自行搭建的实验平台成功制备了高纤维含量(70wt%)高性能的CFRTP板材,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高达1061 MPa和38 GPa,层间剪切强度高达71.5 MPa;3、基于Darcy定律,利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了拉挤成型浸渍过程的浸渍模型,对模型中移动多孔介质多相流问题利用ANSYS CFX软件进行了求解,理论分析了拉挤速度、注射压力等参数对浸渍时间和树脂回流距离的影响;4、基于传热学和树脂反应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拉挤成型树脂聚合过程的二维传热-反应耦合模型;分析了模具温度、拉挤速度和纤维含量等参数对复合材料内温度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5、探究了拉挤成型过程的模具温度和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揭示了工艺参数与复合材料性能的关系。

罗益锋[7](2019)在《处于战略机遇期的全球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战略机遇期,5家年产能万吨级的碳纤维全产业链企业东丽、帝人、SGL、三菱丽阳和赫氏,纷纷扩大规模推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和新成型工艺,同时有30余家国外公司以其独有的新技术,参与到从PAN原丝、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部件的产业化,目标都围绕高性能化、高效化、节能化和低成本化,以满足以汽车为首的产业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我国几家年产能千吨级的碳纤维厂家和一批新加入的企业,都向规模化和实现全产业链配套的方向发展,无论在高性能小丝束碳纤维还是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都有重要突破,而且布局将趋于合理。

江伟[8](2019)在《塑料复合材料在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介绍了塑料复合材料在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工程塑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性能。分析了塑料复合材料在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领域的优势,并对塑料复合材料未来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张永锋[9](2016)在《芳纶纤维针织增强体复合材料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复合材料是一类拥有优异的物化性能及整体结构的新型材料,其由多种不同种类、不同性能、不同物理相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制成。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是将上述多种不同种类、不同性能、不同物理相材料制作成一整体结构,且性能卓越材料体系的“恰当方法或技术”。复合材料通常用到的增强体有芳纶、碳纤、超高分子聚乙烯及其他高性能纤维及其织物等,芳纶纤维比强度高、比模量高、密度小,芳纶纤维针织物与环氧树脂可结合,开发性能卓越的树脂基体复合材料。本文详细介绍了芳纶纤维针织增强体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包括:采用化学法对芳纶表面的改性,芳纶针织增强体的编织,芳纶针织增强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拉伸、弯曲、压缩性能的测试及表征,芳纶针织增强体头盔的制备及基本性能测试等。首先,采用分子筛酐和KH550硅烷偶联剂分别对芳纶表面进行化学改性,分别以时间、温度、KH550硅烷偶联剂(占无水乙醇)的浓度百分数为单因素进行研究,测试了芳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通过单因素的方法,分析得出了KH550硅烷偶联剂改性芳纶纤维的最佳工艺为:时间9h、温度45℃、KH550硅烷偶联剂的浓度为20%。并且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单纤维接触角测试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别分析了处理前后,芳纶纤维表面微观结构、官能团的变化、亲水性能及结晶度的变化。其次,详细介绍了5针手摇横机的编织原理,以满针罗纹和罗纹空气层为基本组织,进行组织设计,在手摇横机上编织满针罗纹和罗纹空气层组织针织增强体;以纬平针为基本组织,通过收、放针,设计并编织了头盔针织增强体。再次,以满针罗纹和罗纹空气层组织芳纶针织物为增强体,E51环氧树脂为基体,平板硫化机为固化设备,制备芳纶针织增强体平板复合材料,通过多次试验,确定了复合材料成型的最佳工艺为:树脂与固化剂配比160:90,加热时间2h,保温时间2h,温度50℃,压力2.0MPa。最后制得的芳纶针织物复合材料试样厚度为4mm。然后,采用YG026D型电子织物强力机对制成的芳纶针织物复合平板材料分别进行拉伸、弯曲及压缩性能测试,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经过KH550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的满针罗纹芳纶针织物复合材料的经纬向抗拉强度提高率分别为42.063%,38.826%;罗纹空气层组织芳纶纤维针织物复合材料的经纬向抗拉强度提高率分别为47.786%,36.826%。满针罗纹组织复合材料的经纬向抗弯强度提高率分别为36.214%,47.426%;罗纹空气层组织芳纶纤维针针织物复合材料的经纬向抗弯强度提高率分别为32.998%,42.218%。满针罗纹组织芳纶针织物复合材料的经纬向抗压强度提高率分别为46.953%,33.387%;罗纹空气层组织芳纶纤维针针织物复合材料的经纬向抗压强度提高率分别为45.401%,32.082%。最后,采用手糊的方法制作芳纶纤维针织增强头盔,然后对头盔的质量、规格尺寸、涂膜附着力、阻燃及耐热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及分析,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芳纶纤维针织增强头盔涂膜附着力达到三级以上,阻燃性能优异,可作为建筑及摩托车赛手用高强度头盔。图61幅,表32个,参考文献126篇。

张友根[10](2015)在《功能化注塑机的科学发展研究及自主创新》文中研究说明功能化注塑机是特种具有注塑功能的复合型成型加工设备,驱动注塑技术的科学发展。提出了功能化注塑机的内涵,分析了功能化注塑机科学发展十个方面存在的理念问题,简述了功能化注塑机的科学发展的八个特点,研究了十二类功能化注塑机的技术发展现状及科学发展要点,介绍了功能化塑料件引领创新创造功能化注塑机的实例及一种自主创新的功能化的工具箱包注吹机。

二、具有注射模压成型热塑性聚氨酯表面的缠绕高尔夫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具有注射模压成型热塑性聚氨酯表面的缠绕高尔夫球(论文提纲范文)

(1)2019~2020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Ⅲ):热固性树脂(论文提纲范文)

1 酚醛树脂
    1.1 产品应用开发
    1.2 酚醛树脂合成和复合材料性能分析以及应用研究
    1.3 结语
2 聚氨酯
    2.1 全球投资近况[23-33]
        2.1.1 国外投资
        2.1.2 国内投资
    2.2 聚氨酯研究进展[34-41]
        2.2.1 原料
        2.2.2 弹性体
        2.2.3 泡沫
    2.3 应用[42-48]
        2.3.1 服装鞋材
        2.3.2 汽车及交通运输
        2.3.3 涂料、密封胶黏剂
        2.3.4 建筑节能
        2.3.5 其他
    2.4 总结
3 环氧树脂
    3.1 树脂[49-53]
    3.2 固化剂[54-57]
    3.3 胶黏剂[58-73]
        3.3.1 增韧胶黏剂
        3.3.2 耐热胶黏剂
        3.3.3 导热胶黏剂
        3.3.4 导电胶黏剂
        3.3.5 新型功能性胶黏剂
        1)电池胶
        2)车身胶
        3)可去除胶
    3.4 涂料[74-90]
        3.4.1 管道及储罐
        3.4.2 建筑
        1)水性涂料
        2)弱溶剂型涂料
        3)韧性涂料
        4)厚膜涂料
        5)高浸透性涂料
        3.4.3 复合材料
        3.4.4 电子产品
        3.4.5 船舶
    3.5 复合材料[91-97]
        3.5.1 航空航天
        3.5.2 汽车
        3.5.3 船舶
        3.5.4 运动用品
    3.6 结语

(2)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天然纤维概述
    1.1 天然植物纤维的化学组成
    1.2 天然纤维的力学性能
2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
    2.1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不同结构的设计
        2.1.1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铺层设计
        2.1.2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夹层结构设计
    2.2 纤维选择
    2.3 树脂选择
    2.4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2.4.1 模压成型工艺
        2.4.2 注射成型工艺
        2.4.3 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法)
3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
    3.1 汽车行业
    3.2 建筑行业
    3.3 其他领域
4 发展与展望

(3)体育设施和设备用塑料和复合材料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体育设施和设备的选材原则
    1.1 质量轻
    1.2 韧性和强度好
    1.3 耐老化性好
    1.4 成型加工性好
2 塑料和复合材料体育制品品种
3 使用塑料品种和特性
    3.1 不饱和聚酯
    3.2 环氧树脂
    3.3 聚邻苯二甲酸二烯丙脂
4 选材实例
    4.1 自行车
    4.2 帆板
    4.3 运动场和跑道地板
5 结语

(4)混杂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1.1.1 原材料
        1.1.2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
        1.1.3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1.1.4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2 混杂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1.2.1 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概述
        1.2.2 混杂效应的影响因素
        1.2.3 混杂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混杂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1.3.1 主要界面理论
        1.3.2 研究进展
    1.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4.2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第2章 浇注-拉挤用聚氨酯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2 聚氨酯试样的制备
    2.2 测试与表征
        2.2.1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2.2.2 力学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氨酯固化反应的热行为
        2.3.2 聚氨酯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2.3.3 Kissinger微分法处理
        2.3.4 Flynn-Wall-Ozawa积分法处理
        2.3.5 Grane方程计算反应级数n
        2.3.6 固化温度的优化
        2.3.7 力学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杂纤维增强聚氨酯基复合材料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3.1.2 混杂纤维增强聚氨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3.2 测试与表征
        3.2.1 拉伸性能测试
        3.2.2 层间剪切性能测试
        3.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同心混杂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3.2 层内混杂纤维增强聚氨酯基复合材料
        3.3.3 层间混杂纤维增强聚氨酯基复合材料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杂纤维表面改性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4.1.2 聚乙烯醇改性混杂纤维的制备
        4.1.3 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氧化碳纳米管混合液的制备
        4.1.4 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氧化碳纳米管改性混杂纤维的制备
    4.2 测试与表征
        4.2.1 扫描电子显微镜
        4.2.2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4.2.3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聚乙烯醇改性混杂纤维的表面形貌分析
        4.3.2 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氧化碳纳米管改性混杂纤维的表面形貌
        4.3.3 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氧化碳纳米管改性混杂纤维表面化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氧化碳纳米管改性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5.1 实验部分
        5.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5.1.2 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氧化碳纳米管改性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
    5.2 测试与表征
        5.2.1 拉伸性能测试
        5.2.2 层间剪切测试
        5.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拉伸性能
        5.3.2 层间剪切强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基锚索研究
    6.1 实验原料及设备
        6.1.1 原料
        6.1.2 设备
    6.2 工艺流程
        6.2.1 配胶
        6.2.2 放纱
        6.2.3 纤维烘干
        6.2.4 浸胶
        6.2.5 缠绕聚酯薄膜和钢带
        6.2.6 加热固化
        6.2.7 冷却
        6.2.8 样品
    6.3 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6.3.1 聚氨酯浇铸原料的性能
        6.3.2 纤维增强树脂基锚索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结论
    7.2 论文创新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含氮杂环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改性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1.1.1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简介
        1.1.2 常用基体材料
        1.1.3 常用增强材料
        1.1.4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
    1.2 聚酰亚胺纤维
        1.2.1 聚酰亚胺纤维简介
        1.2.2 聚酰亚胺纤维的发展
        1.2.3 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方法
        1.2.4 聚酰亚胺纤维的应用
    1.3 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及纤维改性
        1.3.1 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
        1.3.2 纤维表面改性方法
        1.3.3 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设计思想
第2章 表面涂覆法改性PI纤维表面及其复合材料性能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样品与试剂
        2.2.2 聚酰亚胺纤维的表面处理
        2.2.3 单向聚酰亚胺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2.2.4 单向聚酰亚胺纤维增强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2.2.5 仪器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纤维热性能
        2.3.2 纤维热老化性能
        2.3.3 表面涂覆法对PI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2.3.4 表面涂覆法对PI纤维表面化学组成的影响
        2.3.5 表面涂覆法对PI纤维水接触角的影响
        2.3.6 表面涂覆法对PI纤维力学及热分解性能的影响
        2.3.7 表面涂覆法对PI/EP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2.3.8 表面涂覆法对PI/PMR-15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2.3.9 表面涂覆法对PI/PMR-15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臭氧处理法改性PI纤维表面及其复合材料性能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样品与试剂
        3.2.2 聚酰亚胺纤维的表面处理
        3.2.3 单向聚酰亚胺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3.2.4 单向聚酰亚胺纤维增强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3.2.5 仪器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臭氧法对PI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3.3.2 臭氧法对PI纤维表面化学组成的影响
        3.3.3 臭氧法对PI纤维水接触角的影响
        3.3.4 臭氧法对PI纤维力学及热分解性能的影响
        3.3.5 臭氧法对PI/EP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3.3.6 臭氧法对PI/PMR-15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3.3.7 臭氧法对PI/PMR-15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其他物理表面改性方法的初步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样品与试剂
        4.2.2 聚酰亚胺纤维的表面处理
        4.2.3 仪器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等离子体对PI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4.3.2 等离子体对PI纤维表面化学组成的影响
        4.3.3 等离子体对PI纤维水接触角的影响
        4.3.4 等离子体对PI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4.3.5 等离子体对纤维与树脂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4.3.6 原子氧对PI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4.3.7 原子氧对PI纤维表面化学组成的影响
        4.3.8 原子氧对PI纤维水接触角的影响
        4.3.9 原子氧对PI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4.3.10 原子氧对PI纤维与树脂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偶联剂改性PI纤维表面及其复合材料性能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样品与试剂
        5.2.2 聚酰亚胺纤维的表面处理
        5.2.3 单向聚酰亚胺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5.2.4 单向聚酰亚胺纤维增强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5.2.5 仪器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偶联剂处理对PI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5.3.2 偶联剂处理对PI纤维表面化学组成的影响
        5.3.3 偶联剂处理对PI纤维水接触角的影响
        5.3.4 偶联剂处理对PI纤维力学及热分解性能的影响
        5.3.5 偶联剂处理对PI/EP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5.3.6 偶联剂处理对PI/PMR-15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5.3.7 偶联剂处理对PI/PMR-15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降冰片烯二酸酐(NA)二次处理改性PI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样品与试剂
        6.2.2 聚酰亚胺纤维的表面处理
        6.2.3 单向聚酰亚胺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6.2.4 单向聚酰亚胺纤维增强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6.2.5 仪器与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NA改性对PI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6.3.2 NA改性对PI纤维表面化学组成的影响
        6.3.3 NA改性对PI纤维水接触角的影响
        6.3.4 NA改性对PI纤维力学及热分解性能的影响
        6.3.5 NA改性对PI/EP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6.3.6 NA改性对PI/PMR-15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降冰片烯二酸酐(NA)二次处理改性含羟基PI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
    7.1 前言
    7.2 实验部分
        7.2.1 样品与试剂
        7.2.2 聚酰亚胺纤维的表面处理
        7.2.3 单向聚酰亚胺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7.2.4 单向聚酰亚胺纤维增强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7.2.5 仪器与表征
    7.3 结果与讨论
        7.3.1 改性前后PI纤维的表面形貌的变化
        7.3.2 改性前后PI纤维的表面化学组成的变化
        7.3.3 改性前后PI纤维与水接触角的变化
        7.3.4 改性前后PI纤维力学性能及热性能变化
        7.3.5 改性前后PI/EP界面粘结性能的变化
        7.3.6 改性前后PI/PMR-15界面粘结性能的变化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论文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6)玻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反应注射拉挤成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拉挤成型概述
    1.2 热固性复合材料拉挤成型
    1.3 热塑性复合材料拉挤成型
        1.3.1 非反应型拉挤
        1.3.2 反应型拉挤
    1.4 拉挤成型中的机理模型研究现状
        1.4.1 浸渍模型
        1.4.2 传热-固化模型
        1.4.3 力学模型
    1.5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可行性分析及创新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可行性分析
        1.6.4 创新点
第二章 树脂体系的选择与己内酰胺聚合机理
    2.1 反应注射拉挤成型对热塑性树脂材料体系的要求
    2.2 树脂体系的选择
    2.3 PA-6单体己内酰胺阴离子聚合机理
    2.4 影响聚合反应的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A-6拉挤原料体系的优化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设备
        3.1.3 实验步骤
        3.1.3.1 引发剂己内酰胺钠的制备
        3.1.3.2 聚合反应实验
        3.1.3.3 活化剂和引发剂的配比计算
        3.1.4 测试与表征
        3.1.4.1 己内酰胺转化率的测定
        3.1.4.2 样品黏均分子量的测定
        3.1.4.3 样品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3.1.4.4 树脂体系黏度的测量
        3.1.4.5 树脂体系温度的实时测量
        3.1.4.6 样品的力学性能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PA-6拉挤原料体系组分的确定
        3.2.2 活化剂含量对聚合反应和APA-6性能的影响
        3.2.3 引发剂含量对聚合反应和APA-6性能的影响
        3.2.4 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2.5 APA-6与挤出级PA-6性能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塑性反应注射拉挤成型实验平台的研制
    4.1 热塑性反应注射拉挤实验平台的设计要求和难点分析
    4.2 热塑性反应注射拉挤成型实验平台的搭建
        4.2.1 预热分散装置
        4.2.2 浸渍方式的选择
        4.2.3 模具结构设计
        4.2.3.1 浸渍模具设计
        4.2.4 树脂注射成型机的研制
        4.2.5 反应注射拉挤成型实验平台的建立
    4.3 连续玻纤增强PA-6复合材料板材的制备
        4.3.1 增强纤维的选择
        4.3.2 玻璃纤维的排布
        4.3.3 热塑性复合材料拉挤板材的制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拉挤成型浸渍模型的建立与数值模拟
    5.1 浸渍过程物理模型
    5.2 浸渍过程数学模型
        5.2.1 控制方程
        5.2.2 孔隙率和纤维体积分数
        5.2.3 纤维渗透率
        5.2.4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5.2.5 液态己内酰胺和热空气物性参数
    5.3 网格划分与求解设置
    5.4 模拟结果与讨论
        5.4.1 模拟程序验证
        5.4.2 浸渍模具内树脂流动与浸渍时间
        5.4.3 拉挤速度对树脂流动的影响
        5.4.4 注射压力对树脂流动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拉挤成型传热-反应耦合模型的建立与数值模拟
    6.1 数学模型
        6.1.1 二维热传导模型
        6.1.2 树脂反应动力学模型
        6.1.3 复合材料物理参数的确定
        6.1.4 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6.1.5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6.2 有限元模拟软件的选择
    6.3 模拟结果与讨论
        6.3.1 模拟程序验证
        6.3.2 复合材料不同位置温度和树脂转化率分布
        6.3.3 拉挤速度对复合材料芯部温度和树脂转化率的影响
        6.3.4 模具温度对复合材料芯部温度和树脂转化率的影响
        6.3.5 玻纤含量对复合材料芯部温度和树脂转化率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拉挤工艺参数对拉挤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7.1 实验部分
        7.1.1 实验材料
        7.1.2 实验设备及工艺条件
        7.1.2.1 实验设备
        7.1.2.2 工艺条件
        7.1.3 测试仪器与表征
        7.1.3.1 复合材料基体PA-6熔点和结晶度的测定
        7.1.3.2 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测定
        7.1.3.3 复合材料热变形温度的测定
        7.1.3.4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7.1.3.5 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
    7.2 测试结果与分析讨论
        7.2.1 浸渍模具温度对复合材料孔隙的影响
        7.2.2 加热段模具温度对复合材料样品性能的影响
        7.2.2.1 加热段模具温度对复合材料热变形温度的影响
        7.2.2.2 加热段模具温度对复合材料基体PA-6热性能的影响
        7.2.2.3 加热段模具温度对复合材料样品力学性能的影响
        7.2.3 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样品性能的影响
        7.2.3.1 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样品密度和热变形温度的影响
        7.2.3.2 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样品力学性能的影响
        7.2.3.3 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样品截面纤维分布的影响
    7.3 本章小节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专利情况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7)处于战略机遇期的全球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当前战略发展期的特点
    1.1 五大碳纤维生产商
        1.1.1 东丽
        1.1.2 帝人
        1.1.3 西格里
        1.1.4 三菱丽阳
        1.1.5 赫氏
    1.2 联合、兼并和重组的势头强劲
        1.2.1 Solvay公司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兼并迅速形成碳纤维全产业链的“黑马”企业
        1.2.2 江苏恒神通过股权重组重获生机
    1.3 一批新企业加入产业链
        1.3.1 PAN原丝与碳纤维
        1.3.2 预氧化和碳化
        1.3.3 回收碳纤维
        1.3.4 碳纤维上浆剂溶液
        1.3.5 碳纤维片材
        1.3.6 碳纤维复合材料 (CFRP)
        1.3.6. 1 热固型复合材料
        1.3.6. 2 热塑性复合材料
        1.3.7 碳/碳复合材料
        1.3.8 碳纤维片材修补钢结构物和混凝土
2 亚洲等各国碳纤维生产格局
    2.1 中国
        2.1.1 技术攻关继续朝高性能和低成本两个方向发展
        2.1.2 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成果相继转化为生产力
        2.1.3 老企业和新公司都朝规模化方向发展
        2.1.4 结合我国经济布局调整, 将逐步形成布局较合理的碳纤维产业链
    2.2 韩国
    2.3 其他国家
3 其他碳纤维也有惊人进展
    3.1 碳纳米管连续复丝
    3.2 碳芯-碳化硅纤维 (C-SiCF)
    3.3 氧化石墨烯 (GO) 纤维
4 结束语

(8)塑料复合材料在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塑料复合材料的特点
2 塑料及复合材料体育制品品种[2-5]
3 适用塑料品种及特性
4 塑料复合材料应用在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种类
    4.1 水上运动设施
    4.2 球类运动设施
    4.3 滑板运动
    4.4 自行车
    4.5 运动场和跑道
    4.6 撑杆
    4.7 其他
5 结论与展望

(9)芳纶纤维针织增强体复合材料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复合材料概述
        1.1.1 基本概念及发展
        1.1.2 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1.3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特点
        1.1.4 复合材料的组成
    1.2 芳纶纤维概述
        1.2.1 芳纶纤维的概念
        1.2.2 对位芳纶特性
        1.2.3 芳纶应用
    1.3 芳纶纤维表面改性
        1.3.1 芳纶纤维改性的必要性
        1.3.2 改性方法选择
        1.3.3 表面刻蚀
        1.3.4 偶联剂改性
    1.4 树脂基体材料
        1.4.1 树脂
        1.4.2 固化剂与引发剂
    1.5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概述
        1.5.1 机织结构增强体复合材料
        1.5.2 非织造结构增强体复合材料
        1.5.3 针织结构增强体复合材料
        1.5.4 三维立体编织复合材料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1.6.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 芳纶纤维改性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药品及实验仪器
        2.1.1 实验材料、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芳纶纤维表面改性工艺的研究
        2.2.1 分子筛酐与KH550 硅烷偶联剂对芳纶改性工艺
        2.2.2 KH550 硅烷偶联剂改性芳纶纤维机理的研究
    2.3 表征与测试方法
        2.3.1 单丝拔出测试
        2.3.2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
        2.3.3 红外光谱
        2.3.4 接触角
        2.3.5 X射线衍射
3 硅烷偶联剂改性芳纶纤维及其性能研究
    3.1 不同改性方法对芳纶纤维表面的改性研究
        3.1.1 芳纶纱线技术规格
        3.1.2 用无水乙醇清洗芳纶
        3.1.3 用分子筛酐处理芳纶
        3.1.4 用KH550 硅烷偶联剂改性芳纶
    3.2 硅烷偶联剂改性芳纶纤维的作用机制研究
        3.2.1 单一纤维接触角测试
        3.2.2 芳纶纤维处理前后红外光谱分析
        3.2.3 X射线衍射
    3.3 本章小结
4 芳纶纤维针织增强体的设计与编织
    4.1 手摇横机编织工作原理
        4.1.1 横机机头结构分析
        4.1.2 手摇横机走针轨迹
    4.2 芳纶纤维针织增强体的组织设计
        4.2.1 1 +1 满针罗纹组织
        4.2.2 罗纹空气组织
        4.2.3 立体成型头盔增强体
    4.3 本章小结
5 平板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与分析
    5.1 模压成型技术概述
    5.2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过程和结果
        5.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5.2.2 平板材料的制备过程
        5.2.3 平板复合材料最佳工艺的确定
        5.2.4 复合材料制备结果
    5.3 力学性能测试制样
        5.3.1 实验材料和设备
        5.3.2 测试样制备过程
    5.4 力学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5.4.1 拉伸性能
        5.4.2 弯曲性能
        5.4.3 压缩性能
    5.5 本章小结
6 芳纶针织增强体头盔成型工艺及基本性能分析
    6.1 手糊成型技术概述
        6.1.1 工艺特点
        6.1.2 工艺对原材料的要求
        6.1.3 基本工艺过程
    6.2 头盔概述
        6.2.1 人体头部尺寸的定位分析
        6.2.2 头盔重量与舒适性
    6.3 芳纶针织增强体头盔制作工艺
        6.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6.3.2 实验方法
        6.3.3 制备过程
        6.3.4 立体成型头盔展示
    6.4 芳纶纤维针织增强体头盔性能测试
        6.4.1 头盔基本性能测试
        6.4.2 头盔涂层涂膜附着力
        6.4.3 非金属头盔阻燃性能
        6.4.4 头盔的耐热性及防水性
    6.5 芳纶纤维针织增强体头盔性能表征
        6.5.1 头盔基本性能测试
        6.5.2 头盔涂层涂膜附着力
        6.5.3 非金属头盔阻燃性能
        6.5.4 头盔的耐热性及防水性
    6.6 本章小结
7 结束语
    7.1 研究成果
    7.2 创新点
    7.3 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具有注射模压成型热塑性聚氨酯表面的缠绕高尔夫球(论文参考文献)

  • [1]2019~2020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Ⅲ):热固性树脂[J]. 朱永茂,杨小云,王文浩,沐霖,闫超群,刘菁,李汾,李丽娟. 塑料工业, 2021(05)
  • [2]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 郭耀伟,蔡明. 纺织导报, 2021(05)
  • [3]体育设施和设备用塑料和复合材料的选择[J]. 牛拓. 粘接, 2021(04)
  • [4]混杂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D]. 陈秋宇. 河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含氮杂环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改性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 周加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02)
  • [6]玻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反应注射拉挤成型的研究[D]. 陈轲.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7]处于战略机遇期的全球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J]. 罗益锋.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19(02)
  • [8]塑料复合材料在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中的应用[J]. 江伟. 塑料工业, 2019(01)
  • [9]芳纶纤维针织增强体复合材料研究与开发[D]. 张永锋. 西安工程大学, 2016(04)
  • [10]功能化注塑机的科学发展研究及自主创新[J]. 张友根.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5(16)

标签:;  ;  ;  ;  ;  

具有注塑成型热塑性聚氨酯表面的包裹高尔夫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